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好处范例6篇

水产养殖的好处

水产养殖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水产养殖;电化学氧化;光催化;臭氧氧化

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开始迅速发展[1]。至今为止,我国水产养殖业已经在规模和产量上有了巨大的飞跃。然而,在经济利益发展和生活便利的同时,问题也接踵而来。水产养殖所排放的废水日渐增多,养殖密度过高、饵料投喂过量、药物投加等问题使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越来越高,排放之后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高级氧化技术是近年来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已经被广泛用于饮用水消毒和各种不同水质的污废水处理。高级氧化工艺是在传统水处理技术上演变而来的,是能将水中污染物转化成CO2和H2O以及无机物的化学反应过程[2],主要有电化学氧化、光催化氧化、臭氧氧化等,具有氧化高效、彻底、不会产生二次污染,运用范围广等优点[3]。现在,已经有多位学者将高级氧化技术应用于处理水产养殖废水,并在该领域不断创新和探究。

1水产养殖废水

1.1水产养殖废水的污染来源

水产养殖废水的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物理污染、化学污染以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污染[1]。物理污染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投入了大量的饵料,饵料残渣与水生物的排泄物和尸体非常容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提高水质浊度,降低水中溶解氧含量[4]。化学污染是指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提高水产品的效益和防止鱼类疾病会添加一些激素药物或杀菌剂[5],这些物质会在水中溶解破坏水环境平衡,严重影响水质。水产养殖废水中还会有生活污水的掺杂,甚至附近工厂企业工业废水的掺杂。

1.2水产养殖废水的危害

水产养殖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有NH4+-N、磷、亚硝酸盐、悬浮颗粒物、有机物等[6]。这些污染物的长期存在会影响水生物生长和水环境平衡。有些养殖户在养殖水体中加入的药物也会影响水生物的正常生长[7],其中某些药物所含的重金属和水中的亚硝酸盐在水产品中积累,人类食用之后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甚至中毒死亡[5]。水产养殖废水的排放量大、污染浓度低、影响范围广,因此处理的难度也相对较大,是水处理领域的一个难点问题。

1.3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及现状

我国的水产行业发展迅速,水产养殖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水产捕捞量。据统计,2016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已经达到了5142万t[5],占全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70%,经过短短两年的发展,到2018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占到了全世界水产养殖量的77.29%。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排放的水产养殖废水已经远超3亿m,对我国水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我国长江、黄河、珠江、淮河等七大水系有50%的水体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8],海洋污染也十分严重。水环境的污染如果不及时控制会严重阻碍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养殖废水

2.1电化学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法是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电解反应,产生大量的羟基自由基等强氧化性物质有效的处理水中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还能起到很好的杀灭细菌的效果[9]。电化学氧化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设备体积小的优点,目前已经被很多国内外的学者研究和应用于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中。殷小亚等[10]采用DAS电极,研究电化学氧化技术对海水工厂化养殖尾水的杀菌作用。结果表明,在试验设定中,电化学氧化技术都表现出很高的杀菌作用,对弧菌的灭菌率最高可达百分之百,并且还具有能耗低的特点。Lang等[11]验证了电化学氧化法对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氨氮、NO2--N、磷、COD和抗生素的处理效果。结果证明,该工艺对氨氮和NO2--N的去除率都达到了90%以上,磷去除率为72%,COD去除率为48%,同时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对于试验中海水养殖废水中的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和莫诺氟沙星)的去除率也达到了100%。

2.2臭氧氧化法

臭氧作为一种氧化性仅次于氟的气体,具有很高的氧化性能[12]。臭氧能够快速地和有机污染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难降解有机物分解为毒性较低或无毒性的小分子物质。臭氧氧化法分为臭氧直接反应和臭氧间接反应两种,臭氧氧化法具有提高水体可生化性,不产生二次污染,易于控制,占地面积小,适用范围广的特点[9]。同时也存在氧化能力不足,臭氧利用率低,能耗大的问题。因此,研究者们通过使用催化剂促进臭氧更多、更快地产生羟基自由基,从而提高臭氧的氧化效率,也就形成了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凌威[13]研究了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对某海参育苗基地废水中抗生素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在试验设定条件下,对氟苯尼考的去除率达到100%,对四环素的去除率达到86.2%,同时对氨氮也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处理后的水质符合海参育苗水质的安全要求。李啸林[14]研究了臭氧对于封闭式循环养殖水体的消毒处理效果。结果显示,臭氧的加入使养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CODMn等污染物含量都有明显的下降。其中亚硝酸盐含量的下降幅度最大,试验环境最佳的一组杀菌率达到了99.6%。

2.3光催化氧化法

光催化氧化法是利用半导体(最常用的是TiO2)为催化剂,在光能作用下产生活性极强的羟基自由基,然后利用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性与有机物发生反应,将有机物分解成CO2、H2O等物质[9]。光催化氧化法具有较好利用光能、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温和、无毒性、易于其他高级氧化技术联用的优点。李晨等[15]制备了Y3+/TiO2光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对养虾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纯TiO2为催化剂的对照组在可见光和紫外光照射下CODCr去除率分别为14.7%、26.9%。在同样的控制条件下,Y3+/TiO2光催化剂组的CODCr去除率分别达到了18.8%和37.5%,有明显提升。于晓彩等[16]制备了CaF2(Tm3+)/TiO2光催化剂,研究了其对模拟海水养殖废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条件结果显示,CaF2(Tm3+)/TiO2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效率明显高于纯TiO2,在规定下氨氮的去除率达到了90%。朱婉婷等[17]通过自制复合光催化剂CuO/ZnO探究其对水养殖废水中的盐酸四环素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在试验设定的最佳环境下,盐酸四环素的去除率达到了93.01%。

水产养殖的好处范文2

    1 藻类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提出

    水产养殖废水问题困扰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效地净化水产养殖废水成为了焦点。早在1957年,有专家就提出利用藻类来处理废水,可见,藻类净化废水已经具有比较长的历史。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它在净化水产养殖废水上发挥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藻类也是水生态系统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在净化水质与水环境修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2 净化水产养殖废水的藻种筛选

    在工程实例中,比较常见的藻种主要有小球藻、栅藻等绿球藻类。这种绿球藻类具有一种对氮耐受力比较低的生理习性。我们一般充分地利用各种藻类对污染废水的处理能力来筛选藻类。筛选合适的藻种以及选择最佳的藻密度对处理废水都非常重要。在实验中我们选择绿球藻目中的斜生栅藻、蛋白核小球藻、月牙藻与蓝藻门中的螺旋鱼腥藻等四种藻类,设定出四个藻密度水平,利用室内环境模拟水产养殖的过程来研究出不同藻类对水产养殖废水中磷、氮的去除效果,以此作为水产养殖废水的藻类处理藻种的选择提供借鉴。

水产养殖的好处范文3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按照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移交问题整改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抓好问题整改,着力提升渔业发展质量,实现水产养殖与生态环境友好协调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按照“优化存量、控制增量、严防变量”的原则,对全县所有从事水产经营性养殖业主的水产养殖投入品使用、养殖档案建立、养殖尾水排放和治理、环境卫生整治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存在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实现用药减量行动推广点全覆盖,有效遏制过度用药、滥用抗生素、违反休药期规定等问题。

(二)有效控制水产养殖污染。常态化开展水产品执法监管和联合执法,产地水产品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死鱼无害化规范处置,全县水产养殖固体污染物回收率达90%以上。到2021年底,全县水产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水产养殖环境明显改善,全年无渔业污染事故发生。

(三)争创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加强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管理和治理,池塘养殖水域的监管责任,确保全县水产养殖尾水排放“一包一”监管率达90%以上;推行健康养殖、设施渔业新模式,建成“大改小、底排污、桶圈养、零排放、内循环”示范场2个,争创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三、整改措施

(一)2021年5月底前,对全县5亩以上养殖基地、健康养殖示范场、水产养殖户等进行拉网式排查整治。(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

(二)2021年2月底前,印发《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常态化开展水产养殖培训,指导规范使用兽药、饲料等渔用投入品。(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三)2021年11月底前,建立健全质量安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填写养殖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要求养殖业主履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义务,产品销售自觉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完善溯源追究制度。(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2021年6月底前,完成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水产品自检中心建设。(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县自然资源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五)2021年12月底前,完成10类以上24批次水产品抽样检测,加大对不合格农产品生产者的处罚力度。(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六)2021年6月底前,规范鱼用药品废弃物管理,设置水产养殖户包装废弃物回收设备及暂存场所;无害化规范处置死鱼。(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七)2021年6月底前,进一步探索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新技术、新模式和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完成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试点项目,完成1个“零排放”圈养模式项目、1个高低位池底排污模式项目,推进“鱼稻共生”技术养殖水面1000亩以上,促进水产健康养殖。(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八)常态化开展水产品执法监管,严格落实水产品质量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水产养殖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县公安局、县水务局、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四、整改时限

第一阶段:问题排查。2021年3月1日前,县级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会议、标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引导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监督,确保工作有序推进。各镇(街道)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机构,召开部署会,明确职责、目标和任务,全面负责整改本辖区水产养殖不规范问题,建立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

第二阶段:集中整改。2021年5月31日前,各镇(街道)组织工作专班督促养殖企业(业主)对照水产养殖七项标准(附件1)开展问题整改销号,对拒不整改的,实施严厉处罚,确保问题清零。

第三阶段:转型升级。2021年7月31日前,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金融支持、政策扶持”的原则,完成纯复镇、宝五镇、周坡镇水产养殖尾水治理试点,建成集益镇、纯复镇“大改小、底排污、桶圈养、零排放、内循环”示范场2个,召开现场会互学互鉴,示范推广,促进水产养殖转型升级。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2021年12月30日前,落实塘长制监管责任,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实施老旧池塘改造升级,开展养殖尾水治理工程等,建立符合实际的“强监管、重改造、抓治理、促转型”污染防治新模式,及时总结推广水产养殖污染整治和绿色健康养殖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树立示范标杆。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县领导任副组长,县农业农村局等有关部门及各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移交问题整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由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各镇(街道)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工作,压实塘长责任(附件2)。

水产养殖的好处范文4

冷水性鱼类是指生活于冷水水域中、栖息适温在20 ℃以下、繁殖适温在15 ℃以下的喜冷性鱼类和冷温性鱼类[1]。通常我们将以鲟鱼(acipenser sturio linnaeus)为代表的亚冷水性鱼类也称为冷水性鱼类[2]。冷水性鱼类多生活在清凉、流动、无污染的水域中,并且其除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外,还含有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而且肉质细嫩,无肌间刺,可食比率大,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比较高的优质鱼类[3,4]。冷水性鱼类具有生长快、抗病强、饵料易于解决、饲养技术简单等优点,发展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前景在业内非常看好[4]。

目前全球冷水性鱼类的年需求量约为5×106 t,但年产量只有1×106 t;而国内的冷水性鱼类年需求量约为1.3×105 t,但年产量约为6×104 t[5]。国内冷水性鱼类的养殖地域几乎遍布全国,其中山东省的冷水性鱼类养殖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淡水养殖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预计每年对冷水性鱼类的需求量将以35%~40%的速度递增[6],市场供需缺口大,但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因此从市场需求来看,冷水性鱼类的发展空间还很大,市场前景非常广阔[7]。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和市场前景的利好,使冷水性鱼类产业已经成为全省特色水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渔业养殖结构的调整中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促进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又好又快地发展,我们在对全省冷水性鱼类养殖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山东省目前的冷水性鱼类养殖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有关建议,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1 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自然条件

1.1 资源条件

山东省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约11~14 ℃,年平均降水量约为710 mm。但山东省属水资源短缺的地区,水资源具有地区分布不平衡、年际年内变化大等特点[7]。不过鲁中南山区及周边山前平原区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冷水资源,该地区的冷水资源主要为地下泉水和水库底层水,泰沂山脉周围的临朐县冶源镇和泗水县泉林镇都是山东省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著名的部级风景区老龙湾和泉林泉群就分布于此,其水量充足,水质良好,水温稳定在18 ℃左右,是开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优质水源。

1.2 区域分布

山东省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冷水性鱼类的养殖,但规模不大,基本上处于试养阶段。直到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积累和经济能力的提高,冷水性鱼类养殖才越来越受到养殖户的青睐。加之政府的引导、科研院所在养殖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冷水性鱼类养殖新技术的普及宣传也深入养殖户中,使许多冷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开始了较大规模的养殖。从地理位置来看,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地多集中于冷水资源较为丰富的鲁中南地区,目前养殖规模比较大的地区主要有潍坊、临沂、济宁、淄博等市。

2 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发展现状 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

2.1 面积与产量

调查结果显示(表1),2010年山东省冷水性鱼类养殖面积超过3×105 m2,商品鱼年总产量近7×103 t,年产苗种超过7×106粒(尾)。随着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的利好,冷水性鱼类的养殖面积和产量正逐年提高。许多适合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地区,正在把发展冷水性鱼类产业提到一个战略的高度。如潍坊市正在大力推进“山东半岛冷水性鱼类养殖基地”建设项目,临沂市也在规划集养殖、试验示范、加工贸易及休闲渔业于一体的现代渔业产业园。潍坊市的临朐县、临沂市的罗庄区和河东区等地依托政府的支持和凭借冷水资源的优势,已成为山东省鲟鱼养殖的“领头羊”。

水源的流量是决定养殖产量的关键,由于流水养鱼,养殖水不再循环使用,又受水源流量所限,导致有些养殖场养殖面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实际产量达不到设计产量,养殖密度较低。临沂市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水源主要为地下井水,平均流量仅为0.4 m3/s,平均养殖单产仅为6.95 kg/m2。潍坊市养殖水源则为泉水,尤其是临朐县老龙湾的平均流量达到20 m3/s,潍坊市的平均养殖单产达到39.32 kg/m2,远高于其他地区。

2.2 生产方式

2.2.1 流水池塘养殖 流水池塘养殖设施以“源水预处理+进水管渠+砖混鱼池+排水渠”为代表模式,流水池塘设施的养殖产量占水产养殖总量的比例虽然很低,但却是高价值鱼类的主要生产方式[8]。流水池塘养殖是山东省冷水性鱼类主要的养殖模式,冷水性鱼类养殖设施多为山泉水和地下水加露天的砖混结构鱼池,其苗种繁育和成鱼养殖对水资源和地域环境条件依赖性较大,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①养殖水体理化因子可控程度低。冷水性鱼类养殖主要依赖流量和水温,源水流量是养殖生产成败的关键。没有一定的流量很难采用有效的措施保证高密度养殖用水质量和高饲料利用率的要求,且养殖池塘大多采用串联模式,一旦发生病害,传播极为迅速。②用水量大,养殖排放处理困难。采用流水池塘养殖模式,每生产1 t鱼的用水量达到180~270 m3,是传统池塘养殖模式用水量的10倍以上,相比循环水养殖模式用水量更是超过1 000倍,而且养殖排放易造成水域环境的二次污染。由于养殖流量较大,采用设备处理养殖用水,显然使能源消耗剧增;生物处理是节能降耗处理养殖用水的有效方法,但关于耐低温的微生物、藻类和水生生物进行水处理的研究成果较少[9],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还未见报道。

2.2.2 网箱养殖 网箱养殖设施是一种见效快的集约化养殖技术集成,是内陆湖泊、水库和沿海内湾养殖的重要养殖设施。与流水池塘养殖相比,网箱养殖具有养殖密度大、产量高、生产周期较短的优点,但是山东省多数水库水温较高,库底水难以达到冷水性鱼类养殖的水温要求。因受水质、水温等因素的制约,山东省仅有少数地区使用网箱养殖适温性较强的鲟鱼,养殖面积和产量都没上规模,冷水性鱼类发展有限。

2.3 养殖种类及苗种繁育

2.3.1 鲑鳟鱼 山东省最早于1981年在临朐县引进朝鲜品系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walbaum),随后虹鳟的养殖技术开始在全省推广。1983年由山东海洋学院率先引进道尔逊氏虹鳟(道氏虹鳟),与朝鲜品系虹鳟相比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单产高的特点,是目前省内主养品系。此后,又先后引进培育了三倍体虹鳟、全雌虹鳟、金鳟等鲑鳟鱼类。在2005~2006年,又从黑龙江省引进哲罗鱼(hucho taimen pallas)进行养殖试验,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山东省已形成相当规模的养殖量,仅济宁市泗水县一地,养殖产量就占全国养殖产量的17%左右。哲罗鱼虽然产量较低、养殖成本较高,但营养价值高、市场紧俏。此外山东省还有大西洋鲑(salmo salar l.)、太平洋鲑(oncorhynchus spp.)等鱼种,但没有形成生产规模,产量不高。虹鳟鱼、哲罗鱼等冷水性鱼类繁殖对水质水温要求苛刻,培育亲鱼的温度为4~13 ℃,最适产卵温度在8~12 ℃,山东省境内的冷水水温一般在14~18 ℃,达不到繁育水温的要求,如进行人工干预,则生产成本大大提高,因此山东省尚没有鲑鳟鱼的繁殖企业,苗种主要从黑龙江、甘肃等省引进,经过长途运输,成活率较低,尤其是哲罗鱼鱼苗,成活率仅为30%~50%。

2.3.2 鲟鱼 山东省最早于1993年在济南市虹鳟鱼养殖场开始一定规模的鲟鱼试养,由于鲟鱼是亚冷水性鱼类,适应性比较强,适温范围比较广,并有着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空间,所以养殖面积较鲑鳟鱼大,产量也高,经济效益更好。山东省于1998年以后开始大规模的养殖,并且有一部分的养殖户已经从鲑鳟鱼养殖转为

鲟鱼养殖。目前,全省鲟鱼养殖种类繁多,主养种类有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 brandt)、俄罗斯鲟(a. gueldenstaedti brandt)、小体鲟(a. ruthanus linuaeus)、史氏鲟(a. schrencki brandt)以及杂交鲟等。与鲟鱼纯种相比,杂交鲟因生长速度快、适应范围广、抗病强等优点,引起养殖业界的重视[10],现在全省有许多养殖企业已开展了杂交鲟养殖生产。鲟鱼繁殖温度因种而异,山东省主要鲟鱼种类繁殖温度约在9~18℃。鲟鱼的性成熟年龄长,一般在8~10年,且多数鲟鱼种类不是每年产卵而是隔年产卵,在秋冬季繁殖,所以亲鱼养殖的投入很大,省内仅有少部分有经济实力的养殖企业开展了培育亲鱼和苗种繁育工作。近年来,由于鲟鱼市场供不应求,促使许多养殖企业开始培育亲鱼,开展鲟鱼的苗种繁育准备工作。如临沂市等地养殖企业已开始鲟鱼的自繁自育,并进行苗种生产。

3 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存在的问题

3.1 苗种繁育与病害防治

原种引种工作滞后,养殖种类单一。山东省的鲑鳟鱼类养殖所需鱼苗基本依靠从外省直接引进苗种或者发眼卵进行孵化,缺少鲑鳟鱼苗种繁育企业。鲟鱼的繁殖情况相对较好,但由于鲟鱼性成熟周期较长,培育鲟鱼亲本需较大的投入以及培育环境受诸多可变因素的影响,使鲟鱼的苗种生产也受到限制。此外,当前杂交鲟种类繁多、良莠不齐,性状相对稳定且被广泛认可的种类较少,一些企业自行实施鲟鱼杂交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与偶然性,选育目标也不明确,缺乏系统繁育理论的引导。冷水性鱼类最初进行人工养殖时,疾病相对比较单一,且发病率也较低。经过长期养殖后,冷水性鱼类所发生的疾病已从病菌性疾病发展到原生虫类疾病,现在已出现了病毒性疾病,并且在诊断与治疗上都非常困难,发病也比较频繁[11]。在病害防治过程中,不少养殖户还存在着停药期执行不到位、药理认识不清的问题,少数养殖户还出现误用违禁药物的事例。

3.2 销售与加工

目前山东省尚无冷水性鱼类深加工企业,冷水性鱼类产业产后服务落后于生产发展的水平和市场的需求,冷水性鱼类上市方式绝大多数为鲜鱼批发,也有极少部分小规模养殖户采取直销酒店的形式销售;冷水性鱼类产业还没有形成养殖、加工、销售完整的产业链。加之冷水性鱼类销售还处于千家万户、自由买卖的局面,存在着不良竞争、竞相压价的现象;并且一些养殖户受眼前利益驱动盲目上马冷水性鱼类项目,缺乏科学指导,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也扰乱了市场。这些现象既不利于冷水性鱼类产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鲟鱼属大型鱼类,有很大的生长潜力,但苗种培育处于食性转化阶段,成活率低,1龄后抗逆性逐渐增强,成活率提高,因此养殖大鱼的相对成本较低[12]。鲟鱼全身都是宝,利用率极高,鱼肉、鱼皮、鱼骨、鱼卵都可以制成高级食品、鱼胶、皮具等,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尤其是鱼卵制成的鱼子酱被称为“黑色黄金”。目前湖北、浙江等省鲟鱼深加工企业的效益可观,带动了全国的冷水性鱼类产业发展,形成了朝阳产业。山东省因受饮食习惯的影响,鲟鱼养殖到0.6~1.0 kg就作为商品鱼销售,在资源有限、苗种来源紧张的背景下,显然存在着认识的误区,这种生产和消费方式是极不合理的。

4 山东省发展冷水性鱼类养殖的建议

4.1 开展健康养殖,挖掘发展潜力

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办法,着力研究节能环保、循环水养殖在冷水性鱼类养殖中的应用技术,并针对养殖过程中的苗种繁育、病害防治、饲料营养等关键技术展开技术攻关,开展冷水性鱼类健康养殖[13]技术探讨,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领水产品品质的提高。开展健康养殖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现有循环水养殖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应用耐低温的微生物、藻类和水生生物等生物处理养殖用水技术是开展节水、节能、高效的冷水性鱼类循环水养殖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二是对现有养殖鱼种提纯复壮,加大冷水性鱼类新种类的引进、培育、繁殖力度,需要注意的是鲟鱼杂交研究开展较晚,大量的基础工作尚未完成,盲目开展鲟鱼杂交可能会造成物种的生存危机[11],因此对于杂交鲟的研究与推广要持谨慎态度;三是利用中草药和绿色生物制剂防治鱼病,减少药物残留,降低养殖风险,生产无公害产品;四是规范冷水性鱼类饲料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营养学的角度生产适合不同鱼种的全价配合饲料。

水产养殖的好处范文5

1忠县养殖业基本情况及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

为了掌握忠县畜禽养殖和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基本情况,我们对畜禽养殖业状况进行了调查。据调查,忠县有规模化养殖场36个,养殖专业户738户。养殖种类主要为猪、奶牛、肉牛、蛋鸡和肉鸡。畜禽养殖业基本情况见表1。从区域分布来看,忠县养殖业主要分布在县城、长江沿线、黄金河、汝溪河和以官坝镇、马灌镇、三汇镇、野鹤镇等地。其中官坝镇、马灌镇三汇镇、野鹤镇等乡镇分布最多,共有各类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264个,占全县规模化养殖场39%。养殖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1)养殖业污染物产生情况。全县畜禽养殖业污染源,粪便产生总量54053.64吨,其中规模化养殖场产生量9326.68吨,养殖专业户产生量44726.97吨,各占全县总产生量的17.25%和82.75%。全县折合成COD、总氮、总磷产生量分别为11463吨、589吨和125吨。排放量分别为3016吨、186吨和52吨,消减量分别为8447吨、403吨和72吨,消减率分别为73.69%、68.52%和57.94%。忠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如表2所示。(2)养殖业污染物处理、利用及排放情况。根据统计结果,全县畜禽养殖业粪便产生量和排放量基本相当,基本无畜禽粪便处理和利用设施,消减量为零。畜禽养殖场污水通过沼气池处理后,总氮、总磷和COD等污染物有一定的消减,总消减率分别为68.52%、57.94%和73.69%。忠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见表2。

2畜禽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2.1对水体的污染畜禽养殖场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高浓度畜禽有机污水排入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畜禽污水排入鱼塘及河流中,使对有机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渐死亡,严重威胁水生产业的发展。此外,其有毒、有害成分易进入并严重污染地下水,使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严重时可使水体发黑、变臭,失去其使用价值,而畜禽粪便污染的地下水极难治理恢复,将造成较持久性的污染。

2.2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及畜禽污水过量施用于农田可导致土壤孔隙堵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及板结,严重影响土壤质量;可使作物徒长、倒伏,造成减产、甚至不产

2.3对环境空气的污染畜禽养殖产生大量恶臭气体和温室气体,其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严重影响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周围的空气质量。在高温下,这些粪便发酵以及含硫蛋白分解,会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使空气质量下降。

2.4对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影响畜禽粪便污染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以及孳生的蚊蝇,使环境中病原种类增多、菌量增大,造成人、畜传染病的蔓延。带来了仔猪、仔鸡成活率低,肥猪增重慢,蛋鸡产蛋率少,阻碍了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3污染防治对策及建议

根据忠县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提出如下防治要求与技术措施:

3.1技术原则畜禽场污染治理必须遵循生产过程减量化、处理结果无害化、处理后资源化的原则,努力实现清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养殖。发展“猪、沼、果(旱作物)”的生态农业,努力达到生态型综合利用,实现畜禽养殖废渣和废水污染零排放。

3.2选址要求畜禽场址选择,要考虑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选择交通便利,水电供应可靠,便于排污的地方建设。在城镇周围建场时,厂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选择在位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方向处。禁止在禁养区建设畜禽养殖场,包括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等。全面考虑畜禽粪尿和废水的处理和循环利用,与种植业、沼气生产和其它养殖等结合。

3.3畜禽场粪便污染的综合治理实行清污分流,粪尿干湿粪水分流,并采用理想蛋白质、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等饲料营养技术,提高饲料转化率,可有效地减少粪便产生量,降低养殖场污水处理难度。经过固液分离后的固体粪便可采用高温好氧发酵的方法,杀死其中的病原菌和蛔虫卵,生产有机肥外卖,产生经济效益。

3.4畜禽场污水处理因为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很难处理,需限制用大量的水冲洗粪便。可采用高压水龙头冲洗栏舍或采用垫料以减少污水的产生量。污水在生化处理之前先进行固液分离。据测定原猪舍污水含COD浓度为10900mg/L,经过固液分离后其COD可下降60~70%。清污分离后的污水采用沼气池进行处理。生产的沼气可供养殖场作生活、生产用气。沼液经净化消毒后可做中水回用,冲洗畜舍栏圈。这样既可节约水资源又能减少污染负荷。

水产养殖的好处范文6

关键词: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2-0081-01

1 规模化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存在的问题

(1)养殖场排污处理不得当。排污是指污水、污物、污气的排放。一般规模养殖场由于资金不足问题,建设的排污系统不好,导致排污处理不及时,养殖环境不卫生。粪污处理场距养殖场过近,甚至还有一些病死的畜禽不及时处理,进而造成空气污染、温度较高,容易孳生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对畜禽生长不利。

(2)养殖场无害化处理设施不齐全。大多数养殖户只重视增加养殖数量,以提高养殖效益,而对养殖产品的质量及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认知不足,盲目扩大养殖规模,无害化处理设施不完善,处理方式不正确。

(3)疾病预防及治疗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养殖户对畜禽疾病的复杂性认识不足,缺乏生物安全意识。养殖管理不规范,加上病原变异,新发传染病、多病原混合感染,病原不断地变化,抗药性随之增强,给兽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上基层兽医诊断技术水平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因此,疾病诊断和治疗存在困难。

(4)日常的消毒工作不到位。养殖户对消毒药物的属性不了解,缺乏安全意识,畜舍消毒时不注意消毒剂的使用剂量,可能会危害到畜禽的健康;养殖户也没有周期性地对畜舍进行杀菌消毒工作,出现个别畜禽发病时未引起重视,只是进行简单的注射治疗,消毒工作也不积极,一旦出现全群发病,就有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

(5)部分中小型养殖场地影响居民生活环境。大规模的养殖基地会在郊区建设养殖厂房,对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土地紧张且无足够农田消纳污水,养殖污水具有高COD、高氨氮的特点,尤其是大规模养殖场污水量大,如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或农田中,将会造成当地生态环境、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而现在农村的中小型养殖户都会在自家房屋前后建养殖场,导致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对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造成严重的影响。

2 对策

(1)解决养殖场的排污问题。要建设良好的排污系统。以养猪场为例,隔离设施条件要好,排污场建在养猪场下风向100 m之外。猪场实行“雨污分离、干湿分离、饮污分离”。粪污排泄量按生猪规模计算,确定良好的养猪模式,按照每头成年猪日产粪尿5~6 kg,可集储1个月粪污量来修建沉淀池、化粪池,或按3~4 m3/头池窖空间修建沼气池,并配套每亩地消纳46头猪的粪尿量,推行“猪·沼·果(粮、菜)”生态养殖模式,解决养猪场粪污随意或超量排放,提高粪污处理利用能力[1]。

(2)完善无害化处理设施。一般的中小型养殖场很难配备完善的无害化处理设施,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扶持,提供一定的帮助,集中解决一个地区的排污问题,在当地建立好一套良好的处理系统,将一个地区的养殖行业组成行业处理链,做好养殖户的思想教育工作,实现规范统一管理。

(3)疾病是养殖行业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养殖户要在政府的带领下,严格按照标准化进行科学养殖,为畜禽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兽医和行业办事处也要做好相关工作,建立科学、合理、健全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坚持“加强管理、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对病原的检控及必要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和条件,研发优质高效的疫苗和诊断试剂,让发病畜禽得到快速的治疗,防止病情蔓延,造成大规模疫情。养殖户要与畜禽疾病防控人员妥善无害化处理病死畜禽及其废弃物,防止疫病在本地区内传播。

(4)搞好日常消毒工作是减少疫病发生的重要手段。培养养殖户定期进行消毒的习惯,加强宣传日常消毒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开展消毒知识讲堂,让养殖户充分认识周期性消毒的重要性[2]。

(5)中小型养殖户缺乏无害化处理的知识。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的专业知识水平,定期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当地相关部门应成立检查小组,定期对当地的养殖情况进行调查、检测,最好能成立养殖基地,让所有中小型的养殖户集中在养殖基地,对于一些公用的无害化处理设施交由有关部门统一规范化管理,也有助于地区养殖行业进一步发展,进行产品再加工,这样也能带动地方经济。对于大规模的养殖场须采用工业化方法净化处理,包括厌氧处理、好氧处理及组合处理。厌氧处理工艺对于畜禽养殖场高浓度的污水,不仅能去除大量可溶性有机物,还可杀死病原体,有利于防疫;厌氧处理后出水中COD的浓度和氨氮浓度仍比较高,通常需要作进一步的好氧处理[3]。

养殖化无害化处理不仅能保障规模养殖,而且能够给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畜禽产品,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居民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周国安, 严建刚. 规模养殖场污水的减量化与无害化处理探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39(2):47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