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心理素质的方法范例6篇

锻炼心理素质的方法

锻炼心理素质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初中体育 锻炼意识 有效培养

体育锻炼意识的有效培养是初中生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条件,是指初中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时,主动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积极科学、合理、有效地坚持体育锻炼的一种心理活动。有效的体育意识是指在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监督下,所具有的自我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心理活动,培养初中生的体育意识就是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也是对他们锻炼目标、锻炼方法和锻炼实效的全面综合的考量。下面我结合近几年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从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途径和措施,阐述如何有效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一、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重要性

1.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具有重大作用。初中生如果树立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就会积极自主地、坚持不懈地参加体育锻炼,还会使初中生真正找到他们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此外,他们的自觉性会有效应用于自己的学习中,并科学有效地开展学习和思考。特别初中生树立的自我意识将会对他们的自主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2.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的身体健康和民族未来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初中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将影响他们将来事业成就的大小,因此初中生要科学有效地锻炼身体,具有强壮的体魄。孩子们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科学有效的锻炼意识,从现在开始积极锻炼,不断积累,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才。

3.培养积极有效的体育锻炼意识,对初中生今后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初中体育教育教学应该是一项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有效处理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能够使初中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有效进行身体锻炼,在自主学习时勤于思考,有效形成独立的人格。因此,培养初中生的自主体育锻炼意识尤为重要和势在必行。

二、有效培养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方法和措施

在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初中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不断进取,积极努力地寻找提高初中生身体素质的方法,但是初中体育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因为某些体育老师只注重体育课程教学,每节课只按照自己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死板地传授知识,根本不重视孩子们的课外锻炼和他们自身爱好及能力的培养,一切只是按部就班,缺乏活力,但教学实效不大。要培养初中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强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教育,明确他们的锻炼目的。教师在组织体育教学时要经常向初中生告知体育锻炼意识的确立对他们将来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作用,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并非只是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为孩子们着想,为孩子们身体素质的提高着想,不让孩子们产生反感和厌倦心理。初中体育教师要让孩子们明白,只有身体强健,才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进而把新课标的要求转化为初中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让体育锻炼目的深入内心,最终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2.加强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模式的多样化、先进性。体育教学是对初中生进行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有体育知识的传授外,还要有情感、毅力、爱好等心理因素的指导。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要多样化,要更专业,以便学生接受和运用;要实现理论与锻炼项目相结合,体育和文化学科相联系,让孩子们轻松接受体育教学,进而吸引他们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并逐步树立体育锻炼意识。

3.积极组织文体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激发初中生锻炼兴趣。随着初中体育新课改理念越来越深入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之中,体育教师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我们要使初中体育课程目标和学生的价值观一致,有效发挥锻炼目标的激励作用,激发初中生的锻炼兴趣。我们要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并做好总结和宣传,有效激发初中生形成竞争意识,从内心喜欢体育锻炼,进而促进体育锻炼意识的树立。

4.增加学校体育设施投入,积极改善教学环境。目前许多初中学校并没有重视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教学内容选择只局限于体育中考几个项目,很难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体育设施也是多年鲜有改进,不能与时俱进开展新兴的、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初中生在学校的锻炼方式非常单调,这样的硬件环境不能调动孩子们的锻炼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增加体育设施的投入,提高体育设施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积极改善体育教学环境,让学生向往锻炼,进而促进初中生体育锻炼意识的树立。

锻炼心理素质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茶叶销售团队;企业员工;体育锻炼;现状与建议

茶叶生产销售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影响我国综合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茶叶销售团队来说,员工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员工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发展的实际效果,具有高素质员工的企业在有了强大员工基础支持的时候,能够更加快速地取得合理的发展。在员工具有的素质中,除了道德素质、思想素质、价值观念等内容之外,身体素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强健的身体是员工进行高效工作的根本,身体作为革命的本钱,一旦身体出了问题,即使具有再科学的价值观或者再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无法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1]。因此,茶叶销售团队越来越重视自身企业员工身体素质的培养。而体育锻炼作为一个加强员工身体素质的主要途径,加强员工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员工的体魄,为员工的工作与生活提供了一个强健的机体支持。但是在现实情况中,我国各大企业员工的体育锻炼情况却并不是很乐观,对此企业必须要掌握员工体育锻炼的实际特点,采取合理措施引导员工进行更有效的体育锻炼[2]。本文就是关于我国茶叶销售团队员工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的对象

本文调查的对象是位于我国某一线城市的某个茶叶销售团队,该茶叶销售团队一共有员工187人,年龄21-67岁,其中男性员工120人,女性员工67人。

1.2调查的方法

本次研究调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分别是:1.2.1问卷调查法针对该茶叶销售团队员工体育锻炼行为参与的情况,比如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情况、意识情况等,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一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回收率93.5%。在回收的问卷中,男性员工120人,女性员工67人。1.2.2走访调查法针对该茶叶销售团队员工体育锻炼情况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向当地的体育管理部门、生产企业职能部门以及该茶叶销售团队的员工进行走访调查。1.2.3文献资料搜集法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在维普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博士论文文库中查阅、检索了相关文献资料二十余篇,并借鉴了其中一些有效的研究方法与内容。1.2.4数理统计与对比分析法将搜集到的该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数据与资料进行数理统计,对比和分析其在性别间存在的差异。

2茶叶销售团队员工体育锻炼的现状

2.1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情况分析

2.1.1体育锻炼价值取向体育锻炼价值指的是人们在体育方面具有的某种态度、主张、倾向以及信念,与人的教育水平、社会地位、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相关[3]。通过调查该茶叶销售团队员工的体育锻炼价值取向发现,该企业男性员工与女性员工在体育锻炼价值取向上基本上相一致,根据所占比例从高到低员工的体育锻炼价值取向依次为增进健康、休闲娱乐、调节情绪、追求时尚、提高刺激、加强竞争、运动能力、人际关系、改善形象、防病治病。这表明对于该茶叶销售团队员工来说,其认为参与体育锻炼最重要的是可以增强人的的身心健康。2.1.2体育锻炼动机水平据调查资料显示,虽然该茶叶销售团队的员工对于体育锻炼比较关注,但是其实际参与度却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反映了茶叶销售团队员工所持的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的态度与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实际行为之间有着一定的背离。比如,通过调查该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实际的体育锻炼动机发现,多数员工都因为以下几个原因无法保持实际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与其所持的体育锻炼价值取向相一致,分别是:没时间、身体好不用锻炼、没兴趣、怕讥笑、工作太累、没有理由、企业没有设施、没有钱等。这表明一个问题,建立与形成体育行为并不是单纯由人对体育的认识来决定的,同时社会各方面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4]。

2.2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情况

2.2.1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在这187例有效问卷中,其显示,每周参加一到两次体育锻炼的人数有75人,排名第一;每周偶尔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有63人,排名第二;每周参加三次及三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员工有36人,排名第三。这表明茶叶销售团队的员工在不同程度上均参加了体育锻炼。2.2.2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与时间段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员工中,有79人的活动时间在15min-到30min之内,位列第一;有61人的活动时间在31min-60min之内,位列第二;活动时间超过60min的员工仅有16人,参与人数较少。同时,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集中在晚上或者双休日,尤其是男性员工,选择在晚上进行体育锻炼的有69人,这说明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与其工作时间有关。2.2.3参加体育锻炼的内容根据茶叶销售团队员工最感兴趣的体育活动调查内容显示,男性员工主要是篮球、乒乓球、足球与羽毛球,说明男性员工选择的体育锻炼项目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休闲性与竞争性,主要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调节情绪以及放松身心。女性员工更加青睐于旅游、身心放松、游泳与乒乓球等,主要是为了愉悦心理与锻炼身体。同时,在选择参加体育锻炼形式的时候,多数员工都是选择与朋友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其次是选择个人锻炼的方式和与家人锻炼的方式。2.2.4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根据对茶叶销售团队员工每月体育锻炼的消费金额与内容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男女员工在体育消费结构上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花最少的钱获得最大效率,从而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另一种则愿意在体育器材、体育旅游、场馆租借等方面进行健康资本投入,从而达到身心愉悦、健身强体的目的。对于女性员工来说,其在消费观念上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女性心理特点,在注重体育锻炼给精神带来体验的同时还十分注重自身的外表形象,比如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首先购买的物品是服装鞋袜,其次才是与体育相关的比赛或杂质书报等[5]。

3茶叶销售团队员工体育锻炼调查分析的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对于体育锻炼的意义比较重视,并且有着较强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意愿。同时,茶叶销售团队的管理者也意识到员工进行体育锻炼的众多好处,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增强员工机体免疫力[6]。茶叶销售团队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员工的工作强度与压力都较大,引起了员工在身心上出现一定程度的不适感。同时,茶叶销售团队一般都远离市区,使得员工的闲暇时间十分有限,参与体育锻炼的时候较少。所以即使员工明白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常常还是会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无法进行充分的体育锻炼。

3.2建议

政府要重视茶叶销售团队员工的体育锻炼情况,掌握其实际锻炼情况,营造发展茶叶销售团队体育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人文环境以及锻炼环境等,将政府的推动作用与监督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积极举办各种体育文化交流活动或体育比赛,激发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7]。同时,茶叶销售团队也要坚持人文观念与体育产出观念,重视员工的身体健康情况,在企业内积极宣传各类健身活动,并且还可以结合茶叶销售团队的特色,举办各类体育活动[8]。茶叶销售团队员工自身也要加强体育锻炼观念,将体育锻炼当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类体育项目活动。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虽然我国茶叶销售团队员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意愿比较强烈,但是从整体上看来,其体育锻炼的力度还不够,对此政府、茶叶销售团队以及员工自身都要付出努力,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努力,使茶叶销售团队可以创建一个员工积极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活泼氛围,不断增强员工的身体素质,实现员工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元.新世纪我国油脂工业的发展和当前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在中国粮油学会油脂专业分会第11届年会上的发言[J].中国油脂,2001(6):4-8.

[2]戴春平.当代大学生生活社会化实现的保障———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下企业锻炼模式的构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9-11.

[3]张巧耘,王建锋,张恒东等.某大型电子企业健康促进综合干预策略及效果评估[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12(3):177-181.

[4]吉文林,胡新岗,黄银云等.基于企业视角的校企合作调研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51-55.

[5]朱爱芳.旅游管理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江苏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1):235-236.

[6]姚磊,田雨普,谭明义.村落社区中不同程度参与体育锻炼的农民群体特征分析———安徽省小岗村、小井庄和落儿岭3村实证调查[J].体育科学,2010(5):15-24.

[7]林妙霞,李泽楷,陈燕铭等.广州市某企业人群亚健康状态流行病学调查[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S1):36-37+50.

锻炼心理素质的方法范文3

论文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等,就影响高等院校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学校因素,对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2009级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同学影响因素、课外体育活动因素、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 

 

高校体育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学校系统体育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终身健身意识和锻炼习惯的最佳时期。然而,学生在接受了长达若干年体育教育之后,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者并不多见。这不仅对学校体育提出了各阶段体育教育如何衔接的问题,更是对大学体育提出了如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一个教育学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拟从教育学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及影响因素作一研究,了解影响他们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学校因素,旨在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为提高高校体育教育任务的完成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大学体育教育实现与终身体育的接轨提供理论依据。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就高校体育教学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及影响因素等对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2009级的各1000名进行调查研究。发出《大学生体育态度与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调查问卷2000份,收回1936份,回收率96.8%,其中有效问卷1921份,有效率为96.1%。其中男生1147名,女生853名。数据采用office2003下的excel办公软件和spssl7.0进行数据统计的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分析 

研究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因素,首先要研究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过程是:需要—动机—行为—效果—行为的持续和反复一习惯,锻炼行为的产生是锻炼习惯形成的第一步,而锻炼动机又是锻炼行为发生的动力,动机则来源于个体的需求。从锻炼行为到锻炼习惯,关键是锻炼行为的保持,锻炼的行为使人产生愉悦,满足,胜利等良好的情绪体验,激发继续锻炼的内驱力。 

2.1.1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与持续时间 

调查显示(表1):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次数1-2次的学生最多,男女生分别达42.3%和58.2%,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不超过3次的比率过大,达到50.2%,说明学生课外锻炼不够积极;男女生在锻炼次数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课外锻炼比男生更不积极。另外由于我院2009级实行早操制、2008级实行俱乐部课外活动制,学生周活动0次一下学生较少。而女生周活动次低于男生的原因是女生较男生重视体育分数之结果。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时间结果显示(表2),33.4%的学生每次锻炼的时间在1小时以下,距离每天活动一次,每次1小时以上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学生中女生多于男生,锻炼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学生中男生多于女生,从锻炼的持续时间上看男生要强于女生,这除了与男女生的生理心理差异有关外,还有可能与目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匮乏有关。 

2.2 学校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 

2.2.1 同学因素对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 

调查显示:同学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其原因为在校大学生尽管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独立性,但是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与交流、协调与合作,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因此他们力图通过各种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获得友谊,满足自己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各种需要,体育活动方式便成为大学生交友的重要载体;其二,由于大学生在大学活动中主要是以班级集体为学习单位,以宿舍作为生活单位,因此,同学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最主要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最容易受到身边同学的影响。 

2.2.2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是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第二重要因素。高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大体可以分成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课余训练,有组织指导的活动,另一种是课外学生自主的体育锻炼,无组织的活动。目前多数大学生还没有形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和能力,因此仍需要有人组织、指导,大多数学校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由于没有合理的引导与正确的指导,大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表现出随意性、无序性、无系统性和无科学性。“无人组织指导”是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又一重要制约因素;课余训练比课外体育活动又高一个层次,课余训练一般情况下是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参加,通过组织课余训练,经常与兄弟学校进行体育竞赛交流,展示学校的体育风貌,学校对课余训练比较重视,有专门的体育教师参与指导,虽然这只涉及到少部分学生,但是也不能忽视这股力量对一般同学的影响,学生中的体育明星是同学们崇拜的偶像,他们会吸引其他学生来到运动场地,逐渐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2.3 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文化氛围是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第三重要因素,一个学校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等等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大体上可归纳为五个方面,即体育教育功能、促进智力功能、情操陶冶功能、心理疏导功能和社会实践功能。校园体育文化的最基本的功能是教育功能,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施展体育才能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能够满足大学生愉悦身心的需求,提高和丰富大学生有关体育的基本知识、身体锻炼的基础知识和运动训练的专业知识,大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自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能力,以及对体育锻炼的结果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实际上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运用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技术、技能的大课堂,同时也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发展终身体育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2.4 体育教师 

教师是系统化地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由于体育教师所从事的职业,会让他们内、外在的素养充分展示学生面前,体育教师通过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对工作的态度用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等形式将体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体育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和崇拜的对象,要胜任本职工作,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很强的体育工作综合能力,否则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影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2.2.5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因素 

从1999年开始,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一个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阶段,办学规模扩大,扩招加速,使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崛起。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用十年、几十年才走完的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历程,中国高等教育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实现了近几年,面临着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数量剧增,而受国家教育投资、学校体育投入资金和学校的校园面积所限,使原本不足的体育场地设施更显不足。场地器材等物质条件的缺乏一直是影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问题由于目前国家经济实力还相对薄弱,尽管正逐步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然而在体育场地的建设和设施的配备上相当长时间内难有大的改善,存在着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客观事实,严重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是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一大障碍。 

2.2.6 学校重视程度 

校领导在学校体育工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校领导对体育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态度,决定了其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他们的决策直接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对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稳定教师队伍也起着较大的作用。学校领导如果重视体育工作,必然会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体育工作予以大力支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条件,鼓励和提倡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为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创造良好的氛围。 

2.2.7 体育教学因素 

有关体育教学因素的内容较多,本文仅从体育课考核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这三方面的体育教学因素对大学生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程度分别排在第七、第八、第九位(表3),体育教学因素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影响程度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2.2.7.1 体育课考核方法 

课程考试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兴趣和体育习惯的养成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量的实际情况证明,采用合理的考试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质量明显改善,激发了学生课内外学与练的积极性,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体育锻炼的开展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高校体育考试的现状是:部分项目重复考试;高难度的竞技项目太多;理论考试内容很难与学生的锻炼习惯、实际需要相结合。且考试方法大都采用教师对所任课班级学生直接考评的方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客观上存在实施考试标准不一致,出现过松或过严的现象,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热情,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通过考试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已势在必行。 

2.2.7.2 体育课教学内容 

调查中显示,目前体育教学内容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部分体育运动项目一直低水平重复开设,而且内容的层次性与递进性不明显,教学内容单调、乏味,部分学生厌学思想严重。在体育课教学中,以往比较重视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身体素养的提高,许多高难度的竞技项目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理论教学偏重于原则、原理等抽象内容的传授,教育学生科学地参加锻炼比重太少,使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知识、方法、手段掌握不足,不能科学有效地指导自我锻炼。 

2.2.7.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进入教材和学生的门户,是教学实践、整个教学结构所依赖的基础,“它不仅涉及到教师具体的观念意识、教学策略、组织、手段等,而且还牵涉到学生、学校的背景因素”。好的教学方法能创造并赋予教材以魅力和维持一种富有情趣而又有动力的学习气氛,并通过学生心理中介把体育锻炼的兴趣内在化,从而形成自己的心理内容。教师首先应该用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会学生如何运用体育理论解决他们自身的实际问题。 

2.2.8 辅导员,班主任重视程度 

班主任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对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以上是义务教育阶段班主任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而大学班主任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就很小了,表5表明:所有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影响因素中,班主任因素最不具影响力,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大的反差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义务教育时期,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关系密切。而大学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缺乏交流,难以建立密切的关系,使许多学生难以适应。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交流、沟通方法,例如可以多组织班级活动,尽量让学生感觉到辅导员、班主任是他们中的一员,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大家很容易敞开心扉,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做好工作。 

 

3、结论与建议 

 

3.1 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周次数偏少、每次锻炼的时间偏短。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体育理论知识教学,增加体育理论知识的课时量,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大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价值,主动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 

3.2 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大多集中在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类和长跑。体育教师选择教材时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体育选修课。 

3.3 同学影响因素是形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最主要因素,因此,体育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况下学习,培养学生创新务实的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要。 

3.4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情况是形成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因素,不仅要重视运动队的训练,而且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加强课余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 

3.5 体育文化展示了人类的知识、思想和智慧,体现着人们的情操、意志、价值观念等多种文化特质,这些特质将渲染人们的思想,对人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作用。体育文化是学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一种依托,学校应该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要。 

3.6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组织者、传播者,在形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过程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体育教学中不能只重技术、技能的传授,应增加对科学锻炼的方法、手段的传授,加强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辅导。 

3.7 大学生非假期体育锻炼的地点以学校运动场地为主,学校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课外体育活动的条件,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和增加器材购置,现代化、艺术化的体育设施能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3.8 体育课考核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影响不大,不要试图仅仅通过体育课这个单一渠道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邱梅婷,贾绍华,陈琼霞,蔡瑞广,王留东,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17,(6):87-89 

[2]上海教科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高校扩招三年大盘点,教育发展研究,2002,(9):5-17 

[3]王元华,高校体育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实践与探讨,浙江体育科学,2002,24,(5):48-50 

[4]冯明荣,左新荣从教材教法的视角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四川体育科学,1999,86,(2):35-37 

锻炼心理素质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学生;身体素质

一、身体素质的含义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时代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真的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这其中也有许许多多的问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尤为严重。传统上,身体素质一般是指人体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机能。身体素质是一个人体质强弱的外在表现,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正因为身体素质如此重要,所以提高身体素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二、提高身体素质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对于现在的高校大学生来说, 身体素质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提高户外锻炼水平,更多的是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自信心、外观体型等方面。

(一)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拥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外观体型,这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许多锻炼不仅对其身体有着考验、锻炼的目的,而且还考验锻炼着心理素质。想要达到自己满意的健身效果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通过器械健身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从而使其在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健康强劲的心理。

(二)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好强心

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参与到户外锻炼中来,并且从中获得乐趣。户外锻炼对于大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抗挫折能力等有着非常良好的提升作用,可以培养高校大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在问题和困难面前不会懦弱畏惧,退缩不前。

(三)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了学生的好胜心

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良好的身体素质也会为其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大学生们面对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课业压力时,有着良好身体素质的同学会拥有充沛的体力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不会被学习、生活的压力击倒,这就是户外锻炼中身体素质的提升赋予大学生们的坚强意志和高尚品格。

三、网络时代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途径

在如今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足不出户已经成为许多当代大学生的标签,购物、订餐、交流与沟通这些所谓的小事都能在网络上得到满足,一定程度上,互联网非但没有增强学生们的健康意识,反而成为了让学生成了网络的蛀虫。这时,如何正确并高效的激发每天宅在寝室里的学生消失已久的运动兴趣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过于依赖网络,现实生活中又缺少积极运动的鞭策,所以出现萎靡不振的景象也实属正常。

(一)转变观念,全员发动

高校应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走到户外,走进阳光,增强校园户外活动。高校可建立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定期制定活动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到其中,强健身体。学生们也可开展校园户外锻炼社团,团结和凝聚兴趣爱好相同的同学,激发和引领同学们参与到户外锻炼中来,使课内课外相结合,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灵活多样的户外活动形式

通过在大学中营造一种浓厚的户外锻炼氛围来影响学生积极参与到户外锻炼活动中来。浓厚的户外锻炼氛围可以从真正意义上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中来,活动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如定期举办运动会、体育节,举办各种各样的球类比赛,竞技类比赛,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大家的户外锻炼爱好和兴趣。通过这些比赛,能提供给大学生们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提升同学们在户外锻炼上的热情和信心,同时还能提高团队的凝聚力。高校中还应针对不同项目开展相应的俱乐部或社团组织来满足学生的兴趣,给想要运动的同学提供便捷的通道。

(三)掌握科学合理的户外活动方法

并非所有活动都是户外活动, 也不是任何户外活动都能达到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要运用合理的户外活动方法。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有氧运动,包括:游泳、健美操、慢跑、登山、跳绳和各种球类运动等。大学生们可以在校园里选择慢跑、快步走、骑单车等有氧运动。其次,大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比赛法或游戏法参与到户外活动中来,比赛法可以使人情绪高涨,容易表现出最大速度;游戏法则可以激发人的情绪,能在游戏中产生各种动作的变化,从而防止因为枯燥的重复锻炼而产生的烦躁情绪。最后,大学生们可以在学习劳累之余做一些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运动,还可以选择跳台阶、蹲起、高抬腿等项目,使自身得以放松,但切记不要过量,在自己身体承受范围内进行户外活动。

综上,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们身体素质的提高不能靠强制性的规定,要通过多元化的锻炼方法,合理人性化的制度体系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体质特征和兴趣爱好,自觉地养成良好、健康的户外锻炼方法及生活习惯,大学生们拥有一个快乐健康的学习生活方式。大学生们走出虚拟的网络世界,走进充实健康的户外环境是对大学生们身心健康发展最有利的帮助,养成一个良好的户外锻炼习惯将是大学生们一生宝贵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贺晓明,林威力.浅谈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途径[C].北京: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会议论文集,2014:23-25

[2]康宏伟.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J].科技视界,2015(11):92

[3]贾春旭.新时代网络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6):35

[4]洪肖肖.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4:77

锻炼心理素质的方法范文5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教学也进行了新的改革。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增强体质,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学习,提高教学效率。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身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健身,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为学生终身锻炼奠定基础。

【关键词】

体育教学;健身意识;增强体质;师生关系

0 前言

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学校的体育课通常都是作为自习课让学生进行学习,或者仅仅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而不为学生普及体育理论,也没有给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这导致体育课程只是作为一种课堂形式存在于学校,而没有得到真正的实现。本文将分析体育教学在学校的重要作用,并且讨论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健身意识。

1 体育教学的重要含义

1.1 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学生的体育水平和健身意识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国家学生的体质,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体育的重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身意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锻炼,提高自身素质水平。体育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培养自身的锻炼习惯,有利于提高民族活力。

1.2 非智力因素发展的需要

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真正的健身意识。目前我国的学生对健身的定义仍然只存在于锻炼这一层面上,他们认为随便做点运动便是健身,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生在开发智力的同时,也需要对健身理论进行了解,并且能够从锻炼中提高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非智力因素不仅包括学生在生理上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我健身意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生理上的发展,也能够开发心理上的潜能,为学生的健康奠定基础。

1.3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效率

增强健身意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劳逸结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校体育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大脑的调节能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及时缓解紧张学习中所产生的压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我国是应试教育国家,很多学生都为了学习而放弃锻炼时间,这不仅不能够提高学习效率,甚至可能导致学生因为无法承受学习上的难题而引起身体不适,这种方法并不可取。

2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

2.1 普及健身知识,引起学生兴趣

由于我国很多学生在体育课上并没有对健身知识进行了解,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理论普及,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健身,提高他们对健身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理论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通过不同形式进行健身知识普及,比如说,帮助学生了解体育赛事规则,为学生讲解奥运会的由来,为学生推荐具有教学意义的体育电影或者体育名人采访等。这些方法都能够帮助学生累积一定程度的体育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引起对健身的兴趣。同时老师也应该督促学生进行相对应的体育锻炼,丰富自身的实践水平,为学生讲解专业技能,和学生保持良好的关系,为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法。

2.2 创新教学模式,增强健身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自我健身意识。老师在为学生讲解完理论知识后,需要让学生进行自主锻炼,并且督促他们进行锻炼,对于一些错误的动作予以指出,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健身锻炼。新型的教学模式要求老师以身作则,带头为学生师范,确保学生能够在观摩的基础上学习动作要领,以锻炼他们的时间能力。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表现能够帮助他们改正原有的错误意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和承受能力,拓宽了他们的爱好,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提高健身意识,树立终身锻炼的思想。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固定的健身习惯,确保他们劳逸结合,不仅锻炼了身体,也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

2.3 学校增加投资,建立健身体育馆

随着学生健身习惯的养成,学校可以增加投资,为学生建立健身体育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也能够帮助所有的老师在课余时间锻炼身体。体育馆的建立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健身的重要性,从中体会锻炼的乐趣,帮助学生形成固定的健身模式。同时,学校也可以增加设备资源,多元化的设备也能够为学校教师提供健身场所,从老师做起,提高全校师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和老师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将锻炼身体和学习相结合,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意志。

2.4 多元化的健身方法

为了适应学生的健身需要,学校需要加强对健身设备的管理,让学生对设备有多元化的选择。一般来说,球类运动在学生中是比较普遍的,学校也可以设立游泳馆,帮助学生练习游泳技巧。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组建健身俱乐部,让体质处于同一水平的学生组建小组共同锻炼,共同进步。学生主动参与健身的方法也可以多元化选择,对于一些体质比较弱的学生,可以由消耗热量比较小的运动开始做起,等身体素质提高后再选择运动量比较大的健身方法。多元化的健身方法能够帮助学生体会不同形式的体育运动,然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进行锻炼,既能保证生理上的健身要求,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健身的作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3 小结

学校的体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学习的表面层次,同时也需要推进健身实践,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进行锻炼。培养学生对健身的兴趣,为学生创造健身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使教学内容趋于多元化,让学生了解健身的意义,培养他们的锻炼习惯,这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星跃.娱乐中学习,游戏中进步——结合游戏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J].数学月刊(中学版),2013,(4):40-42

[2]邹雪松,李玉双.浅谈体育教学与能力培养[J].新课程(教研版),2012,(1):21-23

[3]杨江明,柯育平.摆正教授“三基”在体育教学中的位置.体育时空,2011,(12):37-39

锻炼心理素质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行为;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1―0042―03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但从目前学校体育的情况看,由于学生的体育意识特征、锻炼情感特征、运动环境等因素决定了学生难以自觉、科学地进行课外体育锻炼。所以研究大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行为,科学、合理地组织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重要课题。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河北省六所普通高校1999―2002级非体育专业本科学生750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50人,女生5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行为科学方面的著作及有关大学生体育行为研究的论文资料,较全面地了解行为科学的理论和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的研究现状。

1.2.2 调查法 用座淡、现场观察统计和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按照问卷设计原则对所设问题运用特尔菲法进行筛选确定的。问卷采用逻辑分析的定性方法,以行为科学理论为依据,对反映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的各主要方面内容经专家评定和判别,认为该问卷基本上能反映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较高内容效度。信度检验采用小范围的重测法,重测时距为一个月,重测人数为男女各50人,重测相关系数男生为0.81,女生为0.84,表明调查问卷具有较好信度。共发放问卷750份,收回有效问卷702份,其中男生216份,女生486份,有效回收率93.6%。

1.2.3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在数据处理中采用严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的涵义 体育锻炼意识包括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和情感以及体育锻炼行为的调节。体育锻炼意识的基本特征是自觉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体育锻炼意识是对体育本质、特性、价值、作用以及体育与人、体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意识对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体育锻炼意识的强弱对体育锻炼行为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因此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是促进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重要条件。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不是天生的,是人们在后天受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亲身参与体育活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而学校教育是体育锻炼意识形成的重要因素。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同时受到个体心理状态和周围环境因素的制约。体育锻炼中出现的行为与锻炼者对体育的认识、锻炼动机、锻炼能力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行为环境有关。

2.2 男女大学生在体育认识上的差异 人的行为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体育参与是一种社会化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背景,其中环境对体育活动的影响可能最大。随着社会对体育的日益重视和全民健身意识加强,受学校教育和家庭影响,大学生对体育已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在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卜男女学生无显著差别。调查表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多向的,健身和娱乐仍是主要动机。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上的差别,女生比男生更关注自身的形象和外表,所以女生更注重体育健身;男生生性好动,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要强于女生,体育是男生余暇生活的主要内容,而女生业余生活的内容要比男生丰富,在体育活动中娱乐的成分要少于男生。

女生自控能力较强,比男生能更好地处理学习与体育活动的关系,所以女生认为体育锻炼有利于专业学习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认为体育锻炼影响学习的人数比例低于男生(表1)。

2.3 男女大学生在对体育锻炼效果认识上的差异 对锻炼效果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参与体育锻炼的受益情况。由于以健身为动机的女生要多于男生,所以体育锻炼对健身的作用女生认可程度明显大于男生。在体育锻炼对提高自信心和交往能力的作用上,男生认可程度要大于女生。分析原因是由于男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要大于女生,他们在体育活动中交往范围和在体育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感大于女生,所以对体育在提高自信心和交往能力方面的感受要强于女生。对于通过体育活动消除心理压力、调节情绪方面男女学生认识基本一致(表2)。

2.4 男女大学生在体育情感上的差异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需要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调查表明,在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对体育的关注上,男女生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在运动乐趣体验上二者差异不大。从总体来说,大学生对体育的情感表现是积极的、肯定的,均处于较好水平;但男生比女生表现更为强烈(表3)。

2.5 男女大学生在体育锻炼频度和内容上的差异 锻炼频度指锻炼者每周参加锻炼次数。频度是保证运动效果的前提,只有长期坚持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调查发现,男女学生在开学期间和假期能坚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每周不少于三次,每次不少于30 min)的人数男生要明显多于女生,但二者在假期能坚持锻炼的人数均低于开学期间(表4)。这一现象表明男女学生养成锻炼习惯的人数还不多,都不同程度存在对体育的认识和实践脱离现象,这不利于大学体育教育任务的完成,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体育锻炼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个体行为,必定要受到行为环境的制约。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除个人兴趣爱好外,在很大程度―亡还要受到时间、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调查结果显示,男女生之间既有相同也有差异。跑步并非是学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但却是男女生最经常活动的内容。这是由于跑步是个人活动项目,简单易行,随时可练,又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验项目,所以成为学生锻炼人数最多的项目。乒乓球自备器材,练习方便,运动量适中,又有一定对抗性和趣味性,颇受男女学生喜欢。此外,男生多喜欢参加对抗激烈、有刺激的项目如篮球、足球、轮滑、散手等;女生多喜欢体现女生特点的健美操、舞蹈及身体接触少的隔网类球类项目如排球、羽毛球等(表5)。

2.6 男女大学生在自我锻炼能力上的差异 调查表明,大学生基本了解自身的情况,并能进行较科学的评价,这是因为每学年进行的健康检查和身体素质测验使学生基本掌握体质的评价方法。但能针对自身情况进行科学锻炼的能力还比较差。女生在了解自身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锻炼项目方面要好于男生,在主动收集健身信息,创新锻炼手段,因地制宜进行

自我锻炼方面男女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别(表6)。

2.7 在制约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上的性别差异行为科学理论认为,影响个体行为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环境、行为环境、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四个方面。调查,制约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表明有性别差异。即制约男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排列是行为环境(75.4%)、社会环境(69.4%)、心理因素(67.7%)、和生理因素(38.9%),女生是心理因素(95.8%)、社会环境(83.1%)、行为环境(67.9%)和生理因素(38.8%)。(表7)。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对体育的认识正确,且趋于―致;对体育的兴趣、关注程度以及坚持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上有明显差异,男生高于女生;认知水平和行为意都存在认识脱离实践的现象,这是学校体育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2)健身和娱乐是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差异在于女生持有健身动机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生,而男生持有娱乐动机的人数比例要高于女生;男女都有10%以上者持有考试动机,对这部分学生需加以引导。

3)动机和参与程度上的差异,导致对体育锻炼效果的感受不同,女生偏重于认可健身效果而男生偏重于体育锻炼所带来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的增强。

4)简单易行的体育项目是男女生经常锻炼的内容。且男生更喜欢对抗激烈、新颖刺激的项目而女生爱好节奏感强,富有表现力的舞操和隔网的球类项目。

5)男女学生在行为环境和心理因素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男生对场地器材的不满足感比女生强烈,而女生在体育锻炼中表现出来的懒惰、依赖心理比男生严重。

3.2 建议

1)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使学生通过锻炼获得增进健康、愉悦精神的效果,以激发其继续锻炼的动机,从而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针对男女学生的不同爱好积极组织学校体育活动,要特别加强对女生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帮助其克服体育锻炼中的各种不良心理障碍,激励其参与经常性的体育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