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科和骨科区别范例6篇

创伤骨科和骨科区别

创伤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1

作者:杨晓蓉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骨科,重庆 400042

【关键词】 护理;地震伤员;资源管理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有大批的伤员转运到后方医院进行救治。我院共救治了灾区伤员150人,其中骨科救治伤员69人。面对如此大批量伤员的救治,只有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利用和科学管理,才能及时有效地救治伤员,保证护理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收治的69例伤员中,男28例,女41例;年龄11~89岁,平均51.4岁;受伤至救出时间为伤后即刻至伤后70 h不等。其中多发伤33例,四肢骨折23例,脊柱骨折及截瘫5例,髋部损伤及骨盆骨折3例,肋骨骨折2例,皮肤挫裂伤2例,挤压伤1例。大部分伤员于1个月后伤愈出院,最后一位伤员于5个月后出院。

2 护理人员的配备

我科新病区腾出40张专用床位接收地震灾区伤员,主要是收治康复期的伤员。我科原有护士14人,护理部从其他科室抽调了护理骨干5人参与我科新病区伤员的临床救护11 d。临时组建的骨科病区也都从医院其它临床科室抽调了护士13人,护士长1人,配备好了一个护理团队。我科原有实习护生3人,护理部抽调了在其他科实习的护生2人固定在我科2周,协助完成伤员的基础护理。另外,还有3位志愿者实习护生在我科协助伤员的生活护理,共10 d。伤员入院后的前几天,都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惊恐、不安等。针对伤员的这些心理状况,护理部及时组织心理疏导护理小组共10人,及时对伤员进行心理疏导。

3 护理人员的培训

针对地震创伤主要以骨折、骨盆及胸部伤、脊柱骨折及截瘫、四肢神经伤、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多发伤等为主[2?3],伤后感染、截肢以及心理改变等情况,护理部和科室都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了多次相关专业的强化培训。培训方式主要为集中授课、各病区护士小讲课及针对具体病人进行个案查房三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骨科常见创伤病人的救护程序、创伤常见的救护技术、骨科常见创伤病人的护理方法、特发性伤口感染的护理及心理干预等。

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根据病人入院时的数量、病区工作情况和病人病情的轻重等进行弹性排班。批量伤员入院时安排护士加班,除当天值班的2位护士外,临时按1∶1的护患比例安排护士加班,进行伤情检查、卫生处置、接收治疗或卧床休息,处置完毕后加班的护士才下班。根据病区工作情况调整上班护士,上午和下午的治疗、处置及手术等工作量较大,每天安排10位左右的护士上行政班,另有3位护士值中班,4位护士分别值上夜班和下夜班。根据病情轻重增减值班的护士,伤员病情危重时,增加值班的护士,必要时专人守护伤员。

5 护理人员的合理使用

临时设立护士长助理,协助护士长管理病区及对伤员治疗、护理质量把关,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次锻炼、施展抱负和个人才华的平台。护士长助理需具有较高专业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水平,同时技术娴熟,能指导下级护士工作,且有较强的病情观察和判断能力。护理组长由经验比较丰富的高年资护士担当,组长应有能力指导下级护士或护生工作,作为病房管理核心成员、护理骨干,参与病房管理工作和伤员的管理。执行护士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主要力量,需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具备爱岗敬业精神,能够熟练掌握临床护理知识、常见护理操作及抢救技术。助理护士在护理组长或执行护士的指导下,完成伤员的各项基础护理,完成伤员入院、出院的健康教育,负责伤员的卫生处置。负责病区的环境整洁和探视陪护的管理,负责监督指导护理员的工作。

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在医院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保证和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在这次汶川地震伤员的专区收治中,我们注意科学设置护士岗位,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有效地控制了陪护比率,为患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保证了伤员的及时救护和康复。

【参考文献】

[1] 闫怡静. 医院护理人员配备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5-296.

[2] 董 钏,赵 涛,邓 伟,等. 汶川大地震伤员的救治[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23-224.

创伤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2

【关键词】微创技术;创伤骨科;骨折;固定器械

1 微创骨科技术的概念

微创技术指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扰达到最佳手术疗效的一种新技术。它强调的不仅仅是一个手术小切口,而且重点强调在保证获得常规外科手术疗效的前提下,通过精确的定位技术,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造成的创伤和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干扰,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微创骨科则是微创外科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应用,包括微创理念和微创技术两部分内容。目前,学者们对微创骨科的基本概念已经达成以下共识,即通过特殊手术入路,应用一些特殊设备或新的器械,如内镜、计算机、影像技术、特殊穿刺针、专用自动拉钩和内固定器材等,以获得一种比传统手术对组织创伤更小而手术精确度更高、效果更肯定、术后恢复更快为目的的新技术和新科学。

2 微创骨科技术的应用现状

随着微创理念在骨科领域的普及与不断深入,微创骨科涉及的领域和手术种类不断拓展,特别是在创伤、关节、脊柱和导航辅助等骨科领域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同时,人们也开始用循证医学方法对微创技术在骨科中的应用进行科学总结,使一些骨科微创手术逐步走向成熟,成为定型手术。

2.1 微创技术与骨折治疗

传统的骨折治疗由于过分强调坚强内固定和解剖结构重建、以提高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客观上常常以严重损伤骨的血运为代价,而忽视了骨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在临床实际应用中产生一系列并发症。诸如术后内固定失败、延迟愈合、骨不连和钢板下骨质疏松等日益突出,引发了人们对传统骨折治疗理念的反思。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对骨折生物学环境与骨折愈合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骨折的固定原则和固定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单纯强调骨折固定的机械稳定性向间接复位、生物学固定方式转变,强调微创技术的运用和保护骨折端局部血运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骨折个体化治疗的理念。

2.2 微创技术与关节外科

2.2.1 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

传统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尽管已经取得满意的长期临床疗效,但由于髋关节位置较深,周围肌肉发达,传统的手术入路切口长,软组织剥离多,致使患者失血量增多,术后不可避免地造成患肢肌力减弱,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随着微创技术在骨科领域的不断拓展,全髋关节置换的微创术式应运而生,并具有以下优势:失血和肌肉破坏更少,术后髋关节更加稳定,关节功能恢复更好;术后疼痛更轻;住院时间缩短;减少了物理治疗程序;皮肤切口小,手术瘢痕小;降低了医疗和护理费用,能迅速恢复劳动能力;术后髋关节感染率低,患者近期满意度高。但由于手术视野较小,要求术者熟练掌握局部解剖和小切口操作技巧及微创专用器械。本术式主要适用于初次髋关节置换,特别是身材瘦小者,而不适合肥胖、有髋关节畸形、僵硬、旋转明显受限者和翻修者;需要严格的技术培训才能掌握手术要领,胜任手术。

2.2.2 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

传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切口通常会破坏股四头肌的力学结构或导致髌骨外翻,寻求更好的切口以解决上述弊端的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开始于90年代后,是在Repicci和Erberle等倡导下进行的。近年得到了不断完善与发展。该技术以髌旁内侧不干扰股四头肌切口为典型,其特点是在术中不破坏股四头肌的运动机制、不破坏髌上囊与不翻转髌骨,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伸膝功能,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但由于手术视野较小,皮肤易拉伤以至形成较大的瘢痕;要求术者熟练掌握局部解剖和小切口操作技巧并有改良的手术工具和假体才能顺利完成手术;截骨锯路受限,易伤及没有被显露或保护的韧带;不易彻底清除骨碎屑和骨水泥;安装假体受限易引起偏移、力线不良及过早松动。

2.3 微创技术与显微外科

将微创技术应用于显微外科,是减少供区破坏的有效手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穿支皮瓣,或称皮支皮瓣,指仅以管径细小(0.5—0.8 mm)的皮肤穿支血管供血的皮瓣,是显微外科皮瓣移植的新发展,被认为是整形修复重建外科的新纪元。穿支皮瓣不仅保留了供区的肌肉,减少了供区的并发症,而且设计灵话,使受区外形更美观,可明显减少康复时间,目前受到了广泛关注。可以预见,随着全身各种穿支皮瓣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将可能促进显微外科向着更加微创的超级显微外科不断发展。

3 结束语

微创骨科技术能否真正取得与传统手术相同,相似或更佳的疗效,需要经过循证医学和伦理学的检验,分析评价其可行性,安全性和近、远期疗效。更值得一提的是开展微创骨科技术不仅需要严密的理论依据,严谨科学的实验方法,而且需要充分的临床验证,客观评价分析,只有反复实践,前瞻性研究和长期随访,才能得到最终结果。微创骨科技术拥有美好的前景,前途无量。在数字化虚拟人体基础上,将组织工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纳米材料技术和先进计算机技术结合,同时新的骨科器械的出现,可使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朝着微创、微观、微量或无创的方向发展,也朝着适时遥控、动态、替代与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创伤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3

耳濡目染,从小立志学医

出生于一个医者世家的程灏,自小就经常听大人们讲: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医生这一职业是人人羡慕的“铁饭碗”。受到当医生父母的耳濡目染,让他幼小的心灵对穿上白大褂无比神往。

回忆起小时候的情景,程灏医师仍记忆犹新,“那时候我和父母住在医院宿舍,父亲经常夜晚被叫去做手术、抢救病人。第二天早上回到家总是带着成功的喜悦讲给我和母亲听,手术做得如何如何漂亮,抢救的怎样怎样成功。”这让他被医生这个能救死扶伤、讲仁慈、讲仁爱的职业深深吸引,并认为这是一个光荣神圣且富有成就感的职业。这也是后来他经常说“治好一个病人,我比你更高兴”的原因。

上世纪70年代,父亲参加了天津市早期的西学中学习班,开始学习中医,程灏那时刚上小学。父亲希望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医学,便让他一起学习。也是从那个时候,他开始接触到中医的很多名词和基础知识,并且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学习中医、治病救人。

1987年,程灏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从此便踏上了中医、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道路,走上了从小梦想的从医之路。

创建医疗平台,打造一流团队

在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工作十年后,程灏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参与创建了望京医院创伤一科,目前担任该科室主任。在这里,他注重突出中医特色,继承发扬中医骨伤科事业。同时,融入创新理念,中西医并举,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不仅提高了科室患者的治愈率,更为传统医学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据程灏主任介绍,望京医院创伤一科建科于1997年,到今天已经18年的历史。现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医生14名,护士1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医学博士3名,硕士4名,高级医学顾问1名。目前有开放床位44张,包括创一科病区、专科门诊、全年24小时骨科急诊的完整科室,曾担任重大群体交通事故救治,汶川、玉树等地震灾区的救援等工作,是一支训练有素、技术精湛、作风硬朗的医疗团队。

在程灏主任的带领下,创伤一科全体成员本着“突出中医特色,中西医并举”的原则,遵循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传统骨科理论方法结合现代医学骨伤科理念技术的学术指导思想,为患者提供最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方法。他们应用传统的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技术、中西医结合外固定技术、现代生物学固定理念微创技术和手术钢板髓内钉固定等技术治疗四肢、骨盆及关节的各类新鲜、陈旧的复杂难治性骨折,急、慢性软组织损伤;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急、慢性骨与软组织感染等。同时,注重中医中药三期辩证施治(内服外用)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总体水平和同期国际接轨,已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科室的治病特点是:中医特色不拘泥,西医特点不落后。

多年来,创伤一科的医生们一直保持着高尚的医德,他们勤勉敬业,满怀仁爱之心,精益求精,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敢于承担风险,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他们尽全力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凭借着娴熟的技术,高水平的理论,打造了一支卓越的护理队伍,努力为我国的创伤医疗事业发展做贡献。目前,该科室还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一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三项、院级科研课题三项,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创伤急救教研室工作,负责“三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因病施治,为患者谋福

“凡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任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任也。是以大凡医者,其德能仁恕博爱,其智能宣畅曲解,为医也。”这是晋代名医杨泉在《论医》中对“医者”的界定,也是程灏主任始终践行的行医之道。

在程灏主任所在的创伤一科,多年来都保持着这样一个理念:做医生做该做的手术,给病人一个最好的、最恰当的治疗方法。每个患者的治疗方法不一定相同的,但每一个方法对这个病人是最恰当的,作为医生就为患者提供这样的服务。“大多数疾病,包括骨折,治疗的方法都不是唯一的。手术不是万能的,很多骨折也可以通过非手术方法解决。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据病情,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哪种方法对病人最有利就采取哪种方法。大多数病人是不懂医学的,作为我们医生要把治疗其所患病的各种治疗方法的利与弊向患者和家属说明,患者会权衡,提出他们最能接受的治疗方法。有些骨折需要赶紧手术治疗,比如需要早期下地活动的、关节内骨折等,医生就不能犹豫,必须果断做出判断”,程主任如是说。

去过程灏主任门诊的患者都知道,在他的出诊台上放着一个小册子,上面写着“在我们的医学帮助下,您能早日康复,我比您更高兴。”这是他及他的团队发自内心的感言,更是一位医者所不懈努力的方向。

“做该做的手术,做病人需要的手术。”是大医精诚、仁慈博爱的体现。当一些疑难杂症摆在医生面前,运用所掌握的丰富的中西医学知识和高超的技术,将最恰当、最适合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医学帮助,是医生的一种本能。但是做到这些最基本的前提是,医生必须了解中医并掌握中医骨伤的精髓,同时还要对西医现有的先进技术材料了如指掌,真正做到学为所用。

一位来自北京朝阳区的患者,60多岁,没有工作,由于不小心手腕骨折了,经过北京的其他两家医院的检查,医生都说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由于怕手术治疗会留下后遗症且费用太高患者选择了放弃。后经人介绍,来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创伤一科找到程灏主任,当时,他非常担心程主任也动员他做手术。没想到,在程主任看完片子并详细询问他现在的生活环境、工作情况后,极其自信的说:“我们可以采用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估计最后和手术效果差不多。”程主任的治疗方法让他的手腕在短短半年之内就基本灵活自如活动,不仅减少了很多痛苦,还节省了大笔医疗费用。

创新研究,追求卓越

创新驱动发展,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来说,如果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走向衰亡。中医学能够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一直屹立于世界东方,少不了我们的祖先在传承过程中的不断创新和突破。程灏主任也深谙此道理,为此,他在近几年带领科室推出了系列微创手术方法,他非常注重创新,对目前骨科医疗界普遍使用的小夹板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2013202167560)和“发明专利”(专利号:2013 101484267)。

程灏主任介绍说,微创手术是现代骨科的精髓,指的是在微创理念指导下采用的手术方法,是一种相对的根据不同病情所采取的方法。近年来,创伤一科运用微创手术方法,已经让许多严重股骨近端骨折的老年朋友重新站立起来,提高了生活质量。另外,程主任曾多次参加关于微创手术的各种国际性、国内医学交流会、研讨会,创伤一科的微创手术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充分肯定。

从事中医骨科的医生都知道,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是我国著名老一辈骨科专家尚天裕等老先生总结出的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四肢骨干骨折,尤其对固定四肢中段骨折有明确的疗效,到目前为止已经被中医界使用了几十年。但是,在使用的过程,程主任发现有些小夹板的设计应用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近关节或关节内骨折的应用,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比如在固定肱骨近端的外科颈骨折时,内侧夹板下坠,前、外、后三板相互聚拢、向外开裂等,起不到固定作用。于是,程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和对小夹板的研究,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创新元素,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和技术创新。这一创新设计的新型小夹板,克服了原来小夹板的缺陷,对上述骨折起到了明显的稳妥固定的作用,为更多骨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位30多岁的外科颈骨折的女性患者,在一次摔跤的过程中,导致非常严重的外科颈粉碎性骨折,程灏主任亲自施以治疗,并且使用了他发明的新型小夹板。不到8周时间,恢复情况很好。程灏主任还建议该患者,间断性地可以拿掉夹板,开始做一些功能锻炼。

传承颂扬,见证先进理念发展之路

中医骨伤科学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基于朴素唯物论的科学,它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观念的学术思想。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滞后性也不断凸显。因此,程灏主任非常注重在工作中结合实际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西医也一样,即使是在当今现代医学逐步发展到微观细胞、基因等研究水平,但仍有很多难关需要攻克,需要因时依症来治疗疾病,同时需要权威而正确的理论指导思想的引领。

程灏主任介绍说,AO理念和BO理念是当今西医治疗骨科疾病所遵循的主要理论指导思想。1958年,西医骨科确立了治疗骨折的AO原则,该理念强调坚强内固定。但这一理念并不完美,出现了大量失败病例。于是,骨科专家们经过二、三十年的临床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在近十年间逐渐形成了新的骨折治疗理念――BO理念,这是一种生物学固定理念,不仅损伤小,且治愈率高。

AO理念与BO理念的主要区别在于:AO理念采用绝对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而BO理念是以保护骨折周围软组织为前提,不必以损伤骨折周围血运为代价的解剖复位,主张生理学复位和远离骨折局部的稳妥固定。中医治疗骨折主张功能复位和保留骨折上下关节功能活动的弹性固定。功能复位是指满足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的复位方式,不必强求解剖复位而过多损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有中医专家将其称之为CO理念,“C”即是“China”,即中医骨科理念,其实也不为过。

一位来自江苏的患者,锁骨骨折,做完手术半年多后,仍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疼痛难忍。程灏主任在看了他一下片子之后,说道:“你这个手术应该不是在我们医院做的。”该患者说:“是在当地一家医院做的。”

为何能做出如此准确的判断,源于程灏主任对骨科疾病治疗理论的了解以及创伤一科先进的骨科治疗技术,他说:“从钢板固定的方法来看,首先肯定不是我们医院做的,至少不是我本人或我科做的手术。该患者的手术方式是在AO理念指导下的方法,它要求骨折钢板坚强内固定,钢板贴敷越严密越好,螺丝越多越好,越坚强越结实越好。这位患者使用的钢板,在所有钢板钉孔上打满了螺丝钉,在骨折处中间再又加上2颗螺丝捆上钢丝,”这种骨折所应用的方式,是违背目前最先进的生物学固定BO原则,所以导致半年了骨折还没有愈合迹象,接下来钢板很快就会断掉,原因就是没有跟进学科的发展。

治病方法非常重要,选择的材料也很讲究,手术材料不是越贵越好,进口的材料不一定适合每位患者,比如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人体形健壮,其生产的人工关节质量确实很好,一个股骨头假体数万元,而台湾联合公司生产的人工假体(应该属于国产)一万多元,其使用寿命不相上下,但是台湾联合的人工关节质量也是世界一流的,其产品设计可能更适合中国和亚洲人群的体型特点。不适合的产品,再好、再贵也没有意义。

中西结合,博采众长

在多年行医过程中,程灏主任深刻理解到,无论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医中药文化,还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西医理论,都是能够治疗疾病、为人类健康谋福的医学,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矛盾。他说:“中医、西医各自有各自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的原则和方法,选用哪种方法治病不是医生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要看哪种方法对病人有利,中西医结合是理念的结合,绝不是方法的结合。中西医结合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临床工作中取其所长,避其所短。”

大多数人认为,医生所提出的保守治疗就是中医治疗,手术治疗就是西医治疗,且中医治疗骨伤相对便宜,西医手术治疗比较昂贵。程灏认为,一个东西的好坏,不在于价格、材料,关键是真正为病人解决多少问题,当然,能够达到好的疗效就是好东西。便宜的东西也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程主任表示,其实中医的麻醉术和手术要比西医早几千年,查阅文献几千年前就有华佗拟行开颅手术的记载。但是由于麻醉技术的发展,无菌技术、抗菌药物的出现,使得西方医学和手术疗法发展更快。所以说,保守治疗并不等同于中医治疗,中医也包括手术疗法和非手术疗法。中医治疗骨折有独特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穿针外固定等。另外,骨折三期辨证施治,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等,都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原则和手段。

再比如,对于伤口、软组织损伤的治疗,中医几千年就开始强调“提脓祛腐,煨脓长肉”,是说伤口有分泌物不一定是坏事,有分泌物伤口才能够长得更快一些。过去,西医一直认为伤口愈合一定要干燥,现在刚刚认识到湿性愈合的重要性。然而,这些转变都恰恰符合中医的理念和方法。程主任说:现代伤科的理念和治疗方法,似乎逐渐地向几千年前中医的理念和治疗方法转变和靠拢。我认为中医与西医的发展方向,是在一个平面上沿着两条不同直线发展,而不是平行线,总有一天会有相交点。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中医和西医应该是不能够分家的,也不是对立的,中医也叫“汉医”,中国还有“藏医、蒙医”等,国外也有适合自己民情的民间的医学,虽然在理论系统上各有区别,使用不同药物和方法,但是都能治病。无论使用哪种方法,怎样对病人更适合,医生就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这才是“中西医结合”的真正内涵。

淡泊名利,关注医改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作为一名医者除了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良好的医德,这才能被称之为一名真正的医者。在医患关系尤为紧张的今天,有些医生因夸大病情不被患者理解,甚至会遭到不同程度的报复,这让作为医生的程灏主任很痛心。

程主任说,其实医生夸大病情的现象有两种情况必须区别看待。第一种:医学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科,很多疾病的严重性往往被暂时的表面现象掩盖,然而这些难题患者是无法看到的,就像“扁鹊与蔡桓公的故事”。患者或家属不懂,也看不到,但是看不到并不代表不存在。第二种:医生受当前复杂恶劣的医患关系环境,和个别不良媒体故意夸张的虚假报导,和不公正的司法判决等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把疾病可能发生坏结局所谓有义务的告知。否则哪一点没说到,医生就会被认为没有履行应尽的义务。其实,病情的发展、治疗的效果与告不告诉患者毫不相干,与病历写的好与坏也不存在因果关系。

但是,总是免不了会出现第三种情况,那就是在极个别医德不佳的人,他们故弄玄虚,拿回扣、要红包。但是“这不能代表整个医务界,不能让所有医生护士背黑锅。”这是中央电视台某节目中某著名主持人说的。

在中国几十年的医改过程中,这一现象并没有杜绝,甚至有的医疗机构变本加厉,这让我国的医患关系更为紧张。但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程灏主任认为,政府的每一项决策都应该面向医疗群体,要考虑医与患双方的利益,绝不是仅仅依靠强行推行一个“医生与患者签署拒收、拒付红包协议”的规定,就希望将医改搞成功。所以说,国家投入不平衡,医保政策畸形,法律不健全,司法不公正,个别媒体虚假或不实报道,犯罪成本过低,法律保护意识滥解等等,都是导致今天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需要政府真正的重视起来,要让全社会包括医务人员都明白和理解,什么是“医学帮助”的真正的内涵。

精勤不倦,弘扬中医学

除了做好医学科研和教学工作,程灏主任还积极参加各种灾区救治活动。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建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专家指导组,程灏主任主动请战,代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参加了专家组。在灾区,程主任成功完成第一例骨折救治手术,在后来十天的奋战中,他们圆满完成了地震伤员的医疗救治,并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伤员进行心灵沟通,不仅治好他们身上的伤,还为他们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他主动为灾区的重建捐款,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心。由于程医师的积极参与及做出的较大贡献,他被九三学社北京市委批准授予“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奖并通报表彰。

创伤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4

[关键词]游离皮瓣;头皮缺损;颅骨外露;显微外科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4-0431-03

因外伤或肿瘤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头皮部分缺损并颅骨外露,在创缘的正常头皮放置扩张器进行头皮扩张皮瓣或颅骨钻孔换药等处理,可因颅骨外露时间长导致骨皮质坏死或创面感染。我院自2009年以来,对5例头皮部分缺损并颅骨外露的患者进行了Ⅰ期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修复,部分患者术后Ⅱ期应用头皮扩张的方法,修复了头皮缺损皮瓣修复后的“秃发”,术后头发生长良好、外形好。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5~58岁;致伤原因:外伤 3例,头皮巨大基底细胞癌并破溃2例;受损部位:额颞部、顶部。缺损面积分别为8cm×10cm~15cm×10cm,颅骨外露。基底细胞癌患者无全身转移。外伤患者,除头皮缺损无其他复合伤。

1.2 手术方法

1.2.1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外伤致头皮缺损患者创面用碘伏、生理盐水、双氧水冲洗后清创,对颅骨外板缺损的不做处理,彻底止血。对肿瘤患者,则在距瘤体边缘3cm处,全层切除肿瘤,连同颅骨骨膜一并切除。在颞部创缘至耳前做辅助切口解剖显露颞浅动脉及伴行静脉。根据头皮缺损大小、部位和患者体态,对供瓣区进行选择。本组5例中,2例选取胸脐皮瓣、1例选取胫后动脉皮瓣、2例选取旋股外侧动脉皮瓣。

1.2.2皮瓣的切取:分别以受区缺损范围于供瓣区设计皮瓣。皮瓣切取首先显露皮瓣的轴型血管蒂部,沿血管蒂向穿支解剖,肌皮瓣则在解剖皮瓣时蒂部要携带部分肌肉组织。轴型皮瓣则仅携带轴型血管及进入皮瓣的穿支即可。血管蒂的长度则根据受区创缘至颞浅动脉的距离决定。

1.2.3 供区处理:切取胸脐皮瓣时,皮瓣宽度在10cm以内,腹部供皮区可以拉拢缝合。头皮缺损范围较大时,则选用旋股外侧动脉或胫后动脉皮瓣移植,皮瓣切取后供区需做皮片移植修复。

1.2.4 血管吻合:皮瓣切取后移植到受区,与创缘间断缝合固定后,将血管蒂放置在耳前颞浅动脉处,耳前切口皮下适当向两侧游离,以减轻对血管蒂及吻合口的压力。皮瓣血管和颞浅动静脉口径相同时,可行端端吻合。如皮瓣血管与颞浅动静脉口径相差较大时,可行“鱼嘴样”吻合或套入式吻合。通常颞浅动脉仅有一条伴行静脉,因此移植皮瓣的血管动静脉比例通常为1:1。

1.2.5 皮肤扩张器应用:皮瓣移植术后虽然很好的覆盖了的颅骨,但仍然形成“外伤性秃发”,患者常不满意。本组2例外伤患者,在皮瓣移植术半年后,再次入院行皮肤扩张器植入皮瓣周缘的头皮内,术中根据缺损范围选择放置2~3个肾形和长方形扩张器。待正常头皮充分扩张后,取出扩张器、扩张皮瓣转移修复“秃发”区。

2 结果

本组5例移植皮瓣完全成活,1例儿童皮瓣移植后2小时即出现动脉危象,立即进行手术探查,术中见动脉吻合口栓塞,切除栓塞段动脉重新吻合,皮瓣完全成活。其中2例外伤性部分头皮缺损患者,Ⅱ期行扩张器植入皮瓣转移修复秃发区,术后随访3~10个月,转移皮瓣成活良好,头发生长好,头皮外形好。其余3例患者因年龄及其他原因,未行头皮扩张术,1例患者仅做了皮瓣修薄术(病例资料见图1~6)。

3 讨论

头皮缺损并伴有颅骨外露常见于外伤以及肿瘤切除术后,因缺损面积大小可以分为轻中重三度。缺损直径在6cm以上称为中度,超过全头皮1/3称为重度缺损[1]。轻度的缺损通过头皮潜行游离后直接缝合可以修复。中度以上的头皮缺损伴有颅骨外露的病例可以通过创缘皮肤进行各种方式的局部转移皮瓣进行覆盖修复[2],或者对颅骨外板钻孔换药,待创面肉芽生长后,进行皮片移植[3]。早在显微外科技术发展初期,对头皮重度缺损伴颅骨外露创面,采用游离大网膜移植加皮片移植的方法进行头皮修复[4],刘昭鑫等Ⅰ期运用肿胀技术头皮扩张法修复头皮缺损并颅骨外露等方法[5-6]。这些方法都能达到修复创面的目的,但是都有局限性及并发症。颅骨表面植皮,颅骨暴露时间长,易并发创面感染甚至颅骨骨坏死,愈合后头皮出现凹陷性的贴骨瘢痕,容易破溃形成反复的活动性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大网膜功能的深入研究,认为大网膜对腹腔脏器和腹部炎症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切取大网膜后可能造成腹部炎症加重和肠管的粘连,因此近些年来少有利用大网膜移植覆盖颅骨的外露创面。采用全头皮切开皮瓣提升和转移的方法修复头皮部分缺损对于中重度的创面效果不佳,且此方式需要创面周边的头皮完整。

近年随着负压引流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颅骨外露头皮缺损创面修复病例中,笔者也尝试Ⅰ期应用负压引流技术覆盖创面,Ⅱ期行植皮修复,治疗过程中发现此种方式疗程长,头部负压吸引过程中病人较痛苦,颅骨外露面积大的病人肉芽生长缓慢并且不理想,后期仍然需要进行颅骨钻孔和创面换药处理。

采用皮瓣游离移植的方法适用于修复各型伴有颅骨外露的头皮缺损创面。可以根据创面的形状及感染程度选择肌皮瓣如胸脐皮瓣、背阔肌皮瓣等,或直接动脉皮瓣如胫后动脉皮瓣、旋股外侧动脉皮瓣等。受区血管一般为颞浅动脉,其血管恒定、易解剖、易吻合等优点,此方式可以早期覆盖创面,血供丰富,抗感染能力强。术后又可以获得良好的皮肤覆盖,患者可以正常佩戴假发而皮肤不易磨损。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再次行头皮扩张器置入,恢复秃发区的正常外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法的缺点是皮瓣术后臃肿、供区血管和皮瓣血管有时口径相差悬殊、血管吻合时困难等缺点。总之选用游离皮瓣修复伴有颅骨外露的头皮缺损创面优点明显,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毛远桂,熊宏兰,张志安,等.大面积头皮缺损并颅骨外露的治疗[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4):78-79.

[2]王琨,陈东来,刘峰.双叶旋转皮瓣在修复头皮缺损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725-1727.

[3]李兴华,张明珠.修复大面积头皮缺损及颅骨外露21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9,38(8)714-715.

[4]刘强,张正之,韩西城. 游离大网膜移植治疗烧伤后颅骨缺损五例[J].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5,11(2):8.

[5]刘胜初,张毅,黄建斌,等.皮肤扩张术在大面积头皮缺损修复中的运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12):1951-1952.

创伤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5

颌面部外伤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急症之一,颌面部“多发伤”除颌面部软组织、上下颌骨损伤以外,还存在颅脑伤、胸腹伤或四肢伤等,又因其血运丰富,愈合能力强,若处理不当,易造成错位愈合和功能障碍,使后期治疗复杂化,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难点之一。本文统计了我科自1994年以来收治的98例颌面部多发伤病例,就其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损伤原因:98例颌面部损伤中,交通伤50例(占51%)、暴力伤害21例(占21.4%)、坠落伤14例9(占14.3%)、摔伤、爆炸伤、砸伤等13例(占13.3%)。

1.2 性别和年龄:本组98例患者中,男72例,女26例。男女比为2.77:1,颌面部损伤多发生在男性青壮年,以20~43岁为多见。

1.3 受伤部位:上颌骨骨折13例(占13%),以不规则骨折和LefortⅠ型居多;下颌骨骨折75例(占76.5%),以正中联合(旁)、下颌脚部骨折居多;其它部位组织损伤、骨折10例(占10%)。

1.4 多发伤情况:98例多发外伤中开放性外伤66例,闭合性32例,合并颅脑损伤26例,其中包括颅底骨折4例,硬膜外血肿2例,合并其它部位损伤以四肢骨居多。

2 治疗方法

2.1 急救处理:98例病人中3例为下颌骨多发骨折造成组织移位及舌后坠,急行器官切开术,8例休克病人均先对症处理,行止血、输液、输血、升压、强心等治疗措施,以稳定病人的生命体征,26例合并有颅脑外伤病人,均先请颅脑外科会诊,其中2例伴硬膜外血肿病人转颅脑外科手术治疗,4例伴颅底骨折,未行特殊处理,其余系脑震荡,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2.2 颌面部软组织伤及时清创,包括缺损部位邻近皮瓣转移3例;1例腮腺导管清创时行导管吻合术,1例行二期导管吻合术,均成功;1例面神经损伤未行吻合术,出院后至今面瘫。

2.3 骨折复位固定:上颌骨骨折:其中2例LefortⅠ型骨折行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其余都行颅颌固定,1例儿童裂隙小于5mm未行复位固定术,而行保守治疗,效果满意。下颌骨骨折:颏部、体部及下颌角处骨折均行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髁状突骨折采取后磨牙区橡皮垫,颌间牵引,保守治疗。6例颧骨、颧弓骨折病人行牵引复位固定术。其它部位骨折、损伤等均有他科协助处理。

3 结果

98例多发伤中颌面部外行及咬合关系均恢复正常,其中伤口Ⅰ期愈合,经X线显示骨折对位良好者90例,有7例术后伤口继发感染,Ⅱ期愈合,1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错位愈合。

4 讨论

4.1 颌面部外伤占全身外伤的3.2%,颌面部骨折约占口腔颌面部损伤的10%[1],有报道约40%的颌面部损伤伴有全身损伤。我科住院病人统计约有36%的颌面部外伤伴有其它组织损伤,在处理时应首先处理威胁生命的各种情况:如窒息、休克、大出血、颅脑并发症等。

4.2 由于颌面部复合外伤多合并其它组织器官损伤,合并颈胸部损伤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腹部损伤时注意肝脾内脏大出血等情况。

4.3 合并颅脑损伤,如果处理不及时则会延误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多表现为头疼、恶心、呕吐、严重者意识丧失、昏迷、休克等。应及时请脑外科会诊,在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行颌面部外伤的处理。

4.4 颌面部软组织的处理:关键是早期处理,彻底清创,一般在6~8h内是最好时机,个别情况可延长至24~72h;尽可能关闭与口腔相通的窗口;缺损部位可用邻近皮瓣转移;损伤的大血管、神经、腮腺导管在尽可能的条件下行吻合术;污染创口注意彻底清创、放置引流,以防感染[2]。

4.5 骨折处理原则、方法: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及早复位固定、恢复正常的咬合关系;对于开放性骨折多采用复位后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对闭合性骨折多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和颅颌牵引复位固定;对伴有颅脑损伤的病人行颌间结扎及颅颌固定,以免由于颅脑症状造成的恶心、呕吐造成窒息。对于髁状突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特别是儿童[3]。

4.6 在不影响整体治疗方案的前提下,提倡使用单颌内外固定,以利于开口训练,达到动静结合的治疗目的,促进骨折愈合,保证功能恢复。

4.7 口腔护理:面部创口清创后渗出物较多,易结痂、化脓、影响愈合,愈合后增加瘢痕,宜用呋喃西林、3%双氧水、75%酒精清洗局部;口腔内每日行口腔冲洗2次,并用含漱剂漱口。

4.8 颌面部多发伤除给予预防感染外,补液、纠正酸碱平衡等治疗亦应加强。在膳食方面应多补充高蛋白、维生素、含钙、锌量较高的食物,以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

参考文献:

[1]高家让,毛祖彝,徐平平.颌面部损伤[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7,15(1):42.

创伤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3~62岁,平均35.8岁。车祸14例,钝器打击4例,坠落伤3例,锐器伤3例,火器爆炸伤2例。

1.2 临床表现 伤后均有意识障碍,其中昏迷19例,GCS评分3~5分4例,6~8分8例,9~10分10例,11~15分4例,平均8.64分。呼吸困难15例,脑脊液漏16例,口鼻大出血6例,休克11例,脑疝6例,癫痫发作8例,创口有异物及破碎脑组织9例,伤后眼球突出5例,凹陷4例,破裂2例。合并肢体骨折7例,锁骨及多发骨折4例。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患者均行头颅CT和X线检查。发现颅内血肿16例,血肿量在10~55ml,多位于额颞部;其中硬膜外血肿8例,硬膜下血肿4例,脑内血肿3例。脑挫裂伤19例,气颅8例,眶底骨折7例,眶缘骨折13例,视神经受压不连续狭窄7例。额骨粉碎骨折14例。浅型骨折9例并有较严重的前颅底骨折。下颌骨骨折7例,上颌骨骨折4例,颧弓骨折6例,鼻骨骨折7例。

1.4 治疗 即行气管插管4例,气管切开11例,开颅行血肿清除11例,视神经管碎骨片清除减压6例。因前颅窝底骨折脑脊液漏硬膜缺损,行硬膜反转修补或生物胶粘合5例。请耳鼻喉科行鼻腔填塞止血8例,4例病情平稳后介入治疗,2例行颈动脉结扎。2例眼球破裂者行单眼球摘除术。

2 结果

26例治疗后死亡5例。死因分别为脑疝3例,窒息1例和癫痫持续状态1例。3个月后按国际GOS预后评分标准评定:恢复良好18例,轻残3例;无植物生存状态,亦无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发生。随访6个月~7年,21例完全恢复工作和生活,4例遗有轻微神经功能障碍,3例仍需服用抗癫痫药,1例有轻度面容改变。

3 讨论

3.1 受伤机制 从解剖学上额眶为颅面结合部,是由多块薄而脆的骨板构成并有视神经管眶上裂交通于眶内。在暴力作用下,额部和额颞部颅骨粉碎骨折,同时外力沿眶板和筛板传导,导致眶板、筛板挤压变形,视神经管受损瞬间眼眶内压增高,损伤视觉通路 [2] 。该部位骨板薄弱且与硬膜关系密切,形成粉碎骨折后,多伴前颅窝底撕裂伤,甚至硬膜缺损。前颅窝底与眼眶、鼻腔相通,遭暴力后很易使碎片游离重叠,有时可刺入脑内、眼眶,造成眼眶内血管、神经及眼外肌损伤,额底挫伤及大量鼻出血。但该处易骨折的特点,可有缓解外伤力的作用,使脑组织受损减轻。受力点对侧为内面较平整的枕顶部,不容易形成对冲伤,脑损伤多在额叶及颞极为非功能区,所以较原发脑损伤相对较轻。

3.2 救治措施 重症颅面颌损伤的特点是伤情危急,变化快且复杂,出血多,呼吸障碍明显,休克发生率高,视路损伤常见。早期病情凶险,后期易造成面部畸形,眼球活动障碍和脑部后遗症。救治原则是保持呼吸道畅通,止血抗休克,并依病情轻重,合理安排救治。要求早期彻底清创关闭硬膜及伤口,促进视力恢复,颌面骨折采用适宜方法复位固定。

治疗的关键是防治继发性脑损伤:(1)保持呼吸道畅通是急救过程中所采取的首要措施。对仍有活动性鼻出血、上下颌骨折软组织肿胀明显,呕吐误吸舌后坠者应尽快行气管切开或插管,开颅手术应选择气管插管全麻,防止术中引起窒息缺氧。(2)早期快速扩容、维持正常循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头面血运丰富,开放伤易发生休克其合并休克发生率达26%~68.8% [3],本组为11例(42.3%)。防止因休克而导致脑缺血和重要脏器的缺血,加重继发损害。休克一经纠正,输液量应控制。(3)鼻出血的处理:多数鼻出血为骨折及粘膜出血引起,有自限性,使用立止血及鼻腔填塞等方法可达到止血目的。但如为喷射性出血则可能是颅内动脉损伤或创伤性颈内动脉或颈外动脉假性动脉瘤。应立即快速输血输液,用纱条重点填压鼻腔外侧壁,特别是中鼻道,出血减少或暂时止血后,尽早行DSA及CT、MRI检查,明确诊断后行栓塞治疗或颈部动脉结扎 [4] 。我们所遇鼻腔大出血6例患者,4例行DSA,2例证实为颅底骨折至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1例为右侧颈外动脉分支颌内动脉分支破入同侧上颌窦形成假性动脉瘤,分别予以栓塞。另1例未见明显出血点,根据临床出血特点将患侧颌内与咽升动脉前支栓塞,止血满意。另2例患者年龄大,全身状态差且上颌窦严重骨折,行颈外动脉结扎,亦取得良好止血效果。(4)修复颅底硬膜防治颅内感染。颅眶复杂损伤有额窦开放,筛骨、蝶骨平台蝶鞍和眶内侧壁骨折。硬膜撕裂范围大甚至缺损。伤后常有大量持续血性液外流,难以自行愈合,加之颅眶交通脑脊液可流入眶内,一旦颅内 感染,引起广泛颅眶炎症,加重视力和其它颅神经损伤。因此,应早期及时地进行修补硬膜。本组16例脑脊液漏患者,6例用带蒂额骨骨膜或颞肌筋膜修复颅底缺损,并用生物胶(IBCI)将颅底硬膜与骨间膜加强固定,用延长颞肌瓣填塞开放之筛窦或上颌窦,均无感染或脑脊液漏发生。术中尽可能清除坏死脑组织血肿,同时将异物一并清除,尽量不使用明胶海绵等,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经CT或MRI随访观察,未见有明显脑膜脑膨出。(5)视神经减压和鼻眶筛区骨折的处理。额眶复杂损伤中,视路损伤常见。本组对7例视神经管受压者6例行减压术,有5例在术后6周视力明显恢复,1例术前失明者无恢复。术中应除去神经孔道处骨折及清除血肿和坏死组织。眶内段和颅内段视神经损伤恢复良好,而骨性视神经管损伤恢复较差 [5] 。我们认为,凡影像学显示与骨折有关的眶内神经损伤无论压迫与否均应行手术探查。但Seiff [6] 认为,在伤后视力即刻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没有进行性加重者应采取保守治疗;鼻眶筛区受外力打击后,多块骨发生骨折可造成移位、塌陷、失去对称,并有视觉、嗅觉、泪道的损害常导致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功能障碍。此类病人应与有关专科医生相互协作,合理安排。颅脑伤轻于颌面伤,处理重点是颌面伤,但要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开颅准备。颅脑伤重于颌面伤,应迅速开颅清除血肿和减压,颌面伤做简单处理。颅脑及颌面伤均重,应合理安排相应抢救措施,但颅脑伤是面颅救治中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应优先处理 [7] 。鼻眶筛区骨折者病情平稳后,争取进行以解剖复位和固定为目的的初期手术(1周内进行)或延期手术(2~4周)及后期手术。但对爆裂型骨折存在眶壁塌陷,眶腔扩大,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眶内组织与眶骨分离,软组织嵌顿在骨折间隙内者,伤后应急性期一次性手术整复;否则晚期会出现眼球活动障碍,眼球内陷和复视。至于颅颌面皮肤和软组织开放伤,目前认为应尽早彻底清创早期修复缺损伤口,既避免再次手术又达到减少伤后瘢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章翔,张建宁,张志文,等.颅面颅底穿透伤的急救处理.中国耳鼻咽喉外科杂志,1997,3(3):160.

2 kobagashiH.The treatment of orbith low-out.Neurological Research,1986,8:221-224.

3 邵柏,马连官,崔业江.颅脑损伤合并休克的治疗.中华创伤杂志,1996,12:198-199.

4 杨新建,吴中学,王忠诚,等.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反复鼻衄的诊断和治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0,16(3):165-167.

5 孙海峰,吕涛,李厚泽,等.八例复杂性颅眶损伤的早期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99,6:347-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