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新的商业模式范例6篇

实体店新的商业模式

实体店新的商业模式范文1

关键词 连锁药店 扩张模式 公众公司 应用

一、背景介绍

根据中国医药物资协会(China Medical Pharmaceutical Material Association,简称CMPMA)数据,2014年,中国零售药店数量为43.39万家,较2013的43.27万家上升1200多家,增幅0.28%。其中,单体药店数量从2013年27万多家降到了19万家左右。这也就意味着,2014年中国药店的连锁率达到了56%左右,而一年前仅为36.57%。在减少的单体药店中,5.5万多家弱小的单店并入连锁,2.5万家左右进行注销。

CMPMA预测,2015年单体药店数量还会有很大下降,可能缩减到15万家左右,只占药店总数的35%左右。单体药店数量占比下滑主要原因是很大一部分单体药店竞争力本身很弱,再遇到新版GSP的认证,导致这些单体药店选择了加盟连锁或注销。

这意味着药店经营连锁化趋势明显,单体药店发展空间受挤压,连锁药店有较大的扩张空间。连锁药店的扩张模式及其应用分析,是很多处于扩张规划中的连锁药店企业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析连锁药店的主要扩张模式及其优点与挑战,以及药店行业部分公众公司对扩张模式的选择应用。

二、连锁药店扩张主要模式及其优点与挑战

我国连锁药店传统的扩张模式主要有三种:新建直营店模式、兼并重组模式和特许加盟模式,这三种模式是在连锁药店数量上的扩张。此外,随着2014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政策,电子商务扩张为连锁药店销售收入上的扩张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新建直营店模式是连锁药店企业通过新开药店进行扩张的方式。其优点是具有较强的复制能力,即扩张企业能较容易地把自身的一些核心能力复制到新开药店中去;挑战时有一定的资金成本,扩张速度较慢,且面临新进入者的审批风险,容易遭受地方保护主义。

兼并重组模式是指连锁药店企业对其他药店企业进行收购兼并,包括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其优点是快速扩张,规避地方保护主义;挑战是代价成本相对较大,资源文化整合难度较大。

特许加盟模式是指连锁药店企业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商号、商品和经营模式等以加盟合同的形式授予加盟商使用并获取加盟费用的扩张模式。其优点是扩张速度较快,资金成本较低;挑战是管理关系松散,稳定性较差。

医药电子商务是指连锁药店企业凭借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医药产品销售实现销售规模扩张的模式。其优点是覆盖面广,不受地域限制;挑战是牌照获取及品牌规模效应。

三、药店行业部分公众公司对扩张模式的选择应用

目前,连锁药店公众公司主要有A股的老百姓、益丰药房、一心堂,美股的海王星辰及新三板的上元堂、康泽药业、泉源堂、同健股份。本文选择A股老百姓(603883.SH)、益丰药房(603939.SH)以及新三板的康泽药业(831979.OC)为代表,探析这三家公众公司的扩张模式。

(一)老百姓:兼并重组+新建+电商(数据来源:老百姓招股说明书、wind资讯)

(1)兼并重组。回顾老百姓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兼并重组在其扩张版图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招股说明书显示,老百姓大药房自2005年至上市时,共进行17起股权收购及6次资产收购,极大地扩张了老百姓经营版图。上市后,老百姓进行了2起资产收购,1起股权收购,了3起资产收购评估报告。

(2)新建直营店。除兼并重组扩张之外,老百姓还通过新建直营店方式积极扩张。公开资料显示,老百姓将首发募集资金的14.2%、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的33.87%用于新店建设项目。2012年~2014年,老百姓兼并重组新增门店231家,新建门店357家。

(3)电商。老百姓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牌照,通过官网商城、大型电商平台旗舰店、微信公众号及手机移动端等多渠道发展电商业务,探索和发展O2O业务模式。

(二)益丰药房:新建+兼并重组,积极发展电商(数据来源:益丰药房招股说明书、wind资讯)

(1)新建+兼并重组。益丰药房坚持“区域聚焦、稳健扩张”的发展战略,形成了旗舰店、区域中心店、中型社区店和小型社区店的“舰群型”门店布局。益丰药房首发募集资金拟在四年内建设550家连锁药店,该营销网络建设项目投资额占募集资金总额的75.36%。上市后,益丰药房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的83.44%拟用于在三年内新建1,000家连锁药店。益丰药房设立至上市之时,共进行6起股权收购,1起资产收购。上市后,益丰药房共进行2起股权收购,3起资产收购。益丰药房正通过“新建+并购”加速门店拓展,继续聚焦华中华东地区,拓展相邻市场。

(2)电商。益丰药房具有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牌照,其于2013年启动了电商平台,已建成B2C模式的益丰网上药店官方商城,并入驻天猫医药馆、京东商城开设旗舰店,也已实现在实体门店用手机支付宝买药的O2O模式。

(三)康泽药业:兼并重组+电商布局(数据来源:康泽药业公开转让说明书、wind资讯)

(1)兼并重组。康泽药业自2008年以来共进行了4起股权收购,公司新三板挂牌后,共进行了5起股权收购。挂牌后,公司完成了2次定向增发,募集1.86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连锁门店拓展、B2C及B2B业务建设,医药电商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

(2)电商。公司从2012年开始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目前已同时具备电子商务批发(B2B)及电子商务零售(B2C)两个互联网交易服务牌照。电子商务零售业务:公司持有《互联网药品交易许可证》(B2C),依托专业的药品经营经验和丰富的厂商资源,致力建设专业性强的、以主要销售药品为特色的“康泽网上医药商城”。公司B2C业务主要以实体门店和会员为基础,依托康泽网上医药商城为主要业务拓展平台,同时与天猫商城、京东医药馆、818医药网、八百方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合作。2014年,康泽药业电商零售业务收入占比0.75%,2015年上半年该板块业务收入占比上升到5.27%,电商零售成为康泽药业零售业务未来的新的增长点。

四、结语

连锁药店扩张模式各有不同的优点和挑战,企业应当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扩张模式。一旦选定扩张模式,应充分发扬其优点,同时应对其挑战。资金雄厚,有较强资本运作能力的公众公司更加倾向于运用兼并重组及新建直营店的扩张方式。除此之外,电子商务模式越来越受到连锁药店的青睐,已经成为部分公众公司一种新的扩张模式。

(作者单位为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 2014中国单体药店发展状况蓝皮书[Z]. 2015:2-3.

[2] 中国医药物资协会. 2014中国医药互联网发展报告[R]. 2015:1-4.

[3] 钱新峰,邵蓉.试析我国连锁药店的三种扩张模式[J]. 2005.

[4] 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Z]. 2014.

实体店新的商业模式范文2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新型的商业组织模式和经营方式,展现了其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能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现代商业的主流模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了与房地产的关系,不但在房地产的经营中广泛采取了连锁经营的方式,而且在连锁商业中,房地产经营已成为连锁企业的主要收入渠道,麦当劳公司的收入90%来自于房地产经营,我国发展最快的大型连锁商业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均通过房地产辅助其扩张,甚至创造出了“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因此,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问题。

连锁经营的概念及特征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

一般认为,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价格,在多处同样命名的店铺里,出售某一种(或某一类、某一品牌)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这种经营模式即称之为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一种新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商业制度的创新,被誉为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自1859年美国出现第一家连锁企业——大西洋与太平洋茶叶公司后,连锁经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欧美国家,连锁经营占到整个零售商业的60%-70%,销售额占90%。美国连锁大王“沃尔玛”公司,其销售额已连续七年超过美国通用和微软公司,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第一名。

(二)连锁经营的特征

标准化。标准化即指经营的商品、服务、企业整体形象的统一而标准化。连锁企业拥有统一的企业名、企业徽,统一的建筑形式、统一的店堂陈列、统一的广告宣传、统一的服饰等。连锁企业经营的商品具有同类性,服务的水平和风格也完全相同,从而树立了统一的企业形象。

专业化。专业化是指连锁企业的商品采购、储存、配送、销售及经营决策等职能的相互分离而专业化。连锁企业对业务活动进行了详细分工,甚至每个人的职责都趋向专业化,使其职责分明,各负其责。通过业务活动的专业化,从而保证了连锁经营各项活动的决策正确以及有较高的工作效率。

集中化。分工越细的体系就越需要集中化管理。连锁企业实行集中决策和分散经营的管理体制。即销售计划与经营战略、店铺选址、员工教育、商品采购等,均由总部负责;广告及信息也都由总部控制,形成一整套的决策管理体系。连锁分店负责商品销售及提供服务。通过集中管理,实现连锁企业的统一经营。

简单化。连锁企业在业务操作规范上化繁为简,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连锁企业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操作规范简单而好记,容易掌握,从而保证了连锁企业服务的标准化和工作的高效率。

规模化。规模化是指连锁企业在销售网络上、商品采购、商品配送、企业人员培训、销售广告等各种经营资源方面的规模化利用。连锁企业必须是若干个企业(店铺)联合而成的,形成规模经营,单个企业不能称之为连锁经营。如沃尔玛全球有4000多家分店,麦当劳有30000多家分店。连锁企业通过大量采购,从而降低商品进货价格,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统一管理、标准化经营,使各分店商誉共享、经营管理技术共享,降低了经营费用;数量众多的销售网络,大大增强了销售能力。规模化为连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规模效益。

所以,连锁经营从本质上看,是把独立、分散的商业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覆盖面很广的大规模销售体系。它是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理论在商业领域里的运用。连锁经营这一新型的商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以其自身的特点,发挥着巨大的“魔力”,掀起了现代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

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背景

(一)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本质要求

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开店即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以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连锁企业只有不断开新店,才能扩大营业规模和销售能力,降低进货成本和管理费用,发挥规模效益,取得快速发展。

而开新店,首先就要确定开店的业态,即要开一个什么类型的店、经营什么、以什么方式经营?开一个与原有连锁经营体系相同的店还是开一个完全不同的新店?零售商业的业态有很多种,分为便利店、专业店、超市、大型超市等18种。但从总体上分为有店铺经营和无店铺经营两种业态。有无营业场所和营业场所的规模、结构不同,则连锁分店的目标顾客、商品结构、商品销售方式、服务功能等都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连锁企业开新店,首先必须确定开店的经营业态,以确定连锁企业的经营目标。

就目前世界范围零售业态的分布来看,有店铺经营是零售经营的主要业态选择。显然,店铺的开发和建设是有店铺零售店的首要任务。铺面规模、结构会影响连锁经营的规模、商品结构和经营方式以及服务方式;铺面建设资金的占用量会影响连锁经营体系流动资金的使用量和资金的使用效率;铺面建设的质量和速度会影响连锁分店的开业时间是否正常和连锁体系的开店战略目标能否实现。而店铺的开发和建设就是连锁店的房地产开发,连锁经营的开店战略从本质上讲就是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选址战略。连锁企业的选址战略,就是要确定店铺的选址标准、开新店的条件、商业区选择、商圈调查、商圈市场评价,从而确定恰当的业态、优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营业面积、有利的商业和购买环境,使店能够经营成功。而这一切,正是商业房地产开发的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符合了连锁经营的要求,才能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便利条件,如果商业房地产开发不符合连锁经营的要求,店铺选址不当、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规模过大或过小、购买力不足、交通不便、同业竞争过于激烈等等,都会给连锁店今后的经营带来致命的影响。因此,选址是连锁经营成功的秘诀,选址战略是连锁经营的重要战略。而连锁经营选址战略从根本上讲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战略。

连锁经营的网络战略。营业网点多、销售规模大是连锁经营的最大优势。连锁经营必须开发许多的网点、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具有规模效益,发挥规模优势。而规模的扩大,仅仅依靠扩大经营范围和商业促销已经不能奏效,只有依靠网点的增加,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顾客市场上,不断增加新网点,扩大销售网络才能实现。因此,连锁经营实质上是网络经营战略。不断地在更大地域范围、更多目标市场上选址、店铺设计、建设及装修、开业,这就是商业房地产开发。

连锁经营的资本运营战略。美国贸易法规定:连锁店是至少有在一家总店控制下的10 家以上的经营相同业务的分店。英国则认为,连锁店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单一所有,即一个公司或一个合伙店或单个业主所有;集中领导,统一管理;设立的店要相同;有10个以上成员店。日本“连锁店协会”则规定“连锁店是在全国拥有11家以上的商店,每年销售额不少于10亿日元零售额的店”。

从以上世界各国连锁经营的定义中可以看出一个共同的特点:连锁经营是规模化的经营,通过规模经营来获取规模效益。连锁经营是商业资本集中、垄断和扩张的产物。而其中,房地产是其最大的资本。因此,连锁经营战略首先是房地产资本运营战略,其房地产运作的好,连锁经营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其房地产运作的不好,将导致整个连锁经营体系的失败。

(二)连锁企业实施房地产战略的实践背景

1.为了推进连锁事业的发展,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房地产开发是连锁经营的先决条件,没有经营场地无法开展经营。而房地产开发需要大量的资本,用于土地购置、店铺建设和店堂装修,少则上百万,多则上亿元。而且连锁店要不断的开设新店、增加新网点或吸收加盟店,以扩大规模获得发展,这就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为了减少资金压力,有些连锁企业不是自己买地开发,而是采取租用的方式获得经营场地,甚至与地产商合作经营。而对于更多的加盟商来说,他们往往既缺加盟金、更缺建房款,正是资金的困难限制了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为了推进连锁加盟事业的发展,也需要连锁总部提供房地产支持,加盟店只需缴纳少量的房租就可开业。麦当劳就是借此方式而实现了加盟店的迅速扩张。

2.房地产的稀缺迫使连锁企业必须开展房地产经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土地成为稀缺和珍贵资源,地价飞涨,土地竞争十分激烈。连锁店为了开新店,纷纷在各个城市圈地布点。但是,由于土地竞争激烈,好的地块早已拿不到,即使是拿到了,拿地成本也很高。而零售商业又十分强调在城市商业中心、人口稠密地区、交通便利地区开店,这些地区往往是城市土地资源最少、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因此拿地成本就最高,甚至是天价土地。再加上不断上涨的建筑材料费、人工费等,使得开店的成本越来越高,经营收益弥补不了涨价的损失,企业无法承受。在我国每年递增5%至10%的房租成本,已成为企业开店的最大难题。这就迫使连锁企业不得不考虑房地产开发的问题,考虑如何才能以较低的价格得到较好的位置和良好的经营环境。另外,房地产价格的快速的增值保值性,迫使(或者说是吸引)连锁企业开始考虑投资房地产业。这样不仅可以保证连锁企业自己开店的需要,而且还可以通过房地产的开发经营,消除地价的上涨、增加房租收益,增加连锁店的总收益。房地产高达20%-30%的毛利率,使商业地产成为商业资本又一个很好的投资选择。

这也是很多连锁商业与房地产经营联合的主要原因,许多连锁店同时成立房地产公司,许多房地产公司也同时经营连锁商业,“商业﹢地产”的经营模式在商业和地产界已开始流行。麦当劳的快速扩涨就主要依靠麦当劳房地产公司的运作,我国国美集团也拥有鹏润房地产公司。如果没有房地产运作的支持,国美电器要实现2003年后连续四年的利润暴涨和国美股票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

3.零售经营的特殊性、复杂性,要求必须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零售店获得经营场地的方式有两种,自建开发或租赁经营。自建开发,往往得不到好的地块,或拿地的成本过高,影响连锁企业的开店步伐和经营收益。通过租用经营可以找到好的位置(因已经有房地产公司先抢到好的地块进行了商业开发),但由于房租上涨过快,经营利润会被涨租吞掉;并且无法对店铺进行改造,租房的结构、布局甚至水电设施,都会对连锁经营的商品构成及经营方式带来很大的限制。因此,是自建开发还是租赁经营,必须与连锁经营的整体战略联系在一起考虑。而商业房地产的开发也必须与商品经营的需要相结合。我国商业地产空置率高达30%,商铺销售后期经营不佳,其主要原因就是地产商脱离了商业经营的需要,单纯搞房地产开发,商铺的规模、结构不适应商业经营的需要造成的。所以,房地产战略是连锁经营的必然要求,商业房地产开发必须与商品经营相结合。

房地产战略在连锁经营中的应用

美国的麦当劳(Mcdonalds)原来只是卖快餐的,但当它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制造快餐的程序、店面摆设的规则、店铺选址的秘诀,并最终利用麦当劳的牌子以特许经营的方法扩张时,麦当劳在很大程度上已变成了一家经营房地产的店。麦当劳总部如今基本上不具体经营快餐业务,而更多地分析哪个地段是一个城市将来人流最旺的地方。论证完毕后,就买下看中的地块并建立快餐店,然后寻找特许经营的合作伙伴,将快餐店租给他们经营,向他们收取特许经营费和这块商业旺地的铺租。只要承租的加盟者能够生存, 麦当劳至少可以在房地产上赚取 40% 的利润, 而且随着物价上涨, 麦当劳的租金只涨不跌。

以租赁为主的房地产经营成为麦当劳主要的盈利模式。由于加盟者一般都没有足够的资金支付3万美元的土地费用和4万美元的建筑费用,也常无力争取贷款,麦当劳公司就负责代加盟商寻找合适的开店地址,并长期以低价承租或购进土地和房屋,然后将店面出租给各加盟店,获取其中的差额。这是麦当劳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这实质是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为实施房地产策略而成立的公司)用各加盟店的钱买下房地产,然后再把它租给出钱的加盟店。这种房地产经营策略,实际上是把第一债权人的权利转让给了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以使它能具备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资格。这既解决了加盟者开店的资金困难,又增加了麦当劳公司的收入,同时,通过控制房地产,更有利于麦当劳加强对受许人的管理。资料表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麦当劳的近万家餐馆中,有60%的房地产权属于麦当劳总部,另40%是由总部出面向当地房地产主承租的,使麦当劳成为全美价值最高的零售房地产公司,仅在帐面上,就值41亿美元。麦当劳收入的1/3来自直营店,其余来自加盟店,其中,房地产收入占这部分收入的90%,由此,房地产收入成为麦当劳的主要收入。如今,麦当劳有30000家快餐厅,其收入就可想而知了。

麦当劳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分店,在北京东单大街与长安街接口处的黄金地段。20世纪80年代末麦当劳进驻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土地可以转化为资本,后来王府井的改造使麦当劳仅因拆迁而得到大笔的土地补偿,此时人们才知道麦当劳投资房地产眼光的犀利。

其实,在地产中淘金的非地产企业,远不止麦当劳一家。如世界第一、第二大零售连锁商业沃尔玛和家乐福,以及国美、苏宁等国内的很多品牌零售店,其实就是商业用房的最大房东,因为这些店是一个知名品牌,同时它要的商业用房的量很大,所以他可以用一个很低的价格租到房子,如沃尔玛的租金就比其他中小零售商低20%-80%。由于沃尔玛是一个品牌,对地段的商业前景有较专业的分析,所以可以用比较高的价格把店铺分成很多块租给小业主,租金差价就是这些店的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因而,这些零售店不仅仅在自己的业务范围内赚取利润,而且以自己的方式经营房地产赚取巨额利润。

目前,我国连锁业的发展正处在快速扩张,遭遇国外跨国连锁集团的渗透,竞争激烈和地价飞速上涨,经营成本过高的不利环境下。连锁经营中的房地产战略,给我国连锁企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有利于困境突围的经营之道。

参考文献

1.李晋源.从一到无限——连锁店的经营与管理[M].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王吉芳.连锁经营管理教程[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实体店新的商业模式范文3

关键词:酒店;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酒店行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关于酒店业发展的研究成果丰硕,通过查阅和检索已有的研究资料发现,前些年的研究主要局限于酒店服务的规章制度、服务标准、服务流程等方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的研究视角转向酒店发展的创新研究,通过知网文献词条搜索,酒店的研究高达330,363条,搜索关键词,酒店创新1804条。学者们对酒店创新的关注,很大方面原因得益于近些年酒店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这些研究角度转变不难发现,酒店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高质量、高标准服务的竞争,而逐渐演变为酒店服务创新之间的竞争,因此对酒店业发展创新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近些年学者提出的创新内容进行梳理,主要集中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设计与布局创新、酒店营销创新七个方面。

一、酒店产品创新

唐颖、徐洁(2015)提出超越基于顾客体验的创新产品,酒店产品的创新聚焦在如何为顾客提供惊喜。除了解决顾客的吃、住、行以外,度假酒店还需提供消遣、娱乐、矿泉养生、保健和健身中心等使人休闲、轻松、舒适的配套设施;李肖楠(2010)体验经济时代的酒店创新产品设计,提出了酒店提供DIY的产品服务;郭剑英(2007)提出了花卉在酒店产品创新中的作用。姜华(2008)酒店产品创新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开发过程。徐仰前(2008)从产品创新风险源、表征及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具有操作性的风险防范对策。并通过对酒店业产品创新支撑条件、创新流程、创新评估体系及推广体系的构建来解决酒店产品创新的不良现状。沈涵(2007)根据顾客需求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产品因素的创新性组合的产品创新战略。经济型酒店产品创新主要在于品牌的创新(卢昱霖2014、蔡安平2009);张数遥2013)阐释了中小经济型酒店产品创新模式;易小力(2012)阐述了主题酒店产品创新策略。

二、商业模式创新

易丽娟(2013)探讨了高档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并提出高档酒店可以开展体验经营业务、冠名权经营业务,实施长租和短租相结合、租赁和再租赁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档酒店商业模式的创新;董博文(2015)指出了国内连锁经济型品牌酒店商业模式创新路径――构成要素创新、价值链创新、二者的混合创新;基于经济型酒店商业模式创新的成果集中在易丽娟(2013)、王涛(2012)、畅婷婷(2014)、王宠(2014)、卢中友(2012)、张晶妹(2014)等学者的研究;在理论基础方面,张希(2007)从系统的视角解析饭店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提出饭店商业模式的创新动因、时机与路径;黄婧萱(2008)提出基于信息技术变革的饭店典型商业模式;郭阳旭(2009)用商业模式理论引入饭店集团的战略管理分析,并根据价值连理论、企业组织行为学与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分析了国内外饭店集团商业模式的内部结构与逻辑关系;杜群(2011)提出酒店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生存空间并能持续盈利就得靠系统的安排和整体的力量,即商业模式的设计;黄丽莎(2009)指出以技术为驱动的网络酒店是经济型酒店商业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设计出基于网络的经济型酒店的商业模式。

三、酒店技术创新

李沐纯、魏卫、林爱芳、张海等(2012)阐述了基于低碳技术创新酒店业转型升级,并探究了升级的机制。周丹、徐红罡(2010)在文中探讨环境技术在酒店内扩散的影响因素;岳凤(2013)硕士论文从酒店智慧营销、酒店智慧管理和酒店智慧服务三个方面探讨酒店管理系统智能化在问题;唐建兵(2010)分析智慧饭店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提出智慧饭店建设常规设施和基本服务的内容,对智慧饭店智能系统、智能云服务和智慧管理提出解决方案;杨淑瑗(2015)针对互联网+时代酒店客房智能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酒店自助登记、离店技术方面在领先者Ariane系统方案公司的互动自助入住系统在波兰第一家普罗酒店安装;LINQ360酒店创新中心落成,酒店管理者能够在一个地方解决所有难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新技术升级应用,酒店技术创新是推动酒店发展的源动力。

四、酒店战略创新

刘静(2016)提出微创新战略,并构建酒店实施微创新战略的DID理论模型;金高军、杨保建(2006)结合云南省丽江地区酒店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酒店企业实施文化战略的必要性研究;唐玲(2013)通过创新战略成本管理连锁酒店竞争优势;刘亦杰(2015)以上海滴水湖皇冠假日酒店为例提出竞争战略选择;柴泽亚(2010)以SY酒店为研究对象,提出该酒店发展战略研究。李萍、胥清(2008)主要从战略管理与核心竞争力创新、酒店企业文化创新、酒店产品、酒店管理制度与服务创新、酒店人力资源等方面对经济型酒店的创新进行探讨。

五、酒店管理创新

刘力(2014)基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设计创新;袁君(2013)新时期酒店管理工作的创新途径进行了论述;金渝林(2012)主要分析了在新时期酒店的管理表现,提出要在服务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两方面进行创新;孙逸(2013)从酒店的人性化管理,个性化服务,酒店组织机构的精简三个方面剖析了当今形势下酒店创新管理的内容;马永佳(2011)提出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举措;薛池宇(2014)提出新趋势下的融合创新,促进酒店的可持续发展;李聪玲(2015)为顾客制定个性化服务,让顾客在满意的基础上感到惊喜;王丽(2015)、袁君(2013)、任涛(2016)、雷引周(2013)、范恒君(2008)、王吉荣(2016)等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酒店管理创新的途径;李挺(2016)、杨淑媛(2015)、向静松(2007)、虞丽(2015)、勾子涵(2016)、向梅(2016)等人酒店管理模式创新进行研究。

实体店新的商业模式范文4

商业模式创新,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新课题。

所谓商业模式,是指发现用户新需求、创造新价值,并对剩余价值进行分配的商业结构和机制。商业模式有两个与生俱来的基因,围绕客户需求的战略定位;以战略定位为核心的商业结构和系统。

从商业模式定义出发,就可以找到打造和创新商业模式的路径:从模仿到组合、嫁接,再到本质性创新。中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一直以来遵循的就是从浅层次的模仿,到中层次的组合、嫁接,再到高层次的创新。

“旧元素,新组合”

“旧元素,新组合”,是艺术设计中的设计理念。它指把多种旧的设计元素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设计作品。把“旧元素,新组合”应用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中,是指把多种旧的商业元素,通过新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最终创造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大连万达集团,就是以商业地产为核心,伴生出高档酒店、文化产业、连锁百货等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典范。其主营业务是商业地产的投资及运营管理,核心产品是以“万达广场”命名的万达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是万达集团在业界独创的商业地产模式,内容包括大型商业中心、商业步行街、五星级酒店、商务酒店、写字楼、高级公寓等,集购物、休闲、餐饮、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形成独立的大型商圈。

一般来讲,超市、百货、影院、酒店和娱乐中心,都是旧元素,但是,万达通过将这些旧元素重新组合,并通过“以售养租标准样式”连续扩张,独创了一条商业模式的创新之路。

万达商业模式的内在运作机制在于,前期低价拿地,并同国际主力店商家达成“订单地产模式”,万达开到哪里,这些国际商家就跟随到哪里。作为回报,万达以较低的租金与高质量的商业物业回馈这些合作者。在万达广场兴建的同时,公司销售部分住宅、写字楼和商铺,通过这些出售物业部分的增值和溢价,支持商业地产和酒店物业的长期持有。目前,大连万达持有物业总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左右,年租金收入60亿元左右。

万达广场因此实现赢利模式的几重组合:通过“订单地产”,万达从国际商家那里获得部分投资;依靠国际商家的人气带来住宅、商铺和写字楼的溢价;通过出售部分物业的溢价,支持商业和酒店的长期增值;万达利用已有物业的租约作为抵押去进行银行融资,进行下一轮开发。如此,万达商业模式内部各旧元素重新组合,环环相扣,最终实现万达的快速扩张。

商业模式的“旧元素,新组合”,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旧元素”必须具有普遍性、大众可接受性的特点;其次,新的组合方式必须产生新的价值;再次,新旧元素之间必须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限制。

万达在执行这个创新性商业模式时,设定了“两个70%”:即无论到哪个城市开发,在其招商和业态组合中必须保证有70%的商家都能受到该城市70%人口的欢迎,这就是旧元素的大众普遍接受度。其次,万达商业模式中,订单地产、以售养租、以租融资等模式的新组合,都实现新旧元素的兼容与相互促进,并最终产生新的价值。

嫁接创新

中国企业当前的商业模式创新,如果仅仅停留在本公司、本领域、本行业、本地域,那么,就有近亲繁殖的味道。跳出本地域、跳出本行业、跳出本专业领域,才有可能诞生真正的创新。嫁接,就是这种创新思维的方法之一。

商业模式的嫁接创新,就是指把一种商业元素、或者一个行业的经营模式,嫁接到另一个行业,使两者巧妙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的嫁接创新,主要有三种嫁接方法:嫁接标杆企业、异业嫁接和打破边界嫁接。

嫁接标杆企业

在很多行业中,当一些先行企业通过某种模式的创新取得阶段性成功,一些后进企业,希望利用创新突破市场,但囿于自身实力和资金有限、创新能力不足,就采用嫁接标杆企业模式的方式。

在白酒行业,安徽口子窖、迎驾、高炉家等品牌,创造出“盘中盘”营销模式,实现快速崛起。所谓盘中盘模式,就是二线白酒品牌的“以渠道拦截对抗一线品牌”的营销模式。这些二线白酒品牌采取从高端顾客渗透的推广次序,以小盘(A级高档酒店)带动中盘(B级中档酒店),最终影响大盘(C类酒店、超市、零售店)。其关键就是在“小盘”即核心顾客和核心酒店建立自己的品牌地位和顾客忠诚。具体方式包括买断促销权、专销等方式,与核心酒店终端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关系,树立起牢固的“渠道门槛”。同时在酒楼派进促销小姐,或者对酒楼的服务员展开开瓶费、客情费等激励。最终目的是将有影响力的重度白酒消费者发展成自己的忠诚用户,最终在当地形成一种消费风尚和潮流。

江苏洋河酒业作为“17大名酒”之一,2003年之前,陷入低谷徘徊。2003年9月,随着洋河蓝色经典上市,以及洋河蓝色经典嫁接口子窖等企业的 “餐饮终端买断(包场/包促销等)”的盘中盘模式,洋河酒业取得突破性成长,7年里实现从8亿到76亿的飞跃。

异业嫁接

将不同行业嫁接在一起,称之为异业嫁接。

上海永琪美容美发连锁机构成立于1999年,截至2010年为止,共有440家直营店,年营业额据称达到10亿元人民币。据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协会调查,面积在50平方米以下的美发连锁门店总数占据所有门店总数的67.5%,面积超过100平方米以上的美容美发门店只占到全部门店总数的15%左右。而永琪的每一家连锁店面的单店营业面积几乎都在200平方米以上。

永琪取得如此规模的发展,一个主要原因是将美发行业创造性地嫁接美容行业。永琪的经营范围主要分两块,即“美发理发+美容”,一楼美发理发,二楼美容。永琪把美发和理发作为战术性产品,采用极低价格(6元试用),吸引大量的顾客在没有任何广告的情况下,主动进入永琪店内。一旦顾客进入店内,永琪就获得向顾客推销预付卡的机会。美发和理发,是刚性需求。这无形中就将消费群界定为所有人,从而把连锁店最大的问题――吸客问题解决。

美发理发不赢利,但美容赢利,而且是暴利。很多资料显示,一瓶价格不高的美容产品,永琪可以卖出几百元甚至上千元。正是因为美容暴利,所以永琪在其销售系统设置中,就将推销美容会员卡作为主要目标。永琪还通过掌控大量消费者,以消费需求的规模效应,向上游美容产品生产厂家低成本大规模采购产品,然后再转卖给永琪旗下的部分加盟店。有业内人士说,仅这一转手,永琪就可以获得2-3成的产品差价所产生的利润。

打破边界

许多商业模式创新,是对其自身所处的业务领域进行重新定位,找到产业与产业之间、新产业与旧产业之间、新产业与新产业之间的模糊地带,突破常规的行业边界,将自己定位于不同的产业,或者重新研究是否有可能整合消费者在使用前后的其他服务。

星巴克认为自己不是在卖咖啡,而是在营造一种消费体验。苹果公司不把自己看成是计算机公司,而是为人们带来欢乐的娱乐公司。因此才有Ipod、Iphone、Ipad。这三个产品为苹果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同时这三个产品本身也都是打破产业边界的创新产物。

定位创新

基于众多中国企业已进入二次创业的客观现实,现在所讲的商业模式创新,不仅仅是指在一张白纸上设计商业模式,而更多地体现在商业模式的重新设计上。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模式创新,其实更多地来自于战略定位的创新。价值定位是商业模式的起点,找到新的价值定位,也就找到商业模式创新的钥匙。

重新定位,其实是从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角度入手,去发现市场新价值、开发出独特的新的价值主张,并将企业整个商业系统创造性地定位在新价值上的过程。

重新定位的含义涉及很多,诸如:重新定义客户需求结构、重新定义产品与服务、重新定义产业定位、重新定义产业链位置、重新定义客户,等等。本文仅就重新定义客户需求结构和重新定义产品与服务进行阐述。

重新定义客户需求结构

不同细分市场的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需求和需要是不同的,所呈现出的消费规模(需求量)也是不同的。我们把行业需求量在不同细分市场的分布,称之为消费者的需求结构。消费者的需求结构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中的。当消费者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就为企业创新商业模式创造了可能。

中国动向在打造KAPPA品牌时,就对运动用品行业进行消费需求结构的重新定位。传统的运动装宽松、透气、款式少,而且不时尚。KAPPA将目标客户定位于那些宣称要运动但从不运动的人,那些想有运动感觉但不想出汗的人。KAPPA发现中国市场这个尚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就将品牌定位于“运动”、“时尚”、“性感”和“品位”,走出一条运动服装时尚化的新路子,实现5年300亿的成长奇迹。

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发现并重新定义客户需求的企业,就有可能成为新市场的领跑者。在创办初期,许鼓将洋洋母婴定位成母婴产品提供商。主要业务模式以“店内销售+直投配送”体系为主,附带母婴保健咨询。虽然店铺销售额在不断上升,但对行业具有深刻洞察力的许鼓,敏锐地感觉到:以出售产品为主的业务模式不会持久,只有彻底摆脱仅仅出售产品赢利的模式,转而介入孕婴服务领域,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

消费者对于母婴服务的强烈需求,使洋洋母婴直接实现从产品销售模式向服务模式的转型,进入全新的母婴服务领域,并以服务内容创造独特的竞争优势。这就是企业重新界定自己的产业边界,为其摆脱同质化竞争和取得核心竞争优势创造条件。

重新定义产品与服务

产品或服务的定位,是指企业决定用什么样的产品(服务),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重新定义为客户提供的价值,除了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的角度外,还有就是如何为客户提供价值的新角度。有时换一种眼光,重新审视企业自身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为产品或服务重新做一个根据消费需求而定位的改变,也是可以得到惊喜的。

重新定义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主要有三个方向:

第一,针对竞争对手的现有顾客,提供一种全新的产品或服务,即提供一种全新的价值内容。同样针对送礼人群,保健品提供的是有功效的保健食品,上海泰昌则创造性地将足浴盆定位于礼品,实现对保健品礼品功能的部分替代。

第二,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虽有与现有竞争者相同的产品(服务),但更强调与现有竞争者传统商业模式不同的卖点。换句话说,他们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但是以不同的价值定位促成销售。

施乐公司关注复印机高超的复印技术和它优异的复印速度,而佳能通过低价格和高质量的复印效果进行回击;精工表注重手表的精确性、多功能,而斯沃琪则强调款式设计和风格;吉列剃须刀强调剃须彻底干净,比克则强调剃须彻底、价格优惠且携带方便。

第三,超越顾客期望的产品与服务组合:要么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要么使得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利益,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利益;要么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比如ZARA高性价比的时尚服装。

实体店新的商业模式范文5

百货店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经营若干类商品,实行统一管理,分区销售,满足顾客对时尚商品多样化选择需求的零售业态。18世纪产业革命后,市场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商品大量流入城市,出现了许多专门出售这些商品的专卖店,将这些出售各类商品的店面包罗在一个大的建筑物中的百货店随之产生。百货店的出现引发零售业的第一次变革,这次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销售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首先,在销售方式上,顾客可以自由出入百货店、所有商品明码标价等价出售、大量商品陈列摆放方便顾客挑选、对于不满意的商品可以退换等变革都是之前一般商店无法突破的。在经营方式方面,由于百货店同时经营多领域多店面,所以要在组织上划分出不同的营业部门,根据商品种类和营业部门的不同采取综合性的经营方式。在管理方式上,由于百货店统一经营多个领域的专卖店,所以需要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即企业统一制定政策,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推行实施。

二、日本百货店经营模式

(一)发展历史。1904年,东京日本桥合并企业名为三越吴服店、成为日本首家百货店。明治维新后,工业化和自由贸易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也推进百货店行业初步成长。受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以及之后日本关东大地震的影响,日本经济一度恶化,百货店发展陷入瓶颈。战后,日本经济进入高度成长期,百货店经营环境大大改善,百货店数量迅速增加。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坏后,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日本百货店受到国内经济萎靡和国外百货店巨头压制的双重打击。现在,由于日本经济长期不景气,市场缩小以及竞争的加剧,日本百货店正极力调整经营策略以谋求新的发展。

(二)经营特征

1、市场细分。日本百货店根据选址条件可分为都市型和郊区型两种,其中都市型居主导地位。根据经营主体可分为都市型百货店、铁路沿线型百货店和购物中心型百货店。都市型百货店是由传统的吴服店发展而来的位于都市内的百货店。铁路沿线型百货店主要集中在铁路枢纽及沿线,充分发挥了交通枢纽客流量大的优势。此外,它在为铁路沿线居民提供物美价廉商品的同时也具备餐饮、娱乐、展览、游戏等娱乐消遣功能。购物中心型百货店一般位于郊区附近的大型购物中心内,各大百货店根据自身的优越条件明确各自的受众目标,构建了多层次、多种类的服务系统。

2、商品组合多样化。日本百货店实行“一站式购物”的商品组合政策,从商品种类、广度、深度三个方面来判断表现商品组合的丰富性和综合性。与欧美百货店相比日本百货店一直保持多样性的特点。除服装类商品以外,食品、礼品等商品比例也很大。近年来,日本百货店根据市场需求积极调整商品结构,形成了“时尚品”“食品”“礼品”三大支柱商品。

3、供应链的承销制。日本百货店在商品供应方面主要采用承销制。承销制作为日本独特的进货模式是一种根据需求进货、无库存的供应方式,风险集中在供应方。目前这种方式的供应额占供应总额的50%-60%。

4、楼层布局。日本百货店楼层布局主要有两种,一是地下一层设置食品区的“喷水型”布局。该布局目的是引导那些以食品购买为目标的消费群体到其他各层消费。另一种是将吸引大众的商品和服务区域设置在楼层最顶层的“花洒型”布局。目的在于引导前往高层的消费者到下面楼层消费。

5、服务系统化。日本百货店十分重视服务,全面实行顾客满足的CS(CustomerSatisfaction顾客满足度)战略,该战略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企业界优先提出的新型市场营销战略。其主旨是以为顾客提供便利为原则,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来构建企业的良好形象。

(三)经营动态。日本百货店的经营动态主要有经营革新和进驻大型购物中心两个方向。经营上为应对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细分目标群体,将商品和服务紧密结合,构建不同于综合超市的购物中心型百货店;积极开展与家具店、食品店等其他业态的合作;构建与商业街的协作机制,提升商业街魅力。日本百货店积极进驻购物中心的目的是成为购物中心的中流砥柱。为此,百货店不仅要加快新经营业务的专业化及公司组织构成革新的进程,也要不断完善楼层布局以及楼层硬件设施的管理机制。

三、中国百货店经营状况分析

(一)发展概述

1900年,俄罗斯人在哈尔滨创建秋林百货店,首次引入了百货店的概念。1918-1920前后,上海永安百货店和新新百货店的开设标志着我国百货店的诞生。由于经济发展滞后和战争的影响,百货店业的发展停滞在萌芽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百货店数量不断增加、规模逐渐扩大、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迎来了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超市等新型零售业态的出现以及经济发展过热,百货店业的发展面临重重考验。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百货店主要存在三大问题即市场定位模糊、经营方式单一和革新意识不足。有些百货店存在一味扩大店铺面积、增加商品种类,忽视了顾客服务和自身特色的完善,从而导致自身市场定位模糊,出现了“千店一面”的现象。我国百货店的经营方式主要停留在传统的卖场形式,没有买断商品所有权,店方不承担库存商品的责任。促销活动只依靠厂家宣传,没有指定自己的市场营销策略。中国百货店过于依赖降价促销带动消费,忽视店内商品摆放等店内气氛的营造以及售后服务的完善,改变这种“重商主义”的销售模式,营造开放式的购物环境是我国百货店寻求新发展的关键。

(三)发展建议

通过比较分析中日百货店业经营模式,对我国百货店业未来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仅供参考。

1、组织经营连锁化。从我国百货店经营现状来看资金规模比较分散,单纯扩大店铺规模会受到资金和场所的制约,所以通过连锁店经营可以实现收益规模化,提高整体实力。

2、同供货商的集团化。百货店业内竞争以及和其他零售业态竞争时,成本缩减是关键,而百货店的成本竞争主要体现在供应链上。因此协调好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实现同供应商的集团化十分必要。

3、经营特色化。我国百货店应根据目标市场的不同构建不同类型的百货店以满足不同水平的消费需求。

实体店新的商业模式范文6

关键词:实体经济;电商;转型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2-0166-02

一、电商环境下的商业实体店经营寒流

自2014年以来,国内商业实体店经营似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从北京的西单、国贸到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东部沿海还是中西部内陆,实体店的销售一落千丈。

实体店倒闭的状况之惨烈,简直可以用“饿殍遍野”来形容。2015年至今,单是服装行业,近10 000家门店关闭。传统门店倒闭潮愈演愈烈,百货、超市、便利店、餐饮等几乎全面波及。而更严重的是大量的实体零售企业增速下滑,从营业收入到利润比例,实体店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难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应对,很多实体店将更加步履维艰。

很多人把实体店倒闭潮的罪魁祸首指向了网店。就连国家发改委在给中央的建言报告上,都明确表态,网店对实体业造成冲击,导致部分实体店经营困难,出现倒闭风潮。互联网时代,中国许多行业正面临着危险。

二、实体店经营衰落的真正原因分析

近年来,与实体店倒闭相对应的事实却是,电商市场却欣欣向荣,不断地冲击着电商,实体店似乎生意越来越难做。许多人认为实体店经营困难,是电子商务的竞争与分流,导致实体店生存困难。然而如果将失败全部归咎于电商的冲击,并不能对实体店有所拯救。实体店真正衰落的原因在于,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实体店无法随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不肯迈出改革的一步。那么,实体店同电商比较起来存在哪些弊端呢?

1.互相模仿,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只知跟风模仿,缺乏创新是中国商家普遍存在的特点,不管是商品、服务还是装修,一整条街的店铺看起来都好像是一个模子造出来的,同质化严重,没有自己的风格,消费者会觉得无趣,始终无法培养出自己的忠实客户,随着技术进步、消费升级以及移动互联、电子支付等新的方式的出现,导致购物习惯和零售模式发生根本转变。传统消费不再时兴,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零售渠道更多元,抱残守旧的实体店只能关闭了事。

2.只想卖商品,不关注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很多商家一门心思只想着如何把自己的商品卖出去,从不考虑顾客的真正需求,不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甚至有的商家对进店的顾客采取死缠烂打,对于顾客而言,这种不愉快的体验会引起其厌烦,加速消费者流失。

3.只顾眼前利益,忽视售后。很多实体店只看重销售产品,只盯着每个月的销售额,在销售的时候费尽心思,不遗余力做宣传,搞优惠,只为了吸引顾客上门来消费。但一旦商品卖出后,售后服务却没有。即使商品售出后出现了质量问题,也不积极处理,甚至一拖再拖,能躲就躲,觉得是亏本的买卖,没必要做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样就不但白白流失了许多潜在的二次消费者,而且使自己的信誉全失。

4.成本增高压缩利润空间。传统零售企业增加的经营成本,可以通过提价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信息技术发展,商品价格更透明,要转嫁这种成本很难。实体店租金和人工费增加是零售企业成本上涨的大头,员工的工资成本成倍增加,房租不断增高,税负重使得实体店利润基本没有甚至负利润。

5.经营模式落后。电商环境下商家的经营模式日趋开放、求新,从卖商品到卖服务、卖体验,从固守“三尺柜台”到全渠道营销,而传统电商还是守着落后的经营模式,以为在卖场挂出打折海报就能坐等顾客进门,还在想着引厂进店搞联营,注定只能关门大吉。

这些导致实体店倒闭的主要症结。在互联网时代,实体店若是想活下去,积极寻求转型是实体门店的根本出路。

三、电商环境下的传统店商转型

电商时代来了,实体市场何去何从?改变是必然之选,对消费者来说,电子商务最大的改变,是转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传统消费者购物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买卖行为,现在则转变为一种买卖行为与娱乐休闲的双重体验。传统消费模式下,消费者只能通过买才能对商品有所了解,现在则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对有意向的商品的评价或描述进行全方位的了解,甚至可以和同类商品进行比较,信息获取非常方便,而且成本较低,购买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电子商务大大地方便了供应商和零售商信息获取与分析使用,传统实体市场很难对每天到自己店面购物的顾客进行有效统计,而电子商务却很容易就能做到,掌握到所有的消费者数据,以及其购买商品的所有信息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分析,就能精确生产和供货,提高商品周转率,减少库存,最终减少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

1.改造和升级自己的门店,多方面满足顾客需求。第一,门店信息化改造。店里可以随时无线上网进行查询比价,消费者可以任意掏出手机拍条形码,通过搜索比价,来决定是否购买,真正满足顾客需求。第二,门店商品无限化。在门店内做电子显示屏,将门店商品“无限化”地陈列展示在店内的显示屏上,同时可以让顾客通过文字、语音或图片搜索,来认知的商品的相关信息。第三,门店商品数据化。为自己的门店在微信上申请、设置、生成一个可以链接你的二维码,对门店经营商品数据化编码,进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络,使每一个潜在的消费者或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能通过店名、地图等方式查找到,甚至直接通过PC端或移动端的网络,在线上进行交易。也可以通过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或其他方式)对顾客进行一些基础的管理和维护。还可以通过线上途径找供应商下订单。第四,改进门店体验。对于消费者来说,实物体验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块又一块的电子显示屏、LED液晶显示屏、iPad屏,始终是无法取代实物的体验感觉的,消费尤其是购物选择这个环节,再现代化、技术化的消费体验,也无法和亲身体验相比,也没有亲身感受来得实在,也不能代替与朋友、闺蜜等上街找、品、鉴、试、比商品实物的乐趣。

2.做O2O。这种模式,店面做成展销店模式店面,只有少量的样品用作展示,将店商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展示的是那些主要销售的品项、重点推荐的品项等,或者是因为可以预见的某些产品品项的畅销、供应环节的紧张,以及因为销售预测而做出的规模性“经济采购”的订单预订。

3.做社群经济。就是专门服务于一个群体或一个圈子,这个群体并不是严格限定的。做吃的就服务于本地的吃货;卖服装的,可以把服装店开在家中。有实体店面的,那就可以把店铺做成一个形象展示店,甚至可以开辟一小块地方专门用来圈子成员做交流用。

参考文献:

[1] 谢丽玲.浅论电子商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3,(19).

[2] 武志伟,陈莹.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交易模式的比较研究――来自实验经济学的证据[J].软科学,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