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作思路范例

环保工作思路

环保工作思路范文1

一、工作思路

根据国家、省有关要求,以现有法律法规为基础,以开展在用机动车环保委托检测与环保标志管理为手段,建立完善我市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体系(地方法规、行政监管、委托检测、信息监控、车辆维修);落实好环保检测工作,完善机动车污染防治管理体系。

二、工作任务

(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文件,宣传贯彻实施《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学习,提高监管工作能力。借鉴其它地市先进的执法监管程序。

保障措施:平时自学与专门培训相结合,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完成时间:年全年。

(二)落实省环保厅要求,加强市环保局机动车尾气监控网络系统管理工作,保证视频监控、定点拍照、过程数据采集、检测结果判定、异常数据预警、数据存储和档案查询全方位监控工作的落实,确保机动车环保检测质量。

完成时间:年全年。

(三)牵头公安、交通和物价部门,做好机动车排气污染车辆检测价格核定、环保检测和监督工作。

保障措施:参照《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落实。

完成时间:年全年。

(四)按照环保部、省厅文件要求,加强尾气检测的监督管理。

全面开展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工作。按照环保部《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机动车环保定期检验机构管理规定》要求,加强在用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机构与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放管理工作。

指导新建检测机构严格按照国家环保部技术规范要求搞好规范化运作。协调省环保厅对我试试运行的检测机构进行正式委托,并对检测机构依法加强监管,落实对检测机构的管理制度。

完成时间:年全年。

(五)在我市实行在用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申报登记制度,实行在用机动车排气污染抽检工作,并完善相关制度文件。加大对保有车辆数量较大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测、监督抽测等执法能力建设,加大对高频使用车辆和高排放车辆的监管。

完成时间:年全年。

环保工作思路范文2

一、学习方面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从思想上高度得视,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认真参加政府组织的各项学习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专项培训,相互交流,开拓视野;三是注重专业技能方面的学习,以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努力提升环保工作整体水平。

二、工作方面

一是制定全年环保工作计划,与各村和企业签订环保工作目标责任书,层层传递环境保护的责任和压力,成立环境保护网格体系,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实处。二是认真开展2019年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相关工作,严格以环境空气质量改善为核心,突出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时段和重点问题开展持续攻坚,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责令停产整顿,对矿山企业进行了综合治理,同时加大管控道路扬尘和露天秸秆焚烧行为,全年整改提升企业2家,矿山企业绿化30余亩,出动道路河水车50余次,查处并制止露天焚烧行为30余起,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三是开展“散乱污”企业回头看行动,对2017年已取缔的5家“散乱污”企业和2018年新排查出3家已取缔的企业进行回头看,对2019年新排查出的4家环保不达标企业采取了断水断电措施,根据多次实地走访检查,未出现死灰复燃现象。四是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有效解决扬尘污染防治问题,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理,认真开展了扬尘污染专项执法攻坚行动并采取相应措施,全年共悬挂条幅30个,发放宣传单2000余张,苫盖料堆50余处,6000余平米,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改善;五是为保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全面覆盖,环保所开展了对全乡企业回头看行动,通过认真摸排,逐家走访,做到了数据准确,不重不漏;六是认真开展了洁净型煤推广工作,制定了相应方案与机制,建立了型煤推广网格化,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明确。加大洁净型煤、专用炉具及一氧化碳报警器安全使用的宣传力度,确保安全过冬。按时完成洁净型煤日报工作,专人负责,做到数字准确,上报及时。目前为止,共完成型煤配送1237吨,超额完成县分配我乡1200吨的型煤配送任务,同时发放明白纸、一封信、暖心卡3000余份,报警器、排风扇1000套。七是根据年初制定的环保工作计划,出动环保车150余车次,认真开展每周至少一次的大气污染巡查工作,并完成环保其他专项巡查、检查、宣传工作任务,年内,对全乡各企业进行了9次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检查,将所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处理,确保环保工作顺利开展。

环保工作思路范文3

一、加强信息宣传工作

一是制定信息工作任务责任制。年初对各股室和每一位工作人员下达了信息上稿目标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二是制定信息报道审核制度。所有信息稿件在报送前须先经股室长把关,在由局分管领导审核通过后才能发表,通过层层把关,确保了各类稿件的质量。三是制定信息宣传奖惩制度。制定了详细的信息奖励措施,根据信息工作完成情况,把完成信息工作业绩纳入局属各股室、站年终目标考核,对没有完成任务的科室或单位按照相应的考评分值给予扣分。全年完成上稿300余篇,其中《中国环境报》2篇,《日报》1篇,《井冈山报》3篇,《江南都市报》专版宣传2次;《县报》5篇;生态环境局网站23篇;中国网13篇;县人民政府网5篇,省、市、县广播电视台10篇。

二、抓好党报党刊和中国环境报征订

把党报党刊和《中国环境报》订阅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指定专人具体办理。坚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不折不扣完成党报党刊和《中国环境报》征订任务,使其真正成为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增强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的有效载体。召开会议研究制定落实措施,下发党报党刊和《中国环境报》订阅工作的文件,明确完成时限、奖惩措施,提前足额完成了2019年党报党刊和《中国环境报》征订任务。通过抓好报刊征订工作,大力宣传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和国家污染减排的有关政策,推动了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大力开展绿色生态创建活动

我局认真宣传生态文明,牵头开展创建省级生态县现已通过省环保厅验收。我局还积极指导全县各乡镇、村、学校、社区等开展绿色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我县已创建2个部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乡镇、10个省级生态村和88个市级生态村、3所省级绿色学校。

四、狠抓环保法律法规宣传

一是由单位主要领导为县四套班子成员和各单位主要领导授课,详细解读新《环保法》等有关内容;二是通过开展送戏下乡、环保知识进校园、节能减排健步行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新《环保法》、新《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三是聘请电视台制作专题宣传片和县电视台拍摄“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曲MV,大力开展正面宣传,树立了良好的环保队伍形象。

五、2020年工作思路

环保工作思路范文4

1.1公路工程规划设计阶段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在公路工程设计阶段对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可降低在施工阶段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但在实际施工时,其对公路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是无法以货币去衡量计算的,其具有非具体性、不可操作性等特征。这就给规划设计评估造成一定的困难,并会不自觉的对工程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轻视,可见公路环保工作是存在明显不足的。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环境危害如因规划不完善而造成周围植被的破坏,扰乱周围植物生长,进而造成水土流失,或因植被的破坏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如噪声过大,汽车尾气影响空气质量等,均是十分严重的环境危害,因此,公路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

1.2公路工程施工阶段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主要有挖土填土、清理表土等,对于部分河流较多的区域,甚至需进行河道改变。这些施工必然会对所在地的植被生长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当地生物的生存坏境。同时,对于进行河道改变的区域,将直接改变河水的流向,这对环境、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更是明显。在施工过程中,需由车辆往返进行土石的运送,一方面影响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因为土石的掉落可会影响当地环境。目前,工程实施越来越依赖于机械操作,如在施工地需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其所产生的尾气也可造成空气污染,降低空气质量。最后,即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干扰,其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均十分明显的。

2监理工作思路

2.1施工前的环保监理工作

2.1.1每一个公路工程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专职工程环保监理

并安排人员进行施工场地现场督察、跟进,以对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及时解决。环保监理首先必要对施工过程、施工场地有十分完全的了解,以利于其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从环境角度、周围居民生活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制定出较好的处理方案。

2.1.2工程施工地的设置与安排。

对于监理人员,其需对施工地进行实地核查,并及时上报,注意施工安全。在施工过程中,需按照相关规定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植被破坏与污水排放、垃圾排放等事件进行相关处理。

2.1.3需对施工的细节进行通盘考量,保障施工的推进有组织、有计划、有合理性。

其中,关于合理性,需要通过对建筑质量与投入资金效益所带来的好处进行衡量;但若能够在保障合理性的同时,使得施工过程能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其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因此,以保证工程可以按时完成为基础,尽量的缩短工程建筑的时间必然会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因为随着时间的减短,其污水排放与所产生的垃圾数量也会减少。另一方面,从工程资金效益使用情况看来,适当的节约投资可以节省资源,这对环境保护而言也是十分有益的。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夜间施工,避免机械操作所产生的噪音影响居民夜间的休息。

2.1.4图纸设计。

环保监理需进行环保方面的工程图纸设计,并督促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能够严格按照图纸进行。此外,监理若能在图纸设计后考虑到更合理的方案,则需及时对图纸进行修改,使得图纸的设计更加完善。

3施工阶段的环保措施

3.1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水土流失。

在填挖土质时,需对边坡坡度进行合理的设置。同时,在土石方填挖时,需对施工现场的临床排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设置,填方坡面应能及时夯实,并进行绿化种植,预防雨天对土坡坡面造成冲蚀。

3.2减少噪声污染。

对于居民住宅区及学校、工作区周围,严禁噪声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注意机械的维护与保养,对施工组织进行合理的安排、计划,避免对周围人员造成干扰等。

3.3预防大气污染。

对于沙石、沙土等材料,其在堆放时需放于挡风位置,或在堆放后采取挡风措施,减少扬尘对空气造成的影响。在材料运输或土方运输时,做好固定措施,避免在运输途中造成材料散落影响环境。

4结语

环保工作思路范文5

关键词:生态农业建设;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0引言

生态农业建设是指在充分尊重生态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农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以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避免农业系统现有养分的流失。由于生态农业建设能够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因而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很大帮助。因此,通过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来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可行且必要的。

1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1相关法律不够完善。生态农业建设的推进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必须要以完善、明确的法律制度体系为基础,否则在缺乏相关法律依据的情况下,很多具体工作措施难以落实。从目前来看,近几年我国虽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农业相关法律制度,但由于法律内容不够具体,对很多细节问题缺乏明确描述,相关宣传工作不到位,因而并未能对公众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这不仅给执法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很容易让不法分子形成漠视法律的思想。

1.2专业人才相对较少。生态农业建设中对各种先进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理念的应用非常多,很多工作都必须要由专业工作人员负责。目前,国内相关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完善,部分高校、职业院校所培养出的农业技术人才根本无法满足生态农业建设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另外,基层农业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薪资福利待遇需要提高,如果地方政府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支持力度较小或农业生产单位创收能力不足,那么基层农业工作者的收入往往只能维持生活。在此情况下,很多专业人才都不愿意进入农业系统工作,因而生态农业建设人才不足的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1.3公众思想观念落后。我国生态农业建设虽然是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但同样离不开社会力量的支持。然而,当前社会公众对农业生产缺乏重视,可持续发展意识欠缺,农业工作得到的社会力量少之又少。例如,在农业资源保护方面,即便农业部门一直在宣传中强调乱砍滥伐行为的危害性,但仍然有很多不法分子对林木进行非法砍伐,导致农业生态失衡,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由于很多企业经营者未意识到生态农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因而对社会投资的争取同样十分困难。

2加快生态农业建设推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策略

2.1推动法制建设工作。法律制度是生态农业建设最为重要的基础条件。在未来的农业工作中,要想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就必须要对《农业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农业防火条例》等法律制度规范进一步完善,结合农业工作现状以及时展需求,细化各项制度要求,使法律规定能够更加清晰和明确,为实现依法治林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同时,生态农业的法制建设不能仅局限于立法工作,也要提高对生态农业及其相关法律制度的重视,通过组织林农学法活动、创办普法广播电视节目、农业法网络传播等方式来对各方面的法律知识开展大力宣传,让社会公众能够了解到相关法律制度的具体要求,并严格按照这一要求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从而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2重视农业队伍建设。面对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的人才缺失问题,地方农业部门要尽快转变农业工作思路及观念,对人才资源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行正确认识。同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人才资源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并在资金、工作待遇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使农业行业中的人才资源能够迅速转化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人才优势。另外,农业部门还应对现有的人才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人才评价机制、引进机制及激励机制,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主动投身于生态农业建设事业,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3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针对社会公众对生态农业建设缺乏了解的情况,一方面,各地方农业部门需要转变生态农业的宣传工作思路,通过建立生态示范区、拍摄相关纪录片等更加新颖的宣传方式来吸引公众主动了解生态农业建设,使其充分认识到生态农业建设对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的重要性,从而愿意主动投身于生态农业建设工作中,并配合、支持基层农业工作者的各项工作。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并且做好普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以及生态农业等科学技术知识的工作。同时,也要改进农业生态建设项目管理,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高地方农业生产单位的自主盈利能力,通过实际数据及切实经济利益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以缓解生态农业建设所面临的资金压力。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目标是实现农业废料循环利用率,改善农业生产要素中的污染物质。因此,各区域的农业生产者需要按照国家相关农业生产规定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现代化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并结合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同时,农业生产者和各区域的农业管理局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农业生产情况,制定合理的农业管理计划,改革不良农业生产方式,引入最新农业环保技术,从而增强对农业生产要素的环保化管理。例如,农业生产者需要按照当地生态农业发展引入合适的土壤环保改革技术、生产节能技术、农业废料处理技术,并结合国家相关规定加强生态农业管理力度,在生产中实现环保化生产、节能化生产。注重农业环保技术普及,推动农业现展目前,农业环保技术主要有空间电场防病促生技术、生物杀虫技术、电子杀虫技术、磁化种子技术等。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中农业环保技术的有效应用,各区域农业部门应加强对农业环保技术的宣传和普及,并按照各个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内容指派专业的农业环保技术指导员,帮助农业生产者学习使用各类技术,从而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3现代农业的高效生态发展思路

高效与生态问题是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趋势所在,这两个目标要均兼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保证农产品供给量充足的前提下同时兼顾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鉴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所处的现状,要兼顾高效与生态的目标对农业生产提高巨大挑战。因此,策略制定者要多方面统筹谋划。第一,在高校利用自然资源,要根据区域内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进行灵活选择种养结构,从而形成复杂的生态系统模式,并形成物质与能量的多层次利用,提高农作物产量。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可提高物质循环利用与能量的转化效率从而将有机剩余物的再利用得到提高,这种物种多样性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防止害虫侵蚀。第二,高效生态种植应该充分发挥农业系统的整体功能。农业系统的功能包括农林牧渔等方式,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需要适度的规模化养殖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生态系统,以提高农业产出率。传统的种植模式多采用小规模种植的方式,该种种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种多样性的利用,进而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最终效益。第三,高效生态应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低下是当前农业的普遍问题,而高效生态强调的是在生态基础上的高效,要求整个农业生产系统必须具备很强的自净能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同时,注重用生态的方法恢复和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能够有效控制土地退化和生态环境污染,使得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高效生态应建立的机制。生态循环机制是现代生态农业应建立的机制,也是决定农业系统是否高效生态的关键机制。加强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不仅可以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充分的保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随着对土地使用矛盾的更新和发展,在基本农田保护中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对农田的保护,探索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4结语

生态农业建设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从目前来看,我国生态农业建设在人才、资金、法制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仍然需要继续重视生态农业建设工作。针对当前实际问题制定合理解决方案,使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王振东.生态农业建设推动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9,(12):171-172.

[2]蒋霞,魏天儒.铜川市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及其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14,42(7):742-749.

环保工作思路范文6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稳定。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仍然不能避免突发事件对其造成的影响,例如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等等。一旦发生这样重大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我们对这种重大灾害的应对措施,从某种层面就决定了我们能否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稳定性。文章针对水利水电中重大变更环境影响管理的相关问题展开了相应讨论。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环境;管理;措施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环境中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对其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即便是我们前期做了合理的调查和设计规划,因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周期较长的原因,对于一些问题的发生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制定和完善好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环境影响的管理技术指标,这样才能够真正的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虽然说政府相关部门早就已经出台过类似的问题,但是一些细节方面我们还是应该去完善的。

1对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环境影响管理进行研究的意义

目前国内的水利水电工程包括水库、堤坝、城市供水、水利发电站等工程项目,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都会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再加上水利水电工程本身施工周期较长,这中间涉及到的变动非常大。对于一些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我们需要做好预案,降低对工程整体的影响,因为涉及到水利水电工程的功能以及规模的不同,这部分的工作是不能用同一种思路来对待的。要以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以及施工区域的地质状况为参考将这部分工作形成完整的工作方案,具体来说,我们通常将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分为4个阶段:立项、设计、施工和投产。在立项阶段我们要完成项目本身的建议书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但是就像前文提到的水利水电工程的项目投资回收期较长,这就给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表现到具体的工程之中就是工程规模、工程布置以及整体工程的施工方案会在短时间内存在较大的变更,这些变动往往都需要来反复修改项目建议书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而会耽误工程的整体工期。因此我们就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来对此类问题进行规范化的界定,这样就能够将这部分问题对于工程整体的影响降到最低,保证工期。此外相关施工单位一直以来都缺乏这方面的制度保障,这也就会使得这类问题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在无形之中放大。所以说如果能够通过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内部的管理,就是出现此类问题的时候我们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找到解决的问题,这就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国内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进步,因此对于这部分问题进行研究是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水利工程与水电工程重大变更的基本对比见表1。

2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影响管理工作的限制因素

2.1管理人员素质

要说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影响管理的限制因素,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的就是各个岗位上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长久以来水利水电工程的管理一直缺乏必要的规范,而且相关人员的素质也一直处在参差不齐的尴尬状况。这其实与目前国内对于这方面人才培养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要想让那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深入到工程一线还是有些不现实的。而那些在岗的管理人员一直所遵循的都是一些比较守旧的工作思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不断变革的今天,这样的管理思路是必然会被淘汰的,而且也很难保证管理工作的效率。更何况所谓重大变更影响管理,是指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能够对施工进度或者工程总体质量产生影响的问题。要将这些问题对于工程的影响降到最低,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根据问题不同的性质来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非常考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了。如果做出错误的决策,那必然会引发更大的后果。所以说要想完善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环境影响管理的工作,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管理队伍,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根据岗位的性质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能力,完善岗位考核制度。此外要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输送制度,可以尝试与开设此类专业的相关院校进行合作,这样就能够让水利工程的管理队伍素质得到提高。

2.2对这类问题认识存在偏差

为了让相关施工单位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带来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早在2002年政府相关单位就颁布了界定这类问题的规范性的文件。在《水电规划[2002]38号文》中指出在水利工程立项中进行设计以及施工图的设计这两部分时,防洪标准、施工规模、总体建筑类型以及基础设施布局等等变化都为重大设计变更包括5大类,32项问题。此外在《水利工程设计变更管理暂行办法》之中也同样对工程重大设计变更的问题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可见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的大环境方面还是对这类问题比较重视的。但是因为这些指导规范性的文件没有具体到特定的工程,只是从一般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来进行的概念上的划定,而且涉及到的问题类型也不够具体,所以说具体的工程之中相关单位以及施工人员很容易会对这部分工作的认识出现偏差。而这种偏差带来的后果就是忽略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意义,只是根据“问题”预防“问题”,根本不清楚一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其实真的很难保证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影响管理工作的效果。

3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影响管理的具体措施

这部分的管理遵循的思路就是通过完善对于工程前期准备阶段以及施工过程的管理,来降低重大变更环境问题出现的概率,下文是具体的措施阐述。

3.1工程方案设计阶段

工程方案的设计是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开端,在具体的方案设计过程中相关的设计人员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所有方案的提出都应该是建立在对于施工区域的实地勘测之上的,而且要规范勘测作业的程序,保证工作的效果,就算是在方案交付之后对于方案中出现的影响施工的问题也应该做到及时的跟进。在初步方案论证阶段的工作中,设计方要强化与施工单位的沟通,方案的细节要考虑到施工方的实际施工能力,而施工方也要熟悉工程整体作业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能够避免频繁修改方案的事情出现,也能够真正的避免后期出现影响工期的重大变更[1]。而方案之中对于工程的管理制度也应该做到具体的体现,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在后续的工作中做好责任的划分。此外充足的资金以及技术支持也是保证工程方案设计以及后续阶段工作稳定的重要基础,这一方面的工作需要施工方来进行落实。总之在工程前期落实好这些细节是能够对工程重大变更环境问题对工程的影响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的。

3.2施工过程阶段

当工程正式开始施工,就意味这工程的方案设计工作就已经全部结束,这个时候也是工程重大变更最容易发生的一个时期。从政策环境上来说,环保部早就在2012年的文件中就提到了工程重大环境变更相关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根据具体的施工过程来提出相应的措施,所以说这就使得很多情况下相关的施工单位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开展这部分工作。直到2004年,在国家电网公司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之中才规定了在项目的建设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变更环保措施,施工单位要通过正式的报告将这一变更报请相应的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如果未经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不得随意变更环保措施,虽然说这其中规定了施工单位在发生问题之后的责任,但是牵扯到的内容也仅仅是环保措施的变更,根本没有办法满足实际的施工需求。虽说这样的标准能够起到规范工程重大变更影响管理工作的作用,但是站在施工方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措施还是缺乏针对性。到了2014年,环保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重大变更的相关问题在文件中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涉及到的问题种类包括4个方面以及13个细则,可以说这时的政策就已经很具体了[2]。那么对于相关的施工单位来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没有统一的操作指标的前提下,通过落实各项工作的细节让我们的工作变的规范化,在这个基础上及时了解这方面相关的政策信息,借此来改进自己的工作思路。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水利施工过程的稳定性,提高工程的质量。

4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因为其施工周期较长,所以说施工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不可预计的重大变更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能够威胁到工程整体质量的潜在因素。而长久以来对于这部分的工作相关政策性文件之中一直都缺少一个明确的界定,这其实就是给工程的质量埋下了隐患,但是克服这部分问题带来的好处还是显而易见的,文中的经验对这类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这部分的工作现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毛战坡,曹娜,程东升,等.水利水电工程重大变更环境影响管理有关问题探讨[J].水利水电技术,2015(01):118-121.

环保工作思路范文7

1.1煤化工企业性质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是以技术为主导,以一体化、大型化、园区化、循环化为特征的资金、技术、资源密集型企业。其投资动辄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引进了国内外大量高新技术,吸引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形成了煤化工项目复杂的工艺技术流程以及大型化、集成化的生产设备、辅助设施。设备装置的高度集成、工艺技术的高度耦合,对技术工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煤化工项目选用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采用什么样的工艺流程以及每个生产装置的技术细节都是技术工作的范畴,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化工企业的投资方向、资金用量以及资源的聚集方式。因此,构建一支专业齐全、素质过硬、数量保证的专业人才队伍,积极开展煤化工技术工作,对于现代煤化工企业是极其重要的。

1.2企业管理内涵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煤化工属于高危行业,存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风险。鉴于煤化工特殊的行业特色,现代煤化工企业的管理工作内容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丰富,标准要比一般企业更为严苛,技术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更加突出。以煤制天然气企业为例,项目在开展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工艺包引进、基础设计、详细设计等各阶段工作中充斥着大量的技术工作。各项技术工作的深度、广度和各环节的协调程度,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工程投资、工程质量以及项目投产后的日常运营管理。但一些大型煤化工项目业主和设计单位重速度轻质量,不顾设计规律,拼命索要设计图纸,压缩设计时间,甚至采取“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做法,导致项目建设中不断变更设计,建成后麻烦不断。因此,要做好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首要是尊重技术工作规律,以良好、扎实的技术工作为基础,进一步规范企业管理,杜绝系统无计划停车,实现经营的连续稳定。

1.3企业的生产运营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企业日常生产运营的目标是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就是要求场内外主体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辅助设施以及其他相关的配套工程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生态链。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协调运转自如,信息流转顺畅,发现问题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要实现上述运营目标,离不开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需要建立一支有丰富煤化工企业运营经验的技术团队,渗透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攻坚,及时发现和高效解决现场的各类技术故障。

1.4技术工作复杂性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现代煤化工技术的成熟度应当以其使用的普及程度来确定。目前除了美国、南非以及前民主德国外,现代煤化工项目在其他国家尚没有实现规模化量产。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仅开车运行1个月后就发生故障,不得不停产检修,恰恰证明煤制天然气技术看似成熟,实则还有部分问题尚未解决或在实践中尚未体现。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中试时可能是正常的,而一旦工业化放大后就可能出现很多不确定因素;单个系统、单个装置在独立运行时可能是正常的,可一旦融入整个生产系统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说明现代煤化工技术是极为复杂的,不能轻言成熟。目前,现代煤化工项目,离规模化量产还有一定的距离。但社会对现代煤化工的期望值很高。技术工作的复杂性,凸显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要求煤化工企业从一开始就要考虑未来项目的经济运行环境,考虑项目的安全、稳定、长周期、满负荷、优质运行。

1.5项目肩负的示范任务决定了技术工作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现代煤化工项目从政府批复项目“路条”起,就担负着许多示范任务。这些是国家下达的硬指标,必须要完成。示范任务本身具有探索性、开拓性,需要通过部分项目先行先试,了解相关指标后才能进一步推广,实现规模化、产业化。通过技术攻关,完成示范任务,推动某一产业逐步成熟,有利于避免盲目投资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有利于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这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过从煤化工企业的建设运营实践工作来看,部分企业的化工专家话语权不够。在上层的决策中,专家的声音无法传递到决策层中,出现了外行管理内行、重大技术问题决策不征求化工专家意见的现象,甚至有部分企业认为以前搞煤炭、搞电力的一样可以搞好煤化工,导致部分项目设计不合理,不能实现满负荷运转以及项目决策失误。煤化工企业发展实践证明,在项目决策中需要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在顶层设计、制度安排、体制机制、业务流程等方面保障化工专家的话语权。

2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标准

当前,煤化工产业借力煤炭价格下降、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和转型发展的需求,已经进入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现代煤化工产业将快速发展,对技术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靠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全程参与项目前期、建设期、联动试车以及竣工后的生产运营,熟悉生产工艺,处理技术难题,确保尽快打通生产工艺流程,尽快产出合格产品,实现满负荷运转。可靠性是对技术工作的最基本要求。②合理性。是指工艺技术方面的合理,就是要求在选取什么样的工艺技术、选用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工艺技术、考虑工艺装置的设计能力等过程中进行充分研究论证,提出论证意见,确保在满足生产系统和环保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工艺装置裕量和工程造价。③经济性。就是要求在开展总体设计、基础设计和详细设计过程中借鉴在建和建成项目的经验教训,通过对项目工艺技术路线的合理优化,简化工艺流程,控制工程造价,提升装置运行效率,提升企业经济效益。④严谨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是化工专家能以审慎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作风开展技术工作,说出来的话、出具的审查意见需要有科学依据作为支撑,不能信口开河、人云亦云,要始终保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精神状态解决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的技术问题。⑤风险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工作过程中,一方面关注项目自身各类技术拼盘相互衔接的技术风险,另一方面关注现代煤化工最新技术进展,关注常规能源和非常规替代能源的勘探开发技术进展,了解煤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走向,掌握示范项目的示范效果,以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降低、规避技术风险。⑥示范性。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开展技术攻关时能突出重点,在没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的示范任务上,要倾注更多的工作精力,集中更多的工作资源,确保圆满完成示范任务,为国家制定产业政策、确定产业走向、推动产业升级积累可供借鉴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参考依据。

3推动煤化工企业技术管理的思路

现代煤化工企业技术工作难度大、责任重,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到基层岗位操作员工,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事故,轻则经济损失,重则人身伤亡、威胁环保,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就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工作思路,一套好的制度安排以及一支好的技术团队。

3.1形成一个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

开展技术工作,需要形成宏观的、系统的、战略的、缜密的、逻辑的思维,善于将点滴问题放在系统中去思考。通过制定系统化的解决方案,统揽全局、总体安排、分步实施、逐个攻破,从而解决整体问题。统筹全局的工作思路还要求技术工作不能发现问题才被动地应对问题、解决问题,而要对工作有超前性预判,解决问题于未萌之中。具体到项目建设中,就是要对项目基础设计进行独立自主地、认真细致地审查,不能对设计单位有依赖思想。因为出发点的不同,设计单位承接项目业主单位的设计任务、签订设计合同,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既定的输入条件,完成设计任务,提供符合要求的设计产品。

3.2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制度安排

一个好的制度体系可以让坏人变好人,让散兵游勇变成技术尖兵团队;一套设计不合理的制度体系,会让好人变坏人,更谈不上团队合作。目前,现代煤化工企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和发展酝酿期,有业内专家提出,现代煤化工企业“煤质对路则成,管理对路则顺”。整个产业酝酿一场发展的大风暴。要想在这场发展风暴中扬帆前行,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加强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制、对流程的规范、对结果的考核奖惩。当前,部分企业出台了一些基本制度及配套管理办法和操作细则,但总体来说还是亡羊补牢式的管理模式,缝缝补补,缺乏系统性,缺少统筹规划,下一步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具体到煤制天然气项目来说,项目对人才的需求旺盛,但市场上人才不足,部分技术人员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没有经验积累。要使这部分技术人才快速成长起来,必须要坚持会议制度,通过会议互通有无,教学相长;必须坚持安全教育先行,从项目建设期就要开展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不能等到试生产以后再开展,应通过长期教育,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必须坚持从严考核、刚性约束,对不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要坚决淘汰;必须不断完善管控体系,随着项目的建设推进,形成一整套技术规范,使员工工作有规范,企业管理有基础,考核奖罚有依据。

3.3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技术团队

环保工作思路范文8

有学者将生态文明教育分为专业的生态文明教育和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两大类。其中,专业的教育,重点使受教育者掌握生态文明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非专业的公共教育则侧重于提高受教育者对生态文明的整体认识水平,培养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他们树立生态文明道德观念,激发他们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非专业的公共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高校环保社团开展工作的重要着眼点。具体来讲,教育与实践辐射的对象涵盖三个层次,即同辈群体、中小学生、社会公众。大学生同辈群体因相互之间地位的平等、沟通交流中的相互启发、原有知识结构的积累等,更易于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但对于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中小学生价值观正在形成时期,可塑性强,易于组织动员,但也要求教育形式的生动活泼;社会公众分布广泛,构成复杂,思想多元,生态文明教育较难开展与实施,但也因此更加考验环保社团的实践性和持续性。这些既是着力的重要平台,又充满着诸多挑战。高校环保社团如能在传播生态文明知识的同时,动员和吸引更多人参与生态文明教育行列,则能形成“滚雪球效应”,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基础。

二、高校环保社团的发展方向

(一)集约性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是集体行动和集约效应。从以往的实践来看,高校环保社团多是突出自身的特色,相互之间乃至对外联合较少,以致难以形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近两年来,区域性和流域性环保组织联盟渐成气候,手挽手投身生态建设。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高校环保社团在不断摸索前进中,应主动寻求与地区专业化的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和其他高校环保社团合作。一方面相互交流经验,促进工作提升;另一方面,探索有效的合作模式,联合呼吁与行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地区影响力,利于推广生态环保的理念,实现工作的预期目标。

(二)专业性

高校环保社团的发起与运作,普遍都是凭着大学生的一腔热情,较少有环境相关专业的骨干成员,且多数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常常导致环保实践活动中避重就轻,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也因专业性不强、对社会热点关注不够等往往难以使人信服。事实上,高校环保社团可以探索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专业性。例如:依托高校的学科优势,尤其是农林理工类专业,定期邀请相关专业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加以指导;全媒体信息时代,大学生获取专业生态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便捷且体现主体性,但这对环保社团骨干收集、甄选与组织信息的能力提出挑战;网络沟通的即时性也大大方便了高校环保社团从民间环保NGO那里得到专业的指导。

(三)社会性

高校环保社团最终要走出校园,迈入社会,才能更大限度地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突显社会价值。首先,社会性的发展方向体现在与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合作上。如在一些大型生态环保项目中,高校环保社团可以发挥大学生的固有优势,在其中承担某一部分或环节的工作;还可以建立青年与地方人大、政协代表的定期联系机制,递送社团所做的生态调研报告,找到合理的呼吁表达途径,同时为社团日常工作的开展争取支持。其次,新媒体时代手机终端的普及应用,为高校环保社团面向社会公众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话语体系和更为开放的发展思路。社团自身要在微博、微信、qq空间等新媒体运营上下功夫,传播生态科普知识,准确解读环保热点,定期开展微直播、微话题等,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力,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与支持。

(四)持续实践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最终体现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能力。因此,作为生态文明教育者,高校环保社团必须从自身做起,做到身教言传,持续开展生态环保实践行动,才能最终带动社团公众的自觉参与。持续实践尤其应注意坚持两方面的行动。首先,率先践行低碳环保生活,分类处理垃圾、收旧利废、节水节电、光盘行动、减少塑料使用等。其次,在持续实践中传播生态文明理念,避免为了宣传而宣传。高校环保社团十分重视借助地球日、环境日、地球一小时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虽也能取得一定社会效应,但难免有些形式化,反而淡化了日常环保实践的感染力量。而被认为无技术含量的清洁环境类项目其实是最好的日常生态环保宣传,只有持续坚持实践,才能于无声处动人。

三、高校环保社团的项目化运作

明确的定位与发展方向为高校环保社团提供了努力的目标,落实到具体实践中还需要从自身组织建设做起。目前,高校环保社团的组织架构大体相似,会长为第一负责人,下设秘书处、财务部、宣传部、项目部、外联部等部门,组织分工与管理难以满足会员参与生态环保事业的期待与兴趣,组织目标随负责人的换届呈现不稳定性,社团缺乏有效传承。基于现状,尝试探索社团的项目化运作是一条可行的路径。项目化运作“将工作任务和目标变成一个个项目,而后通过项目管理的思路来进行运作”,使社团的工作构想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态环保实践,为高校环保社团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创新进一步开阔了思路。

(一)项目化运作丰富工作内容

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是一项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然而,很多高校环保社团的工作内容却较局限,未能突破单一的捡垃圾、种树、废物回收等工作形式,跟不上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究其原因,高校环保社团现有组织架构很难充分激发会员的创造力,调动会员的积极性,导致活动缺乏新意。而围绕各类生态文明教育与实践主题,鼓励会员组成项目小组,深入开发特色项目,则能打开工作思路。例如:围绕生态文明宣教开展绿色公益讲堂、组织青少年绿色环教、定期发起绿色微话题;围绕践行低碳生活开展光盘行动、倡导低碳出行;围绕爱绿护绿开展绿植领养、倡导公益植树;围绕清洁环境普及垃圾分类常识、推动政府垃圾分类回收体系的建立等。单个项目因专门团队的负责能够推动进一步深化开展,而对于整个社团则因实施项目的丰富性和创新性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二)项目化运作保障社团传承

高校环保社团的传承容易受负责人个人特质的影响,新任负责人尚未很好地领会社团的宗旨与特色,就急于打开新的工作局面,造成组织发展的不稳定性,难以形成持续坚持的品牌。出现这一突出问题的原因在于社团注重了组织机构的传承,而非内在精神与品牌特色的传承。项目化运作能有效避免这种“因人而异”带来的社团断层发展问题。高校环保社团在探索项目化发展过程中,通过结合自身特色,开发可为领域,主动寻求专业的指导,可逐步沉淀社团发展的品牌项目。如北京大学的“林歌”项目、山东师范大学“星星之火,‘纸’有行动”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乐活LOHAS”项目等。社团若能在组织传承的基础上重视项目的传承,以项目为主体选任新的社团骨干,因事任人,则可有效促进社团品牌项目的持续发展,从而保障社团精神的有序传承。

(三)项目化运作稳定人员队伍

“会员流失率高”是高校环保社团普遍遭遇的尴尬。一年级新生刚加入社团时有较高的热情,也希望在参与生态环保行动中体现自己的价值,因而对社团活动抱有较高的期望;但加入社团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实际情况与自我期待差距较大,社团活动中也找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到最后选择离开。部门设置未能很好地与生态环保工作有效结合是重要的原因。而项目化运作更多地体现了“事业留人”的理念。会员根据个人的兴趣和专长选择适合的品牌项目,参与到相应的团队工作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愿意留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更多的锻炼,也为项目的深化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智力支持,实现了个人与集体目标的双赢。

(四)项目化运作争取经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