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例6篇

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

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1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良好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还可以引发学生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去挖掘教材,利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动作、表情,为学生创设出有趣、有意的学习情境,抓住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事物的愿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愉快,促进创造思维的发挥。使学生能够顺利的进入学习状态,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教师这样设计了导入语: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会有几位朋友来和咱们一起上课,并要教同学们一些新知识,说到这里孩子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看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教师拿出了准备好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孩子们露出了原来如此的表情,并纷纷抢答。教师利用了生动的语言、表情先声夺人,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顺利的把孩子们带入到探索新知的环境中。学习轻松、有趣。

在教学“观察物体”时,书中的主题图是笑笑和淘气两个人站在汽车的前面和侧面观察汽车。这样的情境图,并不适合孩子的思维与空间发展的特点。所以教师把学生邀请出来,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教师站在教室的中间,请几个孩子站在教师的前后左右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和同学们说一说。教师在学生们纷纷发表完自己的观察结果后及时提出质疑:为什么同学们看到的老师会不一样呢……质疑激发动机,提升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

二、探索新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有一句话很让我信服——“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索知识的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嘴表达,不断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参与这一探索过程,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逐渐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用数格子的方法,数出了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紧接着教师就提出了质疑:小的平行四边形,我们用数格子的方式去解决得到它的面积。那一块菜地呢·难道要先在菜地上画格子,然后再数吗·(学生们听后都笑了)我们能不能想出什么好的方法,像长方形、正方形那样算出它们的面积呢·(教师拿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卡)同学们,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像长方形或正方形·然后再研究研究看看转化后的图形与原图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然后把你自己的发现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合作总结出好的解决方法……

这堂课,从质疑开始就抓住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跳跃、深入、延伸,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去研究问题,会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发展,空间意识得到加强,从而产生创造性的见解。

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去探究新的知识,并不一定非得等到教师的讲解,自己也是可以去探索、去发现的。从而帮学生们树立起主动探究新知的信心。并使孩子们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习惯。最后,利用小组的合作力量,把知识进行汇总,最后得出结论,锻炼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整堂课学生们得到了综合性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自我意识极强,不懂得谦让、合作,甚至缺少互帮互助的意识。导入、探究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我们的社会不是一个人的,团体的力量更为重要。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与习惯。

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教师就培养孩子同桌两人的合作、互助的意识。如:做口算练习题时,锻炼学生做“小老师”。先由同桌两人互相检查,错的用铅笔轻轻地做上记号,然后交互、改正,再检查。最后才由教师批改。逐渐地,孩子们变得主动了、认真了,甚至还会帮同桌讲解不明白的题。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知道自己是“小老师”。就是这样的练习,使孩子们养成了认真的习惯,同时也加强了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

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2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取得锻炼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一是锻炼方法,二是锻炼中的运动负荷。完成各种运动动作的方法,学生们可以从体育课、社区体育、媒介体育之中学得,不管其掌握的程度如何,即使是粗略掌握,也可以作为锻炼的方法之一而运用于锻炼的实践。合理的运动负荷在体育教学与体育锻炼领域,则是关键的问题。

通常正常人取得最佳健身效果的心率区间确定为120~140次/分之间。而每次锻炼时,将心率保持在120~140次/分的时间,占该次锻炼总时间的2/3左右为最佳。 所以,在课堂上,开始准备部分与结束部分的时间要占课堂总时间的1/3左右,心率一般控制在120次/分以下,在课的基本部分,要保持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而且要注意运动强度与运动量的反比关系。提高负荷的强度,则要相应减少负荷的量;增加负荷的量,则要相应降低负荷的强度。在运动实践中,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一般是通过调节影响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各个因素来实现的。新授教材、技术性较强、灵敏和速度类项目以及运动量较小的内容放在基本部分前半部;复习教材、教学比赛、力量和耐力类项目以及密度和运动量较大的内容安排在基本部分后半部。

一、安排运动负荷时要考虑季节的特点

一般来说,夏季,可以练习运动强度大、负荷量相对较低的项目,如短跑、跳跃等,冬季,则尽量从事负荷强度小,负荷量较大的项目,如长跑、跳绳、踢毽等。一般当气温达到33℃,如果还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就容易出现中暑等症状。经过长期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的耐高温能力。对初中学生来说,为了避免中暑等情况的发生,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穿着合适、透气、浅色、宽松的衣服。②运动量适宜。③注意补充水分、无机盐和矿物质,饮用含维生素C的饮料,如柑橘汁等。④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⑤如果有头晕、恶心、皮肤湿冷等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⑥雨后锻炼要注意路面湿滑,避免摔倒。

冬季,坚持在寒冷环境中运动,可以提高人体在寒冷的适应能力和耐寒能力,有利于身体各系统机能的进一步加强。但是,如果长时间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低温的刺激会使机体发生损伤(如冻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注意保暖,穿适宜的衣裤、鞋袜,戴手套、帽子。②运动前增加热身活动,使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③根据对外界温度的感觉,适时增减衣服(例如,在出汗之前把外衣脱下来,感到冷时及时穿上)。④适时休息,不要过度疲劳。⑤气温过低时,会增加耳垂、鼻子、手指和脚趾冻伤的可能性,应避免长时间在低温下运动。

春、秋季节,一般所有运动项目都可以从事。教学中,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作用,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理念进行有效教学,保证运动量和练习密度。

二、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体育家庭作业,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的体育锻炼

坚持布置学生体育家庭作业,确保学生每天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其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校外生活。但与数学、语文等家庭作业不同,体育家庭作业没有限时或定量。比如体育家庭作业项目是仰卧起坐,布置的第一天会对学生所做的仰卧起坐次数进行登记,以后,体育家庭作业量就是要求学生每天所做的仰卧起坐的次数高于前一天,故每个学生的作业量都不同,只要学生自己感觉天天在进步就行。由于体育家庭作业内容是一些体育小项目,又可以不受时间场地的限制,没有过多的压力,因此,很受学生喜欢。学生在饭前或睡觉前利用屋前屋后的空地或者走廊、客厅、床等,在玩的过程中完成了相应的作业。另外学生有“向师性”的年龄特征,在班级荣誉感的作用下,体育家庭作业往往完成得十分出色。体育家庭作业也得到了家长的欢迎,许多父母与孩子一起完成体育家庭作业。

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个性化的体育指导

内向性格的学生,一般对事物有着深刻的认识,头脑沉着冷静,擅长用脑,干事情能够一丝不苟。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单一的、持久性的或技术动作要求高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锻炼。例如长跑、武术、棋类、体操、游泳等运动项目。

外向性格的学生,一般是热情、活泼,容易接受新奇事物,对外界的刺激能很快产生反应,具有强烈的进取欲望。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可选择体操、球类、登山、游泳、田径、滑冰等对抗激烈的体育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在所有运动中,要注意正确引导他们的冒险精神,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种个性的孩子存在的缺点是,对事物的新奇感一过,就无心顾及,兴趣与爱好又转移到其他运动项目上了。

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3

关键词:儿童游戏幼儿教育实施策略

我国对儿童教育一直持有高度关注的态度,1989年就颁布了《幼儿园工程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引导幼儿教育向科学化及规范化方向发展。按照规则的要求,幼儿教育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健全幼儿身心发展。根据儿童的认知特性及智力发展规律,游戏是儿童学习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儿童教育中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基本原则,全面促进儿童德智发展和身心健康。但是目前我国的儿童教学,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错误思想的诱导下,逐渐偏离《规则》的要求,严重忽略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阻碍儿童的健康发育。面对如此教学窘境,我们急需通过理论研究,引导儿童教育走向正规,下文重点透析了儿童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应用。

1.儿童游戏的益处

立足儿童的认知特性我们不难发展,在游戏中儿童的思维会保持较为活跃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儿童的智力及身体才能得到全面提升。譬如儿童在“看图识字”游戏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同时会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儿童透过教师提供的图片会深入探究问题,也会提出许多有趣的问题。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孩子的智力才能得到稳定的提升。

2.游戏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策略

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与青年及成人有巨大差异,研究报告显示儿童认识周遭事物大多是透过一定的游戏完成的,家长及教师的知识灌输起到的作用不及游戏。因此我们可以说,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既是生活与锻炼,更是学习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通过儿童游戏引导学生在“玩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探索。

2.1游戏与健康活动的整合

在儿童发育阶段,适当的体育锻炼至关重要,但是对于孩子而言极为枯燥。为了使儿童愉快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就需要从儿童认识特性出发,将游戏与体育锻炼有机结合。例如:我园为了有效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开展了“增强体能”活动,但是一开始,儿童的积极性并不尽如人意,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通过商榷决定在锻炼中融入“小马过小桥”、“兔宝宝来跳绳”等富有趣味的游戏,这样的游戏极大提高了儿童的锻炼热情,儿童都踊跃参与到锻炼中。通过这样的儿童游戏不仅激发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

2.2通过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因此培养良好习惯的教育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虽然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策略多种多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游戏教学是儿童最乐意接受的方式之一。为了有效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我园将生活习惯的有关事项编入儿歌中,在歌唱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儿童的健康意识。如:洗手:“拧开龙头放小水,淋湿小手抹香皂,香皂香皂香呀搓一搓,手心全是小泡泡,洗完用水冲一冲,将手轻轻甩三下,拿出毛巾擦一擦。”通过这样的儿歌游戏,孩子在吟唱中,逐渐地将良好的洗手习惯刻在脑海中,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3游戏与科学的结合

科学知识如果只是进行理论教学,就很容易僭越孩子的认知能力,同时会使知识变得抽象且枯燥,这样的教学显然不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降低教学的效率,因此在科学知识教学中,也应该有机融入儿童游戏。例如:在数学的识数教学中,为了促使学生有效掌握10以内的数字,教师采用“幸运闯关”游戏,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游戏,各个小组的学生通力合作进行积极抢答,而答对的小组可以获得红旗奖励。在这样的游戏教学中,每个孩子都保持极大的积极性,他们都团结起来讨论学习,这样就将原本单调的教学活动变得饶有趣味,由此获得良好效果。

2.4游戏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一定的游戏可以引导学生积极的体验和参与社会活动。例如:在国庆节后,我园组织了讲故事活动,要求学生讲述国庆期间的所见所感,学生兴致勃勃地分享了国庆期间的社会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逛动物园、参观文化宫等。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增加了对社会活动的体验感受,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2.5游戏与语言互动的有机整合

孩子的思维一般有具体性,换言之,孩子一般都能较好接受具体化事物。对于语文教学及文化教学,其中存在一些抽象知识,不利于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譬如:在讲“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时,通过组织学生演绎故事情节,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在模仿演绎过程中,学生都十分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在游戏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儿童游戏在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方式

3.1游戏整体引入法

游戏整体引入法,即将游戏整体融入教学活动中,让游戏互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策略。例如在数数教学时,就可以在教学伊始实施游戏教学。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猫钓鱼”的游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钓鱼活动,在玩耍过程中让学生尽情玩耍,最后要求学生数出自己所钓的鱼的数量,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在游戏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3.2游戏部分引入法

所谓游戏部分引入法,即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适当的游戏以调动学习氛围,配合教学开展的一种策略。通过研究学习,我们发现游戏部分引入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2.1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即是在导入课程时引入游戏的教学策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的目的主要是在教学伊始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人文故事课开始前,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演绎相关故事如《沉香救母》,以此激发学生对传说故事的兴趣。

3.2.2插入法

所谓插入法,实际上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深化孩子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数数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完成后,进行“拔萝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练习数数,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教育中,儿童游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定的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在游戏过程中锻炼身体。总而言之,儿童游戏对幼儿园教育大有裨益,应该在实际教学中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耕青.基于儿童的幼儿园创造性游戏的实践探究[J].学前教育研究,2015.

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4

【关键词】数学;计算能力;算理;兴趣;习惯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尤其是数与计算的内容,所以其被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学习数与计算还能帮助学生锻炼抽象思考能力。掌握一定的数与计算的知识将使人终身受益。通常来说,生活中最常见和最受用的数学知识都是在小学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所以在小学时期打好扎实的数与计算基础,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会影响成人长大后的生活,受益匪浅。

可是,在我这5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很高。有的学生不明算理,机械地照搬公式;有的则是完全只顾着自己推算根本不考虑计算后的结果,并且缺乏运用公式等既简单又方便的快速运算方式记性计算。还有的人则是非常注重数与计算能力的培养,常常出现许多不该犯的错误,并且大多都以“马虎”的借口为自己开脱。从我个人这些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要想帮助小学生提高计算能力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方法,形成良好习惯

(一)落实基本训练

由于课上的时间有限,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所以在平时,计算题的训练也是很重要的,并且要处理好口算和笔算的关系。计算能力的构成包括口算、估算、笔算等,而口算则是最为基础的内容之一,也是生活中常常使用的计算能力。例如大部分小学都会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高低年级要求不同,低年级通常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20以内的基本加减乘除运算,而中高年级要求口算的内容则大多都是生活中频繁使用的口算以及借助一些已发现的运算规律和口诀进行口算。

还有就是可以突出每个阶段的重点。譬如当需要进行万以内的加减法时,学生所要掌握和学习的重点则是退位与进位,教师也会多出这样的题目来锻炼学生学习减退位数和加进位数,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就这而言较为难的则是连续退位和进位,所以教师可以常出类似的题目。在第二、三部分的对位则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两三位数乘法能力的培养;要养成细心的良好习惯,如小数点计算中必须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出题时着重锻炼学生在运算中是否将小数点对齐,进行乘法运算时有无将末尾对齐;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只有这样,多练习且明确练习的重点,才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二)激发内在兴趣

针对小学生而言,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基于愿意的基础之上快乐学习,才能更好地记住老师的所授内容和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将教授的内容运用更加多元化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要求其进行计算。例如,用游戏和竞赛等方式;低年级可以在一起玩“24”点,还可以说一些趣味数学故事给学生;等等。老师和家长要多沟通,让孩子经常去便利店买东西,如此也能锻炼孩子的计算能力。商店也是培养孩子计算能力的最好教室。孩子自己买东西便可以计算支出多少和还剩多少。生活是锻炼孩子计算能力最好的方式。孩子自行购买中会思考“5角钱是5个1毛钱,那5个1毛钱是多少钱?”“4元钱一个面包,10元钱买两个面包要找回多少钱?”尽量要求孩子快速回答问题。用钱币来训练会使孩子很快掌握计算本领。丰富多样的数学教学方式会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思维训练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能只顾着让学生进行计算,还应该通过讲解、说的形式来教授学生一定的计算思路和思维方法。与此同时,还应该利用实验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当然除了传统的计算方法,还应该让学生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和一些便捷的计算途径,如此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灵活性。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以此来培养学生养成直觉思维。

(四)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计算习惯要求学生必须端正学些态度,认真对待计算不犯不必要的错误。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不能用粗心马虎来原谅学生这种不必要的错误。

在数与计算的教学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养成认真看题的习惯。当下存在着以普遍问题是学生们拿起笔就开始计算,没有认真审题,导致容易出错误。所以要教导学生计算之前要认真审题。这个习惯应该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例如:现在我要求他们在读题时一定要用铅笔一个字一个字按顺序读题。我在计算教学中就要求:第一必须先看清楚每一个字符,其次再将运算顺序确定,再者则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或便捷的运算方式,这一步学生必须根据题目和数据的特点自行分析,如此才能开始着手计算。

还要让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卷面的整洁程度、书写情况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态度,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培养学生养成规范书写、仔细计算的好习惯,让作业本保持干净整洁,字迹不不潦草。接下来是培养学生检查的习惯,即做完作业后要对自己的作业本进行检查,将其中的错误进行纠正,尤其是一些低级错误,如忘记写一个符号或将某些数字写错了等。我常常会提醒学生至少进行两次检查。 同时在教学时,要加强验算的教学。当下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该如何检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都只是随意的用眼睛上下一瞥便算是检查过了。我要求学生检查时必须拿起笔,就如第一遍做题般再计算一次,如此来督促学生认真检查。

二、明确目标,扎实算理算法

(一)严格教学目标

按照教育部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要求,每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应该区别对待,主次分清,特别是中低年级的计算教学尤为重要,需要认真培养。

计算的正确性是计算把关中最为主要的。然而如果只是要求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对计算过程不做要求, 这同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例如在多数字加法中,学生要学会凑整数进行快速运算。然而,如果学生不会则不仅严重拖慢运算速度,很大可能也会影响计算的正确度。因此要教会学生快速便捷好用的运算规律和方法,不然即便学生最后的计算结果是正确的,但是也不能达到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二)讲清算理算法

讲清算理,这是关键的一步。这一步的目的则是要将计算的规律进行揭露,让学生知道为何要这样,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例如教师在进行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授课时,完全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对人民币单位的熟悉进行教导,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将小数点进行对齐。又例如我正在授课小学低年级时,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环节,我是通过用小棒图捆绑来展示计算的,当梆子满了十时就捆成一小捆,如此来突出“满10进1”的计算道理。

总而言之,要改变目前中小学生计算能力较差的现状并非是某一位老师某一年级便可以的。这不仅要在数学教学课堂上严格教学的要求――重视计算教学,更重要的是在计算教学的过程中讲清算理,在帮助学生学习计算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整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且给予解决对策,常常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如此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中不能只顾着锻炼学生的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热情,就一定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只是引路人,学生们的路都需要他们一步步踏实向前走,而我们则要在一旁一路随行,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能翻过这座大山,走向远方!

【参考文献】

[1]李令明. 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点做法[J]. 江苏教育,2007(662):27.

[2]李玉梅. 扎实训练 提高计算能力[J]. 湖北教育,1999(11).

[3]刘耀南. 浅谈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 江苏教育,1995(Z1).

[4]韩峙. 试谈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心理因素[J]. 家长,1996(06).

[5]吕珍.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 广西教育,2005(Z1).

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5

关键词:体育;素质;培养

当前社会存在无数的压力,竞争力也越来越大,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他们不仅要背着大大的书包在上学期间学习知识,还要不定期地参加各种辅导班,以至于包括学生家长和学生自己都忽略了对身体素质的学习。因此,体育课程成为孩子们唯一的一种提高自身体质和强化身体健康的方法。

体育锻炼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并且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教育观念水平。当下的体育教育是延续并加强了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使孩子们在学习体育过程中更加强化他们的身体、心理素质、道德规范和团队观念意识等营养成分。那么,如何增强孩子们的体育锻炼就值得我们体育老师深入思考。

一、老师要规范体育课程的安排

对于小学生来讲,体育的授课传承只能依赖老师,老师在授课当中要确保孩子们喜欢体育,愿意学习体育知识,容易学会,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1.老师的课程要精心设计。在体育上课过程中,老师应活跃现场氛围,提升孩子们对学习体育的兴趣。老师可以首先演示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让孩子们一边观赏一边模仿,在模仿的时候老师要时时提醒他们哪些方面需要注意、需要更正。

2.老师在教学生的时候也有必要跟孩子们融合到一起活动,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或者把孩子们分组来进行游戏,游戏规则由老师制定,并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老师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这样既能让老师和小学生打成一片,让孩子们从内心真正地认为老师是在和他们一起玩耍的伙伴,而不是表情严厉的老师。

3.老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合理的辅助工具。例如,老师可以在教室使用投影机或者电视机播放一些儿童节目,小孩子都喜欢看电视,这样可以增加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觉得我是不是也可以像电视里面的小朋友那样去跳舞、做操、玩游戏;当然也不能整节课都在看,在看一段时间的时候,老师应带领孩子们去操场让他们试着去表演刚才通过看电视学到的知识技能,这样不仅能减轻老师和学生的心理压力,还能增加孩子们对体育课的热爱度。

二、制订完成课堂学习目标

体育课不能只是娱乐性的体育,不能只是为了强身健体,体育有自己本身存在的价值。学习体育既可以起到强身健体、放松心理压力的作用,还能为小学生的文化课起到实践教育、开发思维创造的作用。因此,作为体育老师,在体育课的讲课当中要跟学生讲清楚,要让他们用对待学习文化课的态度来学习体育课。老师要在上课之初就为小学生制订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让孩子们了解学习体育课的意义

目前社会压力日趋增大,很多学生包括有些老师和家长也认为文化课是重中之重,体育课是业余课程,属于课外活动,认为要想让孩子以后有前途可以占用体育课的时间,甚至于取消体育课程。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们作为体育老师,当然也想让孩子们把文化课学好,也理解其他科目老师和学生家长的心情,但是如果孩子们没有一个强壮健康的身体,就算文化课学习再好也会对他们的将来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没有一个健康的体质就不会有美好的未来。作为体育老师来讲,在这方面必须要跟学生自己和学生家长多多沟通,让他们了解体育课对于每一个学生的重要性,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需要劳逸结合才能更加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才能为他们学习文化课打下良好的体质基础,才能让他们的未来更美好。

总之,体育课对于小学生来讲不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如果说语文课是让孩子们识字、认知的语言科目,数学则是通过数据计算提升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那么,体育课就是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一门非常有必要学习的综合科目,体育课既增加了小学生对文化课的认知、理解,又增加了他们的实践行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军.诌议小学体育课与学生素质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10).

[2]曹炳山.小学体育课教学改革探讨[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

如何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范文6

就根据我近几年的从教实践及有关理论,谈一谈美术教育对孩子成长所起的作用。

1 兴趣比绘画更重要

幼儿阶段绘画兴趣是最重要的。首先让孩子观察大自然的风景,观察生活,让他们感知这个美好而又神奇的世界,然后再以游戏的形式,让他们用五颜六色的笔自由自在地表现自己的感情。这个时期的幼儿尚不具备文字、数字等手段进行交流的本领,绘画信手涂抹也可以达到一定的交流目的,产生心理上的满足。针对孩子这种心理特点,绘画的最初启蒙应以兴趣为主。

2 绘画可以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和感受力

1、要想提高孩子观察能力,必须训练孩子视觉的敏锐性。上课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如画小鸡,引导孩子观察头、眼是圆形,身子是椭圆形,嘴是折线,爪子是斜线,翅膀是弥线,这样有了兴趣,自己能独立用几何图形组成一个画面。随着画面的不断复杂化,幼儿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

2、如何在绘画中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其想象力呢?首先给孩子一个图形,要求幼儿以该图形为原型画出个体的图形,如给出长方形,要求幼儿根据长方形可以画出汽车、房子、电视、冰箱、洗衣机等,越多越好。在给幼儿多个图形,要求幼儿进行组合。在学会图形组合的基础上要求幼儿讲出情节内容。如听故事绘画,教师讲一个简单的故事,让孩子根据故事绘画,教师稍加指点,就可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3、教师先画出一幅画,让孩子仔细观察,然后再擦掉部分内容,让孩子说出擦掉的部分内容;教师再擦掉整幅画,再让孩子凭记忆说出全部内容,然后画出来。如此反复练习、强化,随着画面的完整性、准确性的提高,孩子绘画记忆力就得到了相应的锻炼。

4、教师带领孩子走向社会,参观商店、市场、邮局、公园、车站,观察景物四季变化(同家长配合进行)认真观看运动会及各种形式的演出,让孩子身临其境,对周围的事物有切身的感受体验。家长要与教师配合,经常为孩子购买内容新颖、图片生动、色彩鲜明丰富的儿童读物及画报,扩大孩子的感受力。

3 绘画可以塑造孩子良好个性

绘画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一件美术作品,即能表现孩子天真的心灵,又能反映他们不同的个性。从美术作品中可以看到有的孩子大胆、主动、热情而敏感,有的则呆板、懦弱、缺乏独立性。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美术作品去影响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4 绘画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