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治疗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

物理治疗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研究物理治疗学在常见妇产科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技术,介绍了物理治疗学的原理和物理治疗学的综合利用。论述了物理治疗学的注意事项。重点研究了神经反射疗法和女性小骨盆腔类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治疗原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并通过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得出了妇产科某些常见疾病理疗比化疗(药物疗法)效果要好,副作用要小。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物理治疗;应用探讨

1物理治疗学

物理治疗学(physicaltherapy)简称理疗学,回顾理疗学发展的历史,在早期理疗包括自然物理因子、体育锻炼和人工物理因子用于治疗疾病;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分化形成了多门专业学科:在医学领域研究应用自然的物理和化学因子,为保健医疗而研究应用运动锻炼形成了现代体疗学和运动医学;基于物理学的蓬勃发展,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人工物理因子逐渐增多、范围不断扩展,从而形成了现代物理治疗学。因此现代物理治疗学主要是指人工物理因子的医疗应用。

1.1作用机制

在治疗妇产科疾病时,物理因子是有效刺激物,通过骨盆部和乳腺皮肤以及阴道粘膜可以反射性的作用到内生殖器,通过内分泌系统方面的改变,可促使引起小骨盆腔的组织和器官显著的功能性变化。此外某些物理因子对病变的组织和器官也有直接的影响,如高频透热、泥疗、激光、红外线等,即物理疗法具有直接作用病灶的功用。特别在应用阴道内疗法时,能直接作用到盆腔深部组织,从而改变这些器官和组织的病理过程。

1.2综合治疗作用

临床及实验观察发现:不同频率的电磁场对性器官的不同部分有选择性作用。性腺(卵巢)不仅对X线高度敏感,而且对高频和超高频电磁场、激光、超声等也甚为敏感。实验研究还发现,某些物理因子局部地或全身性地作用后可直接地或续发地引起性器官功能及形态学的改变。性器官的功能及组织形态学的改变,不仅取决于每一次物理因子的作用剂量,而且在一定时期内多次小剂量作用后可有蓄积作用。物理疗法在治疗妇科疾病时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

1.3作用特点和注意事项

疗法特点:在妇产科应用物理因子应根据不同疾病、病期选择最适宜的方法进行治疗,多数采用腔外的治疗方法,即作用于患者特定部位的皮肤而达到治疗目的。腔内的治疗是将物理能量直接传导或采用特别的体腔电极引入到性器官腔内与粘膜直接接触,如直肠内、阴道内、子宫颈的高频电离子导入、紫外线、激光、磁疗、水疗、泥疗、蜡栓等治疗。这在治疗内生殖器官的炎症性疾患时,其消炎、消肿、防治粘连的效果较腔外的疗法更明显。月经期理疗的问题:妇科病的理疗,月经期内并不禁忌,但在月经期内生殖器敏感性高,当物理因子作用于阴道粘膜,由于发生反射,可使理疗反应加重,故须避免阴道法治疗。而一些作用皮肤和直肠粘膜的理疗,在月经正常或月经过少时可继续应用,个别可减少剂量。当月经过多及有子宫出血倾向时,视出血之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其病因,可作以下处理:(1)在出血程度较轻时,如盆腔炎症、卵巢功能不足时,骨盆部皮肤理疗法可继续进行,同时或之后配合乳腺区理疗法。(2)在出血程度较重,如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肌瘤所致出血时,则局部(包括阴道法)理疗法暂停,可只采用乳腺区理疗法。妊娠期理疗的问题:妊娠期间妇女内生殖器疾患的理疗应予禁忌。下腹部和小骨盆腔区域一般不做超短波、微波等高频电磁场治疗。同时骨盆部、大腿上部及乳腺区亦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较强的物理因子,如低、中频电疗等。而孕妇其他系统疾病的理疗,也必须慎重进行,应避免使用全身高温疗法。

2妇产科常用的特殊治疗法

(1)范围:T2—S2,S2—S4脊髓节段。(2)作用机制:乳腺节段T4-6,子宫体、卵巢T10,L2子宫颈S2-4。因此当在胸、腰、骶脊髓节段选用各种物理因子给予适当刺激时,可通过调整自主神经功能而影响到内生殖器官(子宫、卵巢)的功能。(3)适应证:卵巢功能性疾患。(4)方法:直流电、直流电离子导入、短波、紫外线、激光、蜡疗、泥疗法、超声波等节段部位作用。

3结论

对于子宫肌肉或血管张力迟缓引起的非固定性盆腔器官的各类炎症过程;卵巢功能性疾患;女性生殖器官功能性和炎症性疾病(包括盆腔粘连),采用物理疗法比化学疗法效果要好,且副作用小。临床实践证明,理疗在妇产科方面的应用不仅是有益的,而且是保守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物理疗法不仅广泛应用于妇科而且应用于产科;既用于治疗目的,也用于预防目的。

参考文献

[1]永田亲义,陶宗晋,江帮平,等.量子生物学入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7,154-171.

作者:章珊珊 单位:郑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