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方案范例6篇

高考改革方案

高考改革方案范文1

改革方案异同并存

高考统考科目设置仍然没有变化——“语文+数学+外语+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是近年来我国各省份采用的主流模式。

由于高中新课程各科内容都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所以各省份新高考的统一考试内容也都包括必修模块与部分选修模块,且以必修模块为主。

目前,各个高校越来越看重考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在高考改革方案上,很多省份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到了高校招生录取综合评价体系,为高校招生录取提供参考依据。

纵观各省的方案,各省在考试科目上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江苏采用的是“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模式;山东则增加了一项基本能力测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在各地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和高校招生录取方式上,各省也不尽相同。

各省方案大pk

2010年北京高考在考试时间、科目设置、各科考试时间长度和各科总分四方面继续保持稳定。“3+X”的科目设置保持不变;文科综合中,政治、历史、地理3科分值仍各为100分,理科综合中,化学和生物分值微调。

全国首批高中新课程改革四个省份之一的山东开展高中新课改已两年,考试科目设置方面采取“3+X+1”的模式,其中“1”代表基本能力考试。基本能力考试的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省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参考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真正实现了高考不再“唯分是举”。

广东省先前实行“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的方案一直饱受争议,从2010年高考起,取消选考X科目,考试科目调整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这与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市高考科目类似。广东在高考改革上则走了一条从“冒进”到“回归”的路。

浙江省出台的高考方案以“个性化”的特点备受关注。浙江省新高考方案,依据高中新课程理念设计新高考方案的思路,在考生个性化和自主选择性上有了比较大的突破,考试科目由过去的统一科目变成三种不同类型。

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给予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安徽高考的选修部分确定放在统考“3+X”内容中,而且是指定选考,约占整个高考内容的10%,折合分值约为75分。2010年该省已初步确定,把这75分的“选考”内容放到学业水平测试中去。选修内容考查采取指定考试范围及限定分值比例的方式。

高考改革方案范文2

高考网免费陕西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更多陕西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日前,《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通过教育部备案。该方案指出,综合考虑省情、教情,甘肃将于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记者从甘肃省教育厅了解到,此次高考综合改革的具体方案将于2019年6月底前向社会公布。这意味着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将进入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学习评价阶段,2022年的高三毕业生将采用改革后的考试招生制度考试、录取。

据悉,甘肃省将与广西、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6省区共同于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甘肃将加大改革的投入保障力度,加强普通高中设施设备、师资配备和考试机构专业化建设,加快高中教育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选课走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作好充分准备。

高考改革方案范文3

基本形式根据新大纲命题,综合科目试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计分比例大体为5:5。“综合能力测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

2001年天津市高考实行“3+X”科目改革的基本形式为“3+综合科目”。

报考文史、艺术(文)、体育(文)的考生选报“3+文科综合”科目组;报考理工、艺术(理)、体育(理)的考生选报“3+理科综合”科目组。数学实行文理科分卷考试。

“3”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为每个考生的必考科目。其中,数学实行文、理科分卷考试,英语听力考查成绩记入总分。语文、数学、外语的原始分满分(每科满分为150分)和考试时间(语文为150分钟,数学、外语为120分钟)保持不变。

“综合科目”是指建立在中学文化科目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测试。分为“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含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含物理、化学、生物。

“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原始分满分均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综合科目试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计分比例大体为5:5。

综合科目将依据相关学科新课程大纲进行命题(包括限定性选修的内容)。鉴于目前普通高中教学的现状,同时又需积极推进高考内容的改革,“综合能力测试”首先是学科内的综合,其次才是跨学科的综合,跨学科综合试题占一定比例,其比重将随着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加大。

“3+X”科目记分办法:以各科考试的原始分相加形成文化总分,录取时以文化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按志愿向院校投档,供院校择优录取。艺术(文)中的数学成绩在录取时作为参考。

命题原则总体上将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命题范围遵循高中相关各科《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增加能力型和应用性试题;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外语考试英语语种考生均须参加听力考查,日、俄语种试卷不含听力。超级秘书网

今年英语语种考生均须参加听力考查,听力考查在该科笔试前进行;听力部分分值为20分,占英语试卷总分数(150分)的13%,成绩计入总分。日语、俄语语种考生在全市将集中编排考场,使用不含听力的试卷(试卷结构与2000年相同)。

2002年,英语语种考生均须参加听力考查,听力部分分值为30分,占英语试卷总分数(150分)的20%,成绩计入总分。从2002年起,日语、俄语语种考生增加听力部分考查,成绩占外语总分的30分。

高考改革方案范文4

广东版高考改革方向确定了!经教育部备案同意,3日,省政府颁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明确我省高考将统一实行3+3的考试模式,英语科、学业水平考试一年两考。

按照计划,我省2019年出台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并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施新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2021年开始实行新高考方案,基本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今明两年入学仍执行目前方案

《意见》提出,高考实行3+3的考试模式,本科院校招生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实行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和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考试方式。

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分值不变,每科满分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所报考高校的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推动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普通高考外语科目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同一科目参加两次考试的机会,学生选择最好成绩使用,以减轻学生集中应考压力,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提醒,现在在读高中学生及2019年、2019年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仍执行目前高考方案。在实施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前,这几年过渡期,各中学和考生要按照目前的高考方案要求安排好教学和备考工作。

本科高职考试录取将相对分开

高考改革方案范文5

方案确定我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启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入分。纳入高考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

啥时候改?2017年入学、2020年高考的学生先“吃螃蟹”

山东省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新生开始,启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2020年的山东高考将全面适用“3+3”模式,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

夏季高考和春季高考有啥不同?前者侧重本科院校,后者侧重高职院校

夏季高考(全国统一考试)主要为本科院校招生,春季高考主要为高职(高专)院校和部分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选拔学生。

改革后的高考咋考?“3+3”,即语数外统考,另外6门选3门

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入分。纳入高考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

高职院校咋招录?春季高考、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

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录取采取春季高考、单独招生、综合评价招生等方式进行。春季高考,依据“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考试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录取考生。单独招生,以招生院校组织的考试成绩和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为依据,参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普通高中学生以学业水平合格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为依据,参考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录取有啥变化?同一批次录取,没有一本二本了

春季高考按专业类别填报志愿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为考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自2017年起,夏季高考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自2020年起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

志愿填报有啥变化?先选专业,再选学校

自2020年开始,高校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方式,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另外,我省还将探索考生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

随迁子女咋高考?在我省上完高中均可报名高考

凡具有我省高中阶段学校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合格毕业生,均可在我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并与当地考生享受同等录取政策。

高考加分咋规定?除了国家规定的5项,其他全取消

除国家规定的5项加分项目,之外的加分项目全部取消。认真执行加分项目设定程序,严格高考加分资格的审核公示,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加分资格造假等行为,确保招生录取公平公正。

考试三门选考科目,选的不一样,学的也不一样

“3+3”到底意味着什么?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说,这次改革提出了夏季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两依据的其中一个依据是指国家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这一次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很重要的,就是要推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合格考,第二是等级考。

什么叫合格考?就是所有的国家规定的高中课程,都要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考。这个合格考,既是毕业的一个重要的评判的依据,同时也是你可以参加高职高专招生的重要依据。”而等级考则主要是在语数外之外的六个科目里边来确定,就是政治、历史、地理、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选择3门参加考试。

“等级考最关键的是什么?它的考试内容和不作为等级考的孩子是不一样的。我们的高中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将来的专业方向、将来考大学的专业,甚至职业兴趣,来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三科,这是学生的选择”。张志勇说,但是也要注意,你选择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高校对等级考科目组合的要求。也就是说高校有权力对于这个专业大类,需要什么样的高中科目的等级组合,比如有些专业可能要求物理必考,有些专业可能不要求你必考,有些专业可能指定两科甚至极端的例子三科。这是高校的权利,这事实上是双向选择。

张志勇说,作为高中等级考的科目,学生之间因为选择的三科不一样,在高中学习内容上就有重大不同,“也就是说不把它作为等级考科目的时候,你只学必修内容,一旦把它作为等级考,必修+选修。”

考核学生综合素质也是高招重要参考

“一参考”则是指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成果。这将会作为未来高考招生的重要参考。张志勇说,评价一个孩子是否具备专业基础的时候,不光要看他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还要看他学习这个专业所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比如说你做商科的,你有没有社会责任感,这是很重要的考核问题。你做医生这个专业,你有没有大爱之心?这个光看考试成绩,是很难判断这个孩子是否有这个专业的素养基础,它要通过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里记录的成果,来判断这个孩子是不是更适合读这个专业,是不是具备了相应的基础。所以这次高考改革,要把综合素质评价放到招生的重要制度设计里面。张志勇说,这更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反过来说,更有利于高中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更有利于全面促进素质教育,更有利于促进高校的科学选才。

张志勇说,山东省夏季高考招生录取“两依据一参考”是基本模式,是招生录取的主要方式。同时,张志勇透露,山东省的夏季招生还要在这个基本模式之外进行一个重要试点,经过教育部批准,自2016年开始,我省将在部分中央部属和省属本科高校,选择部分专业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试点。探索“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学校考核”的招生方式。这个除了“两依据”之外,又加了学校考试这样一个招生方式,等于说是三个依据。

志愿2020年起,先选专业,再选学校

我省方案中提出,自2020年开始,高校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方式,对此,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宋承祥说,长期以来,高校招生实行“学校+专业”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高校按照考生填报的学校志愿,先选择相应批次的高校投档,再依据专业计划缺额情况调剂录取,使得一些所谓的名牌高校的弱势专业也能招到好学生,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无从体现,专业选择权也很难保证。改革后,实行“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录取同批次录取,高校不分三六九等

我省方案提出,自2017年开始,夏季高考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院长陈国前解读道,合并批次首先淡化了现有高校批次的概念,就是不再人为地把高等学校分批分层,从某种程度上讲,让高校的地位得到尊重。合并批次以后,所有本科高校处在同等的竞争位置,在谋划程度上更加公平。这样还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性。从高校角度看学生,学生同质化的现象或程度,会减轻或者是降低。

高考改革方案范文6

关键词: 江苏省高考方案 分析 未来改革路径 思考

一、2000年江苏省高考方案分析

据新华日报报道:经教育部批准:2000年江苏省与浙江、广东、吉林和山西省同时在高考中实行了“3+X”科目设置方案,其中的“X”确定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和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具体方案为:由原来的“3+2”(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和历史或者物理和化学)改为“3+小综合”(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的综合卷或物理、化学、生物的综合卷)。语文、数学和英语都是150分,小综合为300分,总分仍然为750分。在这次高考改革中,文科生增加了地理的考试,理科生增加了生物的考试,这是江苏省高考第一轮改革,而且这种大规模地实施综合能力测试,在我国高考史上也还是首次。综合能力测试和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考试一样,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参加选拔性考试。该方案的主要特点如下。

对理科类考生而言,该方案要求考生除了能够读懂人文、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外,还能理解常见的图、表所包含的信息,读懂一般性的科普类文献;对文科考生而言,除要求考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地图,对地理、历史等知识混在一起的地图能很好地辨认,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外,最大的变化在于高考目标作了较大调整。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层面:一是重视对人文、自然科学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力考查。方案要求考生能够解释和说明人文、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对自然科学中原理和定律的含义能够很好地掌握,而且能定量地描述自然科学的现象和规律,对人文知识与宇宙知识有很好的了解。二是增加了理科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的测试,在理科类考试中,考生能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并且能根据题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三是增加了对学生综合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的考查,该方案要求考生能对中学所学物理、化学、生物3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1]。在文科类考试中,一个题目往往涉及两门甚至是三门的知识,考生应该能对这些杂糅的知识一一剖析并得出正确结论。四是加强了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综合能力考查,该方案不仅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人文、自然科学等基本知识对人类生活中和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不同现象进行理论说明和解释,而且要求考生能运用人文自然科学知识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

的确,2000年江苏高考方案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21世纪对于人才的知识和能力需求,一方面,对理科生增加生物学知识的考试,为大学里和生物相关专业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生物学知识是未来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对文科生增加地理考试则能使考生的思路更加宽阔,例如,文科学生对天文宇宙知识的学习不仅有利于更好地了解地球知识,而且对于探索未知的宇宙空间具有一定的引导价值,适应了扩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在这个意义上说,该高考方案可以视为1998年教育部推出的“3+X”高考制度的探索版,实践表明,江苏省高考方案的这次改革,在大幅度减少死记硬背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实际应用及动手操作等实践性知识的要求[2]。

不过,由于该高考方案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升幅度较大,要求考生对涉及科目较多的题目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大大地增加了考生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而且,由于高中教学过程中综合题目分析和解答的学习和训练机会很少,江苏省的教育实际与该方案要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阻隔[3]。事实上,在“3+小综合”实施之后不久就有专家提出异议,认为“3+小综合”会造成学生很严重的偏科现象,对于高考不考的知识就完全放弃了,而学生应该对各种知识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知识应该综合运用。因此,这套高考方案在江苏省并没有存活多长的时间,时隔不久的2002年,江苏省就启动了第二轮高考方案改革。

二、2002、2003年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分析

2002年江苏省启动的第二轮高考方案改革的核心内容在于,将“3+小综合”改变为“3+大综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的大综合),其中语文、数学和英语均为150分,大综合300分,总分750分没有变化,把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变成了大综合卷,意在考查学生的大综合能力,让学生不仅知道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了解人文科学知识[4]。在该方案的设计者看来,“世界并不是文理分科的,要客观地认识世界,就要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还是创新的前提”。教育实践也表明,只有兼具文理科素养的学生,视野才会更加开阔,创造性也更强。

虽然“3+大综合”高考方案的理念不可谓不先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但现实困难,在于高中阶段学生不再分文理科,要求学生九科都要学习和考试,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说“3+小综合”还在高中学生的时间、精力和心理承受力之内的话,2002年的高考方案则不再仅仅是文科知识或者理科知识的综合,而是要求学生具有文理领域间的大跨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仅如此,该方案还要求考生能够把书本上的九科知识转到现实生活与社会焦点问题的理解、分析、解决之中,这对大多数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无法应对的挑战。此外,该方案也不利于学生在大学的学习,大学里面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深度的理解,而大综合只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的知识深度和专业属性难以显现。因此,江苏省“3+大综合”高考方案只是一次“试错版”,而在实行一年后终止。

2003年江苏省启动了第三轮高考方案改革,这轮改革的指导原则在于减轻考生学习负担,江苏省教育厅颁布新的高考方案,该方案由原来的“3+大综合”调整为“3+1+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六科中的任意两科),“3+1+1”方案的总分值为750分。其中每科分值为150分。和“3+大综合”相比,“3+1+1”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两门考试科目。不过,在高三上学期结束的时候,所有考生必须参加文、理综合卷的考试,综合成绩虽不计入高考总分,但计入学生档案,供高校录取时参考。

在严格意义上,2003年“3+1+1”高考方案也是建立在“3+2”基础之上的深化改革,依照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扩大高校办学自的基本精神而进行。该方案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该方案既保留了“3+大综合”打破了文理分科局限的优点,又为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优势、兴趣等个性特点和发展要求来选择所要考试的科目提供了机会,扩大了学生的自主选择的权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3+大综合”的高考方案,学生必须准备9门学科的考试内容,使学生的负担过于沉重,学生、教师及家长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压力过大。该方案的实行,使高考科目从9门减少到5门,同时2门是学生自主选择的,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身心健康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三)有利于高校根据专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拔人才。“3+1+1”方案可以反映考生的考试成绩,高校根据考生所选的科目,可以了解到考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文理倾向,对录取和调剂工作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高校也可以根据综合成绩了解到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有利于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打破文理分科的局限,培养出综合型人才。

虽然“3+1+1”是近十年来江苏省实施时间最长的高考方案,但也存在两个“硬伤”。

硬伤一:该方案可供学生个性组合和选择的“子方案”太多,导致学生和学校方面不知如何是好。就学生方面而言,如果对可选性进行排列组合,每位学生有15种方案可供选择,让学生无从下手。就学校方面而言,学生选择的多种多样,给学校组织教学带来了巨大甚至是无法克服的困难。据学者调查,几乎没有一所学校能开齐全部“组合性课程”系列,这样导致最终学生并不能完全实现自由地选择,而且,各科的难度不易把握,于是出现了一些投机选科的现象,很多学校只有六种方案(物理、化学;物理、生物;化学、生物;政治、历史;政治、地理;地理、历史)的存在,依然有文理分科的现象,违背了方案制定者的初衷。

硬伤二:给学生填报志愿造成了“方案性”障碍,因为江苏省的“3+1+1”方案虽然在本省内招生没有问题,但与其它省市的招生政策并不能无缝对接,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名校要求学生必修物理,选择其他科目的优秀学生就丧失了报考这些名校的机会,结果导致学生报考志愿受到严重的限制[5]。由此,江苏省第三种高考方案在2008年也宣告结束。

三、2008年江苏省高考方案改革分析

2008年江苏省启动了第四轮高考方案改革,与前三轮改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这轮改革是配合江苏省高中课程新一轮改革而设计的。为了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相配套,江苏省将综合素质考核纳入高考,即“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其中“3”为语文、数学、英语,分值分别为160分、160分、120分,其中语文和数学分别设有40分的加试题,分别供选择历史和物理的学生进行选修;“学业水平测试”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选修课为2门,必修课5门。选修课由考生在物理、历史中选1门,在剩余5门中选1门;7门科目中之外的5门为必修课,5门必修课在高二下学期进行测试,俗称“小高考”,2门选修课在高考时进行,成绩处理采用“等级计分”;“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6个方面的评定[6]。该方案除语文、数学、英语基础学科外,其他两项实行等级计分,分为A、B、C、D四个等级。必修测试科目等级满分100分,A级为100―90分,B级为89―75分,C级为74―60分,59分以下为D级;选修测试科目等级:各科满分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划等级,A+为前5%(含5%)的考生,A级为前5%―20%(含20%)的考生,B+为前20%―30%(含30%)的考生,B级为前30%―50%(含50%)的考生,C级为前50%―90%(含90%)的考生,90%以后的学生为D级[7]。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对于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的评定,基本符合标准的,则为合格;而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的评定等级则分为A、B、C、D四级,视学生的表现来划分[8]。高考成绩按语文、数学、英语的总成绩来算,但是两门选修课对于考生报考志愿有影响,根据江苏省的高考报考的制度,必须都是B及以上才可以报考本科,甚至有的名校规定只有双A才可以报考。2008年江苏省高考新方案的实行在全国属于首创,也是争议最大的一个高考方案。

2008年高考方案的考试目标与考试内容都作了很大的调整,把语文、数学、英语作为统考科目,突出了基础学科的地位。不过,对英语分数的调整,是为了弱化英语对母语的影响,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语文、数学科目附加题的设计,与新课程标准和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相一致,满足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拔人才的需要,也为学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潜能提供了机会。这个方案的优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将各科考试分别放在不同的时间内举行,而且“学业水平测试”可以参加两次测试,取成绩较高的一次为准,避免了偶然的因素,减轻了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压力[9];二是实行等级评价制度既较好地体现了区分度,又较好地避免了不同学科之间可能出现的分数不等值问题;三是“小高考”的实行使得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文理眷顾得到了加强,文科生增加了自然科学的素质,理科生加强了人文科学的素质,纠正了基础教育长期以来的“重理轻文”现象。

尽管2008年高考方案具有较大的创新和优点,但是仍然引起了比较强烈的社会批评,这些批评针对的主要问题有二。

问题一,该高考方案实行的时间存在缺陷,2007年推出的方案,在2008届高中毕业生身上就要实行,而且在高二下学期结束就要进行“小高考”,当时却已经分出文理科,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捡起已经很久没有学习过的书本进行突击复习,增加了学生及教师的负担,原来的高考方案是“高一打基础,高二提高,高三冲刺”,而现在由于“小高考”的实行,高二学生的压力骤增,高三的压力却没有减少。

问题二,该高考方案给学生报考志愿带来了很大麻烦,因为该方案规定,想上本科的考生,其选修科目的等级必须在B及以上,如果学生一次失误而只考到了C等,那么,他们即使考核成绩很高也不能读本科,而只能选择一些大中专院校。另外,综合素质评价也难以真正落到实处,例如,实际上几乎没有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为D,即使他的品行等各个方面都不好,为了提高升学率,评分人员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四、江苏省高考方案未来改革路径的思考

经过上面对江苏省2000、2002、2003、2008四轮高考方案改革状况的具体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江苏省八年期间高考方案频繁变迁,都是围绕“3+X”高考范式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演绎,“稳中有变,不断修正”是其变迁的基本轨迹,例如“3(语文、数学、外语)”在前三轮改革方案中就一直保持稳定,即使是第四轮改革方案中也只有英语科的分值出现微调整而已,而“X”部分则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和不断修正。每次改革方案中都吸纳了前轮方案中的成果,同时,对每个方案在实践暴露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修改。然而,在我们看来,尽管江苏省经历了四轮改革和修正,但还远非尽善尽美,因此,未来的改革和探索仍然将继续下去。纵观江苏省高考方案四轮改革的轨迹,也许我们可以对江苏省高考方案的未来改革路径作些思考。

在高考目标的发展趋向方面,江苏省未来高考方案无论进行怎样的改革,最后一定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考核学生全面发展和专业潜力两方面的素质与潜力,尤其重视并尊重学生的特长,并为特长生提供差异性和多样化的选择机会,让他们根据自身的发展,以及自己所感兴趣的方面来综合考虑进入的学科领域和发展方向。

在高考的学科地位调整方面,江苏省的未来高考方案将加强语文、数学、英语的基础地位,因为这三门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也是大学学习的基础学科。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科技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原来过度张扬的英语强势地位将逐渐回归理性,但针对目前江苏省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的现象,英语口语考试的分值和地位将进一步加强,而长期被弱化的语文学科地位将逐渐得到加强,事实上,江苏省2008年的高考方案中语文与英语分值的调整已经初露端倪。当然,以物理和化学为核心构成的自然科学必将继续保持强势地位,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委员陈洪渊先生在评论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时也曾指出,物理和化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基础,提高物理和化学的高考地位将引导青少年更加关注自然科学,也为中国未来的科技创新储备更多的人力资源。

在考试方式方面,虽然江苏省在高考方案中的“X”部分克服了“一考定终身”,但在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的考试中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方面的改革也将作为深层次问题展开探索。此外,2008年高考方案中等级制度需要细化,比如A等级中可以出现A+、A、A-等,当然,综合素质评价应该更为客观、公正、透明,防止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而弄虚作假,更不能因为学生的某科等级相对较低而取消其报考本科院校的资格,唯有如此,江苏省的未来的高考方案才能实现科学性与可持续性相得益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东芳.“3+X”高考改革方案的现实意义与价值探讨(下)[J].湖南教育,2000,(5).

[2]同上,2000,(4).

[3]仁川宏.“3+X”高考方案对高校基础课教学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2,(01).

[4]孙巡,陆峰.大综合提出大挑战.新华日报,2002-01-04,(B04).

[5]李广水.对“3+1+1+X”高考方案的理性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5,(08).

[6]马彪,王虎,齐玉辉.英美高考招生制度对我国高考改革的启示――以江苏2008年高考改革方案为例[J].网络科技时代,2008,(20).

[7]关注高考教育部认可江苏08年高考方案与公示方案相同[J].教育前沿,2007,(01).

[8]陈丽桦,陈洪涛.江苏省2008年高考新方案评析[J].教育管理,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