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研究范例6篇

物理治疗研究

物理治疗研究范文1

    【论文摘要】肺炎是肺部气体交换单位的炎症,主要因细菌感染引起,也可因病毒、真菌、寄生虫及其它病原体引起。物理治疗是肺炎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对肺炎胸部物理治疗进行了研究。 

    肺炎通常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胸痛,严重的有呼吸困难、缺氧、休克、少尿甚至肾功能衰竭等。目前临床普遍接受的肺炎分类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及院内获得性肺炎(HAP)。 

    1肺炎的流行病学 

    在导致死亡的感染性疾病中肺炎居首位,全球每年约有1000万呼吸道感染患者,其中肺炎大约有400万。在美国每年有300万例次的CAP,其中90多万人住院,6万多人死亡。20%~30%的肺炎发生于身体健康的青年人,没有并发症的CAP患者死亡率较低,约1%~3%,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CAP患者死亡率增加,虽然HAP的发生率为0.5%~2%,但死亡率却高达30%~60%。据美国2004年统计,每年在CAP的治疗上就要花费12.2亿美元,HAP的治疗费也以每年3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2胸部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PT)是应用躯体运动、按摩、牵引、训练、机械设备等力学因素和电、光、声、磁、冷热等其它物理因素预防和治疗伤病的一种方法。该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及康复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治疗的作用广,不仅可用于对症治疗,而且可作为某些疾病的病因治疗。其治疗作用包括消炎、镇痛、镇静、改善血液循环、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松解粘连及软化瘫痕和杀菌等等。胸部物理治疗(CPT)是一类非药物、以简单的手法或以改变病人的体位、训练病人调整呼吸的动作或咳嗽的技巧,或者借助器械,目的在于减轻气道阻塞、帮助廓清气道分泌物,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增加呼吸肌功效和协调性的治疗技术。CPT在不同文献中有多种提法,如气道清除技术(AcTs)、支气管引流、体位引流治疗、支气管清洁疗法等。CPT技术的具体方法较多,包括有缩唇呼吸、控制性呼吸、主动呼吸周期、支气管/体位引流法、用力呼气技术、自发引流、呼气正压、高频胸壁压迫、高频气道开放、Flutter活瓣疗法、指导性咳嗽等。现对胸部物理治疗的常见方法予以介绍。 

    2.1传统胸部物理治疗传统胸部物理治疗(CCPT)包括对胸部的叩拍、震动、摇动及体位引流技术。是通过胸部叩拍和震动,对胸壁施加机械能量,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清除的方法。主要运用手法治疗,近年来应用的电子机械装置也可以达到类似效果。理论来说,叩拍有助于固定在气管,支气管树的分泌物松动,进而可以通过咳嗽或吸引清除。叩拍是通过受过训练的人或患者家属将手掌微屈凹陷,以腕部运动来拍打患者胸部,或者应用机械叩拍器在呼吸时叩拍胸部,特别是作用于需要引流的部位。震动是当患者呼气时,双手掌交叉重叠在需要引流区域间歇施加压力,或者用震动器在呼吸时作用于引流区域。摇动是指晃动患者身体来松散分泌物,促进其排除的方法,此法应用相对较少。 

    2.2体位引流体位引流(PD)是据患者肺部病变区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体位,靠重力作用使肺叶或肺段气道分泌物引流排出,特别适用于有大量痰液者。此法常常与其它胸部物理治疗联合应用,特别是胸部叩拍和震动。所以将其亦归入传统胸部物理治疗。 

    2.3指导性咳嗽没有控制的咳嗽常导致患者疲倦、胸疼、呼吸困难和支气管痉挛。因此要对无效的咳嗽进行控制,学会更有效的咳嗽以促进气道分泌物的排出,这就需要指导性咳嗽(DC)。具体来说,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训练下,让患者有意识地做一系列的动作,主要是为自主咳嗽功能受损者清除大气道分泌物。该方法适用于自发性咳嗽不能有效廓清气道分泌物的,或者其疗效不佳;上腹部或胸外科手术后患者;气道分泌物漪留,需要长期护理患者;已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指导性咳嗽包括采取适当体位(尽量坐位,或近似坐位);呼吸控制和强有力的呼气三个方面。

    2.4呼气正压呼气正压(PEP)产生于丹麦,是辅助气道清洁治疗的气道正压技术。治疗时,患者对着阻力器呼气,产生呼气时的正压,正压水平常可据测压计调节,较低压力一般在15~30cm水柱,高压可达60~80cm水柱,但通常采用的是10~20cm水柱。推荐吸气:呼气时间为1:3或1:4。一般在持续不到20分钟后,患者即可将分泌物排除。通常可以通过市场上供应的吹气瓶子或通过直径6mm左右的麦秆向盛水的小杯内连续吹气泡达到PEP治疗效果。 

    2.5主动呼吸周期主动呼吸周期(ACBT)是将几种呼吸技术结合起来的控制性呼吸方式。包括呼吸控制、用力呼气技术、胸部扩张运动、huff咳嗽等。Huff任咳嗽包括一到两次的用力呼气。ACBT具体操作时分七步:①呼吸控制;②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③呼吸控制;④3~4次胸部扩张运动;⑤呼吸控制;⑥用力呼气技术或呼气动作;⑦呼吸控制。主动呼吸周期被认为是体位引流中的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物理治疗研究范文2

【关键词】 焦虑症;生物反馈;心理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 in the treatment of anxiety disorder.Methods Patients with anxiety disord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sychologic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biofeedbackgroup(n=41)and psychological nursing group(n=40)and observed for six weeks.Th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with 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before treatment,2 and 6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HAMA score2or 6 week after the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he treatmen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P

【Key words】 Anxiety disorder;Biofeedback;Psychological nursing

焦虑性神经症是一种以广泛性、持续性焦虑或反复发作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肌肉紧张与坐卧不安,临床上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两种。该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起病常受心理社会(环境) 因素影响,且病人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病程多迁延[1]。对住院的焦虑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提高药物的疗效,促进疾病的康复。生物反馈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国外兴起的一种新的行为治疗方法。由于使用精密的仪器,人们可以及时地得到体内心理、生理过程的信息,通过训练能学会控制、调节身体的生理功能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生物反馈疗法能明显减轻焦虑,降低应激水平,可用于各种神经症的治疗,尤其对以焦虑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有较好的疗效[2]。通过临床实践发现,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于促进焦虑症病人的康复比单纯性心理护理效果更为显著,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心理科病房2007年3月~2008年12月收住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焦虑症病人84例,其中惊恐障碍31例,广泛性焦虑53例;男40例,女44例;年龄(27±6)岁;文化程度:小学2例,初中29例,高中42例,大专以上11 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8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心理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治疗。两组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民族和病程及用药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P >0.05),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总分>17分;排除重型精神病和严重躯体疾病患者。观察组脱落1例,有效4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有效40例。实际共完成81例,对脱落病例全部排除,不进行统计学分析。

2方法

2.1干预方法患者确诊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对病人的心理感受进行针对性的开导、解释或鼓励。观察组除予心理护理外,采用北京博达电子公司生产的JD22A型肌电生物反馈仪,采用蔡雄鑫、杜文东编辑,由江苏省出版总社出版发行的心理保健术录音磁带自我放松术、自我催眠术。患者采取卧位,选择前臂内侧粘接电极,“量程”0~99.9,“光标量程”低,“显示”肌电位置,“带宽”窄位置。测量肌电值。告诉病人观察肌表电位微伏计上指针偏转方向,听出反馈音调变化并理解其信号意义,训练病人收缩与放松肌肉训练,降低其肌电值。治疗10次为一疗程,30~40 min/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由治疗师结合其症状及客观指标的改变对患者进行评定,诱导患者逐步取得心身松弛,并要求患者把在治疗室学到的放松体验每天重复1~2次,以巩固疗效。整个治疗过程由2名临床医师诊断进行药物治疗,1名技师在医师指导下行生物反馈治疗。

2.2疗效评定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6周均进行HAMA[3]评定各1次。

2.3统计学处理81名患者坚持完成了本次实验。数据使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3结果

两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表1)。两组治疗前HAMA 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6周末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

4讨论

焦虑症患者均伴有一定程度的焦虑、紧张情绪和一定的焦虑人格[4]。一般常规治疗都呈对症治疗,如苯二氮卓

类、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药物,但这些药物均有一定副作用,长期服药患者依从性降低,疗效不能巩固。另一方面,这类患者都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单纯药物治疗难以奏效。有研究发现,肌肉的紧张程度常常与人的整体生理警觉水平有关,当人处于应激状态下,不仅表现为全身肌肉紧张,而且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整体的警觉性增高。因此,可以通过松弛肌肉的训练达到缓解精神紧张、焦虑的目的[5]。生物反馈是借助于电子仪器让患者能够知道并学会有意识地调整和控制自身的机能活动,达到心身放松,从而更有效、更迅速地改善躯体症状[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显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主要疗效指标HAMA评分在治疗结束时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表示两种治疗方法都有显著疗效,观察组较对照组起效更快,差异有显著性。这表明心理护理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有一定优势,对近期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从而减轻了患者的躯体症状,增加了药物疗效。

抓紧有利时机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帮助病人摆脱焦虑、抑郁情绪所造成的无助感和失望感。因反馈信号是客观存在的,故能帮助病人以一种客观的态度来对待自己,并能调动体内的积极因素,对于解除心理紧张是非常有利的。治疗中发现病人每次达到预置值时,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此时进行心理护理效果倍增,病人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地参与治疗,增加对心理护理的依从性,这对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通过生物反馈治疗后病人学会了自我调节与放松的方法摆脱苦恼,也能够应用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自我放松以应对生活、工作中出现的不良情绪。一次成功尝到甜头并得以证实就会促使下次再用,产生良性循环[7],而单纯性心理护理病人虽然护士也按集体和个别的形式进行有关疾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以语言引导精神放松及肢体放松,并根据病人的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暗示治疗,但多数病人只是将信将疑地接受或抵触,效果因此也差强人意。

在生物反馈疗法中穿插心理护理也是必要的。治疗前应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耐心倾听主诉,适当回答提问,同时给予理解、同情及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讲解生物反馈治疗法原理、方法、有效性和坚持训练的重要性,消除病人的顾虑,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在向病人详细讲解紧张和放松的动作要领时,尤其对文化程度低者,对老年病人要不厌其烦地将磁带上的内容逐字、逐句讲解,直至领悟指导语的含义,动作符合要求。治疗后护理则着重鼓励病人畅谈自身感受,告知病人哪些部位放松好,哪些部位放松不够好,以及改进措施,积极肯定其治疗效果,以提高其对治疗的兴趣及期望值。要求病人加强肌肉松弛程度,同时通过肌电反馈,认识到负性情绪如焦虑、紧张、压抑等都会引起肌电活动变化,指导其逐渐学会控制这些心理状态而达到放松的目的。

综上所述,针对焦虑症病人应首先进行心理疏导及讲解发病机制,使病人认识疾病的相关知识与转归,加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时,体内的生物学信息(如肌电、皮肤温度) 随时由仪器反馈给病人,及时更新认知评价。通过反复的训练,病人学会了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纠正体内不良的生理心理反应[8],从而促进病情康复,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106.

[2]郑延平.生物反馈的临床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4.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22-123.

[4]王晓平,何平,韩丽,等.心理治疗理论在综合治疗神经症中的疗效评价[J].现代康复,2001,5(9):404.

[5]Brown K M,Middaugh S J,Hayt hornt hwaite JA,et al.Theeffects of stress,anxiety,and outdoor temperature on the frequency and severity of Raynaud's attacks:The Raynaud'streatment study[J].J Behav Med,2001,24(2):137-153.

[6]郑延平,姚树乔,等.生物反馈的临床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9-73.

[7]张苏范,毕希名,等.生物反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88.

物理治疗研究范文3

【关键词】 卵巢癌;生物治疗;真实心理体验;质性研究

卵巢癌属于一种恶性妇科生殖系统疾病, 且该疾病造成的患者死亡率位于各类妇科疾病之首。卵巢癌的扩散和转移发生率较高, 且患者通常就诊较晚, 一旦确诊通常即为晚期。化疗联合手术是该疾病较为常用的治疗方法, 这一治疗技术不仅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还能够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卵巢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30%, 但是, 长时间的化疗治疗易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 且会增加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 甚至导致患者出现各类心理问题。本次医学研究就对卵巢癌患者生物治疗期间真实心理体验进行了质性研究, 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病理检查诊断为卵巢癌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患者年龄在34~67岁之间, 平均年龄(52±13.3)岁。患者病理分期结果为:3例I期, 3例II期, 2例III期, 2例IV期。文化程度为:2例小学, 4例初中以上, 4例本科以上。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访谈调查。

1. 2 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在现象学方法和理论的指导下, 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两次调查访谈, 在第一次访谈时了解患者第1疗程化疗情况, 完成调查访谈后, 对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并与其约定第二次访谈调查的地点和时间, 及时返回患者处核实不十分明确的资料, 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所有观察对象均在不受打扰的房间内进行私密访谈, 访谈人员应准备好调查访谈所需物品和环境, 避免谈话过程中出现刻意的掩饰或夸张, 保持谈话气氛自然、轻松, 不能主动引导或暗示患者说出所需答案, 鼓励患者使用准确的语言深入表达自身生物治疗过程中的真实心理体验, 从而获得大量、可靠的研究信息, 同时, 访谈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应对化疗治疗不良反应症状的方法, 深入了解生物治疗的有关知识, 对患者谈话过程中的动作和神态反应情况进行仔细观察。调查访谈前, 通过较为轻松且接近患者的话题来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和紧张感, 并为其提供舒适、安静的访谈环境, 准备好靠枕、纸巾、饮用水等物品。

2 结果

本次临床研究共获得下述几点调查结果:①对心理支持的需求。患者化疗治疗过程中会感到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而需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与支持, 从而增强患者的满足感与归属感。②因外貌改变而感到痛苦。化疗治疗会导致患者发生外貌上的改变, 特别是化疗造成的脱发会加大患者的心理负担, 使其产生自卑感, 进而对其社交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产生影响。③担心家庭经济负担。由于卵巢癌患者术后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化疗治疗, 且治疗花费较大, 因而会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理障碍。④抑郁焦虑情绪。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卵巢癌后, 必然会出现程度不同的恐惧、迷茫、信心丧失、焦虑、抑郁、悲哀等情绪问题, 同时, 在化疗所导致的身体不良反应影响下, 这种不良心理状态会进一步加剧, 进而对其临床治疗效果和舒适度产生负面影响, 部分患者会抱怨自身的不公平遭遇, 怨天尤人, 进而出现拒绝治疗等问题。⑤自责。部分患者会因患病加大家庭和社会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而出现严重的自我负担感, 随着自我负担感的逐步加重, 患者必然会出现自卑的情绪, 认为自己拖累了家庭。各种不良反应现象发生率, 见表1。

3 讨论

卵巢癌属于一种生殖器官恶性肿瘤疾病, 该疾病的发生会涉及到一系列的社会、家庭方面问题, 进而导致女性患者出现精神、心理、生理等多方面的改变。患者得知自己换上卵巢癌后, 通常会对未来的生活产生严重的忧虑感[1]。生物治疗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手术辅助治疗措施, 有助于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 然而, 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因担心癌症复发或害怕治疗失败而出现不良情绪, 甚至失去对于临床治疗的信心, 此时, 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应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 主动了解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延长其术后生存时间, 保证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改正对于生物治疗的错误认识, 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由本次医学实践结果可知, 对卵巢癌患者生物治疗期间的真实心理体验进行准确了解, 有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保证患者更加勇敢地接受治疗, 提高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

参考文献

[1] 晋云华.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后治疗期间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中国医药导报, 2009,6(13):48-49.

物理治疗研究范文4

The Effects of Stratified Nursing Model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for Elderly Community Type 2 Diabetes/LIANG Pei-shao,ZHENG Zhi-hong,WANG Cai-xia.//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08):071-074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tratified nursing model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for community edlerly type 2 diabetes.Method:460 edlerly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ere came from a town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received stratified nursing model combined with drug therapy intervention. The other 510 edlerly diabetes patients were came from other communities as control group and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 The blood glucose, blood fat, health behaviors and living qu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After one-year intervention, the levels of fasting glucose, 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and HbAlc i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Key words】 Diabetes; Stratified nursing model; Community; The edlerly

First-author’s address:Nanlang Hospital of Zhongshan,Zhongshan 52845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08.02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1]。联合国大会于2006年通过了一项与糖尿病相关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首次承认糖尿病这种非传染性疾病,同艾滋病、肺结核和疟疾等传染病一样对世界健康构成威胁。我国在糖尿病的防治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总体控制效果有待提高,各地实施效果也相差甚远[2-4]。目前,社区综合干预防治社区糖尿病是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正在努力开展的工作之一。为了探索适合本地区的社区老年糖尿病管理模式,本项目组开展社区分层护理模式结合药物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中山市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2年1月在案的460例老年糖尿患者为试验组,给予干预措施。按照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社区人群状况一致的原则,选取该镇隔壁的另外一个镇的510例老年糖尿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诊断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5]。排除标准:所有患者无严重心、肝、肾疾病;无慢性胃肠道疾病、慢性缺氧性疾病;无需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性昏迷;无手术、严重外伤等应激情况。试验组460例,其中男242例,女218例,年龄60~81岁,平均(67.26±11.82)岁;对照组510例,其中男271例,女239例,年龄61~82岁,平均(66.34±12.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干预前的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和血脂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试验组给予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社区分层护理模式 (1)生活方式督导层:开展综合干预前,对所有干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情况(吸烟、饮酒、饮食、运动和睡眠等),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教育其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并积极协同家属纠正其不健康行为,督促其培养科学良好的生活方式。(2)综合健康教育层;每月1次定期入户发放保健知识宣传材料和每月2次,每次2小时健康教育讲座,辅以宣传栏、板报、公共场所标语和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创建“健康社区”,使社区居民逐渐培养起“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遵医行为;分步开展糖尿病患病、预防、治疗相关的健康教育。(3)规范治疗护理层:对社区的全科医生和护士进行社区糖尿病治疗和管理的强化培训,让每个参与课题的全科医生和护士具有较高的糖尿病管理能力。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治疗,将治疗效果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及高危人群及时转诊到慢性病防治院或综合性医院相应的专科进行诊治,并将已经确诊和病情稳定的糖尿病患者转回社区进行管理。加强社区医护人员与糖尿病患者的沟通,对疑问和顾虑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有心理疏导。(4)定期访视护理层:开对患者开设上门服务、家庭病床、家庭访视等服务项目。对所有患者进行每个月一次的随访,每例患者1年最少一次上门方式,全面评价患者的家庭功能和支持情况,尽力开发家庭成员对糖尿病管理的支持。(5)社区机构设施配置层: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健康门诊,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体检服务。在社区设置紧急救护设备、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加大社区护理服务宣传力度,增加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知晓率,提高其利用率,达到促进健康老年化的目的。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病友及家庭俱乐部,定期举办综合干预经验交流会,为他们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1.2.2 药物治疗方法 对患者先进行4周的社区综合干预(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心理疏导等);第5周根据检测血糖的情况开始应用降糖药物,采用口服的给药方式。

1.3 评价标准 在1年的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代谢相关指标检测,调查内容包括糖尿病相关知-信行和生活质量表等。生活质量评定表为SF-36生存质量量表,从健康感觉、躯体症状、工作能力、性生活状况、认知功能、睡眠状况和社会参与能力7方面分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示健康状态越好,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代谢指标的比较 干预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干预前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卫生行为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经过1年的结合干预,各项卫生行为均有显著改善(P

2.3 两组生活质量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干预1年后,患者的健康感觉、躯体症状、工作能力、认知功能和社会参与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健康感觉、躯体症状、工作能力、认知功能和社会参与能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T2DM)已经成为全球第3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发达国家中,45岁以上人群中DM患病率已经高达10%~20%,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DM患病率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T2DM和IGT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引起T2DM的直接原因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改善IR是治疗T2DM及血管并发症的关键[6]。流行病学研究表明IR与性别有关,女性糖尿病发病率低于男性,而在绝经后T2DM的发病率明显升高[7]。

近年来,国内各地在“以社区为基础”防治糖尿病方面开展了大量的探索,国家在2011版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操作规范里面也明确对社区糖尿病的健康管理进行了规范。目前,全国各地社区都在努力探索社区糖尿病的管理效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8-9]。本项目组对社区的460名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应用降糖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了社区分层护理干预模式,综合运用健康评估、健康促进、心理督导、改善生活方式等传统健康管理技术。综合干预一年后,试验组患者的自测血糖率、饮食控制率、经常运动率、体重控制率和规则用药率均得到明显的提高,患者的健康感觉、躯体症状、工作能力、认知功能和社会参与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高,代谢相关指标得到明显的下降。

随着我国人老龄化、家庭结构变化以及医疗模式和养老模式的转变,社区护理干预需求不断扩大,尤其是经济较发达地区对保健、护理干预的需求上向着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行为干预服务发展[10]。社区护理干预是帮助老年人建直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有效措施。大力开展健康知识教育,让患者了解和掌握健康行为,配合治疗,对减少疾病并发症的发生尤为关键[11-13]。

物理治疗研究范文5

2 沧州市中心医院消化科 河北 沧州061001)摘要: 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对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程度在2+以上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予以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胶囊+个体化饮食管理;对照组30例:予以口服双岐三联活菌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及总体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症状严重指数由治疗前的3.89±1.24,8周时降至2.19±0.8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 免疫球蛋白G; 食物不耐受; 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276-0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在普通人群中患病率达6%~11%[1-2],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排便习惯改变与大便性状异常。根据大便性状的不同,细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我国以腹泻为主者多见[3],目前IB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靶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IBS腹泻主导型(diarrhea-predominant IBS-D)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食物不耐受,如果患者限制饮食,不使用使自身体内IgG抗体升高的食物,消化系统症状会明显减轻[4-5],但有人持怀疑态度,为进一步探讨患者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在缓解IBS-D症状中的作用,进行了本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在本院消化科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诊断均符合罗马Ⅲ标准,且经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程度达2+以上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18~68岁,平均(35.14±12.11),评估患者病情,建立健康档案,采集患者血清标本。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和对照组(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总的症状严重度均有可比性。

1.1.1 纳入标准:(1)患者自愿参加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2)年龄18~70岁;(3)性别不限;(4)入组前3月内行血尿常规、便常规+隐血、血生化、肿瘤标记物、结肠镜、腹部超声等常规检查排除了肠道器质性病变、代谢性疾病和结缔组织病等;(5)无腹腔手术史;(6)入选前1月内未服用任何止泻药物、抗组织胺药物及皮质类固醇激素。(7)知情同意,可完成随访者。

1.1.2 排除标准:(1)过敏体质者;(2)孕产妇及哺乳期女性;(3)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而长期服用药物患者;(4)沟通困难,依从性较差者。

1.1.3 剔除及脱落标准:病例入选后未按规定治疗或随机分组后数据不完整者被剔除。经知情同意并筛选合格进入随机化试验的受试者,因故未完成本试验所规定的疗程及观察周期者作为脱落病例。

1.2 方法

1.2.1 食物抗原的特异性IgG的检测:采用美国Biomerica公司生产的食物不耐受检测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半定量检测人血清中的14种食物(牛奶、猪肉、大米、虾、大豆、西红柿、小麦、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蟹、鸡蛋、蘑菇)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按美国Biomerica公司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根据所测得每种食物SIgG抗体浓度,检测结果判定为“-”“+”“2+”“3+”。

1.2.2 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针对不同IBS-D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将其不耐受的食物分为“忌食”、“轮替食用”及“安全食用”三个等级,其中经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食物种类较少者,可列入“忌食”范畴;若阳性食物种类较多,则将中度及重度阳性食物列为“忌食”,而将轻度阳性食物列为“轮替食用”。食物不耐受检测阴性食物则“安全食用”。指导患者查看食品外包装成分列表,对成分不明食物列为“忌食”。因为不同患者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不同,所以我们必须基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方案。

1.2.3 疗效判定指标及时间:以症状严重指数和频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6]。其中症状严重指数分为1级(无症状)、2级(可感觉到,但可耐受)、3级(中度,干扰正常的活动)、4级(影响正常工作)和5级(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取患者全部症状之和的均值作为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分为1级(无)、2级(每周少于1次)、3级(每周少于4次)、4级(几乎每天有,但每天发作间隔时间长)和5级(每天均有症状,并且症状发作间隔时间短),取患者全部症状频率积分之和的均值作为症状的频率指数。总的症状严重度=症状严重指数×症状频率指数,>9时视为严重病例。分别于治疗前和8周时记录上述指标。总的症状改善:3=完全缓解,偶尔发作也很轻微,患者不再把症状作为“疾病”信号看待;2=症状缓解,但发作频率和严重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1=症状改善,发作频率指数和严重指数均比治疗前降低50%~25%;0=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于治疗8周时记录。

1.2.4 治疗方法: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不忌食,予双岐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630mg/次,2次/日。共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药物治疗同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同时根据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忌食相关食物。

1.2.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量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试验完成情况: 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有3例失访脱落,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有2例失访脱落,1例于试验开始6周后诊断胰腺癌而剔除。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与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均有27例患者完成随访。两组均无因药物副反应而停药的患者。

2.2 剔除阳性食物后患者症状频率及严重指数变化情况:两组患者症状频率变化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症状严重指数变化情况见表2。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8周时症状频率指数及症状严重指数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症状频率指数变化情况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51±1.332.16±0.46*#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35±1.422.59±0.76注:与对照组比较,*p

表2 两组患者症状严重指数变化情况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8周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89±1.242.19±0.88*#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3.56±1.182.81±1.03注:与对照组比较,*p

表3 两组患者总体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例数完全缓解

例(%)症状缓解

例(%)症状改善

例(%)症状无

改善例(%)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11(40.7)9(33.3)5(18.5)2(7.4)非个体化饮食健康管理组274(14.8)6(22.2)10(37.0)7(25.9)注: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IBS是一种慢性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可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I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相关的因素包括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动力改变、感染后的肠道粘膜改变、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精神因素及食物因素。食物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对消化道产生影响,包括食物过敏及食物不耐受,食物不耐受,又称为非变应性食物过敏症。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特异性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在IBS中主要表现为进食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不适。有研究显示IBS-D患者中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且抗体浓度较高,阳性食物种类也较多[7][8],此类患者往往均存在引发症状的食物因素,患者为缓解症状也采取避开相关食物,从而选择了不均衡的饮食,长期的不均衡饮食势必对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根据不同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制定的个体化饮食管理方案,不盲目忌食任何食物。结果显示予以基于食物不耐受检测的个体化健康管理后忌食组患者在症状严重指数和症状频率指数均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Khan S, Chang 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BS. Ne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0,7:565-581.

[2] Drossmn DA. Tha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 Gastroenterology,2006,130: 1377-1390.

[3] 朱畴文,王吉耀. 功能性胃肠病//陈灏珠,林果为. 实用内科学. 1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045-2047.

[4] Drisko J, Bischoff B, Hall M, et al. Treating irri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a food elimination diet followed by food challenge and probiotics [J]. Jam Coll Nutr, 2006,25(6): 514-522.

[5] 王维达,方秀才,朱丽明,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症状发作与饮食关系的调查[J]. 胃肠病学,2012,17(2):110-114.

[6] 王伟岸,钱家鸣,潘国宗. 小剂量抗抑郁药治疗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1):74-78.

物理治疗研究范文6

方法:资料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6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治疗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42%,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合理配伍中西药物,使其联合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不仅能够提升治疗疗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还能减少手术的风险,达到治疗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 中西药物 联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512-02

随着医药蓬勃发展,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中西药物的联合使用越来越广泛。中西医药物的联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治疗的疗效,但若使用的不合理会增强其毒副作用,甚至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中通过将中医辨证治疗与西医辨证治疗相结合,合理使用药物,比单一的中医或单一西医药物治疗的疗效更佳[1]。本文主要就中西医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进行研究,并分析其疗效差异。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分组。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患者96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40例;年龄为16~77岁,平均年龄为(36±11.34)岁;所选患者中,胃溃疡患者1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27例,出血性胃炎19例,胃底静脉曲张破裂20例,急性胃粘膜11例。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进行西医治疗,研究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症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充足的休息,禁止患者饮食或进流质食物,并增加患者血容量;采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严重者胃镜下行止血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白芨、三七以及大黄粉各3g,开水冲服,2次/d。两组患者治疗的疗程为1周[2]。

1.3 疗效评定。痊愈:无黑便或吐血情况,伴随症状消失;显效:黑便或吐血停止,伴随症状得到改善;有效:出血有减少,伴随症状有所改善;无效:出血不止,伴随症状无改善,病情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处理,计数组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中,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42%,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代临床医学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人们越来越关注中西医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临床中应深入了解中医药物的药理知识以及药物的有效成分才能对症下药,将中西医药物的相互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并且避免或减少配伍不合理时出现的毒副作用以及拮抗反应等[3]。

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也有弊,中西医药物的配伍合理,能够是药物之间产生协同的作用,增强药物的药效,减轻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中西药物结合使用,能够互相牵制,还能调整阴阳的平衡,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中西医药物的合理配伍,药效随之提升,其剂量也要随之减少。中西医药物结合时,若配伍不合理,违反了配伍的禁忌,中药中的丹参或含丹参成为的中药制剂与西药维生素B1或洛贝林等联合使用时,会降低丹参的药效。中药中若含有酸性成分与西医中氨基糖甙类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则会出现酸中和的反应,导致药物的疗效降低。因此,采用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时,不仅要进行合理的配伍,还应标本兼顾,取长补短[4]。

本次研究中,采用单一的西药以及中西医药物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42%,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合理配伍中西医药物,使其联合应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其治疗疗效甚好,且毒副作用较小,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减少了手术的风险,达到治疗的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郑素梅,张艳国,张艳红,冯艳.中西医结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282-283

[2] 卢涛,赖通彬,郑仕诚.中西医结合在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综合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8):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