环保意识薄弱的表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意识薄弱的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意识薄弱的表现

环保意识薄弱的表现范文1

[关键词] 生物 高考复习 薄弱环节

2005年我从一个师范生转变成一名高中生物教师,至今已经工作了5年,在这5年里,我送了四届高三,在这4年的工作中,我认真分析了高考题以及对学生的高考试卷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学生高考失分不是因为题难,而是由于一些高考复习时的薄弱环节没有突破。薄弱的环节一旦得到解决、突破,高考复习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有惊人的效果。这些薄弱的环节不是个别现象,一般考生如此,优秀考生也是如此。

薄弱环节一:基础知识不牢固

为什么所有学科、所有的老师都在反复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有些学生就是不信,有些学生就是不听,最终高考酿成苦果。“高考是在考查知识的同时侧重考查能力”,“高考考查任何一项能力都必须以相应的知识为载体”,这就是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22条试题评价标准中,第四条明确表示高考要“考查基础知识”。高考为什么这么重视基础知识?命题专家告诉我们:基础知识是分析问题的工具和依据,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工具与依据。

今年高考,我送走的是我校的实验班,学生素质很好,能力很强。高考结束后,我向他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失分主要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拉开他们分数的不是难题,却是基础知识。

难道是我嘱咐的不够吗,每次复习我都强调又强调,学生的表情告诉我这种话他们都听烦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呢?我做了一点分析。

首先,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因为基础不扎实而大量丢分;

②认为高考中考不着或很少考这些基础性的知识;

③高考只要会做题就行;

④学习方法不对,对基础死记硬背,很少动脑思考其内涵、本质;

⑤自认为这些知识自己都掌握了、会了……

其次,从教师角度分析,也存在几个问题:

①复习基础知识的方法太单一、枯燥,学生不爱听,或者听了之后效果差;

②没有抓落实,学生自己意识不到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好;

③讲评高考题时,讲评不到位,没有认真引导学生分析该题考查了哪些基础知识、基本方法……

薄弱环节二:中低档题做不准

高考试题分为易中难三个档次,《考试说明》对于高考试题易中难的比例是定性的表述“以中等试题为主”,过去《考试说明》在表述这个比例时用的是定量表述:易中难试题比例为2:6:2或3:5:2。总分750分,中低档试题占600分左右;150分卷面中低档试题占120分左右。对于优秀考生这600分是走向高分的台阶;对于一般考生而言抓住了这600分就抓住了胜利。“高考试题不是每一道题都是给每一个考生预备的”,高考命题追求的是标准差,也就是学生分数的离散程度,因此高考复习绝对不是越难越好。

因此,真正拉开分数的就是中低档题。在中低档题上较少失误和失分,其实也是非常难的,既需要有扎实的基础,还需要规范、细致、全面……离不开我们的严格要求,以及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薄弱环节三:复习过程中不喜欢看书

我这里说的书是指学生手中的教科书。《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惟一依据,也是高考复习的惟一依据;教科书是高考命题的惟一依托,也是高考复习的惟一依托。高考复习要一手抓《考试说明》,一手抓教科书,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教训告诉我们许多考生不重视教科书,以为高考复习就是做题、做题,其结果是注定要吃亏。生物学科强调“回归教材”,命题专家说:“考点不回避教材中要求的学生实验。”其他学科也是如此,总之看课本十分重要。实践证明认真看书和不认真看书结果是截然相反的。只有真正看书,才能取得高分。

薄弱环节四:审题不认真

高考答题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审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看,二是想。看是看清楚题意,找到题眼;二是想,想一想这道题在问什么?考什么?“一招失误,满盘皆输”,这就是审题的重要性。

先说看清楚。有一道生物模拟题,让学生写出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哪些,很多学生误认为是写出与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结构,结果把细胞核,细胞膜都答上了。看清楚试题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避免思维定势,脑子里有一道题和这个题相似,就按脑子里题回答了,结果是驴唇不对马嘴。考生不要期望高考试题有的见过,有的做过。高考命题原则是“陌生中考查熟悉”,为了保证高考试题的公平、公正,情景、材料一般都是新颖的、考生没见过的,这是命题者的初衷。一旦有的题熟悉,有的题见过,考生要更加小心,反复审题,搞清楚题意再回答。再说想,想是指考生一定要把试题问的什么想清楚。任何一道高考试题都包括三个要素:立意,情景,设问。想清楚就是把试题的立意想清楚――考什么?想清楚就是把试题的设问想清楚――怎么问的?知道考的是什么,知道怎么设问的,答题也就有了针对性了。在审题上失误的考生屡见不鲜,这当然与心理紧张有关,因此审题过程还有一个克服紧张情绪的问题。认真审题是减少高考失分的一个重要环节。

薄弱环节五:手懒,不愿意动笔

环保意识薄弱的表现范文2

【关键词】薄弱学校  尴尬局面  形成原因  共谋发展

纵观目前我县乃至我国农村教育现状,农村小规模学校将是未来农村地区长期存在的一种办学形态。

就周边偏远村小及教学点的办学现状分析,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农村薄弱学校面临的尴尬局面

1、生源严重不足,生源素质差。由于学校长期管理不善(包括领导的任用、教师的管理、制度的不公正等),教学质量不高,学校声誉不断下降,导致生源向城区学校、私立学校大量外流,而现在校就读的学生素质普遍较差,优秀学生凤毛麟角。

2、师资力量薄弱,学科结构不合理。教育质量的下降必然引起学校整体利益和教师个人利益下降,于是,部分优秀教师外调,剩下的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某些学科师资奇缺,其任课教师或疲于应付,或边学边教,教学质量不高。

3、职业道德缺失。由于在职教师的不断减员,任课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职业倦怠感严重,没有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缺乏理想信念的支撑,职业责任感严重下降。甚至有少数教师不备课,不改作业,课堂教学任意处置,不参与教研活动。有些工作虽然做了,但也是应付差事,对付检查。凡此种种,无不表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的严重缺失,基本素质的严重下滑。

4、办学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相对滞后。我县为了迎接教育均衡县的国家验收,加大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投入,校园环境及各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均有极大的改善。但不少学校在迎接过程中也投入了很大的资金,以至于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制约了学校教育的发展。

二、 薄弱学校产生的原因分析

薄弱学校产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㈠ 历史的原因 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师资水平相对较低,学生来源相对较差,加上信息不畅通,各级领导关注不够,就造成了学校间的差距,出现学校教育的不均衡发展。长期以来由于办学体制的不够完善,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办学体制为以乡镇为办学主体,各级教委主任为行政负责制,导致财政没有保障,管理水平低下 ,出现了拖欠教师工资现象,教师的劳动待遇没有保障,工资积极性底下,教育教学质量低下。从而形成了城乡教育不平衡的历史根基因,由于现实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教育投入严重不平衡,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偏远学校的发展。

(二)外部原因,在办学机制上的原因。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的建设,城乡交通的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环境,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有了钱买了房子,就成为了城市居民,农村常住居民逐年减少,农村生源减少薄弱学校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城市居民的膨胀,促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发展,各个学校忙于扩建新校建立分部,受教育的学生数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是在逐年减少,大量的人口拥向城市里,农村薄弱学校更是雪上加霜。

 经济、文化的影响。 社会发展的不均衡是造成薄弱学校产生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教育发展的失衡。从我县来看,城区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师资素质较高,各种教育设施比较完备;而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不仅师资素质较低,教育设施也十分简陋。同时由于适龄儿童的监护人素质较低,经济生活相对低,对文化知识的认识不足,适龄学儿童就学率相对较低,对孩子的要求也相对比较低,这也从某些方面促使了薄弱学校的产生。

学校所处外部环境的影响 薄弱学校长期以来缺少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 , 影响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的家庭大部分是农村家庭,缺少良好的文化氛围,主要表现为:家长的职业层次和文化层次比较低,对子女的教育和学习缺乏得力措施,平时忙于劳作,普遍很少关心过问子女在校的教育学习状况,加之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自身素质不高,即使想关心也是 “心有余而力不足”。有的学生其父母长期外出打工,家校联系困难,学校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往往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严重制约了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直接促使薄弱学校的产生。

(三)内部原因

1 薄弱学校产生的主要内部原因就在于这些学校领导在教育观念、管理理念上的差距,缺少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校长在教育观念、管理理念上的落后, 学校的决策方式以及过程实行民主化的程度影响着学校的发展。

 2、教师在敬业精神、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上的差距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一所好学校必须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而就目前的学校现状来看学校,师资队伍也是相对薄弱的,这既有教师数量的不足,又有教师质量的缺失,学校的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直接影响着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具体工作上,有的不按新课标要求认真备课,甚至没有教案,保证不了上课质量;有的忽视自我形象的塑造,不重视为人师表,破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应有的良好形象。从教师的业务素质上来看,教师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学校的一些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学业务的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存在甘居下游、不思进取的思想,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差,形成教育教学的恶性循环。

 3.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缺乏实施保障体制 ,学校管理内涵不充实。学校制度不健全,有了制度不落实。有的制度也只是墙壁的装饰,在平时的工作中,随意性很大,不能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在教学管理方面,向管理要质量的意识比较薄弱,向科研要质量的意识更是薄弱。

三、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措施和办法

1、政府和主管部门应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行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实现教育快速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对照《国家农村普通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国家和地方教育建设项目,积极争取县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争取资金投入,化解学校债务,建立经费保障体制,减轻学校办学经济负担。积极开展校园标准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其次是给学校充分的办学的自主权,学校法人主体,按照党的教育法规,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办学,上级主管部门,应该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学校是业务主体单位,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实施对学生系列影响,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标。上级的主管部门应该更多的服务,管理和服务并重,给学校一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

2、从人的因素着手,加强师德教育,着手班子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资水平决定教育水平,教育的差距说到底是教师的差距。薄弱学校要做好教师发展的规划,形成发展思路,寻找出路。组建良好的有战斗力的班子队伍,特别是学校的校长,不仅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还要有先进的办学思想和高超的协调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校长坚持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以及实行校长聘任制,建立校干培训、锻炼学习基地,试行校干定期交流挂职学习制度,不断增强校长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和反思意识,促进校长的专业化成长。在办学中领导成员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建立起客观公正评价体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学校的主体是学生,一切工作从学生的成长出发,学校管理围绕着“学生成才,对学生负责”这一宗旨,加强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开展学生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体,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建立在校学生发展规划,提出每一个学段学生达到的目标。深入学生之中,做好学生思想德育工作,调动学生持久的发展学习动力,加强学生学习的管理。强化对学生流动和辍学的监控,努力降低辍学率。

4、抱团取暖 共同发展

 

根据外省地区的一些经验做法,建立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无疑是一种互惠共生的发展模式,联盟中的每一所学校都是寻求自主发展的利益主体,这有利于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但是,联盟中的农村学校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在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因缺乏优质教育的中心引领,常常出现低水平合作的情况,学校发展也比较缓慢。

因此,如果仅仅依靠小规模学校自身力量发展的话,联盟很难维持长远发展,势必由单一管理转向多元治理,薄弱学校应主动与中心小学、城区学校结扶帮对,学习他们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及教学方式方法,以提升自身的发展能力。

5、家校互动机制,争取家长和社会支持配合,齐抓共管,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农村薄弱学校要走出困境、谋求发展的确任重道远,只有各方联动、齐心协力,才能逐渐扭转不利局面,从而使学校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参考文献:

1、《国家农村普通中小学学校建设标准》

环保意识薄弱的表现范文3

关键词:石油销售企业;内部监督;薄弱环节;分析

目前石油销售企业在内部监督方面相对比较薄弱,这主要是由于该企业缺少严格的监督,并在客观上给不法分子提供了腐败空间。对于企业而言,应该强化其内部监督的重要机制。其内部监督存在着很多薄弱的环节,需要找出原因并且提出有利的对策去解决。

一、石油销售相关企业内部实施监督存在薄弱环节重要体现

近些年,石油销售相关企业增强了对领导监督或是制约的力度,然而依旧存在薄弱的环节,其主要体现有:监督缺少客观性;相互监督未形成氛围;较弱的监督成效。

(一)监督缺少客观性

基于高层管理者在石油销售的企业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部分企业内部党组织担心牵连到党政的关系,在工作作风上一贯是“保证、服务、配合”等,在监督实际的中作之中经常是高层管理者指导者一切,尽管存在有力的保证与服务,但却缺少足够的监督制约。

(二)相互监督未形成氛围

部分领导者存在负责人掌控一切的现状,他们的意见影响了正常的决议。部分领导对下属实施掩护,很多下属缺少严格管理,进而存在难以监督的管理问题。在该问题的严重影响之下,他们相互监督没有形成良好氛围,制约着对企业内部实施严格监督与管理。

(三)较弱的监督成效

实际上下属有较少接触领导的机会,仅是在会议或是公开性的企务,其监督很难有效落实。然而,在主观上很多下属将监督视为领导执行的重要事项,存在较弱的监督意识,缺少充足的监督深度以及广度。因此,在实施中彰显出较弱的监督成效。

二、分析石油销售企业的内部监督工作薄弱原因

鉴于石油销售企业在实施内部管理及监督时表现的比较薄弱,故要分析出薄弱的主要原因,有利于更好落实监督工作。面对分析的原因主要是:缺少监督机制;不敢予以监督;不愿意监督。

(一)缺少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各项经营的管理者不仅是领导者,同时也是被监督者,虽然在企业内部成功设置了相关监察与组织等,但是他们在监督主体上受到了客体制约,难以发挥出原有的监督重要职能。

(二)不敢予以监督

企业在监督上难以得到落实,主要是管理者存在较弱的原则,尤其是同级职工担心由于监督而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下属也害怕得罪部门领导。基于此原因的存在,令监督工作在落实中存在较大难度,小错误会酿成大错误。所以,只有将难以监督的问题解决好,才能在摒弃私欲状况下更严格落实监督工作。

(三)不愿意监督

部分企业的组织将所发挥的保证职能作用与监督重要作用相互冲突起来,没有全面性履行他们的职责,进而形成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监督局势。在企业中部分职工在其公司实现“一体化”重要改革之中,收购了部分基层企业的一些重要业务,故在意识上产生了该领导有较小的权利误区,较少产生腐败的工作问题,从而减少了监督领导行为的力度。该监督薄弱的现状,深度制约着企业内部开展或是完善各项监督工作。

三、石油销售企业内部监督工作方法

经过实践性思考,需要在监督的薄弱原因基础之上,企业能够提出有利的解决对策。因为内部监督实际上为石油销售企业实现国际化战略的迫切需要,只有充分发挥好监督的效用,才能促进本企业实现持续且稳定的发展。

(一)深化认知,提升内部监督的自觉性

企业的部门领导应该在事业中谋求其发展形成较高认知,展现出监督在内部管理工作中的现实意义以及作用性,正确树立其监督重要意识。监督在素质提升中为关键途径之一,需要自觉的接受下属以及党组织的客观监督。党组织在企业中发挥着核心的政治作用,尤其是强调并深化对监督的认知,将监督视为保证主要内容,有利于同时抓“保证”、“监督”。企业各职能部门应该树立监督与失职间重要意识,运用积极、进取等态度去落实监督工作。企业所有员工应该对领导的监督视为对企业的爱护,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至企业相关决策之中。

(二)健全体制,加强内部监督在工作中的权威性

要在企业内部实施有效性监督,就要对其现行的监督等体制予以改革或是调整。对企业内部监察和审计等重要管理部门,需要执行垂直领导制,令以上部门在监督工作方面更具权威性、独立性,不会受自我人权和猜拳等限制而在客观上呈现为无法监督、不敢监督等现象。可通过实施领导的体制,同样要运用监察员、审计员等多种方法,从上级到夏季实施全面的监督。

(三)展现重点,加强内部监督在工作中的针对性

其一监督的对象,对重要岗位实施严格性监督,将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的监督视为工作的重点并将其落实至实处;其二监督的内容,坚持正确运用权力,观察领导是否有端正的掌权思想,是否规范了用权的权力,其工作作风是都存在清正。对于重大决策和财务支配以及工程项目的建设等要予以有效性监督。同时,还应该加强监督落实的透明度,尤其是事项的公开,以多种形式对事项进行公开,主要是办事程序、结果,规避暗箱操作行为,将监督权力落实的全过程放置在群众的监督视野中;其三监督的时间,重点是关注其时间。同时,要将领导圈子视为监督的重点;其四将监督严格落实至执纪方面上,针对发现的严重性问题没有上报或是提醒,应该实施批评性教育,没有依照党委意识相关规则去决策,导致相关重大决策就出现了人为性失误,需要追求其个人法律责任。

此外,还可进行多方的整合,进而增强其监督工作具有的有效性,对于网络资源实现共享,并建设“科技惩防”重要体系,真正实现了全面的监督。

环保意识薄弱的表现范文4

    一、提高薄弱学校的校长领导力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人物,在学校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薄弱学校的校长领导力是促进学校变革成功的第一步。校长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激励整个学校的发展;要与教师充分沟通,并以民主的方式与教师共同建构适合学校发展的愿景;校长还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制定激发教师成长的制度。

    (一) 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校长要抛弃传统观念,树立学校变革的意识,积极挖掘学校潜力,寻找学校特色,相信只要全校师生锐意进取,团结一致,一定能开创学校发展的新局面。此外,校长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每学期坚持至少上两节示范课,做一到两次专题报告,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与教师共同讨论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校长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为教师提供和创造发展的空间,并针对教师各自的优势,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二) 建构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

    学校的目标主要通过任务陈述的形式,以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具体的办学目标来表达,它指导着人们的日常行为,影响人们成功的观念,表达了学校所重视的成就,并决定了教师、学生和行政人员对时间和精力的分配。学校传统的目标管理过程往往重视领导下达目标,教职工接受目标,领导督促教师执行目标,教师被动接受督促和检查。薄弱学校发展需要构建富于个性化的组织目标,使教育目标反映时代精神对人的发展的需求,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增进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具有在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薄弱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共同愿景,并使之成为全体成员都认可接受的目标,以激发师生改变薄弱学校现状的热情。

    (三) 制定激励教师的规章制度

    农村薄弱学校在积极争取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确保教师基本待遇的同时,更要制定激励教师的规章制度。“制度乃是文化分析的真正单元”。任何一种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无论是自生自发的,还是有意设计的,都可以认为是反映了某些文化的轨迹或文化的需求。制度是学校文化规范化的反映,它反映着组织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管理哲学。因此薄弱学校制定积极有效的规章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教师成长,例如设立“专家型教师”专项奖励,评比出学校骨干教师,给予丰厚的物质激励,刺激教师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

    二、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师整体素质

    (一) 增强教师的自主权

    有学者认为,教师自主是建立在教师对于自身以及工作环境的控制力上的,或是对于他人影响的独立,以及不受监管或干扰的自由。薄弱学校尤其是农村薄弱学校教师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工作负担重、提升机会少、职称评定难等因素都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弱化了教师的自主权。因此薄弱学校要增强教师的自主权,树立他们对薄弱学校发展的信心。首先,学校要尊重教师的个性,尊重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其次,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正当需求。薄弱学校的教师希望和优秀学校的教师一样的工资待遇或者评职称的机会,学校要尽量争取资源,为教师争得平等的机会。再次,学校要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实施校本管理,适时地将各项权力下放到拥有专业知识的教师手中,使经验丰富的教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校的领导层,这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自主权。

    (二) 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的质量

    由于薄弱学校相对优秀学校缺少优质的人力资源,仅仅依靠校本培训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水平,因此薄弱学校应该提高教师培训和科研的质量。首先,学校可以根据向薄弱学校倾斜这一政策,抓住机会,从现有的教师中每科选一名素质相对较高、事业心强的青年教师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为他们提供外出学习或业务培养的机会,争取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成为本学科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其次,薄弱学校可以请优秀学校的名师来学校做讲座或亲自授课,让全校教师聆听这些名师的实践经验,通过面对面交流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再次,薄弱学校可以加强与大学的合作,积极参与一些课题,邀请大学教授到学校讲学,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

    (三) 建构教师合作文化

    日本着名学者佐藤认为,“教师文化是指教师的职业意识与自我意识、专业知识与技能,受教师的规范意识与价值观、思考、感悟和行动的方式等,即教师们所特有的规范性的文化”。厉特尔(Little)认为合作是通过四种特殊的行为得以展现的:学校中有合作关系的人讨论实践;他们互相观察参与教学和管理的实践;通过计划、设计、调查和评价,一起参与课程工作;互相展现他们所了解的关于教学、学习和领导的知识。在薄弱学校中,教师合作文化意识普遍不强,学校旧有的制度管理方面的导向和教师文化本身的特点使得竞争成为教师人际关系的主流。薄弱学校需要教师之间更紧密、更有效的结合,形成一个平等的、互动的教师工作群体。因此薄弱学校应该通过加强教师合作意识,搭建教师合作平台,开展多种合作形式,有效促进教师合作,从而建构教师合作文化。

    三、挖掘薄弱学校的学生潜能

    (一)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信心教育是指“学校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心理影响活动,使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产生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自我认识,达到增强信心的目的。”薄弱学校中有大量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埋怨、家长的训斥,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们进取向上的心理失去了平衡,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自卑心理。薄弱学校教育要以“教好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作为重要目标。教师要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教育理想,鼓励学生一点一滴地进步。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自身的优点,让他们在班级承担一定的工作,从而增强他们的信心。

    (二)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改革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课程实施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薄弱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立足于学校,通过结构均衡、综合和富有选择性的课程安排,使学生能够发展成为有创造能力的人才。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环保意识薄弱的表现范文5

一、薄弱学校的现状呼唤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现状调查:

薄弱学校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笔者通过对辖区内的一些薄弱学校进行调查,发现薄弱学校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1、基础建设薄弱,办学条件差。一是校舍陈旧、简陋,大多数薄弱学校的校舍建于六七十年代,现已破旧不堪,甚至已经出现一定数量的危房。二是教学设备简陋,一般的只能保证有地方上课,课凳桌大都破旧不堪,而一些相关的教学配套设施,如:音乐室、美术室等,只能出现在孩子的幻想里,有的甚至连起码的体育器材都不具备,好多学校找不到一架象样的篮球架、风琴。

2、师资队伍薄弱,教学水平差。薄弱学校的许多教师出身民办、代课,在所有公办教师中至少有一半是民办和代课教师转正的,年龄结构较之一般学校偏大。如一所小学仅有的8位公办女教师中,有3位年龄已经超过50周岁。另外,这些学校中的大部分中老年教师文化程度不高,又因家在农村,节假日常常要为家庭生计奔波,故参与进修培训、接受再教育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造成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低下,青年教师也在他们的“熏陶”影响下,进取心普遍不强,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好教学技能与较高教学水平的名师,严重妨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质量差。由于教学设施、设备的落后,加上个别地方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师生对外界的新生事物接触少,对一些新的观念理论知识的匮乏,导致观念陈旧、思想保守知识老化,教学思想未能真正从重传授转变到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教学效果普遍较差。同时,由于缺乏专业教师,普遍未能开足开齐课程。

4、生源流失严重,社会效益差。一方面,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同时也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逐步深入,薄弱学校所处的农村小学生数正在逐年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办学效益低下,学生和学生家长纷纷要求择校转学,导致薄弱学校的生源正在逐步流失。

5、学校管理松散,无法形成特色。由于学校规模小,而且学校领导不是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管理行为松散、随意性大,学校没有特色、老师没有专长,学生没有特长,数校一面,万马齐喑。

6、办学经费短缺,学校艰难度日。大部分学校办学经费严重短缺,连正常的办公经费都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添置教育教学仪器、设备,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了。学校惨淡经营,艰难度日,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二)形成原因分析:

纵观薄弱学校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主要有:

一是过去一段时间内实行分级办学,导致学校布局不合理。过去中小学布局往往以行政区划来确定,不论人口多少、人口分布如何,基本上都村村办小学、乡乡办初中。行政区划变更或人口变化后,学校布局无法及时得到调整,往往又要新建学校,造成重复投资,学校建设中的财力、物力和教育资源遭到浪费。

二是由于不同乡镇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同一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过去分级管理以乡镇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市区级不能进行教育经费统筹安排,一些经济落后乡镇仅靠自己的力量根本无法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正常投入,反而不断拉大与经济发达乡镇教育事业的差距。

三是由于领导重视不够,过度追求政绩形象工程。一段时间里,各级政府着重扶持那些所谓的名校,把重点校的建设看成教育政绩的累积,看成地方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和广告效应。而小模小样的村小却被领导遗忘,无人问津,致使学校自身也往往会由于多次争取不到位,心灰意冷进而不思进取,未能挖掘自身潜力来加快硬件建设。

四是由于人事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薄弱学校教师结构不合理。分级管理以乡为主的基础教育体制严重地割裂了教师队伍管理过程中几个环节的有机统一,造成教师队伍流动不够合理,薄弱学校根本聘用不到教师,好的师资纷纷外流,教师队伍结构失衡,外语、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师资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策略

当前,基础教育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使同一区域内的少年儿童获得享受平等教育的均衡条件,一个区域内教育发展不平衡就无法真正实施区域性素质教育。因此,我们要务实创新,开拓进取,加大薄弱学校改革力度,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切实改变观念,正确理解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内涵。教育均衡发展既是我国现实教育问题的反映,也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我们只有采取实际行动加快教育发展,为处境不利人群和经济欠发达乡镇的少年儿童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使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确保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公正,才能真正做到实践“三个代表”的要求。

2、合理统筹安排,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调查分析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薄弱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轻重缓急,制订薄弱学校改造的计划或实施方案,安排具体时间表,落实改造责任制,使改造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序进行。特别是要结合城区、城镇、乡村建设的规划,早做规划,早做安排。

3、加快校网撤并,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要加大力度撤并一些规模小,存在价值不大的学校,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优化配置,保证教师老、中、青结合,优势互补。这样各校的师资短缺、设施落后、办学规模过小的现象将逐步得到改善。

4、多方筹措资金,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一方面,要从县市区级财政或人民教育基金会中拨款建立薄弱改造专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在经费中加以保证。另一方面,要建立教育结对扶贫制度,鼓励资金雄厚的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与薄弱学校联姻。通过集资、引资、政府投资等方式,增加对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为薄弱学校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物质基础。

环保意识薄弱的表现范文6

20__年1月11日,南湖区残联在市、区领导的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在全区残疾人的祈盼中,历经7个多月的筹备正式成立。南湖区残联的成立是南湖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转折点,标志着南湖区残疾人事业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发展南湖区残疾人事业正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内外环境,概括成六个字就是“起步晚,起点高”。 一、起步晚,基础薄弱。 对于新成立的南湖区残联,因为起步晚,与其他地方残联相比差距比较大,基础显得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组织建设薄弱。残疾人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残疾人的桥梁和纽带,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织保证。南湖区残联成立之前,南湖区残疾人各项业务工作由嘉兴市残联各相关业务科室兼顾开展,所属的镇、街道一级残疾人组织建设也比较薄弱,除个别镇残联有专人负责残疾人工作外,基本上是由镇、街道民政助理员兼职残疾人工作,照他们的话说残疾人工作只是“带带过”的工作。组织建设的薄弱,无法保证党和政府及上级残联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的精神贯彻落实到位,上面的优惠政策文件发下来无法落实到村组和社区;影响到残疾人扶贫、康复、就业、教育、维权等重点工作的深入开展;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实施。 2、综合服务设施薄弱。目前,南湖区残联刚成立不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严重滞后,基础管理服务薄弱,还达不到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关于加强基层残联建设的决定》中基层残联“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县级残联要建设集办公、残疾人就业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扶贫解困、康复训练服务、用品用具供应服务、残疾人文化活动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严重匮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残疾人各项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不利于为残疾人提供全面、高效服务。 3、工作人员业务知识薄弱。残疾人工作的各项业务繁重复杂,服务对象又相对特殊,对残疾人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南湖区残联刚成立不久,人员偏少,工作力量不足,残疾人工作队伍建设与其他县、区级残联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工作人员对残疾人工作基本业务知识、残疾人工作基本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不太熟知,对残疾人工作不太熟悉,还不太善于运用社会化工作方式为残疾人服务。随着残疾人事业的深入发展,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高素质残疾人工作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需要势在必行,但目前,我们的残疾人工作者业务水准和综合素质整体偏弱。 4、优惠政策扶持力度薄弱。南湖区残联成立之前,南湖区缺少一个自上而下、结构完整、政策配套、具有地方性、可行性的残疾人优惠政策,辖区内的残疾人一般依据嘉兴市政府出台的《嘉兴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嘉兴市扶助残疾人的若干规定》、《嘉兴市区特困残疾人特殊救助办法》等文件享受相关的扶持优惠政策。相比较而言,残疾人在康复、就业、教育、扶贫、医疗救助等涉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薄弱,扶持资金偏少,残疾人受益面偏窄。目前存在的政策薄弱,使南湖区残疾人事业依靠政策提升社会地位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能很好地解决残联在开展残疾人工作中遇到的许多困难,阻碍了南湖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势头。 二、起点高,发展快速。 虽然我们面临着起步晚的现实困难,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大环境、大政策更是千载难逢,正是南湖区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时机。 1、政策环境十分优越。党的十七大召开,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提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总体要求,体现了党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各地发展残疾人事业都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预示着全国各地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高峰。20__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新的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残疾人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这次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残疾人这一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爱和对残疾人事业的高度重视,这在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4月23日,新华社受权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拉开了全国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残疾人事业精神的序幕。同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的意见》对外公布,全省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正式启动,“到20__年,残疾人基本生活得到切实保障,有适应指征贫困残疾人的助明、助听、助行等康复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力争符合条件的重度残疾人基本纳入集中托养、日间照料或居家安养。”这一系列好的政策对发展残疾人事业至关重要,为南湖区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政策环境,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优越的政策环境同时也促进了包括南湖区在内的各级党委和政府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 2、扶残意识十分浓厚。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国家的财力有限,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理解和支持也有个过程,对残疾人事业还十分陌生,因而,在上世纪成立的残疾人组织,为了完成改善残疾人状况的重任,做了许多探索性、开拓性的工作。历经近20年的努力奋斗,残疾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助残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扶助残疾人的事迹不断涌现,如今,扶残助残的社会意识深入人心,营造了浓厚的扶残助残氛围。全社会扶残助残意识的逐渐加重,十分有利于残疾人新政策的推行,残疾人保障金的征收,残疾人康复训练的普及,残疾人文体活动的开展等等。可以说,南湖区残疾人事业正站在一个全社会形成扶残助残共识的高起点上,开展残疾人各项工作相比过去更加得心应手。今年,中共嘉兴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嘉兴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心城市”动员大会,必将掀起新一轮扶残助残的高峰,为南湖区残疾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赢得了宝贵的社会资源。 3、可借鉴的工作经验十分丰富。1988年3月15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正式成立后,各地相继成立残疾人地方组织,经过近20年的发展,残疾人各项业务工 作走向成熟,各种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涌现,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南湖区残联虽然起步晚,却有捷足先登的便利条件,可以借鉴其他地、市残联丰富的工作经验,结合南湖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开展业务,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少走弯路,避免资源重复浪费,事半功倍地实现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 20__年,我们带着困难迎接发展的机遇,以发展的眼光迎接困难的挑战,并克服困难,实现南湖区残疾人事业跨越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