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心得体会范例6篇

电工电子心得体会

电工电子心得体会范文1

电子工艺实习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也是我们理工科进行工程训练,学习工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实践环节。从第一周到第四周每周周二下午四个小时来进行这次实习。

在这次电子工艺实习中,我收获颇多,自己的实践技能提高了,对工艺流程的认识丰富了,自己学习生活的热情也提高了。

下面我再谈谈在实习中实实在在遇到的问题与实习心得体会。

实习第一天,通过看录像中电子工艺实习的范围与技术,还有录像中老师高潮的技艺让我艳羡不已,这个下午,我对电子工艺实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电路板,电路元件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我接下类的三周的实际操作给予了一定的指导。

第二周,拿到了一些导线,电阻等电路元件,老师发的电路板极其结实,真真不怕敲,不怕磕,刚开始,我拿着电烙铁的手不争气的晃,不过,一会就慢慢熟识了,心定下来了,手也有力度了。

我再说说焊接的过程。先将准备好的元件插入印刷电路板规定好的位置上,待电烙铁加热后用烙铁头的刃口上些适量的焊锡,上的焊锡多少要根据焊点的大小来决定。

焊接时,要将烙铁头的刃口接触焊点与元件引线,根据焊点的形状作一定的移动,使流动的焊锡布满焊点并渗入被焊物的缝隙,接触时间大约在3-5秒左右,然后拿开电烙铁。拿开电烙铁的时间,方向和速度,决定了焊接的质量与外观的正确的方法是,在将要离开焊点时,快速的将电烙铁往回带一下,后迅速离开焊点,这样焊出的焊点既光亮,圆滑,又不出毛刺。

在焊接时,焊接时间不要太长,免得把元件烫坏,但亦不要太短,造成假焊或虚焊。焊接结束后,用镊子夹住被焊元件适当用力拔一下,检查元件是否被焊牢。如果发现有松动现象,就要重新进行焊接。

在第三,四周,我们开始了我们最后的万用表的焊接,想到平时在物理实验室里用的万用表现在可以经自己的手焊接出来,心中难免有些许激动。

最后,在结课时,拿着自己的万用表,会心的笑了。总体上焊接的还不错,测量了一下,各个功能良好,准确度还挺高的,看来,以后可以带着自己的万用表去实验室了。

电工电子心得体会范文2

那么,就公安机关来说,工作职责主要是“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所以

,率先应用推广的对象应该在打防管控上。也确实如此,公安机关在电子警务方面先行一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警务平台”系统上,从我们作为少数民族、基层地区的应用情况来看,都基本上实现了“案件网上办,文件网上传,情报信息网上处理”的目标。在这一点上,不禁要为公安部“信息化建设”找准了切入点,步步为营的战略叫一声好。也确实公安机关与其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承担国家机器的职能各有不同,如果完全照搬他们的发展模式,邯郸学步的可能性极高。所以,着眼于公安工作实际,在探索一条能走得通、走得快的电子政务新路子上,公安机关可以说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但是,后续步伐的跟进也很关键。就现阶段而言,精细化管理系统的推广受到了明显的阻碍,这是复合因素造成的,有技术、资金、民警整体素质等等,其中有一点原因很值得关注,那就是精细化管理。

诚然,推行精细化管理尤其优越性,这里我就不再赘述,关键的问题出在落实上。从我们基层公安局来看,精细化“日清”的填写基本上是流于形式,据我所见,最强者居然一天填写了一年的“日清”。而且,上级在审核的时候,直接点击“通过”,经常一点就是1个多小时,鼠标寿命也大大缩短了。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非基层民警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纯粹为了应付检查。而在于服务的界面不够友好,这里借用了网络软件开发的代名词。具体一点,就拿一个民警每天日常工作来说:打开警务平台系统,民警直接对应着办案、治安防控等实际工作内容,但这个精细化系统仿佛像一个“紧箍咒”,非要单独登陆那个网站链接来进行填写,填完之后也不知道领导审核情况和有什么意见反馈,这就让民警产生了目的性缺失和成果感消褪。其次,精细化系统服务功能单一,纯粹就是为了考核民警每天的工作明细,也就是说它并不能为民警提供任何帮助和服务。比起公安内网、警务平台、大情报平台等电子办公的载体,既不能提高警务技能,又不能了解各方面警情动态,更别提破案抓贼了。所以,造成民警对精细化系统的二次点击率(回头率)不高,基本上是上级要来检查了,就搞一搞,一次填写个一年的工作,天天都填在“办公室上班”,周六、周日就写“节假日休息”,审核的领导估计也不愿意细看,因为完全反映不出民警的工作实际,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就算认真填写的人有,但是没有比较的基准线,还是只能说明他天天登陆在填写“日清”,并不表示全局就这一位民警在干活。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办公自动化和精细化管理结合起来开发了新的一套系统。其实,办公自动化推广并不困难,只要会用鼠标点击和打几颗小字的民警,基本上都能很快上手,就跟传统纸张办公差不多,这得益于系统界面的简洁、傻瓜式操作和局域网很少有黑客攻击这样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环境。而加入精细化管理的模块,也能得到极强的应用,比如:每天只要登录自动化系统,系统自动让民警签到上班、签离下班,这就考核了到岗情况;遇到加班也会有加班的记录,这就反映了工作实际;最主要的就是各种文件签收、邮件传递,这直接关系民警的日常工作,如果每天一登陆自动化,就有分好轻重缓急的文件和邮件,相信人人都愿意利用这个省时省力的渠道来办理日常公务了。此外,在上级考核的时候,也是一目了然,还有包括像请假、汇报、协同办公等等其他非常之实用的小功能。

电工电子心得体会范文3

一、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特点

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是在电子政务的大环境下,通过政务网接收、各政府机关oa系统中形成的电子文件,在电子政务平台上集中建立现行电子文件的全文数据库,以实现政府文件开放利用的文件管理系统。例如常州市电子文件中心主要收集整理市委、市政府及职能部门在电子政务平台上形成的各类电子文件,建立一个相对稳定、覆盖面广的文件资料收集网络和运行机制,确保各单位形成的电子文件“随时形成、随时收集、随时利用”。不难看出,现行电子文件中心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点:

1、一个文件管理系统,而非实体馆藏机构或部门。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是建立在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上的一个应用系统,或者说是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客户端,其物质基础包括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电子文件中心的软硬件系统及现行电子文件全文数据库,其中全文数据库是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内核。所以,它不是带有实体馆藏的组织机构或部门,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2、建立的宗旨和根本目标是政府信息的开放和利用,特别是对具有“执行效力”的现行电子文件的社会化利用。现行电子文件中心通过开放、利用政府信息,服务于社会公众(包括政务活动者自身)查阅政务文件之需要,所以,文件利用率成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尺度。收集文件的范围、利用文件的形式等都要取决于现行文件的利用需求,而信息与载体的保护、迁移并非其重点关注的内容。

3、收集和管理对象为现行电子文件。现行电子文件均为政府机关在政务网上形成的处于归档之前的电子文件,而不是已过利用活跃期的所谓“半现行阶段”的文件。另外,电子文件中心的“现行文件”概念可更确切地界定为“正在执行或正在发生行政、法律效力的政府文件”,其实际收集范围应当是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执政党以及其他法定组织形成的现行电子文件。

二、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管理主体

目前,由于没有相关法规政策明文规定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管理主体,所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从文件产生和管理权限出发,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管理主体应为各机关办公厅(室);从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技术出发,其管理应以各信息主管部门为主体;从文件有效管理和开放利用出发,应将其置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即档案局(馆)的管理之下。笔者认为,不管是基于实践,还是基于理论和法律法规,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管理主体都应当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1、实践经验——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和管理隶属于地方档案局(馆)

从我国已有的几个地方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看,其建设主体都是档案局(馆)。如常州市电子文件中心是由常州市档案局建设并承担其运营的;张家港市档案局根据全市信息化规划的要求,承担了建设电子政务环境下电子文件中心的任务;天津开发区电子文件处理中心是由国家档案局立项、天津开发区档案馆具体承担的。不难看出,目前做法是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已隶属于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之下。所以,对现行电子文件管理主体的探讨应从实践出发,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即档案局(馆)作为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运营者,拥有其管理主体权,合情合理。

2、理论支持——前端控制理论

由于电子文件的易逝性、不稳定性等特殊性,对其进行前端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前端控制理论要求档案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文件产生之时就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和控制,从而确保档案自身及管理质量,避免重复劳动。我们知道,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对现行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管理,档案行政部门如能成为电子文件中心的合法管理主体,便可以借助这一中心积极主动地对现行电子文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和有效。

3、法规保障——《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指定各级国家档案馆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目前各地档案馆已纷纷设立“现行文件阅览室”。尽管由于时间和地域限制,这种做法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利用政府信息的需要,但随着网络的普及,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一缺憾。现行电子文件中心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应由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来担任其管理主体之职,实现“现行文件阅览室”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4、机构职责

由于各信息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信息安全维护,与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宗旨不符,而各政府办公厅(室)并不具体承担文件的开放利用,所以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应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主体,并努力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协助,以保证电子文件中心的健康发展。同时,希望相关部门能尽快出台有关法规政策,明确档案局(馆)的主体地位,解决不必要的纷争和管理体制上的混乱。

三、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基本功能

从我国目前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现状看,其基本功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电子文件的接收,主要是通过已建的政务数据交换网络高效率地实现电子文件的在线采集;二是电子文件的审核与,主要是对所采集的电子文件格式、内容进行审核,同时根据提交者的要求划分文件的开放范围和利用权限,并对审核后符合要求的电子文件予以利用;三是电子文件的保管,一般采用数据库和文件管理方式对采集的电子文件信息进行存储,电子文件目录通过数据库存储,其对应的电子文件全文则保存在计算机的文件系统中。在明确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基本功能的同时,对功能实现过程中一些具体问题必须予以探讨,以寻求最佳实现途径。

1、收集范围的确定

关于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只收集政务网上流转和形成的现行文件,而不接收各部门已归档的电子文件,这一点界内已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就政务网上现行文件的采集范围还存在分歧:第一种做法是只收集政务网上流转的可公开的电子文件,第二种做法是收集政务网上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第三种做法是收集政务网上流转和形成的所有电子文件。笔者认同第三种做法,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如果只收集政务网上流转的可公开的现行电子文件,政府有关部门的信息利用会受到影响。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服务对象既包括社会公众,同时也包括政务活动者自身,并且文件的权限设置分为三个层次:完全公开、部分公开、不公开。因此,有些现行电子文件,虽然不能对公众开放,但可以在政务内网上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利用,如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政策选择可公开的现行文件,必然会导致那些对政务活动者自身有用的部分公开或某些不公开的文件不能被及时有效的收集和利用,从而影响政务活动者查阅政府文件之需要。第二,如果只收集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会影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开展。因为有公开利用价值的文件并不等于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这就势必会导致一部分需公开的现行文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公开,从而影响政府信息的和利用效果,违背了建设电子文件中心的初衷。

2、文件审核及流程和执行主体的确定

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流程:一是由报送单位进行初审,再报送到文件中心。所有单位报送的文件,报送后进人报送文件列表,由档案局负责对其进行复核,复核通过后立即并提供利用,常州市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就是这种做法。二是按单位报送,由电子文件中心预,经主管单位复核后进入程序。各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与有关部门的分工协作,采取相应的审核流程。但是,有一点需要明确,由于各报送单位对自身报送的文件较熟悉,由其进行初审,不仅准确、效率高,而且可以减轻电子文件中心管理主体档案局(馆)的工作负担。所以,选择第二种方案效果会更好。

四、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文件的最终处置

1、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文件的最终处置方法

目前,现行电子文件中心文件的处置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向各单位上传电子档案。如常州市和张家港市电子文件中心并不长期保存收集到的电子文件,而是向各立档单位提供上传每年所形成的电子档案;二是向档案馆上传电子档案。如天津开发区电子文件处理中心的做法是向数字档案馆迁移需归档保存的电子文件。二者共同之处是其上传的都是具有归档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

2、相关问题及建议

对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防止这部分文件的流失,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另外,可以为不断收集进来的电子文件腾出更大的存储空间,集中力量做好现行电子文件的信息共享和利用工作。但是,有些问题值得我们加以关注。

(1)电子文件中心向各单位上传电子档案,会导致重复工作。

目前,我国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的建设主体是同级档案局(馆),其日常工作都由档案局(馆)负责,向各单位上传电子档案意味着这些电子档案要从档案局(馆)的管理下流向档案室的管理,而我国档案室需要定期把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向档案馆移交,这就极易导致同份电子文件会从档案馆管理下转到档案室的管理然后再次转到档案馆管理。工作的重复,不仅会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每增加一次文件迁移,电子文件发生信息损失的风险就越大。所以,笔者认为电子文件中心可以把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直接上传到档案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中,直辖市(州、盟)同时需把长期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进行移交,而具有短期保存价值的档案则上传到报送单位,如果报送单位先前已保存了这些电子文件,则不需要上传,可以与报送单位进行协商。这样做不仅能使需归档的电子文件及时得到归档,而且可以避免重复劳动,节省人力物力,同时减少文件迁移过程中的风险。

(2)电子文件中心的归档工作,不应该由档案馆来做。

各电子文件中心对文件的处置来看,不管其是上传到档案馆,还是上传到档案室,其所外传的文件都是具有保存价值、需要归档的文件。所以,档案馆承担了现行电子文件的归档工作。而我国《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等文件均规定了归档是文书部门的责任。另外,由于档案馆工作人员对各单位文件并不熟悉,即使由档案馆工作人员负责,其归档工作也不一定能做好。相反,由于各立档单位文书部门或文件工作人员熟悉本单位文件工作,由他们来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电子文件中心的主体虽是档案局(馆),但其归档工作不应由档案馆来做,而应由各立档单位来做。建议可以与各单位进行协商,让其调用专门人员对这些保存在电子文件中心的文件进行鉴定归档。

五、现行电子文件中心发展展望中应注意的问题

现行电子文件中心经过七年的探索,其建设已达到一定规模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于是,在其发展展望中,便有人提出在现行文件共享和利用服务的基础上向归档中心、备份中心发展,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以下问题:

电工电子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县级政府;电子政务信用;影响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3148

对于广大民众而言,电子政务信用是民众内心对政府的一种态度以及状态的体现,同时也是电子政务在开展公共服务过程必须要履行的一种职责。电子政务工作只有不断地保持实现对民众的承诺以及满足民众的需求,才能够确保其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以及电子政务服务质量,是当前政府电子政务获取依赖的主要手段。

1民众参与积极性与电子政务信用

广大民众与政府之间所呈现的关系,是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政府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应该加大与民众之间的政务互动,构建起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需要产生互动,则需要选择有效的渠道来提供互动活动。民众参与到电子政务中管理政务,是广大民众选择动机以及意图的体现。同时,民众选择以电子政务形式来参与,表明其对电子政务有一定的依赖与信任。结合电子政务的分析可以发现,广大民众选择电子政务是因为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工作对比,具有及时性,并且能够让其工作流程更加公开、公正,体现出信息化办公的优势。从而很大程度地激发了民众对电子政务的高期望,同时提高了民众对电子政务进行体验的欲望。当广大民众对电子政务的体验欲越强,越能体现出民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度强。此外,从广大民众的需求角度来进行分析,发现更多的民众希望能够通过更便捷、更高效的形式参与到政府政务工作中,希望能够更直接地参与到政府的决策以及管理工作中,让民众能够获得更多应有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权益。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比如,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政府相关组织结构的重组,简洁的业务流程,实现了一站式服务的格局。从本质上减少了民众的办事成本的同时,还有效提升了政府的服务质量以及政务水平,促进了广大民众参与到的热情以及积极性。因此,广大民众参与积极性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动力。同时,民众参与到政务工作中的热情越高,对于电子政务的信任也就越强。县级政府在开展电子政务时,应该关注其工作的服务质量,要从民众需求的角度来分析民众参与的动机以及意图。这样才能够确保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工作的信誉能够得到保证,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县级政府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政务服务,才能够取得更多民众的信任,促进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县级政府电子政务还需要以稳定的技术,体现出电子政务所具有的有用性以及简便性,才能够对其进行推广,让广大民众满意。有了较好的满意度,县级政府电子政务才能够得到多数民众的信任,提高民众参与积极性以及电子政务信用。民众能够通过对电子政务的体验,来实现对社会的认知以及认同感,同时也能够提高广大民众的群体归属感,成为电子政务的使用者,增强其对电子政务的信任。

2公务员信息素质与电子政务信用

政府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政府是由组织机构所形成,而且每一个组织机构中设立有不同的工作岗位,每一个岗位中也配置有适合的工作人员。在政府中开展工作的相关人员在完成政府公务时,就成为了政府行为的实施主体。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政府公务人员利用电子政务方式来制定相应的政策,同时也能够行使具体的行政权力,提高了处理与民众息息相关的工作效率。因此,在开展电子政务过程中,政府公务人员所具有的信用素质成为了电子政府信用的主要组成,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到民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程度。换言之,当政府公务人员具备高素质时,会在具体工作中展现出较高的职业道德,并且以较强的工作能力以及诚恳的工作态度来对待电子政务工作,这样就减小了电子政务失信于民的可能性。通过对当前政府开展的电子政务而言,公务员的信息素质对电子政务信用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县级政府公务人员以及相关领导,应该具备丰富的信息知识,对于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敏感信息应该有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同时也应该对电子政务有一定的认识,通过其较高的信息素质,来增强对电子政务的洞察力。此外,县级政府公务员还需要对政府实施电子政务有全新的认识,有效推进了电子政务的开展以及政府的转型,不断为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出谋划策,促进电子政务业务流程的整合。

3服务质量与电子政务信用

对于电子政务服务质量而言,需要结合民众的需求来达到适用性、符合性以及满意度。民众在参与电子政务过程中,会在不同的阶段产生对质量的感知变化。简单而言,电子政务的服务质量是政府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与民众的互动过程所产生的。电子政务服务质量在接受其服务过程中,民众与政府公务人员的互动过程所产生,其服务水平的优劣对电子政务信用也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在开展电子政务工作时,需要依托政府转型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而且在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地体现出民众的核心地位。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电子政务的精准性、及时性、可靠性以及高效性等特征,从民众对电子政务的需求点出发,提升民众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从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从内心接受电子政务服务,更好地参与到电子当中,提高民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因此,电子政务服务质量,是增强电子政务信用水平的关键因素。县级政府在开展电子政务过程中,不仅需要通过电子来协助民众实现更多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权益,还需要不断地降低政务管理的成本,让民众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从当前我国县级政府所开展的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来进行分析,民众之所以会选择电子政务的形式来参与政府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其提供的服务质量。政府应该加大对电子政务宣传与普及的力度,让民众能够增加对电子政务的使用频率,并不断加强电子政务的服务质量,有效提高电子政务信用。在多种影响因素的促进作用下,民众能够从根本意识上接受电子,同时也提升了电子政务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让其能够更愿意使用电子政务。

4结论

综上所述,县级政府电子政务工作开展过程中,民众对电子政务信任的基础是政府公务人员的信息素质,同时政府为民众所提供的服务质量是电子的保证。具备了这些有效的促进因素,民众的参与动机才能够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从而也能够提高政府电子政务信用。

参考文献:

[1]刘红丽,杨兰蓉.基于供应链的电子政务服务质量评估研究[J].情报杂志,2012(7).

电工电子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课程体系;职业岗位;工作过程

作者简介:周南权(1974-),男,重庆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助理,讲师;王用伦(1954-),男,四川阆中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主任,教授。(重庆 4000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024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63-02

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面向电子信息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所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但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差异性,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完全相同,同时由于电子信息行业覆盖领域宽、专业岗位多,对不同岗位的人才技能、素质要求也不尽相同。[1]如何使学生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2]如何构建与企业人才需求相配套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程。[3]几年来,根据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技能、知识与素质要求,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构建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一、根据电子信息类企业工作过程确定的职业能力分析

几年来,我院课题组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高职高专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成果,根据国家教育部对示范性高职的建设要求,在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子项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项目基础上,依托省级重点课题“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通过召开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讨论会,走访企业相关技术负责人员,参观生产现场,回访企业的本专业毕业生等方式开展了电子信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和需求的调研活动,对企业提供的此类人才就业岗——SMT设备操作岗、电子产品检验岗、电子工艺员岗、电子设备装接岗、电子产品调试岗、电子产品测试岗、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岗、电子设备维护与维修岗、电子产品销售岗、辅助设计岗等9个岗位进行分析,得出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的岗位技能要求——熟悉电子元器件、正确识读电路图,会使用电子检测仪器仪表,具有绘制原理图和PCB图的能力、基本的电子线路设计能力,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熟悉整机装接的步骤和方法,熟悉电子设备装接的工艺要求,熟练掌握焊接技能、故障分析与检修技能、控制程序编制与调试等,也得出其职业岗位群的岗位知识要求——具有电路基础知识、电子技术知识、电子元器件知识、电子工艺知识、电工知识、传感器知识、工程识图知识、protel软件的使用方法及技巧、微处理器知识、单片机知识、c语言、英语、仪器仪表知识、调试方法及标准、误差分析、应用文写作知识等。

二、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确定的学习领域

针对学生就业岗位,我院课题组对企业为电子信息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的职业岗位、岗位所需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行分析,紧紧围绕航天产业和重庆电子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按照职业能力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所能完成的任务,归类、整合、凝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行动领域,并对行动和学习领域课程内容进行选定与重构,将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得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如图1所示。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学习领域确定后,接着就是所有课程的排序问题。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以培养岗位工作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合作企业的电子产品生产、调试、维修、开发中的认识元器件、分析电路、制作电路板、编写控制程序、安装调试电路、维护维修等具体过程为导向,渗透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强调课程与工作过程深度融合,突出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就业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以职业领域公共平台课程为基础,对课程内容进行选取及重新排序,构建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

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以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以真实工作任务及过程为导向,以培养职业能力和素质为目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真实电子产品和真实工作任务保证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一致性,企业真实的开发流程保证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完成真实工作任务,从而形成职业能力和素质。将课程内容融入到真实的产品项目中,通过产品项目引出知识点和技能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要求学生全面参与项目,完成并体验岗位的工作任务,在角色中体验就业后的真实工作场境,学会如何做、怎样扮演在实际工作中担当这些角色和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胜任这些岗位的能力和职业素质。

五、确立“工学结合”的过程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问题,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过程考核、项目考核、实践和作品考核、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评价方法。并且在考核评价过程中,采用由行业企业人员和学院教师共同考核评价的方式。参照行业职业规范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体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岗位技能考核由专职教师、企业人员联合考核,采用过程式考核办法。

六、结论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界提倡的改革主流方向,其强调的是课程与工作过程深度融合。我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是根据职业岗位群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经过几年探索得出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课程体系从我院2008级学生逐步实施,已经毕业的学生都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需要不断加以调整,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现代电子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田拥军,黄国庆.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夯基础、精专项”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104-105.

电工电子心得体会范文6

目前,全球已经进网时代,全世界各国政府公共服务工作也在向网络信息化方向发展,而在此时代背景下,国内对于以面向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电子政务系统体系方面认识却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因此,我国需要对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方面工作展开分析,以此来确保我国在互联网时代下公共服务工作发展迈出与时俱进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电子政务 公共服务 网络安全 民众需求

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然成为了一个受到全国广泛关注的政治体制发展新方向。目前我国电子政务体制还不够成熟,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若要在现有公共服务体制基础上,进行网络信息化改革,需要从国外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工作发展现状入手进行研究和学习,从而改进目前国内此项工作的不足,创建适合国内实际需要的公共电子政务运营系统。

1 目前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与国内电子政务发展相比,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对于电子政务项目研发工作起步更早,在实际工作中的流程系统也相对成熟。其中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能够将政府需要向民众提供的服务通过网络利用电子信息化手段来完成。在众多已经能够利用电子政务来给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国家中,都需要针对各自国内不同的政治理念来发展电子政务工作,但在某些方面的基础理念建设,其各国表现出高度一致。

1.1 以公共需求为核心建立电子政务体系

政府组织在进行政务电子化改革时,应该以满足公众需求为第一要务,以此进行电子政务体系构建,在各国开展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研究时,留下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资料,其中有很多观点可以为我国该项工作提供有效借鉴。

2007年3月英国在《市民服务中心》中提出,若想建成一个服务于民众的一站式服务体系,就必须要以民众消费方向作为参考标准这一基本概念。

在2005年,美国知名政府组织架构工程师Dick Burk在美国的一次政务会议中也提出,公共服务需要以公众为核心,以公众需求作为发展牵引力,为国内企业和民众提供更多服务内容的相关理念。

1.2 国外面向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发展程序及相关模式

在一些发达国家当中,电子政务已经发展到政府管理系统与电子政务网页整合阶段。在整合工作中,包含着三个需要逐个完成的阶段工作,分别是水平整合阶段、垂直整合阶段与全面整合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工作。

其中,在垂直整合阶段的工作中,需要整合政府机构中不同等级部门之间的同类服务工作与相关信息。在实现了政府网络信息整合的同时,也能够使政府各层级别管理工作得到衔接。水平整合的工作内容是在民众已经能够从网络中获得政府供的公共服务内容后,政府将治下不同部门的服务项目进行整合,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一站式的服务供给。在完成上述两项整合工作后,政府需要围绕电子政务工作进行全面整合,开展全面整合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能够让民众通过任意电子公共服务供给终端,就可以满足民众所有政府服务需求。

2 发展电子政务的基本原则

2.1 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由于网络媒体的信息存在不确定性,致使各项网络工程都存在着相比其他项目更为严重的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导致我国各项网络工程进展缓慢的主要问题所在。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关系到政府对民众的政府服务供给,其中还存在很多绝对不允许受到影响的政府核心运营系统。出于上述考虑,政府若想以更好地向民众提供服务为政策战略目标,建立相关的电子政务体系,就必须确保其中的网络体系安全不会受到威胁。

2.2 保护国家机密安全

目前,全球信息技术领域都在不断发展,一些国家政府通过网络手段刺探他国经济及军事情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为电子政务网站中储存着关系到国家机密的相关资料,如果网站被别有用心的他国黑客入侵将会威胁到国家机密信息安全。当面对这种问题时,国家必须加强相关网站内的监控管理工作,为国家安全护航。

2.3 保护民众隐私权

在电子政务系统为民众提供服务时,需要收录大量公民信息。若电子政务系统被不法分子入侵,在政府为民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公民信息就很可能受到窥视甚至是直接被不法分子截获。如果发生这种状况不仅会使民众隐私信息暴露,甚至会直接导致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作为政府部门也会因此失去民众信任。因此,政府必须保证相关网站安全性,杜绝出现泄露民众隐私的情况发生。

2.4 保证政务网站可接入性

由于电子网络中存在一些技术倾向,政府在建立相关网站时,应该优先考虑其中的可接入性,尽量使操作系统简单便捷。由于民众理解能力与信息技术水品参差不齐,部分民众可能会因为政务网站操作困难无法使用,致使民众满意度降低,所以提高网站可接入性,能够有效提高电子政务普及率与民众满意度。

2.5 保障相关数据信息供给

公共服务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国民信息数据的采集工作,其工作中一直存在着数据不够完整、精确性难以保障等各方面问题。在政府提供电子政务服务时应着重关注相关信息方面采集工作,电子政务系统运作期间更要保证相关信息更新。

2.6 以民众需求为中心发展电子政务

电子政府是以为方便民众获得政府服务为目的,建立的政府运营项目。在电子政务相关体系构建工作应该以民众需要为出发点,进行实时管理与调整,以为国家民众提高生活质量。

2.7 培养电子政务号召力,实现电子政务普及

作为一项新的政府服务供给模式,政府若想使电子政务得到普及,真正靠电子政务实现公共服务供给,就需要大力号召公民使用电子政务系统。为了普及电子政务模式,政府可以要求相关地方组织民众进行大范围推广,或者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包括电视、网络或者在社区公众区域进行信息传播,实现电子政务普及。

3 结束语

电子政务是在网络时代下兴起的政务模式,国家把这一概念引用到公共服务供给工作中,对国家信息技术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电子政务逐渐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出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从中发现我国对于以民为本这一国家基本治国方针的贯彻程度,相信电子政务会帮助国家实现进一步发展,为提高我国民众生活水平和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助力。

参考文献

[1]孙宇.构建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体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指向[J].中国行政管理2010(11):7-9.

[2]顾平安.面向公共服务的电子政务流程再造[J].中国行政管理2011(0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