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技术范例6篇

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技术范文1

关键词青虾;双茬养殖;池塘

南京市江宁区林副业局于2009年实施了水产科技入户工程,江宁区湖熟街道双新社区白行龙养殖户在0.67hm2的池塘中开展了青虾池塘双茬养殖技术试养,并获得成功,总产青虾1 300kg、花白鲢300kg,总产值60 300元,净效益32 030元,平均效益48 045元/hm2。现将青虾池塘双茬养殖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选择

池塘选择要求土质为壤土,且靠近水源,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便利,无污染源,交通运输方便[1]。池塘为长方形,坡比1∶3,池底平坦略向排水口倾斜,池塘淤泥10cm,可注水1.5~2.0m,面积0.33~0.67hm2为宜,以0.4hm2左右最佳。池塘要配有增氧机和潜力泵各1台,并有完善的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分别用60目的筛绢包裹,以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随水流入和青虾外逃。

2虾苗选择

应选择无病无伤、体青干净无附着物、体色光亮、附肢健全、活力强、规格基本大小一致的幼虾。

3清塘

清塘从2009年1月30日开始,用水泵排水至池底保留10cm水深,在池中每隔20m挖1个洞,用1.50~2.25t/hm2生石灰化水全池均匀泼洒。15d后进水50~70cm,以培育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并在虾种子下塘前7d,施发酵腐熟的有机肥3t/hm2。6月放种虾前,要将塘中青虾、花白鲢全部出池,用生石灰清塘后,隔15d方可放养。

4放养

(1)春季放养。放养规格为2 500~2 700尾/kg左右,体长2~4cm的幼虾225kg/hm2,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浴3~5 min,并一次放足。7d后,搭配规格300~600g花白鲢鱼种112.5kg/hm2[2]。

(2)秋季放养。6月15放养体长5~12cm的种虾225 kg/hm2,约90万尾/hm2。虾苗规格均匀,体质健壮,经消毒后入池,放苗后15d,共套养花白鲢鱼种112.5kg/hm2,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

5水草种植

在距离虾池岸边2m的浅水带沿池四周及池中间,栽种水花生、空心菜、水浮莲等水生植物,草带宽80~100cm,草带要用草绳索固定,以免随风漂浮。水草入池前须用漂白粉或硫酸铜溶液消毒。栽种水草覆盖面积约占池塘的20%,应注意夏秋季水草生长旺盛时,要及时除掉过多的水草,否则会影响水面透气和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可以在虾塘中设置茶树枝、旧的扫把条,为青虾提供栖息、遮荫场所,避免被敌害蚕食,提高青虾的成活率,使养殖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

6饵料投喂

青虾属杂食性动物,可食植物性饲料,如米糠、豆箔、麸皮;也可食动物性铒料,如螺蛳肉、小杂鱼、鱼粉、颗粒饲料等。青虾日投饵量一般控制在虾体重的2%~5%,每日投喂2次,分别在上午8~9时,占投喂总量的1/3;下午16~18时,占投喂总量的2/3,以投饲后2~3h吃完为宜。虾苗阶段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搅碎的小杂鱼为铒料,可适量泼洒黄豆浆,并投喂豆箔、麸皮等粉状饲料及1号幼虾专用颗粒饲料[3]。虾苗长到2cm以上时,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幼虾期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38%以上,中后期饲料粗蛋白含量要求30%以上。饲料要均匀泼洒在虾池四周浅水处,还要均匀投到虾塘中间地带水域中,以确保所有青虾都能吃到饵料。7~9月随着温度的升高,要视虾池中虾的重量,增加铒料,到10月下旬至11月,水温逐渐降低,要逐步减少铒料,12月水温偏低,青虾不再生长,可停止投铒。在春季和秋季两季养殖期间共投喂小杂鱼750kg/hm2、人工颗粒饲料3t/hm2。

7虾池水质管理

青虾生长要求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放养前期透明度保持在30~40cm。养殖中后期要经常换水,7~9月高温季节,每7~10d要加注1次新水,每次加注水20cm。同时,每隔15d施生石灰150~225kg/hm2,调节池水透明度,增加钙质,保持水质肥、活、嫩、爽,促进青虾蜕壳生长。春季水位应保持在60~80cm,夏季和冬季水位保持在1m以上,以避暑遮荫和越冬,平时水位保持在80~100cm。在阴雨连绵天和闷热雷雨天,要及时开启增氧机,每次开启时间不得少于2h,闷热天气可在凌晨2~3时开,晴天可在中午开。

8病害防治

一般青虾苗种选择得当,则病害很少发生且抗病性较强。只要注意水质,每15d用生石灰150~225kg/hm2消毒,可较少发病。目前,常见虾病主要有:黑克病、烂鳃病、水霉病等。

(1)黑克病。青虾体表被藻类附着,体色变黑或墨绿色,感染严重者,被青苔包裹。体质差,活动力明显减弱,不能顺利蜕壳。遇池中缺氧,可引起大批死亡。可用生石灰2 250~3 000t/hm2清塘消毒预防。同时勤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2)烂鳃病。该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等细菌引起。青虾鳃部颜色先变成红色,再逐渐生成黑色斑点,鳃丝残缺破损、溃疡,病虾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预防措施:一是生石灰彻底清塘且每15d泼洒1次生石灰或漂白粉,交替使用。水深1m用生石灰120~150kg/hm2。二是苗种下塘时用2%~3%食盐水浸泡15~30min。三是用溴氯海因0.3~0.4mg/l全池泼洒,重症连用2~3次。

(3)水霉病。病虾体青附着有白色棉絮状物,当青虾体质较弱,尤其是受伤后,受水中水霉侵袭所致。预防措施:一是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二是苗种起捕、运输、放养时操作细致,谨防虾体受伤。三是药剂防治,用福尔马林20~25mg/l全池泼洒,24h后换水,换水量1/2以上。

9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各1次,注意观察水质变化、青虾的活动及摄食、蜕壳等情况,并及时捞除池面漂沲的水草等污物,防止老鼠、水鸟等进入池塘为害青虾[4]。

10青虾的捕捞

青虾在经过2~3个月的养殖后,大部分个体已经达到商品规格,此时即可捕捞上市,一般采用地笼套虾的方法,及时将达到商品规格的青虾捕捞进行销售,既降了低池内青虾的密度,又促进了小规格青虾快速生长,且提高了产量和效益。

11参考文献

[1] 刘文斌.池塘养殖青虾技术要点[j].中国农村科技,1998(1):36-37.

[2] 付仁芳,罗建国,陈志诚,等.池塘养殖青虾试验初报[j].云南农业科技,1993(5):14-16.

池塘养殖技术范文2

关键词 乌鱼;池塘养殖;养殖技术

乌鱼,又叫黑鱼,是一种名贵的淡水经济鱼类。其肉厚刺少,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9.8%,脂肪含量1.4%,一向被视为病后康复和老、幼、体虚者的滋补珍品,素有“鱼中珍品”的美称。由于乌鱼对生活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对于水质下降、水温变化、缺氧等环境恶化都能表现出惊人的忍耐力,且乌鱼繁殖适应性强,种苗来源有保证,这就为大规模养殖乌鱼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连续几年进行了乌鱼的池塘养殖试验,现将池塘养殖乌鱼的经验介绍如下。

1池塘准备

池塘面积0.27hm2,水深1~1.5m,池底部为泥质,水源供应充足,池内有进、排水口,池水pH值为中性或微碱性,透明度为50cm左右。在放养乌鱼种苗前10~15d进行清塘消毒。采用带水清塘消毒时,一般水深1m用生石灰1 875~2 250kg/hm2;干法清塘消毒时,一般用生石灰750~1 125 kg/hm2。同时在池塘四周水面种植80~100cm宽的水浮莲,以便在夏季水温较高时,供乌鱼遮挡阳光,便于乌鱼避暑和躲藏,同时还能净化水质,有利乌鱼的生长。

2鱼苗放养

我们于2005年9月共放乌鱼苗1万尾,另混养花鲢4 000尾,放养的鱼苗要求规格整齐一致,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游动活泼正常,没有损伤。此外,还可混养少量的鳙、鲤等鱼,放养鱼的个体应大于乌鱼种的1倍以上为宜,以免被乌鱼残食。这样既能起到控制池塘水质的作用,又能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3饵料投喂

乌鱼为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杂鱼为主。养殖初期,对于规格较大的野杂鱼要切碎后投喂。投饵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天投喂野杂鱼的量为鱼体重量的5%。每天投喂2~3次,即上午、下午各1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1次。投喂时,将小杂鱼投放到吊在池水中的食台上,让鱼取食,以减少饲料的失散,或采用边吃边投的方法,直到停止摄食为止。亦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这需要经过幼鱼的驯养阶段。根据乌鱼的营养需求,其粗蛋白的含量应达到40%以上。作为乌鱼的人工配合饲料的原料,一般采用鲜鱼肉、鱼粉、豆粕、蚕蛹、玉米粉、米糠、麦麸、骨粉、酵母粉等,另加少量维生素、适量微量元素和抗生素及诱引剂混合成团块或制成颗粒饲料后投喂。

4水质管理

每天早晚要巡塘,细心观察乌鱼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夏天温度高时,要注意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以促进乌鱼的正常生长。另外要做好防逃的准备,乌鱼体长超过10cm时,跳跃能力逐渐增加,尤其是在雷阵雨天气,换水时或清晨,最容易发生逃鱼等情况。因此池埂离水面高度一般应大于50cm,以防止乌鱼逃逸。另外,还要注意适时分养。一般饲养前期的1~2个月,应及时用网将生长特别快、个体大的乌鱼捞起,放到另外1个池塘养殖,以免个体大的乌鱼残食小个体的乌鱼,做到使同池塘养殖的乌鱼规格尽可能相同。

5病害防治

乌鱼虽然抗病力较强,但高密度养殖乌鱼亦容易发生疾病。因此,鱼种放养前必须严格消毒防病,我们一般采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min;选用无病饵料鱼投喂;定期泼洒生石灰,每月1次;在6~9月份乌鱼旺食季节,用痢特灵粉掺拌饲料预防乌鱼肠炎等病;及时清理池塘中的死鱼及饲料残渣,防止污染水质。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病,其症状是:鱼的吃食量明显减少,鱼体表现出块状或点状出血,如不及时治疗,病鱼可在3~5d内陆续死亡。治疗以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平时在池塘中应定期用生石灰进行全池泼洒消毒,做到以防为主。

6捕捞上市

乌鱼属底层鱼类,通常生活于水底,受惊后则钻入淤泥中隐藏起来。所以,当乌鱼达到上市规格时,可采用干塘起捕的方法将商品鱼起捕上市。

7效益分析

我们于2006年9月将0.27hm2鱼塘全部起捕上市,由于降低了放养密度,使得塘中乌鱼规格均匀,每尾均在1.25kg左右,总产量10 000kg,上市价格3.4元/kg,总产值13.6万元。饵料成本5万元,乌鱼苗1.5元/尾,成本1.5万元,其它杂费0.1万元,总成本6.6万元,纯利润7万元。另混养花鲢4 000尾,获纯利润1万元。

由上可知,0.27hm2鱼塘投入6.6万元,获纯利润8万元,纯利润30万元/hm2左右。

池塘养殖技术范文3

草鱼的池塘条件

1、池塘条件:要求池塘远离污染源,面积5~10亩,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壤土,稍有渗漏为佳,底泥10~20厘米,水深2米左右。每口池塘应配备3千瓦叶轮机式增氧机一台,4寸水泵一台,以备及时换水与增氧。

2、清污消毒:草鱼自身病害较多,池塘更易爆发流行病。同时消除杂鱼是保障草鱼正常摄食、节约饲料的重要举措。具体做法是在干塘情况下(积水5~10厘米)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化浆全池泼洒,或亩用漂白粉10千克温水溶解后全池泼洒,做到不留死角死面,彻底杀灭致病细菌。

3、水质要求:池塘水质要求pH值为7.5~8.5,养殖盛期(6~9月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有机物耗氧量为18~20毫克/升。

草鱼的苗种放养

1、苗种选择:草鱼种应选择体色金黄,外表无伤,活泼健壮,重100克左右的个体。同时,由于草鱼出血、肠炎两大病均易感染当年鱼种,在苗种选择上应以2龄苗种为佳。

2、鱼种放养:草鱼种一般亩放养800~1000尾,搭配个体规格为250克至500克鲢鱼种100尾,不搭配或少搭配鲤鱼,以避免与草鱼抢食。另外,鱼种入池前,应注意体表消毒。

草鱼的饲料搭配

1、稻草50%、米糠25%、豆饼25%,每100公斤上述混合料中另加面粉下脚料10公斤作粘合剂,饲料的粗蛋白含量23.35%,饵料系数2.8,投喂规格为每尾0.05公斤左右。2、稻草50%、米糠22.5%、麸皮5%、豆饼15%、鱼粉5%、骨粉1%、食盐0.5%、维生素添加剂1%,饲料的粗蛋白含量18.78%,料系数2.4。3、面粉30%、米糠8%、麸皮38%、豆饼10%、鱼粉10%、酵母粉2%、预混料2%,饲料系数1.9,如另加喂青饲料饲料系数为2.2。4、面粉30%、鱼粉10%、豆饼粉15%、麸皮25%、米糠20%,在基础饲粮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另添加红薯粉12%、食盐0.5%、生长素2%、磷酸氢钙2%,饲料系数4.8。

草鱼的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8~32%,辅投青绿饲料。饲料投喂遵循“前粗后精”和“四定四看”的原则,一般每天投喂2次,以2小时内吃完、草鱼摄食8成饱为宜。连续投喂颗粒饲料一段时间后,应停喂颗粒饲料1周,间隔期内投喂原粮饲料。平时注意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等药物,避免草鱼患肝胆综合症等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

2、鱼种的合理搭配

除了按照鱼的重量来分级饲养外,另外一个增产技术措施就是将不同的鱼种合理搭配起来饲养。鱼种的合理搭配放养不仅是增产的决定因素,也是提高效益的主要方式。以饲养草鱼为主体时,当饲料供给为青饲料和肥料两种时,吃食鱼和肥水鱼的比例为2:1~3:2,当主要供给精饲料时,吃食鱼和肥水鱼的比例不受限制。因此,在池塘中不能只大规模的养殖草鱼,还要搭配一些其他的鱼种,这样有力于资源的利用。草鱼的主要饲料是青饲料,草鱼的排泄物对于一些肥水鱼来说也是养料。因此在池塘中搭配养一些鲢鱼,鲢鱼主要是肥水型鱼类,鲢鱼能够利用草鱼的排泄物生长,这样就能够达到合理利用饲料的目的。同时鲢鱼能够清理一些草鱼的排泄物,能够清除水体中的一些营养物质,控制水体中有害微生物的生长,防治鱼发生病变。一般来说在饲料比较丰富池塘中,一条草鱼能够搭配两条鲢鱼,如果饲料来源比较少,那可以一条草鱼搭配一条鲢鱼甚至两条草鱼搭配一条鲢鱼。

3、合理放养密度

放养的密度是要根据池塘的条件,饲料、肥料的供应量等很多因素决定的。一般来说浅水比较适合饲养淡水鱼,水深一米的池塘,亩产量大概为 200~300kg,当水深为2m左右时,亩产大概可以达到 500kg,当池塘水深超过三米时,反而不利于鱼的生长,不但鱼的产量不随着增加,还会出现下降的可能性。如果管理水平不高,水没有能及时的排泄或者饲料供给不足时,草鱼饲养的产量会受到影响下降,在这种条件下放养密度也应该降低。当条件相对较好时,应该相对增加放养密度,这样有利于增产。在条件相对良好的条件下,并不是放养密度越高越好的,放养密度也有一个合适的值,当超过这个值时,放养的鱼生长条件会因为放养的鱼太多而变差,这时轻则鱼的生长速度减慢,达不到增产的目的,重则出现鱼的大量死亡,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4、草鱼养殖中的病害防治

池塘养殖技术范文4

1.苗种放养

(1)缢蛏苗种:3月29日,池塘水温9℃以上,天气晴好,池塘水深1.2米,苗种规格4780粒/千克,按蛏床面积计算,每平方米放苗440粒,共放蛏苗70箱(每箱25千克)。播种时工人行走在蛏床边,将苗均匀撒播在埕面上。

(2)对虾:4月22日,池塘水温15.5℃,每亩放中国对虾“黄海1号”虾苗5000尾,共放虾苗80万尾。虾苗大小均匀、体质健壮、体长1.0厘米以上,放苗时,将装有虾苗的塑料袋浮放在养殖池水面,使袋内外水温达到平衡,然后放苗入池。

(3)海蜇:采用多茬轮捕养殖法。5月7日,池塘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放第一茬苗,共放养10000个;5月27日,放第二茬海蜇苗5000个;6月10日,放第三茬海蜇苗10000个;7月20日,放第四茬海蜇苗10000个。累计每亩放苗量219个。

(4)牙鲆:6月2日,放养规格3厘米牙鲆苗4万尾,每亩放苗250尾。

2.养殖管理

(1)水质管理:以控制水色、透明度等为重点,保持水质稳定。定期检测水温、溶解氧、盐度、pH值、硝酸态氮、亚硝酸态氮、氨态氮、透明度等指标。透明度以50~60厘米为宜,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pH值7.8~8.6。前期以加水为主,每汛加水20~30厘米,水位控制在1.2~1.4米,中后期逐渐将池水加到2米左右,每汛换水量20%~40%。加水、换水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以带进饵料生物。养殖过程中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确定是否肥水,以透明度60厘米为基准,小于60厘米不施肥,大于60厘米施肥。前期,水温较低,池水透明度超过了80厘米,使用硅藻王和藻速王进行肥水,共泼洒硅藻王4次、藻速王20次。每汛换完水后使用溴氯海因消毒池水,2~3天后,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善底质和水质。各种微生态制剂交替使用,“枯草芽孢杆菌”每月使用一次,底改剂类每月使用2次。8月份以后,当水中溶解氧低于5毫克/升,使用增氧片作应急处理。

(2)饵料管理:蛏苗投入10天以后,因池水透明度变大,补充投喂豆浆,将黄豆粉碎成浆,每天投喂50千克(干豆),共投喂黄豆1000千克。虾苗入池10天后,开始投喂用绞肉机绞碎的沙里钻(玉筋鱼)、鳀鱼,日投饵2次,投饵量根据对虾胃肠道饱满度、生长情况和饵料盘剩饵情况等确定,前期投喂量较少,每天每亩投喂0.3千克左右,随着海蜇苗和牙鲆苗的放养,绞碎的鱼糜投喂量逐渐增加,最多时每天每亩投喂4.5千克,共投喂杂鱼68000千克。鱼糜中大颗粒鱼肉可被牙鲆、对虾利用,小颗粒鱼肉可被海蜇利用,微细鱼肉可被缢蛏利用。日常管理中,严防饵料过剩。

二、结果

1.收获

6月25日收获海蜇34000千克,7月5日收获海蜇9000千克,7月14日收获海蜇7000千克,7月24日收获海蜇29500千克,8月2日收获海蜇29500千克,8月20日收获海蜇17000千克,9月15日收获海蜇10960千克,共收获海蜇136960千克,亩产856千克。9月23日收获缢蛏49600千克,亩产310千克。共收获对虾2800千克,亩产17.5千克。收获牙鲆大规格鱼种9280尾。

2.效益分析

海蜇平均售价10元/千克、产值1369600元,缢蛏产值813440元,对虾售价70元/千克、产值196000元,牙鲆大规格鱼种越冬未出售。总产值2379040元,亩产值14869元。总成本为912140元,分别是地租480000元、苗种费84100元、饵料费176800元、药品费61240元、人工费60000元、水电费45000元、防护网等其他费用5000元。扣除成本后,利润1466900元,亩利润9168元。

三、讨论

1.多茬轮捕养殖法有利于提高海蜇养殖产量

本试验采取了不对称多茬轮捕养殖法,海蜇苗种放养只有4次,而拉网收获高达7次,这种养殖法的关键是通过控制放苗批次,形成大、中、小多种规格同塘养殖,与同步放养同步收获相比,海蜇存塘量明显增加,有效地提高了池塘生产力。

2.海蜇养殖要严控池水透明度

池塘养殖技术范文5

目前池塘网箱养殖黄鳝,一般在每年6~7月份开始投黄鳝苗,11~12月起捕商品黄鳝,一年中大约有6~7个月的时间养殖黄鳝池塘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充分发挥池塘的效益。鳝、虾轮养,就是合理利用时间差,养一季小龙虾,养一季黄鳝的养殖模式。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中旬,667平方米水面投放15~20千克小龙虾种虾到养鳝池塘中,让小龙虾在养鳝池自然繁殖,待11~12月份黄鳝收获销售后,将养殖黄鳝的网箱从池塘水体中捞出,种植水草,加水至1.0~1.5米,让小龙虾在池塘中自然越冬,翌年清明前后进行投食喂养,4月15日开始采用捕大留小的方式捕捞成虾,到6月底7月初将所有达到商品虾规格的成虾全部捕捞干净,只留下幼虾,自行留种,然后在池塘中放置网箱进行黄鳝养殖。这种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是合理利用鳝、虾养殖的时间差,可充分利用池塘资源,大幅度提高了池塘的使用效益。

二是改善黄鳝养殖水质条件,可有效降低黄鳝病害的发生,提高黄鳝养殖产量和效益。在池塘网箱养殖黄鳝过程中,投喂的饲料为动物性饲料或高蛋白的配合饲料,在黄鳝摄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食物外溢或剩余,在夏天高温水体中,易腐败变质,污染水体,导致水体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诱发黄鳝病害发生。而小龙虾摄食的习性就是喜吃腐烂性动物残食和浮游生物。将小龙虾与黄鳝一起养殖,可解决黄鳝养殖存在的这些问题,促进黄鳝生长和降低病害的发生。

三是有效减少黄鳝养殖换水、调水次数,降低养殖成本。

其具体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小龙虾种虾的投放在每年小龙虾繁殖季节的9~10月份,在网箱养殖黄鳝池塘中投放小龙虾的抱卵虾。每667平方米投放密度为15~20千克,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泡10分钟,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

2、黄鳝投放及养殖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每667平方米水面设置网箱面积330平方米,每口网箱面积10~15平方米,在黄鳝投放前,每口网箱中种植水草占网箱面积的1/2,水草可选择水花生、水葫芦,每平方米投放密度为1~1.5千克。投放时间为每年6月底至7月底,选择有连续3~5个晴天的时间投放。每天投饲料一次,投饲量为黄鳝体重的5%~7%,以白鲢肉糜、螺、蚌等动物饲料为主,辅以配合饲料。

池塘养殖技术范文6

[关键词] 池塘 养鱼 高产技术 轮放轮捕

[中图分类号] S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6)10-0283-01

1 鱼塘生态基本条件概述

1.1 水源水质控制

在养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鱼塘的基本水质条件非常重要,对于良好水质来说,基本的条件参数包括:水中溶氧量、有毒物质、水量等,管理人员要利用有效的管控机制,在填注新水的过程中,优化改善池塘的基本水质,强化水中鱼类的生长环境,并且为浮游生物的生长提供有效的繁殖环境。另外,管理人员要集中管理整个鱼塘的排水和注水路径,避免池鱼缺氧浮头,并且当此情况发生时,管理人员能给予及时的急救。

1.1.1 水深控制

对于水塘的深度,管理人员要给予必要的关注,确保水深和增产之间的正向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对水塘的深度进行管控的过程中,无论是池塘单位面积的水量和范围有多大,都要确保水温和水质符合标准,提升分层养育机制,确保池水深度符合实际需求。若是水池深度过深,就会导致光合作用较少,对应的氧气也会比较少,鱼不能拥有较为便利的栖息环境,池塘的生产力也会随之下降[1]。

1.1.2 池塘基础参数控制

第一,要针对池塘的实际面积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鱼苗情况选择不同的池塘面积,若是亲鱼池、鱼苗池或者是孵化池,通常保证在2-5亩为宜;若是鱼种池,则要保证在2-8亩为宜,池塘的面积较大,就会导致其水面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波浪,并且产生对流,在提升下层水含氧量的同时,有效地改善水质。

1.1.3 池塘内土质控制

对于鱼塘建立来说,池塘土壤要保证具有良好的保水性,确保水位和肥力符合标准,土壤中的具体参数以及无机物对于鱼苗都会有影响,而土壤的品质以黑土最佳,其次是粘土,最后是砂土。

2 优化生态环境改造

2.1 实现全面改造机制

在实际改造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利用有效的管理路径,确保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改造,首先要有效的扩大池塘的实际面积,确保其内部溶氧量符合相关标准。其次,要优化处理池塘的深度,并同时安装增氧机。再次,要集中清理池塘底部的有机质淤泥,减少有机物污染以及不良的耗氧物[2]。

2.2 优化处理特殊问题

要想池塘内填注含氧量较高的湖水,若是其中良好水源较少,就要利用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原池冲水,或者是采取两池对冲,提升整体水塘的实际水质。另一种方式就是增氧机增氧,不仅能集中改善下层水的溶氧条件,也能有效的预防水中氨的积累,并集中改善水质。

2.3 合理化投放饵肥

也要有效的投放少量的石灰,在水中投放石灰能有效防治鱼病,并且控制水中多余的二氧化碳,强化水中的PH能力,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在每亩鱼塘内添置20kg左右的生石灰,在水溶操作结束后,均匀的泼洒,不仅能优化抑制病原体的留存,也能防治鱼病。

2.4 优化运行养鱼制度

管理人员要建立优化的养鱼制度。针对于大量的鱼饵施肥,能提高水中营养盐成分,但是也会导致其产生大量的氧气,造成恶劣的水环境,因此,要利用鱼草轮作机制[3]。

3 优化池塘养鱼技术-轮放轮捕

轮放轮捕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措施,在水池中分期捕鱼并且适当的补充鱼种,也就是说,在密养池塘内,要根据鱼类的生长环境,定时的捕捞满足上市规格的鱼,也要集中补放一些鱼苗,以提升单位面积内鱼苗的收益效率。

3.1 轮放轮捕应用价值

第一,密度参数适宜。在鱼池建立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根据池塘的实际情况,保证密度居中,确保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充分利用水体,利用轮捕轮放的机制,能在确保鱼苗活动空间的同时,促进鱼类的生长。

第二,提高诱饵利用率。确保混养的种类,并且确保规格和数量满足需求,提升饲料肥料的利用率,确保鱼类生长期密度符合标准,真正促进交叉放养以及交叉上市机制的运行。

第三,提高鱼苗产值。草鱼一般是在5-9月生长较快,饲养后期会出现数量不足的情况,加之前期投放饵食的过程导致草鱼生长速度减缓,特别是在8月下旬,这时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打捞草鱼上市贩卖,为青鱼以及鲤鱼提供生长空间。

第四,助力经济增长。强化对于鱼类生长规律的研究,能有效缩短养殖期,确保资金得到有效周转。

3.2 轮放轮捕应用路径。

第一,捕大留小。在饲养过程中,投放不同的鱼种,在一段时间后,分批捕出符合上市规格的鱼种,然后确保鱼种补放机制运行正常[4]。

第二,捕大补小。在上市鱼捕出之后,要集中投放一些鱼种和夏花,由于其自身的规格大小以及生产目的不同,实现规范鱼种。

第三,捕大留小结合捕大补小。有效的结合前两种方式,建立四轮捕放机制,针对不同时间以及不同需求进行鱼种的调整。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提升池塘养鱼高产养殖技术的实效性,就要针对不同情况建立具体的分析机制,确保管控结构能提升鱼种的实际产量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郭益顿,顾向军,徐国昌等.高位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生产性试验总结[J].渔业现代化,2013,38(03):23-27.

[2] 邓义,罗相忠,黄祥林等.池塘主养黄颡鱼高产高效技术试验[J].淡水渔业,2015,35(01):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