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范例6篇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游戏思维;体育教学;应用体会

中图分类号:[G40-013.9]

体育教学是一项重要的体育锻炼手段,通过体育联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同时通过在游戏过程中帮助学生培养其正确的思维方法。正确有效的体育教学除了能够帮助学生锻炼体格外,还能够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如今的教学改革中,体育教育的作用被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常规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形式的单调和枯燥,因此学生的接受性较低,大大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高低。游戏相对于普通的常规教学,更加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本文主要是探讨游戏思维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以及应用体会。

1.游戏思维在体育教学中作用

1.1 体育游戏

体育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体育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的智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等均得到良好的发展。由于人们对体育游戏的作用的认识得到不断强化,因此各种游戏被应用到各种体育活动之中[1]。游戏体育能够在帮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游戏体育具有体育特征,同时不缺乏趣味性。在体育游戏中,需要学生根据游戏规则参与游戏能够使得学生的体格得到锻炼,同时加快学生的新陈代谢,在学生的体格成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足够的体育锻炼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其体质,在紧张的学习中能够焕发精神同时还能够适当帮助学生释放学习的压力[2]。另一方面,游戏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开发其智力。学生如何在游戏规则下取得游戏,适当的游戏规则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同时也会刺激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如何在游戏规则下赢得比赛。不同的游戏形式能够培养锻炼学生不同的能力,如团队游戏要求学生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强调队员之间的合作精神,更好的融入游戏团队,帮助团队赢得游戏胜利。

1.2 体育游戏原则

由于体育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参与体育锻炼,使得其体格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在设计体育游戏,应该要有针对性考虑参与学生的年龄,游戏的运动消耗,游戏难度,趣味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3-4],团队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开发性等。使得体育游戏锻炼的质量得到保障。教育性原则在体育游戏设计中也同样重要,为了体现出体育游戏教学的价值,因此在设计体育游戏过程中需要注意体现游戏的教育功能。在游戏过程中主要融合游戏的内容,游戏规则,游戏方法以及游戏组织形式等,使得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学习。安全性是每个体育教学过程中最需要予以重视。游戏的目的和根本是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在游戏过程中保持游戏体育锻炼的安全性是相当重要。

1.3 游戏思维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要求

明确游戏体育教学的目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意义。通过游戏本身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体育游戏中,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兴趣,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游戏思维。在游戏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能够使得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外,能够对其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另外在实现游戏体育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参与过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在采用游戏体育教学的形式,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如身体素质,学生的年龄等,还有根据实施体育游戏教学的场地,器材以及天气情况等因素合理的设计游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参与体育锻炼中。

1.4 游戏体育教学需要注意事项

由于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过程中的游戏思维,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引导者需要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游戏,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力。鼓励学生更多参与体育游戏,才能够更好发挥游戏的作用[5]。在开始课题时,引导者需要良好的导入课题的主要目的,能够从一开始就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大大提高体育教学的吸引力,但仍然需要导师详细,清晰向学生讲解体育游戏的相关规则,使得学生能够明白体育游戏的真正目的。每节课需要结合教学计划中的重点和难点,将重点突出,解决难点贯穿在整个课堂学习中,以游戏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接受教学内容。体育游戏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的这种形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体育锻炼的动作,技能,同时使得学生能够在游戏过程中形成一种惯性的良好思维,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起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和要求。在课堂结束时,导师需要安全学生进行放松练习。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中控制学生的投入程度,由于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可能会导致年龄较少的学生会出现失控等负面的效果。例如游戏本身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因此导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按照游戏规则进行,同时也是要通过游戏本身使得学生明白如何合理,合规范取得游戏胜利,培养学生游戏思维。又如由于游戏本身过于刺激导致学生过于激动,容易并发意外。因此导师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需要主要除了保持游戏的趣味性,还要充分考虑游戏的安全性。同时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需要适当进行调控,避免出现失控等场面。若在游戏体育过程中出现各种学生之间的争执,导师需要做好调解工作以及模范工作。导师的处理方法也是学生的学习参考内容之一,也是游戏思维的重要体现。

2.讨论

由于体育游戏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其起到的作用和效果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为了能够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参与体格锻炼,使得其心身能够健康发育,在游戏过程中锻炼身体,培养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国卿.浅谈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21):264

[2]段晶晶.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17):68-68

[3]马国卿.浅谈体育教学中游戏的有效运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19):343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逆向思维锻炼;逆向思考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6

逆向思维是指从结果寻求原因,从现象寻求根源,从本质问题的逆向出发的一种思维方法,也是是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逆向思维具备相反性、创新性、评断性、突破性和悖论性等特点。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逆向思维使用的比较广泛,老师应重点引导学生锻炼逆向思维。有效地使用逆向思维,对于学生学好数学是有利的。一、注重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水平

培养学生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不单单是出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育中本身的需要,也是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标准。逆向思维可以指引学生更系统地认识问题,从而在问题逆向推导时候寻求到处理问题的方发。由于初中学生年龄的特殊性,重点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锻炼他们思维的整密性。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挣脱旧式的机械式思维模式,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改进他们的思维模式,以帮助他们养成较好的思维习惯。重视学生逆向思维水平的提升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学习兴趣与个人的综合素质。二、引导与锻炼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案1.指引学生养成良好的逆向思维模式与习惯

就初中学生来讲,他们并不习惯使用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分析、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及时提醒、引导学生,强化学生逆向思维模式训练。例如在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这章内容的时候,在学生理解"角平分线上的点距离角两边相等"的前提下,老师就应要求学生将这个结论作为已知条件,采用逆向思维考虑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通过仔细的考虑后进行解答,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自去证明了结论的正确性。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渐渐培养科学的逆向思维模式与习惯。就初中数学课本来看,采用可逆方式的知识点也比较多,就像数的乘方和开方、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整式的乘法和因式的分解等等的内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使用教材中的可逆定理来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例如在提到绝对值这一知识点时,应首先告诉学生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求解方式,然后再提问学生像绝对值为11的数之类的问题。这种貌似简单的讲课方式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意识与习惯。2.在数学概念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锻炼

初中数学教学概念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针对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的时候应指引学生对问题进行逆向思考,使他们对概念有一个全面、透彻的理解,方便日后习题练习。比如在上一元二次方程内容的时候,就方程nx2+mx+q=0来看,其中n≠0,x的最高次方是2,随后让学生探究当n为多少时,方程(n-3)xa2+4a-19+3x+7是一元二次方程。这时候,学生就能采用逆向思维很快便可得出,a2+4a-19=2且n-3≠0,于是得出n=-7。由此可见,经过学生对于数学概念逆向思维的使用和练习能有效深化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3.数学命题(定理)中学生逆向思维锻炼

在初中数学学习的时候,我们会遇到各种类的题目,都是用原命题的逆命题形式出现,但是部分学生在写逆命题的时候缺乏对知识框架的把握,因而导致错误,就像命题是关于"同角的余角相等",许多学生把它的逆命题写成"若是同角,它们就相等"这种不正确的答案,很容易就看到学生只是单纯地认为逆命题就是将原命题反过来写,并没有判断其中的条件和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分析,然后进行逆向思维练习。4.数学证明中学生逆向思维锻炼

逆向思维的变式训练就是将题目中的已知和求证条件替换训练,例如,在学习等腰三角形证明角相等的时候,我们能借助"等边对等角"的定理去证明;相反我们也能借助"等角对等边",依据角相等来进一步证明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经常训练,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在学习几何证明题的时候,教师也能指导让学生从要求证明的结论开始,逆向推导,进而写出全面的证明过程,这种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了老师的主导地位。5.数学公式中学生逆向思维锻炼

公式和法则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使用逆向思维不但能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公式法则的理解,还能够引导他们对于公式法则精髓的学习和运用。从判定定理过渡到性质定理、从多项式的乘法深化到分解因式这些等都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材料。与此同时,就某些问题来说,若是采用正向思维来解答会较为繁杂,但是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解题就会容易一些。

例如:计算(6a+7b-8c)2+(6a-7b+8c)2。

如果这个题使用一般的方法解答就会很难,但是借助逆向思维方式来解就会容易些。

解:原式=[(6a+7b-8c)+(6a-7b+8c)][(6a+7b-8c)-(6a-7b+8c)]

=12a(14b-16c)

=168ab-192ac。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范文3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初中数学;数学思维

引言

随着新型教育模式的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要求教师也要用全新的方式来完成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营造一个有利于锻炼学生思考交流的课堂氛围,从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大都强调通过“题海战术”的方式快速加深学生对题型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无法提升学生解决新题型的能力,这种方法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同时,教师也习惯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给学生,不够重视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学习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影响了学习效果。

二、探究性学习的优点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1]。探究性学习强调对学生思考能力的锻炼,通过营造一个探究型的学习氛围,使学生都能参与到对课堂知识的思考中,通过对已知信息的把握进行猜测,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成为学生的好帮手,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给出正确的指导方向,通过各种有联系的教材资料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猜想,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得出结果,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的方向

(一)教师要把握探究学习的重点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初中数学中比较基础的知识点,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对于初中数学中综合性比较强的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探究思考,使学生通过多样的例题分析,找到各种知识点在题型中使用的方式,从而锻炼学生提炼、总结信息的能力。对于典型性强的题型,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自己出题、自己解答的方式来提高对知识点的使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

(二)教师的正确指导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所有学生都可以踊跃发言。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思考的场所,对课堂秩序进行管理,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证明,同时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驳,以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师生的交流中,教师也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肯定学生的创新成果,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3]。

(三)重视课后反思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思维锻炼的过程,所以得到的结论和成果都是值得总结分析的。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初中生还没有形成全面反思总结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方式

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强调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锻炼学生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提出有探究性的问题,有效锻炼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使用数学问题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把数学问题和生活中的情况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探究能力是在学生不断自主探究中形成的。教师可以通过旧知识和新知识的结合来引导学生,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假设相关的问题,给出一定的限制,使学生通过学过的知识推导出新知识、发现新问题。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数学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制作模型研究问题,在实践中完成对问题的解决[4]。

(三)加强合作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让所有学生都在探究中学到别人的优点。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比赛、问题分析等方法来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比赛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给各小组分配任务,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上课后让小组成员展示不同的研究成果。同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对总结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让学生在加强小组合作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

(四)在实践中学习初中数学的教学大都围绕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所以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把教材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对实际应用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最后从结果回到教材,得出结论。初中数学中对模型的使用也非常多,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制作模型进行总结探究,这样更容易获得经验。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分享不一样的学习技巧,并鼓励学生应用多媒体探究数学问题。

(五)师生平等,共同进步探究性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材知识,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探究,在对学生提出改进意见的同时,也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探究成果,在平等的交流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要在课堂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创新提出有力的建议。此外,教师也要在反思中完善教学问题,早日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

结语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范文4

1.深化理论教学,强化理论知识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是实际教学的重点,在有些学校,甚至是教学的全部内容,这足以说明理论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要实行教学改革,但是理论教学不能摒弃,相反的,要在实行其他教学方法的同时,更加关注理论教学的学习效果。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才会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并减少不必要的尝试和错误,沿着正确的学习方向,不断发展进步。因此,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重点,适时的把握课堂重点,结合学生专业,巧妙的引入新概念,做到有准备,有区别的备课上课,真正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符合专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2.采用案例教学法

使得学生活学活用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经典案例引入课堂的形式,让学生开始接触事件。并及时的将新知识运用,提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特别的,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深入分析案例反映的问题的时效性和代表性,清楚案例中隐藏的公关理论和公关方法,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理解案例本质,学会思考方法,避免毫无目的的讨论和混乱的思考方式的出现,以此来使学生掌握已学的理论知识。在教师引导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带学生进行发射思维,探求其他的思考点,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的看待案例问题,之后在进行课堂总结,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案例教学法也可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此来减少黑板板书的时间和案例展现的时间,增加案例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增加学生思考的时间,启发学生的多器官相结合的思维模式,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力。使得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教学效率。

3.开展课堂讨论,突破课程重点

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多学科的交融使得对于某一公共关系问题,需要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这就需要团队协作和深入配合。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教师分小组来攻克特定公共关系难题,既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有给予了学生在团队中精诚合作,思维碰撞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教师为每个小组布置一个题目,小组成员自行挑选能力强的组员担任组长,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各成员开动脑筋,想到合适的讨论方向,小组长来进行思路总结,并确定正确的探索方向,进而各组员进行补充,不断充实答案,补充信息,进而得到最终的结果。课堂讨论法提供给学生足够的讨论时间,并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各组员集思广益,锻炼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营造出与企业发展相似的团队合作氛围,提高了组员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激情,使得课堂更有吸引力和创造力,提高教学效果。

4.创设问题情景,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进入公共关系问题情景中,使学生产生紧迫意识,更好的发挥其创造力和锻炼其思考能力,身临其境的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好的教学案例,教师经过仔细推敲,简化背景,就可以创设出合适的情景案例,然后进行角色分组和实际思考,既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能够联系自己的理论基础,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创设问题情景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的思维创新,学会灵活应变,教师不能局限与已定的情景,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多变的环境中,仍处事不惊的人,才能够更好的面对多变的实际环境;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对于角色少的,或者是没有角色份额的学生要组织他们进行早期的排练,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二、结语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范文5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锻炼的主人。”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和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生锻炼学习的方式-自主性锻炼学习法。因此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锻炼的主人,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把学生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其实锻炼学习的方法是很多的。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有三种方法和同事们共同探究。

【关键词】自主锻炼法 发现感悟尝试法 合作探究法 思维创新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锻炼的主人。”长期束缚在教师、教材和课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学生,在今天更需要我们极力改变学生锻炼学习的方式-自主性锻炼学习法。因此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锻炼的主人,使之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从而把学生心灵深处被压抑的个性释放出来,其实锻炼学习的方法是很多的。本人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有三种方法和同事们共同探究。

1.发现感悟尝试法

发现是探究的开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从而提出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一种教学质量观的问题,是学生观的反映。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绝大多数教师已形成共识:只有坚持启发式教学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如果我们能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的主体,成为一个“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生提问题总是以自身积极思考为前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说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师必须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与学习过程有密切关系的问题,使所提出的问题提到点子上,才能促进自主合作探究,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许多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人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在课中,做完一个动作后,多问学生“有什么感受?还有新的想法吗?”让学生阐述内心真切的感受。正因为重视了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探究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才会产生标新立异,具有时代气息的感受!这样学生在尝试、自悟、自问、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内驱力。

2.合作探究法

2.1 创设条件,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未来社会呼唤具有个性和合作精神的人,需要创新型、研究型的人才。我们必须相信学生,乐于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指导。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术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提供他们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2.2 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提供主动探究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权力,每一个学生应该有选择学习的权力。如果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自己的喜好去学习,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非常浓厚。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出一些自由空间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动作;练习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在课堂学习中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让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充分享受学习的乐趣。

2.3 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课前先建立合作小组,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人或6人的小组,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如“主持人”(掌管小组讨论的全局,安排练习次序,协调小组学习的进程)、“报告员”(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结果)、“检查员”(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教练员”(纠正小组同学的错误,正确示范动作)、“形象大使”(观察组内同学合作技巧的表现,如练习时能否相互提醒、做动作时能否相互帮助)等,促使合作学习小组形成,做到组内互助合作,小组间竞争夺标的氛围。

2.4 选择专题,分工合作,加强主动探究能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可紧扣教材,选择重点、难点、疑点作为专题,运用研究性学习,分工合作,提高学生完成动作的主动性,研究性和发现能力。这样学生不仅在探究过程中满足了研究的需要,体验到成功,更重要的是在探究中学会了怎样合作。为了减少学生研究探索学习的梯度,课堂上利用教材特点进行专题研究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更多的在课外搞好人际关系,创设愉悦的合作氛围。为此要学生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寻求帮助,要热情地帮助他人排忧解难,使自己在学会探究的同时,更学会做人。

3.思维创新法

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学中,通过表达方式的变异,理解角度的变更,思考方法的变迁,练习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多形态的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从而促进内容的深化,理解的深入,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人们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习惯运用某种思维方式,便会产生定势心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思维情境,千方百计地为学生提供创新素材和空间。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才能有成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锻炼思维方式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体育;儿童;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016-01

一、前言

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启蒙和培养是目前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工作中,始终贯穿有意识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理念。近年来,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已经逐步从基础课堂走向更加开放化的平台,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意识的或引导性的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挖掘,成为各个学科教学工作的重点。体育教学通过情景创设的方法,有效的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将小学的体育教学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体育活动对创造性思维的推动作用

体育活动一直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学习活动,体育课在校学生中具有相当高的受欢迎程度。因此,将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体育教学融合起来,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真正做到有益身心的体育课教学目标。

1.创设活动情景,引导儿童思维的创造性。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中,除了按照课程大纲要求的必要训练科目以外,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各种体育活动项目、体育游戏等。因此,在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组织时,应当注重体育游戏的穿插,并营造一种活动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体育游戏可以采用富有情节的设置来进行安排,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和气氛的渲染,将学生带入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意境,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体育游戏的真实情景,提高体育锻炼的兴奋点。儿童的思维本身就具有相当强的发散性和丰富的想象力,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将场景想象的非常具体,可以将操场想象成为森林、太空、池塘等,令学生进行角色性的扮演。例如,森林里的各种动物之间的追逐,通过游戏来接触动物之间的习性与生物链上的先后关系等,学生们接触的情景越多,从中得到的知识也就越多,想象的空间也越大,从而一步步实现对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启发过程。

2.适当的激励,刺激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进步。体育活动的另一方面魅力在于,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最初级的竞争,从中获取胜利,得到肯定与成就感上的满足。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荣誉感基础,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争取的信心,从而推动学生继续参与体育活动,跟随教师思维引导的步伐。从竞争激励的角度来看,学生思维的灵活程度,需要有较强的内心主动意识来驱动,对学生的鼓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肢体上的协调,同时可以深入学生的内心,从克服身体极限到树立坚强的意志,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对周围的事物积极对待,善于思考,表现出思维的清晰性与独创性。

三、体育活动中对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1.结合右脑的潜力开发来组织体育活动。众所周知,右脑是人创造能力的管理区域,很多人将右脑开发与创造性思维训练结合起来,从生理角度来看,这种方法不无道理。体育活动正好可以为我们创造一个这样的契机,通过体育活动全面锻炼的优势,对儿童的右脑机能进行一定的锻炼,促使学生在发展左右脑协调工作的基础上,给予右脑更多的锻炼,降低对左脑的过度依赖。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放松每天用来写字、吃饭的右半身躯体,强化左侧躯干的灵活性,从而刺激右脑区域积极运转。

2.注重观察力与求异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很多体育游戏中,需要学生仔细观察动脑来发现其中的窍门,并最终赢得胜利。这一过程,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最基本的观察能力,是否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而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求异思维一种鼓励,发现问题之后能不能够用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并达到最终赢得游戏的目的。观察力与求异能力的结合,很好的诠释了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在这种体育活动中,能够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形成创造性思维的意识,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3.通过体育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体育活动之所以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体育活动带来的趣味性,体育教师应当抓住这一特点,从而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度的开发,从中培养学生乐于动脑的习惯,而不是将体育教学当做单一的肢体运动来对待。通过不同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得到不同的体验,一方面可以融入体育教学,更好的配合教师指令,另一方面通过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来提高学生的动脑能力,强化思维训练,使思维锻炼与身体锻炼同步完成。新时代的体育教学应当具有更加深远的教学意义,在学生的基础素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思维教学的重要辅助课程。

四、结论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性思维的启蒙与引导,是小学教育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落实在具体的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活动来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方法。体育教育在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锻炼的同时,也是一种间接化的思维训练过程,从体育活动而引发的好奇感与丰富的想象力,就是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最根本的来源。在体育活动中,不仅应当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特点与群体特性,还应当注重与儿童沟通的方式,从而形成与学生良好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参与思维活动的兴奋点。由此看来,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可以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训练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作为基础学科知识层面训练的补充方式之一,值得体育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