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企业战略范例6篇

新兴市场企业战略

新兴市场企业战略范文1

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有关战略新兴板筹建细节传闻再度兴起。有消息称,战略新兴板正在筹建中,目前已有200家企业排队审核。

新兴板意义

“战略新兴板”近期频频出现。在监管层几番明确将设立战略新兴板之后,战略新兴板的筹建一直备受关注。近日有消息称,注册制出台后,对于战略新兴板,上交所将进行独立审核,期限在6个月左右,独立于主板,推出之后将有自己的代码和监管细则。

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曾表示,上交所正在研究推动在沪市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定位于服务规模稍大、已越过成长期,相对成熟的战略新兴产业企业。而在今年6月的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掌门人肖钢也公开提出,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战略新兴板,与创业板错位发展。

“与主板、创业板形成衔接,同时也有适度交叉;与现有市场协调发展,不会割裂历史、割裂现状凭空造一个市场” ,此前桂敏杰称,尽管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建立了中小板、创业板、全国股转系统等,但总体来看,对创新型、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够。

事实上,上交所此前已经公开透露过有关战略新兴板的方案内容。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世安今年5月表示,上交所战略新兴板建设方案主要有三大核心内容,包括定位、上市条件、制度安排等。重点服务于已跨越了创业阶段、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尤其是这两类企业中战略意义明显的企业。“在设立初期,将以“十二五”国家战略性产业发展规划为依据,重点支持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大发展领域企业,以及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国家其他相关产业规划确定的新兴产业,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公司治理创新等其他创新型企业,也都属于战略新兴板所服务的范围。”

近年来,在境外上市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能获得国际投资者的认可,股价长期低迷,融资功能基本丧失。从2010年开始,中概股出现密集的私有化退市,85%的相关退市企业都属于战略新兴板服务的范围。因此,业内人士预计,上交所战略新兴板的一大重要功能是要承接回国上市的中概股。

资本市场的多方共赢

其实,在企业追捧上市融资的同时,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如今资本市场融资渠道都有哪些?

首先是我们平时所说的A股,主要是指主板和中小板。中国A股市场(主板)尽管为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但是与我国千万数量级的中小企业相比,现有市场的容量还是极其有限的,主要是大型蓝筹企业的舞台,自1990年设立至今约1543家企业挂牌上市。

中小板市场是为处于产业化初期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融通。不过,在A股上市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十分困难,而且时间花费也很长。从目前看,如果在A股市场IPO,最少要等待2-3年的时间。

其次是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创业板市场启动于2009年3月31日,开办目的主要是为创新型和成长型企业提供服务,为自主创新企业提供融资平台,并为风险投资企业和私募股权投资者建立新的退出机制,目前约有400家上市企业。

不过,从2015年年初至今创业板指数涨幅已超过一倍。但因其高企的整体市盈率,创业板的高估值备受市场质疑。

还有新三板、四板。从2004年我国推出中小板,到2009年推出了创业板。经过10年探索,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初具规模,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服务范围已扩展至全国,各地区域股权转让市场(俗称“四板”)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截至5月22日,新三板挂牌公司共有2452家。“四板”与前三个板块的“独此一家”不同,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30余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基本上形成了“一省一市场”的格局。

市场的多层次需求

肖钢强调,我国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创业能力有所不足,市场体系不健全,包容度和覆盖面不够,与我国有1500万家中小微企业的规模并不匹配。

肖钢指出,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创新,服务和完善市场功能体系,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建立广覆盖、多渠道、低成本、高效率、严监管的多层次股权市场,进一步壮大主板、中小企业板市场,推进交易所市场内部分层。肖钢表示,科技创新创业的风险特征不同于成熟型产业经济行为,必须高度依赖资本,因为靠企业自身的积累和银行贷款往往是不现实的。因此,加快健全适应创新创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供全面系统的投融资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离是创新创业的主要推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指出,战略新兴企业上市融资是我国创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需要,或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大型企业的盈利收入未必达到现在整个资本市场上市的要求,但从发展趋势讲,是政策要扶持的,这一点也是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进步。

PK深交所“神创板”

针对设立战略新兴板,市场曾一度认为将对创业板和新三板带来较大冲击。不过,多位证券业人士表示,战略新兴板推出以后,对于其他市场的影响有限,并不会造成较大的冲击。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李少君指出,如果几个市场明确定位差异,将不会对其他市场冲击。战略新兴板推出的意义在于帮助当前新兴产业获得直接融资。他认为,新兴产业企业在受到轻资产、初创期或成长期以及其他因素的限制,从传统渠道获取资金存在很大困难,而这些企业的成败又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转型。“推出以后,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上市公司到A股上市,优化上市公司结构,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融资和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李少君称 。

从数据上看,创业板就相当于战略新兴产业板。创业板启动至今上市400多家企业,其中传媒、电子、通信、计算机、环保、医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占74%。战略新兴板势必会与创业板有一定重叠。

新兴市场企业战略范文2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

在近几年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速度明显高于传统产业,显示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国家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总体弱势中逆势上扬,部分产业增长速度达到工业经济总体增速的两倍左右,部分行业利润增速及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均高于同期工业总体增速。产业多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各产业相互交融,涌现了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支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由于国家统计局目前尚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统计数据,因此,无法从国家层面获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发展状况。但国内一些省市已经开始统计本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以下从国内一些省市公布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参见表1),我们可以获取相应的数据,从而“管中窥豹”地推导整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资本是行业成长的血液。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大量投资资金持续向其聚集。中国在新能源项目方面的投资已经达到世界第一。来自第十五届高交会的信息显示,2013年1―6月,在节能环保领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高达31.8%和54.5%。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通信设备、电子元件、专用设备行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4亿元、989亿元和58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28.1%和31.8%,互联网及相关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4%。在生物领域,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达33.7%,2013年上半年实际增发的126家A股上市公司中生物领域企业占比达8.7%。从各地的情况来看,2013年,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881亿元,占工业投资的26.8%,增长13.8%;广东主要中资金融机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贷款余额为248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余额16亿元,同比增长36.7%;股权质押贷款余额916亿元,同比增长30.3%。显然,持续的高投资对“十二五”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成长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金融不协调

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需要把产业周期和投融资相结合。以上述标准考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四年来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一直存在着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金融之间的不协调,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产业发展阶段与融资形式之间的不匹配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其供给资金的风险也在逐渐减小,因此,供给资金的种类应当是从可承受高风险的资金逐渐下降,前期进入的资金应该是能够承受最高风险的。在美国硅谷,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的风险投资支持,正是风险投资的进入将早期项目转化为相对成熟的企业,之后大规模的银行资金才可以进入。反观我国的情况,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育不成熟、不完善,本应该发挥“主力军”作用的风险投资却出现“缺位”。调查显示,中国风投业早期投资项目数和投资额只占全部投资的8%左右,且还呈下降趋势。国内风险投资运用的另一个倾向是日益靠近银行资金的运作模式,目前不少风险投资等同于一般的管理资产,许多机构虽然被称之为风险投资,但已成为“保险投资”。从国际经验看,风险投资主要集中在企业发展的前端,近来更有向萌芽期延伸的趋势。相比之下,我国风险投资的运作更凸现出我国风险投资团队对新兴技术项目的技术发展路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明显不足。

(二)产业特征与金融供给模式服务对象的不匹配

银行间接融资一直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渠道,而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容易接受的资产大多是房地产、大宗原材料、存货等固定资产或实物资产等有形资产,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企业又大多以拥有知识产权等“软资产”居多,固定资产等传统抵押品较少。例如,节能环保、生物、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中的多数企业普遍拥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如此的错配造成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企业无法获得来自银行的资金支持。

(三)产业领域中企业构成与银行贷款取向的不匹配

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75%以上的企业是中小企业,大型垄断企业较少,在生物、新材料等部分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所占比重更高。从以往的经验看,作为融资主渠道的银行大多按照“贷大、贷集中”的客户授信模式运作,而这并不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小、散、专”的行业主体结构。因而,与一般性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相类似,但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更突出。从实际的信贷投向看,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而且多数贷款投向了上述两个行业中的大型企业,而生物、新材料等行业中大量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依旧突出。此外,中小企业的风险问题较为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高科技企业更是如此。以北京中关村地区为例,据有关金融管理部门统计,该地区所属企业存续3年以上的不到40%。中国银行业的规模结构显示,大型银行占据主导地位,总资产占大、中、小三类规模银行总计的65%,主要以贷款形式出现的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占63%,吸纳的储蓄存款更是占到78%以上;而理论上主要面向中小企业的小型银行总资产仅占13%,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占12%。

回顾战略性新兴产业过去几年的发展,上述三点不匹配状况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随影而行”,一直仍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其中,产业特征与金融供给服务对象的不匹配是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固有特性所致,否则就不成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构成与银行贷款取向的不匹配属于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反映。这两个问题具有普遍性。赛迪智库的新近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来源的前三位是政府资助(包括政府设立的产业发展基金等)、银行贷款和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融资成为主渠道与我国的经济体制及历史有密切关系,属于“中国特色”的产物。政府性基金的设立则是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还掌握了大量的金融资源。2011年,中央财政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24个省市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政府性基金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可由政府分担行业成长的成本与风险,但却有可能丧失了市场筛选的功能,且由于财政性资金的“软约束”性质,其使用效率并不高。

总的来看,资金的供给仍然远远不能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企业的资金需求,致使产业成长的潜在可能性未能充分释放。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90%左右的科研项目没有成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之所以如此,有50%以上的原因来自资金制约。从上述两个主要资金渠道――政府资金与银行融资来看,财政资金等政策性资金的覆盖面很低,风险分散与补偿机制也不完善。有关北京中关村地区的调查显示,即便在财政较为宽裕的北京中关村地区,财政资助资金对企业的门槛也依然较高,扶助资金规模不足园区企业上缴税费的2%。银行在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还缺乏合理的授信方案和风险缓释措施,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还缺乏银政合作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的界定、处置不够清晰,也导致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仍难以大规模发挥效用;担保体系分散风险功能没有充分体现,政策性信用保险体系发展滞后。以北京为例,北京市担保机构代偿比例不足1%,代偿损失率仅为0.2‰左右。信用保险仅在信用保险贸易融资试点、出口信用保险等业务中有介入。在此情况下,银行拓展业务和创新产品的动力不足。

三、未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对策

未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前期快速增长的势头。因而,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为有效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构建与完善多形式与多渠道资金投入的融资体系,同时在产业发展中的不同阶段与不同产业链环节之间进行及时的动态转换。

(一)构建市场主导的融资模式

从深层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投融资不单是一个技术性的金融支持问题。在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还涉及到市场的功能与定位及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由于现阶段我国政府还掌控许多重要资源,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调控能力。因此,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常常会越过市场的边界而直接代替市场决策、行事,最后往往是“得不偿失”和“事倍功半”。近年来光伏产业发展中的惨痛教训已经给我们提出了足够的警示。未来金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应当充分尊重市场规律,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行业成长特性,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选择作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匹配以相适应的金融工具与融资形式。政府的调控与引导作用只是体现在市场手段不足以支持时“扶上马、送一程”的补充与扶持,而切不可一直“相伴相随”,甚至是“拔苗助长”式的过度介入,以至于“欲速则不达”。前期光伏产业发展中的惨痛经历再不能再重演了。

(二)不断完善投融资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融资需要建立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综合体系来满足其复杂的需求。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体系已经开始形成。当然,这样一个金融支持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丰富,尤其需要加强两大融资支柱的资本市场与银行贷款的培育与提升。

从资本市场看,一是要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推动企业在境内外各类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大力培育上市后备企业资源,推动股权投资基金与企业上市的联动发展,有效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方式。二是增强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围绕初创期企业成长的需求,设立投资引导基金,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支持力度;针对成长期企业的需求,加大重大科研及产业化项目资金支持力度,组建专业性高新技术产业创投基金,探索推进政府股权投资。三是借助民间机构等力量,扶植发展一批诸如创新工场、车库咖啡之类的新兴产业孵化机构,提升产业发展的市场活力。

对于商业银行,要加强金融制度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未来的高增长潜力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收益,而这恰好是当前财务报表中无法体现的科目。只有建立体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才能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好的获得商业银行的市场性金融支持。此外,应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使得处于发展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具有评估值较高的知识产权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三)有效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

未来应更加有效地运营政策性金融工具。

1、实施信贷倾斜政策

主要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实施差别化利率政策手段,干预商业银行的信贷方向来贯彻产业支持意图,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市场性金融活动。政府还应明确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贷款利率上限进行严格管制或窗口指导。这在政府主导型的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尤为明显。此外,应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良好协作关系,降低载体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载体企业获得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可能性。

2、组建财政出资的政策性担保公司

发挥政策性担保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融资担保作用,同时引导由民间出资的商业性担保公司和互担保公司积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融资担保业务,尽快建立与完善“以政策性担保为主、商业性担保公司和互担保公司为辅”的“一体两翼”模式的多层次融资担保体系,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担保支持。

3、组建专业性贷款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与发展银行等新型政策性金融机构

在现行金融组织体系模式下,通过金融组织(业务部门)创新方式,设立与发展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小商业银行、规模性商业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部,引导中小商业银行、规模性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市场性金融活动,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企业提供市场化的信贷支持。

(四)持续培育资本市场

新兴市场企业战略范文3

关键词:金融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作用;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和阶段,以知识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新时期经济形式的典型代表,新兴产业在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需要金融体系的辅助支持。通过探索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部规律,创新性地开拓金融系统服务模式,对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及优化金融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涵义与特征

1.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涵义

战略性新兴产业简单说就是新型技术与产业的深层次融合,它需要关键技术做支撑,具有巨大的市场潜能、资源能源消耗少、能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具有广泛发展前景的生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从战略性和新兴产业两方面进行理解,而所谓战略性就是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发展壮大密切相关的产业,它们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一国的经济水平、科技实力、国防安全以及整体的兴旺发达;所谓新兴产业则是从产业产生时间与阶段来判断的,是指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正在发展并逐渐走向壮大的朝阳产业。

2.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整体来看具备战略性与新兴产业两方面的特征,正是因为这两方面特征决定了它具有风险大、投入大、技术要求高3类特点。其中的风险主要来自技术与市场两个方面,因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技术发展、商业运作、产业规模、市场培育等方面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很可能会使其发展面临技术、市场、投资、决策、产能过剩和法律等方面的风险。这就决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定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还要经历一个长时期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一个健全的、系统的、高效的财税金融体系来支撑和保障,因为这些巨大的资金并非单个企业所能解决,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来推进。

二、金融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1.金融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资金的来源主要通过金融机构来解决。但是,现行的金融体系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和不足并不能真正地适应及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需求。必须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点、规律和阶段性需求对金融体系进行优化创新,使金融机构的职能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点相联系、相适应,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支持,为其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融资渠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创建更为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2.金融创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新兴产业发展

金融创新表面上看是金融主体的需求,但是很大一部分却来自于国家金融机构的极力支持与促进作用。有关专家的研究已经从理论与实践双重角度证实了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其中包括直接与间接融资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我国学习先进国家战略产业金融支持方法等都说明了金融创新对产业经济优化发展的内在关系。国外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实践也已经证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与金融创新密切相关。因此,金融支持方法的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与必要条件。

3.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同金融创新理论性相辅相成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需要一个浓厚的金融氛围以及健全的金融系统,这一点主要是源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技术性,而且投资时间长跨度大,每个发展时期都有各自的特征,产业链环之间存在差异,总的来看它具有投资大、风险高、收益高的特点,这就意味着它需要一个创新性金融系统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与分担风险,达到双方的彼此促进交流,金融创新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化和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又在客观上刺激了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源自华尔街等金融创新体系的支持。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大概经历种子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落期四个时期,其中种子期属于科技转化阶段,这一时期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此时的资金主要来自与企业自身与国家财政支持;成长期产业发展效果初见端倪,此时不仅有国家支持,也对产业基金以及股权购买形成了巨大吸引;到了成熟期产业发展呈现规模效应,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必会迎来更多的金融系统的橄榄枝;直至最后的衰落期,则预示着产业发展更新换代苗头出现,这时候更加需要一套科学有利的金融体系在融资与制度等方面给予支持,具体如下图所示: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创新对策

1.建立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多元化、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

积极完善对金融机构系统的创新,应在已有大型间接融资金融机构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一批为新兴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的小型金融机构,例如:科技类小型借贷机构、融资担保机构;为了控制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融资风险,可以建设打包贷款的批发金融机构。因为间接融资部门在提供融资服务过程中,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不高,为了能够满足高风险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需要,就要建立能够有效发挥直接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体系。重点是建立以中小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的小额信贷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于他们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创建丰富、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系统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服务

金融产品创新要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经济类型来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资金流动率低、实体资产少、具有一定的专利技术优势以及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力资源力量,并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高收益等特征。然而,现行的金融产品却更加适合于传统初具规模的企业。所以,需要从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项目现金流周期以及资金运营等方面出发,创造出一套能够促进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根据战略性新兴企业特点,其无形资产占据一大部分,同时,还可以实行无形知识产权抵融资制度,也可从实行供应链融资或者贸易融资制度以此来适应新兴产业供应链长带动面宽的特点。可以实行直接融资机构与间接融资机构彼此联合,研发股债权联动的金融产品,把股东所持股份转化为支持企业发展的资金。

3.创建能够适应战略性新兴企业的多层次、多功能的金融市场体系

健全的金融市场的特征为:可以集中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确保更多的资金流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中,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特征来看,它具有投资与风险大、收益大特点,这就要加强金融市场体系创新,从市场结构与功能方面入手,创建一个针对于新兴产业企业发展各个时期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市场。常见的金融市场有:创业板股票市场,它可以进行直接的融资服务;创业投资基金交易市场等。此外,还有进行间接融资服务的金融市场,例如:信贷资产交易市场等。同时,也可以针对企业规模大小来建立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本市场属于金融市场的一部分,要想发挥双方彼此协助、相互促进的作用,就需要创建一套多层次市场体系,可以从企业的发展程度、规模大小以及投资风险大小等方面出发来创建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企业服务需要的资本市场体系。

4.创新融资模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融资创新需要以产业价值链为根本,创造一个纵横向分布的融资链,前者主要是针对大小企业,大企业由于依靠小企业的生产从而给予融资帮助;后者则体现为在经营发展中存在关联的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一股规模势力以此来控制贷款中的成本支出,而且要确保这种合作的持久。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引导金融机构集中发展,以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辅助。还可以实行金融集群同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联系的政策,在集群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撑下,集中力量支持一些新兴产业,例如: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等产业的发展。

5.创建区域性债券发行市场,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

为了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基础上,逐步实行金融业开放制度,改变以往的行业区分明显的弊端,减少对金融业的行业管控,使它们自由竞争,充分发挥金融市场调节作用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再加上政府的辅助支持,来促进金融企业集群发展。在区域性资本市场创建过程中,也要创建债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引来更多的民间资本,以此来增加创业资金比重,使更多人投入到创业中,促进非公有经济的丰富与完善,国家行政机构可以通过股权投资、项目配套投资等方式给予资金支持。

新兴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式,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等方面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必须加强金融创新,为新兴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模式,促进新兴产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兴保.关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1(4).

[2]李晓华,吕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9).

[3]万铜.发展有中国特色风险投资,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J].中国科技产业,2010(8).

[4]王兆星,王小波.以金融创新促进科技创新[N]. 金融时报,2012-6-18.

[5]宗编,黄小琥.盘点近期科技金融创新四模式[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2(4).

[6]黄兴,王烈军,张小红.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政策导向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0(9).

[7]方静,陆莎莎,王雪续. 关于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建议[J].中国科技产业,2011(4).

新兴市场企业战略范文4

【关键词】 产业发展周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模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后金融危机时代,争夺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时期,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总体竞争能力。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融资渠道的灵活应用与创新。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尽相同,虽然大部分行业还处于初创期,但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部分龙头企业已经进入发展期并向成熟期迈进,而像光伏产业由于基础较好已经进入成熟期或持续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产业链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融资问题是各不相同的。因此,从产业的视角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渠道与融资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及其融资特征

(一)不同发展周期具有不同的融资特征

根据产业发展周期理论,一项产业的发展可以分为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持续期以及衰退期。在产业初创期,技术成熟度低,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多,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弱,融资主体希望通过出让部分股权,以找到能与其共担风险、共享未来收益的投资合伙人。由于银行贷款等债权融资需要企业还本付息,会增加企业经营负担,同时也会加大银行风险,因而在产业初创期债权融资往往不宜介入。相对而言,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板上市等风险偏好型的股权融资模式则更为适合。随着新兴产业的成长,进入产业成长期后,保守型产业基金、国际组织信贷、政策性贷款等在政府的推动下开始介入。进入产业成熟期,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明显下降,企业盈利能力不断显现,在这一阶段投资方更加看重对企业所有权的控制,并开始注重成本控制,此时商业银行贷款、债券融资等低成本的债权融资模式更受欢迎。随着产业持续期的到来,企业的规模和盈利能力逐渐达到证券市场主板公开上市的要求,在初创期和发展期介入的风险投资则实现退出。

(二)不同产业链环节具有不同的融资特征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主要包括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技术研发环节属于技术密集型领域,投资回收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技术风险突出,不熟悉行业动态的一般投资者很难准确判断研发项目的市场前景。同时,技术研发实体的资产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为主,很难向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固定资产抵押等担保方式,不符合商业银行信贷准入门槛。因此,技术研发环节更适合于采用风险偏好型的股权融资模式。产业化环节是技术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后的市场推广阶段,需要大规模的固定资产建设投资以及流动资金的周转。虽然产业化环节也面临一些市场风险,但相对于技术研发环节,试错成本基本可控。因此,处于产业化阶段的企业更适合于采用商业银行信贷等债权融资模式。当然,部分企业由于股东实力雄厚、传统产业基础扎实、企业综合效益较好,它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融资还款可以依靠企业的综合收益,使融资风险得到极大缓释,这类企业更适合于低成本的债权融资模式。

(三)政策性融资贯穿整个发展周期

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必须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支持,因此,政府的政策性融资贯穿了整个发展周期。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财税政策引导社会投资、激励企业创新积极性的力度不够,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善。应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投入积极性的同时,切实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国家税收政策的激励作用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支撑作用,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创新支持方式,如: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的资金投入;在税收激励政策方面,切实完善流转税、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支持政策;在金融政策方面,强化金融服务支撑,重点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在资本市场方面,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建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快完善创业板、场外证券交易在内的资本市场。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周期与融资模式

根据上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其融资特征的分析,可以知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周期包括种子期、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之后进入新一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周期,其对应的产业链环节包括研发、孵化、商业化、产业化,之后是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规划,因此,政府的政策性融资贯穿了整个发展周期,但是,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产业链环节,其融资模式侧重不同(如图1所示)。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发展阶段融资模式

1.种子期

战略性新兴产业种子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可行性技术研究、商业与技术开发、市场研究,其中,研发投入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投入的最核心部分。在这一阶段产业内企业最需要的是能够长期使用的资金做后盾,其目的在于使创意构想商品化。该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选择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内源融资、天使投资、风险融资。产业内企业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深入挖掘潜在资源,向亲戚、朋友以及“天使”投资者介绍研发产品的技术领先性、创业者丰富的创业经验和极强的研发能力等,让他们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及创业人员充满信心,争取他们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2.创业期

该阶段产业内企业已经建立了企业组织雏形,有了较为完整的研发队伍和管理队伍,其主要活动应该是在收集多方信息的基础上制定长期的经营计划,为产品生产和科研筹集发展资金。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一般具有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报期较长等特点,特别是新能源中的风电、水电、核电以及半导体、新材料等重资产行业,前期大规模的投资使得大量企业难以承受。而融资租赁模式能够使得投资初期的资本支出大量减少,将有效的缓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资金困境。另外,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比较小、风险比较大,商业银行出于安全性考虑很少会对这一阶段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而且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一阶段还缺乏盈利,经营业绩比较差,业内企业普遍不具备发行债券融资的条件。因此,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能够有效地缓解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的融资难、抵押和担保不足的问题。

3.成长期

此阶段,新产品已进入市场并不断推广,发展前景明朗,但存在着生产工艺、方法的改进以及广告、批量生产和市场试销工作的大幅度资金需求。主要的融资方式有:第一,融资租赁。在成长期,需要外部资金来增添设备,这时候融资租赁依然是不错的融资方式。第二,新三板市场融资。与创业板市场相比,新三板上市的企业标准和上市条件相对较低,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容易上市募集发展所需资金。第三,创投及私募股权基金。由于正处在成长期,产品有了一定的市场和经营业绩,发展前景良好,能够得到投资者的支持和青睐。但在选择潜在的投资者时应当从多方面进行全面考察,选择有利于产业内企业发展的团队。第四,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的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是通过在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证券筹资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能对资产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很好地分离和重组。第五,银行担保贷款。此阶段要想获得银行信用贷款比较困难,但可通过银行担保方式进行融资。

4.成熟期

在这一阶段企业的产品销售和利润大幅增加,其知名度和社会信誉度开始建立。其主要任务是继续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扩大生产规模,创新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模式。其主要的融资方式有:第一,增资扩股,产业内企业可以根据发展需要,扩大股本融进所需资金。与借入资本相比,它更能提高产业内企业的资信与借款能力,对扩大经营规模、壮大实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企业并购融资,即借壳上市或是买壳上市,其两者的实质都是企业并购,通过企业并购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筹措资金的目的。第三,创业板上市融资。在这一阶段,有些产业内企业已经达到创业板上市的条件,相对于主板上市,创业板上市门槛要低。再加上经营业绩、财务记录以及盈利记录不错,可以通过创业板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直接融资。并且对于成熟的产业内企业可以实现从新三板转板到创业板,为其融资提供更宽的融资渠道。第四,银行贷款。此阶段产业内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增强,通过抵押或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将会是一条不错的融资渠道。

(二)政策性融资贯穿整个发展周期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和高科技属性,国家高度重视这一产业的发展。因此,政策性融资应该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高度重视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充分利用这一融资渠道。

1.财政支持政策

针对当前政府资金使用分散、重点领域投入强度不足、缺乏稳定投入支持机制等问题,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的作用,重点在整合现有政策资源和利用现有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财政的资金投入,专项集中支持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大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引导创业投资发展。

2.税收激励政策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力资本、研发费用比例较高、产品发展初期进入市场难度较大的特征,切实完善税收激励政策,重点在落实好现行各项促进科技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和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等税收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税制改革方向和税种特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从激励自主创新、引导消费、鼓励发展新业态等角度,针对产业的具体特征,制定流转税、所得税、消费税、营业税等支持政策,形成普惠性激励社会资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手段。

3.金融创新政策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初期大量创新型中小企业需要创业投资、场外交易、发行债券等多种直接融资支持和政策性融资支持等特点,强化金融服务支撑,重点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主要包括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等信贷方式创新,加大力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4.资本市场引导政策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业期和成长期的资金需求特点,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加快完善创业板、场外证券交易在内的资本市场,进一步扩大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规模,积极探索发展高收益类债券等债券品种;扩大政府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资金规模,建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进一步扶持和引导发展创业投资。

总之,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各地政府都应该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的建设,实现产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具体到产业内的不同企业,每种融资方法和渠道都有着自身的优缺点,企业应当根据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形成产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从而发挥产业与资本的协同效应,让企业快速的做大做强,最终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赛迪顾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与选择策略[J].投融资研究,2010(6).

[2] 张济建,温静.高科技中小企业生命周期与融资方式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0 (5中).

新兴市场企业战略范文5

一、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国际金融危机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但同时也在传递着一个积极的信号――加快经济结构调整。2011年,我国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点。作为全国经济改革示范点的广东更是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立足要把“广东制造”改为“广东创造”。2011年,省财政计划投入220亿元以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可喜可贺的是,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首先,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1.21万亿元,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7%。2011年上半年,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更加迅猛,预计实现产品产值7400亿元,同比增长17%。其次,广东省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2010年,广东发明专利授权量13691件,2011年18242件,同比增长33%,连续四年位居全国首位,专利授权量更是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总数居全国前列。最后,我省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人才队伍的引进。2010年引进11个创新团队,成员由93人增至462人。

二、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障碍

借鉴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成功经验,不难发现建立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发展新兴产业的必要条件。而截至2012年2月,我国创业板上司公司仅有268家,广东占53家。由此可见,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并未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为其筹集资金,换句话说,对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障碍进行分析具有必要性及其现实意义。下面将从证券市场方面、企业自身因素和政策与经济环境影响这三个方面分析我省战略性新兴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面临的障碍。

(一)证券市场方面

1.各板块间缺乏“转板”机制。所谓“转板”机制简单地讲就是企业根据证券市场各个板块对上市公司的不同要求,在不同板块间升降,从而为企业的上市和退出提供了顺畅的流通通道。近几年来,我国虽已初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然而实际情况是:“新三板”市场仅针对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还处于试点阶段,面向全国性的三板市场并未建立起来。截止2012年2月份,挂牌企业有106家,相对于我国成千上百万的未上市的科技型企业来说,供远不应求,即使如此,新三板市场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已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若要在创业板上市,仍需走其他未挂牌企业IPO上市流程,缺乏合理的转板机制。场外交易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并没有真正成为主板市场的“孵化器”,各层次资本市场仅是孤立存在,缺乏互动机制。仅有主板和三板间、三板和中小板有互动,如从主板市场退市的企业仅可以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中间缺乏过渡环节。创业板块与主板、中小板、三板间并未建立相应的转板机制。对于那些已从主板退市的在场外交易市场挂牌的企业,如果经营改善且达到了上一级市场上市要求的能否在上一级市场上市,国内暂未作出相关规定。

2.上市审批程序复杂。2011年证监会对外披露了我国IPO发审流程,共有有13个审批环节,流程繁琐。根据证监会一位资深人士透露,拟IPO上市的企业从提交发行申请到发行上市一般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两年是常见的事情,中小板的上市时间可能较之更长,如此长的周期必然会降低企业上市融资的积极性。

3.上市审批行政干预色彩比较严重。由于我国企业上市实施的是审核制,证券公司推荐的申报企业数又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即使得到了其推荐,还得通过省级政府或国务院部门同意后方能申报,最后才是证券会核准发行,行政干预色彩比较严重,增加了企业的寻租成本和时间成本。

4.我国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门槛偏高。主板市场和中小板市场的上市条件几乎相同。虽然创业板的上市条件较之主板和中小板宽松,但实际上市条件远高于法定上市条件,如我国首批在创业板上市的28家企业中,有23家上市前三年累计净利润和累计营业收入达到主板市场的上市要求1。对比之下,美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就完善得多,不单只各个板块上市条件严格区分,就连纳斯达克市场也被划分了三个小板块,每个板块上市要求也各不相同,这样就能为更多财务状况不同但都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

(二)企业自身因素

企业自身方面的因素也是阻碍其顺利上市的原因。在创业板上市的条件之一是必须得提供上市前两三年的财务报表及其进行股份制改革,而我省战略性新兴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和初步发展期,财务数据不规范、不透明;且大都是个人、合伙或家族企业形式,企业管理松散,如果其欲上市,就涉及到股份制改革难题,如何分配产权、如何规范制定财务报表等,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因而也制约了企业上市的步伐。

(三)政策与经济环境影响

新兴市场企业战略范文6

为更好地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吉林省应当借鉴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完善融资体系。

一、推行政府金融支持为主的融资模式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资模式上,国家层面的肯定和扶持会给社会各界的融资主体带来更多的信心和投资偏好,而且,政府的金融支持也会给战略性新兴产业注入很多的资金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起步阶段一般都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在研发方面,政府的直接融资和税收上的优惠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如:尽管美国是以市场为主导的融资模式,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为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美国政府早在1980年就成立了“超级基金”,用以治理危害废物污染。此外,美国通过了能源政策法案,对个人和企业使用可再生能源做了一系列的税收减免。

为鼓励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去不断实施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吉林省政府应以财政出资方式来设立与发展政府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该政府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去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以尽可能在资金面上鼓励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升级。 同时,政府还可运用财政政策,如税收优惠、减免等手段,引导目前大量闲置的民间资本投资于低风险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促进全社会共同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升级。

二、建立适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间接融资模式

政府的财政支持仅能在短期内解决企业发展的部分资金需求问题,不能长期对企业的科技研发形成强有力的保障,并且也不利于锻炼企业自主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以信贷市场为主体的间接融资模式,仍是吉林省目前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今后应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企业规模小、市场风险大的特点,拓宽投融资业务范围,规避投融资市场风险。

(一)创新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贷款种类。

1。抵押贷款。突破传统的贷款抵押方式的限制,接受战略性新兴企业用自身的无形资产(包括品牌、商标、专利)、集体土地使用权、应收账款、保函、服务订单、出口退税等不同抵押方式,尽可能地拓宽企业的有效抵押物,缓解贷款“抵押难”问题。

2。信用贷款。加快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可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把来自工商、税务、银行、海关、电力等各方面的企业信息进行整合,使各类信息互相印证,降低企业投机匿信息的机会,尽可能地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二)完善和拓展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融资担保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为高科技产业,企业发明专利、商标权、版权等无形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财富,金融机构应当在信贷担保方式上加强创新,提高对专利、商标权、版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估能力,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担保模式。对处于产业集群或产业链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机构要探索联保联贷等金融模式,不断拓宽这类企业的融资担保渠道。

在担保体系上,一是促进担保公司资金来源的多样性,可形成包括政府、企业和社会闲散资金的多元化资金来源;二是发展依托合作关系的企业互保和面向特定产业的专业化担保公司,成立由企业联合组建的会员制担保机构,实行封闭运作,为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担保;三是加快对再担保公司的建设,减小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

(三)引入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多元化主体融资模式。

对金融机构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产业规模、商业运作、市场培育等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金融机构作为自主的法人,往往会规避风险,尽量减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因此,为分散市场风险,保障资金安全,可引入多元化主体融资模式。如: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初期,可以采用银团贷款等多元化融资模式。银团贷款相对双边贷款来说可以均衡风险、提高金融机构与企业谈判地位。同时,各家银行可以从资金投入环节了解并影响企业整体投资路径和发展进程,从而避免企业过度投资和融资,减少道德风险。

三、健全以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

吉林省金融业对经济的支持力度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直接融资模式落后。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潜力巨大,不确定性大”的特点,更适合通过以市场为主导的直接融资模式筹资。

(一)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已有20余年发展历史的我国资本市场,其容量已得到扩展,形成了包括创业板、中小企业版、新三板等在内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在此大背景下,一是今后要推动形成以创业板市场为核心的创新机制。政府应加强对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和指导力度,为企业上市提供规划、辅导、咨询等。二是要继续加快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的企业上市步伐。因为处于发展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风险与收益都适中,可选择中小企业板的上市路径来获得资金支持;处于升级过程中的新兴产业,其发展已进入成熟阶段,风险低而收益高,产业增长速度趋于稳定,这时可通过主板上市路径获得金融支持。三是要积极推动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可以仿效中关村 高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做法,采取措施对新三板市场进行扩容。

(二)推进债券市场的产品创新。

传统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的发债门槛较高,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难以达到。虽然这些产业中单个载体企业的融资规模小,但可以考虑尝试多个载体企业以集群方式发行债券或票据。这种发债方式又称为集合债券或集合票据,可以灵活设置债券或票据的发行期限,以满足不同融资期限载体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不断丰富债券的品种,逐步探索开发低信用等级高收益的债券和私募可转债等产品,拓宽企业债务融资渠道,并建立相应的监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资金的安全和有效的流动。

(三)加快发展风险投资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基金。

1。大力发展风险投资。

吉林省目前很多风险投资都投向了一些盈利性较高的传统产业部门,对吉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力度较小。政府应发挥引导作用,完善配套规章制度,加强软环境建设,为风险投资机构的建立创造宽松的运行环境。如出台财政、税收、金融优惠政策,鼓励风险投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护风险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大对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力度,吸引在成熟市场具有实践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吉林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事风险投资。同时为促使风险投资人进入初创企业,可鼓励创业者和风险投资人建立联合体,促使风险投资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