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的应用

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针对此类患者疼痛状况,将疼痛管理运用于护理管理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睡眠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疼痛程度:轻度37例,中度16例,重度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疼痛程度:轻度19例,中度27例,重度14例;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8.04±2.12)h,护理满意度(94.26±5.66)分,与对照组睡眠时间(4.77±1.56)h,护理满意度(80.74±4.36)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创伤骨科护理管理应用疼痛管理,是护理质量的保障,能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确保睡眠时间充足,提高康复效率。

【关键词】创伤骨科;疼痛管理;疼痛程度;睡眠时间;满意度;康复效率

创伤骨科收治的患者大多有相对严重的疼痛症状存在,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身心状态,也使得并发症增加,康复效率下降[1-2]。通过护理人员准确评估、积极干预,对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择我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病例选择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1月。通过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60例患者。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9~62岁,平均年龄(44.12±6.43)岁;受伤原因:交通伤24例,摔伤8例,坠落伤11例,砸伤13例,其它4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5.35±6.52)岁;受伤原因:交通伤23例,摔伤7例,坠落伤13例,砸伤14例,其它3例。基本信息比较,P>0.05。

1.2方法

患者手术后均迅速来院,予以全面的检查,结合影像学和临床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入组后予以两组患者积极的个体化治疗。治疗过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针对此类患者疼痛状况,将疼痛管理运用于护理管理过程,方法如下。1.2.1管理方面。①动员科室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总结创伤骨科护理过程的优质经验,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存在与潜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常发生的不良事件,明确与疼痛相关的因素,掌握患者的需求,明确护理管理重点。②人员准备,组织护理人员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强化护理人员骨科护理知识储备,学习针对疼痛如何正确评估严重程度,如何根据患者的骨折程度、面部表情、身体反馈保障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熟练应用各种量表进行疼痛评分。1.2.2护理细节。①骨折护理,掌握患者的诊治情况,结合其身体状况、治疗方案为患者制定个体护理方案,保障各项护理服务均落实到位。护理人员指导并协助患者如何摆放肢体,并保证正确体位,缓解疼痛。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定时帮助其改变体位,对局部肌肉进行按摩,一方面预防压疮,也能促进血供加快。制定阶段性的康复计划,鼓励患者及早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同时予以全程看护,在保障康复安全性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恢复效率。加强对患者各项体征的观察,对患者有不合理的身体指标予以干预,预防各种并发症。②认知干预,患者受伤突然,常常是对自身的伤情和疼痛有错误的理解,使得治疗、护理和康复效率下降,因此,疼痛护理需重视患者认知程度的提高[3-4]。在合适的时间以患者容易接受的语言普及骨折常识,讲解治疗的方法和各阶段的康复要点,告知骨折后疼痛的原因,与患者共同分析影响饮食,讲明疼痛是伤后机体正常的反应,指导患者正确判定自身状况,引导其如何正确的表达疼痛程度。③疼痛干预,在患者处于不同阶段时准确评估疼痛程度,根据疼痛程度和其身体状况合理应用止痛类药物,基本原则为:疼痛症状不是很明显,可应用物理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如注意力转移法、按摩法。若疼痛程度剧烈、难忍,帮助患者有选择性的应用麻醉类止痛药物(如吗啡、杜冷丁等)[5-6]。④心理干预,通常情况下,疼痛程度也与心理因素有密切关联,若患者情绪起伏较大,甚至能使疼痛加重[7]。在治疗过程,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确保沟通的有效性,为患者解决治疗过程遇到的困难,予以及时的鼓励。鼓励患者合理宣泄情绪,以减轻患者疼痛。实时掌握患者情绪变化,对导致患者情绪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讲明不良情绪的消极影响,帮助患者进行疏导。

1.3观察指标

在接受护理后,安排同一组人员帮助患者评估疼痛程度;记录两组住院期间的睡眠时间,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让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护理技巧以及沟通能力等方面评价,百分制,分数高,则说明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轻度37例,中度16例,重度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轻度19例,中度27例,重度14例;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的睡眠时间和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8.04±2.12)h,护理满意度(94.26±5.66)分,与对照组睡眠时间(4.77±1.56)h,护理满意度(80.74±4.36)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创伤性骨折发生后,患者受到伤情、手术创伤、固定方式、恢复过程行动受限等因素的相互影响,往往会有较为严重的疼痛状况存在[8]。虽然机体有疼痛产生是应激反应的一种,属于自我防御和保护机制,但骨折患者所承受的疼痛却更加剧烈,患者面对骨折后急性疼痛,往往会导致较大的情绪波动,这也使得机体耐受能力下降,若不用予以有效干预则疼痛更重,并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治疗和康复[9-10]。目前创伤骨折护理过程对于疼痛的管理是重要且必要的,这种模式也是充分体现人性化的护理模式,基本的实施重点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转变传统的疼痛护理观念,以循征理念为基础,完善护理细节,力求通过各种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能够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缓解疼痛[11-14]。观察组患者在此次研究中接受疼痛管理,开始工作前我科进行充足准备,培训参与护理人员,强化疼痛护理技能,为患者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加强认知和心理干预,根据疼痛程度进行个体化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轻度37例,中度16例,重度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护理后,轻度19例,中度27例,重度14例;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睡眠时间(8.04±2.12)h,护理满意度(94.26±5.66)分,与对照组相睡眠时间(4.77±1.56)h,护理满意度(80.74±4.36)分,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综上所述,创伤骨科护理管理应用疼痛管理,是护理质量的保障,能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确保睡眠时间充足,提高康复效率。

作者:肖恩霞 单位:天津市宁河区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