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范例6篇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现实资本;虚拟资本;良性互动;恶性互动

资本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存在,它从市场经济中一脱胎出来,便因为其特有的“魅力”而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对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以及资本两权分离的成功实现,资本的内在矛盾外化为两种独立的存在形式——现实资本和虚拟资本。虚、实资本的独立化是历史的必然,是资本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革命。如今上市经济体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的举足轻重的力量,因此,从本质上认识虚、实资本,研究两者怎样对经济产生影响,对我们制定政策,调控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虚、实资本界定及表现形态

资本两权分离以后,虚、实资本界定问题自然成为经济学家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马克思是第一位专门提出并研究这一问题的经济学家,不过,由于身体原因,他没有来得及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便离开了人世。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具体的实践,我们认为,虚、实资本界定的关键在于它们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中是否直接发挥职能,直接发挥职能者为现实资本,不直接发挥职能者为虚拟资本。基于此,本文对虚、实资本分别作如下界定。

现实资本指的是资本经营者拥有的,因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中能直接发生作用,从而能够带来价值增殖的价值实体。它是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基础,是内容意义和现实意义上的资本,是资本的第一重存在。现实资本的主体是资本经营者,其客体为资本的价值实体。长期来看,现实资本赢利能力的大小是反映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以现实资本价值实体的存在形态为标准,我们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形现实资本,另一类是无形现实资本。有形现实资本包括有形生产资本(固定资产、材料及半成品、在建工程等)、有形商品资本(产成品、商品等)和有形货币资本(交易类铸币、现钞等)。无形现实资本则包括无形生产资本(人力资本、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企业商标、企业版权、企业商誉等)、无形商品资本(服务、知识类商品等)以及无形货币资本(交易类电子货币、活期存款和票据等)。有形现实资本主要体现在第一、第二产业,而无形现实资本则主要体现在第三产业。

虚拟资本指的是资本所有者拥有的,在创造和实现价值增殖的过程中不直接发生作用,但因按约定依法拥有价值增殖索取权,从而能够分享价值增殖的可交易的资本价值凭证。它是依法索取的价值增殖流量的资本化形式,是从现实资本中独立出来的形式意义和观念意义上的资本,是资本的第二重或多重存在。“每一个确定的和有规则的货币收入都表现为资本的利息,而不论这种收入是不是由资本生出。货币资本首先被转化为利息,然后得出这个货币资本收入的资本”①虚拟资本的主体是资本所有者,其客体为可交易的资本价值凭证,其价格主要由初始投资和预期未来收益的贴现值决定。长期来看,虚拟资本赢利能力的大小是反映一个社会配置资源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以虚拟资本的虚拟程度为标准,我们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虚拟资本,另一类是衍生虚拟资本。传统虚拟资本和衍生虚拟资本又有初级和高级之分。初级传统虚拟资本包括债权虚拟资本(投资类现钞、存款、票据、银行贷款、企业债券、政府债券等)、股权虚拟资本(普通股、优先股等)和其它产权虚拟资本(土地产权证、房地产权证以及权证等)。高级传统虚拟资本包括资产证券(消费类、生产类及混合类资产证券)和普通共同基金证券(优化指数基金、普通投资基金、债券基金等)。初级衍生虚拟资本包括商品期货或期权、货币期货或期权、债券期货或期权、股票期货或期权,以及相应的远期合约、互换、互换期权等。高级衍生虚拟资本包括利息率期货或期权、股票价格指数期货或期权、物价指数期货或期权及其它组合式综合价格指数期货或期权等。

二、虚、实资本基本关系

1. 虚、实资本定性关系

由于虚拟资本是基于现实资本产生的,是现实资本的派生形式,因此在虚、实资本的定性关系问题上,现实资本是第一性的,虚拟资本是第二性的,其中现实资本对虚拟资本具有基础性和内容性的决定作用,虚拟资本则对现实资本具有的派生性和形式性的反作用。虚、实资本的定性关系问题是调控社会总资本所面临的首要的基本问题。

虚、实资本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现实资本的健康发展会促进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现实资本创造和实现的价值增殖是虚拟资本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实资本的发展越健康,其创造和实现的价值增殖才会越多,虚拟资本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才会越坚实,虚拟资本健康发展才会有保证。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反过来也会促进现实资本的健康发展。具有流动性便利的虚拟资本是促进现实资本高效合理配置的引导器,它引导现实资本流向最能价值增殖的地方,虚拟资本的发展越健康,其流动性便利就越能引导现实资本进行合理配置,从而促进现实资本的健康发展。例如,90年代的美国,一方面,其现实资本成功地实现了以无形知识资本为核心的战略性转变,现实资本的价值增殖的能力大大增强,从而支持了其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美国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反过来又成功地吸引并引导现实资本流向最能价值增殖的地方——知识型资本,从而促进了美国实现以知识资本为核心的战略性转变。90年代美国虚、实资本的良性互动关系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

虚、实资本恶性互动关系。一方面,现实资本的畸形发展会阻碍虚拟资本的发展。现实资本的发展越畸形,其创造和实现的价值增殖就会越少、有时甚至为负,从而虚拟资本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就会越来越小,其发展自然会受到阻碍。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畸形发展反过来又会阻碍现实资本的发展。具有畸形流动性便利的虚拟资本是导致现实资本无效畸形配置的引导器,它引导现实资本流向不能有效价值增殖但却最可能撮取超额利润的地方——超级垄断资本、炒作性非生产资本等,虚拟资本的发展越畸形,其流动性便利就越能引导现实资本流向不能有效价值增殖的地方,从而阻碍现实资本的发展。例如,90年代中后期的东亚经济体,一方面,其现实资本的知识含量低、结构不合理、规模不经济,现实资本的价值增殖大大减少,有时甚至为负,从而其虚拟资本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小,进而最终导致其虚拟资本发展的严重受阻。另一方面,其虚拟资本的畸形发展,反过来又导致现实资本的无效配置,从而阻碍现实资本的发展。90年代中后期东亚经济体的虚、实资本的恶性互动关系最终导致了东亚经济危机。

2. 虚、实资本定量关系

由于虚、实资本是同一资本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在产生的初始时刻,它们在量的规定性上应当是相等的,但一经产生,情况便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虚、实资本在量的规定性上各自有各自的特殊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它们已成为商品,而这些商品的价格有独特的运动和决定方法”。②由于虚拟资本的发展速度远远大于现实资本的发展速度,因此在社会总资本的构成比例中,现实资本的存量和流量呈现相对减少的趋势。当虚、实资本的数量比例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时,其中任何一项的正常变动将会引起另一项的正常变动。当它们的数量比例关系超过一定范围时,其中任何一项的异动则会引起另一项的灾难性异动。虚、实资本定量关系问题是调控社会总资本的重要的工具性问题。由于初级传统虚拟资本具有可控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因此人们通常把初级传统虚拟资本作为调控社会总资本的工具变量,于是虚、实资本定量关系问题便转化为现实资本和初级传统虚拟资本定量关系问题。在虚、实资本定量关系问题上,我们采用简化的总供求分析法进行具体分析:

现实资本的总供求关系为大家所熟悉,其总供给与价格成正比,其总需求与价格成反比,价格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价格弹性成负相关(图1左)。虚拟资本的总供求关系则很特殊,它与现实资本的总供求关系不同,其总供给与价格成正比,其总需求也与价格成正比,并且价格越高,其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价格弹性越小,反之,其价格弹性则越大,在具体实践中表现为,价格疯长时的量滞、价狂升和价格崩盘时的价跌、量更跌的特殊现象(图1右)。

在图1中,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假定关键点的虚、实资本价格的数量相同但单位不同,根据虚、实资本不同的数量及总供求关系,我们把虚、实资本的数量关系分为如下四类:

首先,虚、实资本黑子型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在图中反映在AQ1Q1'A'区域,其特点是虚、实资本的比例小于最低正常临界值0Q1'/0Q1(黑子陷阱),这一区域内的虚、实资本总供求互动的结果导致整个社会资本严重缩水,社会财富超常贬值,正如天体中的黑子现象,故称之为黑子型数量关系,其外在表现形式便是黑子经济,也称经济危机。其形成机理如下:现实资本的发展严重受阻—其总需求DD曲线迅速向左下方移动—其总供给SS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其价值快速缩水—其赢利能力大幅度下降直至亏损破产—虚拟资本的总需求D'D'曲线迅速向左下方移动—其总供给S'S'曲线也迅速向左下方移动—其价值快速缩水—虚拟资本的发展严重受阻—现实资本的发展再次严重受阻……其最终结果是迅速导致整个社会总资本特别是虚拟资本的超常缩水,从而形成资本黑子,进而引发黑子经济或经济危机。例如,根据IFC的1999年7月Facktbook的数据,在1996-1997年间,泰国的实际GDP(现实资本的转化衡量指标)出现大幅度的负增长(-20.6%),其股市和汇市(初级传统虚拟资本的转化衡量指标)缩水幅度则更大(分别缩水-36%和-88%)。显然,在1996-1997年间,东南亚国家的虚、实资本之间存在互动式的黑子型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对整个社会总资本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倒退和灾难,但这种情形不会长久下去,灾难之后,各经济主体的预期趋于稳定,虚、实资本的供需开始增加,比例也开始恢复性上升,当这一比列突破最低正常临界值0Q1'/0Q1(黑子陷阱)时,虚、实资本数量关系质变为停滞型数量关系。

其次,虚、实资本停滞型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在图中反映在除AQ1Q1'A'外的BQ2Q2'B' 区域,其特点是虚、实资本的比例大于最低正常临界值OQ1'/OQ1但小于平均正常临界值0Q2'/0Q2,在这一区域内的虚、实资本总供求互动的结果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本缓慢升跌,故称之为停滞型数量关系,其外在表现形式是经济萧条或复苏。其形成机理如下:现实资本升跌停滞—其DD曲线缓慢(右下方或左上方)移动—其SS曲线也相应地缓慢移动—其价值相应微量变化—其赢利能力相应缓慢变化—虚拟资本的D'D'曲线相应缓慢移动—其S'S'曲线也相应缓慢移动—其价值相应微量变化—虚拟资本升跌停滞—现实资本升跌停滞……其最终结果是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萧条或复苏。例如,在1993-1994年间,墨西哥GDP实际增长率为-2.6%,其股票市值实际缩水4.1%(资料来源同前)。显然,在1993-1994年间,墨西哥的虚、实资本之间存在互动式停滞型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也不会长久不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型之后,各经济主体的预期趋于乐观,虚、实资本的供需增加,比例也逐渐上升,当这一比例突破平均正常临界值0Q2'/0Q2时,虚、实资本数量关系质变为扩张型数量关系。

第三,虚、实资本扩张型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在图中反映在除BQ2Q2'B'外的CQ3C'Q3'区域,其特点是虚、实资本的比例大于平均正常临界值0Q2'/0Q2但小于最高正常临界值0Q3'/0Q3,在这一区域内的虚、实资本总供求互动的结果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本的适度扩张,社会财富较快增殖,故称之为扩张型数量关系,其外在表现形式便是经济繁荣。一方面,现实资本的有效扩张会导致虚拟资本相应的扩张。现实资本的有效扩张会导致其价值增殖的相应增加,价值增殖的增加又会导致人们对虚拟资本未来预期收益的看好,人们对于未来的积极预期又直接会导致虚拟资本的相应扩张。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有效扩张反过来又会导致现实资本的相应扩张。虚拟资本的有效扩张会导致价值增殖的分配结构(利润率结构、汇率结构、利率结构和股价结构等)发生积极变化,从而导致现实资本的可得性和流动性增大,进而现实资本相应扩张。其形成机理如下:现实资本良性扩张—其DD曲线向左上方正常移动—其SS曲线也相应移动—其价值正常升值—其赢利能力相应提高—虚拟资本D'D'曲线相应向右上方移动—其S'S'曲线也相应移动—其价值相应正常升值—虚拟资本良性扩张—现实资本良性扩张……其最终结果是带来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例如,在1990-1996年间,美国GDP实际增长率平均约为2%,其利税实际增长率平均约为6%,其股票市值实际增长率平均约为18%③。显然,在1990-1996年间,美国的虚、实资本之间存在互动式的扩张型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对整个社会总资本来说是一种最理想的关系,但这种情形不会长久下去,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张之后,各经济主体的预期会变得更加乐观,虚、实资本的供需会进一步增加,比例也会进一步上升,当这一比列突破最高正常临界值0Q3'/0Q3时,虚、实资本数量关系质变为泡沫型数量关系。

第四,虚、实资本泡沫型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在图中反映在除CQ3C'Q3'外的 DQ4Q4'D'区域,其特点是虚、实资本的比例大于最高正常临界值OQ3'/OQ3但小于泡沫破灭临界值0Q4'/OQ4,在这一区域内的虚、实资本总供求互动的结果会导致整个社会资本的超常膨胀,社会财富超常增殖,正如生活中的肥皂泡沫现象,故称之为泡沫型数量关系,它的外在表现形式便是泡沫经济。其形成机理如下:现实资本异动性扩张—其DD曲线向左上方异常移动且变得水平—其SS曲线也相应移动但变得垂直—其价值超常虚增—其赢利能力相应虚假提高—虚拟资本D'D'曲线相应向右上方移动且变得垂直—其S'S'曲线也相应移动并变得垂直—其价值更加超常虚增—虚拟资本超常膨胀—现实资本更加超常膨胀……其最终结果是迅速导致整个社会总资本特别是虚拟资本的超常虚增,从而形成资本泡沫,进而引发泡沫经济。例如,在1986-1989年间,日本GDP实际增长率分别为2.9%、4.9%、6.0%、4.6%,其东证股价指数从1986年的1324.26点上升到1989年的2569.27点,上升近100%④。显然,在1986-1989年间,日本的虚、实资本之间存在互动式的泡沫型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种最令人陶醉同时又是最危险的关系,各经济主体盲目乐观,虚、实资本的需求远远大于其供给,总资本特别是虚拟资本疯狂升值,比例也疯狂上升,但好景不长,当虚、实资本比例突破泡沫破灭的临界值OQ4'/OQ4时,资本泡沫会突然破灭,虚、实资本关系又进入下一轮循环。

3. 虚、实资本调控关系

根据前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虚、实资本数量关系带来截然不同的发展结果,其中扩张型数量关系是发展经济所需要的最为理想的数量关系,反映在图中则表现为除BQ2Q2'B'外的CQ3C'Q3'区域是虚、实资本运行的理想区域,这一区域也是虚、实资本调控所要达到和保持的最佳目标区域。针对虚、实资本处在不同的运行区域,调控当局可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进行综合调控以达到所需的调控目标。当虚、实资本运行在AQ1Q1'A'的黑子区域时或运行在除AQ1Q1'A'外的BQ2Q2'B'的停滞区域时,调控当局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推升虚、实资本比例,从而使其进入调控目标区。当虚、实资本运行在除BQ2Q2'B'外的CQ3C'Q3'的扩张区域时,调控当局可采取平衡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维持虚、实资本的合理比例,从而使其保持在调控目标区。当虚、实资本运行在除CQ3C'Q3'外的DQ4Q4'D'泡沫区域时,调控当局可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降低虚、实资本的比例,从而使其进入调控目标区。

三、充分认识虚、实资本基本关系的现实意义

正确认识和把握虚、实资本的本质和规律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根据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客观要求,我们认为,要取得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建设应坚持以下要求:

第一,社会经济工作应以现实资本为中心。现实资本的健康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根本基础和第一推动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坚实而又合理的现实资本基础之上,特别是知识资本的基础之上。为此,我们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创新体系和企业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知识资本创造能力,提高现实资本创造价值增殖的能力,从根本上促进现实资本的健康发展。

第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充分利用好虚拟资本的工具性作用和第二推动力作用。虚拟资本的健康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辅助工具和第二推动力,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虚拟资本的辅助推动作用。为此,我们应适度发展虚拟资本,逐步推进虚拟资本的创新工作,充分利用虚拟资本对现实资本发展的引导功能,引导现实资本流向最能创造价值增殖的地方,促进现实资本的健康发展。

第三,密切监控虚、实资本的互动关系,高度重视资本泡沫化和资本黑子化的发展趋势,防止并化解形成泡沫经济的风险。为此,我们应建立监控虚、实资本互动关系的指标体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力争把资本泡沫和资本黑子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使整个社会经济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注释:

①②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26页,第530页。

③转引自林凌、刘世庆:《利润周期与经济周期》;张文凯 包建祥:《股票市场泡沫:合理范围与政策选择》,《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第57页,第6页;第15页,第17页。

④转引自刘玉操:《当前日本金融面临的问题探析》,《世界经济》,1997年第8期。

————————

参考文献:

?1?张薰华. 资本论脉络?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2?张薰华. 生产力与经济规律?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3?(美)约翰·G·格利,爱德华·S·肖. 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范文2

关键词:金融危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

上世纪70年代后,股票、债券和各种金融创新产品等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并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如何在充分发挥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同时,汲取东南亚和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经济活动总是由虚拟经济成分和实体经济成分组成。实体经济是指人类生产、服务、消费和流通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等经济活动。虚拟经济是指在货币、证券、股票、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相对脱离实质经济的一种经济活动,具有高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的特征。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经济范畴,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的产生源于实体经济发展内在的内需,同时也反作用于实体经济。但是,经济运行最有效的状态就是均衡。一旦虚拟经济落后于实体经济,市场将会出现“金融抑制”的后果,造成经济萎缩;反之,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或超前发展,则会产生虚拟经济将实体经济“挤出”市场的现象,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二、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实例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后,各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成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主要表现在股市和房产市场的严重泡沫化。

(一)亚洲金融危机主要源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过度膨胀

股市市场价格剧烈震荡。东南亚国家采取的高利率、高汇率 “双高”政策,汇率被严重高估,吸引了大量外资以维持本国经济的高增长,刺激了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的不断膨胀。金融危机前,泰国股指从150点升至1600点,马来西亚由700点涨到1200点,印度尼西亚由不到100点涨到600点,但金融危机爆发后,上述国家的股指出现了大幅下降,跌幅分别达80.66%、63.67%和32%。同时,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急涨急跌”现象。金融危机前,日本、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商用土地价格大幅上涨,年均涨幅高达100%、40%和70%左右,而金融危机爆发后,上述国家价格分别较最高点下滑70%、54.5%和61.54%。泡沫经济破灭后,银行信贷资金难以收回,外资大量抽逃,亚洲各国金融运作陷入困境,金融危机在所难免。

(二)美国金融危机主要源于房地产和次贷及其衍生品市场过度膨胀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对其产业结构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将大量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转移到拉美和东南亚地区,同时大力在本土发展金融业。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美联储的利率从2000年6月的6.54%快速下降到2003年7月的1%,创1954年8月以来的历史最低峰。这一举措直接导致房地产信贷急剧扩张,房价大幅上涨。而房价的节节攀升,极大刺激了次级抵押贷款以及基于次贷的抵押支持证券(MBS)、抵押债务债券(CDO)、信用违约合同(CDS)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市场需求。到危机爆发前,次级债市场的规模已达6.5万亿美元,日交易量超过2500亿美元,甚至比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还大。过度投机盛行,孕育了潜在的系统性风险,直接诱发了金融危机。

三、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及预防

亚洲与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实虚经济的偏离,为防范危机,首先要分析我国现在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否存在偏离正常轨道的趋势。

(一)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1.经济货币化程度

经济的货币化指标等于广义货币量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即M2/GDP。这个指数可以大致观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程度。如果比例过高则该国货币超发严重,有可能出现经济泡沫甚至金融危机。根据世界银行M2/GDP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增长较快,从1978年的0.32增长到2012年的1.88,在34年间扩大了近6倍,创下历史高峰,居全球之首。这一数据说明当前我国经济货币化程度已经达到较高水平,由于虚拟货币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负债,货币发行越多,国家的负债就越多,同时潜在的国家信用风险和通货膨胀压力就越大,以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不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2.金融相关率

美国金融学家戈德史密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金融相关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 Ratio,FIR),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国民财富总值之比,该指标的合理区间在 1.5-2.0 左右。FIR是各国宏观调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分离的重要指标。我国的金融相关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一直不稳定。1995 年到 2010 年间该比率增长不大,说明金融市场一直处于正常状态。但是在2007 年,该比率达到 3.3左右,随后一直在持续增长,到 2013 年已经接近于 7。这一指标说明我国金融市场中存在泡沫,并且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已经存在分离的趋势。

3.房地产市场

当前,我国经济虽然发展较快,2013年GDP增长率达7.7%, 2014年为7.4%, 2015年为6.9%,但主要依赖着房地产经济的拉动以及政府投资的增长。由于房地产业所需资金巨大,仅仅依靠房地产业的自有资金难以完成整个开发过程,因此开发商会利用金融市场进行直接或间接融资,这样的结果就是房地产业的虚拟性越来越明显。如果房地产业虚拟性占比越来越大,那房地产泡沫就会出现,一旦泡沫破灭,可能造成区域性危机甚至金融危机。

(二)对于防范我国金融危机的建议

1.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实虚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增长,建设合理的经济结构是重中之重。实体经济结构方面,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们当前发展经济必须坚持的原则:一是加大对科技的重视与投入,发展科学技术;二是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合理调整。虚拟经济结构方面,发展稳定的金融市场是推动经济平稳运行的重心:一是发展完善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二是抑制房地产行业的虚拟经济规模。

2.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在各类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总是靠从事高风险的博弈来取得最大的利润,只靠资本市场的内部自律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注重提升监管水平,防范风险事件发生:一是加强立法,提高法律意识;二是改变传统监管方式,建立完善的检测系统,对各类金融产品进行实时检测。此外,建立和完善开放性的风险预警机制、监控体系,对预测经济波动的趋势,以及在风险出现时,制止风险的进一步恶化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束语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二者的分离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分析亚洲与美国金融危机,对比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现状,得出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存在背离迹象的结论,提出了相关的风险预防建议,希望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文倩.基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角度的金融危机预警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5.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多科性大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教学体系;开放共享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其推广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推动了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部自2013年提出建设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来,连续三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原则的通知,教育部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迫切需求有目共睹。2017年7月教育部的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中,提出经济管理类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规划要在2019年和2020年共达到80项之多。由此可见,教育部对推进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力度之大。目前来看,全国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少数财经院校已建立,并初步建立其适用的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大部分院校特别是多科性大学还没有启动建设,更没有对其实验教学进行系统的实践和研究。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并不仅仅是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更强调的是将虚拟仿真思想融入其中,搭建虚拟真实场景、开发虚拟真实企业实践平台及后台数据库、模拟社会经济管理的现实问题作为实验项目,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亲身经历,乐于实践,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有效地弥补了实验过程不可逆和实验项目不可及的缺陷。由于各高校学生的特点、课程体系、传统实验开设的情况等等不尽相同,结合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对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标、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中心建设和使用进行系统研究。

一、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标

多科性大学不同于财经类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它是以一个或两个学科为支撑、其他多个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西北政法大学就是一所以法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通过对山西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四所财经类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两所综合性大学的实地考察、调研,发现如西北政法大学这样的地方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相对落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不系统,实验室建设滞后等问题。为适应当下对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人才的迫切要求,经过一年多的考察、调研、可行性报告和建设方案的撰写、施工建设、后期调试,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仿真实验中心”)落成运行。

1.仿真实验中心基本情况仿真实验中心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含三个全封闭实验室、五个半开放仿真实验室(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跨实验室进行),其中,全封闭实验室有经济&管理基础实验室-A型实验室、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实验室-B型、审计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五个半开放的实验区分别是金融保险仿真区、企业模拟仿真区,跨境全流程仿真区、跨境分销实战区和综合模拟仿真实验区。综合模拟仿真实验区模拟银行、税务、工商、社保公积金实际工作场景,可组合其他四个半开放实验区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授课。企业模拟仿真区、跨境全流程仿真区和跨境分销实战区可组合为跨境综合实验室。跨境全流程仿真区、金融、保险仿真区、企业模拟仿真区可组合为企业综合模拟仿真实验室。金融保险仿真区、企业模拟仿真区、综合模拟仿真实验区、跨境全流程仿真区可组合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模拟仿真区。组合后的实验室可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跨专业综合实验项目、学年论文项目和毕业论文项目的实践基地。仿真实验中心采用云桌面管理,安装软件总计36个,包括基础审计、金融类实验软件;跨专业综合实践软件;财会与审计专业综合教学实践软件;电子商务基础实验软件;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综合仿真实训软件;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软件;社会保障学相关实训软件。仿真实验中心可用于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相关学科十三个本科专业的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和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2.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1)面向新时期实验教学的最新趋势和要求,达到或引领多科性大学经管类实验教学的最新探索水平,牢牢把握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企业对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要求,注重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2)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和课程,将学生置于虚拟仿真环境中,模拟现实操作过程,实现全流程实践和核心业务的实践,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3)实验教学中心可达到各专业课程实验和跨专业综合实验的紧密衔接、资源共享的目的,进一步促进多科性大学各学科的协调发展。实验中心的建设无疑为经管类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实践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但虚拟仿真实验在经管类实验教学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系统地对实验教学体系和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二、构建多科性大学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新体系

围绕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原则,完善教学实验模式,创新实验方法,扩展实验层次,构建能力培养为导向、跨专业、虚实结合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

1.教学模式由以课程或专业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实验教学组织模式,逐渐转变为由学科群组建基础实验以及项目为主导的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模式。开发以问题为导向、以自身专业为主的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比如,将大三第一学期的学年论文的撰写改革为两个星期的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实习加论文的形式,这是学生由专业基础提升到跨专业综合的一次重要节点,为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方法由教师演示、学生自主学习的传统方式,逐渐转变为任务驱动、团队作战、仿真模拟、岗位实战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管理意识,促进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协调发展。

3.实验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由基础课程的验证性实验、专业课程的熟练性实验、专业综合课程的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就业前的综合素养提升实验构成,达到实验教学内容衔接、教学要求匹配、教学效果阶梯化形成的目的,最终实现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创新意识、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三个层次的目标。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创新,构建“能力培养为导向、跨专业、虚实结合、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第一个层次适用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课程以基础课程为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各类专业竞赛,实践课程是以配合课程为主的验证性实验和体验感知性实验,通过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竞赛,增加对项目的认知。这个阶段由传统教师演示、学生自主的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团队合作、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第二个层次适用于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主要的专业课程都已经接触到,学生对其专业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实践课程也应由验证性实验和体验感知性实验转变为专业课程的熟练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开设一些从业资格考试相关的实践课程,学年论文的综合虚拟仿真实践课程,这个阶段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团队作战、仿真模拟、岗位实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应用能力。第三个层次适用于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所有课程的讲授基本结束,学生对其专业进行了全面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进行毕业前实习,马上走上工作岗位,实践课程也应随之变化。校内的实践课程主要是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弥补在校外实习单位接触不到的核心业务和全流程业务,这个阶段主要采用项目驱动、团队作战、仿真模拟、岗位实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社会适应和创新能力。构建的“能力培养为导向、跨专业、虚实结合、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遵从了学生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学科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使用思考

鉴于对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和研究,对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和管理机制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仿真实验中心教师队伍建设高效、专业的实验室教师团队是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将整个实验室队伍分为下面三个组成部分建设完善,以提高实验室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组建一支实践能力强、善于合作、多学科融合的实验室专业教师团队。(1)专职实验教师。引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作为专职实验教师,薪酬待遇、职称评定与专业教师同等对待。负责系统维护、技术支持和通用性实验课程的建设教学,负责与各软件厂商协同合作来保证设备和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并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平台使用培训。(2)专业教师。采取课时激励的方法鼓励专业教师承担实验课程(课程实验环节)。实验室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在相对具备专业技能及实践教学经验的经管专业教师的带动下,引导各学科的专业教师加入到实验室教师团队中来,促进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3)实验室管理人员。鼓励学生助教从事于实验室管理工作,通过短期培训即可对云桌面综合管理集成平台进行熟练操作。鼓励专职实验教师和专业教师将实验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校企协同开发实验平台和实验项目,申报各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促进教学改革,出版相关实践实验教材,逐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管是专职实验教师还是专业教师都可以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获得科研成果,使教学科研能力、职称评审、薪酬待遇均可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仿真实验中心管理制度的完善仿真实验中心采用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预约时间使用仿真实验中心,也可以在任意的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访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资源及个人的实验数据进行查看和练习,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同时为教师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更充分的条件。

3.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相对完善的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在实践过程中反复研究、反复实践、反复改革,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在之后的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应鼓励相关教师协同合作开设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也可以依托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成果撰写,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4.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探索优质实验资源的开放共享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从对各个高校实验中心的调研情况来看,资源的开放共享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包括技术方面和运行机制方面。仿真实验中心的开放共享主要是以实现校内实验项目和授课内容打通、校内毕业论文和校内创新项目打通、校内课程实验数据与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数据打通、校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协同创新、校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为目标展开。无论是校内资源还是校间资源的开放共享,都需要与企业、高校之间协同合作,共同研发核心技术,建立开放共享的协同机制,比如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防范开放共享产生的风险。

5.与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深度融合仿真实验中心为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项目提供校内实践基地,为这两个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仿真实验中心将促进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索。2015年,西北政法大学被认定为陕西省省属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实验中心无疑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基础,搭建了平台,为校内所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硬、软件环境。探索虚拟仿真实验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更好地开展双创教育。将仿真实验中心作为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的校内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实验中心的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区构建真实场景的实习环境。拥有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的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对校企协同具有重要的深化作用。

6.与技能竞赛教学模式协同发展近年来,高校各专业技能竞赛日益增多,“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仿真实验中心创建以竞赛为目标的面向参赛学生全天候开放的创新实践基地,教师可根据学生参赛情况进行必要的赛前辅导和模拟演练,在跨专业虚拟仿真区进行项目的仿真演练,开发竞赛作品资源库,形成“教、赛、学”一体化实验教学体系,提高竞赛水平,培育出优秀竞赛作品,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灾后重建;旅游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6) 03-0022-05

Abstract: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theory has a wide range for us to explain,it provides a certain persp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tourism value and builds tourism development theory system, travel decisions in the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the disaster areas to get rich,the richnes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service of virtual sex also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research.The article will further explain the general theory of virtual economy in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ourism.

Keywords: the generalized virtual economy,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he tourism industry

一、引 言

广义虚拟经济是指同时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并以心理需求为主导,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总和。它是一种立足于人类生活,面向人的全面需求,以人为本的和谐经济,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二元价值容介态[1]。广义虚拟经济的产生,来自于社会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而来的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当人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心理需求就会显得尤为迫切[2]。而旅游给人提供最多的就是心理上的满足感。如今,旅游属于广义虚拟经济研究的范畴,这是由它所具有的特征决定的。首先,主要要素不是土地,资源或劳动力,而是一个地区特有的自然或人文景观。其次,旅游给人们提供的产品是特殊,无形的体验。尽管旅游产业是实的,但其提供给消费者最终产品是虚的,这更加符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就其本质而言,广义虚拟经济是立足于价值再造,创造和交换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商品经济,是虚拟价值的价值量大大增加的经济[3]。广义虚拟经济是从人的精神需求出发,分析产品的信息容介功能,总结了价值进化及其发展规律,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视角[4]。旅游业是典型的广义虚拟经济部门[5],可以开发的虚拟价值是无可限量的[6],根据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重研究的心理需求,注重泛媒体的参与性、文化与生产的关联性,将传媒作为基础设施,将文化作为基本的原材料,将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7]。然而,旅游决策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活动中大量的信息进行取舍,从而做出计划并付诸实施。综合旅游决策概念的共有特征和旅游的概念,从个人角度来说旅游决策就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旅游有关的信息,提出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并最终把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旅游决策不像个人旅游决策那么简单,它指的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决定,即旅游政策[8]。旅游政策是以政府为核心的旅游公共管理机构为确保旅游产业的正确发展,通过广泛参与和连续决策以及具体实施等途径,平衡并协调各旅游相关部门和个人的利益、优化旅游公用资源的公共管理行为和活动过程;也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政府为实现旅游发展战略而制定的各种指导方针、条例和规章制度的总和[9],是为达到规范旅游市场,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并确保旅游者正当权益的目的而制定的一整套综合性的政策体系[10]。汶川地震后四川具备了推出灾害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灾后旅游可以成为灾后重建的载体,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11]。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立足灾后重建的情景,考察雅安灾后旅游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广义虚拟经济的应用。

二、雅安地区情况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是雅安,总的说来,雅安是一个生态资源禀赋特别丰富,城市生态建设发展较快的休闲旅游城市,同时,雅安在2013年经过7.0级重大自然灾害,经历了灾后重建。政府的对旅游发展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这就为我们研究政府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旅游政策逻辑提供了很好的样本。

(一) 自然地理情况简介

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图1),东边连接着成都、乐山、眉山等重要旅游城市,西边与甘孜藏族自治州接壤,南接凉山州,北邻阿坝州,以山地为主,是成都平原向高原过渡的地带,是著名茶马古道的起点和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结合、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结合的过渡地带。素有“川西咽喉”、“入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雅安具有良好的生态资源,森林覆盖率达63.1%,植被覆盖率达82%,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空气质量达一级标准,具有“天然氧吧”之称。气候湿润怡人,常年气温在14到18摄氏度之间,降雨多,民间有“雅安天漏”的说法,被称之为“雨城”。素有具备最优良人类居住环境和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的区域之一。

(二) 社会经济状况

雅安辖区共有2个区、6个县,分别是:雨城区、名山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面积15314平方千米,人口153万左右。2015年,是雅安地震灾后重建的第三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雅安交出了完美的答卷。实现了地区生产总值502.58亿元,增长9%,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完成灾后重建项目1949个,完工率90.2%;累积完成投资646.3亿元,投资完成率为90.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31亿,增长10.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5318元,增长8.1%;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0195元,增长9.9%。雅安特别注重以生态文化为基础的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雅安强市、富民的重要途径。旅游业的发展对雅安市的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从表1中可以看出雅安旅游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逐年递增。计划在2016年达到旅游综合收入200亿元,旅游人次2000万的目标。

(三) 旅游资源及发展情况

雅安市旅游资源禀赋较好,拥有大多数城市无法比拟的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在这里有以碧峰峡、蒙顶山、大渡河峡谷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景观。同时,拥有多处部级和省级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63.1%。雅安具有的历史文化是雅安旅游的重要一块,拥有汉文化、茶文化、三雅文化、熊猫文化、红军文化等多种历史文化,众多历史文化的积淀和相互交织形成了现在雅安独有的文化旅游资源,满足了不同阶层游客需求,很大程度的促进着雅安旅游的发展。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为雅安的旅游产业发展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雅安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5年举办四川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后,又相继被评为全国青年最佳旅游目的地、生态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省十大快乐城市,2007年开始举办一年一次的国际熊猫电影节、2008年推出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线、开展熊猫故乡行宣传促销活动等。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全市拥有5A级景区碧峰峡一家,4A级景区有上里古镇、安顺场、东拉山大峡谷、熊猫古城景区、周公山温泉、蒙顶山、云峰山景区、金凤山景区等13家,全市旅游收入节节攀升,到2015年已经占GDP的30.3%。

三、 震后雅安政府旅游政策分析

2013年4月20日又再次遭受了7.0级的芦山地震的破坏,这是雅安有史以来遭受的范围最广、破坏程度最大的一次自然灾害。雅安市8个县(区)全部受灾,死亡人数196人,受伤人数11470人,造成经济损失1693.58亿,是芦山、天全、宝兴三县2012年GDP总和的21倍,仅芦山县经济损失就达到了851.71亿元,是其全县2012年GDP的41倍,此次自然灾害使雅安市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直接导致2013年雅安旅游综合收入从2012年的79.65亿元降到70.7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占比第一次出现下滑,相比2012年减少了3个百分点。此次灾害对雅安旅游的影响超过了汶川地震,但是在雅安地震灾后重建的第一年雅安市综合旅游收入增长到108.6亿,增长53.6%,2015年继续保持40.2%的高速增长。

芦山地震发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响应积极的开展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这次灾后重建最大的特点是党中央、国务院不再指挥灾后重建工作,而是依照2009年修订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救灾法》以及2012年修订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规定,由四川省政府负责灾后重建工作,党中央及国务院提供帮助和支持。在这样环境下2013年雅安结合自身的情况迅速的编制了《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文化旅游专项规划》,开始旅游的灾后重建恢复工作,该规划的编制工作由雅安政府根据本市实际灾区情况和自身发展诉求编制而成,明确了雅安旅游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

在灾后重建的背景下继续重提“红色文化”、“熊猫文化”、“茶文化”理念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精品旅游区,构建“大熊猫生态旅游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旅游带”、“川西民俗文化旅游带”、“高山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带”的文化旅游整体布局,尤其是“熊猫文化”是地方的特殊,最后,形成以文化旅游为主导的产业体系,采取之前一系列的政策工具来进行旅游业的恢复重建工作。同时,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也为了响应国家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出了“以农兴旅、以旅促农”的理念,发展生态农家乐、休闲养生等农村乡村旅游,以实现乡村生态产业、生活方式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在党的十会议报告中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雅安在这样的环境下重新提出 “国际化区域性度假城市”的理念,提出了“生态旅游融合发展试验区”的政策工具,挖掘整合公共文化、文化遗产和自然资源,统筹灾区生态、文化、国土、城乡建设、交通、农业、林业等要素,推进区域生态、文化、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政府因地制宜地选择题材,打造真正的差异化情境,并辅之以一些现代工具和营销技巧,给灾后的雅安地区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创收的同时也极大的满足了当地居民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这是广义虚拟经济提倡的以人为本、可持续和谐发展观念。

四、结论

本文总结整理得到了雅安在芦山地震之后时期内政府旅游的政策话语逻辑,发现在庐山地震灾后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灾后重建旅游的恢复效果和对经济的恢复情况使我们认识到灾后旅游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构建“大熊猫生态旅游区”、“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旅游带”、“川西民俗文化旅游带”、“高山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带”的文化旅游整体布局,不仅仅有利于旅游者对雅安文化的了解、学习;而且也有利于当地居民的业余文化的丰富,精神层面的满足。同时,雅安政府需进一步根据因地制宜以实际为根据,找出其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中的优势资源,给与其大力支持,这样对当地的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论要[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8(5):1-15.

林左鸣. 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导论[J]. 管理学家―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09(1):1-8.

林左鸣,吴秀生.虚拟价值的人类活动论依据[J].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 3) : 66 - 71.

李庆雷,暴向平,肖洪磊.广义虚拟经济视阈中旅游资源开发理论新探[J].旅游研究,2015,7(2703):10-16.

李庆雷,暴向平,肖洪磊.广义虚拟经济视阈中旅游资源开发理论新探[J].旅游研究,2015,7 (3) : 10-16.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 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 5-442.

吴秀生.广义虚拟经济生产方式初探[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 ( 2) : 16 - 23.

汪伟全, 许源.地方政府合作的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 2005 (5): 294-296.

张俐俐.地方政府管理学[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虚拟联合体 存在意义 法律地位

一、虚拟联合体的概念、形成和发展

虚拟联合体,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法人或非法人经济组织在不改变原经济地位及财产所有权的前提下,以其部分或全部生产要素联合组成的利益共同体。

虚拟联合体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它的组成成员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人或非法人经济组织(包括合伙、个人独资企业甚至其他虚拟联合体)。个人也不必在法律上被排除在虚拟联合体之外,但由于这种情形较少,故未在概念中加以特别表述。

第二,它的组成成员并不因虚拟联合体的组建而改变其原有的经

济地位和财产所有权,即其成员用以组成虚拟联合体的生产要素不为虚拟联合体所拥有。

第三,它的组成成员依照合同约定,共同分享虚拟联合体所获的利益。

虚拟联合体这一表述,最初是由原山西省计委主任张奎教授在1997年初根据国有企业难以开展资产重组的状况提出的。其要义是:以适销对路的产品为纽带,挑选一些与产品的生产在设备、工艺、人员方面存在结构相似、功能互补、利益一致但没有市场、效益不佳的企业或企业的部门、车间,组成可以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体。

最早试行虚拟联合体的企业是山西寿阳安装公司。1997年底至1998年初,该公司签订了十倍于其生产能力的供货合同,于是与多家企业组成了虚拟联合体共同生产,顺利履行了合同义务,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此后,太原东方物流设备有限公司(OMH)、山西鼎泽环保产业公司、晋城钢岭稀土金属有限公司、山西洁世实业有限公司也成功的组建了虚拟联合体。

1999年6月5日,“企业改革发展新模式――虚拟联合体”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京召开,茅于轼、赵振英、魏杰、常修泽等著名经济学家与会,虚拟联合体理论获得了普遍的肯定和关注。

二、虚拟联合体的分类

虚拟联合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第一,按虚拟联合体联合的性质和目的,可分为横向联合和纵向联合。横向联合是指业务相同或近似的成员之间的联合。其目的在于减少成本、增强竞争力。纵向联合是指处于生产、流通领域之不同阶段,在业务上互相衔接或互补的成员之间的联合。比如产、供、销联合体,同一终极产品的零配件生产企业的联合体,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的联合体,供货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的联合体等。其目的在于节省投资和时间成本。当然,实践中不排除此二者的交叉存在,即在横向联合的某个环节含有纵向联合的因素,而在纵向联合的某个部分又有横向联合的特征。

第二,按虚拟联合体组成成员的性质和在虚拟联合体中发挥的作用,可以分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以及企业与科研单位和高校之间的联合。

第三,按虚拟联合体组成成员的相对或绝对实力,可分为强――强联合、强――弱联合、弱――弱联合。

第四,按虚拟联合体核心或主导成员之存否,可分为核心型和非核心型联合。在核心型联合中,担当核心企业的常常是终极产品的制造者、关键技术的所有者或供货商(相对于分销商和零售商而言)。

第五,按虚拟联合体组成成员中是否有三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可分为含有外资成分和不含外资成分的虚拟联合体。

第六,按虚拟联合体组成成员的所有制性质,可由国有、集体、私营、三资等各种企业排列组合成多种形式的联合体。但这种划分只具有政治和社会意义,不具有经济和法律意义。

第七,按虚拟联合体之中虚实对比可分为虚拟型和实体型虚拟联合体。其实,任一虚拟联合体均具有虚的特征,又具有实的成分,这种划分只具有相对意义。所谓实体型虚拟联合体,是指已经形成法人或合伙组织的虚拟联合体,这种虚拟联合体又可分为法人型和合伙型两种形式。至于虚拟型虚拟联合体,就是指尚未形成法人或合伙组织的虚拟联合体。

第八,按虚拟联合体设立的目的和作用,可分为生产经营型和服务型虚拟联合体。前者依字面含义很好理解。后者是指联合体成员将其福利项目整合起来,以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福利水平。比如食堂、接送车、幼儿园等。这是中小企业在吸引人才方面弥补自身劣势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虚拟联合体的存在意义

虚拟联合体的理论最初是为解决国有企业脱困而提出的,但是它的存在和发展,并不局限于国有企业,不同序列上的各种不同形式的企业均可合理利用这一形式,使其向着对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第一,为国企改革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我国的国有企业,即使在困境尚未突显的年代,其工业产值的增值率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现今,在国企困难重重的情形下,喧嚣多年的资产重组亦毫无成效。其实,国企困难的症结在于产权不清,而资产重组同样依托于产权关系,只要产权问题不解决,国企脱困就永世不得超生。何况特定国企之间的兼并还要克服地方、部门利益和心理上的障碍,由之而更加举步维艰。但许多不景气的国有企业,却有着特定的厂房、设备、人员、品牌等优势,既然以产权为纽带进行资产重组在现实上不可行,何不以产品为纽带将企业具有优势的生产要素联合起来实现整体优势?这是虚拟联合体在理论上被提出和在实践中被试行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以此挽救一部分国有企业,对减少失业率、缓和社会矛盾和社会动荡的间接意义亦自不待言。

第二,是企业规模扩张的一种有效途径。传统的企业规模扩张有两种形式,一是投资新建,一是兼并收购。前者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支持,同时需要一定的建设周期。后者则需在投入现金和稀释股权之间有所取舍,如果进行敌意收购,则还要承担收购失败的风险。而虚拟联合体为企业扩张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这只是一种以协议为基础的联合,几乎不需要任何投资。而且不改变原企业的产权关系和人事隶属,不会出现目标企业中管理层与股东和职工的矛盾。

第三,节省时间成本。“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1]现代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时间的竞争,因为商品更新换代的平均周期逐渐缩短,以及 通信产业的飞速发展,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往往在短期内就会有大量企业蜂拥而至。所以竞争的胜负就取决于企业能否尽可能节省建设周期、生产周期以及市场开发周期,尽快抢占市场份额。虚拟联合体由于绕过了产权和债务这道关隘,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整合资本,齐心协力的塑造品牌,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第四,中小企业可据此增强整体实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资金的限制,在竞争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虚拟联合体可以将中小企业整合起来,为其提供一条自强之路。中小企业通过组建虚拟联合体,可以集中力量上项目、实现规模经济、避免恶性竞争、综合各自的营销网络占领市场、通过集中购销降低成本而扩大收益、共同打造品牌而树立商誉。有论者提出虚拟联合体就是整合优势形成整体优势。其实,如果运作得好,劣势通过合理整合也能产生整体优势。我们且用Xi(X1,X2……Xn)表示中小企业独立状态时所具有的属性的数目,用C表示虚拟联合体构成后,所具有的新属性的数目,用S表示虚拟联合体所具有的属性数目。则也可用公式表示为:

S=Xi+C

当C≥0

显然S≥C

这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著名原理。[2]

第五,促进知识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同时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5-6%,而发达国家则高达50-60%。另一方面,我国企业产品普遍技术落后,工艺粗糙。造成这一现状的直接原因是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存在巨大的鸿沟,由产、学、研共同构成的虚拟联合体正式填充这一鸿沟的有效形式。

第六,促进学生创业的健康发展。学生创业是近年来产生的新生事物,学生企业除与一般小企业面临共同的问题外,还由于学生阅历的浅薄,常常只能掌握一个或少数几个而缺失大多企业成功的要件。虚拟联合体是在保证学生创业热情的前提下,促使其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由之而产生的对教育、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又与一般小企业不可同日而语。①

第七,虚拟联合体的灵活性是无可比拟的。企业在规模大小方面,存在这样一种冲突:一方面,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3]另一方面,大企业也存在转型困难的问题,受国际环境和国家产业政策等外在因素影响较大,因而对投资者而言风险也较大。虚拟联合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矛盾。因其具有达则合、穷则散的优势,能够抓住市场机遇,又不会被动的抱残守缺,投资者可以仅投资于核心企业以集中利润,同时分散投资以分散风险。

第八,增强内资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跨国公司和国外巨型企业纷纷枪滩中国市场,同时内资企业也要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但目前内资企业的竞争力普遍较弱,在短期内又难以通过动大手术使之脱胎换骨。虚拟联合体可以迅速集中内资企业的优势,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共同体。

第九,虚拟联合体可以作为企业购并的序曲。近年来,企业购并风起云涌,不论主动或被动,情愿或无奈,自愿或强制。但许多企业在购并完成后,却发现对方并不适合自己。此时再欲分开,则还要费一番周折。在友好并购中,虚拟联合体可以作为企业购并的前奏,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双方认为购并有利于彼此的发展,则进入现实的并购程序;否则,分道扬镳,彼此皆无亏欠,亦不需向对方负责。

当然,虚拟联合体也同时存在缺乏稳定性、权责不明、意志不统一等消极方面,这与其积极意义共同构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此两者之间笼统地争辩孰优孰劣是没有价值的,应将这一选择权交由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经济主体来行使。

三、虚拟联合体的法律地位

1、 虚拟联合体应当具有民事主体资格

民事主体资格,是民事主体通过自己的民事活动,或者借助他人的民事活动,参加民事法律关系,取得和行使民事权利,承担和履行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主体资格是民事主体在民法上的法律人格,民法正是通过赋予不同民事主体的不同主体资格来确定它们不同的法律地位的。[4]

虚拟联合体虽然有时并不具有独立的财产或其他财产性权利,但是,在许多情况下,让渡和转手商品所有权的人并不是商品的所有者,只要它能够作为一个独立的商品交换者,自主地处分一定的商品所有权时,就应认为它是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5]虚拟联合体正是符合这一条件的经济组织,何况他有时可以对成员企业的终极产品享有所有权。但是,我国法律尚未确认虚拟联合体的民事主体资格,然而虚拟联合体在运作中又能够采用合法途径规避这一法律空白,而规避的结果不仅不经济而且易起纷争。因此,以法律的形式确认虚拟联合体的民事主体资格是必要和必须的。

2、 虚拟联合体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主体资格包括民事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具有一定民事法律地位的集中体现。民事权利能力包括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义务能力两方面。虚拟联合体的权利能力,是通过其可享有的具体的权利体现出来的。不同序列和类型的虚拟联合体拥有享受不同的具体权利的能力,这也是其实现民事权利能力的结果。

1)所有权

虚拟联合体在组建时,通常不享有对任何物的所有权,各生产要素仍为其成员拥有。但如有成员自愿将其名下的财产转移为虚拟联合体所有(例如核心企业为取得非核心企业信任而为之),法不应为此做出禁止性规定。此外,虚拟联合体存续期间的孳息,按照其成员的合同约定,也可能为虚拟联合体所有(例如其成员希望籍此达到建立企业集团的目的)。

2)他物权

他物权包括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两方面。虚拟联合体可以以自己的名义行经营、承包之权,亦可享有抵押权、质权、留置权以及船舶优先权。如果虚拟联合体的成员均为国有企业或国有单位,则其只能享有财产权而不是所有权(财产权是他物权的一种[6])。

3)债权

虚拟联合体可因买卖、借贷、承包等合同行为而享有债权,也可因侵权、无因管理、不当得利而行使债权。

4)知识产权

虚拟联合体可以拥有商标权,这对同业中小企业组成的非核心型虚拟联合体尤为具有意义,这也是此种虚拟联合体形成的主要动因之所在。同时,对于虚拟联合体工作人员的职务发明,按合同约定,其专利权归虚拟联合体所有的,虚拟联合体得享有专利权。

5)名称权

名称权是虚拟联合体特定化的标志,是其以自己的名义参与经济生活的先决条件。

虚拟联合体除享有上述民法上的权利外,还享有 诉讼法上的诉权。

虚拟联合体的民事义务能力是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义务的资格。除与其他主体的对世权相对应存在的义务外,唯一值得讨论的是虚拟联合体的债务承担问题。在法人型虚拟联合体中,显然其债务应由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外承担无限责任,而不能波及成员企业的财产,包括由虚拟联合体支配的那部分。在合伙型虚拟联合体中,其债务应首先用虚拟联合体的财产清偿,不足部分由其成员承担连带责任。此二者依法人和合伙的相关法律规定可也。但在虚拟型虚拟联合体中,其债务承担在无约定的情形下,应由其成员各自承担自身的债务,而与虚拟联合体无涉,即使虚拟联合体拥有财产。这是出于保障虚拟联合体稳定运营的考虑。在核心型虚拟联合体中,如有约定,核心企业可为非核心企业承担连带责任,而后者不必对前者承担连带责任。因为相对而言,核心企业实力雄厚,主导虚拟联合体的运营,非核心企业则势单力薄,处于从属地位。要求核心企业承担较多的责任,对于非核心企业也是比较公平的。

四、虚拟联合体与其他经济组织的区别

虚拟联合体与其他经济组织在现实中不可避免的要发生交叉,但其仍与其他经济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这是虚拟联合体这一组织形式独立存在的先决条件。

1、虚拟联合体与法人的区别在于:法人必须有独立的财产权,即其财产与其成员的财产严格分开,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①而虚拟联合体则没有这一要求,它可以有财产权,也可以没有,而只是协调分属其成员的生产要素共同生产。虚拟联合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不是,但即使以法人的形式存在,仍应具有虚拟联合体的特征,即除拥有独立的财产权外,还可以支配其成员享有所有权的生产要素。

2、虚拟联合体与合伙组织的区别在于:合伙要集中合伙人的出资,统一合伙人的意志;而虚拟联合体可以保持各自为政的状态(比如中小企业只是出于大批量集中购料及共同塑造品牌的考虑而组建的非核心型虚拟联合体)。同时,虚拟联合体的进入、退出和解散也可由合同的约定而较合伙灵活。

3、虚拟联合体与合同关系的区别。特定的虚拟联合体与企业间的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承揽合同、委托合同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他们的区别也是很明显的:虚拟联合体可以在这些合同之外另有一个实体存在,同时虚拟联合体成员可以按照各自产品(服务)等贡献的价值或份额分享利润,其成员还可共同拥有一个商品品牌。

4、虚拟联合体与特许连锁经营的区别:特许连锁经营的经营权高度集中于总部,且各加盟店之间没有横向联系。[7]而且,加盟店的经营范围常常局限于总部特许的范围内。而虚拟联合体经营权可以分散于各成员企业,各成员之间可以有横向联系,其营业范围除一部分融入虚拟联合体之外,还可有其他经营。

5、虚拟联合体与企业集团的区别:企业集团是由若干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企业在统一管理基础上组成的经济联合组织。[8]虚拟联合体成员并不以具有独立法人地位为要件,也并不以统一管理为特征(虽然有些虚拟联合体也有统一管理,但这种统一只限于成员企业用以构成虚拟联合体的部分生产要素,而不是整个企业都要服从统一管理,这与企业集团根本不同)。而且企业集团的主要连结形式是控股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股权占有,虚拟联合体成员之间通常没有控股关系。

虚拟联合体必须至少有一个同上述经济组织相区别的特征,才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否则就应归入上述经济组织之一。

五、虚拟联合体其他相关问题

1、组建经营型虚拟联合体,必须首先进行资产剥离。资产剥离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剥离,第二阶段是经营性资产中,盈利和不盈利资产的剥离。不实行资产剥离,公平和效率都无从谈起。

2、虚拟联合体的治理结构。虚拟联合体可以由成员企业选派代表组成虚拟联合体理事会,根据合同约定和各成员的的共同授权,统一支配虚拟联合体内各生产要素的运营,执行其成员的共同意志,代表各成员进行商事洽谈和组织、参与其他商事活动,协调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在核心型虚拟联合体中,如果其成员同意,也可不必组成虚拟联合体理事会,而由核心企业行使上述职权。

3、虚拟联合体的监督机制。虚拟联合体也可由成员企业选派代表组成虚拟联合体监事会,监督虚拟联合体的生产经营及财务收支等情况。政府和传媒亦可构成监督系统的组成部分。[9]同时,适当灵活的退出机制,也不失为一种消极的监督方式。此谓“用脚投票”者也。

4、虚拟联合体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虚拟联合体的进入和退出,应当由其成员自行约定。这一约定应尽可能的体现意思自治原则,即虚拟联合体的进入应充分尊重现有成员的意志,而其退出则应尊重个体成员的选择。当然,这种尊重以不损害其他成员的利益为限,如有违于此,则可做出禁止性的规定,并要求责任方予以经济赔偿或补偿。

5、利用虚拟联合体规避法律的情况,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属法律本身的规定不合理,则应允许。如属有违社会公序良俗或损害国家利益,则应予以取缔。

6、有论者认为,虚拟联合体也能上市融资。本文作者认为,上市是专属于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项权利。不符合这一条件的虚拟联合体不应具备直接上市资格。但是,虚拟联合体可以通过收购、股权置换等方式买壳上市,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

7、应严禁政府和拥有行政权或行政垄断权的企业介入虚拟联合体。政企不分是长久以来难以解决的弊病,也是国企困难的主要原因所在。如果允许上述主体介入虚拟联合体既可能使其对虚拟联合体的其他成员企业搜刮掠夺,也可能对虚拟联合体外的其他企业形成不正当竞争,或二者兼而有之。

8、应严禁各大企业利用虚拟联合体实施垄断。同业中小企业利用虚拟联合体集中采购以降低成本,统一定价以避免恶性竞争,从而增强与大企业竞争的实力应当是被允许的。但若大企业组成虚拟联合体并进行集中采购和统一定价,则是一种明显的垄断行为,故当禁绝

参考文献

[1]孙武(春秋)。孙子兵法[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45。

[2]参见:吴世宦。法治系统工程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21.转引自吴春香、陈朝晖。论企业管理之法治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66

[3]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5。

[4]李开国。民法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54,55。

[5]佟柔。中国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64。

[6]纪坡民。产权与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16。

[7]郭冬乐、宋则。中国商业理论前沿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92。

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 虚拟经营虚拟企业发展策略

虚拟企业是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而产生的企业动态联盟,其显著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能够迅速集成不同区域成员企业的资源,抢占市场机遇。温州服饰虚拟经营,借用了相关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包括销售关系网络等资源,突破资金、设备、技术等限制,实现了快速发展。本文在通过对温州服饰虚拟经营的现状和运营模式分析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必须大力发展虚拟企业、虚拟产业集群,并积极探索发展的途径和措施,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和快速发展。

一、温州服饰虚拟经营的现状和运营模式

虚拟企业,是指由一些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厂商,为赢得某一市场机遇,从各自企业中选出优势资源,通过信息技术联成的经营联合体。虚拟企业集合各成员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通过分享市场机会和顾客,实现共同发展。它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以成员企业之间的高度信任、相互合作为基础,依靠现代的信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组织形式。虚拟经营实质上就是借用和整合外部资源,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种资源配置模式。

温州服饰虚拟经营概况。虚拟经营已成为浙江温州众多服装类中小企业的首选模式,特别是休闲品牌服饰行业,他们运用自身优势和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实现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过程中,以经济、快捷的运作方式,灵活、高效地利用外部的资源,在短期内树立品牌,以品牌为基础借助某一地区的加工能力和信息优势,建立依托型的生产基地。

温州服饰虚拟经营模式。最典型的是“两头在外”,即生产在外搞外包加工,采取“借鸡生蛋”的虚拟生产策略;销售在外搞“借网捕鱼”的虚拟销售模式,公司总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产品设计、市场管理和品牌经营等方面。因此,温州服饰虚拟企业具有“哑铃型”的特征。虚拟生产主要是把生产任务让合作企业完成,公司总部可以更多地注重产品设计和市场销售。虚拟销售是摆脱对大商场的依赖,采取特殊连锁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实施规范化管理,统一形象、价格、宣传、配送和服务标准。虚拟销售的具体形式,主要是销售和特许连锁经营。现在更多的企业招募总、经销商的方式构建经销渠道,这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节约运费和其他流通费用,建立新的销售渠道。

二、温州服饰虚拟经营分析

温州服饰虚拟经营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为虚拟企业带来生机和效益。温州服饰虚拟经营的成功,反映出一般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所没有的独具特色的优点:1.通过资源整合,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2.促进优势互补,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3.企业间分工协作,降低交易费用。虚拟企业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分工协作,降低了企业间信息、谈判、监督等交易费用,是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的专业分工,体现管理成本的节省和规模效益的增加。4.能够满足客户个性化和成员企业独立性要求。

温州服饰虚拟经营的不足和缺陷,限制发展空间,影响合作效益。1.虚拟企业内部管理缺乏权威性,影响管理效能,在沟通、交流、协作、执行过程中协调困难,因为各成员企业的领导体制、管理原则有所不同,管理人员文化背景存在差异,使得内部制度制定、任务执行不畅通。2.客户的文化氛围、消费心理、需求习惯等存在差异,给销售管理带来难题。3.法律制度和商业习惯差异、成员企业管理理念和准则差异、人力资源与素质差异等复杂关系,都在联合体中产生影响。因此“虚拟经营”对企业是有选择性的,如果没有自己核心能力和长处,虚拟合作极难奏效。

温州服饰的虚拟经营尚存在众多难题,亟待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是盟主企业要寻找合作伙伴难。二是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难。三是生产计划的制订、执行和协调难。四是网上购物货款支付难。五是企业文化建设难。虚拟企业内部成员、消费对象都有不同文化背景,要统一企业文化理念,需不断地培养、积累和历史的沉淀。

三、我国发展虚拟企业、虚拟产业集群的对策和措施

培育和发展虚拟企业、虚拟产业集群,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科技高速发展、适应消费者需求及快速反应市场的必然选择。

我们从温州服饰虚拟经营的实践分析,虚拟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有其缺陷和难题。虽只是一个区域、一个行业、一批中小企业的虚拟经营,只是虚拟经营的一个区域性案例,但对全国发展虚拟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在全国大力发展虚拟企业、虚拟产业集群,尚有待于理论的研究和深化、实践的探索和总结,微观企业的实践要与宏观政府的支持相结合,它是一项新型的企业组织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究对策,采取措施,才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1.更新发展理念、注重制度创新,是虚拟企业发展的前提。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经营方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一方面人们渴望制度创新,加快发展虚拟企业这种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又因其对实体经济发展有负面影响,如虚假信息、金融诈骗、金融危机等望而却步。为此,首先要充分地认识和正确地评价虚拟经济对整个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其次,要注重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虚拟企业有效整合各企业资源优势的作用和功能,不断完善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使得在缺乏资源的不利条件下获得迅速的扩张。尤其是在新经济时代,信息网络的发展给虚拟组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营造经济环境、维护市场秩序,是虚拟企业发展的条件。政府要实现从“运动员”到“裁判员”、“守夜人”和“主心骨”的转变。市场经济奉行的自由民主原则,要求政府保持其“自由经济”的“守夜人”身份,保证经济环境的平等、自由,而不应对经济运行本身直接干预。现代经济还要求政府是“主心骨”,在运用一系列宏观政策工具对经济运行做全面调整的同时,政府也有必要动用其特殊权力进行干预。虚拟经济的发展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作为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裁判员,首先要在市场法制化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其次,要制定产业政策,鼓励、支持虚拟企业和虚拟产业集群的发展。国家在制定税收政策、投资政策、政府采购政策等方面,体现对高新技术企业、虚拟产业集群的支持,使之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3.创建网络平台、共享信息资源,这是虚拟企业发展的基础。信息网络化是虚拟企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平台,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总部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掌握和分析各种进、销、存数据,及时地做出促销、配货、调整经营决策,快速地对市场做出反应,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提高市场的竞争能力。

4.注重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是虚拟企业成功的法宝。对于虚拟企业而言,品牌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虚拟经营最大特点是以品牌为核心,对于品牌的打造,温州服饰业中的“美特斯・邦威”、和“拜丽德”等都在精心地经营着自己的品牌,品牌定位清晰,品牌之舟扬帆国外。产品的设计要符合品牌的文化和理念,加盟店选择要与品牌的形象和地位相协调。广告提升品牌价值、演绎品牌的内涵、展示品牌产品的附加值。针对加盟店的扩展,要制定统一的品牌标准、标识、质量标准、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保证产品质量,把品牌的所有权牢牢掌握在总部手中。只有这样才能将自己的品牌走向全国名扬世界。

5.谨慎选择伙伴、有效整合资源,是虚拟企业成败的关键。首先,要选择有核心资源的合作企业,盟主企业在信息、谈判沟通、进行评价、直至选择最佳伙伴的整个过程,都要认真对待,谨慎选择。其次,要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在战略与结构的结合中,主要是技术联盟,要实施优势互补。再次,要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特别是产品设计、工艺改进更需高级技术人才,这是虚拟企业人才资源的根本。同时,构建虚拟企业、保持和培育成员的核心能力以及核心能力的载体――人才的培养、激励和发展,都需要跨文化的协调和管理。

6.发挥行业优势、拓展经营模式,是虚拟企业发展的途径。虚拟企业一般采用虚拟生产、虚拟销售、虚拟技术开发、战略联盟等经营模式,每种模式又因其不同的行业特点和产品特性,采取不同的具体运作方式,如虚拟销售,有销售、特许连锁经营、解放下属销售公司的产权等。除了温州服饰的虚拟生产和虚拟营销两种虚拟经营模式外,还可经采用虚拟技术开发,企业以项目委托、联合开发等形式,借助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研发优势,完成技术创新、技术改选、新产品开发等工作,以弥补自身研发能力之不足。此外,组建战略联盟,可以避免单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孤军奋战,降低经营风险。高新技术产业在可能情况下,要尽量采用虚拟技术开发和战略联盟的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