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专业范例

冶金工程专业

冶金工程专业范文1

网络是现代社会良好的资源平台。在冶金行业,由国际钢铁协会发起成立的钢铁大学网站是行业内认可度较高的专业网站。该网站涵盖的知识面较广,主要使用对象为在校师生和企业员工。在网站上,可以使用钢铁生产的所有原理,包括基本知识、冶金工艺、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等。然而网站最突出的特色不是对这些知识的应用,而是一系列灵活的、涉及炼钢生产的像游戏般的模拟。这对于年轻大学生们来说,很具有吸引力。我校冶金工程专业自2010年开始对国际钢协举办的网络炼钢大赛给予了高度关注。经过两年时间对该赛事进行深入调研和初步探索之后,于2012年参加了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武汉科技大学协办的“2012全国网络虚拟炼钢大赛培训班”,事后就培训的相关内容结合钢铁生产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巧,发展成专门的一门课,并将这门课纳入到我校的“个性化教育”实践环节,同时每年筛选出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全国炼钢大赛。2013年3~4月,还曾协助河北省冶金学会承办了河北省首届网络模拟炼钢大赛,获集体三等奖。

通过这两届“网络炼钢大赛”的开展,教师们发现学生参加大赛,有助于其将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例如,在网上模拟转炉炼钢工艺时,学生必须首先对炼钢的工艺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熟知钢铁料和造渣材料的加入时间与方式、氧枪的操控制度(何时开始吹氧、纯吹氧时间、氧流的大小)等各个知识点,并将这些知识点有机结合到一起,运用到冶炼过程中,最终炼得符合规格要求的钢种。事实上,网络模拟炼钢的过程,可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当“炉长”的感觉,并有助于其建立炼钢工艺的全局观。通过成功地冶炼一炉钢水,不仅使学生将整个钢铁生产串联起来,了解各生产工艺的原理、特点和操作,还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自我成就感,加深了学生与本行业的情感。最后,通过对毕业生的回访了解到,他们在进入企业参加工作轮岗时,在很多岗位上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网络炼钢培训使其对工艺的各个环节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熟知了相应岗位上的操作。由此可见,网络炼钢训练对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开展实验室开放项目,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而实验室开放项目与普通的实验相比,在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作为成立不久的新专业,面对科研基础薄弱、设备和经费不足的局面,如何促进实验室开放项目的顺利开展并且保证实施的效果,是全体教师关注的焦点。为此,系里分别从硬件环境、软件师资和参研学生的筛选三个方面进行了充足准备。首先,冶金工程专业的实验中心经过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不仅新增了感应炉、高温烧结炉等一系列教学科研设备,实验中心的布局及环境也得到了良好的提升,为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证。其次,在师资方面,经过自愿报名和专家组评选,最终挑选有经费、有能力的优秀教师指导开放项目,从而为项目的选题、经费和实施提供了保证。最后,在实验室开放项目的学生人选方面分三个阶段进行选定。第一阶段,对自愿报名的学生进行摸底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学习成绩和学习时间的投入多少,选择成绩较好且学习时间投入较少的学生,这样能保证被选中的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项目的执行;第二阶段,对选择出来的学生进行简单的项目背景介绍,引导其进入课题,之后分配给学生一到两个月的自学时间,深入全面地了解课题,这是为了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查阅文献的能力;第三阶段为课题答辩环节,学生需要将查阅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消化吸收,完全理解之后再在答辩环节表达出来。通过答辩的学生才是最终参加开放项目的人选。选定学生之后就可以深入开展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从实验方法的选择、实验方案的制定到具体的实验操作,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等全部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则主要起到“三导”作用,即“引导、指导和督导”。因此,学生执行项目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很好地锻炼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充分利用生产实习,强化学生的职业认识

我校的实践环节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个性化教育、专业技能培训、毕业设计(论文),其中在生产实习中,学生与企业的直接接触时间最长,且有充足的机会与现场工人师傅讨论交流,这是强化其职业认识的最佳途径。目前国内高校生产实习的主要方式有跟班式、参观式、现场讲座式以及座谈交流式。考虑到我校的生产实习周期短(一般2到3周)、任务重(炼焦车间、烧结车间、炼铁车间、炼钢车间、炼铸车间等)以及学生自身的安全问题,历年来的生产实习多采用“参观式”。整个实习下来给学生的感觉就是“走走看看”,学生缺乏对岗位的深入了解,印象不深刻,实习效果较差。为此,自2012年开始专业对“参观式”的实习方式进行了改进,并增加了现场讲座式和座谈交流式。在“现场参观”的过程中,要避免“走马观花”,首先要对学生们明确实习的目的,及时下放任务书及实习计划安排,然后有选择、有重点地参观:对有高炉、转炉、轧机等设备的车间,多分配时间,多做讲解;对炼焦炉、烧结机、制氧机、缓冷机等附属设备则“提纲挈领”式讲解。带队教师要尽量安排时间让学生向一线工人师傅取经,内容包括现场操作经验、岗位特点、工作制度等,使学生对各岗位有充分的认识。“现场讲座式”实习方式是邀请具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为学生讲解其负责的设备(如烧结机、高炉等)特点及该设备在整个工艺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基本原理等内容。有的工程师在讲座的过程中还进行现身说法,就大家敏感的考研、工作、自身职业发展和钢铁行业的历史规律、最新动态等内容进行互动交流,效果颇佳。“座谈交流式”实习主要是请有经验的现场人员为学生解答一些参观过程中遗留的与实际生产相关的问题,并就其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对本行业的了解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加深学生对本行业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四、区别安排毕业论文(设计),促进毕业生与未来对接

毕业论文(设计)是我校冶金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最后一环,学生做完论文就面临着就业或者进入高校继续深造。由于我校的冶金工程专业暂时还没有硕士点,因此,毕业论文(设计)模式按照“985工程”或“211工程”等高校通常采用的“博士带硕士,硕士带本科生”的方式难以实施,近几年的毕业论文(设计)都是由指导教师亲自指导,“手把手”式地教学生如何一步步进行实验。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由于每位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太多,而且学校要求“一人一题”,且四年内的论文题目不能相同和类似,因此每年的毕业论文题目都是教师们绞尽脑汁想出来的,缺乏必要的研究基础和课题的深度。第二,做实验需要有经费支撑,而指导教师大多参加工作时间尚短,处于课题研究的摸索探究期,未形成明确的研究方向,而且很少有经费入账,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大部分毕业论文的费用只能自己筹集。第三,从学生角度考虑,这一环节的安排还涉及到与毕业去向的对接问题:对于毕业之后攻读研究生的学生而言,跟着指导教师做科研是合适的和必需的,因为可以很好地锻炼其深入钻研课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的学生而言,他们更需要多了解和熟悉工厂的布局、设备等情况,以缩短其就业后的适应期。根据师生的实际情况,并吸取兄弟院校的经验,自2012年起对我校冶金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实践环节的实施进行了合理改革,在原来单一的“做实验”型毕业设计基础上,增加了设计型和在企业做课题的选题模式。安排的原则是:对毕业后参加工作的学生安排设计类课题和在签订工作的企业做课题,前者如设计工厂布局、高炉车间或转炉车间、高炉、转炉或轧机等,通过做设计让学生深入掌握现场的车间格局、设备构造,并通过对设备的掌握进一步加深对工艺原理基础知识的理解;而在企业做的课题往往是由企业提出,他们希望毕业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指导教师则全程监督指导,保证论文质量。考研的学生则偏重于做毕业论文,通过文献的查阅和综述、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过程的具体执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研学生日后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冶金工程专业范文2

[关键词]金融科技;金融工程;课程改革

1.引言

金融工程的内容较为繁杂,融合了金融学、数学、信息计算科学等方面的内容,利用工程思维和金融创新工具,提供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来有效地处理经济活动中所遇到的有关金融方面的问题。当前,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迅猛,金融行业需要很多具有高素质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健全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系统,提高金融工程人才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大数据环境和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主要针对金融工程专业具有多个学科相互融合的特点,研究怎样提升福建江夏学院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

2.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2.1金融和科技的紧密结合要求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改革。金融科技是指金融的创新,具体内容以及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如下图1所示,金融行业中的科学技术主要包含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大数据技术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实现精准营销,也大大地增加了利润空间,同时还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损耗,有效地提升了金融活动的效率。云计算根据金融业务的实际发展状况科学化地配置网络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优势,减少金融活动的运营资本,使得金融数据资源能够集中化处理,统一化管理,从而有效地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损耗。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人脸识别、语言识别、触摸感知等技术,让计算机迅速获得客户的个人信息资料。使得计算机能像人一样和客户进行沟通,客户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区块链技术则可以有效地保证交易记录不会被人随意改动,实现财富的隐秘性和安全性。所以,金融和科技的融合越来越紧密,这也对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2.2金融工程专业面临的新挑战要求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就全国范围而言,金融工程专业的设置还是比较早的,早期金融工程专业无论从课程设计还是到教材都较多借鉴了国外的做法。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金融科技已经处于世界的前列,对金融工程专业的跨学科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也需要丰富的跨学科理论知识作为支撑。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设计以及教材的使用不能够再生搬硬套国外的经验,或者说国外的经验不一定能够再适应我国金融工程专业的需求,所以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科技的发展也给金融工程专业带来的挑战,每个设置金融工程专业的学校,都需要重新审视目前该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不足,以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竞争力。

2.3社会实际发展的现实需求要求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进行改革。金融工程是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金融综合型高端人才,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而金融科技正是这几年金融行业最主要的发展方向,金融科技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广泛关注,金融科技人才是现在社会发展最迫切需要的人才。所以金融工程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必须迎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在已有金融工程专业设计的基础上,对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得金融工程专业的发展能够真正顺应时代的要求,原有的金融工程课程设计已经无法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金融工程人才,所以对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改革迫在眉睫。

3.我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和计算机相关的课程设计存在瓶颈。现在我校虽然安排了相应的计算机编程相关的课程。但是从教学的效果看,学生接触的计算机编程语言类别比较单调,计算机编程的能力偏差。使得其他课程的效果不佳,比如学生参与资产定价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课程时,经常显得无从下手。再则,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技术、爬虫技术、数据挖掘等技术对学生的计算机要求越来越高,现在金融科技行业最为流行的语言是Python,企业招聘时大多要求应聘者精通Python语言,虽然我校在课程安排也已经加入Python语言,但是学生掌握的程度有限,并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实际金融问题中去。其他的编程课程更是基本没有接触,使得学生在实际就业的时候遇到较大瓶颈。我校本来的定位就是应用型本科,对应用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课程的设计无法落实到应用上,将会大大削弱我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和数学相关课程的拓展度与深度结合性不强。和数学相关的课程拓展与深度结合性不强,虽然学生学习了和数学相关的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学习都能够帮助大学生理解金融工程专业课中的相关内容。但是另外一些和数学有关且难度较大的课程,比如随机过程,偏微分方程等,学生掌握得不够深入。因为课程本身比较难,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畏难情绪,部分学生甚至觉得学习这么难的数学知识根本没有必要。但是在金融工程的教学过程中,这些知识是需要掌握的,比如当讲到衍生品定价就经常会运用到随机过程以及偏微分方程的知识。因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比较浅薄,导致定价和风险管理这些原本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不讲或是简单的进行讲解,使得学生的理解和认识也很浅显,甚至完全没有掌握,更不用说进行应用了。

3.3课程设计的时间顺序和比重不合理。因为我校的金融工程专业构建的时间比较短暂,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课程安排的先后顺序不合理,有时候会出现数学和计算机相关的基础课和金融工程专业课同时开课的情况,这样的安排是不合理的,学生在没有很好掌握基础课的时候,很难一下子应用到专业课中,所以必须先扎实学习基础课程,然后再学习专业课才会有较好的效果。所以开课时间顺序需要进一步斟酌。其次,课程设计的比重不合理,现在和专业有关的计算机软件实验课程开设的比较少,我校开设了与金融计算有关的Python课程,但是计算机编程语言比如C语言,Matlab,R语言这些在本科阶段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还没有进行过多的接触,现在的社会是金融科技发展的社会,这样的课程不进行安排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第三,金融前沿课程的比重非常的低,现在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及金融热点的更迭非常的迅速,很多学生发现就业时对金融热点非常不熟悉,影响面试表现。

3.4核心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不足。金融工程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例如金融工程学的内容比较注重数理的分析和研究,而针对衍生工具的实际应用还是较少。导致学生会考试,但是到了实际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显得不足。这就使得课程知识和实践使用相背离,所以可以适当地增加相应的实践课,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并且在实际中灵活地运用知识。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有所提高,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把握丰富理论的同时,还需要对大数据技术、计算机学习、云计算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内容进行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这对促进金融工程的创新使用方面具有显著的价值。现在我校虽然已经开设了很多和专业实践课程相关的内容,但是还没有构建起一些和优秀企业长效合作的培养体系,校外实际训练场所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加强。

4.促进我校金融工程课程改革和构建的建议

根据我校金融工程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金融科技迅速发展的大背景,拟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来提升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计的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4.1加强数学和计算机等先导课程的融合。加强数学和计算机等先导课程的融合,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必须有扎实的数学和计算机等先导课程的基础,所以必须提高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首先,对于大一和大二的学生,必须提高他们对这些课程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了解,这些课程的学习并不是为了凑学分,是未来学习极其重要的部分,加强数学和计算机等相关课程的考核。其次,可以丰富学生的选修课体系,本专业教师和跨专业学科的教师一起拓展新的选修课教学体系,让学生在数学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加丰富。最后,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各种团体,或者通过参与数学或计算机建模大赛等比赛的方式提高先导课程的学习质量。

4.2优化课程设计的时间顺序和比重。针对目前的专业必修课程进行整理,优化课程设计的时间顺序和比重。基础理论课要放在专业课的前面开设,保证学生在大三大四的时候面对实际金融问题时,能有扎实的分析工具基础。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增加这些课程的比例。除了基础课之外,和金融科技相关的课程比例也需要增加,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区块链技术,数字货币等等。最后,还需要增加的是金融前沿问题的课程比例,应该在学生大三和大四的时候就开始增加一些介绍前沿金融内容的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能够跟上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提高他们面试的竞争力。

4.3优化实践课程的考核。金融工程专业课程的考核通常利用笔试的方式来进行,很多学生都习惯了死记硬背。可是,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其实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甚至需要一定的创造力。所以在进行课程的设计以及考核方式时,要重视实践课程,除了要提高实践课程的比例,更应该优化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丰富多样的考核方式。比如在应用衍生工具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实践课程时候,可以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计算机编程知识来进行测算和比较哪一种衍生工具的效果更好、更适合进行避险甚至盈利,让学生对多种方案进行最优化选择,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4优化教师队伍组成和知识结构。金融工程是一门融合多学科的专业,所以现在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教师不但需要具备金融专业知识,最好还必须拥有一定的交叉学科背景。目前我校的金融工程专业教师也确实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如传统的金融知识比较丰富,但是对于新的比如金融科技方面的知识接触的较少。为了改善这一情况,首先可以鼓励教师外出访学,进修相关的知识。其次,也可以引进交叉学科的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当然,还可以聘请具有一定经验的金融业界工作者作为外聘教师,给学生讲授金融实际工作中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就业竞争力。

5.结语

冶金工程专业范文3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金课;建设;教学改革

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国家、社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共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实现蓝天碧水净土更是环境工程专业的责任和担当。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而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导致的水污染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水污染控制的具体工艺方法和实际应用,培养学生水污染治理能力和开展水污染控制科学研究能力。传统专业课教学中,学生的专业课成绩一般都比较高,但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比较弱,在解决污水处理的实际问题时,表现为无从下手、难以实施。究其原因,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知识、轻应用、少实践、缺创新,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致使与工程应用的社会需求脱节[1]。另外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素质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2]。新的时代要求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学必须改革,真正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高阶性、突出创新性、增加挑战度是新时代本科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这也正是“金课”的“两性一度”[3]。按照“金课”的“两性一度”标准,本文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考评方式三方面探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金课”建设措施,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一、内容建设———扩充实践性、前沿性与思政内容

污水处理的实时性、发展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除了传授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外,还需动态更新教学内容,扩充实践案例及前沿研究内容,使之能够反映污水处理的时代性和前沿性。同时融入思政内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

(一)扩充实践性内容,提升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目标。扩充实践性内容,学以致用,提升能力。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传统教学中,更多的是污水处理理论、方法和经典工艺的讲解,关注的是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较少涉及污水处理实际案例的分析讨论,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因此,在水污染控制工程“金课”建设中,教师要不断搜集整理污水处理的时代典型案例,建立“污水处理工程案例集”。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入案例,例如:在污水物理处理内容的教授中,提供沉淀池、隔油池、气浮池的工程案例。在讲授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内容时,提供鸟粪石沉淀法脱氮除磷在世界最大污水处理厂的应用、混凝沉淀及膜处理法在电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等案例。在污水生物处理内容教学中,提供一些生物同步脱氮除磷工程案例,氧化沟脱氮工艺的低成本改造案例,曝气氧化塘、人工湿地在农村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案例等,让学生分析各案例中处理应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学习污泥处理内容时,提供污泥堆肥的工程案例,避免二次污染等。在污水处理课程设计中,提供一些实际设计案例,如同时满足高脱氮要求和用地紧张的集约污水处理厂设计案例,服务长江大保护战略的超大型污水处理厂设计案例,以及特大型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的案例,加强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总之,通过分析、思考、讨论、总结案例,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使所学知识“活”起来。

(二)扩充前沿性内容,提升创新能力

在“金课”教学中还需将水污染控制方面的学术研究、科技发展前沿成果引入课程,让学生了解专业最新动向,拓宽专业视野,开拓思维,激发探索创新。例如:在学习污水生物处理内容时,提供具有节能降耗和环境友好独特优点的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技术的前沿研究成果,具体如不同的厌氧氨氧化工艺研究;碳氮比、温度等因素影响厌氧氨氧化的研究;厌氧氨氧化菌的生理学、微生物组学、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中胞外多聚物的成分、结构、作用及控制策略等的前沿研究;节能降耗强化脱氮工艺的氧化沟改造研究;基于保氮保磷理念下人工湿地的运用研究等等。在污水化学处理方法学习中,引入国内外学者针对抗生素、消毒副产物等内分泌干扰物,采用真空紫外/过氧化氢工艺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新型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污水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学习中,带领学生了解膜分离技术应用过程中膜制备、膜分离等当今水处理前沿技术难题。通过补充学习前沿应用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专业课知识并不是仅限书本的简单易懂理论,从理论到应用需要许多科研攻关,激发学生要不断探索、不囿于书本内容、不做“井底之蛙”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意向读研的比例越来越高,通过对污水处理前沿成果的了解,有助于他们选择读研方向。在“金课”建设中,教师要及时更新“污水处理前沿成果集”,使学生所学知识“新”起来

(三)融入思政内容,提升素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4]。在专业课教学中,通过鲜活的例子,教导学生不仅要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成果,还要学习他们的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等品质,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提升自身能动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更是事半功倍。例如,在介绍生物脱氮除磷、水环境治理新材料、膜技术等领域在我国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案例时,强调我国科学家坚持不懈、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从而提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激励学生为“美丽中国”而不断努力。在学习“污水排放标准”时,强调“达标排放”,剖析“偷排”现象,使学生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法治”及“诚信”。传统教学中也会插入思政内容,但往往都是临场发挥。课程思政要求在教学设计阶段就构思好什么样的思政元素可以融入到自己的课堂中,在什么位置融入最为妥当,而不是完全依靠课堂的临场发挥。需要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准备好相关资料以及思考如何做好语言表达,做到有备而来,使得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积极参与并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与哲理。

二、课堂建设———线上线下混合

为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上文对水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进行了扩充,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是无法完成上述内容的,毕竟教学课时有限,并且地方本科院校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上课缺乏兴趣、学习不积极主动,课堂缺乏有效互动等现象,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将教学活动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活动三大领域。其中认知领域又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目标[5],记忆和理解属于低级认知层次;分析、评价和创造属于较高认知层次。布卢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的六个层次,不仅强调了对基础和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完成的是记忆、理解及部分应用学习能力。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中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培养欠缺的情况,建设学生用心学习、深度学习、完整学习的“金课”课堂。

(一)线上课堂,完成浅层认知

线上教学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取知识方便,适用于不同学习风格和学习程度的学生。SPOC(小规模在线课程)是通过设计和利用优质的MOOC(大规模在线课程)资源,建立的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模式[6]。目前我们开设的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已在大学MOOC平台开设五期,选课总人数超过了一万八千余人,课程具有重内容、精制作、广讨论等特点,受到学习者广泛好评。基于水污染控制工程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线上SPOC教学活动,同时也将同课程其他优秀视频资源选择性融入我们的SPOC教学中。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线上SPOC教学包含视频、文档、随堂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等内容。视频内容除了教师出镜的微课视频外,还有大量展示污水处理构件结构与原理的动画视频,这些都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视频后,通过线上测验及作业检测学习效果。同时,线上SPOC还设有讨论区专栏,教师、学生均可在讨论区进行提问和解答,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传统课堂授课,受课堂时间、内容的限制,给予学生提问的机会很少,故学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理解问题得不到充分解决。而线上讨论区能及时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期望和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另外,线上学习具有移动化、可反复等优势,学生可根据自身理解的程度反复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线上SPOC教学能较好地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节省出线下课堂时间,给线下课堂进行交流讨论等深度学习提供了时间可行性。总之,运用SPOC模式可对学习绩效和学生情感态度产生积极影响,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7]。

(二)线下课堂,实现高层认知

线下实体课堂有面对面优势,可实现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主式、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水污染控制工程线下课堂教学主要开展重难点讲解、工程案例及科技前沿成果的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对于重难点问题的掌握情况,教师可通过慕课堂练习获取信息,讲解时就会有的放矢。通过慕课堂练习,学生也了解了自己未掌握的内容,这样在老师讲解时就会更加投入。对案例分析及前沿内容,主要以小组形式进行深度学习。为高效利用线下课堂时间,可以把相关学习内容及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学生课前思考,完成解答。课堂上各小组汇总各成员解答,辨析整理,形成小组解决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小组间进行研讨交流,教师反馈。这些教学活动从真实的案例出发,生动有趣地呈现教学内容,使得学习者不再一味被动地接受枯燥的知识,而是在真实的情景中主动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从而增强学习者与课程内容的互动性,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讨论交流也会激发学生广泛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线下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能力的培养,实现深层次学习。为保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开课质量,教师需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进行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以生物同步脱氮除磷工艺课程知识点为例,介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与反思的设计,见表1。

三、考评建设———加大过程性评价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课程的成绩评定对学习起到激励作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传统的成绩评定是按平时占1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占70%进行的。考试对课程成绩起了决定性作用,而环境工程专业课的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因此多数同学都能取得较好的分数,特别是有些平时不怎么努力学习的同学,靠考前突击强记也能轻松过关。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感到学与不学对最后的成绩影响不大,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与“金课”倡导的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大相径庭。为增强学习积极性、提升学业挑战度,考核评价方式必须进行改革,不能仅以最后的考试成绩来说明学生学习的成效,应加大过程性评价,可将平时成绩权重提高至50%。传统考试中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与书面作业决定,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慕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发展与完善,使得参与平时成绩评定的内容更加丰富,数据更加可靠,获得更加便捷,能够有效支持老师进行混合式教学。慕课堂不仅可以使线上学习情况(如视频学习、线上测验、线上作业)一目了然,还可以通过教师在慕课堂创建的备课及课外任务详细记录下线下课堂活动数据。慕课堂使得每一次课堂、课外教学全过程记录可视化,数字化体现教学准备与互动成果。教师只需设置线上线下教学内容成绩比例,系统自动汇总就会获得平时成绩。这样获得的平时成绩更加客观公正,使学生信服。课程成绩考评中另外的50%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与以前期末试卷不同,现在的期末试卷应增加考试的难度系数,如加大设计计算题、案例分析题占比,从而提升课程的挑战度。总之,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是否合理,关系到“金课”建设的成败,例如,如果线上线下课堂讨论不参与成绩评定,学生就会敷衍了事,不深入思考学习;而合理的评价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金课”建设才会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冶金工程专业范文4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时展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5G时代万物互联,当今社会正全面进入数字时代,数字建筑成为建设的主旋律。社会深刻变革的背后,需要新型人才,教育是人才输出的高地,教育的变革需要与社会和行业的变革同步。工程造价专业作为传统高校开设的专业,如何在时代潮流中紧跟变革的步伐,实现产教融合,值得深思。本文借鉴刻意学习理论,通过构建SECI模型,进一步探讨工程造价专业螺旋递进型教学模式,以期能够为高校更好地开展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1螺旋递进型教学模式基本思路

1.1基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基于螺旋递进的教学改革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以学生为中心是国际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的主流趋势[1]。传统教育以教师作为主体,以教师灌输知识点的方式进行教学。多年的实践教学逐渐转变教育观念,将教师作为主导教学的一方,重点关注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能力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各种教学资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透彻地掌握知识点,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特点,从开始识图到建模、算量算价,利用“一图贯通”实践教学的模式,将多门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紧密相连,知识点相互贯通,有机联系,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进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

1.2有机融合刻意练习理论与教学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的“刻意练习”理论指出,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有目的的练习[2]。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领路人,能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的长短和学习状态,能够制定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刻意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劣,在教师的指引下取长补短提高学习效率。另外研究表明,刻意学习需要大量重复练习,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往往不久就会遗忘,需要教师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加强知识点的巩固和学习。学生要专注学习,不仅要在脑力上紧跟教师的节奏,还要加强学生动手的能力,即注重实训的环节。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特征,教师尽可能带领学生在实训室完成学习,如在学习钢筋平法时,可以通过学生绑扎钢筋模型,达到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

1.3优化课程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时代变革,专业课程不断优化升级。2019年8月,国家教育部了《高等职业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标准》,进一步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优化课程结构指明了方向。新标准明确了课程体系,在大方向不变的条件下,根据每个学校专业方向的不同,核心课程有所侧重,借此,学校可根据现有条件选择一个方向创建特色品牌专业,做到精与专相结合。研究国家教育部的《标准》,不难发现,经过大量的调研,《标准》中增加了目前新兴技术BIM,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大思政格局下,要求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现代化“四有”青年,从思想、能力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校要在深刻领悟《标准》精神的同时,结合本专业的办学特色,加入地方元素,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

2螺旋递进型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贯穿教学过程,对照行业工程特点和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在课程实施环节注重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组建专兼结合教学团队,打造优质的精品课程,共同开发合作教材。结合刻意学习理论,创建适合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模式的SECI模型。

2.1基础训练阶段

该阶段主要依靠课内的实验、实训对学生进行单项技能的训练,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许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工程测量》《建筑CAD》等课程均采用教师讲授演练引导课堂,学生实践为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通过企业真实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基础训练阶段,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提前做好预习[4],课堂上分组进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强化训练阶段

强化训练阶段主要依靠各门课程的课程设计、综合实训等方面,综合应用各单项技能。该阶段的训练往往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导向,比如测量实训、工种实训、钢筋翻样实训、建筑工程造价实训等实训课程都是项目综合化的具体体现,主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经过这个阶段的强化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已基本形成。在此阶段,以一图贯通为教学形式,以一套或多套蓝图为本,贯通整个教学课程体系。同时注重思政融通,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随着数字化教学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资源不仅仅包括书本、网络,更多的线上课程、“金课”等应运而生,极大丰富了教学资源,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线上资源同步学习。

2.3技能提高阶段

技能提高的主要手段就是全方面地开展各类校内职业技能大赛,如测量技能大赛,CAD制图、工程算量、装饰技能、建模、钢筋识图技能大赛等。在逐年的训练中应不断改进和完善,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工程造价专业应专门成立职业技能大赛工作小组,负责规划、组织、参加全国全省的相关职业技能大赛。另一方面,应组建专业社团,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需求[5]。通过教师引领,高年级学生带领指导低年级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专业知识,不仅为技能大赛选拔人员提供渠道,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更有利地推动专业建设。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练赛结合、共同提高”的指导原则下,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的知识逐渐转移到实际工程的运用当中,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6]。同时,在课程实施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激励机制,鼓励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以及“1+X”证书,如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建筑识图证书等,实现双证融通。

2.4考核评价阶段

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来监督管理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普渡大学开发了名为“信号”的课程管理软件,来收集每个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例如出勤率,课堂回复问题的频率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目前,国内也有部分软件实现了这些功能,如学习通、建筑云课等。未达到预期效果将对该学生发送预警提示、课程建议等。另外,使用大数据提高了教师参与教育质量评估的主动性,数据结果不仅被用作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可用作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练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学生在最后一学期是校外实习时间,指导教师要提前准备有针对性的培训,以及定期跟踪走访指导,以确保学生实习的质量和有效性。

3结语

工程造价专业螺旋递进型教学模式针对人才输出的专业定位,好的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同时需要结合行业的变化和趋势不断调整,让学生在校掌握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走出校门即能快速融入工作,快速提升。本文在领悟刻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设计了SECI模型,提出了螺旋递进教学模式的四个递进阶段,包括基础训练、强化训练、技能提高和考核评价,这四个阶段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融合与相互转化的阶段,最终学生的知识体系从单一结构转向专业框架内有机结合相互融通,为学生学习能力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浅谈了工程造价专业螺旋递进型教学模式,以期能够为高校更好的开展专业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余景波,高娜娜,曲巧鹏.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文+技能”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8,(2):55-60.

[2][美]安德斯•埃里克森,罗伯特•普尔.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M].王正林,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3]林晓敏.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隐性课程体系构建———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19,(10):60-63.

[4]孙丽.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中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策略[J].当代职业教育,2015,(11):85-87.

[5]俞慧刚.高职院校专业型社团活动课程化:内涵、框架与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8,(23):107-112.

冶金工程专业范文5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实践教学

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高等工科教育改革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越来越深入的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中国工程教育也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去适应来自国内工业界的新要求,面临来自国际工程教育的新挑战。我国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规模世界第一,但是在这第一的背后,难以掩饰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适用性不强的尴尬。[1]因此,我国与2015年成立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针对高等教育机构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实施专业性认证,其目的是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早日完成工程教育国际互认。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主要参考美国《华盛顿协议》。[2]我国高等工科院校各专业进行认证,是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是提升高等工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2高等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意义

实践是工程的灵魂,也是工程教育的基本特征,什么叫工程?简而言之是人造物,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出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实践能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中明确的提出了培养目标和详细的毕业要求,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应用知识,不仅能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而是要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多方面强调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3]因此,为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为了达到认证标准,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已经具备较为完善的体系,但是结合工程专业认证的标准和认证方法,本科工程实践教学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改革。

3工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完善实践教学的措施

3.1实践教学与行业需求结合

工程专业认证是“产出导向”的培养体系,以产出为导向就是的教学设计是以行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从而确定毕业生的能力特征和职业能力。[3]工程教育是培养多层次工程技术人员,而企业是人才的需求方,工程教育必须面向企业,企业也应该依靠工程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行业产品的变化升级,企业向高校提出新的人才需求。从实践情况来看,首先,工科院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学校虽作为高科技的源头和人才基地,但不能闭门造车,因此学校教师要走进企业,也要将企业技术骨干请进高校,做到取长补短,学生才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其次,在工程教育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变得越来越“去工程化”,理论教学日益“中心化”,工程实践教学逐渐被“边缘化”,这就造成许多毕业生面向实际的工程训练不足,能为行业所用的毕业设计和工程论文的数量偏少,为企业业界培养的人才数量偏少。教育部高教司曾做过一个调查,有关于工科专业毕业生在企业的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团队合作能力差。[4]这些问题主要因为学生缺乏实践技能的训练。因此,结合企业的需求,强化工科学生的实践教学是“产出导向”的培养体系的保证。

3.2实践教学与课程体系结合

课程体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大学根据本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和构建的由一系列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课程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但本科工科教育的课程体系内容较行业发展陈旧,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课程体系没有实现与人才培养的对接,这是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工科的课程体系的安排,是以学科自身发展为主,以社会需求为辅,更过的强调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因此造成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要学的科目越来越多,真正学懂能实际运用的却越来越少,理论课课程过多、课业过重也造成了学生没有时间消化思考,减少了学生实践和自主探索的时间。[5]工程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中,明确要求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至少占到总学分的20%,在毕业要求中详细阐述了各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的实践水平,进一步强调了在工科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是认知的基础,认知也是进一步实践的基础。因此,工科院校需要加大实践培养力度的课程改革,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在优化课程知识点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给学生预留出自由探索和主动实践的时间,实践课程的设置要能够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企业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达成工程专业认证的预期成就。

3.3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结合

实践环节与理论课程是人才培养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功能和性质上是有差别的,理论知识能够为工程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导,也能为实验现象提供科学的解释说明,而实践经验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为进一步的理论创新提供经验依据。但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割裂的。然而,工科院校通常把工科课程区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两大块,且分别选择相应的科目和活动,为了配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安排得比较零散,教学环节之间衔接不够,且形式较单调,这样虽然在教学安排上比较分明、也易于实施。但从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角度来看,可能造成学生知行不一致,眼高手低的现象。[6]大学四年的实践教学应该是一条生态链条,环环相扣,通过发挥每一环的效用,让学生不断积累起来,才能最终达成工程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再者,理论课程中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必要的实践性项目,实践课程中也可以穿插理论知识的讲授,两者可以做到有机的融合。

3.4实践教学与创新能力结合

创新能力是一个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特征,工程专业认证的毕业要求中对学生创新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践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可替代的环节。要培养有创新能了的人才,首先就要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和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大力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倡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营造活跃、浓厚的学术氛围,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与多位的学术视野。[6]改变单向接受信息的被动局面,实现教学过程中角色互换、信息互动和认知互动。从而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其次,要有创新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技能和创意赢得创新学分、技能学分和素质学分,实现创新能力的增长与专业知识的掌握综合评价。可以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设计和答辩多种形式全面检查,同时,实形自评、互评、实习单位考评、学校综评结合起来,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7]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既能促性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掌握,由能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思维和实践的创新能力。

3.5实践教学与学生发展结合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了工程专业认证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四年大学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理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更重要的要让形成工程师的思维,这其中就包括设计能力、创造力、对社会的与环境的影响、沟通能力、职业伦理、理解顾客需求、时间成本等。[6]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要求中对这些能力的都给出了具体的要求:学生应学会正确评价工程与社会的关系,考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遵守工程职业道德与规范,在团队合作中懂得沟通与交流、信任与尊重,了解工程管理原理和方法等。[3]要达成这些要求离不开实践教学。将培养学生的能力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与国际互认的需要。大学四年工科学生可以通过课程设计、综合练习、综合实验、毕业设计、科技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企业实习了解环境需要可持续性发展、工程人的社会责任感、个人在团队的职责以及有效的沟通方式。这些对于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都起到了举足亲重的作用。

4小结

在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指导下,工科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紧跟行业发展脚步,紧密联系企业,优化课程体系,并且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创立创新为主导的研究平台,建立项目研究的实践型模式,模拟企业项目开发的流程和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从容的面对毕业后的种种挑战,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的“科技统计资料汇编2008”.

[2]方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之路——成为《华盛顿协议》预备成员之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6):72-76.

[3]工程教学认证标准[M].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015.

[4]科学技术部发展计划司.我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基本情况分析报告[EB/OL].

[5]白宗新.我国近现代大学课程的发展与问题研究[J].2006(10):65.

[6]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2013.

冶金工程专业范文6

关键词: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持续改进

0引言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而我国的工程教育也是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目前,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工程教育培养要求也与日俱增。我国工程教育实践需要在发展中不断改革,对人才培养的模式、内容、方法、制度等不断调整和完善[2-6]。测绘工程专业作为典型的工程教育专业,具有技术革新快、应用领域广、实践性强的特点,更加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提升人才培养水平[7-9]。鉴于此,论文针对测绘工程专业特点,在专业认证要求的指导下对测绘工程教育的持续改进机制进行探讨,并以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为例,依据测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从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与评价等方面设计构建的持续改进机制,以期不断提升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

1.1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的架构

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通过建立校、院、系三级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图1),规范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工作,明确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要求,并通过教学日常检查、校督导听课、院领导及同行听课、学生评教、同行评价、教师自评、抽样检查等措施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实行过程管理,定期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质量的评价。(1)校级教学管理。由学校党政一把手、学校教学委员会、教学校长、教学事务部、校本科教学督导组组成。校党政一把手为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本科教学质量;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宏观负责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把握有关教学和管理的指导思想、政策、规划、重大改革措施等;由教学校长担任主任委员的教学委员会负责全校本科教学的工作事宜,研究讨论本科教学工作中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风建设、教学评估、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专业发展规划等重要问题,并协助校党政一把手落实各项措施的实施;教学校长主持日常教学工作;教学事务部是管理教学工作主要职能部门,协助教学校长完成教学工作的管理与运行;校本科教学督导组在教学校长的领导下挂靠教务事务部开展工作,代表学校对本科教学开展教学检查、督促、评估、指导和信息反馈工作,并开展专题调研工作。(2)院级教学管理。由学院党政一把手、学院教学委员会、教学院长、教学院长助理、教学秘书组成。院长、院党委书记作为学院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好学院本科教学质量;院务会议每学期至少进行二次专题研究本科教学质量问题;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的院教学委员会全面负责学院教学的工作事宜;教学院长为学院教学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在院长的直接领导和学校教学事务部的指导下,主持学院的日常教学工作;教学院长助理、教学秘书协助教学院长做好日常教学的辅助和管理工作。(3)系级教学管理。由系(副)主任、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课程教师和实验教师组成。系主任负责专业建设领导和组织工作;制订本系正常教学、专业与课程建设工作计划和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对重大教学管理内容或活动把关,参与院教学工作会议。系副主任协助系主任开展工作,分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全面负责本中心工作,配合学院和系主任搞好相关的专业建设工作,负责学科和专业建设中设备计划的申报、组织采购和验收等,对重大教学管理内容或活动把关,参与院教学工作会议。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协助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开展工作。课程教师(实验教师)负责具体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实施;组织教学工作,对教学过程实施管理。

1.2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运行体系

测绘工程专业对教学准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落实主要执行者与考核责任者,实行过程管理控制。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运行体系由学校教学委员会、教学校长、学校督导组、教学事务部、学生工作事务部、院系等各级组织和相关人员联动执行,实行教学过程动态监控及定期评价,对教学准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管理,同时基于监控反馈信息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活动进行改进。①教学准备监控:教学准备是指课堂教学前必须完成的教学工作,包括教学日历编写、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实习(实验)大纲、实习(实验)指导书及相应仪器设备准备等;②理论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活动是本科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③实践教学过程监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习(教学(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1.3课程体系设置与教学质量评价

(1)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测绘工程专业对课程体系每年“小修”、四年“大修”,保证了教学工作的相对稳定和专业的持续发展。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制定和修订是在教学校长领导下,由教学事务部组织,学院教学院长具体负责实施。教学事务部在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集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教育教学改革趋势、社会对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制(修)订的原则意见,指导各专业培养计划的制(修)订工作。学院专业培养方案制(修)订工作组负责全面制(修)订专业培养方案。学院教学委员会成员、企事业专家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全面论证,修改完善后报送校教学委员会审批通过实施。(2)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自我、同行、学院、督导和管理人员共同参与的综合评价模式,定期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

2评价反馈机制

2.1毕业生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机制

测绘工程专业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及社会评价机制,收集和分析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相关信息及用人单位、社会机构对毕业生的评价意见,为培养目标修订、专业培养方案调整和课程体系优化等提供依据,同时为专业培养目标达成定期评价提供重要支撑。毕业生跟踪反馈由学院书记牵头、系主任和专业教师配合、学生工作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毕业生跟踪反馈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应届毕业生和校友的评价反馈。通过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和掌握应届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往届毕业生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评价以及毕业生对学校专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社会评价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实习实践单位以及其他社会企事业单位和行业专家的评价反馈。学院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了解和掌握社会及测绘地理信息企事业单位专家对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生的评价和对学校专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2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机制

专业培养目标达成评价采用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定期对现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以便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每年由教学院长总体负责,系(副)主任牵头,专业教师、学工办和教学办相关人员协作完成。校内评价每年进行一次,主要依据应届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表、毕业率、就业率、考研率以及应届毕业生面向培养过程和结果的调查数据,进行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校外评价依据主要是毕业生跟踪反馈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其他社会机构和个人评价反馈结果;评价形式有问卷调查、网络及通讯调查和走访座谈等;评价参与者有校友、用人单位以及其他社会机构和个人等。校外评价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①采用毕业生问卷调查、用人单位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对毕业生的评价。②邀请专家参与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讨论和修订,将企业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反映在专业培养方案中。③开展“人才招聘会”等活动,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和知识结构的需求,为专业修订培养方案提供依据。④不定期邀请毕业生来学院或利用毕业生返校聚会的机会召开毕业生座谈会,了解毕业生成长历程,听取对学校和专业发展与改革的意见和建议。⑤接受教育部对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3结语

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初衷。通过建立健全的测绘工程专业持续改进机制,推动专业建设不断进步,是持续提升测绘工程人才培养水平的必由之路。本文结合南京工业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教育特点,在测绘工程专业认证制度框架下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持续改进机制,形成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焦明连.专业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建设研究[J].测绘科学,2015,40(11):182-186.

[2]于胜文,刘智敏,韩晓冬.从注册测绘师制度和专业认证谈测绘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讨[J].测绘科学,2014,39(4):169-172.

[3]郑裕东,孙建林,李磊,等.“三位一体”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4(2):40-43.

[4]刘超,王列平.浅谈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测绘工程专业建设[J].全球定位系统,2014,39(1):91-94.

[5]何立恒,陈动,史玉峰.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实践教学探索[J].测绘科学,2017,42(4):192-196.

[6]王永弟.卓越工程师培养背景下测绘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测绘工程,2014,23(2):77-80.

[7]黄张裕,徐佳,刘志强.面向信息化测绘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测绘工程,2014,23(4):76-80.

[8]王贺封,张安兵,曹媛.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3(4):122-124.

冶金工程专业范文7

关键词:冶金工程;造价;管控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竞争激烈,冶金企业若想在现今市场环境下生存发展,就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冶金工程造价作为冶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价管理水平与企业营收密切相关。因此,应重视对冶金工程造价完整进程把控工作,使造价管控工作深入冶金工程各个阶段,提高冶金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冶金企业市场竞争力。

1冶金工程基本特点

冶金工程较为特殊,与其他工程相比,冶金工程具有投资额度巨大、工程种类繁多、涉及专业多等特点。首先,冶金工程会产生大量的设备购置费用、设备安装费用,尤其在冶金工程总投资额中占有较大比重。有数据表明,建筑工程设备购买及安装费用仅占总投资额的15%,而冶金工程占比超过85%。因此,冶金工程具有投资额度巨大的特点。其次,相比于其他工程,冶金工程所具有的工程种类繁多。按工程作用可分为生产工程、办公工程、铺设设施等工程。按照其工程性质可分为新建工程、扩建工程、维修工程、改造工程等。最后,新建冶金工程往往涉及较多专业工程,如土地建设专业、金属结构专业、电气专业、新能源专业、信息工程专业等等。

2冶金工程造价完整进程管控的作用和意义

冶金工程可分为前期预算规划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与完工阶段,各阶段对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不同。有数据表明,前期规划阶段对造价影响在75%~95%之间,招标阶段在35%~75%之间,施工阶段在5%~35%之间,完工阶段在0%~5%之间。因此,冶金工程造价工作应贯穿冶金工程全过程。冶金工程造价管控工作能够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效率、工程收益等。做好冶金工程造价完整进程管控工作可以帮助冶金企业确定正确的工程投资方向,及时发现资金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纠正,确保投资不会超出限额,提高企业内部人员成本控制意识,推动冶金工程各环节顺利进行,提高冶金工程效率,提高冶金企业经济效益,扩大冶金企业影响力,增强冶金企业核心竞争力。

3冶金工程造价完整进程管控具体措施

3.1初始预算规划阶段造价管控

初始预算规划阶段是整个冶金工程的基础阶段,也是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是项目完工后的重要指标与参照[1]。初始预算规划阶段是否正确关系着整个工程的投资管控效益,因此,在冶金工程施工前,冶金企业应积极与造价管理部门合作,协调工程所需初始费用,准确定位冶金工程中所涉及的设备、人力等价格,做到预算价格与实际价格相统一,为后续工程造价管理奠定基础。初始预算规划阶段造价管控应做到以下几点:1)冶金工程预算应符合精细化要求,工程造价应依据图纸展开工作,确保一张图纸对应一份工程造价。冶金工程单位应与工程造价部门密切合作,确保初始预算规划与完工阶段预算相吻合。冶金工程施工时段应遵循初始预算规划开展工作,若出现与初始预算规划严重不符现象,应加以管控。2)初始预算规划应根据不同的工程及系统进行预算。冶金工程通常由不同系统组成,每个系统下还分布着不同的单体项目,各单体项目又隶属于不同施工单位。因此,初始预算规划要条理清晰,做到精细化预算。3)冶金工程初始预算规划中设备费用占比较大,因此,在预算时应根据造价管理部门所提供的设备单价进行预算,通过预算人员进一步将设备价格细分,制作准确的设备购买清单,以便冶金工程施工采购部门顺利开展工作。4)初始预算规划阶段设计完工后,应将其提交管理部门审核,若存在问题应及时修改。

3.2招标时段造价管控

(1)冶金工程招标时段对成本的把控冶金工程招标主要是对设备、材料、建筑单位等进行招标,中标单位能够影响冶金工程的整体质量、工程效率、工程盈利等。因此,应控制招标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工程效率、工程盈利[2]。具体操作如下:招标原则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确保招标工作透明度。招标工作开始前,应严格审查施工单位资质,确保其资质合格,避免出现投标单位与施工单位不符等情况,影响招标成本[3]。明确招标文件与条款。结合多方面因素编制招标文件,反复推敲招标文件条款,深入了解参与招标企业,有效控制招标成本。合理控制低价中标。虽要控制招标成本,但并不意味着只选择低价中标,避免产生投标单位间不良竞争等情况。应合理控制招标价格,在保证工期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合理低价。(2)进行合约签订工作应事先拟定合约,合约内容应包括费用、工期、违约说明、结算方式等。在合约签订过程中,若中标者对合同条款存在争议,应进行谈判,在控制合理低价的范围内签订合同[4]。此外,应重视工程施工时段易出现的问题,该问题会引发一系列索赔等问题产生,影响招标成本。重视冶金工程运行中易产生的风险事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规避风险,提高冶金工程项目管理单位对工程造价完整进程的管控效果。

3.3施工时段造价管控

施工时段资本较为集中,是招标阶段的延续。应加强施工时段造价管控工作,遵循签订合同开展工作。此阶段造价管控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合同管理,尽量避免在施工阶段出现工程问题和工程索赔,严格按照事先确定好的设计要求开展施工,确保冶金工程整体质量。此阶段对造价控制主要体现在对成本变更控制,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施工阶段应严格把控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核实项目变更,认真核算该项目变更对资本投入的影响,从多方视角考虑是否支持项目变更,尽量减少不必要开销,保证投资有序化。此外,若施工单位、原材料供应商等没有遵循上一阶段预算与合同内容,应迅速对其进行反向索赔工作,确保成本得到有效控制。3.4完工时段造价管控完工时段是冶金工程造价完整进程的末尾阶段。应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初始预算规划、合同等严格审查工程款。以国家政策为依据,仔细核查送审完工项目工程量,核实签证花销费用,体现冶金工程造价完整进程效果。此阶段,冶金工程造价完整进程已完整体现,尽可能快速获取正确的投资造价,分析整个工程资金投入情况,探究产生超预算现象的具体原因并吸取教训,为今后的冶金工程造价工作积累丰富材料并提供宝贵经验。

4结语

冶金工程专业范文8

关键词:产学研;有色金属冶金;工程实践;实习基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为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卓越计划的核心是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强化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防止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东北大学作为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在完善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方面做了一系列改革。冶金工程是从冶金一次和二次资源中生产化合物、金属及其材料并进行加工的应用性专业,是典型的与行业密切结合工程专业。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依托“冶金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涵盖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学三个专业方向,专业齐全,优势突出,是国内一流的首批部级特色专业,在促进冶金工业进步和冶金人才培养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对世界冶金工业发展和进步起到推动作用。东北大学冶金工程专业自2015级本科生开始设立卓越工程师班,旨在培养胜任冶金行业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程设计、生产及企业管理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在工程实践教学方面,增设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特色的企业跟岗实践环节。

一、培养目标

冶金工程涵盖有色金属冶金、钢铁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学三个方向。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冶金工程及相关学科发展,具备现代冶金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胜任冶金行业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工程设计、生产及企业管理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毕业五年左右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是适应现代冶金工程技术发展,融合工程数理基本知识和冶金工程专业知识,对复杂冶金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二是跟踪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前沿技术,具备良好的工程创新能力,运用现代工具从事本领域相关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三是具备社会责任感,坚守职业道德规范,综合考虑安全、法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因素影响,在工程实践中能坚持公众利益优先。四是具备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拥有团队精神、有效沟通表达能力和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五是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积极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拥有终身、自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二、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学培养体系中,学生毕业要求的总学分需达到170,其中实践类课程占49学分,占比28.8%,课程设置如表1所示。其中,除了校内军训、实验等课程外,校外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实践重要环节。在卓越工程师班的教学安排中,认识实习为2周,生产实习为6周,在时间上充分保证学生对本行业相关工艺流程的认识。

三、跟岗实践

跟岗实践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参观式生产实习,而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进入一个车间,由车间安排在不同岗位,并由企业工程师指导。分散式的跟岗实践可以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跟随工程师学习到不懂的知识,避免了车间环境嘈杂、人员众多听不清讲解等影响因素。此外,还能从现场师傅身上学习到吃苦耐劳的工匠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保证了生产实习质量。2018年起,东北大学在山东南山铝业公司实践基地氧化铝生产线首次尝试跟岗实践,不断探索跟岗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2019年起,在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实践基地氧化铝生产线也开展了跟岗实践教学环节。氧化铝生产线适合跟岗实习是由于氧化铝生产是典型的化工冶金生产工序,流程长、工艺相对复杂、设备多、车间任务明确。拜耳法生产氧化铝的车间一般包括原料车间、溶出车间、沉降车间、分解车间、蒸发车间和焙烧车间。跟岗实践计划安排见表2。

四、保障措施

(一)拓展实习基地,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有色金属种类繁多,生产工序千差万别。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有色行业发展,需拓展不同类型实习基地,丰富实践教学内容。近年来,东北大学有色金属冶金方向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东营方圆铜业有限公司、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长汀金龙稀土有限公司、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山西复晟铝业有限公司等,涵盖铝、铜、铅、锌、稀土等主要有色金属行业,为满足学生生产实践需求提供了保证。

(二)加强校企合作,提升师资水平。实践基地企业师资水平也是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校企合作,提升企业师资水平,是校企双赢的举措。东北大学重视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为企业不断输送人才的同时,也与企业共同开办研修班,提升企业工程师理论水平。2018年,为魏桥铝电有限公司开设了冶金工程高级研修班,旨在两到三年内,依托东北大学冶金学科优势,为魏桥铝电有限公司冶金业务骨干提供理论课程培训,并以课题形式指导学员开展生产实践。2020年9月,首批冶金工程高级研修班学院完成课题并通过答辩。

(三)虚实结合,提升教学效果。冶金流程由于高温、高压等因素大多处在“黑箱”中,如无法看到铝电解槽内铝产生过程,氧化铝的溶出也是封闭在管道内。现场实习过程出于安全考虑,很多情况下学生只可远观,传统实习方式也难以将书本知识性形象化展现。有色金属冶金虚拟仿真是对传统现场实习的有益补充,通过虚拟场景将冶炼过程可视化,在电脑上形象展示转炉、阳极炉炼铜,电解铝、氧化铝的各种工序操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加强学生对冶炼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五、结语

工程实践是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加强的环节,只有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深化特色工程实践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更扎实工程背景和较强应用能力的冶金工业技术人才。根据用人企业反馈,学生适应岗位能力有明显提高,也证明产学研融合实践教育探索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余兴昌,严军,曹海莲.冶金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思索与实践[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