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机械设计原理范例6篇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范文1

纺织机械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课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以纺纱工艺为主,讲解纺纱、织造设备零部件的结构及其运行原理,因而纺织机械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教师课堂讲解、现场演示以及实践训练三种的结合,而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可以将文本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以生动形象的录像、视频以及动画等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1 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1.1 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各个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教学方法,改革了传统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多方面的教学优势;首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充分使用多媒体技术中的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辅助资料来优化教学课件,将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有趣味性,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从而活跃了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让教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鼓励者、支持者和帮助者,这样可以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利于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这就极利于教师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课堂教学资源,扩大教师讲授的知识范围以及知识的深度、广度,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增加学生获取到的学习知识,让学生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增加自己的知识总量,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另外通过多媒体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了解到课程前沿领域的发展形势和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情况,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解放思想,不断创新,从而可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利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1.2 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效率中起到了很到的积极促进作用,然而多媒体教学仍然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需要不断在多媒体教学应用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多媒体教学存在的缺点与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由于多媒体教学实质上是一种辅助教师教学的有效手段,而非取代教师,如果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没有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会产生一种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的现象,会将大量的教学时间花费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上,而忽视了学生的真正需要和接受能力,只是按照多媒体课件按部就班的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这样就与教师的职责与教学目标相背离,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这不仅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还影响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生关系,这是不利于多媒体教学的健康发展和优势的发挥;其次,虽然一些学校和教师也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但是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一方面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没有实现声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特点,这就使得多媒体教学的效果甚微,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忽视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造成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没有达到到多媒体教学的预期目的。因而,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适度原则,牢记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教师应该时刻谨记自身的育人职责,不能过于依赖于多媒体,也不能不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总之,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不能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中割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2 多媒体教学在纺织机械课程极爱学中的应用

2.1 在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课教学中的应用

纺织机械产品设计是纺织机械课程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提高学生纺织技能和织造机械设备操作水平的关键,随着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目前社会对于纺织机械产品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要求学生掌握先进的纺织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技能和产品开发设计技能,因而提高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课教学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开展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课教学中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来优化培养学生纺织机械产品设计与开发技能的教学方法,首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像、视频与音频、录像等辅助资料向学生展示大量可实际操作的纺织机械产品设计实例,运用多媒体进行实践训练项目、纺织机械产品设计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最新的、最完整的国内外先进纺织机械产品,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纺织机械课程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提高自己自身的纺织机械产品设计技能与开发技能,从而利于顺利达到纺织机械课程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

2.2 在高分子材料与纺丝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纺织机械课程就是将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加工成纺织品所需要进行的纺织工艺和织造设备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规律等理论知识的专业课程,其中高分子材料就是纺织品成品的重要原料,因而纺织机械课程学习的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各种化学纤维的概念、性能与分类,只有熟练掌握了化学纤维知识,才能为后面的纺织机械产品设计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实现国内外先进的、最新的网络课件和教学资源的共享,可以让学生主动搜索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还能够将抽象的高分子材料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动画、录像,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深化学生对于高分子成型的基本原理,启发学生对于高分子运动过程和规律的思考和想象力,从而可以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基础上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率。

2.3 在“纺织机械”实验课程中的应用

由于纺织机械教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纺织工程专业课的必修课,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工艺与设备的结合,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纺纱工艺和机械制造设备的工作原理,极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因而纺织机械课程教学需要实验课程,不断进行实践活动和训练,而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种提高纺织机械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在开展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制作出完整的、最新的纺纱、制造设备和纺纱工艺流程的多媒体课件、光盘与视频,通过计算机技术制作成可视化的录像,可以清晰地向学生展示出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机械运动过程和纺织设备运行的基本原理,尤其可以利用计算机动画来展现繁序复杂的纺纱工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知识,同时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弥补传统文本教材对于纺纱工艺、制造设备表述不到位的不足之处,实现纺织机械实验课程教学的现场演示,通过利用现有先进的3D实体造型软件Solid Works可以建立复杂关键机构的虚拟组装和及其配合模型,可以让学生通过现场的真是展示来了解和熟练掌握关键机构的结构组成部分,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强化学生从课本学到的理论知识的记忆力,提高学生对于纺织机械课程教学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另外,在纺织机械实验课程教学中可以利用先进的Solid Works三维实体造型来建立纺织机械设备零部件模型,再采用COSMOSMotion机械仿真设计软件来实现纺织机械实验课程的现场仿真教学模式,利用运动学仿真纺织机械运动过程和关键机构的运动规律,从而可以深化学生对于纺织机械教材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极大提高了纺织机械课程教学效率,顺利实现纺织机械课程教学目的。

3 纺织机械课程多媒体教学的改进建议

针对多媒体教学存在的一些缺点以及对于纺织机械课程教学的不利影响,可以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建建议,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应该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在开展多媒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意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利用多媒体制作课堂教学课件时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制作出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可以在活跃教学氛围的同时还能能够提高多媒体教学效率,实现多媒体教学目标;第二,在具体应用多媒体技术中教师应该合理应用文字、图像、视频以及先进的计算机应用软甲,达到声文并茂的的多媒体教学效果,从而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保持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这样既可以实现多媒体教学目的,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范文2

“与2008年相比,2009年行业整体形势变得极为严峻,整体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呈下滑趋势。”业内人士拿2008年1―8月的数据分析认为,棉纺机械经过5年的迅猛投资之后,2009年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化纤机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7.91%;印染及后整理设备围绕智能化、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术的主题,开发了高效短流程前处理机、小浴比染色、精密印花机械等;针织机械领域势头良好,针织机械出口额达3.3亿美元,进口为6.31亿美元,列纺机全行业外贸进口的首位;丝绸机械优势地位依然明显,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47%;非织造布及产业用纺织品机械由于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非织造布行业实际完成投资43.36亿元,同比增长30.38%。织造机械由于产业用纺织品需求量的增大而提升,1―9月,织机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7.79%,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纺织机械出口的唯一亮点。

纺织行业已进入到一个全面的更新改造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为顺应纺织行业的调整,纺机行业要尽快提高纺织关键整机的技术水平。纺纱设备要向高效、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发展;织造设备中的喷气织机和剑杆织机车速有待提高,原料和品种适应性及智能化程度要进一步得到拓展;针织机械要不断拓宽品种,并且要将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不同程度地应用在各类针织机械产品上。

需求:中高端设备为主

专家预计,未来我国纺织机械需求仍以高科技、差异化、高端设备为主要。化纤机械、电脑横机、剑杆织机、经编机等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展;节能减排的印染设备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强;在国内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背景下,无纺设备市场容量将大幅增长。

记者了解到,目前纺机行业低端产品的市场优势已经越来越小,即使勉强能够生存下来,其所获利润也变得非常有限。可以说,如果一个纺机企业不进行技术创新、向高端方向努力,那么它迟早会面临市场的淘汰。当国内的纺机企业还陶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国际上特别是欧洲的纺机巨头们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市场,他们在中国投资设厂,降低市场成本,传统的技术优势让他们在巨大的中国市场如虎添翼。

如果追溯中国纺机业的历史,也有100年的时间。然而发展至今,传统的纤维加工机械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在国际纺机市场上,中国造的纺机虽然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是在中高端纺织机械方面仍然缺少话语权,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高端纺织机械仍然依赖进口,纺织业的大量利润拱手让人。

配件开发:地位应提升

行业人士指出,目前纺机业面临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整机制造的同质化。近年来,由于纺织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对纺织机械产品的稳定需求,量大面广的纺织机械越来越受到纺机企业的关注。拿棉纺织机械来说,许多整机设备在国内都有十几家企业在生产,有的设备生产厂家甚至达到了几十家。大家都盲目去生产整机,都要从头做到尾,而配件制造、基础件制造却不被重视。这种不符合专业化生产以及社会分工协作原则的现象,导致大量企业都是互不通气,各自闭门造车,资金重复投入建设。与此同时,那些具有共同技术基础和工艺过程的纺机专配件的开发生产却鲜少企业问津。不仅造成企业间竞争更加无序,竞争手段多采用竞相压价方式,最终导致行业的整体规模大而不强。这种局面的延续,必然造成纺织机械行业产品集中度分散,竞争格局混乱。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刘家强认为,应以专用件、配套件可靠性为切入点,重点发展化纤专用的高速卷绕头、高速热牵伸辊、大容量的卷曲机和切断机等,高速高精耐磨剑杆头、钢筘、开口等织机专用件,提高梳理元器件、纺纱专配件的设计与制造技术,加大对针织用织针、针刺设备中针板及刺针的设计、制造和复合材料的研究及研制。减少产品早期故障、缩短产品磨合期,为整机产品可靠性指标提升一倍打下良好的基础。针对目前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消费总量不断增长的需求,刘家强认为,应开发适合家用纺织品和产业用纺织品的各种测试仪器(如全自动土工合成材料性能检测仪器,透气量仪等)。

产业用设备:重点发展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范文3

中国纺机行业发展持续下行的趋势,让我们有理由担心,这种局面还将持续多久?未来行业发展的趋势方向是什么?企业该如何应变?

大观点

消极的

纠正“大策略”失误不容易

纺机制造业与汽车等其他制造业不同,它的产品生产线更宽,产品类别和技术需求千差万别,比如,仅织机而言就包括有梭、喷气、喷水、剑杆等许多细分产品,而每一种品种又有几十种型号,这些细分产品由于工作原理和核心技术差别很大,通常很难共享研发和制造平台。从这种意义上讲,每一个纺机企业实际上很难形成覆盖面很广的产品线。这也是为什么德国纺机企业通常只专注于一个或几个最具竞争力的细分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呈现出很高的专业化水平的原因。

与国外知名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专做粗纱机的企业,现在不仅有细纱机,还有并条机、精梳机、条并卷机等等。本来做传统清棉机械的,现在发展为不仅有清梳联,还有织造机械。国际同行“大而全”的没有几家,而在我国却是遍地开花。不少中小企业追求大而全,与有关领导盲目追求GDP有关。为了获得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一些地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乱象,造成了企业双败、多败的格局。纺机行业已然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据了解,一些“船小好调头”的小企业在2009年就已经开始调整,但是几家大的、行业内的领军企业,虽早在2008年已经开始寻找调整的方向,但调整的动作却略显迟缓。

学习德国制造业的细分市场,重新思考“小而精”的企业发展模式,谈何容易?

长期“价格战”让企业自尝恶果

国际纺机行业技术更新在不断加速,特别是在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后整理等技术方面,国外设备不断向数字化、程控化、环保节能化方向发展,但中国纺机产品一直在中低端市场打转,竞争力则更多体现在价格上。

以国产电脑横机为例,2005年,一台国产电脑横机价格为17万元,2012年已经降到14万元,有的甚至卖到8万元、9万元。目前,在国内市场国产电脑横机的数量占到30%,其它70%还牢牢地被进口设备所占据;棉纺细纱机是我国纺织机械的重点出口产品,十几年来价格不但不增,反而降了50%。国内企业一味地通过降价来争取市场,使纺机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目前,我国纺机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左右,远远低于机械制造业10%的平均水平。

这些生产企业,使用企业都来自国内,价格打来打去,苦的还是中国产业链上“制造者”,花更少的钱购买低廉产品只会让产品付出品质代价,长期价格战,对任何一方都是伤害。

积极的

国际上对中国,乃至亚洲的纺机需求热度不减

中国对纺织品机械的需求仍然十分强劲,对纺织工业的投资也非常庞大;印度和巴基斯坦预期会有更长远的发展,而其他的亚洲国家如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将快速的进入市场成为竞争者;韩国纺织业经历亚洲金融风暴侵袭后重整,近两年来维持稳定的生产与出口;香港、台湾等地成衣业则在追求国际品位、塑造品牌个性、注重经营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这些因素都促成亚洲对纺织机械需求的增长。

中国纺机整体规模依然在扩张

从全球范围来看,过去纺织机械制造业的竞争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瑞士等纺机生产强国。但近年来,在国内及亚洲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世界知名纺机企业陆续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些企业在中国的生产规模已经达到整个中国纺织机械产量的1/3。外资企业生产的设备除了供中国市场外,还大量出口,甚至反销回原产国。中国正由一个最大的纺机需求市场,向亚洲纺机制造中心,甚至世界纺机制造中心的方向转变。

纺机其实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国际知名的纺织企业多数都在欧盟国家。由于欧元兑人民币升值,这样欧盟的设备进入中国的成本将会大大提高,将会抑制欧盟纺织机械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这促进了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进而拉动中国纺织机械企业的发展。

另外,中国很多纺织企业投资了国外设备,但却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是无法在短期内使几千人的企业适应这样的新设备,这不仅发挥不出国外设备优势,而且造成巨大的浪费。因此,国内设备更适合纺织企业人员素质相对比较低的现实。其次是国外企业售后服务无法满足中国的纺织企业,尤其是零配件的供应上很麻烦。中国产品的售后服务明显比外国产品有优势。

总趋势

高勇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高档设备的需求趋势将更加明显

高速、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纺机装备就可以减少用工,提高效率;同时,鉴于目前全球棉花等原料不足的现状,要充分利用好纤维、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就必须要上高档设备。未来5~10年时间,这种需求趋势将更加明显。提高自动化、智能化兼顾节能化是纺织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未来纺机发展的重点。

王树田

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

未来还需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集中度

无论将来中国的纺机行业是在国内发展,还是向东南亚其他国家转移,对于纺机行业来说都有个难题需要逾越,一是需要提高企业的核心创新能力,二是需要提高产业的集中度,避免过度竞争。

趋势一:高智能自动化技术

近年来我国纺织机械行业伴随着纺织工业迅速发展,纺机市场的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纺机设备销售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自动化、连续化、高速化、智能化以及大容量纺机装备销量大幅增长。

未来广泛的采用自动化技术一定是大势所趋。很多企业在传动系统中采用交流变频多单元同步调速系统;在控制系统方面,广泛应用可编程控制仪(PLC)或工业计算机控制(IPC),参数在线监控普遍应用,提升了纺机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使工艺稳定性、重现性得以大幅度提高。

趋势二:“蓝色能效”将牵着企业的鼻子走

德国纺织机械制造商针对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发起的“注重能效和环保”的可持续性倡议积极行动,“蓝色能效”就是设备与工程领域可持续解决方案的国际标志,“蓝色能效”理念代表经济、环保和社会责任。在这个理念下,机械行业用智能技术提供节约资源和节约效率的具体方案,如特吕茨勒将机器的每部分都设定了节能标准。意大利的制造商的绿色标签,用于识别纺织机械的能源和环境性能,如欧瑞康纺织集团建立的e-save节能理念——绿色标签,都是纺机装备节能的具体体现。这是我国纺机应该借鉴的,避免出现纺机制造商自称节能型先进设备,却无真正标准可言的情况。

中国纺机行业要注重节能化发展,尽量缩小与国际上的差距。

趋势三:需求差异化 个性化定制受追捧

纺机也能个性定制吗?如今纺机市场产品种类多,但差异化程度不多,不难看出,那些真正在盈利的,都是有自己尖端技术的企业。不妨试想,纺机企业的下游企业也在寻找与众不同的生产设备,避免他们那个市场的同质化竞争,所以,纺机企业刚好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难题,何乐而不为呢?而个性化定制,能满足客户不同的生产需求,形成客户依赖度,而不受“价格战”影响,这也表明织机市场的发展趋势之一将是向着小批量、高附加值的新型定制纺织方向发展。

近年来,日本津田驹、丰田公司的喷气和喷水织机就推广了大量个性化定制产品,大大提升了产品应对市场的快速反应力,降低成本,市场反响良好,也不失为是一项高效的发展趋势。

趋势四:适应性广、寿命长

这好比一台电脑,即使它的CPU过人,智能化并且操作便捷,如果使用寿命短,耗电量大,同样也没有市场。目前,纺机市场出现了适应性广、寿命长的趋势。在2012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上推出了系列新型高性能锭子。根据部分厂家对比测试,该锭子可节电7%~10%。由于该锭子的锭胆经特殊设计,所以高速运转时能够保持平稳生产,其密封性好,加油周期为半年至一年,特别适用于集体落纱和纺纱高速化及新型纺纱。

免清洗,早期故障率低,加油周期长,效率高,这些优势也很好的提高了产品的看点及市场占有率高。

“盛衰”只在一念之间

抓住纺机行业的“热门”方向

纺机行业将在10个成套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适纺性强、节能、降耗、机电一体模块化结构设计的棉纺机械,集聚纺、转杯纺和络并捻新设备,机电一体化的高速剑杆织机系列、智能型喷气织机系列,智能化针织圆纬机、电脑横机、高性能经编机,具有差别化功能的化纤成套设备,以及具有智能化的在线检测与控制能力的高质、高效、环保的印染成套设备。

此外,纺机行业支持的重点将是产业用纺织品设备。

了解中小企业逆势中的“定力”

中国许多纺机企业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并加以改进创新上,而是满足于对外形的简单模仿,放弃了掌握核心技术,长此以往,必将阻碍自身发展,造成整个纺机业的发展迟滞。

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时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需求、国家产业政策和国际国内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的信息,在纺机市场变化周期越来越快以及同类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坚守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必须要不断地进行产品更新换代,更要开发差异化产品,跟上纺织市场变化的节奏。

逆势中的“盛况”举不胜举

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榆次分公司:应用先进的含铬污水水处理设备,对含铬污水进行深度治理,实现废水回用、闭路循环,并通过更新空压机、改造、淘汰燃煤锅炉供热装置和电镀废水回收设施等措施,确保“三废”达标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无锡经纬纺织科技试验有限公司:研发蜂窝滤尘控制技术,达到除尘要求的同时降低了用电。

无锡宏大纺织机械专件有限公司:装配分厂采用煤油超声清洗线+碳氢清洗+溶剂回收机循环利用方案,减少汽油废液排放。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范文4

[关键词]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闽政[2015]46号)精神,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推动建立以学校、企业二元主导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福建省教育厅等五部门联合发文颁布了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闽教职成〔2016〕10号 )。闽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福建省的招生改革,积极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的岗位需求,招收了第一期福建闽北版的“二元制”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班。以下是我对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技术专业对“二元制”的现代职业教育的初探。

一、试点目标任务

为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探索构建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新机制,实施以“招工招生一体化、企校主导联合育人”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B模式改革试点,打通技术技能人才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提升通道,提高劳动者职业能力和素养,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人才的支撑需求,打造福建版“二元制”职业教育品牌。

学院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要求,立足闽北,立足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构建以满足福建南纺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以劳动者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为主要培养目标的现代学徒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因地制宜培养具有现代机械和自动化设备的操作与运行、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维修、设备的改造与升级等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福建闽北版“二元制”现代职业教育的构建

1.改变传统招生考试方法

招生对象主要以与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在职员工,由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和学院共同提出招生对象、专业、规模等要求;由省教育厅、人社厅授权学院单独组织考试,包括文化综合知识考试、专业基础考试和岗位技能测试,并根据招生对象的考试综合成绩进行单独录取,开展专科全日制学历教育和高级工学制教育为主的人才培养。

2.制定个性化岗位知识技术技能要求

(1)纺织机械设备维护与维修岗

知识要求:掌握产品公差及测量技术、机械产品及零部件的基本构成、纺织机械的电气自动控制原理、典型工装夹具的结构和选用、纺织机械设备操作规程、气液动控制技术;具备机床机械系统与电气自动控制系统故障分析能力,纺织机械系统以及电气自动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知识、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运用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技术技能要求:能够胜任纺织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熟练应用电脑软件绘图、具有制图员中级以上水平,熟悉纺织机械设备国家标准,并获得钳工和维修电工证。

(2)纺织机械设备组装与调试岗

知识要求:掌握制图的基本知识,机电一体化技术基础知识,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液压与气动技术知识,PLC应用的基本知识,机电产品和设备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安全知识,专业英语知识,机电设备(含工业机器人)或产品的基本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的知识;具有读图和制图的能力;具备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运用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技术技能要求:具有纺织机械设备安装和调试能力,机电产品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的基本技术与技能;掌握阅读专业资料方法;能够正确应用不同测量器具;具有装配钳工、维修电工技能操作证。

(3)纺纱坯布非织造布质量检验与质量管理岗

知识要求:拥有产品公差及测量技术;掌握纺织工艺基础知识、染整工艺的基本知识、安全知识;具备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运用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技术技能要求:熟练应用不同检测仪器设备;能够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制定产品质量管理流程图。

(4)纺织机械工艺规程编制及实施岗

知识要求:掌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纺织机械加工工艺原则,金属切削机床基本原理、结构与选用;具备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运用能力、信息收集与分析运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技术技能要求:掌握零件图分析方法;能够设计较合理的工艺流程、选用合适的设备和检测工具、完成正确的工艺工序卡片制作;具有生产组织与管理能力。

(5)纺织机械产品售后服务岗

知识要求:熟悉较典型的纺织机械设备结构与性能;掌握纺织机械设备安装及调试知识方法,纺织机械在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基本知识,纺织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安全知识;了解营销知识。

技术技能要求:具有与服务对象进行语言沟通能力;获得中级以上装配钳工与维修电工证;掌握纺织机械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有良好的产品质量意识与职业素养。

3.转变传统教学方式

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的教学方式,闽南职业技术学院与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技术技能岗位需求,联合制定并实施“二元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由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与学院双师带徒、工学交替、集中与分散教学的方式共同培养学生,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学院结合福建南纺生产管理和学徒工作实际,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管理。允许学徒合理安排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教学过程突出行业企业导师责任,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要选拔优秀技术技能人员和管理骨干担任学徒的导师,负责学徒在企业的岗位技能操作训练,技能实践的专业课程主要在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完成。

4.重构课程体系

适应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专业教学计划,共同研究整合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以及技能实践课,共同开发融合专业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生产规范、职业素养于一体的教材、课件等,形成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学院与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制订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强化实践教学过程。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制定岗位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积极探索以解决生产过程的实际项目为导向,提高学生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团队式、项目式实践教学,福建南纺有限任公司提供符合产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与技能岗位要求的实践教学环境。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以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过程中的真实任务、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实现学习工作无缝对接。实习实训教学强调加强福建南纺员工动手操作能力,专业课程安排了金工实习、CAD计算机辅助设计(二维)中级考证实训、纺织工艺操作实训、非织造设备维护保养实训、织造设备的维护保养实训、纺纱设备维护保养实训、染整设备维护保养实训、质量检验(纺纱、坯布、非织造布)与管理实训、毕业综合实训、毕业设计或专业技术总结等。

5.创新学业考核机制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校企二元考核与评价办法。考核内容体现能力本位原则、实践性原则、实用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可持续性原则。建立以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导师评价、福建南纺评价为核心的“二元制” 企业员工学业成绩考核机制。逐步探索并建立和完善适合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探索现代“二元制”职业教育新模式,构建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平台,创新以文化素质加职业技术技能的现代职业教育分类考试与评价新模式,打通在职工作人员的“学习―就业―再学习”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为福建南纺有限责任公司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现代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闽教职成〔2016〕10号) [S].2016.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范文5

[关键词]纺织机械;技术创新;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34-02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任何行业都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发展,使行业的产出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纺织行业同样如此,对纺织机械技术的创新,是推动纺织机械优化升级的有力武器,是提升纺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现今纺织行业的机械创新工作已经迫在眉睫,需要不断地提高人们的创新意识,立足于实际生产需求,激发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使更多人融入到纺织机械技术的创新研究之中,以个人的创新能力和集体的创新智慧,推动纺织行业机械技术创新成果的产出,以机械技术的创新不断提升纺织产品质量,提高纺织行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1我国纺织机械技术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纺织行业的发展一直都予以关注,注重对重点纺机厂给予技术支持或技术改造,并且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采取技术合作的方式,促进我国的纺织技术走向不断发展进步的道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纺织机械技术和纺织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纺织企业的发展与进步。2004年,在第九届纺织产品博览会上,中国纺织集团的棉纺设备取得很大的技术进步,使与会者对我国纺织机械技术的发展有了更加充足的信心。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与发展,使PC程控器和计算机技术为越来越多的纺织机械技术所融合采用,同时变频技术简便了机械参数的变更,并且对印染的同步传动进行了成功的解决。时至今日,先进的硬件条件已经被纺织机械行业广泛运用,使得纺织行业走向了机电一体化的制作工艺之中,并且其水平也在快速提高。但是,我国的纺织机械产品存在很多缺陷,并且缺乏足够的个性,纺织机械领域中自主开发的技术和软件较少,设备还未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得我国的纺织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10多年,面对这种差距,我们应该清晰地认识到纺织机械技术进行创新改革的重要性。在技术改革创新中,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机械设备更具智能化和人性化性能,使纺织机械技术走上优质高产的国际化道路。

2做好纺织机械技术创新工作的对策

2.1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

创新成果的产出要以各种创新素养为基础,创新素养指的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所需要的生理或心理因素,智力或非智力要素。而对创新活动影响最深刻的便是责任感和事业心,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激发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才能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研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进行科学探索、技术创新,由此看来,责任感和事业心可以成为创新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棉纺织悬锭粗纱机进行优化设计和制造时,人们发现样机清洁器第二根绒带经常不走,经观察发现,这是由于对清洁器进行复位时,有些女工因够不着,经常拉动第二根绒带,导致绒带逐渐延伸,并且失去弹性,影响甚至损坏了清洁功能。而且清洁器降落速度较快,很容易砸伤手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工人操作时的安全性,使清洁器正常发挥其功能,要求机械设计人员对清洁器进行优化设计,创新设计思路,更好地解决不安全和实用性差的问题。在经过严密的分析研究和反复多次的试验之后,创造性地找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这一方法正是在清洁器前加一支活动手柄,这一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现代的悬锭粗纱机中,一直延续至今,这种对技术的创新就是在对保障工人安全的责任感中产生的。从此次创新活动中可以看出,责任感对于技术创新成果的产生具有多么大的推动作用。

纺织机械一般会在纺织厂中使用十多年的时间,如果机械设计者及制造者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作为支撑的话,很可能因为一时疏忽,导致使用成本和安全隐患的增加,不利于纺织行业的正常工作运行。反之,如果机械制造者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事业使命感,就能制造出更多更好的纺织机械,促使机械技术的创新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2.2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对于科学技术创新来说,专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较高的技能水平都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成功的技术创新至关重要。技术创新需要对某项技术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和学习,结合实际的实践探究和具体的试验分析。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的普及,知识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适应知识的快速发展。大学的知识在社会上有用率不到20%,这就需要在社会中继续学习,不断积累实际的经验,才能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满足社会需要。

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流行化纤、纯纺、混纺,沈阳纺织厂制造生产的并条机,斜管经常出现堵塞,还有筒底乱条等问题,即使提高斜管的光滑度,还是会常出现堵塞现象,加上并条工序,使得纺织厂的纺织品生产受到制约,生产工序无法正常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技术创新势在必行,技术人员运用数学知识,通过探究发现,棉条到斜管的轨迹是圆锥螺旋线,如果将直接斜管按轨迹变为曲线斜管,就会解决上述问题,使棉条不再堵塞斜管。依据此发现,结合动力学原理和微积分理论设计出了圆条盘,但在试制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螺旋曲线斜管在空间的设计成为难题,眼看夭折的创新,技术人员用两个螺旋形圈条盘顺利解决了棉条堵塞现象,即使高速运转,入条不会堵,出条也不会乱,效果显著。该创新技术圈条盘被广泛沿用至今。通过此例可看出,技术的创新需要结合数学、力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为基础,就不能发现棉条的运动轨迹对堵塞的影响,就不能运用数学和力学知识对该技术进行创新,如果没有实际的动手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的存在,自然无法完成对圈条盘技术的创新。因此,要想做好技术的创新,应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累技术经验,提高创新技能,为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知识技能基础。

2.3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创新要立足于实际,从实际出发,以实际生产需要为发展基础,理论结合实际,既不唯书,也不唯上。因为创新是需要发散性思维的活动,思维一旦被传统观念所束缚就无法完成创新工作。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经验总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事物都在变化之中,尤其是技术的发展,总是随着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如果一味按照书本上的经验结论,很可能出现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这时,就应该立足实际,进行实际的试验探究,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包括输入、转化、输出三个环节,知识的输出是知识到技能的转化,是形成知识力量的过程,如果知识在输入、输出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转化,那么知识将无法体现其价值。因此,技术的创新要在书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学习与运用,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进行技能创新,通过试验总结经验,得出科学性结论,提高知识的附加价值,这些也是创新的本质所在。

2.4激发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脑中产生新颖思想的思维,是发现事物间新联系、新关系的思维过程,人类活动的成果都来自创新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产物和物化。创新思维需要知识做思维基础,但更需要的是洞察力、想象力、坚持不懈达成目标的精神。创新思维就是以观察为基础发挥想象,以丰富的想象力散发思维,结合知识基础,坚持不懈地为创新目标前行,这样才能为技术创新做出准备。发散创新思维虽然需要知识为基础,但绝不是决定条件,因此,可以激发更多人的创新思维,以创造性思维完成技术创新。

在某纺织厂的生产过程中,工人们发现悬锭粗纱机在纺织制造时,粗纱定量存在较大差异,经过工人的细致观察,发现在粗纱机一二排条筒纺织完成后,三四排条筒还会剩下一些棉条,原因是后两排的棉条其意外伸长比前两排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工人将四排条筒之间的距离缩小,使定量差异大的问题得到解决。这项创新性的技术就是工人完成,由此说明,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都可能是创造者,这就需要依靠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潜力,坚持努力完成创新活动,而后定能取得实质性的创新成果。

3结论

我国的纺织企业经过近年来的积极探索与努力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国际纺织行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其中仍会有一些问题存在,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坚持不懈地进行纺织机械技术创新,保证纺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推出新型优质产品,努力提高我国纺织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汤永学纺织机械技术更新解析[J].知识经济,2013(1)

[2]李志军依靠技术创新促进纺织机械行业转型升级[J].中国国情国力,2013(11)

纺织机械设计原理范文6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纺织工业,应用

 

随着我国纺织工业持续快速的发展,现代纺织技术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导,以智能化生产为主要特征,进入90年代以来,现场总线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的控制系统在国内外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成为世界范围内的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热点,它综合运用了微处理器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将微处理器置入现场自控设备,在没有人的直接参与下,机器设备或生产治理过程通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定自动地实现预期的操作或某种过程。对工业生产过程实现检测、控制、优化、调度、治理和决策,达到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和确保安全等目的。论文参考网。正是由于自动化技术在纺织工业上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纺织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日益改变着世界纺织工业的生产技术面貌。

一、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纺织生产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是当今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rol)技术发展的结合点,也是过程控制技术、自动化仪表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交汇点,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在控制领域的集中体现,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延伸到现场的必然结果。纺织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几年纺织工厂的追求和建设重点,而数字化的纺织生产体系正是其不可或缺的基础。它将全面提升纺织工厂的管理水平,对工厂的技术、质量、经济和服务推动的进步都将产生直接的明显的推进作用。

数字化的纺织机械采用现代先进的控制技术:以CPU为核心的控制器,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型驱动技术,以现场总线技术为代表的网络及高速数据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和高速传输,实现分布式、现场化和抗干扰性能的提高,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完成纺织机械与现代先进控制技术的结合,为纺织企业的信息化从设备层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场总线控制层是各种生产信息的来源。各种棉纺、织造、印染机械的控制器只要具有现场总线通讯接口,通过适当的编程,就可以将机械的运行数据实时传送到监控系统。现场总线监控层完成车间级设备检测和控制。应用组态软件编程和现场总线网络,整合车间内各个单台机械设备控制系统,以清晰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全车间设备的生产状态、产量、效率的监视,同时还可以对设备的工艺参数进行统一设置,故障报警、参数记录、显示历史趋势和实时曲线,生成和打印各种生产报表。管理层是工厂级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均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多种总线、工业网络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类送到各个管理部门,实现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和数据报表。现场总线信息层将控制过程、信息管理、通信网络融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有关人员登陆到Web服务器,就可根据各自的权限监控到生产现场的设备的运行情况。

二、PLC、变频器、人机界面三大自动化产品大量应用

PLC、变频器、人机界面三大主要自动化产品的应用面已经覆盖到我国纺织机械行业的纺纱设备、织造设备、非织造布设备、染整设备、化纤设备等绝大多数设备领域,用于构成纺织机械设备的控制系统。近年来纺织机械每年新机配套用的三大自动化产品需求量均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变频器的主机配套用量约为15万台以上,如果再加上纺织企业的老机改造和公用工程的需求,整个纺织机械行业变频器的年需求量约为20万台以上;PLC的主机配套用量约在7万套以上,整个纺织机械行业的年需求量在10万套以上;人机界面是PLC的“姊妹产品”,一般情况下,采用PLC的设备必用人机界面,因此其年需求量接近于PLC,目前纺织机械正在逐步以触摸屏人机界面替代文本式人机界面。

三、单轴驱动、多电机同步传动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纺织机械行业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技术特点就是单轴驱动和多电机同步传动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我国纺机的整个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使得机械结构简化、工艺调整方便,可以充分满足工艺对设备的要求,同时适应高品质、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需求。具有代表性的纺织机械如粗纱机,国内各纺织机械厂均推出四轴单独驱动的新型粗纱机,已成为粗纱机竞争的技术标志;又如国内各纺织机械厂推出了七轴单独驱动的浆纱机,该机实现了对纱线伸长率、卷绕张力等工艺参数的精确控制,为后道工序提高无梭织机织造效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过程控制技术应用逐步深入

4.1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清梳联设备,保证了成纱质量和稳定性

国产清梳联设备配用的高产梳棉机采用混合环控制,对喂入棉层的厚度进行检测,控制短片段不匀;采用喇叭口压力检测或采用凹凸罗拉、阶梯罗拉检测输出棉条的粗细,控制长片段不匀。论文参考网。两处检测到的信号,送入控制器经计算机运算,控制给棉罗拉的速度,达到自调匀整的目的。清梳联单机和全流程采用的光电检测、压力传感、位移传感、信号转换、伺服系统控制、计算机处理、变频凋速、自调匀整、计算机综合监控等技术提高了全流程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保证了全流程连续、同步、平稳运行,使输出棉条长片段、超长片段、甚至短片段的均匀度都能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从而保证了成纱质量和稳定性。

4.2自动化技术应用于并条工序,稳定了棉条支数

国外产的RSB-D30型并条机及HSR-1000机,除配有开环或闭环自调匀整装置以外,还配有质量监控系统,发生质量超限故障立即停车报警,自调匀整装置很灵敏,传感器对棉条发生的探测信号可保持每1.5~4mm匀整一次,这相对于高速并条机,单位时间里控制频率很高,匀整频率达毫秒级,因此棉条均匀质量高,可将土25%的棉条均整到土1%以内。这种并条机生产的棉条不必再由试验室控制支数偏差,因此在组成新的转杯纺工艺过程中可不再考虑棉条重量偏差的离线检测试验。

4.3自动化技术应用粗纱机,改善粗纱条干水平

新型的粗纱机均由计算机控制多台变频器,交流伺服驱动器,再分别控制多台电动机的同步传动系统,从而简化了复杂的机械结构,取消了锥轮变速装置、三自动成形机构、计长装置等。利用计算机储存多品种的最佳工艺,更换品种十分方便;采用传感技术,检测纱线张力,通过计算机实现张力控制;采用计算机软件来完成粗纱的卷绕成形功能和实现经轴、织轴的理想卷绕,使机构简化,操作方便,性能改善,质量提高,提升了设备的档次和水平。

4.4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环锭纺纱系统,使之向全流程连续化生产发展

自动化程度的不断发展,使环锭纺纱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有些机型将检测结果通过变频调速直接改变工艺参数,简化了机械结构,有的机型通过检测、显示还能直接匀整输出纱条的质量。操作自动化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自动清洁、自动调速、定位停车、自动落卷、自动落纱、自动换筒、自动接头、自动排除落棉等等,凡是需要人工操作的部位和动作,都尽可能地实现机器自动操作。不仅减少了操作治理人员,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为重要的是,由机器代替手工操作,消除了人为因素对生产的影响,提高了操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而保证了产品质量。论文参考网。在大幅度提高单机生产水平和操作自动化的基础上,环锭纺纱正向全流程连续化生产发展。

4.5新型气流纺纱机已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微机控制的纺纱系统可以自动检测、显示各种生产参数并自动打印。可以自动检测和记录纱线条干,并能超限自停,能按设定要求自动控制纺纱长度。还设有接头质量自动检测装置,号称无疵点接头。此外,如纺杯自动清洁、自动落筒、防叠装置、上腊装置、机台自动启动装置等都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方便操作治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4.6自动化技术应用于无梭织机,实现织造生产自动化

自动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无梭织机的技术水平和品种适应性不断创造新水平,使织机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如开关车的程序控制,定期自动加油,利用微机自动收集、显示织机的各种生产参数和运行情况,包括速度、产量、效率、停台及原因分析、织轴经纱存量、在机织物卷装等等,因而提高了治理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电子送经和电子卷取组成了经纱张力的自动控制,基本上消除了纬向疵点;电子选色,微机自动变换织纹组织,集中改变织物图形,通过单机和中心控制台的双向通讯还能实现群控;有些机型还能自动排除纬向疵点。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纺织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的纺织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也正好为解决这两个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将有效保证产品质量和减少用工数量,提高纺织企业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