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急救基本技术范例6篇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范文1

【关键词】灾难医学;急救;组织的方法;实施的措施

【中图分类号】R1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358-01

医学的内容学习起来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一门科学技术,同时医学的分支也非常多,包括急诊,门诊,还有各个不同的科室,不能说哪一个最重要,也不能说哪一个最有用,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急救肯定是所有治疗中最紧急和最有效的一门医学技术,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急救中的灾难医学的内容,当发生灾难和突发事故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拨打120,但是医院究竟是怎么样处理急救这门技术的呢?在病人没有被送往医院的时候,医生和医院又该对病人做出怎样的准备呢?这就涉及到本文所介绍的内容,灾难医学急救的组织和实施了,组织和实施是一个全面而有效的准备工作,也是对病人和医院的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1 灾难事件医疗救治的组织准备

灾难医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了准备、组织、实施、和一些具体技术细节。这一项工程的完成,需要组织者和实施者的共同努力。其准备包括思想认识上的准备、组织计划的准备、物资的准备、技术力量的准备等。

1.1 思想认识上的准备

作为担负急诊急救任务的医院急诊科应该树立永远都是战备值班分队的思想,随时都要准备应付突发事件。应该在第一时间内至少做两件事:第一,尽快将事件简明扼要上报有关领导和部门。第二,在尚未得到上级指示和答复之前在其职权范围内迅速组织急救力量。这种意识的培养需要平时不断强化和训练加以养成。

1.2 组织计划的准备

组织好和计划好一个事件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万事开头难,好的准备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灾难急救前的准备工作,为后面的处理灾难做好一个开头。

1.3 物资的准备

俗话说的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医学技术都离不开设施设备齐全和物资的充裕,我们的治疗离不开医学物资的补充,我们需要对手术和治疗及时的延续病人的生命,这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我们应该事先准备好的,物资是一个手术的必备弹药,是必不可少的。

1.4 技术力量的准备

灾难事件发生后,各级各类人员和各单位之间组织协调非常重要。灾难发生后一般是由政府临时组成一个抢救领导小组负责抢救的组织领导工作。该领导小组的工作为宏观指挥、原则指导。

2 灾难事件现场医疗救护的组织

首先,灾难伤害的院前救治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之一。灾难事件发生后事件现场的混乱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单就医疗救护而言,往往是接到通知和得到消息的多个医疗单位和院前急救组织的救护车到达现场后,纷纷把伤病员运往医院。救护车到达现场多是起转运伤员的作用,没有单位在现场开辟抢救场所,没有人对伤员进行统一现场分检和采取紧急救命措施,很少有人在现场进行心肺复苏。

其次,灾难事件医疗救护的现场组织应该根据预案进行。预案包括指定灾难发生时哪些医院接收重伤员,哪些医院负责轻伤员的处理。一旦灾难发生,在政府的抢救领导小组尚未组成之前,负责对灾难救治进行组织协调的医疗机构应在第一时间内介入抢救的组织协调,而各医疗单位按照预案自觉进入抢救工作。

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是,交通问题在现代医疗创新的路上也是一个比较难以攻克的难题,现在大部分的城市都有着或多或少的交通问题,这是我们短时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当救护车在路上行驶的时候,如果遇上了交通堵塞,那么就很有可能耽误病人的治疗和病情的控制,因此,我们在路上应该尽可能的让救护人员优先,生命最可贵。

3 灾难事件的医院急救的具体实施

灾难事件的类型包括恐怖活动(投毒、纵火、爆炸)、生产生活中的意外(爆炸、火灾、楼房垮塌、误食毒物等)、交通事故(坠机、火车出轨、轮船沉没、道路交通事故等)、自然灾害(地震、台风、山体滑坡、龙卷风等)、战争等。这些情况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导致大批人员伤亡。对任何一个医疗单位来说,在短时间内处理大批量的同一类病人,人力物力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医疗力量不能够照顾到的时候,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自救,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医院的急救紧张状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尽可能的挽救我们的生命,这也是灾难医学急救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组织计划,我们要号召民众都要有这样的一个意识,不能光等着医生的急救,我们要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自己救自己。

4灾难事件的创伤救治的组织和实施

培养创伤救治的专门人才是提高创伤救治水平的关键。灾难事件导致的创伤类型包括:挤压伤、坠落伤、火器伤、爆震伤、烧伤等,而且常为多发伤或复合伤。这些都是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的创伤类型。医院在这类灾难事件发生的时候,应该准备足够的人员来进行包扎处理,这类创伤往往有着很严重的外伤,因此,药物的充足保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

培养创伤救治的专门人才和队伍是灾难医疗救护的基本要求。应选定以创伤救治形成规模、又有教学经验的医院或急救中心作为创伤救治培训基地,各单位选派有外科手术基础的骨干进修、学习,参与创伤的救治。当然,在平时的宣传治疗活动中,我们应该宣扬一种保护自己的安全意识,并且教会人们一些最基础的急救措施,为以后可能发生的万一做准备。

5 结论

国内灾难事件发生后,参与抢救的医疗单位由子经历过事件,会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我们往往是报喜不报忧,抢救过程有没有不足很少有人去总结。事件结束后各单位都会有一个表彰总结大会,对事件中的好人好事给予表扬。但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对灾难医学严加组织和实施所想要的结果,我们希望每一个接受治疗的人都能够平安康复,我们希望将灾难医学急救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做到最好,因为,这对医生的急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范文2

【关键词】院前急救;护理管理

院前急救是指危急重患者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它作为急诊医院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反映医院对急救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抢救成功率。随着急救医学的不断发展,院前急救已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广东省四会市人民医院是本市最大的二级甲等医院,承担着40多万人口的急救医疗服务。结合本市与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制度,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院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120”院前急救急诊出车共1260次,实施院前急救432例(具体指现场急救及救护车转运过程急救,不包括到达医院急诊科及其后续救治)其中男294例,女138例,年龄1~85岁,平均43岁。心血管系统72例,脑血管系统86例,呼吸系统20例,中毒25例,外伤229例。其中以颅脑外伤为主101例,腹部外伤为主42例,胸部外伤为主30例,四肢骨折56例,合并休克(失血性、创伤性)92例,不同程度昏迷61例。

2 结果

2.1 院前救治 指创伤现场和救护车转运途中的急救技术应用,见表1。

2.2 院前急救成功率 院前急救432例成活398例,其中不包括现场死亡23例及拒绝去医院11例。院前急救总成功率达92.1%。死亡原因为颅脑外伤为主的多发伤,腹部外伤为主的多发伤,急性心肌梗死,呼吸衰竭等。

3 讨论

基层医院院前急救设备、人力、技术等不及大医院,为了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做好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本院制定了一系列院前急救护理管理措施。

3.1 成立有院领导直接参与的院前急救小组,定分为一、二梯队,以便应急处理不同规模的急救事件。由1名副主任医师的专职副院长承担急救领导组长,急诊科值班医生、护士各两人为第一梯队,二值医护人员为第二梯队(在值班室待命)。接到呼救后详细记录需出车地点、联系电话、简要病情,确保5 min内出诊。如果考虑到路途远、病情重,估计要超半小时才能到达者,嘱家属先送当地卫生院或卫生站处理,出诊途中与当地卫生院或卫生站医生联系,争取救治时间。

3.2 挑选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护理人员 本院急诊科的护士要求身高158 cm以上,体质好、不晕车,在临床工作3年以上,能应付现场各种急救工作。急救现场复杂,病情变化快,家属焦急,情绪激动,护士的每个动作家属都非常留意,稍有不慎,均有可能引起医疗纠纷,因此,特别强调护士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3 确保各种急救物品处于应急状态 救护车内物品做到四固定,专人管理,标签清晰,班班清点,所有护士对救护车内物品了如指掌。物品用后及时补充,对车内仪器加强保养,避免因物品不足导致现场急救延误。

3.4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急救技术,迅速进行现场救治 现场救治过程中,本着先救命后治伤,先治重伤后治轻伤的原则[1]。如果是成批伤病患者,医护人员赶到出事现场,应迅速作出伤情判断,为抢救赢得时机,要一问、二看、三测、四摸等简单的体格检查将危重患者筛选出来,伤病患者以醒目的卡片红、黄、绿、黑四色系统表示,尤其强调对多发伤、颅脑外伤、胸部外伤的伤病患者一定要仔细观察,严格分检,争取在最断时间内准确估计伤情,使其得到及时有效救治。

目前,“第一时间段”及“伤后黄金1 h”的概念均强调了现场救治的重要性[2]。现场急救技术的运用是后序治疗的保证。①维持气道通畅:保证气道通畅和维持足够的氧合功能是创伤救治中最优先的内容。严重创伤往往有吸入胃内容物及血的危险,气管插管能有效地保证气道通畅,避免误吸,便于进行吸氧,本组患者有19例进行了现场气管插管;②立即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稳定循环功能,改善组织灌注,尽管对院前急救是否需要液体治疗尚有争议,尤其对创伤患者的输液争议颇多,但当严重创伤因失血和重型颅脑外伤威胁伤员生命时,此时抗休克治疗[3]、脱水、利尿降颅内压[4]治疗是挽救生命的确定性措施,为避免因开通静脉通道输液时间对转运伤员回医院时间的影响,要求在出诊医生诊查患者,护士测量血压后2 min内或在救护车行进途中必须完成静脉通道的建立。本组病例中,静脉输液比例达81%。③压迫止血:对出血点给予直接压迫可控制出血,推荐急救时用压力止血,这是一条有效、安全、可行的方法;④体表损伤的处理:表皮创伤者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皮肤或眼睛接触腐蚀性毒物时用大量清水冲洗是最基本和最适当的急救措施[5];⑤创伤的固定:院前急救时,无论伤者风险大小都推荐使用颈椎固定托,受到严重创伤或虽创伤较轻但有症状的伤员进行急救时也推荐固定颈椎[3]。

3.5 安全运送 能否将伤员快速、安全运到医院是评价一个地区急救系统是否完善的重要指标之一[1]。如为突发事件,伤病员较多,经现场分类、救治之后,是伤情、病情严重程度者,立即送到医院。运送途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病情需要放置合适,按需要嘱司机行车速度。途中与医院急诊科联系做好接诊准备。

参考文献

[1] 樊琨,王血里红,吴贵苹,等.京市突发事件中成批伤病员的特点及救活研究.中国急救医学,2006,26(9):699.

[2] 王一镗. 努力加强和提高“第一时段”救治的质量.中国急救医学,2003,23(2):94.

[3] Paolo Pelosi. 出血性休克的液体治疗. 中国医学论坛报,2004,(7):7.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范文3

关键词:多发性创伤 急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58-02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机械因素作用下,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严重损伤,其特点是伤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如处理不当或稍有延误抢救即可危急患者生命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因此,及时、准确、快速、有效的抢救,是挽救伤员生命的关键。

1 多发性创伤概述

1.1多发性创伤的原因

创伤的因素多种多样,全身各种组织器官都可受到损伤,表现也形式各异。有交通伤、坠落伤、机械伤、锐器伤、跌伤、火器伤等。其中最常见的原因为交通事故伤。现代创伤与传统创伤相比多为高能创伤(高速行驶所发生的交通伤)为特点。常造成多发伤、多发骨折、脊柱脊髓损伤、脏器损伤、开放伤等。严重损伤以颅脑损伤及四肢外伤多见,创伤重,死亡率高。多发伤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紊乱,死亡率较高。

1.2创伤急救目的

其一是挽救生命,其二是最大限度地恢复伤者的生理功能。降低伤后病死率和伤残率是选择创伤急救模式的根本依据。实践证明,要提高创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必须要有一个系统程序化的救治方式和一定的手术、非手术创伤急救技术的医务人员,组建一套整体的、系统的、专业化的创伤急救体系,才能提高多发性创伤的救治成功率。多发伤由于其损伤的特殊性,涉及医学各个学科,需要训练有素的医师组织救治,需要有完善的救治组织系统,需要医师具备全面的医学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在不同时期选择有效的决定性治疗才能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和生命质量。

2 急救护理

2.1快速伤情评估

急诊预检护士在迎接伤员时, 急诊护士应迅速采集伤情资料。在询问的同时,立即解开病人的衣裤。患者的意识、瞳孔、呼吸、伤处及循环情况等。根据采集到的伤情信息,对患者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评价,再根据创伤对生命安全的威胁程度依次进行处理,对心跳呼吸停止患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抢救的顺序应优先处理致命损伤,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充分暴露患者,快速进行体格检查,同时测量血压、脉搏,并为医生准备腹穿用物,以便了解有无脏器破裂等,做好初步的包扎固定。

2.2保持呼吸道通畅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最基础、最主要的措施。重多发伤患者常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

2.3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

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创伤后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伤员到医院后,应争分夺秒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道以防伤员休克失代偿后血压下降, 采用16--22 G静脉留置针,快速输入大量液体,并根据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调节输液滴速。

2.4有效控制活动性出血

此为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及时发现开放性伤口明显出血处,迅速控制出血,对出血明显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加压于出血处,压迫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然后在伤口处用敷料包扎,并将伤部抬高,以控制出血。对活动性大出血,出血伤口立即用敷料加压包扎并配合医生清创缝合止血,弥散性出血用弹力绷带压迫止血并抬高出血肢体,详细记录止血时间,并做好交接班。防止造成肢端坏死的不良后果。

3 结果

3.1综合救治

多发伤是指同一致伤因子引起的涉及二处或二处以上部位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是危及生命的创伤。故对多发伤病人应抓紧时机手术,强调创伤急救白金和黄金。在创伤早期就实施多发伤的综合救治,将会明显降低多发伤病员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3.2损伤控制

损伤控制是指对生命体征尚不稳定且急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先进行保命手术。如脑庙的开颅瓣减压,进行性血胸、张力性气胸或胸部穿透伤、心脏大血管损伤等的紧急开胸手术,腹腔大出血的剖腹控制出血等。

3.3施工技术管理应该转变理念

有人说“三流的企业卖技术、二流的企业卖服务、一流的企业卖管理”,我们施工技术管理不仅要提高施工技术水平,要通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提升施工水平。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输出我们的施工技术管理及理念,输出可以通过巡回讲学、宣讲团、参与项目管理等来实现。这是国际管理输出比较流行的做法。

3.4多发伤伤情复杂

多发伤伤情复杂且症状相互掩盖,如颅脑伤后的颅内高压可以掩盖大出血后的低血压,因而诊断比较困难。对于多发伤病人,首先应先进行生命支持;早期检查的主要对象是致命伤。

4 结语

多发性创伤的病情常常变化多端,其伤情确定、复苏等问题是危重病急救医学面临的难题之一。作为急诊科的护士除了要有冷静的头脑,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巧外还要善于及时、全面、连续地观察病情,实施护理措施并准确写好抢救记录,有助于提供病情。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范文4

摘 要 以危及生命和时间依赖性强的各种疾病为主,编制救治程序,并且把这些程序运行在各个专科之间,为医生应对各种急疾时提供诊疗决策的参考,使确定性的诊疗技术和生命支持的前沿技术,前移到急诊或其他首诊科室,缩短确定性治疗前的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水平。将其命名为“救治程序一体化”。结合医院或者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救治程序,把急救工作程序化、流水化,分段作业,各负其责,在实际工作中救治程序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 关键词 急诊急救 救治程序 程序一体化 工作模式

首诊科室是挽救危重病人生命最基本、最重要的第一步,因此本项研究的核心是以常见危及生命和时间依赖性强的各种疾病为主,编制救治程序。制定的程序要求简单、有效、重点突出、便于掌握。并且把这些程序运行在各个不同专科之间,以“人机对话”的方式,为医生应对各种急症时提供诊疗决策的参考,使确定性的诊疗技术和生命支持的前沿技术前移到急诊科或其他首诊科室,缩短确定性治疗前的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水平。我们将其命名为“救治程序一体化”。解决急症与专科之间矛盾的方法就是救治程序一体化。实现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救治程序一体化;社区医疗、基层院所与医疗主体救治程序一体化;急诊和专科救治程序一体化;门诊和病房诊疗程序一体化;专科相互间的救治程序一体化;形成程序网。

国内急诊医疗模式实质上是体制模式[1]。创伤急救一体化[2~3]也是探讨体制模式,没有编制程序化救治。而寻求新的模式,是对传统模式的发展,改进现有模式,使之更具生命力。

实施方法:根据循证医学的方法,结合医院或者地区的实际情况(设备和技术力量)制定救治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应用。首诊医生应对各种急症时,可按初始程序救治并请求会诊,专业团队到达后(或转到专科)实施专科治疗。把急救工作程序化、流水化,分段作业,各负其责,在实际工作中救治程序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救治程序一体化让我们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提高医疗队伍整体的应急能力,在专科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提高了急诊急救水平。

制定救治程序原则:①制定危及生命相关疾病的救治程序;②制定时间依赖性强的,不及时处理会危及生命和形成功能障碍疾病的救治程序;③制定以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主的救治程序;④不能确定疾病诊断的,以急症症候为主的救治程序。

创建救治程序一体化步骤:

制定救治程序:在一定范围内组织专定,通过网上查询,结合医院或地区的实际情况(技术力量、设备仪器、药品储备),编制救治程序。

学习阶段:在基层院所、急诊科和各专科学习每一个救治程序,并结合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药品、器材。学习运用程序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对每一个程序进行演练,由急诊科和基层医院――即所有运行初始程序的部门,根据部门的特点把初始程序细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落实阶段:在实际工作中,制定出救治程序的首诊科室与专科的衔接时段,把救治程序装订成册。根据实际运行情况,增加新的救治程序,不断完善发展救治程序内容。

制定救治程序原则:①救治程序的衔接方法不能成为定式,应该根据病情或实际情况把病人转入专科或专科医护到现场救治。②救治程序的街接不能设定一个点,而应该是一个时间段。如果过分机械将会增大风险。③疾病是一个过程,而本项课题接触的是急症病人最初的阶段,多以症状形式表达,因此不仅程序要从症状开始编制,还需要使用程序的医生和护士具有一定的认症基本功。④使用程序的人员要学习程序、熟记程序,才能正确运用程序。⑤个体的差异性使我们对伤病的认识受到限制,因此任何论据、常规和技术标准不可能完美无缺,特殊疑难病症仍需专家会诊解决,不能机械地运用程序,不能勉强地把程序进行到底。⑥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不断进步,程序也需不断更新。⑦我院初步试进行在急诊和专科之间的程序达30多个,而其他一些部门可能只需要10个左右救治程序,不需要全部照搬。⑧程序化工作模式与急救专业人材培养并不矛盾,而且可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 武秀昆.急救医疗体系建设中的体制与模式问题.中国医院管理,2006,26(12):21-22.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范文5

[关键词] 严重创伤;急诊;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49-02

严重创伤是指肢体或危急患者生命、或局部创伤定级标准≥3分、多发性创伤严重程度评分≥16分的创伤[1]。近年来随着建筑业、交通业的快速发展,各类意外事故频繁发生,严重创伤患者逐年增加,疾病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及难预料性等特征,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因此急救是否及时及急救中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抢救效果,为探讨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方法与效果,现对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54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抢救及护理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8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为研究,男56例,女32例,年龄5~68岁,平均年龄(30.55±5.15)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34例,坠落伤26例,砸伤15例,刀刺伤9例,其他4例。受伤部位:颅脑损伤35例,胸部损伤26例,腹部损伤15例,各类骨折10例,脊柱损伤2例。就诊间隔时间:受伤30 min内抢救28例,30 min~1 h抢救44例,1 h后抢救1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基本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低流量供氧,立即建立多条静脉通道,对于呼吸、心跳停止者给予心肺复苏术治疗,颅内压升高及脑疝形成患者立即静脉滴注复方甘露醇注射液5 mL,病症严重者可加入地塞米松5 mg或重复性滴注复方甘露醇。对于出现休克及活动性出血患者快速静滴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注或乳酸林格液,立即给予患者输血治疗,对患者血容量进行快速补充,及时止血。腹部外伤伴随出血患者需经腹腔穿刺证实,必要时可行B超检查及腹部透视,对出现的各类并发症进行治疗。对胸外伤伴随开放性伤口患者伤口立即进行处理并闭合伤口,伴随血气胸患者经X线胸片检查及穿刺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开胸探查,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于颅内血肿、多发性开放性损伤、开放性颅脑损伤等导致昏迷需要立即给予治疗患者,充分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手术可顺利进行。

在对患者抢救同时给予患者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①急诊患者病情较为严重,疾病进展快,因此医护人员要在到达事发现场及转运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护及护理,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及意识进行观察,并对患者病症耐受力及病情进行初步评估,观察患者伤口及四肢活动情况,对威胁患者健康情况进行处理,立即建立静脉通路,止血包扎,开放气道。在搬运患者中保证患者原有,搬运过程中对患者基本生命体征进行严密观察。②患者进入急诊室后,医护人员要保证足够的镇静,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对患者症状及院前处理进行简单询问后,给予患者有效的急救措施,能够预见护理中出现的风险,根据患者的创伤部位及具体病情安排专科医生进行抢救治疗,同时对使用仪器及药物进行检查,保证抢救及时进行。严重创伤患者多会出现呼吸道梗阻现象,引起窒息,因此医护人员要观察患者呼吸及口唇颜色,对于呼吸伴随高尖的哮鸣音患者,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呼吸道阻塞,对患者口腔内呕吐物及分泌物进行及时清理,必要时可行气管插管治疗。静脉穿刺同时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对患者血型进行检测,保证患者可立即进行输血,缩短休克时间。③心理护理,严重创伤多为突发性事件,患者及家属无心理准备,会出现恐惧、高度紧张等不良情绪,易暴躁、激动,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抢救同时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安慰,安抚患者家属情绪,稳定其情绪,告知其治疗效果,获取其依赖,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可安抚患者,鼓励患者,激发患者的求生意识。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要保证技术娴熟,从而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信赖,争取其配合。

2 结果

经积极治疗及优质护理干预后,88例患者成功抢救,死亡8例,其中4例患者抢救过程中死亡,2例抢救成功后肺部感染死亡,2例患者死于突发性呼吸衰竭,抢救成功率为90.9%,患者平均抢救成功时间为(46.59±20.23)min。78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护理满意率为88.6%。

3 讨论

严重创伤是某一单一因素引起的多个解剖部位出现的创伤,而多种解剖部位中至少有1个解剖部位会对患者生命造成较大威胁,多种创伤相互作用,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严重创伤患者多伴随吸氧血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出血性休克等,而严重创伤下,患者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生理功能紊乱,极为危险,救治难度较大[1]。因此临床抢救创伤严重患者必须把握时间,临床资料显示创伤1 h内是决定患者生死的重要阶段[2],因此临床抢救越快越好,这就要求急诊科医生与护士在最短时间内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准确判断,为治疗提供依据,同时在抢救护理中,医护人员要把握以下几点:①把握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伤情并给予相应护理及治疗;②保证技术的娴熟,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对于出现的紧急情况进行处理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治疗;③在对儿童及老年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要注意药物的使用,更加细致的观察其各类器官及体征[3]。

该次研究中,经过积极抢救及优质护理,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0.9%,抢救时间为(46.59±20.23)min,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率为88.6%,由此可知,及时抢救及优质护理对于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提高临床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曾慧.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37-38.

[2] 黄维梅.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抢救与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6):2269.

创伤急救基本技术范文6

FirstAidNursingofWoundLosetheGutsShock

Keywords:Wound;LosethegutsShock;Firstaid

随着社会综合现代化程度的不断进展,创伤已成为社会的第一大公害[1],创伤性休克是严重创伤的常见并发症,主要病因是较大或较多的血管破裂造成大量失血及剧烈疼痛两个方面。因此,及时、准确、高效的抢救、治疗、护理措施,是降低致死、致残率的关键[2]。我院对19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抢救和护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1年1月至2005年10月,我院治疗失血性休克患者共190例,12例为初步处理后由他院转入,其余均为伤后未经处理直接送入。其中男113例,女77例;年龄6岁~67岁,平均46.2岁。

1.2损伤脏器数目及出血量的估计

每位患者均有2个或2个以上脏器损伤,最多达5个脏器(见表1);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出血量的估计见表2。表1损伤脏器数目构成比损伤脏器数目(略)表2出血量估计构成比出血量(略)

2结果

58例经急诊抢救后转ICU进一步治疗,121例经抢救在急诊科做好术前准备行急诊手术,11例自动出院。9例经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89.47%。

3急救护理措施

3.1伤情的判断与评估

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威胁患者生命的损伤,伤后1h的处理是决定患者生命的关键时间[3]。为此,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争分夺秒,以娴熟、准确的诊疗技能,根据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四肢温度、血压、伤口出血、四肢活动情况等,快速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同时通知医生。

3.2控制活动性出血是早期急救护理的重要手段

对开放性损伤及皮肤撕裂伤活动性出血患者,应压迫止血。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给予夹板固定和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对闭合性损伤的患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经过一系列处理,患者血压仍呈进行性下降、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应考虑有内脏的活动性出血,若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即可确诊。此时应迅速做好术前准备送病人进手术室行剖腹探查术。

3.3止痛

疼痛可引起休克,必要时可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100mg,但要注意其抑制呼吸的不良反应,有严重颅脑挫伤或胸部损伤伴呼吸困难者慎用。

3.4液体容量复苏

3.4.1根据休克程度,快速建立2条~3条静脉通路

对腹腔脏器及下肢创伤者,静脉通路宜选在颈部和上肢;对颅脑、颈、胸部损伤者,则选在下肢;对疑有骨折者,则建立在骨折部位的向心端。液体首选平衡液及浓缩红细胞,比例为(2~3)∶1。

3.4.2液体量

2002年之前采用即刻复苏,在0.5h内输入1500ml~2000ml平衡液。2002年后,根据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进展,改用延迟复苏[4]。即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特别是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患者,在到达手术室彻底止血前,给予少量的平衡液(500ml)维持机体的基本需要,在手术彻底处理后,再给予大量的液体进行复苏。

3.4.3监测生命体征

监测CVP、血压、尿量为补液提供依据,并随时调节滴速,既可防止输液不足,又能防止过量输液。本组患者81例收缩压<8.0kPa,经抢救后72例好转,其中血压为0/0kPa的27例患者,经液体复苏及其他抢救措施后,18例血压明显回升,9例因伤势过重死亡。

3.5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人员应迅速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有活动假牙者应取出,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喉头水肿或昏迷者舌后坠可用舌钳夹出,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辅助机械通气,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流量4L/min~6L/min,及时改善缺氧状态。本组19例行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呼吸,9例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10例送ICU继续救治。

本组121例有手术指征,护士应及时做好配血、皮试、备皮、导尿、置胃管等术前准备。

4体会

4.1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

根据创伤患者多的特点,我们制定了责任制护士抢救配合分工程序图,通过合理分工,确保抢救工作快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4.2熟练的业务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救成功的基础。在抢救中,护士应配合医生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

4.3重视心理护理

失血性休克患者伤情重、变化快,随时都可能发生生命危险,又面临着肢体伤残、外貌毁损,给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困难,影响家庭婚姻和个人前途,在躯体和心理上都有创伤。所以,护士应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思想工作,以高度同情心和责任心,在抢救时沉着冷静、有条不紊、迅速准确,运用非语言手段,以从容镇定的态度、熟练的技术、稳重的姿态,给患者及家属增加信任和安全感。及时提供抢救信息,尽量减轻家属心理负担,取得理解与支持,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4.4护理人员应具备系统的急救护理理论

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才能在急救中做到动作敏捷、准确、有效、忙而不乱,提高抢救成功率。

4.5规范抢救设备、物品、药品,并做到定位,用时得心应手是提高抢救成功率之一。

参考文献:

[1]余志英.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6上):1498.

[2]刘端菊.骨科46例创伤性休克急救与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3):101.

[3]邓爱春,蒙金兰.52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