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市场分析范例6篇

冶金市场分析

冶金市场分析范文1

【关键词】冶金行业;成本控制模式;标准成本控制模式; ERP

一、我国冶金行业目前存在的成本问题

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实时报告系统成为了冶金企业普遍的成本管理平台,通过各个分厂上报的成本要素消耗报表得到总成本的分析报告,提供给管理层决策。但是,至今冶金行业的成本控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1)成本核算不合理。具体表现为:其一,间接费用分摊标准与观念性不够,导致分摊不准确。其二,作为企业成本的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核算粗,只按会计准则要求进行财务处理,未形成责任成本考核制度。其三,企业定额管理制度不完善。(2)成本控制方法陈旧。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局限于为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忽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只注重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忽视产品生命周期其他阶段的控制,仅以产品、财务信息作为控制对象,不能为管理人员提供所需要的非财务方面的信息。(3)企业成本项目不全。多数企业只考虑了会计学中的成本项目,只按会计准则的要求把可以计入成本的费用开支才作为企业成本加以控制。按照准则规定,营业外支出与生产经营活动无关,不能计入产品成本。但从企业角度出发,它作为一项耗费,企业仍需对其进行支付。此外,成本管理的内涵仅局限于物质产品成本,并未涉及如环境成本、质量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等非物质产品成本。

二、我国冶金行业现行成本控制体系

我国冶金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索,产生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几大钢铁龙头企业。但这些控制体系只是我国企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借鉴的西方先进的成本控制制度,在初始阶段虽颇具成效,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不完善之处只会日益凸显。

(1)邯钢“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成本控制体系。上世纪90年代,邯钢实行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成本控制模式风靡全国,掀起了学习邯钢经验的热潮。但邯钢“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成本控制体系并不能等同于成本企划。二者虽然都以市场为导向以目标成本为驱动力,但邯钢成本法只是成本企划在我国的萌芽,只是学习了皮毛,导致了体系不成熟的恶性循环。(2)宝钢标准成本模式:一是标准成本控制的内涵。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它是一种生产控制成本体系。二是现行标准成本控制的不足:第一,管理人员理论基础薄弱。冶金加工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主要为材料学以及冶金专业,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主要是保证产量和质量,扩大市场份额。在这种重生产、轻管理的经营模式下,可能产生对标准成本的认识不足,导致成本控制与实际的生产管理互相脱节。第二,成本标准制定科学性差。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专业技术测定来获得基础数据,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会计工作与技术测定相结合。再者,标准成本系统需要就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每种材料都要制定价格标准,每项劳动都要制定用量标准,并且每种标准仍需不断修正,所以,实施和维持所需的代价比较高。第三,成本差异分析深度不够。当一种成本差异产生时,必须对隐藏在差异背后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才能判断成本控制的好坏,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然而大多企业只是对成本差异进行了结转,并没有进一步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三、完善冶金行业成本控制体系的思考

冶金企业的生产特点通常是大量消耗原材料和能源,对原材料进行生产和加工,并且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品种复杂,生产工艺繁复多变。这种特点决定了冶金企业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标准成本控制体系可以通过引入ERP管理系统来进行完善。标准成本体系与ERP的结合不仅克服了标准成本控制模式的一些缺点,而且还将ERP系统提高到了高层次管理的水平,加强了企业成本管理能力。

冶金行业也有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一般较落后。中小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科技对成本的重要影响。在设计阶段,利用先进科技在研发产品时既保证质量又降低成本。在生产阶段,依靠科技进步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对各个工序进行成本分析,找出生产成本的制约点,在此基础上确定科技攻关的重点。开展节能降耗科技创新,改变原燃料的消耗方式,加强循环利用,以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罗伟华.作业成本法在钢铁企业运用若干问题探讨[J].新会计,2010.2

冶金市场分析范文2

关键词:粉末冶金;汽车零件;金属粉末;高性能

粉末冶金材料是指用若干种金属粉末或是金属粉末与非金属粉末作原料, 通过按比例配料、压制成形、烧结等工艺过程而制成的材料。这种生产工艺过程也就是粉末冶金法, 它属于一种不同于熔炼和铸造的方法。由于其生产工艺过程与陶瓷制品工艺极为相似, 所以粉末冶金法又被称为金属陶瓷法。粉末冶金法不仅是制造某些具有特殊性能材料的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无切屑或少切屑的加工方法。它具有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节省机床和生产占地面积等特点。但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金属粉末和模具费用高, 制品大小和形状受到一定限制, 制品的韧性也较差。粉末冶金法常被用于制作硬质合金材料、结构材料、减磨材料、难熔金属材料、摩擦材料、过滤材料、无偏析高速工具钢、金属陶瓷、耐热材料、磁性材料等。

一、粉末冶金技术的含义及其特点

粉末冶金技术附属于材料制备和成形的加工技术,而作为粉末冶金的雏形就是块炼铁技术,块炼铁技术也是人类最初制取铁器的唯一手段,其对人类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1、 粉末冶金技术的含义

粉末冶金的方法其实诞生已久。人类早期通过机械粉碎法来制取金、银、铜和青铜的粉末,用来当作陶器等的装饰涂料。早在200年前,一些欧洲国家,如俄、英等国就曾大规模的制取海绵铂粒,并经过热压、锻和模压、烧结等加工工艺来制造钱币和一些贵重器物。1890 年,美国的库利吉发明用粉末冶金方法制造灯泡用钨丝,从而奠定了现代粉末冶金技术的基础。直到1910年左右,人们已经开始用粉末冶金法来大量制造了钨钼合金制品、青铜含油轴承、硬质合金、集电刷、多孔过滤器等,并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粉末冶金相关技术。上世纪30年代,旋涡研磨铁粉和碳还原铁粉技术问世后,从而为粉末冶金法制造铁基机械零件较快的发展机遇。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粉末冶金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新型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新的材料和制品不断出现,开拓出一些能制造特殊材料的领域,成为现代工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粉末冶金技术的主要作用

由于粉末冶金技术的具有特殊优点,使其已成为解决新材料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在新材料的发展中历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粉末冶金技术由于其可以在最大限度地来减少合金成分发生偏聚,消除粗大且不均匀的铸造组织。在制备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储氢材料、高温超导材料、稀土催化剂、新型金属材料上具有独特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制备非晶、纳米晶、准晶、微晶以及超饱和固溶体等一系列高性能非平衡材料,这些材料由于具有优异的电学、光学、磁学和力学性能。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实现多种功能类型的复合,充分发挥各组元材料各自的特性,是一种低成本生产高性能金属基和陶瓷复合材料的工艺技术。可以生产普通熔炼法无法生产的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能的材料和制品,如新型多孔生物材料,多孔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材料等。可以实现净近形成形和自动化批量生产,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可以充分利用矿石、尾矿、炼钢污泥、轧钢铁鳞、回收废旧金属作原料,是一种可有效进行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的新技术。

二、粉末冶金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汽车和飞机零件以及切削和成形工具发展的需要,粉末冶金制造零部件的强度和质量都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和提高。汽车制造业作为粉末冶金零件的最大用户,1996 年汽车行业占有美国粉末治金零件的市场份额的69%,成为美国粉末冶金零件的最大市场。发展粉末冶金需要制取新技术、新工艺及其过程理论。

1 、向全致密化发展

粉末冶金的重点是超细粉末和纳米粉末的相关制备技术,机械合金化技术,快速冷凝制备非晶、微晶和准晶粉末制备技术,粉末粒度、结构、形貌、成分控制技术,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粉末冶金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向超细、超纯、粉末特性可控方向发展,从而建立以“净近形成形”技术为中心的各种新型固结技术及其过程模过程理论,如粉末注射成形、挤压成形、喷射成形、温压成形、粉末锻造等。建立以“全致密化”为主要目标的新型固结技术及其过程模拟技术。

2 、向高性能化、集成化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

粉末冶金制造零部件相关的新的成形技术层出不穷,如:粉末注射成形、温压成形、流动温压成形、喷射成形、高速压制成形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目前, 粉末冶金技术正向着高致密化、高性能化、集成化和低成本等方向发展。有代表性的铁基合金,将向大体积的精密制品,高质量的结构零部件发展;制造具有均匀显微组织结构的、加工困难而完全致密的高性能合金;用增强致密化过程来制造一般含有混合相组成的特殊合金;制造非均匀材料、非晶态、微晶或者亚稳合金;加工独特的和非一般形态或成分的复合零部件。

3 、粉末冶金产业化发展

由于相邻学科和相关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更赋予了粉末冶金新的发展活力。粉末冶金新工艺层出不穷。粉末冶金产业化是指这些技术已比较成熟。甚至在一些国家已有生产规模,但主流还处于研究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之中。其工艺、设备、市场等已为产业化准备了条件,可以产业化,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是指该技术实现产业化、集群化、模块化发展。其主要应用领域有汽车用粉末冶金零部件,汽车制造业仍是粉末冶金(PM)发展的牵引力;粉末注射成(PowderInjection Molding(PIM))温压成形技术(Warm Compaction)在众多为提高PM 件密度的生产方法中。温压成形技术被认为是最为经济的一种新工艺。本文将重点介绍以下产业化技术:

① 温压技术

温压技术在上世纪90 年代被誉为粉末冶金技术上重大突破,并于1990年取得了第一项采用一次压制烧结工艺制备高密度铁基(P / M)零件的美国专利。该技术可以使烧结钢中的孔隙度降低到6 %左右,而传统技术的孔隙度为10%以上,产品的密度能达到7.3g/cm3或以上,因此较大程度的拓宽了高密度、高强度烧结钢零件在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② 模壁

模壁和温压是两个平行的提高铁基结构零件密度的方法。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是干模壁技术,即采用静电的方法,从而将干剂粉末吸附到模壁上进行,从而很好的避免了湿模壁在制备过程中压坯表面易于粘粉的缺点。

③注射成形

金属注射成形(MIM)是一种将塑料注射成形与粉末冶金技术结合而成的近净成形技术,此技术也是国内外公认的21 世纪粉末冶金的主流技术,被称为“第五代加工技术”。而且该技术也最适于用来大批量生产一些三维复杂形状的零件,同时还可以实现自动化连续作业,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MIM技术已经成为一项最具竞争力的金属成形技术,而且开始大量用于不锈钢粉末冶金生产。

三、粉末冶金机械零件的制造现状与挑战

我国粉末冶金技术起步较晚,自1958年诞生以来,一直是处在蹒跚学步的状态中,而且一直不被人们重视,被当做是一个没有前景的小行业来对待。然而从世界粉末冶金行业发展状况来看,粉末冶金行业却是一个最具市场活力,发展速度极快,同时应用范围也是最广的冶金技术,尤其是日本在粉末冶金技术方面发展飞快,每年生产烧结含油轴承十几亿只。直到上世纪80年年代初,在我国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粉末冶金零件行业正式划归当时的“基础件工业局”进行管理,并结束了粉末冶金零件行业自身自灭的状态,从而得到相应的发展机遇。我国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约20多年间,粉末冶金零件得到迅猛发展,同时也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

表1是我国自2007-2011年间粉末冶金分会53家会员企业的数据进行统计的结果,虽然我国粉末冶金行业目前显示出盎然生机,但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现笔者将自己的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以及看法和相应的意见提供给大家参考:

四、粉末冶金机械零件制造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不断提高,因而轻量化的汽车也越来越受人们的亲睐,从而汽车工业也开始大量使用轻质合金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来生产汽车零部件。也正是由于粉末冶金能够很好的避免成分偏析,又可以满足具有各种特定性能的零部件一次性成型的要求。

目前粉末冶金汽车零件主要有两个市场,一个为汽车生产商市场,另一个为汽车维修服务点,即维修配件市场。而汽车生产商市场则是粉末冶金零件的主要市场,通常情况下,汽车生产商会与粉末冶金零件制造企业进行定向合作,从而导致其他零件制造企业难以插足获利。而维修配件市场相对来说则要开放的多,而且需求量也较大,但大多都是存在某些质量问题的货物。从表2可知,我国在汽车制造行业中对粉末冶金技术制造的零件的使用量只有日本的2/3左右,但我国的粉末冶金制造的零件的总量却要比日本的多,可见粉末冶金汽车零件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我国目前汽车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因此也给我国粉末冶金零件制造企业带来了难得市场机遇。同时根据美国一家信息分析中心预测,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将达到2000万辆,届时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国家。而我国粉末冶金汽车零件的主要制造企业有三十多家,且其主要生产的零部件为汽车所使用的一些轴承或者是小配件,总体呈现出还是处于相对来说较为低端的位置,而关于发动机或调速箱等关键部位的零部件则基本上是整体通过国外进口,同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速,我国粉末冶金企业毕竟面对国际化市场,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因此就需要我国粉末冶金企业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主动积极的溶于国际化市场当中。

参考文献

[1]韩凤麟.粉末冶金零件与汽车工业[J].新材料产业,2007(11):31-38.

[2]杨伏良,甘卫平,陈招科.粉末粒度对高硅铝合金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14(3):268-271.

[3]印红羽,张华诚.粉末冶金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李祖德,李松林,赵慕岳.20世纪中、后期的粉末冶金新技术和新材料(1)――新工艺开发的回顾[J].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6,11(5):315-322.

[5]刘文海.铝合金新材料的发展动向[J].机械工业杂志,2007,291:160-162.

[6]黄培云.粉末冶金原理[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7.

冶金市场分析范文3

内容摘要: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通过关键指标分析、因子分析、区位商分析等方法,对其优势产业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定工业中的优势行业及潜在的优势行业。同时,针对这些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其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区域优势产业 关键指标 因子分析 区位商分析

区域优势产业选择

本文以贵州省为例,选取规模以上工业37个大类行业进行优势行业的分析评价。对于贵州省工业中优势产业的选择,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评价:

(一)工业部门各行业的关键指标分析

1.规模分析。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是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水平以及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最重要的指标。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总产值和增加值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1。

2.经济贡献分析。利润总额是评价工业行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衡量行业管理水平和成长发展能力最主要的指标。税金总额反映工业行业对国家税收的贡献程度。从业人员数反映了工业各部门对解决贵州省人口就业所做贡献。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以及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2和表3。

3.科技投入分析。工业行业的研究开发经费(R&D经费)占总研究开发经费的比重反映了各工业行业的科技实力。通过对贵州省2007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其研究开发费排名前十大行业见表4。

以上关键指标显示,各指标的前十大行业所占比重基本在80%以上,说明集中度很高,优势体现明显。从三个方面总体看,贵州省传统的优势行业如电力、饮料、烟草、煤炭、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化工和医药等行业基本处于各指标的前十位中。除此之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两行业基本处于前十大行业靠后的位置。

(二)因子分析

优势产业的选择是一个多因素、多准则的决策问题,根据文章所设置的优势产业选择原则,收集了大量衡量产业水平的指标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法计算得到各行业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排名前十位的行业见表5。

从各行业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看,传统优势产业中烟草、电力、饮料、有色冶金和医药等行业在前十位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非金属矿采选、食品制造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等五个行业也居前十位。

(三)区位商分析

分析区域分工优势常用区位商(LQ)来测定。选择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这三项指标进行区位商分析,得到排名前十位的工业行业见表6、表7、表8。

结果显示:工业增加值区位商中有7个行业LQ>1,分别是烟草、饮料、电力、医药、有色冶金、煤炭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区位商中有8个行业LQ>1,分别是烟草、电力、饮料、煤炭、有色冶金、医药、化工和黑色冶金行业;利润总额区位商中有9个行业LQ>1,分别是饮料、非金属矿采选、有色冶金、烟草、医药、食品制造、化工、电力和煤炭行业。这表明贵州省这些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具有比较优势。

综合三个方面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贵州省传统的优势行业仍占主导地位,电力、饮料、烟草、煤炭、黑色冶金、有色冶金、化工和医药等行业基本处于各项指标的前列。此外,交通运输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食品制造等行业基本处于靠前的位置,表明具有一定发展潜力。

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资源密集型行业和资源加工型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大。如采掘业中的煤炭行业和有色冶金、黑色冶金行业。这些行业产业层次低,经济关联度差,比较效益难以发挥,使得贵州省长期扮演东部能源、原材料供应基地的角色,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

轻工业偏轻。“两烟一酒”作为贵州省传统优势产业,是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和拥有独特资源条件下形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发生很大变化,消费结构和观念的改变以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给其烟酒产业带来极大冲击。

新的比较优势产业尚待培育。除了传统的比较优势产业外,新的比较优势产业还亟待扶持和培育。

区域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一)调整工业结构,重点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

贵州有丰富廉价的电力资源,与丰富的煤、磷、铝资源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建立以煤、磷、铝开发和深加工为特色的原材料工业体系。必须研究开发出能发挥资源优势、对结构调整有重大影响的煤化工、磷化工、铝加工等新技术、新工艺、新项目,根据市场需要,以资源吸引资金、人才、技术,努力提高技术含量。

(二)注重节能降耗,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贵州省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是能源大省、资源大省,担负着“西电东送”的重大任务,产业结构中高耗能行业比重较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一些高耗能行业现阶段属于贵州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其优势条件将不断恶化以至丧失,因此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节能降耗,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依托资源比较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经济

贵州具有丰富的能源、矿产、生物资源,并且组合条件良好。要想尽快将自然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必须按照市场需求选择资源开发重点,突出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对资源进行深度加工,选择符合市场需求的加工方向及程度,获得较高的附加值。

(四)以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新兴优势产业形成

依托国防科技工业雄厚的人才、技术和装备优势,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进程,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加快有市场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引导产业向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快培育生物制药、特色食品、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具有贵州特色和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参考文献:

1.刘公远.黑龙江省发展优势产业的基本对策.商业经济,2008(8)

2.贵州统计年鉴(2002-2008)

冶金市场分析范文4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 有色冶金工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F1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6-0083-01

有色冶金工业引进自动化技术,一方面是提升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系数,避免员工接触腐蚀性的物品,尤其是对一线工人而言的保护作用;另一方面是提升有色冶金工业的技术要求,从而优化有色冶金工业的生产质量。我国有色冶金技术相对于国外先进国家起步较晚,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而自动化技术的变革直接推动有色冶金工业的进步。

一、有色冶金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状

自动化技术是综合性十分强的技术,主要与控制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互关联,该技术促进冶金工业的控制智能化和工业高精度化。但是该工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并不顺利,以下是对有色冶金功能工业中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算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有色冶金技术自动化的程度也不断加深。有色金属冶炼的工作现场不断增加自动化设备,大多数都是引进国外先进的设备和系统,工作现场的员工尽可能摆脱人工作业的传统,吸收和适应自动化技术,并且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但是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该设备与系统需要随时进行更新,保证我国冶金技术的国际化和先进性,因此我们应该提升自动化技术的创新能力,摆脱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过分依赖,推动我国冶金技术走在国际的前沿。

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环保问题,我国由于环境的污染受到各种程度的危害,其有色冶金工业的原料就因此大大减少,因此原料的短缺和资源结构的破坏是其发展自动化发展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自动化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有色冶金工业的生产效率、降低其资源消耗和废料污染等。

二、自动化技术在冶金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

现场总线技术近几年来在我国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其主要解决工业现场中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数据信息的之间通讯以及现场先进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问题,是有色冶金工业实现自动化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该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国际上逐渐形成的现场总线技术,建立现场自动化设备之间通讯的网络,有助于现场自动化设备的管理和运用。在有色金属工业生产过程中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通讯、相互独立和操作和自我修复等功能,建立自动化设备的通讯网络,从而推动冶金工业的现场管理和控制系统的进步。

2.工业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工业计算机是将计算机技术和工业生产的自动化设备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对有色冶金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的计算机技术不仅仅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也走进冶金工业的生产当中。工业计算机技术主要用于有色冶金工业的生产精度控制和测试方面,该技术在现场总线技术的基础上获取来自各方面的数据信息,计算机技术将其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得出结论,最后将其数据结果输出。该技术是对有色冶金工业生产过程进行精密的控制,并且由于其设备价格低廉、管理范围大和功能强等特点,便于在有色冶金工业中应用。

3.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为MS,MS是以人为核心建立的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搜集、传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有色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数据信息,辅助企业实现其战略计划,支持上级的领导,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是企业领导对现场的控制手段和决策的依据,实线智能化的管理模式,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工业以太网技术在有色冶金自动化中的实际应用

20世纪70年代以太网由Xerox、Intel、DEC公司联合开发出来的基带局域网。有色冶金工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太网的价格低廉、设备简单、运转速度高成为有色冶金工业的首选。

1.工业以太网的功能

工业以太网是在Ethernet的基础上建立,其具有强大的区域和单元网络的优势。以太网的帧格式与IP的一致,便于数据的传输,现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有色冶金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自动化设备新旧更替的问题,必然存在新设备与旧设备之间数据兼容的问题,建立无缝升级的新系统,从而影响企业控制胸膛对于冶金生产过程的控制力度。以太网络具有高效的数据传输,储存能力强,千兆技术,标准化和较为全面的诊断和维修等功能。为企业内部、企业外部、国际网络的联合创建平台。该网络不仅仅运用到管理系统当中,也运用在有色冶金生产和自动化改革过程。

2.工业以太网在有色冶金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以太网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PLC一样普及,但是很多员工对以太网的认知员员没有PLC一样熟悉,很多先进系统仅仅有IT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更新,让很多现场的工程师误以为工业以太网仅仅局限于办公室管理阶层的应用,很难对有色冶金工业的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工业以太网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考虑到通讯速率、安装方式、通讯协议、电源、工业环境认证、散热通信功能和通信管理功能等因素是否匹配有色冶金工业的生产。冶金生产过程中若是需要信号强弱、端口设置、出错报警、分析和处理、服务质量等高级的功能体现,还需在以太网中设置交换机来体现这些功能

工业以太网将工业中的各类网络系统连接到一起进行综合控制,该技术实现对有色冶金工业中对加工原料的成分分析,并将其测试到的数据传输到所需部门进行加工;同时也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公司的员工和领导都可以在该共享系统中查到自己所所需的数据信息;最后是有色冶金工业现场将以太网为通讯技术,PLC为主站,其他自动化设备为从站,逐步加深有色冶金工业的自动化程度,保证每一个系统独立性和稳定性,从而提升该工业的整体实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色冶金工业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很大的成就,但是其自动化程度的改革仍不够彻底,工业生产系统仍存在很多漏洞和不稳定因素,为了增加该工业的竞争实力,我们需要进一步提升工业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从而进一步推动有色冶金工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江涛.自动化技术在有色冶金工业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

[2] 殷妮娜.自动化网络控制技术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J].硅谷.2012(16).

冶金市场分析范文5

9月24日,中国冶金科工股份有限公司(601618.SH/01618.HK,下称中国中冶)在香港交易所正式挂牌,开盘即跌破发行价,报5.52港元/股,较其H股发售价6.35港元(折合人民币5.59元)/股下跌13.1%。

在A股市场上,除9月21日开盘当日涨幅达28.04%,中国中冶连续下跌,至9月25日,A股已跌至5.83元/股,离5.42元发行价不到8%。

“中国中冶H股的破发可能标志着今年香港IPO市场的一个拐点的到来,未来IPO市场将从追捧期进入选择期。”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区主席蔡洪平如是说。

中国中冶总裁沈鹤庭在H股上市首日接受《财经》记者专访时则表示,不对H股的“破发”感到遗憾,认为定价合理,对公司未来有信心,并以“婴儿诞生、母子平安”来描述两地顺利上市的首日心境。

9月25日,中国中冶H股微升1.25%,至每股5.68港元。

拐点?

中国中冶成立于2008年12月1日,主要发起人为国资委旗下的央企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冶集团)和宝钢集团。此次两地上市后,中冶集团持有中国中冶64.18%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宝钢集团持有中国中冶0.65%的股份。

中国中冶是中国最大的工程建设综合企业集团之一,主要从事工程承包、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及房地产开发四大主业。2009年,中国中冶在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380位。

中国中冶A股发行价为每股5.42元,对应的2009年摊薄市盈率为22.36倍,本次共发行35亿股A股,筹集资金189.7亿元;该公司H股发行定价为每股6.35港元,总共发行28.7亿股H股,筹集资金182.31亿港元。

市场人士表示,在A股市场上,作为本轮IPO重启后规模仅次于中国建筑的第二大蓝筹股,其H股距A股挂牌仅有三天时间,这或多或少影响了该股在A股的炒作时间;加之炒新收益不断降低,中国中冶仅凭市盈率较低已难以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不过,亦有香港基金经理指出,中国中冶的发行市盈率并不低。其几大主业中,工程建筑主要是集中在钢铁行业,周期性较强,与基建生意的建筑类上市公司相比应有折价;其房地产板块、采矿板块及设备制造板块的行业估值也都较低;同时由于业务较多,公司结构复杂,一般来说,这种综合类公司估值时候也会遭到投资者折价,因此加总后的整体估值更被摊薄。

“市况是造成中冶破发的基本因素。”接近中冶的内部人士则如此认为。

7月以来,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逐步得到恢复,创业板的推出进程有所加快。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显示,沪深两市自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重启IPO以来,共有24家公司通过新股发行正式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近千亿元。大盘股上市基本以每月一单的节奏推出,不过打新收益不断降低,大盘对于扩容压力也愈加敏感。

中国建筑7月29日上市,上证综指大跌5%,创今年最大单日跌幅;光大证券8月18日上市,当日大盘虽收涨,但券商板块整体跌逾4%,次日光大证券跌停,上证综指也大跌4.3%。中国中冶9月21日上市,9月20日大盘即跌3.19%;21日盘中一度暴跌,最后微涨收盘。之后中国中冶连续下跌,上证综指也不断下跌。

瑞银中国策略分析师唐志刚指出,历史上A股每次有大型IPO上市,对信心就是考验。“内地股市是投机性的,比香港投机得多。”

香港市场对扩容压力的反应并没有A股市场强烈,投资者并不特别关注扩容问题,但是中冶的破发已经成为一个信号。在今年香港上市的28只新股中,共有5只新股出现破发现象,中国中冶是其中融资额最大的公司。

蔡洪平透露,截至目前,在香港市场排队上市的企业还有三四十家。瑞银证券此前预计,今年四季度香港IPO市场集资总额约为1170亿港元,或成为2009年全球最大的IPO市场。

“中冶之后,投资者会冷静很多。”蔡洪平说。

A/H定价

作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第一家采取“A+H”方式进行IPO筹资的公司,中国中冶从初步询价到正式挂牌都备受投资者的关注。

在此次交易中,中信证券担纲A股发行主承销商,摩根士丹利为H股发行独家全球协调人,花旗、中金和中信国际是此项交易的联席账簿管理人。

中国中冶在其A股招股意向书中承诺,公司H股发行定价将不低于A股发行定价。9月8日,中国中冶公告,确定了其A股发行价格区间为每股5元至5.42元,H股发行价格区间确定为每股6.16港元至6.81港元。考虑汇率因素,H股发行价格区间下限等于A股发行价格区间的上限。

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公司做出这种承诺是监管部门所要求的。以中国中冶保荐人中信证券的定价能力,A股发行价格能够定得更高,但一般情况下,H股的估值水平要比A股低,为了保证中国中冶在香港市场成功发行,并在上市后能够保持平稳走势,必须压低A股的发行价格。

据接近中冶管理层人士称,承诺H股定价一定高于A股的国内政策导向,目的是确保两市发行成功,特别是确保国内投资者利益及境内顺利发行,毕竟H股还相对稳定。

低于市场预期的发行定价和充裕的资金供给,使得中国中冶A股在申购时受到资金追捧。

中国中冶网上申购冻结资金为1.04万亿元,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以来新高;该新股网上网下合计冻结资金达1.62万亿元,仅次于中国建筑(601668.SH)A股发行时合计1.85万亿元冻结资金规模。

中国中冶总裁沈鹤庭指出,通过在海外路演,境外投资者对公司及中国经济相当认可。他称中国中冶在德国一对一的路演,下单率为100%,伦敦为81%,美国东海岸也有50%,表明国际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可。

在香港市场,在公开发售部分,中国中冶在香港的H股发行获得204倍超额认购,较其早一天挂牌的国药控股在香港发行获得569倍超额认购。在国际配售部分,中国中冶H股获得10倍的超额认购,而国药控股获得约30倍的超额认购。中国中冶H股申购冻结资金额约为国药控股的五分之一。但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国药的概念特殊,而且搭乘内地医改“春风”,因此与老牌企业中冶不太具有可比性。

此次中国中冶IPO共筹集资金51.3亿美元,继中国建筑之后成为今年全球规模第二大的IPO交易。

中国中冶此次采用“先A后H”的发行方式,公司称在A股上市后的三个月内完成H股上市,但实际在两地上市时间仅相差三天。据接近此项交易的人士透露,中国中冶两地上市时间间隔如此之短,主要是保证两个IPO的价格比较接近。

中国内地的大型企业采用“A+H”方式上市以来,先后采用过“先H后A”、“A、H同时”以及现在的“先A后H”。

自从2007年12月中国中铁上市首开先A后H模式以来,H股的发行价都高于A股股价。

中国买家

在中国中冶以及国药控股的发行中,引人注目的是大量中国买家以基石投资者的身份出现。

中国中冶H股发行引入五名基石投资者,分别是中信泰富(00267.HK)、中银香港(02388.HK)、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中国交通建设(01800.HK)和建银国际。

国药控股IPO前引入九名基石投资者,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中国人寿(601628.SH/02628.HK)、中银投资、建银国际、对冲基金Och-Ziff、基金Martin Currie及惠理集团(00806.HK),每家机构认购2500万美元。此外中国诚通集团和东亚银行(00023.HK),各认购1000万美元。

据一位国际投行资深人士介绍,全球金融危机后,香港IPO市场上中资背景“C-class”的资本非常的活跃,预计会慢慢取代香港本地的富豪资本。原来在香港IPO市场上基础投资者的安排,完全依靠外资的局面将会过去,有中资背景的“外资”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包括在投资决策、价值引导决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位接近中国中冶IPO交易的人士表示,在路演活动中机构投资者对该公司表示出浓厚兴趣,但也对公司的前景存在几方面的担心:面对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中冶的未来在哪里;主营业务之间如何关联互补;中冶的盈利能力为何超过同业竞争者。该人士介绍,投行在对中冶包装时,将其定位为具有技术含量的工程服务商,优势在于四大主业之间相互支撑,公司产业链得到拓展,而中国中冶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势。

中国中冶总裁沈鹤庭称,公司的优势和核心即冶金工程总承包,在国内占有90%的市场份额,几乎没有竞争对手。另外三项主业,即房地产、资源开发、设备制造都是衍生出来的,“是在国家统计指标要求下,把这三大业务也放在了主业平台上。”

谈及H股募集的资金用途,沈鹤庭指出,主要是投向国外六个资源项目,争取三年时间,完善项目,然后产生业绩。他也透露,公司正在评估很多国家的资源项目。按照中国中冶的招股说明书,此次IPO募集资金拟投入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瑞木镍红土矿项目等11个项目,涉及资源开发、设备购置等方面。

但这仍不足以减轻机构投资者顾虑。中国中冶上市之前,有两家机构投资者表示,中冶的业务和结构很纷杂,较难看清楚;而且中冶主要业务是建钢厂,但钢铁行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危机;此外,如在资源开发业务,公司部分矿产是在政治不稳定的国家及地区,前景未知因素较多。

冶金市场分析范文6

关键词:股利分配政策;分红扩股;净资产收益率;现金股利;株冶集团

一 、引言

股利分配政策是指上市公司对公司所得利润进行分配或用于重复投资的决策问题,其与公司长期发展、公司股东利益及该公司结构的合理性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一方面可以节约企业资金为企业的扩大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公司形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对上市公司来说,尤为重要,在综合考虑各方面相关政策和因素后,对不同的股利分配方案进行比较,选择最能实现公司利益并且符合公司特点的一个进行实施,有利于公司今后的运营状况。

在国外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主要有股票股利、财产股利、现金股利和负债股利,相比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在我国股票市场上,公司常见的股利分配有公积金转增股、送红以及派发现金股利这三种,而部分上市公司针对本公司特点会将上述三种分配方式进行混合使用,则可形成八种不用的股利分配政策即不分配、派发现金、送红股、转增、派发限价加送红股,派发现金加转增、送红股加转增和及派发现金、送红股还进行公积金转增。

二、关于股利政策的国内外文献

1.国外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国外财务学者对股利政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对股利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股东效用和公司价值的影响, 其观点主要有“一鸟在手”理论,税差理论, 信号理论, 学说和行为学派。

2.国内股利政策文献综述

黄娟娟,沈艺峰(2007)从中国的治理背景下出发认为Baker和 Wurgler提出的股利迎合理论忽略了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征。在股权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里 , 管理者制订股利政策主要是为了迎合大股东的需求 , 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股利偏好往往被忽视。

张文龙,李峰,郭泽光(2009)从股权分置改革前后公司现金股利支付差异的新视角,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数据对现金股利的控制和掠夺效应进行了分析,股权分置制度下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冲突导致了一种特殊的成本,高额的现金股利是控股股东的掠夺手段。

贺建刚,孙铮,李增泉(2010)从五粮液案例入手,分析了控股股东的行为,他们认为是我国资本市场上法律风险缺失, 信息披露不透明, 尤其是公司治理水平低下,公司采用各种手段向大股东不断的输送利益,其关联交易屡禁不止,现金股利分配反而几乎没有,大大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控股股东掠夺了大部分公司利益。

经过上述文献的回顾,可知我国分配股利主要是由控股股东决定的,证监会的要求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否还有其他影响的因素,比如公司治理和独立董事等,这个股利之谜还是需要再经探讨的。

三 、股利分配政策的影响因素

根据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情况看,影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最关键的几个因素有盈余、股权结构、现金流量和资金需求等。

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和国有股“所有者缺位”使得利用股利政策减少成本的效应淡化,难以通过适当的股利分配政策抑制大股东的利益优势,缓解问题,保护广大中小股东利益。但上市公司要用支付现金股利这种方式需要付出一定代价:1、其所得税将增加2、由于实行排险方式将造成公司现金周转不灵,出现现金短缺,上市公司将被迫发行新股使得其市场交易成本上升3、派现方式将导致公司丧失投资机会,产生一定成本。

四 、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介绍

公司名称为湖南株冶火炬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上市公司代码为600961,法人代表是李枝芳,公司注册地在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渌江路10号,该公司经营范围主要包括生产、加工、销售锌碚砂、锌及锌基合金;生产、销售工业硫酸、二氧化硫烟气;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政策允许的金属材料。该上市公司首发上市日期是2004年8月30日,其对外筹资总金额为39,935.88 万元,每股发行价3.50元。上市首日抑价率:26%。

(二)上市至今股价走势图

从株冶集团2004年-2011年股价走势来看,我们可以得到自株冶集团上市以来,其走势与大盘走势基本一致,且基本高于大盘走势,株冶集团股价走势很好。

而从株冶集团自2004年8月30日上市到2011年12月31日的个股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的比较图可以看出除了2006年、2008年和2011年株冶集团的个股回报率涨幅较大以外,其余时期基本围绕市场回报率上下波动。

我们看到株冶集团自上市以来的超常收益率,其计算公式为某股月个股回报率-月市场回报率(均考虑了现金红利再投资),比其个股收益率与市场收益率相比,我们可以得出株冶集团2006年的超常收益率异常的高,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从株冶集团上市前后净资产收益率我们同样可以分析出,虽然在2006年,株冶集团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了最高3916%,但自2007年后,该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降低水平,且在2011年更是跌到了-3283%。这与之前株冶集团实施不分配不转增的股利分配政策有何关系?

株冶2006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高达39.16%,究其原因在于2006年有色金属市场价格较上年大幅上涨,公司抓住有利时机,精心组织生产经营成效显著。

而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株冶集团2007年后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在1%-5%徘徊,因此而导致该公司的配股政策一直倾向于不分配不转增。

五、总结与启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对策

(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信息披露加强信息的

1.加强法制建设,降低公司不分配现象。2.加快国家税制的改革。3.抑制市场投机行为,建立和完善市场退出机制。4.完善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范,加强信息的与分享。

(二)优化公司股权结构

在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为国有企业转变而来,在国有制企业中有极大比例的非流通股份,导致在改制的初期出现了“一股独大”的现象,这种现象是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最大的弊端,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提倡减持国有股,并推出国有股减持的改革措施,加打国有股与法人股的流通比例,降低股权集中度,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让市场的投资者都有参与决策监督的权利,使得这种现象大大改善。(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付书杰.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分析[J].金融天地,2011

[2]惠彬蔚.论有限责任公司中小股东股利分配请求权的保护[J].现代经济,2009(6)

[3]张敏、王积田.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现状及成因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5)

[4]崔秀云.我国企业股利分配风险与防范[J].商业文化,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