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范例

物理学

物理学范文1

新课程学习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哲学问题浅议文/武学志物理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文化。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能对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做一番全方位的剖析,这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可使我们看到物理学丰富的哲学内涵,更自觉地挖掘它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又使我们感到物理原来有着如此美好的禀性,从而更加钟爱物理,更有激情地去从事物理教学。只有真正热爱物理的物理教师,才能做到不仅教会学生如何去理解物理、应用物理,而且还会更进一步引导他们去感悟物理、欣赏物理,用物理精神指导人生实践。

一、压强

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的大小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压力。生活中我们都有许多兴趣、爱好,也有旺盛的精力。如果广种只能薄收,那么把这些精力专注于某一目标或领域,就会比较容易获得成功。也就是说决定你成功的不仅是你的学识、能力,更是你对某项事业、某项工作的专注度。就像工人挖井一样,在一个合适的地方专注的挖下去,一定能挖出水来。如果总是认为下面没水,频繁地换地方,只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如:中央电视台九套《我爱发明》节目中一个车辆修理员爱好改装车辆,除了工作就是琢磨如何改装越野车,解决了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居然改装成四轮驱动越野车,爬坡能力、过障碍能力比军警制式装备车辆还要好。很多人拥有灵活的头脑,足够的知识技能,健壮的体魄,却没能取得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能专注于一点、一个领域,力量分散了。如:电影《蛋炒饭》中的傻主人公30年就练蛋炒饭,终获成功,把蛋炒饭卖到香港,卖到美国白宫。集中力量,瞄准一个目标,每个人都能做好自己的“蛋炒饭”!

二、惯性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不平衡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Aparticlewillstayatrestorcontinueataconstantvelocity,unlessacteduponbyanexternalunbalancedforce.)惯性: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就像人们的各种习惯,这些习惯就是你走向平庸或是奔向辉煌的趋势。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习惯就像一根缆绳,我们每天都给它缠上一股,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如果这个牢不可破的是坏习惯,那么就会被这根缆绳拖入激流漩涡。反之,好习惯则带你进入成功,进步,幸福的坦途。要想改变坏习惯,就像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样。所以培养好的习惯非常重要。我们自己或教育学生,都要一日三省其身。我们的生活娱乐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都合理吗?是不是上网或看电视占据了自己的大部分业余时间?不断地修正、调整自己的方向,让自己始终处于走向成功、健康的人生轨道上。

三、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反应物质的吸收或放出热量的能力。由公式Q=cmΔt,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如果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越大的物质温度变化越小。如同两个容器,装入相同质量的水,容积越大的容器,液面上升的就越少。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听到一些喜事,马上喜形于色,兴高采烈,听到一些不好的事情,马上呼天号地,痛哭流涕;而有的人听到的事无论是喜事还是坏事,都能低调自然。这涉及人的素养问题:个人修养———心胸的宽广程度。我很喜欢《叶问2》的结尾部分:叶问(甄子丹)在打败英国拳王后,没有欢呼雀跃而是很平静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人可能有高低贵贱之分,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希望不同阶层的人们都能和平共处,此时最想的是回家。”这样就化解了中英两国民众的敌对情绪,更体现了叶问作为一代宗师的大家风范。而当少年李小龙前来拜师时,叶问坐在椅子上很平静地说:“等你长大再来吧。”表情恬静而内敛。所以人要加强个人修养,做到宠辱不惊,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这样不仅自己受益,也会影响周围的人。

四、噪声

从环保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30~40dB为较安静的环境,70dB的噪声就可以干扰人的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的环境,听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产生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把噪声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控制噪声要根据噪声的产生、传播、接收三个环节采取消声、隔声、吸声等手段。噪声就像社会生活中的不和谐因素,我们也要积极地预防控制。如:现在热播的《要过好日子》、《家产》等关于遗产争端类的电视剧,一家人为了家产争得焦头烂额,甚至闹上公堂,亲情荡然无存。如果在老人健在清醒时在亲属、律师、政府工作人员见证帮助下把养老、遗产问题都分配解决清楚明白,那么就会大大地减少这些事件的发生,如同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一样。如果每个人的期望,欲望都少一些,守住内心的宁静,没有遗产我们就不活了,如果不是遗产而是债务呢,又会怎样?好男儿当自立自强,怎能指望父母呢?电影《大宅门》里白七爷被赶出家门,之身闯荡济南府,终于靠自己的努力一统陇胶,何等的气魄。还有在英美国家,孩子18岁就自己挣钱养活自己,边打工边上大学,把心思全放在如何挣钱打拼事业,对父母一点也不依赖,反以依赖父母为耻,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五、欧姆定律

电压使电路形成电流,而电阻对电流具有阻碍作用。电流等于电流与电阻的比值。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三者是矛盾而又统一的。

六、效率问题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讲实效,尽量减少额外功,提高有用功的比例。《孟子》卷八离娄章句下八“: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审时度势,决定取舍,选择重要的事情去做,而不做或暂时不做某些事情。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物理学范文2

关键词:物理学;哲学;经典力学;唯物主义;电磁学

物理学是揭示物质存在与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和先锋,历史上的自然科学就是指物理学。哲学是社会科学的龙头,关注社会与人生。物理学注重实验,哲学则更多思辩。然而物理学与哲学有着相同之处,都是在不停地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有着相铺相成的关系,哲学思想影响和指导着物理学的发展,而物理学的新发现又促进新的哲学思想的诞生。

1物理学与哲学的互相交融

物理学从其诞生之时就与哲学紧密相连。因为哲学上的基本问题: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是物理学家们要解决的问题,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共同探索诞生了物理学。早期的哲学就是指自然哲学,主要研究与自然界相关的哲学问题,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自然界的最基本规律等,这也是物理学所关心的问题。物理学一词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期,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物理学”(physis)被译为“自然”,它是研究物质结构、自然现象、运动规律和探求研究方法的科学。随着物理学和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它们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不同,建立起的科学体系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物理学与哲学的分科,也就是说物理学起源于哲学,是以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不同于哲学的学科。早期很多哲学家都是物理学家,很多物理学家也是哲学家。

2从物理学的发展看哲学的发展

根据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而物理学是注重实验的学科,当然会坚定地支持唯物主义的观点。然而根据所使用的方法论又把唯物主义又分为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2.1经典力学与机械唯物主义

力学在公元前就有的物理学分支,因为人类最早接触的是物体运动和杠杆等问题。16世纪之后,由于航海、生产机战争的需要,力学开始大力发展。十六世纪前,由于亚里士多德是当时有权威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运动理论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因此批驳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的错误是需要胆识的,伽利略是意大利的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敢于向传统的权威思想挑战,他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与实验找出精确的数量关系,再经过逻辑推理(思辨)得出了正确的落体运动定律。伽利略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创新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站在巨人们肩膀上的牛顿,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大量工作,经过归纳分析得出了牛顿关于运动的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他提出了具有严谨逻辑结构的力学体系,使力学成为一门研究物体机械运动基本规律的学科,从而创立了经典力学。经典力学认为只要知道初始条件和系统的演化规律,便能推算出任意时刻系统的状态,这就是机械决定论。显然经典力学的决定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反映在哲学上便是机械唯物主义。

2.2电磁学与辩证唯物主义

静电现象和静磁现象的研究虽然始于十七世纪,但电磁学的基本定律都是在十八世纪建立的。人们受到万有引力规律的启示,以实验现象为基础,得到了定量规律──库伦定律。如果经典力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可借鉴,只靠实验数据的积累,难以快速得到严格的库仑定律。然而随着电学和磁学的发展,把所有的物质运动现象都用经典力学的机械运动规律来解释,就产生了理论和实验的尖锐矛盾,因此先人开始思考电和磁是否有联系的问题。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信奉康德的哲学,认为自然界各种基本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他深信电和磁具有对称性,经过反复的尝试与实验,终于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引起欧洲科学界的极大兴趣,其中毕奥和萨伐尔纷纷仔细研究载流导线对其周围小磁针的作用,安培研究载流导线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在实验规律的基础上经过抽象,归纳建立了毕─萨定律和安培定律。一八二一年法拉第开始研究电磁问题,他亲自做了大量实验,包括模拟奥斯特和安培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不是偶然的机遇,而是因为他在实验基础上做了仔细分析,认为既然电生磁那么据对称性原理磁也能生电。Maxwell对电磁理论的出色贡献相当于牛顿在经典力学理论做出的贡献。他和牛顿一样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做出了伟大的历史综合。麦克斯韦受到W•汤姆生研究方法的启发,看出把电磁现象归结为力学体系超距作用的困难,甩掉一切机械论点,借助数学工具,将已有的电磁现象与规律进行了归纳综合,创立了电磁学理论。物理学上的这次突变,使人们认识到物质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各种运动形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从而建立了物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观念。这次突变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辩证法虽然从斯多葛学派起开始萌芽,在黑格尔那里得到发展,但真正获得科学根据是从物理学发生第二次突变即热力学与电磁学的建立之后,这也使得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能完整地在科学基础上建立起来。物理学中体现出的对立统一规律、由量变到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都是辩证唯物主义体系中的基本规律。总之,物理学与哲学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物理学的发展为哲学新思想的建立提供基础,推动哲学的发展,而哲学对物理学大厦的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奕玲,沈惠君.物理学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物理学范文3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学科教学;中学生

进入初中以后,学科教学内容增加,教师常常会侧重学科知识点进行教学,但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物理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层面,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有共通之处,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物理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还包括学科思维、能力、思想、精神品质等,而德育重点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二者在培养目标上有着共同之处。在物理学科教学时,要紧紧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不断切入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在团结合作中学会真诚谦让和友好交流。

一、树立德育渗透意识

教师在思想意识上要树立渗透德育的意识,这样才会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的德育,要认识到德育渗透的重要性,认识到物理学科与德育的关联性。教育的根本是培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人才,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有才无德,不但于社会无益,还会造成危害,因此在任何学科的教育中,都要把德育放在首位,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立德在前,树人在后。在物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坚定学生的政治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目标;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不断钻研探究的学科精神,科学严谨的学科态度等。而且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科间的知识相互融合,使得知识体系越来越立体完善,有利于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二、明确德育渗透目标

教学目标是所有教学活动的指引,教师树立渗透德育的意识后,还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制订明确详细的德育渗透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学生的学情,制订出具体翔实、切实可行的渗透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设计,要表现出三个维度,首先是基础的学科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学科教学的基本目标;其次是思维能力目标,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思维和能力的培养;最后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是德育渗透的目标,培养学生的学科态度和情感,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和思想道德。比如,在教学“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教学内容主要是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未来能源发展的趋势,笔者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后,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能源消耗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掌握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掌握收集信息、搜索资料的技能。思维能力目标:可以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当地能源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依据收集的资料信息,提出对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性观点,并利用资料信息,作为有力的论据支撑。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能源消耗产生的负面影响,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能源节约意识,树立利用科学知识,服务人类社会的理想,树立热爱祖国、热爱地球家园,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做出贡献。

三、挖掘德育渗透点

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教师要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灵活地进行渗透,不能过于生硬牵强,要深入挖掘教材与德育的切入点,自然而然地融入德育渗透的形式,要灵活多样,确保渗透的有效性。物理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内容、学科方法态度培养的内容、行为习惯及良好品德培养内容,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灵活进行渗透教育。在物理教材中会涉及很多物理知识的小故事、物理学家(如牛顿、爱迪生、钱学森、阿基米德、帕斯卡、富兰克林)的故事,这些内容都可以作为德育渗透的切入点,使学生学习物理学家坚持科学探究的精神品质等;我国优秀的物理成就(日晷、地动仪、敦煌星图、航天技术、导弹技术、原子弹的试验成功)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学习很多物理定理(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阿基米德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并进行实验验证时,既可以培养他们崇尚科学的学习态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等。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物理教学中要树立渗透的意识,制订具体的目标,并找到切入点,灵活地进行渗透融入,通过讲故事、创设情境、实验等多种方式保证渗透的实效性,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志继.基于立德树人的初中物理德育渗透[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0(12).

物理学范文4

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物理探究实验的重要性。要紧密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对实验需要的设备仪器及时更新,使不同形式的物理实验的要求均能得到满足。在物理实验中要能够科学、有效地引进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使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对实验结果科学分析。对仿真实验室的重要价值予以重视,积极应用、开发物理实验软件,提高学生实验的准确性、直观性,使实验越来越简便,具有更高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2增强开放性

以往农村中学实验室,通常只有要进行实验时才可以进入。而且学生展开的实验大多属于教材规定好的验证性实验。新课程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生利用实验室展开实验活动,积极探究,亲自对实验做出设计,对仪器做出选择,对实验相关数据收集,对物理规律认真总结归纳。新课程阐明要结合探究活动的实际需要,多组织实验室实验活动,打破教材的局限。物理实验室为物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包括各种设备、仪器、模型等,需要充分利用实验室,为学生展开科学探究创建有利的环境,实验室对学生全面开放,使学生能够与实验仪器亲密接触,对各种仪器做到全面了解,能够自主选择仪器,展开实验探究活动。按照班或者探究小组、兴趣小组为单位对学生开放实验室,实施责任人制度,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条件独立操作、独立思考。可以在自习课或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实验室。学生在实验室活动,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要倡导学生相互之间展开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勇于展现自我,鼓励学生能够大胆猜想,从实际出发展开探究。

3充分利用日常生活物品,为实验创设更为丰富的资源

新课标强调:“对自己身边常见的物品有效利用,从事各项试验,展开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增强实际生活和物理学之间的联系,切实使学生能够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体验科学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之间的亲密关系。”实验室的课程资源并不单纯局限于实验室内已经配备的仪器设备,学生周围的器具与物品,也可以成为很有价值的实验资源。实验从生活物品取材非常方便,同时可拉近实验与现实生活的距离,非常直观形象,操作起来也十分容易,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鼓励学生探索研究,对生活物品充分利用,自制实验器材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曾言,“以坛坛罐罐为仪器,拼拼凑凑展开实验”,即指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替代性实验,简单易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4创建浓郁的实验氛围

物理课程改革要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物理实验平台,使学生具有大量的机会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在实验探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要紧密团结,有效合作。教师要对学生认真指导,构建轻松自由、积极向上的实验气氛。教师要在情感与行动上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探究文化环境,使学生对物理产生学习兴趣,培育学生探究创新精神。室内布置不要仅仅局限于几条简单的标语,可对物理规律、科学名人研究成就、物理现象的探索过程进行介绍或图解,介绍物理学比较前沿的研究趋势。还应该包括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科研笔记、讲课手稿、属于重大科学发明的实验仪器的相关资料,吸引学生自觉走进实验室,拉近伟大人物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受到鼓舞。

5创新实验设计

物理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当积极配合学科教师,认真研究教材,确定新教材当中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实验,是否存在与教学难点相关的实验需要重新设计,以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等。改进、创新物理实验,可以以新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原有的实验,对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改正,也可以针对具体的实验目的,开展探究实验对需要的装置仪器、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案等开展分析改进活动。

5.1改进实验方式

例如教材中涉及的一些演示实验,仅需要一些简单的器材,对这部分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随堂展开操作,变成探究性实验。

5.2改进实验方案与装置

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而教材中没有设计相应的实验,教师可自行设计很多比较简单、易于操作的实验。对于物理原理与概念理解起来难度高的部分,教师可以与教材实验结合,配合教学另外设计一些新的实验。

5.3改进实验手段

物理学范文5

最初人类只为了适应气候环境的变化保温御寒、遮羞蔽体;后来人们产生对神灵的信仰而产生的服饰设计中,运用辟邪、护符等图案设计与饰品的添加;随着社会的进步,阶层意识的产生,使服装在设计中具有体现权利象征的手法,这时的服装设计具有普遍性。19世纪中期的欧洲,一位英国的年轻裁缝到法国开了一家裁缝店,开始定制衣服,同时他还设计许多样衣,供客人们进行选购,这就是后来被人们成为“时装之父”的沃斯,慢慢的服装设计成为表达情感色彩的载体。随后品牌的建立,服装设计具有了代表性,与精神文化有关;现在,更多的设计是展现服装的新颖性与独特性。如今,服装设计的发展具有多元化的趋势,在展现服饰所表达的精神文明基础上,追求服饰的美学,更多的是对新事物的发现与拓展,结合到服装设计中,运用新的材料、新的科技等进行融合与创新。现在服装设计的发展呈现完善与突破的趋势,新颖的面料得到认可与研究,重视面料的融合创新,对新颖色彩的爱不释手,追求个性化适用性色彩,让面料、色彩真正的服务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物理学原理运用于服装的载体——面料,如“发光”面料、“双面”面料等让原本简单的材料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将产生对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起推动的作用,与科技的结合对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作用,推进对文化的创新发展,做到与时俱进的效果。

2物理学的分类和服装应用

2.1物理学与服装设计

物理学是一种自然科学,注重于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尤其是它们各自的性质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物理学是关于大自然规律的知识;更广义地说,物理学探索分析大自然所发生的现象,以了解其规则。细致的分为:力学、电磁学、热力学、相对论等方面,是对我们身边物质与形态的解释与运用。而在服装这一领域中,所涉及的物理学原理也颇多,服装的色彩、服装的材料都与物理学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2.1.1从服装的色彩来寻找与物理之间的联系

服装色彩构成是以色彩的基础理论为依据,来指导配色实践的艺术活动。色彩运用在服装设计中有重要的作用,服饰中色彩的设计能体现出设计师的想法、情感,能感染到穿着服饰的人群。而色彩的表现和物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什么是色彩,色彩即颜色的光彩。色彩只能在白天有光的情况下才能看见,当黑夜降临我们就看不到那鲜艳的色彩,另外还要有感知物体——眼睛。色彩是光刺激眼睛所产生的视感觉,感知色彩必须有光,而光是一种电磁波辐射能,在一定的范围以内可通过光看到色彩,这一段的辐射能可称为“可见光”。另一方面,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第二种介质就会出现折射。一般来说,色彩在其物理性质存在的同时,也具备表达情感、影响人们心理活动的功能,有着传达信息、感染情绪、产生联想等多种意义,让人们产生对色彩的感知。红色让人感受到女性、活力、吉利、喜庆、热情,同时也会带来负面警告、危险、生气等情绪;灰色感到平凡朴素的气质,但同时也具有消极的忧郁呆滞的情感,每种颜色带给人们的感知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面,越是暖色系、高明度、高纯度带给人们好坏的感知面差距越大。色彩使人们产生了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心理体验;当我们看到某种颜色时,必然也会将它与其相关的精神、内涵、意义、形态等产生较为系统的联想。所以光对色彩有很大的影响,对服饰的设计也很有影响力,不同的环境同一服饰会有色差。

2.1.2从服装的材料来寻找与物理之间的关系

服装是由布组成,而布由纱线组成。一条条纱线成织物,织物的经纬密度关系到织物的厚薄程度、外观、手感、强度、透气性等,而测量经纬密度需物理仪器,如织物密度镜。材料的选取要考虑其强度、拉伸度、断裂程度、悬垂性,这些都需要物理仪器做试验后得出结论,获得适合的面料进行设计。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硬度,硬度的不同产生的造型也有所不同,所以要从各个方面进行物理实验,最终得出运用哪种材料设计服饰的结果。并且,在光的照耀下不同的服装材料所体现的效果不同,金属质感的现代性、皮料复古性、亮片的潮流感、PU料科技感、绸缎高贵带给女性优雅气质等服装材料在光下的反射大大增强,这类材料不管是在太阳光还是舞台灯光下,所反射的光的效果特别的强。棉、麻、丝、毛、呢等天然朴素的服装材料在光的照耀下会使原有的色彩更加的鲜艳,材料本身的色彩根据光的变化而产生其他色彩的变化。

2.2物理学研究对服装开发的影响

2.2.1光学方面

2012年,LumiGram公司最新推出的发光服装。利用光纤织物制做并加以自创设计,最后推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光纤织物是运用纺织技术将塑胶光纤(POF,PlasticOpticalFiber)织成平面状织物,突破传统塑胶光纤管状之应用。光纤织物在应用上需将光纤集束加工,并加上光源(通常为LED)及电池组。光纤织物具有可发光、质量轻、柔软、颜色变化多元等特性,可大量使用于服饰成衣、运动休闲、登山露营、宠物用品、家具、广告等各行业。在白天,光纤织物可利用色纱呈现既定的颜色,和一般的织布并没有两样,但于夜晚或阴暗处时,光纤织物却在夜晚呈现与白天不同的面貌,进而增加产品之附加价值。这种织物对人体并无有害物质,可贴身穿着,并且体现出未来感的视觉效果。除了光纤织物,还有光感变色纤维材料,也称作非放射性蓄能材料,以稀土材料为光感体,经过特种纺丝流程制成的。当受到光和热的激发,衣物中的电子得到刺激,而产生高能的状态;当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时,就会把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以有光的形式展现出来,其色彩在可见光的条件下,发出各种光色,此材料具有环保的特征。在2013年,纽约珠宝品牌Lionette了全新系列夜光首饰单品,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而其中运用的则是荧光粉来达到“夜光”的效果。不仅仅是首饰运用荧光粉,而且耐克等运动品牌也设计出了众多夜光系列的服装与运动鞋,使服装更具有现代科技感。夜光服所含一种物质是荧光粉,在受到自然光、日光灯光、紫外光等照射后,把光能储存起来,在停止光照射后,再缓慢地以荧光的方式释放出来,带有放射性的夜光粉,这类在服装中不会大面积的运用,也不能贴合肌肤,只是起到装饰的作用,以及运用到特殊职业所需的服饰中。2015年春夏女装的流行趋势中,反光效果的服饰是其中之一。设计师运用涂层皮革以镜面般的表面折射彩色微光而营造出彩虹效果,复古感与科技感的结合,例如FyodorGolan的短版机车夹克,反光效果营造出迷幻炫彩。涂层皮革可营造出金属感的视觉效果,此面料与光照相结合,才能展示出科技感与光的色彩。适用于廓形硬挺的服装,表现现代风、机车风的设计效果。

2.2.2电能方面

衣服设计中很多都出现了新奇的想法,比如说在衣服中加入灯管、电路等,使衣服更具现代感、机械化,服饰的设计就是追求与众不同,并要与时代流行同进步,所以会延伸到各个学科领域。曾设计的一个系列的服饰,主题是工业革命,在其中的一套服饰的背部运用到了灯管,用灯管照亮所设计的图案,灯的开关和电池设置在服装的口袋处。这样便使服装设计与电力相结合,设计出更有新意的服饰。2014年雷克萨斯的宣传片中,有一位身穿灯服的人穿梭于城市之中。而服装是由服装设计师范•伯纳姆所制作的,“灯服”的制作,需要多达七层的面料。其中包括基础层、LED层、四层能够使光线能够均匀散射的面料,以及能够增加视觉清晰的丝质外层。服装表现出奇幻的感觉,此服饰需要电能与无线电脑程序进行服饰的照亮与控制,产生明亮的视觉效果。同样的,MaryHuang设计制作的LED发光女装,也是运用电能与电脑程序的控制而形成设计效果。在不同的服装部位上进行发光设计,展现出不同的设计图案与层次感。

2.2.3物理原子方面

纳米技术应用在各个领域,运用纳米技术成为服装的材料也十分广泛。让某种纳米级的微粒覆盖在纤维表面或镶嵌在纤维甚至分子间隙间,由于这种微粒十分微小(小于100nm)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在物质表面形成一个均匀的、厚度极薄的、(用肉眼观察不到、手摸感觉不到)、间隙极小(小于100nm)的‘气雾状’保护层。正是由于这种保护层的存在,使得常温下尺寸远远大于100nm的水滴、油滴、尘埃、污渍甚至细菌都难以进入到布料内部而只能停留在布料表面,从而产生了三防等特殊效果。同时,由于形成保护层的纳米级微粒极其微小,几乎不会改变原布料的物性,如颜色、舒适度、透气性。纳米服饰既漂亮又能防静电。

3服装设计的物理运用

3.1面料与色彩选择

对于追赶时代潮流的设计师们,荧光粉曾一度运用在各大潮牌,现代感与科技感十足的服装中。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处处可见荧光服的运用,例如环卫工人、警察等身着的制服,为了他们的安全,在马路上工作时躲避车辆的一种方法,让大家在黑夜里也能从视觉上更清楚的看到,通过不同光源的照射产生效果。在现代服装中,夜光服已成为一种创新服饰。夜光粉发光时间很长,但因为有毒有害和环境污染,不能贴身穿着,所以应用范围小。在暴晒的炎日下,穿着厚重的玩偶服工作的人员,因服装的闷热感与服装的损耗导致工作率的下降,因面料及色彩的物理性质造成消极因素。这些因素导致不便,从而促使进行面料与色彩的研究,找寻更合适这两种工作人群的服装。

3.2面料实验

实验一:针对环卫工人、交警,这类职业的特殊性是需要在黑暗的环境下工作,需要在暗淡的情况下依然能引起注意进行实验。原本的服装只具有小面积的反光作用的涤纶反光背心,虽然反光背心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但还需从服装的颜色上更完善。实验为了让穿着警服的交警人员在黑夜中,能更好的突出他们,更好的执行任务,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引起人们视觉上的注意点。实验材料:不用颜色的面料小样、手电筒实验结果:服装的易活动程度,耐磨程度及损坏程度,同时也要结合在白天情况下吸热散热因素。通过同一光源下,不同颜色的同一织物吸热温度;以及同一光源下,相同颜色的不同织物的吸热散热温度。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看出我们所穿衣服最能吸收的是UVB区也就是中波紫外线。为此可以得出结论:衣服的颜色如果能最大程度的防止中波紫外线,那么这款衣服就是最不吸热的衣服。根据衣服颜色对阳光中紫外线的吸收程度,英国辐射防护委员会依据实验得出结论:防晒作用最差的是浅黄色的棉织品,其防晒系数仅为7,浸湿后防晒效果下降到4。此外,米色棉织品的防晒系数为9,白色棉织品的防晒系数可达33—57。在夏天穿红色是最理想的防晒服装,因为红色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而其他颜色就相对较弱,所以夏天穿红色衣服能阻止紫外线,防止皮肤被晒伤,因此在选择颜色方面选择红色和白色设计服装。在黑暗的情况下不同颜色的同种面料的对比试验下,白色是最亮的,粉色是最引人注意的,因此在服装设计中,运用红色、白色、粉色进行搭配,也可适当运用少量荧光粉,需避开身体重要部位,或者光感变色纤维材料达到效果,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服装在黑暗的情况下更加的引人注目。实验二:针对穿着较厚衣物玩偶服,在恶劣的天气下的工作人员,夏日阳光的暴晒、梅雨季节的暴风雨等都会使服装受到损坏,并且会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及舒适性;实验为了让穿着人偶服装的工作人员在夏季不会感到闷热,通过实验找到感到舒适凉爽的面料,并且找到牢固色好的、暴晒下也不会降低色度的面料,并能因光照下色彩的鲜艳而引起注意。实验材料:同一颜色的面料小样、水、机器实验数据:

1.从面料的吸湿性的实验,找到一款可以吸汗能力强、不宜潮湿的面料,在相对湿度65%、摄氏温度20度条件下进行实验。从这个实验当中,可以得出结论:含有毛纤维的面料吸湿性相比之下是最好的。可以很快的吸收因天气原因或工作过重产生的汗水,快速的排汗,使舒适性大大的提高。

2.从面料的耐热耐光性的实验,找到一款可以减少导热,带来凉爽感觉的面料,同时可对比出强度较好的面料。从这个实验不难看出:含有涤纶的面料耐热性较好,而羊毛、麻的面料耐日光性较好。这三种材质的面料,强度较好,适用于室外工作者。

3.从面料的耐磨性与色牢度的实验中,找到一款可以减少损坏程度,色牢度高的面料。通过实验仪器,色牢度的实验条件在39.4℃的机器中,旋转工作、恒温状态下30分钟。恒温水洗后晾干的染色程度进行色卡比对,变色程度的对比进行材料统计后,得到色牢度较高的材料。针对这两个实验可以看出欧根纱的耐磨性较好与色牢度较好,棉布的色牢度是最差的。在室外恶劣天气下,身穿玩偶的职业人群,针对他们的所需:透气性好、贴身穿着无不适感、能吸湿排汗,这几个方面是对人体生理上的需求;而色牢度强、耐磨性好、耐日晒耐热性好,是对自然因素的考虑。通过实验等方式对比,贴身的一层选用具有柔和贴身、吸湿性、透气性甚佳特点的棉麻混纺的织物,外面一层运用具有耐磨性好、色牢度强、尺寸稳定、弹性好、耐穿特点的欧根纱与毛料结合的织物。

4总结

物理学范文6

一、研究高中物理学困生的重要意义

2014年我国印发《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思路。面对高考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变化,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如何面对,高中物理教师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模式应对高中物理学困生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问题。在新颁布的考试招生制度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这种改革方式对高中物理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传统高考模式中,物理是高中理科学习的必选科目,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高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难的一科。随着新考试招生制度的颁布,很多学生会因为物理难学而放弃对物理的选择。但是从各大高校的招生情况来看,高校对物理能力素养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很多理工专业都将物理作为必选科目之一,使得物理学科成为物理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必然选择。从这个层面分析,对高中物理学困生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层面分析,对于每一个学生而言,都平等地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而教育公平也是我国社会公平的关键组成。将教育公平融于不同类别的学科教育当中,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获得同等的教育发展。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高中入学比例逐年增加,但是由于不同学生受到智力和非智力层面因素的影响,进入高中学习之后,很多学生在学科能力上产生较大的差异,在理科学习方面尤其明显。学习困难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层面的影响,对学生心理方面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阻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对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和转化策略进行研究,一方面满足了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素质和个性化的发展。

二、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第一,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缺少学习动机。在调研走访中发现,很多高中物理学困生对物理课程缺少必要的学习兴趣,从不喜欢学逐渐转变成不会学习,很多学生一谈到物理就会习惯性地皱眉。尽管物理学科对高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动机严重缺失,由于缺少学习动机,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物理的欲望,也不能对学生产生任何的激励作用。事实上,对物理学习兴趣不足和缺少物理学习动机是造成高中物理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问题。很多学生对待物理学习通常都采用临时抱佛脚的态度,认为对于物理学习不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在考试前临时突击一下就可以了,这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效果的提升是十分不利的。事实证明,只有连贯性的物理学习行为,才能让学生形成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才能有效地提升物理成绩。另外,很多物理学困生面对物理学习困难时,往往都是找老师或者同学寻求帮助,这种习惯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导致学生解决物理问题时依赖性过强,缺少主动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进而不能形成较为稳定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学校和物理教师的原因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很多高中物理老师为了提升学生的学成绩,通常都会采用刷题的方式,尤其是进入高三年级之后,每天都会让学生反复做题,机械性地记忆理论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严重忽略,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畏惧和厌烦。另外,从调研中发现,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自我意识都比较强烈,他们渴望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同时也渴望与众不同。学生对学科教师的态度直接决定了这门课程的学习的好坏。学生如果比较崇拜物理老师,在物理课堂就会表现得十分活跃和积极,课下也愿意在物理习题上多下功夫,反之也是如此。

(三)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对高中生学习和生活态度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很多高中生之所以会产生物理学习困难,对物理学习不够重视,很大部分原因是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许多家长认为自己所承担的职责就是在衣、食、住、行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对于孩子学习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教师。当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产生问题和困难时,并没有给予孩子必要的关注,帮助孩子并配合教师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物理成绩不理想的现状,要不就是对学生进行斥责,要不就是急于找课外机构进行机械式的辅导。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学生感受不到来自家庭和父母的关注,久而久之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减弱。这也是导致学生成为物理学困生的关键原因。

三、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

(一)学生方面

在教学活动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提高高中生物理学习质量和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自身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当学生自己对学习保持较强的积极性时,其他外界因素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就会大大降低。首先,要有意识地加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能力的练习。一方面,高中物理教师要摆正教学理念,在日常学习和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将逻辑思维能力渗透给学生。在讲授物理知识时,有意识地利用各种练习题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并给予学生合适的时间进行思考并展开想象。另一方面,从学校层面,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课程安排,组织一些辩论类活动,让学生在辩论过程中或者通过观看他人辩论,加强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阅读可以丰富想象力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书籍,从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提升对物理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很多高中学校认为只要多做练习题就可以提升物理成绩,所以,不必过分追求对物理实验课程的安排节数。这种思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物理是一门实验类学科,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高中物理实验课,可以充分发挥实验本身的作用,使得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现象可以通过实验进行表述。所以,各类高中学校,要充分重视物理实验课的作用,在开始实验课程之前,物理教师要详细为学生介绍实验的内容、操作注意事项以及操作规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使得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带来的乐趣,并收获物理知识。值得注意的是,物理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流程,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规范,从而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升。此外,学生自身可以通过自我暗示的方式逐步培养自己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给物理学习增添一些情感色彩。兴趣是开展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习当中,从而更加专注地接受、理解和分析各种物理知识。因此,要解决高中物理学困生这一难题,势必要在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与此同时,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摆正学习态度,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当成绩优秀时不能盲目自信,要将这一良好的态势保持住;当成绩不理想,在学习上有困难时,也不能过度自卑,要及时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积累良好的学习经验和学习习惯,逐步提升自己的物理成绩和水平。

(二)教师方面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仅扮演传授知识“授业者”的角色,同时还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管理者和领导者。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教师还扮演着朋友和知己的角色。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无论是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或是教学方法的实施,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对学生理解和掌握高中物理知识至关重要,在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提升物理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尽管高中物理教材里的内容是既定的,但是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可以从不同方面,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体验和理解。例如,利用图片、视频等将比较抽象的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使得知识本身更加具体和细微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例如,在讲解“左手定则”时,单纯的讲解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本身的含义,物理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自进行左手的摆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内涵。第二,和学困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物理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学习难度。很多高中学生对物理有恐惧和消极的心理,这些思想的存在使得他们不能全力以赴地开展物理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困生。通过沟通和情感交流知晓他们在物理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以及思想上的困惑,正确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物理学习的心理障碍,为学困生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帮助他们建立物理思维并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从而有效提升学困生的物理成绩。

(三)学校方面

一方面,学校要积极改善物理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氛围。在日常学校生活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物理知识竞赛并设置评奖的方式,激发教师积极开展物理教学和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要重视物理学困生的心理状态。定期组织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并给予学困生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帮助,坚定学生的意志,让学困生逐步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另外,学校要重视物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教师提供免费培训和能力提升的机会,加强物理教师专业能力建设,推动物理教师教学理论和教育水平的提升。学校要积极完善内部物理教学设施和实验器材建设。实践证明,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物理学困生的转化不仅仅局限于物理软件教育水平的提升,同时也要重视物理实验器材等硬件设备的完善,不断丰富物理实验环境和教学环境,例如购买新的实验器材,利用现代化手段完善实验推演规程和演示流程等。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实现学生物理成绩和物理素养的提升。

(四)家庭方面

父母是学生第一任老师,当孩子遇到学习上的困难时,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更不能不闻不问任其自由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来自家长的支持是对他们最有效的鼓励。因此,家长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重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勤沟通、多询问,给予孩子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同时,父母要加强和物理老师的沟通和联系,在沟通中发现孩子学习物理难的症结所在,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孩子一同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物理学习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摆正孩子物理学习的态度。

参考文献

[1]相翠翠.高中物理“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高考,2021(17):83-84.

[2]张玲.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教学策略[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09):47-48.

[3]严立湖.探讨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01):72-73.

[4]李福健.高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9(32):170.

[5]郭钰.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甘肃教育,2019(20):58.

[6]徐成达.浅析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225.

物理学范文7

一、模型思维的本质内涵剖析

模型思维是一种思维形式,表现为一个人将自身所学知识转化为现存理论以及道理后积极展开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说,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都可以被称之为模型思维,其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强化思维逻辑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积极运用模型思维开展初中物理教学便显得至关重要。从本质上来讲,模型思维能够逐步使思考问题的过程更具逻辑化与结构化,并且从科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阐述与分析过程,同时在逐步深入探究当中形成完整的思维框架,从而快速对问题进行识别以及分析,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所以,需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积极运用模型思维,以模型思维为导向构建初中物理深度学习课堂,以此帮助学生对初中物理学科知识进行深度的思考以及探究,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标。

二、模型思维在初中物理深度学习课堂中的实践策略

(一)着重强化学生思维逻辑性

在开展初中物理教学阶段,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使学生逐步找到分析问题的正确角度,达到解决问题的目标。因此,教师需要以模型思维为引导,展开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使学生在思考物理学科知识点阶段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探讨,进而使学生在深入分析期间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性,并且更加有条理性与层次感地利用自身所学习的物理知识逐步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物理难题[1]。例如,在“测量物质的质量”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对本堂课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分析以及思考,之后引领学生逐步探索如何通过课堂知识来测量某一物质的质量,在此阶段教师则需要帮助学生逐步理解物质的密度、体积以及质量之间的关系,之后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加强对本课知识点的了解以及掌握。在学生进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则需要从旁辅助,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堂课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思考,以此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强化本堂课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

(二)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提取能力

针对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为了充分发挥模型思维的作用,达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培养,同样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授课过程中逐步掌握关键信息,从而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记忆效果与理解程度,并且能够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以构建深度学习课堂。从本质上来讲,学生需要从教师所讲授的零散知识点中逐步找到需要记忆的知识重点,因此便需要拥有良好的信息提取能力。同时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也需要从问题中提取关键信息,随后以关键信息为媒介展开问题的思考与研究,这样才能逐步解决问题。例如,在“机械效率”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完成知识点教学之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堂讨论任务,使学生分析如何计算机械效率以及机械效率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随后给学生布置一系列练习题,要求学生在练习题中提取关键信息,随后展开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进而完成问题的解答过程。通过以上形式不但有利于学生的深度思考,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对教材知识的剖析与思考

教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学生的一切知识学习过程都需要基于教材而展开,所以在运用模型思维构建深度学习课堂阶段同样也需要加强对教材知识点的剖析以及思考,使学生能够对教材中的知识点了如指掌,进而经过不断的深入思考与分析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2]。例如,在“欧姆定律的应用”一课教学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对本堂课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使之明确电阻、变阻器等对于电路电流变化所产生的影响,随后才能综合运用欧姆定律展开问题的计算与分析,而在此阶段教师则可以要求学生深入分析与阅读教材,之后基于教材研究欧姆定律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冠,袁伟.初中物理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以《光的反射》一课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8(32):38-39.

物理学范文8

 

一、多媒体教育技术简介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把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运用是在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育技术是一种工具,应该注重其合理运用。只有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多媒体教育技术才能超越技术本身,真正在教育中发挥其强大功能,服务于教育教学活动。   二、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运用   加强对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与评价是时展的需要,多媒体教育技术及其运用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而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   通过对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习方式产生一次革新,它代表了现代科技与教育结合的方向,较好地激发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兴趣。将抽象化为具体,将枯燥变为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上的结合,有利于设计以学生为主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但同时也对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教与学观念的变革,而且要有学习方法重新适应的过程。   实施多媒体教学,有可能缓解教学资源,尤其是师资力量相对短缺的矛盾,是顺应当前教学改革趋势的有效形式,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办学效益;也有利于推动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我们应关注教育技术与教育理念的结合,探索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将学校教学改革推向新的高度。   三、多媒体教学实际应用的若干弊端   在现实教育教学应用中,由于对多媒体应用认识的片面性,学科内容的多样性以及应用的复杂性,多媒体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往往容易出现以下不利因素。   第一,它不利于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发展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人才素质。   多媒体实验软件展现的是主要的实验现象,突出了主题;但实际实验现象是多维的,人脑接受的各种信息有本质的,也有大量非本质的信息,必须对它们进行筛选加工,抽取其本质部分,这种观察力学生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长期的实践培养。实验中提供的大量丰富的素材,都要靠观察获得,只有在实际动手操作的实验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定向性、有序性、敏锐性。   第二,容易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而网络和多媒体展现的是虚拟世界,每个情节是按固定模式和不同教师的理解制作的,未能针对学生情况的多样化。这种呆板的方式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情感,也会使学生产生错误认识:只要清楚展示内容,就掌握了实验。这样,大大削弱了学生创造性情感的发挥。   第三,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   多媒体的引入使学生很难体验科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物理学中的所有结论都是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升华的结晶,映现出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倡导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物理学家为造福人类探索知识而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丰富多彩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些能给学生以深刻的熏陶和感染,并且都是应让学生体验的宝贵精神。   四、理性对待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普及过程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信息媒体和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只有在此基础上指导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才是社会和时代所需要的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   计算机进入物理课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物理教师走进教育技术,发现和挖掘计算机在物理教学中潜力的过程。要把计算机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必须首先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认知工具作用,从一个学科做起,经过若干年的实验、探索、总结、提高,才能逐步完成。才能最终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多媒体教学”属于现代教育的范畴,它需要以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作指导。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习是让学生弄懂和掌握教师所教的内容,多媒体的应用目的自然是促进“教”。多媒体计算机能很好地创设情景,人机间的交互和教师的参与组织,让学生能根据现有问题主动联系已有的认知结构,并对这种联系认真思考,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信息技术与新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物理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了解物理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结合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优势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p#分页标题#e#   深入体会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注重与学科特点的结合,做到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教学中物质运动的现象和规律往往需要精确定量地研究分析,多媒体课件能方便地定量设置参数,以动画精确地描述运动规律,这样就可以在运动中研究和发现恒定不变的规律,这恰恰是物理课件的基本要求与主要功能。根据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不同作用,可分为实验演示型、规律探索型和解决问题型。无论哪种类型的课件,其主要作用都是辅助教学,使用中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物理情景,改善认知环境,帮助教师突破教学上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把更多的情感和思想注入到多媒体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对物理学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基础,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教师应将自身对物理探索精神的理解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鉴于多媒体教学的特殊性,教师应细心寻找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情感的融入点。物理教学应以传授学生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为基本目的。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内容。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结束语   由此看来,网络和多媒体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它是物理教师面临的研究课题,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网络和多媒体这一新型教学方式的长处,挖掘和探究网络的新特点,使其服务于物理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注重科学实践,用科学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挑战,向科学的高峰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