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路运输概述范例6篇

水路运输概述

水路运输概述范文1

论文摘要:论述了道路运输的管理,就目前道路运输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道路运输管理概论、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设置与职责、道路运输管理队伍建设等。 论文关键词:道路运输;管理;发展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是我国道路运输发展速度最快的历史时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全国道路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以调整道路运输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抓好道路运输质量和安全为前提,以不断推进道路运输行业文明建设为保障,加快发展道路运输业,使道路运输生产力水平跃上了一个大台阶,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的需要。目前,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道路运输结构明显改善,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由“走得了”向“走得好”加快转变。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1道路运输管理概论 1.1道路运输管理概念 道路运输管理,是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简称,是指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代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使道路运输行政管理职能的活动。 道路运输管理的要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 (1)道路运输管理的主体。 道路运输管理的主体是各级交通主管部门,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执行机构。 (2)道路运输管理的对象。 道路运输管理的对象是道路运输市场领域中的各种经济活动,按道路运输行业划分为道路客运、道路货运、道路装卸搬运、机动车维修和道路运输辅助服务。 (3)道路运输管理的性质。 道路运输管理是国家行政管理在道路运输领域的延伸,具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属性。从行政管理类型划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属于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具有代表政府管理道路运输行业的行政功能。 (4)道路运输管理的目的。 道路运输管理的目的是:保证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的方针、政策、规划正确实施;保障道路运输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经营,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通过适度调控实现运力供给与需求平衡,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 (5)道路运输管理方式和手段。 道路运输管理方式是依法行政管理。按照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道路运输管理必须由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直接管理向侧重于间接管理转变。与之相适应,在管理手段上,应以经济、法律管理手段为主,并辅以行政管理手段。 1.2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任务、特点及基本方法 (1)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 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取决于道路运输的范围。根据国务院对交通部“三定”方案的职责规定,道路运输管理的范围是:道路旅客运输、道路货物运输、道路搬运装卸、车辆维修、运输辅助服务等5个方面。 (2)道路运输管理的任务。 道路运输管理的任务是由道路运输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和职能决定的。道路运输管理机构是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其基本任务是对道路运输的发展、经济关系、经营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发挥政府管行业、管市场的行政功能。 (3)道路运输管理的特点。 ①微观放开,宏观调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对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管理要放开,而对宏观经济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有机结合实施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对道路运输资源的

水路运输概述范文2

关键词 运输需求 运输经济 运输业

目前,已有很多国内外学者对运输需求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的经济体制从改革开放以来分别经历了计划经济阶段、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初期的市场经济阶段的变化,不同时期人们对运输需求理论的认识都有差异。本文写作的思路及逻辑主线就是在对现有理论进行综述及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笔者的愚见,由于笔者知识积累有限,对需求理论在很多方面认识还很不到位,文章中若有不合理或是违背常理的地方,敬请各位学者指教。

一、运输需求理论产生的背景

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发展速度惊人,越来越多的学者介入运输领域并开始对于与运输业相关的理论进探究。运输需求理论作为运输经济学理论的基础,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界定。现有理论普遍认为运输需求的产生源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由于不同区域的自然资源分布是不均衡的,这不只是单有我国存在这种情况,这是世界范围内的地理现象。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布局不可能完全与该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相匹配,因此,必然要产生运输需求;其二、由于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基础存有差异,以及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也不同。因此,随着生产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必然会出现分离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产生运输需求;其三、由于不同地区所拥有商品的品种、质量、性能以及销售价格等各方面都有差异。当然,不同国家之间的自然资源和产品的各种特性同样也存有差异,由于人们的不同需求,这必然引起资源及产成品在空间上的流动,从而产生运输需求。

二、现有理论对运输需求概念的认识

理论界在最初定义运输需求概念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中需求的概念,认为运输需求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运输服务量。以下是国内一些知名学者对运输需求概念的表述情况。

徐剑华、陈贻龙、严作人等对运输需求的定义为:“运输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社会经济生活在货物与旅客的位移方面提出的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从定义可以看出运输需求的实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需求者要有购买运输服务的欲望或是需求;第二、需求者具有支付的能力,也就是说具有能够实现这种欲望或是需求的购买能力。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现实的运输需求无从谈起。

荣朝和、马运等在其编著的《运输经济学导论》中提出:“运输需求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与社会位移方面所提出的有支付能力的需要”。从中同样也可看出实现运输需求的两个必要条件:即具备一定的支付能力和实现位移的愿望。除了上述学者对运输需求的概念进行表述外,还有很多类似的定义,这里就不在赘述了。

三、对运输需求理论本质的全面剖析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逐步地进入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及消费者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运输需求呈现出了多层次性的特征。原有理论把价格水平视为形成运输需求的必要条件之一,也就是说运输价格的高低对运输需求的形成起直接性的作用。但现实中情况并非如此,许多学者对运输需求的本质涵义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如吴群琪教授认为:“运输价格并非运输需求的先决条件”。其主要原因在于各种产品的运输价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变化,以吴起县至延安市的汽车客运价格为例,十年前的票价仅为18元,而现在的票价为45元。当然,45元的票价对于少数低收入人群来说可能很贵,但大多数人群可以接受这样的价格。因此,可以看出运价的高低并不完全决定运输需求的形成,人们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更看重的是时效性、舒适性、方便性等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运输需求者认为自己的选择是否“值”的问题,只要是认为物有所值的,那么运输价格的影响程度就会变得微乎其微。

对运输需求理论进行再认识后,许多学者把无支付能力的运输需要也归为运输需求的一部分,而原有理论则认为无支付能力的运输需要不属于运输需求的范畴。持有第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没有支付能力或者是供给条件不具备而未能实现的运输需求属于潜在的运输需求,同时提出了有效运输需求和无效运输需求两个新的概念。有效的运输需求是指同时具备供给条件和支付能力,但这种运输需求未必能实现的了,虽然具备前述的两个条件,但需求者没有支付的愿望。而无效运输需求是指不能同时具备供给条件和支付能力两个条件的运输需求。因次,对运输需求更为科学的定义为:一切有利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对人与物的位移的需要。

四、结语

新时期市场经济环境下,诸多学者对运输需求再认识表明,运输需求不受供给条件的限制,它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客观性,运输需求不是由其他的活动所派生出来的。

社会在不断发展,运输环境在不断的变化,知识同样在不断的更新。因此,我们对于运输需求理论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某一个时期或时间段,应根据社会大环境实际的变化对其不断地进行补充、完善。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能使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彰显出理论的价值。

作者简介:朱磊,男,汉族,陕西延安人,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 2011级硕士研究生。

白鹏锐,男,汉族,山西朔州人,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道路经济与管理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徐剑华.运输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85.

[2]吴群琪,陈文强,张圣忠.运输需求本质及其特征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4).

水路运输概述范文3

MFM是20世纪80年代由丹麦科学家MortenLind提出,是一种基于守恒原理、面向目标的层次化系统建模方法,可以描述如核动力装置等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设计目的及其实现手段,是一种通用的知识表示方法。如图1所示,MFM运用符号学方法从系统的目标、功能以及物理部件三个角度描述复杂系统[4-5]。多层流模型使用如下基本概念[6-7]:1)目标:指一个系统预期实现的设计意图,是多层流模型中最核心的概念。2)功能:是具有相同或相似输入和输出关系的物理部件的高度抽象。功能是实现系统目标的手段,表示系统或部件在实现某个目标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常用的六个基本功能:源:描述系统向外提供物质、能量或信息的能力。传输:描述物质、能量或信息从系统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障碍:与传输功能相反,障碍功能描述阻止物质、能量或信息从系统的一个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存储:描述系统存储物质、能量或信息的能力。平衡:描述系统在其入口和出口间保持物质或能量平衡的能力。阱:描述系统吸收物质和能量的能力。3)流:功能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方式连接形成流。4)关系:MFM中使用三种常用的关系将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表示系统物质、能量和信息之间复杂的逻辑关系。实现关系:连接物理部件到功能,表示该功能通过物理部件实现。达成关系:连接功能到目标,表示该功能达成指定的目标。条件关系:连接目标到功能,表示完成该功能要以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在MFM的通用推理规则中,功能单元之间的知识是唯一对应的,例如传输与存储功能满足以下因果关系[8]:传输功能的高警报状态可以导致与它输出端相连的存储功能处于高警报状态;传输功能的低警报状态可以导致与它输出端相连的存储功能处于低警报状态;存储功能的高警报状态可以导致与它输入端相连的传输功能处于低警报状态;存储功能的低警报状态可以导致与它输入端相连的传输功能处于高警报状态;再加上当传输与存储功能都处于正常时的推理关系,此时传输与存储功能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图2所示:系统MFM描述了系统运行的目的性和功能特性,可以有效解决由于缺乏系统知识因而难以提取故障诊断规则的问题。然而在应用通用的MFM推理规则进行故障诊断时,由于故障征兆之间的因果关系是确定的,因此只有当故障征兆与特定的推理规则完全匹配时才能准确识别故障,在证据不足时,利用通用的MFM推理规则进行故障诊断就容易出现漏诊。

2不确定性故障诊断技术

2.1不确定性知识表示

如图3所示,首先对MFM进行扩充,将功能状态处理为具有不确定性的因果对应关系,即功能的某一状态将有可能导致另一功能处于不同的状态,同时引入影响因子用来描述原因与征兆之间的因果依存程度,表示原因事件导致结果事件发生的条件概率。基于MFM的不确定性推理模型中涉及如下基本概念:1)状态变量Si:表示功能单元i的状态,可以为多状态,在本文中假定(除障碍功能外)所有功能具有如下三种状态:Si=H,高状态;Si=OK,正常状态;Si=L,低状态。障碍功能仅具有两种状态:Si=OK,正常状态;Si=N,泄露状态。2)故障:指设备不能完成其规定的功能。本文故障划分为两种模式:部件状态Bi:指所分析功能的物理部件失效。系统故障Xi:指非所分析功能的物理部件失效导致的故障,在MFM中包含以下三种类型:上游功能故障:由于上游功能的异常而导致的故障状态。3)影响因子Pij:表示某一事件i的发生引起结果事件j发生的概率。0≤Pij≤1,Pij=0表示事件完全独立,Pij=1表示事件完全相关。影响因子可综合部件故障发生概率、部件的物理特性、运行经验和专家经验设定。

2.2不确定性知识推理

采用贝叶斯理论作为不确定性推理方法,通过计算给定故障征兆下各故障原因的发生概率,实现故障诊断功能。不确定知识推理使用如下基本概念:1)因果子树:以树形结构描述导致某一功能状态的直接原因。根据MFM所描述的因果关系,建立以各功能状态为顶事件的因果子树。2)状态监测:根据仪表和测量系统确定功能单元的实际运行状态。3)因果树:由相关的因果子树连接而成的树形结构,用于描述导致某一功能状态的原因。在生成因果树时需注意系统具有非自反性,即事件不能成为自己的原因。因此在形成因果树时,需要断开逻辑环路,避免在底事件到顶事件的因果路径中存在重复事件。4)证据E:系统实际运行状态称为证据。设系统由n个功能单元组成,各功能状态为Si,则E可用下式表达:

3算例分析

3.1系统描述

为了验证所提出的不确定性故障诊断方法的合理性及有效性,本文以两环路压水堆冷却剂系统为例,其中具有稳压器的环路称为A环路,另一侧称为B环路[10-11],系统结构如图7所示。

3.2系统建模

系统MFM物质流和能量流分别如图8和图9所示。

3.3仿真分析

根据所建立的MFM功能单元间的因果关系,确定故障原因、故障模式、功能单元间的影响因子以及警报阈值。1)确定故障原因:选取六个典型事故,故障ID及名称如表1所示。2)确定因果关系:根据改进的MFM规则,确定功能单元状态之间不确定性因果关系。3)确定功能阈值:警报阈值设定对故障诊断结果有重要影响。一般而言,设置较小的警报阈值可以较早发现故障,故障集较小,但诊断结果容易受到环境干扰,适用于解决较低约定层次的诊断问题;设置较大的警报阈值,警报信息抗干扰能力强,但容易忽视某些设备和系统信息,难以进行精确诊断,适用于解决较高约定层次的诊断问题。本文中采用正常值的±1%作为报警阈值,即增幅超过1%引发高警报状态,降幅超过1%引发低警报状态。本研究采用取自RELAP5/Mod2的事故仿真数据,其中21个系统参数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实验数据采集频率为1秒,故障导入时间定义为0秒。

4结论

水路运输概述范文4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独立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例如: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2)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A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2M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A市GSM无线网络优化

一,GSM网络概述

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2.1网络结构

2.2网元配置

2.3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1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5.2网络质量优化及参数调整

水路运输概述范文5

【关键词】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措施

输配电线是供电系统的核心组成元素,它在空间上具有广泛的分布范围,跨越着越来越复杂的地理区域、面对越来越恶劣的自然条件挑战,在现代社会里,输配线路正朝着高电压、更远距离、更大容量方向靠拢,与此同时也对输配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因而,提高输配线路的管理水平和维护工作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输配电线路概述

1.1输配电线路主要特征

(1)维护难度大。主要是因为线路铺设涵盖的区域比较广,很多地区地势比较险恶,加上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等,直接导致维护难度极大的问题。

(2)运行可靠性高。由于输配电线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电网单位对其管理要求也比较高,在运行可靠性上更是严格要求,也就决定了其具有极高运行可靠性特征。

(3)安全隐患比较突出。同样由于线路铺设区域较广的运行,导致及其因为不同环境的影响导致隐患发生,形成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的特点。

1.2输配电线路常见故障类型

(1)外力因素故障。外力因素故障是最主要的故障因素,有统计显示,外力因素造成的输配电线路损坏占有损坏因素的48%以上。外力因素指大自然灾害,如大风大雨,冰雹雨雪等天气,极易导致高压线路短路或者损坏。

(2)设备自身因数故障。有些设备由于质量问题或者性能问题导致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故障或者损坏现象,如有些避雷器使用一段时间后避雷作用不明显,电磁元件磁性自动消失、电缆头脱落等。

(3)人为因素故障。人为故障一般都是由于误操作而产生的故障,是导致输配电线路被破坏的一个重大因素。如常见的有架空导线由于一些人为的因素,将物体挂在导线上导致线路受到缠绕出现短路。地面埋有电缆,但是施工人员没有做好工作,因此在不知道情况下进行施工,导致线路被挖断而出现故障。

2.提高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工作质量的方法

从上述介绍中可以看出,提高输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质量,是有效提高供电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途径。通常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

(1)健全和完善工程管理制度。在输配电线施工之初,就要做好相关制度准备工作。在设计之初,有关施工单位要积极配合和参与工程设计工作,积极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方案和建议;在前期勘探阶段,施工单位要积极参与地址勘探工作,掌握全面详细的地址勘探资料和数据,为设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在施工阶段,要重视工程质量管理,选派施工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担任现场管理人员,严把施工质量关,特别是对于覆冰严重地段,线路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设计,合理选择档距,对于容易发生舞动的路段应加装防舞动装置,以保证不留隐患;在新线路投入运行前,线路维护和管理单位应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应根据规定配齐专业维护管理人员、专用交通工具、通讯设旖、仪器仪表和生活设旆等装备;在新线路投入运行后的试运行期间,输配电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单位应加强巡视和检测,针对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和设计、施工单位认真协同分析,积极处理。

(2)在平时的运行工作中,要定期对输配电线路进行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对事故频发线段要加强巡检工作力度,力争不留任何检查盲点和死角,不断提高输配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将线路巡查工作细分成三种:即常规巡查、重点巡查和登杆巡查,要对恶劣环境里的输配电线路进行腐蚀、抛股、断股排查,同时要加强对输配电线路中的金具、绝缘子串和其他各类辅助设施的巡视检查,要仔细记录即将老化、即将退役的设备信息,定期提交评估报告,针对不同程度的设备缺陷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方案,严格按照缺陷流程进行管理和更换,不留隐患。对于近期内不会影响线路安全运行的一般设备缺陷,可列入正常的阶段性计划中安排处理:对于情况虽然比较严重使得线路处于不安全条件下运行但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可以维持线路运行的设备缺陷,应当在短期内消除,并加强巡视;对于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使得线路处于非常不安全运行的设备缺陷,则要求尽快消除或者采用临时安全技术措施加以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导线容易波动的线段,金具因振动作用而发生坠落的概率相对较大,因此,在常规巡查工作中,要特别注意检查这类线路的各个部件接触情况,同时对于大型的输配电线路,为提高维护和管理的效率,可采用红外、紫外检测以及热成像检测等先进技术,此类技术具有不停电、不取样、安全可靠、快速高效等特点,可极大地降低巡检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线路维护和管理的效率。

(3)尽快尽力高效健全的预警制度,对输配电线路经过区域环境的酸雨、风沙、雷电、大气污染等指标进行紧密跟踪,要定期采集线路塔架上方的风速变化、降水含量、风偏角度等参数,将上述检测指标值纳入到预警系统之中,并设定合适的报警阀值,在环境影响因子达到临界状态时能够及时发出警报。

(4)加强对输配电线路的信息收集,这是开展输配电线路维护管理的基础。根据在线检测装置提供的线路运行参数,同时结合其他先进的检测手段可以方便地收集线路的运行信息,国内某些电力企业已经开始采用直升飞机进行信息的收集和巡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要坚决贯彻安全生产制度,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具体到个人和岗位,在所有生产部门形成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管理体系,认真做好工作票、消防、安全警示设施和安全工器具的管理工作,开展经常性、多样化的安全学习、宣传教育和岗位练兵活动,促使生产人员不断提高岗位操作技能和安全责任意识,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和形式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保护能力,例如安全知识竞赛、安全工作大比武等活动,坚持长期开展安全事故演习及风险控制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坚持规程学习、现场培训、岗位练兵等在岗学习制度,特别是对新入职员工,应进行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引入奖惩制度,充分发动输配电线路沿线群众,加强对沿线群众的宣传和教导,提高其保护输配电线路的意识。

3.结束语

总之,输配电线路作为电网的要组成部分,提高其运行维护和管理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希望本文的分析和介绍对今后输配电线路的维护和管理能够提供一定的借鉴,共同推动我国输配电线路的运行和管理向更加成熟、更加安全的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安.综述输配电线路运行管理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08)

水路运输概述范文6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规划特点;规划步骤

中图分类号 U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9-0061-02

交通问题日益成为关系我们日常生活和整个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做好对交通运输业的规划,使交通运输能够满足人们日常对交通业的需求,是交通运输部门应该着力做好的项目。本文就对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特点和在规划时的步骤,以期能够为交通运输业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1 交通量的概述

交通量是交通运输的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有了交通量这个概念对于交通工程的规划就有了科学的变量进行操作,所以这里要讲一下交通量。交通量一般可以分为,正常趋势的交通量,转移的交通量和诱增的交通量。正常趋势的交通量就是在包括低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以及铁路上,交通量按照固有的发展的规律,自然的增长的一种自然增长的状态。转移交通量就是在新的道路或路线的投入使用后,对交通量会造成的影响,即向新道路或新路线转移的交通量的数额,就是转移的交通量。诱增的交通量则是在原有道路或路线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改进后道路或设施得到改善,速度增快,很多就向这些道路和路线转移,这一部分就是诱增的交通量。后面两种诱增的交通量和转移的交通量十分相似,容易混淆,一个是在原有道路上进行改进,而另一个则是进行新道路的修建,两者的区别就在这。

2 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特点

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涉及的方面广,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交通运输工程,在工程开始之前要对交通运输工程进行严密而周详的规划。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是建设交通运输工程的第一步,通过规划能够合理经济的将交通运输容量进行扩充,增加交通运输设施的交通承载力,也就是增加交通量,并且能够不断的改善交通运输的服务水平。

1)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是有组织的,系统的。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需要对相关的交通运输方面的各种信息和数据收集起来,进行有组织有系统的归纳和分析。这之中包括对现有的交通运输的系统和交通运输设施的现状进行分析,包括分析系统和设施的性能状况和维护情况等等,同时还要分析现代和未来短期内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于交通运输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的要求是什么。搞清楚了系统和设施的现状和社会经济对交通发展的要求,就可以结合这两者来进行接下来的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

2)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又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进行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不能够仅仅考虑交通运输方面的信息,还需要考虑到对社会、经济和文化以及环境等等方面的影响,要考虑到进行这项交通运输工程会对经济和社会带来什么好处,能不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能不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要考虑到这项交通运输工程会对文化和环境带来什么影响,会不会破坏原来的文化氛围,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这些都是进行一项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时要综合考虑的问题,所以说,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3)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又是一项带有政治色彩的工作。交通运输工程的建设不单单是一项经济活动,它还带有政治色彩,因为交通运输的建设会涉及到很多部门的利益,需要考虑部门之间的政治关系和公众的意见,只是依靠经济和技术来进行规划是行不通的。毕竟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人员只是进行规划和提出意见,真正进行工程决策的并不是他们。所以在规划之中也有必要综合考虑和多方征求意见,将这些都汇总给工程的决策者,有决策者来进行最后的规划方案的决定,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个规划员应该做的工作。

3 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步骤

综合上面总结的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特点,笔者对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步骤进行了一下探讨,认为规划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3.1收集整理数据

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收集数据,这里的数据包括对现有的交通运输系统和设施的现状的分析数据,以及对现在的交通运输现状的分析数据等等,然后将这些数据整理起来以备后面进行深入地分析。因此这第一步的收集整理工作就是整个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工作的原点和重点,是为后面整个规划工作的一步步展开做基础的。

3.2分析数据确定目标

在完成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之后,就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诊断,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分析统计工具得出分析结果。根据分析出来的现在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来确定这个要建设的交通运输工程的目标是什么,想要解决的现在的交通运输的问题是什么。

3.3分析工程的可行性

分析工程的可行性主要是要结合目前规划人员手里所掌握的建设交通运输工程的资料来进行,要结合这个工程的资金多少和规模大小,以及这个工程建成后所能提供的服务性能和水平是怎样的。这个工作是要综合来考虑的要平衡工程建设前的资金等方面的准备和工程建成后的效益水平这两个方面来进行。

3.4分析社会和经济要求

对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出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交通发展水平的要求,使建设工程尽量能够满足现在以及短期未来内的社会和经济对于交通的要求。

3.5制定、评价方案

最后就是在上面几步进行完之后,综合性的提出详尽的规划方案。并且对于提出的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和实验,最终得到最佳的规划方案。

4结论

科学对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工程进行规划,对提高我国交通事业的质量和解决交通事业中的问题有很大帮助。交通问题得到解决使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送更加快捷通畅,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生活和经济质量的提高。所以说交通运输工程的规划是至关重要的,是亟待交通运输部门的人员认真对待的问题。只有将交通运输的工程规划好,才能促进整个交通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峰.对交通运输工程规划及其转移交通量的研究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