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例6篇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1

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进取精神,如何消除这种障碍呢?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四方面抓起。

一、讲究方法,注重实用

注重实用良好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老师讲课要注重方法的实用性,使学生尽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如: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如场强、电容、电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数学形式,忽视了物理意义。怎么办呢?我想绝大部分学生对初中物理中的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比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义的,我们就以此为例,进行类比,以加深其理解。

物理学具有较强的规律性、逻辑性。有些公式学生容易混淆,造成记忆错误,如气体的三个实验定律,死记太伤脑筋,可以借助规律记忆法,让学生学会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推出三个实验定律的方法,学会了推导的方法就摆脱了繁琐的记忆。电磁学中不少学生左、右手定则分不清,记不牢,我便想出个“诣字法”,比如用“佑发拉底河”这河流名中的“佑”通右,“发”通“发电”即为右手发电,这样左、右手很有趣地分清了,学生记的还深刻。

二、抓关键,抓本质

不少学生学习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重、难点的理解没有抓住关键和本质。电磁学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

“磁通量变化”既是关键,又是本质,记住它并不难,但在运用时如何呢?例如,对“有闭合回路在磁场中运动,回路中有无感应电流产生?”这样的问题,有的认为“有边切割了磁力线”就有电流产生。有的认为有“磁通量”就有电流产生。

然而这两种看法都是错误的,其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又如,变压器的电流与匝数成反比,这关系大多数学生记的牢,但在做有三组以上线圈的计算时,他们仍套用公式结果得出许多矛盾的结论,这就是对N1:N2=I1:I2公式成立的前提条件输入功率等于输出功率这个关键的问题重视不够造成的。通常对概念要抓关键的“字”,对规律、定理等抓“条件、结论”,这些是攻克重、难点的突破口。

三、认识要全面,分析要细致

对学生来说,由于总结、归纳能力差,对知识点认识不全、分析不细是影响学习的另一重要因素,这就需要老师平时注意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关于“电阻”的问题,尽管比较简单,但归纳起来内容也很丰富:1. 用电阻定律来计算电阻;2. 用“伏安特性曲线”来表示电阻;3. 串、并联电路中任一电阻的变化对电路的总电阻、电流、路端电压的影响;4. 闭合回路内某一可变电阻值为多大时它消耗的功率最大等等,这些有关电阻的问题都只有通过练习、总结才能熟练掌握。对重、难点的理解,不能局限在书本上,要把书吃透,把书中的话拓开,把抽象的东西用练习具体化,在练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又在具体的练习中通过总结、归纳升华,从而做到对重难知识点的全面认识和细致分析。

四、选题要有针对性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

选题很重要,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我们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综合性太强,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每个重、难点。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2

关键词:目标教学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氛围 收获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是整个中学基础教育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使地理“双基”教育行之有效,必须加强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研究,实施课堂目标教学。

纵观整个初中地理教材,其内容丰富,头绪较多,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须根据教材的教学目的,教材内容的本质及相互作用,通过认真思考,分析出重点、难点,在授课过程中把握住它们,依据学生学习水平,引导他们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掌握,从而保证其学习效率和学习收获。

一、分析和确定教材重点和难点

对教材重点、难点的确定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目标教学:

1、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确定出重、难点

从《教学大纲》和《教学参考书》的教学要求中可以看出重点之所在,如其中反复出现的内容及一般要求识记和理解的内容,其中便包含着重点成分,有的甚至点明了重点。至于难点的确定即在《教学大纲》和《教参》中同样对难点给出了概括性的说明,并且对一些难点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突破的建议。

2、通过教材分析确定出重、难点

教材中有些内容的影响范围较广泛,如自然地理中的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气候要素、人文地理中资源、基础产业等要素。对这些内容的影响范围,可作具体的分析,凡是影响所涉及范围较大的知识就比较重要。当然,也不能绝对化,有的内容,如一些要求掌握的数据,虽然出现的次数很少,但也是重点之所在,不过这类重点的层次不高。此外,课文后那些综合性较强的习题所涉及的内容多数也是章节的重点,或者对章节重点的阐述。

教材难点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诸如:理性知识的难点等等。应当明确教材难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前期学习中突破了难点,在后期学习中可转化为易点。反之,有些原本不难的,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掌握不牢固,“欠债”多了也会转为难点。

二、突出要点,突破难点,实施目标教学

确定了教材重点和难点,下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要研究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实施目标教学了。

1、如何突出重点

首先,在授课前要为重点扫清障碍。有的重点内容常要联系到旧知识,教师有必要在课前阐明,以使学生在思维方向上与老师一致;其次,对教材中类似的问题,可重点讲述其一,指导、启发学生推出其它,使之能达到举一反三。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教师可只讲二分、二至日其中之一的情况,其余日期的情况可由学生来总结。课后练习也是巩固掌握重点的必要手段,应选择典型的、综合性强的练习题,以加强重点知识听复习巩固和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

2、如何突破难点

突破难点的具体方法,可据不同的知识点。不同的学生情况和教师的思维习惯做具体安排。但总体上可概括为以下:

其一,分解难点,即将难点内容分解成小的知识点,如风的形成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将之分开来分别加以分析,最后联系物理学力的合成,学生便能很容易理解了。再如恒星日与太阳日,也同样可以分成地球自转和公转两种情况来分别讲述,再结合教具及图示,启发学生得出结论。

其二,由于学生准备知识不足而形成的难点,需复习旧知识来补救,不过这样做,教师首先要有计划地安排课时。

其三,对于学生习题中地理思维方面及技能方面的难点,教师除了进行具体分析题目外,更重要的是从解题思路、角度上给学生以指导,使学生在解题中达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转贴于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地理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通过备课设计安排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程序,然后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目标教学。并在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形象,引人入胜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之目的。

参考文献

董耀、马启星,《教育教学文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1

《中学地理教学大纲》,地理教学教师参考书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3

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突破是每个语文老师每节课都必然会碰到也都回避不了的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能否取得成功。那么该如何去突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呢?

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首先取决于教学难点的定位。而教学难点的定位,必须根据学生的生源特征来确定,因生制宜而不能人云亦云。生源素质不同的两类学生,教学同一个内容,难点定位绝不能一致。对生源素质高的学生,难点定位低了,他可能觉得没意思,课堂没收获;对生源素质低的学生,难点定位高了,他会一头雾水如同鸭子听雷,课堂一样没有收获。比如,在诗歌教学方面,当然诗歌意境的领悟是重难点,能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理,这该是读诗的最高境界。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学生,知识的积累还不够深厚,一首诗拿来,二类生源的同学还读不太懂其中的意思,更谈不上入境入情入理了。如果教师一味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诗情画意,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学生听得似懂非懂根本没有效果。就以《春江花月夜》这首有着“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的千古绝唱为例,整首诗中景、情、理依次展现: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讲解第一部分的时候,学生可能还能理解,互动就比较好。可讲到第二、第三部分的时候,纵然老师诗情洋溢侃侃而谈,可学生却鸦雀无声,没有一点反应。如果依据教参,将难点定位在如何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理上,对生源素质较差的学生而言,显然是高了。再如李白的《将进酒》,在讲到李白感情变化:悲——欢——愤——狂的时候,课堂也就一下子静下来,学生一下子懵了,没有任何反应。这种情况,学生理解不来,那课堂教学的难点还能突破吗?不能突破,教学还会有收获吗?反过来,如果教师能将难点一步步分解,然后一步步突破,时间可能会多花点,但效果绝对会更好,学生也才能学有所得。因此,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必须因生制宜恰如其分,这也就是备课为什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好学生的原因所在。根据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结合教材设置的各项重难点来确立每节课要突破的重难点。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方能有成效。

确定了每堂课的教学难点,我们就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方法来突破它,如何突破呢?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尝试:

一是巧用熟悉的生活现象来突破。比如,在教学《诗经二首》、《氓》和《采薇》的时候,为突破教学难点“比兴”手法的运用,笔者就用多媒体让学生听生活中常听过的通俗歌曲《敖包相会》,并且用投影仪把歌词“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只要哥哥我耐心地等待哟,我心上的人儿就会跑过来哟嗬。”投影出来,然后分析歌词的内容,要表达的是“神圣的敖包前,一个小伙子在等待着他思慕已久的姑娘,渴望姑娘早点来到他的身边”,可歌词一开始不直接表达,却用“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里用的是“兴”的手法。“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这滋润着海棠花的雨水,正是小伙子急于得到爱情的渴望,以此物比彼物,这里有“比”的用。此时再告诉学生这就是《诗经》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然后笔者再让学生回归到文本中找找类似用法的文句,这下他们对“比”、“兴”手法就了解了,课堂教学的这个难点也就很快突破了,再让学生自己找几个类似的例子时,很多学生就能信手拈来诸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歌词。《说木叶》这篇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以木叶为例来阐明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教学时,笔者就从生活中情人节送花、求婚等为什么用玫瑰花而不用康乃馨或菊花的习俗说起,指出每一种花都有其所暗示的文化含义与生活含义,进而指出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暗示性。这样学生就能比较轻松地理解为什么古人爱用“木叶”这个意象。生活中的一些知识一些习俗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已深入其心;课堂上,在适当的时候,将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迁移到生活中,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注意学科间的整合,巧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突破。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快速、形象、容量大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和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不能达到的功能。它能利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文、图、音、像等多媒体信息,语文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相整合,能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物,大大缩短认识进程,起到呈现事实、创设情景、解释有所不同、设疑思辨、动作示范等作用,这对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会有一定的帮助。比如古诗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突破文本的局限,给学生以形象、鲜活的感官刺激,能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在学习中产生共鸣,充分感受古诗的意境。

三是引导学生沉入文本,体悟文意。现在的很多学生,大都比较烦躁,看不进书,因为他们早已习惯了日本漫画、电视、网络等比较直观、感性的方式,对于比较大篇幅的文本阅读,根本静不下心来,也没有耐心。这一点在平时的练习、考试做现代文阅读中,就可见一斑。因为读不进去,就不可能仔细地从文中寻找到答题的信息,因此答非所问,得分极低。为此,笔者以为,在突破教学难点方面,前提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读”。“读”主要是指教师讲解之前的学生自读,在这一过程中,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排除进一步阅读的障碍。因为语文课不可能只是听,语文学科的很多知识点,尤其是阅读欣赏,是不能脱离文本只讲题目与答案的,脱离文本光讲公式的教学不能是好的语文教学,它会让人觉得抽象,艰涩难懂。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语文课堂教学难点的突破,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只要适合你的学生,适合你的教学,就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德)第斯多惠著,袁一安译.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4

一、形象

将概念通过实物演示或图像描述使其形象化,可以有效地突破难点.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画的ABC,然后提问:“在如图1的三角形路线中,从点A到点B的最短路线是A-C-B,同学们说对不对?为什么?”学生齐声回答说“不对”并举手要求讲述自己的理由.一位学生回答说:“两点间线段最短,正确答案应是A-B.”这位学生的回答得到了全班同学的赞同.我进一步问学生:“这反映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同学们能说出这个关系吗?”学生经过一番观察、思考,完成了教学中的一个直观过程.得到答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接着,我拿出了长度分别为a=40cm,b=20cm,c=16cm的三根木棒,让学生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在黑板上演示,摆成一个三角形.结果上来演示的学生无论怎样摆都不能摆成三角形,引起了下面同学的哄堂大笑.此刻,我追问学生:“a+c>b呀!为什么不能构成三角形呢?请同学们重新审视原先的概括‘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学生又议论开了.有的学生拿着自己的三角板,向小组里的同学边演示边说理:如图2所示,在ABD中,在A、D两点间,AB+BD>AD;在B、D两点间,BA+AD>BD;在A、B两点间,AD+DB>AB.还有的学生在纸上画出三角形,结合图形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思维过程.我这一精心设疑,使学生在直观过程中明白了原先根据“失之过宽”,必须修正为“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从而深刻地理解了“任何”两字的含义.这样形象的教学,有效地突破了该部分内容的难点知识.

图1图2

二、对比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不正确的概念与正确的概念进行对比,从而否定不正确的概念,肯定正确的概念.还可以对以前学生对这一问题时的种种错误理解做评价,使得讲授有较强的针对性,这样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另外,教师还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感性知识中捕捉那些有助于突破难点的事例.如: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里,学生对一月利润为2500元,三月份利润达到3000元,求这两个月平均月增长率是多少?

分析过程:

一月:2500元.

二月:2500+2500x=2500(1+x).

三月:2500(1+x)+2500(1+x)x=2500(1+x)2 .

最后学生对得到的方程“2500(1+x)2=3000”不理解,因此我先说了一个最通俗易懂的例子:学校去年招收了800名学生,今年招收了1200名学生,今年和去年相比增长率是多少呢?学生抢着回答:“50%.”然后我换另外一种问法:学校第一年收100名学生,假设增长率是50%,那第二年收多少?学生答:150=100×(1+50%).那第三年呢?学生答:225=150×(1+50%),那增长率变为多少呢?这时学生恍然大悟.这个例子对学生可以引起相似性的联想.引导学生利用已知去探求新知未知,诱使学生思维进入创造性活动之中,这样便能使学生较容易地进入一个新知识领域.

三、剖析

难点之难主要是认识跨度大,这是就认识的全过程而言的.倘若对认识的全过程加以剖析,不难发现难点也会循序渐进地一步一步地被突破.但这一点在教材中往往不能反映出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已知情况,按认识程序将难点分成若干认识跨度不大的台阶,步步逼近直至攻下来.例如,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学生已经知道了sinx、tanx、cosx、cotx是函数的同时,却对比较sin32°、tan76°、cos75°、cot11°的四个函数的大小排列感到困难重重,于是我先第一步让他们思考sin32°、cos75°的大小.学生答:sin32°>cos75°;第二步考虑:tan76°、cot11°的大小.学生答:cot11°>tan76°;第三步考虑:sinx、cotx最大值是多少?学生答:1.第四步思考:tanx、cotx为多少度时值是1?学生答:45°.结合上面四步,学生马上得出cot11°>tan76°>sin32°>cos75°.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5

一、什么是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指的是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内容。教学难点的形成,有的是由于知识内容本身的性质造成的:也有由于学生思维和心理障碍造成的:还有的是由于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不当人为造成的。不难看出,教学难点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确定的。因此教学中要突破难点,教师应主要从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方面去寻找难点的形成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加以排除,才能达教学效果。

二、教学难点不易突破的主要原因

1.学生相关的认知准备不足

即缺乏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感性经验或必要的知识基础。表现在:

①准备知识不充分

物理学内容本身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是节节相连,环环相扣,这决定了物理教学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前面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做准备,后继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前面的准备知识。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由旧入新,组织积极的迁移探究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这一点注意不够,往往就会造成教学上的难点,给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带来困难.

②感性认识欠缺

初中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学习往往需要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但如果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就会在学习难点知识时造成困难。

2.学生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

①错误的前概念抗拒新知识的获取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所形成的错误前概念会严重地阻碍科学概念的形成,使相应的教材难点内容不易突破。

②认知结构不能及时更新或重建

一些难点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及时更新或重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但学生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常有一种维持原有认知结构的倾向,不恰当地把新知识纳入到认知结构的原有框架之中。这样,就无法理解新知识的普遍意义。致使教学中难点不易突破。

3.不能适应思维的抽象程度或复杂程度的要求

①一些难点物理知识难以用直观的语言进行描述或难以用直观的现象加以说明,对于许多习惯于直观形象思维而尚未完成到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就形成了难点,教学中也不易突破。

②概念相通、方法相似,引起混淆

有些物理概念,其内涵或外延有某些相似之处,如果不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常常被表面上的某些相似或联系迷惑,造成理解和应用上的错误,影响到后继知识的学习,也是造成难点不易突破的原因之一.

4.从学习能力方面看,学生缺乏必要的实验思想和研究方法

实施科学探究离不开具体化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常用到的有:等效、模型,比较、分类、类比、控制变量,转换法等。研究物理的逻辑思想方法及实验思想,在教材中没出现明确的名称,教师应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予以提炼总结归纳,使学生逐步认识、理解、运用。教学中若忽略了这一点,学生既缺乏知识经验,又缺失学习方法,其主动探究将成一句空话,难点的教学当然就不易突破。

5.从非智力因素方面看,学生缺乏必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三、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课堂教学中应突出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入手,通过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或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形象化的化难为易,以实验促探究,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1.以实际经验为切入点,注意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突破难点

物理学中很多概念都很抽象,而且枯燥无味,对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生来说,不易在头脑中建立物理模型,也不易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时应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用形象、鲜明的直观教学手段,强化感知,从形象向抽象过渡,慢慢引导学生,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通过以实验为中心的探究,突破难点

如《电功率》的教学

突破难点:实验探究,解决疑点;归纳总结,形成知识。

(1)提出疑点

(2)实验探究

(3)组织讨论

(4)得出结论:

在以上难点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实验探究手段,让学生自己在实验中去发现、归纳、学习,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3.讲清思路,渗透方法

①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的思路和语言叙述对于学生确切地、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有很大影响。不仅如此,它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中如果教师思路不清,叙述繁琐,将很难使学生具有明快的思维,就会使教学的难点不易突破,也很难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

教师的叙述注意讲清思路,力求简洁、顺畅:特别是在引入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务求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一个新概念,怎样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的;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建立某种物理模型:使学生知决物理问题,首先要弄清物理情景,学会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使学生知道推理的过程等等。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深刻性有深刻影响,从而使学生具备突破难点的学习能力,

②课堂探究中注意渗透分析问题的方法。学生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

4.“多媒体”是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如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范文6

摘 要:微课短小精练,方式灵活机动。借助生物微课,根据实际情况,巧用微课,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升生物课堂效益。主要介绍微课特点,探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巧用微课突破重难点,提高生物课堂效益,以及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巧用微课;突破重难点;课堂效益

生物教学中有很多重难点,教师往往难以用语言讲述清楚,或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方式,其教学效果受到了教和学生的一致认可。相比视频教学,微课的特点更加突出,优势更大,其主要表现是:主题明确且具针对性;短小精悍,利于传播;资源容量小,方便移动学习。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在准确理解微课的基础上,发挥微课的优势,制作并巧用微课,可以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下面,笔者就自己利用微课进行生物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微课及其特点

1.什么是微课

微课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但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习题测试、教学反思、教师点评、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也包含在内。因此,“微课”不同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资源类型,而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微课的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学习方式灵活

所谓“微课”,首先表现在它的时间很短――其视频一般都在5~10分钟左右。它化繁为简,让学生只学最有用的,从而使学生更易于掌握。

(2)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学习

学生理解水平参差不齐,微课的出现可以解决学生水平上的差异问题。教师不可能反复讲授某一内容,而微课视频可以反复播放,而微课视频可以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情况来反复观看。更利于学生学习。

(3)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微课”只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因而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容易突破。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活动指向更加明确、集中。

二、如何巧用微课处理教材,提高生物课堂效益

1.借助微课,促进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学习

课前预习,找准预热点。微课视频能提升学生预习知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提前预习将要讲授的知识。

课后复习,巩固重难点。教师可以把生物各单元中的章节重点内容制作的微课视频随着教学进度发到班级QQ群中,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使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去学习没有掌握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突破重难点。

2.发挥微课优势进行课堂教学,有效突破重难点

生物课程中有很多微观领域的内容,教师往往难以用语言讲述清楚。教师可以制作微课,以微课形式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内容,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直观地感知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快地理解知识,突破重点和难点问题。如借助微课展现显微镜下的血细胞的种类,将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的有关血细胞的种类以及它们各自的形态和特点的知识呈现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很快就认识了血细胞。通过微课的放大形式,学生也能在观察中总结其各自的特点。

3.活用微课演示实验,促进学生理解知识

生物教学以实验为基础,离不开生物实验学习。但有时生物教学实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如设备、条件、时间等,教师无法演示,或没有时间操作实验。这些限制导致了生物实验教学效果不佳,很多学生无法深刻地理解相关的生物内容。此时,教师可以巧用微课,把现实中难以操作的实验以动态形式呈现出来,弥补实验操作的不足,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4.借用微课章节复习,构建知识体系的内容

微课也适宜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巩固。教师在复习阶段,借用微课,可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时,我将本单元分为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昆虫的生殖与发育,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鸟类的生殖与发育,DNA是主要遗传物质及生物的变异,人的性状与遗传,人的性别决定及遗传病和优生优育这八个部分分别用微课的方式呈现。如此一来,通过微课的方式,不仅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复习已学知识的积极性,避免了复习课“炒冷饭”的结果。

“微课”对于每位教师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事物,在应用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探索,巧加利用,完全可以摸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运用“微课”的有效途径,加以巧用,可以在生物教学中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