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方法范例6篇

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方法

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方法范文1

偶尔会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脑子不够聪明,又担心孩子遗传了自己这方面的缺点。可是科学家们指出,终其一生,大多数人只运用了大脑的3%~4%,其余的97%都蕴藏在右脑的潜意识之中。现实生活中95%的人,仅仅只使用了自己的左脑,而右脑的存储量是左脑的100万倍。这是一个令人吃惊和遗憾的数字,同时它也传递给我们一个好消息,就是说如果能够做好全脑开发,那么,每个家庭都会拥有聪明宝宝!从这一期开始,我们会陆续介绍一些方法,使宝宝更加聪明。

婴幼儿期是人生中脑部和智力发育的最宝贵时期,使其左右脑协调并用、充分整合是儿童智能全面发展的根本,但是有些家长对左右脑职能的区别没有深入地了解,甚至存在误区。有的孩子是左撇子,家长却强硬改变孩子的习惯,其实这是不对的。

■左脑+右脑=画美丽图画

左脑与右脑其实是相辅相成的,同等重要。左脑是管理逻辑抽象思维,右脑则是管理形象结构思维。运用左脑,宝宝可以分辨出红、黄、蓝等色;加上右脑,他能运用色彩画一幅美丽的图画。会让妈妈大吃一惊,这就是左右脑全面发展的威力。

■左右脑启智秘方:金字塔

专家说,三角金字塔塔尖是指营养。即为宝宝提供好的物质营养,特别是对脑部和视觉发育非常重要的ARA和DHA。因此妈妈应在宝宝的饮食中添加海鱼类或藻类食物。充分的ARA和DHA可以满足宝宝左右脑的营养,让脑部发育更全面。

中间部分即益智游戏。根据宝宝发育的不同阶段,设计出有助于开发左右脑智能的新奇有趣的玩具。有针对性地开发宝宝的逻辑思维和创意思维,让他们智力迅速升级。

最下面部分是指妈妈参与。妈妈要为宝宝提供最好的营养,与宝宝一同参与游戏,用科学的方法抚育宝宝。

■不同阶段宝宝不同激发方法

1至3岁―活跃期

脑部特征:语言逻辑能力迅速提升,左脑作用显现,右脑也处于活跃期,开始用画表现看到的东西,逐渐能判断多少和分辨方位。

左脑开发:可利用益智图卡,教宝宝看图识字,同时教他分类、排序,锻炼他的逻辑思维;向宝宝提问时,可多出现名称、动态等词汇,如“小鸭子是不是在水里睡着了?”培养他的语言思维。

右脑开发:鼓励宝宝绘画及多用左半身,如用左手拿东西,用左耳听音乐,增加左视野游戏等;并用和谐悠扬的乐曲锻炼他的右脑;用右脑记忆法训练他的记忆,培养他对图形的认知。

3至6岁―学前期

脑部特征:左脑有更好发挥,词类范围扩大,能说较复杂的句子,数学逻辑能力提升;右脑形象及创造性思维起作用,语言中有明显感彩,对音乐很敏感,手能做出更多精细动作。

左脑开发: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妈妈可以一面教他背成语,一面锻炼他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还要加强他对数的应用,用算盘进行传统的心算训练。

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方法范文2

【关键词】幼师英语;全身反应策略;分析

全身反应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全身反应教学法的施行能够有效打破这一局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幼师英语教学中应用全身反应策略能够给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效促进幼师教育的发展。

1全身反应策略的涵义

全身反应法的概念由西方国家引进而来,这种教学方法提倡把肢体语言应用到课堂中,通过肢体动作配合语言进行英语教学。研究者认为人的左脑主要是负责逻辑思维,右脑负责形象思维,通过全身反应教学手段,可以同时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能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

2全身反应策略实施手段分析

2.1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进行交流。英语教学应该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孩子们全面发展。英语教学最大的一个难题是缺少语言环境,由于存在中西文化隔阂,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语言的应用情景,往往会出现语言应用不当的问题。老师应该利用自己的语言技能积极帮助孩子们创设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把孩子带入到语言情境之中。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听英语儿歌,观看英语动画视频,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以请外教和孩子们进行交流互动,借助教学设备和外界手段来模拟英语环境能够锻炼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2.2师生互动进行角色扮演

在学习英语短对话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配合老师扮演课本中的人物。老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取教材中的人物,然后使用教材中的语言进行沟通,老师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起引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指导孩子们进行交流,既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2.3设计游戏环节

玩是孩子的天性,年龄较小的孩子往往活泼爱动,不受老师的控制,老师正好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天性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游戏环节供孩子们玩乐,游戏环节的设置要为老师的英语教学服务,让孩子们在玩儿的同时快乐学习。比如让孩子们玩“你来模仿,我来猜”的游戏,老师可以把孩子们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学生负责通过肢体动作模仿动物的行为特征,另外一部分学生负责通过英语口语来猜他们模仿的是什么动物。游戏环节的设置可以帮助孩子们解放天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3幼师英语教学中全身反应策略的应用分析

3.1与绘画教学法结合运用

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全身反应教学法可以配合其他方法一起应用,以增强教学效果。比如与绘画教学法相结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色彩鲜艳的卡片辅助教学,比如在教孩子们关于动物、水果的英文单词时,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观看带有相关物体的图片,通过对孩子们的视觉刺激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的记忆。当孩子们已经对相关单词进行了一定的掌握之后,老师可以给他们单词,让他们在卡片上画出单词所代表的物体,如果学生在回忆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或者模仿动物的叫声来帮助学生回想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2与音乐教学法结合运用

音乐教学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们都比较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优美的旋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孩子们播放好听的英语儿歌,在选取歌曲的时候老师要尽量选词汇比较简单,并且歌曲中出现的词汇是孩子们在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老师可以将歌曲进行反复播放,然后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听到的单词。当这一环节结束之后,老师可以通过操作放慢歌曲播放的速度,帮助孩子们检验他们所写的单词是否是歌曲中出现的,并检查单词的拼写是否正确。

全身反应法与音乐教学法结合应用的好处就是它可以锻炼学生听和写的能力,而且可以使课堂充满乐趣,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充满兴趣。

4总结

幼儿智力尚未发育成熟,对于外界事物还未形成较清晰的认识,对于语言没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如果只通过语言进行教学,不便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他们需要多种手段来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和思考,全身反应策略采用肢体与语言相结合的形式,具有视觉上的直观性,易于理解,还能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于我国的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魏波.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考试周刊,2014,44:122-123.

[2]郑向云.全身反应教学法在幼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12:91.

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方法范文3

关键词:数学;方程;数量关系;正向思维

方程是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方程的“解”或者“根”。求使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学习了简易方程,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并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入的。学习了方程这个有利工具,让学生更多地利用正向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避免逆向思维的繁琐,便于学生用相对简单的方法解决已有问题,同时能够解决稍难的数学问题。

最先接触方程时,对于孩子们来讲,是个难点,有些孩子依旧喜欢用代数思想解决问题,不习惯利用方程解题,这说明孩子们并没有意识到方程的作用,没有体会到方程的优点。实际上,合理利用方程解决问题,可以大大简化思考过程。例如,一个数的3倍比2多4,求这个数。学生会想到列式:(4+2)÷3=2,很容易解决此问题,对于初学方程的学生来讲,如果此类问题要求其列方程解决,似乎有点强人所难。明明可以用已有知识解决的问题,为什么一定要用方程呢?确实,在此类问题上,方程的优势并不凸显。我们再来看一道题目,一个数的3倍减2等于这个数与4的和,求这个数。学生会在大脑里建立等量关系式:一个数×3-2=一个数+4,那么求这个数,用之前学习的知识解决,似乎遇到些困难,此时如果想到方程思想,只需要将这个数设为x,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此题便迎刃而解。

利用方程解题的另一大优点是化抽象为具体,在四年级介绍分数时,引入了单位“1”的思想,但并不是每位孩子都能理解单位“1”的思想。在学习了方程后,解决此类问题便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例如,某人从甲地前往乙地,已经走了总路程的25%,剩余4200米,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得到未知量是甲乙两地间的总路程,已知条件是走了一段路程后,剩余的路程。学生可以通过已知条件建立数量关系式:总路程-已经走的路程=剩余的路程。设未知量甲乙两地相距x米,则已经走的路程为25%x米,根据上述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只需一步解方程,此题便可以轻松求解。

同样,在学习了方程后,一些以前看似复杂的题目,现在也可以根据数量关系式,列方程求解。例如,在小学奥数中,有一类经典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说有若干只鸡和兔,共有88个头,244只脚,求鸡和兔的只数。在学习方程之前,我们可以利用假设法,假设所有的头都是鸡的,那么有176(88×2=176)只脚,但实际有244只脚,得知多出的68只脚是兔子的,每一只被当做鸡的兔子会多两只脚,则兔子有34只,鸡有54只。如果用方程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根据题目条件可以得到两个数量关系:鸡的只数+兔的只数=88,鸡的脚+兔的脚=244。利用第一个数量关系得到未知量之间的关系,设鸡有x只,则兔有88-x只。利用第二个数量关系,列出方程:2x+4×(88-x)=244,解得兔子有34只,鸡有54只。通过两种方法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利用方程解决问题,避免了假设法的繁琐,直接根据题目中的两个数量关系列方程便可求解。

在课堂上,我经常强调:丰富的数学知识可以使我们的解题变简单。方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诠释这句话。这么说,并不代表越早学习方程越好,算数解法好比是走路,方程解法好比是开车。对于同样的路程,开车更省力,但是走路可以锻炼身体,转化到数学学习中,锻炼身体好比是训练孩子们的思维。在低学龄段的数学教学中,重点放在数量关系的学习中,要求孩子们会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很好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为高年级学生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在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有些孩子会出现困难,并非不会解方程,而是在于不会列方程。例如,在相遇问题中,如果不知道“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个公式,那么列方程就会无从下手。方程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有益工具,工具在生活中的作用就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如果这个工具用起来并不顺手,也可以选择先不用;同理,如果孩子热衷于算术解,可以先随他的喜好,在解题中遇见拦路虎时,想起方程这个工具,一旦题目得到解决,相信此时此刻,学生爱上的不仅仅是方程这个工具,而是数学这门学科。我们可以说方程方法在解决一些问题时确实优于算术方法,并不代表算术方法是低端的,方程方法是高端的。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要想列出方程,离不开好的逻辑思维,而好的逻辑思维又离不开算术方法的锻炼。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局限,但是意识到方法的便利性,可以让学生爱上学习!

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方法范文4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学困生 成因 转化策略

“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无缺陷,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数学学习出现困难甚至是障碍的农村留守儿童。我在支教中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当时即将升入初中,但他在数学运算中只能够熟练运用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几乎不会。在交流中我发现这个学生智力健全,语言流利,属于典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学困生。通过了解,我知道他的父母外出打工,并且很少回来,这是导致他学困的外因之一。本文的目的在于探寻出其中潜藏着的一般规律并加以总结,对症下药,有效诊疗,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

1.内因

(1)逻辑运算能力差

苏教版的数学教材注重算法的多样化,要求合理开展小组合作及实践。这样的教材对于学生数学知识的拓展是极为有利的,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这样一个前提,苏教版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教学中,不难发现有许多数学学困生,虽然长时间进行“上课抓下课补加班加点”的强化教学,但是学习效果非常不好。我常问他们一个问题:“你感觉自己为什么学不好数学?”学生回答最多的是:“老师,我太笨了。”“老师我知道这个公式,就是做题的时候联系不起来,一看答案就明白了。”这些回答看似寻常,而实际上已经揭示了他们数学学困的深层因素:“笨”指的是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知道公式却与题目联系不起来”指的是也是数理―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无法构建内在联系。教材再好不能够建立联系也是枉然。

(2)学习方法低效及习惯不好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后天的努力能够弥补先天的不足。”而事实上,努力固然是重要因素之一,而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是否得法、是否有效。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做到事半功倍,而落后的学习方法只能让学生的努力付诸东流,事倍功半。同时我们还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时候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学困是由于受环境影响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在学习过程中,学优生是理解加记忆,寻找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而学困生则是死记硬背,不求甚解,只顾眼前,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前期尚可后劲不足。

2.外因

(1)老师教法失当

简单来说,老师的问题主要就是不能“因材施教”。我们都明白“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真正实施,其实并不在于老师主观上不想去做,而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或者说是有限制。现在城市小学一个班级五十人左右,而农村小学学生班额太大或者太小决定了老师很难具体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于是在教学中,老师只能够熬大锅饭,让学生吃大锅饭的后果就是学优生不够吃,学困生吃不下。学困生吃不下的结果就是学习进展困难,成绩提升缓慢,长此以往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而班额太小老师又没有辅导的激情,就是应付了事。教育的功利性使老师将学困生视为自己的包袱,又何来沉下心教导学困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地发展。

(2)家长关心缺失

当前农村空巢现象、留守儿童现象的大量出现,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学生家长监护和教育责任的空位。家长本身具有管教学生的责任,当家长面临外出谋生和子女教育两难选择时,只好把所有教育责任强加在学校和老师身上。而学校乃至老师又怎么能够替家长尽监护的义务与责任?现在许多农村家长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给留守在家中的长辈,“隔代亲”是普遍现象,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过分溺爱对于孩子是巨大的伤害,也造成了数学学困生的不断增加。

二、农村留守儿童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一视同仁,将每个学生真正放在自己的心上,不再有“拖后腿”的想法,学优生、学困生都是自己的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苏教版的数学教材注重算法的多样化,这在对学生逻辑思维判断能力提出考验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困生的解决不仅仅依靠外界力量,更多的或者说是更关键的是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就是说学困生必须自己认识到学习上的不足,激发起自身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自我转变。

3.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决定一生的发展。学困生要养成预习的习惯,每天对明天的学习内容进行预习;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学习过程中认真记录,不开小差。借此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为认真听课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4.形成家校合力

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方法范文5

【关键词】多元智能 语文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142-02

【Abstract】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people with a wide range of intelligence, while the tradi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only for language intelligent strong student, has neglected the quantities of the rest of the intelligence types of students, and this can’t adapt to the new curriculum language teaching. The author tried to multiple intelligence applied to the new curriculum design of Chinese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lets the student multiple display own superiority intelligence, and make use of its advantageintelligence to language development intelligence.

【Key words】Multivariate intelligent Chinese teaching Training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构建充满生命力的生态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突出亮点,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际锻炼,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景、开发学生的综合智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归纳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其主要内涵可归纳为:①每个人都具备八项以上发展程度各不相同的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②大多数人都能使八项智能发展到自身充分胜任的水平。③人的各项智能彼此相对独立,但在解决问题时是相互作用的,常需要几种智能在同一事件上共同发挥作用。④每个人的聪明智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⑤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

二、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1.利用多元智能培养听的能力

会听,就是在听的过程中,要学会抓主要信息,尽量做到少动笔,听后能对重点进行概括。如果有的学生在这方面属于弱势智力领域,那么,除了可以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外,多元智能理论更主张从学生的优势智力领域入手,引导学生迁移到自己的弱势智力领域中。

如对于在音乐――节奏智能方面较为突出的学生,可以有意识的把所讲的内容韵律化、音乐化,使学生兴趣先行,优势智能先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帮助学生对“唐宋家”人名的记忆,可编成一句谐音短句:“岸(韩愈)柳(柳宗元)山石(三苏)何曾(欧阳修、曾巩)黄(王安石)”。

2.利用多元智能培养说的能力

“具有日常的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是新课程的一条具体要求,而说的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能力。但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常会遇到写起来文采飞扬,说起来张口结舌的学生。那么,我们应尝试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通过进行各种活动、创设各种情境,多方面锻炼学生的会话能力。

为了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设计了如打电话、采访、当导游等多种活动和批评、祝贺、借物等各种情境。记得有一次讲“说话要得体”一段,我请两个同学一个扮演学生家长,另一个扮演老师,共同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请其他同学指出他们说话不得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方法。同学们情绪高涨,在表演与评论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3.利用多元智能培养读的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现代阅读训练中,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能提炼文章的中心,领会作者的思想,深刻理解文章的内在寓意,根据字面的意思猜测文章的情节发展等。这些能力,就需要用到多元智能理论中的逻辑智能。

而一些含有哲理意义的古诗句,更体现了思维提炼的过程。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之所以脍炙人口、千古流传,是因为读者在形象而具体的意象中,体会到了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味道。

如果学生不能充分调动自己的逻辑智能,老师就需要设计一系列具有连续性的问题,步步引导,并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帮助学生寻找文章的内在逻辑。

例如,《背影》一文,学生初读并不能理解作者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或许还觉得父亲的确有点“迂”,我就抓住父亲短短的四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桔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逐句分析了父亲话语背后的心理活动。一节课中,学生从当初的嘻哈嘲笑到后来的眼含热泪,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父爱的洗礼。

4.利用多元智能培养写的能力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是新课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具体要求。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牵涉到各种多元智能。如,让学生写关于建筑物的说明文就需要用到视觉――空间智能;写朗朗上口的韵文诗歌,就需要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写思维缜密的议论文,既要用到逻辑智能,还需自知――自省智能的参与。因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优势智能,让他们各尽其能,

必然能促使其优势智能向弱势智能的迁移,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多元智能与语文教学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丰富性,利用语文课堂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如,表演课本剧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多项智能,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学生通过表演邹忌在家里和宫廷的不同的言谈举止,轻松地体会了不同人物的微妙心理,理解了“讽”的意义和必要性,在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既增长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还领会了作者隐含其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谓一举多得。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无疑给我们这些在摸索中前行的普通语文教师提供了新理论、新观点、新思路。多元智能理论在美国及其他国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宝贵经验,更值得我们借鉴和认真学习。

参考文献

1 [美]坎贝尔等著.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王成全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锻炼孩子的思维逻辑方法范文6

关键词:写作教学;胡扯;正确对待

我在写作教学中对“胡扯”有一些认识和体会。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他们对于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

作为一个个有着独立想法和见解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就想把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表现出来,就需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表达出来;同时也取得与他人的了解和沟通,了解他人的想法和见解,并获取自己需要的社会信息。而这一切,都要通过“胡扯”来实现。所以说“胡扯”中汇集着孩子们的理想与智慧。

其次,“胡扯”能够直接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胡扯”中,学生不但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还要听取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因此在经常的“胡扯”中,学生的语言思维和表达能力都会得到经常性的锻炼,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一种“常听常说”的效果,从而使他们的“听说”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同时,也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语流和语感,使他们的语言习惯和语法进一步规范。这样在日常的“胡扯”中学生的语言会逐渐变得通顺流畅,在写作中其语句也会受此影响,逐渐通顺流畅,为锤炼佳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就都在“胡扯”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这也是与当前的教育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相一致的。

再次,学生在“胡扯”中能进一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不断的“胡扯”中,学生的说话越来越有条理,思路也越来越清晰,表达也越来越清楚准确,这正是逻辑思维能力不断增强的表现。随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他们在处理各种事物时,也会更加有条理有顺序,做到有条不紊。而体现在写作中,则是他们在选材、立意、构思、谋篇、布局以及语句运用上都会有更强的逻辑性,从而使自己的文章浑然一体,“文理皆有可观”。

不仅如此,“胡扯”还可以解决学生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

问题。

既然学生在“胡扯”时能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们在作文本上“胡扯”呢?这样一来,不但能解决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的问题,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岂不是一举两得?所以说,“胡扯”对语文教学,尤其对其中的写作教学是相当有利的。

然而,要想使“胡扯”成“器”,也不能一味地任其在作文本上胡扯,我们还要对学生的“胡扯”进行正确的引导。

学生在作文本上“扯”开了,话是有的说了,对作文也感兴趣了,这只是一个开始。在他们“扯”上一段时间后,语句基本通顺了,叙事基本完整了,这时就要求我们逐渐对这些成文的“胡扯”进行规范,给“胡扯”施用各种规矩,使其成方圆。比如,在其“胡扯”语句通顺,叙事完整的基础上,再要求其“胡扯”能够表达一定的思想主题,然后进一步要求思想主题健康向上,进而达到文章主旨的鲜明突出。在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再完成其他的目标,比如语言的凝练简洁,文章的文采,文章的立意、谋篇、布局以及细节描写等写作技巧。这样,在一个个“规矩”的矫正下,“胡扯”逐渐地开始向佳作转变,当所有的“规矩”都对“胡扯”进行了有效的作用后,“胡扯”便成为名副其实的佳作了。

总之,我们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胡扯”,他们的“胡扯”也会因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正确的认识、理解和引导而变成佳作。

参考文献:

[1]张洪玲,陈晓波.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4).

[2]路德庆.普通写作学教程.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