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例6篇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循证护理;护理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2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33-01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指的是胎龄28周-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活产儿[1],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力非常低,容易发生感染、智力低下等并发症,具有高死亡率[2]。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是将循证思想纳入护理学科的方法和实践而开展起来的,其核心是在严格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工作,提供给患者最佳的护理。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给予循证护理后观察护理疗效,并与常规护理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是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4例早产儿,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体重1150g-2050g,平均体重1550g,胎龄29-35周,平均胎龄为(31±2)周;治疗组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体重1095-2100g,平均体重为1640g,胎龄30-36周,平均胎龄为(33±2)周。所有早产儿均无心肾脑部的疾病,没有先天畸形,均有自主呼吸微弱、吸吮能力差、进食量低,部分早产儿合并有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低体温等情况。两组早产儿在胎龄、体重、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早产儿进行循证护理,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21循证护理方法①建立护理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带领全体护理人员成立循证护理小组。组长安排组员通过查阅资料来学习如何解决护理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有据可依和有证可循,如果有疑问必须反复查阅相关资料或者请教资深护理专家和新生儿科医生;②详细了解早产儿发育特点;③制定护理常规:所有成员负责患儿护理工作,如果遇到难题可以共同组织讨论,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护理查房和病历讨论,保证护理诊断和措施要有据可依、有证可循。通过从期刊数据库等相关文献查找并列出护理工作要点。

122循证护理实践①注意保暖:早产儿由于相对较大的体表面积导致散热大于产热,体温中枢发育不全而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其棕色脂肪含量少,所以较多见低体温患儿。保暖措施对早产儿非常重要,暖箱的温度和湿度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进行调节,保持相对恒定,患儿入院后立即进暖箱保暖,按照1次/4h测量体温,所有治疗、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②喂养:早产儿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较多,早期母乳喂养能够提高其免疫力,但由于患儿吸吮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差,喂养较为困难,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消化不良等疾病,要注意合理喂养。对于吞咽能力差的早产儿进行微量泵喂养,有利于提高早产儿喂养耐受性。③呼吸道管理:早产儿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较少容易出现呼吸不规则,给予采取头后仰颈肩部抬高的仰卧位,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病情及时清理呼吸道,结合托背或者刺激皮肤的方法可缓解呼吸暂停,无效者进行复苏。④避免感染和出血:早产儿免疫力差,需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要严格按照消毒隔离措施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治疗和护理[3],必须对患儿的口腔、皮肤、臀部加强护理。早产儿由于缺乏VitK依赖凝血因子而发生出血症,所以要注意补充维生素和铁剂来预防。⑤观察病情:早产儿病情复杂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所以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避免出现并发症甚至死亡。

13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

2结果

给予循证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护理疗效要明显优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的提高,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也逐渐增高。由于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且功能低下,容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或体温异常等问题,而肺透明膜病或窒息、感染等是早产儿死亡的常见原因。早产儿病情变化迅速,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专科护理技能和具有丰富的护理经验[4],细心呵护,为早产儿提供合理、有效的宫外环境。

循证护理是护理学的新型领域,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护理模式,其要求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有据可依,合理地分析个体差异,提出问题并查阅相关文献解决问题,全体护理人员共同参与循证实践。早产儿的护理对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非常关键,所以要求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采用合理的护理方法。在循证护理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要通过寻找可靠的科学证据来解决疑惑或者困难,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还能够促使他们改变不良行为,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投入工作中。本次研究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治疗组,减少了感染、呼吸暂停或窒息、喂养不耐受等情况发生,提高了患儿睡眠质量,缩短了住院时间,维持体温恒定。说明早产儿采取循证护理的正确性,通过提出问题、寻找和评价证据、应用证据、检测结果一系列步骤解决问题[5]。早产儿实施循证护理是综合考虑其自身情况、家属意见、护理人员的临床知识和科研成果等因素,所以循证护理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较高的护理和医疗要求。

综上所述,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实施循证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发展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同时对护患关系的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淑兰,王芳浅谈早产儿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343-344

[2]余桂英,邓云珍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睡眠和体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23):35-37

[3]焦阳早产儿护理64例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11):227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 早产儿;舒适护理;新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90-01

早产儿也被人们称之为“体弱儿”,早产儿胎龄一般在30周左右,他们的身体都有各种缺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造成早产儿生存率低下的因素主要有:错误的摆位和触摸、环境改变、医疗护理干预措施等。据统计,在我们国家早产儿出生率占新生儿中的4%。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环境改变,会增强早产儿的不舒适感,导致早产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身心上的问题,使早产儿未来的生活质量在不断下降[1]。

1 舒适护理的具体涵义

舒适护理具有整体性、个体性以及创造性等,全新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高的境界,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2]。

2 早产儿不舒适的因素

早产儿不舒适的因素,具体如下①由于新生儿刚从母亲子宫中娩出,外界的声音、光源、温度、疼痛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早生儿的心理状态,他们会一时适应不过来。虽然新生儿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是他们会用表情或者不吃东西等行为来传达心理的不舒适。②早产儿出生后,不能时刻在母亲的怀抱里,没有得到及时的护理和治疗措施。他们生理各方面难免会出现各种疼痛和不舒适感,比如:不舒适、喂养不舒适以及手术不舒适等。③胎儿在子宫里面,被温暖的羊水、胎盘以及子宫组织所包围。出生以后,被放置在暖箱或者在床上,四肢有时候没有完全包裹好,特别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四肢,所以早产儿会失去安全感和舒适感。同时,他们由于长时间仰卧位,导致其畸形的可能性也比较大。④在喂养方面,为了保证早产儿拥有更足够的营养成分,需要母乳喂养。可是他们的身体素质比较差,甚至没有力气吸吮母乳。由于采取胃肠道外营养措施,所以早产儿的母乳喂养会延后[3]。⑤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比较舒适,光线和声音的刺激不大,有母亲的心跳陪伴。所以胎儿在子宫内会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但是新生儿病房环境中,声音嘈杂、光线刺眼,会带给他们极大的不舒适。

3 早产儿舒适护理的新进展

3.1 “鸟巢”护理 “鸟巢”护理在全球早产儿发展性照顾中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应用。因为“鸟巢”为早产儿营造了一个类似宫内的舒适环境,其中的温度适中、光线柔和、感觉柔软,使早产儿的体温维持正常范围。特别是“鸟巢”会给予早产儿全身按摩和抚触,会让他们适应脱离母体后的环境,也拥有充分的安全感。医学界的报道中,对120例早产儿进行舒适护理,发现接受舒适护理的患儿在进奶量和体质增长方面都胜于没有接受护理措施的婴儿,体温没有出现异常、皮肤也没有遭到伤害、并且住院天数缩短很多。

3.2 环境护理 根据医学报道,环境护理有利于早产儿的身心发展,保证喂养效果、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减少了辅助呼吸、减少住院时间等[4]。环境护理具体如下①减少噪音影响:在医院中暖箱、报警器、电话及工作人员所发出来的声音,都会影响到患儿的舒适感。有专家提出,应该安装噪音评估系统,同时声音的限制应维持在58dB左右,特别是暖箱内的噪音。不但需要控制噪音,还需要使所有医护人员充分认识控制噪音的重要性,并且从自身方面来降低噪音水平。②调节周期变化的光线:有文献报道,为80名住院的低出生体重儿提供周期变化的光线措施[5]。在两周后观察,发现接受护理措施的患儿体质量以及血氧饱和度都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心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接受了周期变化光线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在出院后的一个星期,白天的活动比夜间活动多。而没有接受周期变化光线护理的对照组早产儿在出院后的一个月白天的活动率才达到治疗组刚出院时的水平,治疗组患儿的白天的活动率明显高于夜间活动率。这充分证明,周期变化的光线可以科学调整早产儿生物节律。我们可以通过遮盖暖箱或睡床的调节方式,为提供给早产儿适度的光线。

3.3 袋鼠护理 袋鼠护理是指早产儿的母亲以类似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与患儿的皮肤直接接触,将早产儿直立式贴在母亲的胸口,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袋鼠护理的照护方式的优势在于保持温度平衡和婴儿的心理平衡、减少哭闹次数、提高婴儿体质量,另外减少暖箱噪音给早产儿带来的影响等。观察新生儿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发现袋鼠护理的婴儿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安然入睡,心率非常平稳。

3.4 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 在早产儿的治疗当中,首先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肠胃的新陈代谢功能,这样才能为他们供应充足的营养成分,促进肠胃的正常发育。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吮吸和吞咽功能、消化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喂养期间也会出现一些困难。可见在喂养的过程中,就是要从出生体质量开始抓起,从早期的少量开始喂养,这是一个需要精力的过程。李英姿等人对90例早产儿实现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的方法[6]:婴儿出生1天后就开始进行持续喂养,每天向他们灌输微量的奶液和营养物质。每两个半小时就从胃管的注入8mk/kg的奶量,并且了解婴儿的实际情况,每次都适当地增减,当婴儿可以适应18mk/kg的奶量,就将之前两个半小时改为三个半小时一次。经过观察,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非常符合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理特征,利用提高患儿的肠胃吸收能力,维持他们的正常生长,减少静脉营养和住院的时间,患儿病发病少等,安全有效,值得推广[7]。

3.5 小结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出生时身体非常虚弱,各种疾病繁多,喂养非常困难,各方面的身体功能非常低下,它们的体重都没有超过1500克。早产儿属于高危儿,所以更需要舒适的护理措施,为他们提供类似母亲子宫的环境。所以作为专业的护理人员必须尽力他们营造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促进早产儿的良好发育[8]。但是我们国家早产儿的舒适护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医疗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采取各种科学措施,拓展舒适护理研究以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效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早产儿护理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时富芝.新生儿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12,21(02):309-312.

[2] 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9,07(15):40-41.

[3] 王岐英.新生儿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1(12B):40-41.

[4]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10):493-500.

[5] 郑惠珍.生儿的心理护理指导[J].职业与健康,2010,21(12):2084-2085.

[6] 彭娘慧.探讨光线照度对早产儿生理指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15(03):333-43.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早产儿护理;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14-0057-03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premature infants care

LIAO Qinghui, ZHONG Lin, FU Siyong

(Nursing Department of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Center, Xinyu 338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parental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in the nursing process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From March 2015 to October 2016 100 cases of newborn infant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according to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with 50 cases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with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ed traditional nursing mode (premature infants were all nursed by nurses, and the parents did not take part in during hospitalization. When leaving hospital, the nurses made discharge instruction to the par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family participation nursing mode. Th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basic nursing knowledge of premature infants, par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incidence of nursing problems in preterm infants after discharge and success rate of breast feed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scores of the nursing knowledge, cognitive level and nursing skills of the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 nursing; parents participating nursing mode; effect

我的早产儿发生率居高不下,不同龄的早产儿其成熟度亦不同,胎龄越小,成熟度越差,并且成为了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1]。有研究报道,出院后的家庭护理也是早产儿护理的一部分,但生育早产儿的家长往往会有忧虑和罪恶感,接受早产儿需要的特殊照顾常需一段时间,而早产儿又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这使家长无法确切了解孩子的生活[2]。另一方面,大部分家长对早产儿的护理知识缺乏,因此应在提供隔离措施的前提下鼓励家长进入早产儿室参与护理,使他们得到良好的信息支持并树立照顾早产儿的信心[3]。本次研究旨在评估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护理早产儿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00例早产儿。纳入标准为体质量低于2 500 g;胎龄低于37周;Apgar评分高于8分。排除标准为先天性畸形患儿;合并重度缺氧缺血性脑部患儿;存在代谢性疾病的患儿。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胎龄在28~35周,平均胎龄为(31.2±1.1)周;体质量880~2 300g,平均为(1 650±150)g;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胎龄在27~35周,平均胎龄为(31.1±1.3)周;体质量880~2 200g,平均为(1 600±175)g。两组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遵循的程序均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均获患儿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早产儿住院期间,全部由护士护理,家长不参与,出院时护士向家长做出院宣教)。观察组采用家庭参与式护理模式,其内容:

(1)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通过积极沟通,让患儿家属了解早产儿护理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并反复强调护理工作对于早产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为患儿家属详细讲解各种护理措施实施的目的和意义,提高患儿家属的认知程度和责任感,并能够积极地融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定期反馈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确保患儿得到正确的护理和照顾。

(2)定期培训

培训由早产儿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负责,指导患儿家属掌握必要的护理技能,并使其能够明确患儿身体发育过程中的不同基本特征。为患儿家属示范早产儿洗澡、喂养等工作步骤,并指导其掌握和完成。此外,在培训过程中还强调在对患儿进行护理前,须先做好消毒工作,并戴上帽子和口罩,避免出现感染影响患儿的康复。指导患儿家属掌握一定的早产儿急救措施,保证患儿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够得到妥善、合理的处置,从而降低早产儿护理中意外发生的风险。

(3)强化互动

在早产儿被从ICU病房转入普通病房后,指导并鼓励家属给早产儿进行生活护理,同时鼓励家属与其进行积极互动,通过哼唱儿歌帮助患儿睡眠、拥抱、使用玩具吸引其注意力等方式使患儿能够保持在活跃、开心、兴奋状态,从而有助于其健康发育。

(4)出院指导

若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平稳,由医师评估后即可出院。护理人员应叮嘱早产儿家属定期复诊,并在其出院后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掌握患儿的最新动态、身心发育状况,指导患儿家属进行各项细节护理工作。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家长的认识水平和护理技能、满意度均由本次研究自制的调查表进行评估,其中家长的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越好;满意度满分100分,9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家属之间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平均得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属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的平均得分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62,P

干预后,观察组的家长满意率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产儿由于呼吸功能较差,容易出现缺血缺氧等情形,因此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帮助其度过危险期[4]。而在此过程中,患儿家属只能通过观察窗进行观察,无法直接参与患儿的护理工作,再加上对患儿的关心、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影响,很容易对整个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干扰,甚至引发医患纠纷[5]。所以及时打破家属对早产儿救治的神秘感,搭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之间沟通平台是关键[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应用于早产儿护理当中不仅可提高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而且还提高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减少了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使早产儿护理由院内顺利延伸至家庭。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是在提供隔离措施的前提下,鼓励家长进入早产儿室内参与早产儿护理,如抱抚、亲自喂奶等,离出院前3天,让患儿与家长母婴同室,让家长在护士的指导下给早产儿进行生活护理[7]。在家长参与护理的过程中,在护士指导下,家长对早产儿基本护理知识的认知水平和护理技能得到逐步提高,减少了早产儿出院后护理问题的发生[8]。另一方面,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能够增加家长与护理人员的互动,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由于增强了沟通,因此遇到了问题可以相互解[9]。值得注意的是,在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当中,在早产儿病情允许下,可让母亲进入早产儿室亲自行母乳喂养;如果早产儿病情不允许,则由母亲挤母乳送入早产儿室,因而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使患儿家属都更加满意[10]。

综上所述,在早产儿的护理过程中,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家长的认知水平及护理技能,使早产儿出院后仍然能够得到有效护理,有助于其更加健康的发育成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勉, 刘建珍, 潘亮, 等.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的应用研究[J]. 护士进修杂志, 2016, 31(18): 1665-1667.

[2] 王洁, 郭庆玲, 赵珍珍, 等.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杂志, 2013, 30(3): 20-22.

[3] 戴秋红.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5): 2983-2984.

[4] 曹媛.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大家健康(下旬版), 2015, 9(4): 509.

[5] 刘颖, 卢晓春, 魏红艳, 等. 家长参与式护理指导对早产儿家庭护理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22): 18-20.

[6] 凌敏, 凌莉, 钟丽嫦. 早产儿护理干预中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5): 68-70.

[7] 韦嘉伶. 100例早产儿出院前一周家长参与式护理指导的分析[J]. 医学信息, 2015, 28(22): 38.

[8] 何克勤, 李小华, 魏琴, 等. 对早产儿家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效果评价[J]. 护理管理杂志, 2010, 10(5): 375-376.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4

[关键词] 新生儿;品管圈活动;产科病房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2(b)-0126-04

Value explore 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reducing the nursing risk of neonatal in maternity ward of general hospital

WANG Ling JIANG Xiaoling

The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on decreasing the nursing risk of neonates in maternity ward of general hospital. Methods 1200 neonates born in maternity ward of the T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Tongji University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2 were enrolled, they were randomize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was established with early intervention and visual management methods, while the common nursing methods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happening of diseases, recovery time and medical inccident affairs rat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morbidity rate of the two group (P > 0.05). But after carrying out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 activity, jaundice hospitalization leng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from (7.11±0.52) d to (6.24±0.41) d (P < 0.01), pneumonia hospitalization length reduced from (8.05±1.02) d to (7.21±0.88) d (P < 0.01); neonatal adverse events rate decreased from 5.30% to 2.70% (P < 0.05). Conclusi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obstetrical war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nursing and decrease the adverse events.

[Key words] Neonate; Quality control circle; Obstetrical ward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组成的小集团。这个小集团,作为全面品质管理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下,活用各种品管手法、全员参加,对自己的工作现场不断地进行维持与改善的活动,并从中增加同仁之间的人际关系及和谐气氛,称为QCC活动[1]。QCC应用到护理服务行业是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2]。产科病房在综合医院多实行母婴同室的混合性管理,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病区,而综合医院产科护士同时担负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而新生儿又属于与儿科交叉的围生医学范围,护理工作繁杂,风险较大,必须同时保证母婴的安全。综合医院产科的新生儿绝大多数属于早期新生儿,容易发生意外事件及新生儿疾病,如何有效管理产科病房新生儿,防止新生儿意外事件的发生,并对于患病新生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品管圈活动是一种管理模式,它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早期识别、及时评价和早期处理,以减少医疗事故和意外的发生以及风险事件对医患双方的危害及经济损失。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产科自2012年1月以来,对病区新生儿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探索品管圈活动在产科的应用,对新生儿风险加强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及平均风险事件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12月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共1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00例,孕龄32~42周,平均(37.0±4.0)周,男325例,女275例,剖宫产354例,顺产246例,转儿科共53例,纳入研究547例。实验组600例,孕龄31~42周,平均(37.0±4.2)周,男315例,女285例,剖宫产348例,顺产252例,转儿科共62例,纳入研究548例。对照组和实验组资料构成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凡是出生后由儿科医生决定立即收治儿科的新生儿均不在本研究之列。

1.2 研究方法

除了按常规设置新生儿床头卡和腕带标识外,根据新生儿有无高危因素分别标识为高危儿,使用红色卡片;非高危儿,使用绿色卡片。凡是新生儿母亲存在疾病或分娩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及新生儿存在疾病的标识为红色高危儿卡片,而顺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儿标识为绿色普通儿卡片。红色卡片标识:床号、姓名、出生时间、体重、孕龄、Apgar评分、分娩方式、高危因素;绿色标识:床号、姓名、出生时间、体重、孕龄、Apgar评分。将卡片置于婴儿床头。同时对于产科护士进行培训,提高对于高危儿的护理观察和对高危儿可能发生疾病风险的认识,针对不同的标识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1.3 研究内容

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发生疾病的情况,发病后儿科住院天数,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品管圈活动实施步骤

2.1 成立品质小组

小组人员共8名,护士长担任圈长、护士长助理任秘书作会议记录,圈员为产科病房护士3名和产科特需病房护士3名,所有人员都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品管圈成立后,圈长带领小组人员进行培训,需掌握品质及品质管理的知识,通过投票结果,设定圈名为“爱心圈”;徽标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徽标为底色的基础上,两个心形抱成一团;含义为“温暖人心,温暖我心”;同时明确了品管圈活动要求,圈长每周组织1次会议,每次会议时间50 min。

2.2 计划

首先主题选定,圈长用激发每个圈员思维的形式,采用头脑风暴法、根本原因分析法(RCA)等工具,提出新生儿在产科病房中的一系列问题,对照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的顺序,然后集中意见,利用分类法依次筛选出主题,最终确立“降低新生儿在综合医院产科病房中的风险”作为品管圈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书,时间以6个月为活动周期,设定具体项目负责人和每步骤所需的时间。继而对现有产科病房中新生儿风险进行现状把握,从医护因素、患者因素以及护理技术等进行检查;通过流程图将现行工作充分掌握,把现有产科病房中新生儿的现象与标准服务差距以及变化加以观察和记录,并设定改善目标值为5.23(目标值=现况值-改善值);经过圈会设定目标:降低新生儿在综合医院产科病房中的风险;3个月内提高护理质量。并针对护理质量低下问题采用头脑风暴法,通过鱼骨图特性要因图分析护理质量低下的原因,选出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医护人员与新生儿家长的沟通、护理操作流程、健康教育等四个要因;对四个要因再做一次检查;最终在第8周完成了从人员、护理和环境解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要因拟定护理措施。具体见图1。

图1 品管圈活动实施步骤

2.3 护理对策实施

2.3.1 细化产科病房中的护理工作内容

2.3.1.1 保暖 因新生儿皮下脂肪少,排汗能力差,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调节能力差,新生儿体温极不稳定。出生后立即放于热辐射式抢救台上,用干毛巾擦干新生儿,并采取各种保暖措施,使新生儿处于中性温度中。回到病房后棉被保暖。

2.3.1.2 喂养 提倡及早喂养,以防止低血糖。提倡纯母乳喂养,由于有医学指征可采取配方乳。试喂5%糖水5 mL,每2小时1次,喂两次后无呕吐开奶。喂奶时将新生儿抱起取半卧位,喂哺前,先将乳液滴于喂食者手背测试乳温,无烫灼感方可喂哺。人工喂养的奶量:出生第1天,30~60 mL/(kg・d),第2天60~90 mL/(kg・d),第3天90~120 mL/(kg・d),具体的奶量应根据新生儿的情况酌情增减。

2.3.1.3 保持呼吸道通畅 出生后及时清理呼吸道,吸净口鼻及气道的羊水,保持呼吸道通畅。普通新生儿可放置于一个30°左右的斜坡式床垫上,并使其侧睡,防止溢奶而引发窒息。高危儿可再其基础上,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一旦发生呼吸抑制,可轻弹、拍打足底或托背等恢复呼吸,同时遵医嘱给予吸氧,氨茶碱。

2.3.1.4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加强对家属预防感染知识的宣教。每次接触新生儿前必须洗手,以防止其交叉感染。新生儿每天须洗澡,以保持皮肤的清洁。每次大便后臀部须用温水清洗,勤换尿布。保持脐部清洁和干燥,须用碘酒消毒。

2.3.2 优化产科病房中的护理人员技能

提高护士对各项操作的熟练性,注重护理知识的专业性。针对在产科病房中常见的新生儿呕吐、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吸入性肺炎等疾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并每月一次进行业务学习;对疾病进行归类,由各专业护士负责学习和指导。护士必须在床旁进行交接班,晨间交班护士长必须到场,确保交接班的完整性。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新生儿及其家长的生理和心理的创伤,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

2.3.3 加强高危新生儿家长健康教育

入院时由接待护士对高危新生儿家长进行初次健康教育。主要讲解高危儿的护理程序、签署高危新生儿特殊治疗及护理知情同意书。在住院期间,由护士对家长集中进行早期干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训1~2次。采用多媒体教学,结束后发放指导材料及调查表,了解家长对培训内容的掌掘情况由产科护理人员对家长进行“一对一”的干预操作示范指导。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不同方式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方式采用书面、面对面传授、电话、短信、E-mail、QQ、飞信等形式,从根本上弥补了产科病房开展中的不足,满足了新生儿家长的需求,推动了医院的发展。

2.3.4 早期干预

新生儿科护理人员对高危新生儿实施早期干预,主要包括视听刺激、新生儿抚触及婴儿被动体操训练等,每日2~4次,于喂奶前30 min或两次喂奶之间、高危新生儿清醒时进行。干预训练时家长进行观摩,并指导家庭干预。

3 结果

根据计划6个月后进行效果确认。另选取黄疸和肺炎新生儿转儿科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实验组黄疸住院天数为(6.24±0.41)d,对照组住院天数为(7.11±0.52)d,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肺炎住院天数为(7.21±0.88)d,对照组住院天数为(8.05±1.02)d,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产科病房中新生儿常见疾病比例见表1,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情况见表2。

表1 产科病房中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比较(例)

表2 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后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4.668,*P < 0.05

4 讨论

综合医院产科新生儿护理工作是由产科护士承担,产科新生儿均为早期新生儿,极易发生疾病及意外事件,如何规范和提高产科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有效规避医疗风险和意外事件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发生意外或疾病,及易导致家属误解,导致医疗纠纷发生[3]。新生儿安全管理是产科病房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关键是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4-7]。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全体护士参与品管圈活动全过程,护士们的工作责任心与满足感增强,主动服务及团队精神明显改善,科室的凝聚力更强了,加强了护患沟通,护士对患者全程、仔细、周到的评估和护理,各种健康教育落实到位,提高了服务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全科护士积极参与实施前后的护理措施,对降低产科病房中新生儿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我院产科自2010年起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到科室新生儿的护理管理中来,对新生儿的高危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隐患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如安全宣教制度、病房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措施等,并同时对科室医护人员进行风险意识教育和规章制度学习,组织操作技能考训练和考核,增强了医护人员自发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用卡片在新生儿床边进行标识,对普通新生儿和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施行具体的观察护理措施,对其存在的疾病和意外风险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及时干预,研究显示,护理人员积极主并进一步加强健康宣教,加强护患沟通,使产妇及家属在理解、接受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护士进行风险管理[8-9],可以很好地改善护患关系。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及现代护理模式的不断完善,给产科母婴护理的要求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10-11]。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对高危新生儿疾病做到早期发现,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新生儿的安全得到保障,产科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蔡宁,周玲.“QCC”方法在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管理品质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146-148.

[2] 陈连珍.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结果[J].求医问药,2011,9(5):52-53.

[3] 邱敏芬.产科病区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风险管理[J].护理杂志,2006,23(9):79-80.

[4] 李加宁,宋燕宾.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确保护理安全[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9):57-58.

[5] 曹华华,邓慧,胡妍,等.品管圈在降低颈丛麻醉术后排尿障碍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3,19(1):153-154.

[6] 邓文娟,肖艳兰,黄河清,等.母婴床旁护理对产妇及家属遵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3):22-23.

[7] 程友花,王蕾.品管圈活动中争创“无铃声呼叫病房”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2,9(30):127-128,131.

[8] 贾丽华,蔡绿花,卢彩萍.品管圈在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功能锻炼遵循率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0):888-889.

[9] Ottosson B,Hallberg IR,Axelsson K,et al. 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surgical care impaired by cuts in expenditu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nursing care at a surgical clinic [J]. Int J Qual Health Care,1997,(9):43-53.

[10] 周源芝,王文艳,董养珍.孕期健康教育对剖宫产率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2,25(9):102-104.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5

【关键词】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措施

新生儿室收治的多是病情较重的新生儿,包括早产儿、极低体重儿、超低体重儿等。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常因使用保暖箱、反复吸痰或机械通气等,由于他们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之侵入性操作多,大大增加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因此,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国内有的医院报道甚至高达16.1 %[1]。因此,降低医院感染、加强感染管理已成为儿科工作的重要内容。笔者就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1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1.1环境因素: 基层医院儿科病房布局、流程不合理,人流、物流未分开,无医护、患儿和家属及医疗废物专用通道;入口处无洗手池和更衣室,无隔离室、配奶室、治疗室等,配液等操作均在普通治疗室内完成后直接拿入新生儿室。增加病床,使床间距和每张床的占地面积减少,拥挤的空间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的机会,医院感染率也随之增加。尤其在儿科病房中,母婴同室及新生儿室流动人员过多,并且患儿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患儿由家属陪护,未限制和固定陪伴,增加交叉感染机会[2]。过多的探视者使单位空间内空气流通差,患者之间、家属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频繁的交往,环境拥挤导致空气含菌量提高,造成环境和空气污染,从而增加了病原传播的机会。另外,长期空调开放,空气不流通,洁净度达不到Ⅱ类环境的要求。这些都导致医院感染控制措施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1.2医源性因素:工作人员对医院内感染重视不够,手卫生规范执行不到位,洗手依从性低,医护人员常以忙为由不洗手或不消毒手,且对洗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尤以医师为甚。据报道,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

1.3侵入性操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侵入性操作越来越多,如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留置胃管、静脉置管、脑脊液转流术、呼吸机的使用等都可延长患者的生命,新生儿接受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机会大大增加。然而,导管相关性感染将再次夺走患者的生命,侵入性监测仪器和支持仪器都是造成医院感染的直接因素。有调查显示,血流感染是ICU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且和医疗操作直接相关,感染率不因住院时间长短、医院的床位数以及季节不同而变化[4]。

1.4不合理用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各医院儿科尤其是住院新生儿中相当普遍。因年龄小,免疫功能低下等相关因素存在,临床医师对住院新生儿几乎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感染。在许多情况下,医师仅凭经验和习惯应用抗生素,忽略了在使用抗生素前进行病原学检查,并且较多地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又由于对抗生素认识上的偏差和缺乏微生物学的相关知识,不了解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在预防用药时,为增加“保险因素”而使用广谱的“高级”抗生素,使患者机体正常菌群紊乱,出现继发感染、细菌耐药性增加。国内一儿科病区的调查显示,在非感染性疾病占全部患儿42.22%的情况下,抗生素使用率为100%,2种以上抗生素联用率达92.22%[5]。

1.5新生儿自身易感因素:新生儿本身各系统发育未成熟,生活能力弱,抵抗力低,特别是难产儿、胎膜早破的新生儿存在内在感染因素,易发生医院感染,导致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治疗和康复,甚至威胁生命,对生存质量和预后有直接影响,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6]。常见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1)免疫功能低下:新生儿本身的免疫缺陷[7],表现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和特异性免疫反应不活跃。新生儿存在减少的粒细胞池,更少的循环中性粒细胞,降低的中心粒细胞趋化性、降低的对内皮的粘附性和吞噬能力及受损害的调理素的作用[8、9]。(2)随着对高危儿医疗和护理的重视,早产儿、小于胎龄儿、低体重儿等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3)肠外营养[10]、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等介入性诊断治疗,都可导致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2控制措施

2.1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新生儿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制定并执行各项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制订各工作流程,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和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加强监控,及早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医院要针对医院感染措施落实情况,设有一定的奖惩制度,要与各部门的考核挂钩。定期进行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培训,对新生儿室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了解消毒剂的性质、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准确掌握消毒剂配比浓度、使用方法,对人员进行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提高医护人员对预防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对消毒工作监督的力度,尤其要关注卫生保洁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监督。及时发现薄弱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要经常巡视重点科室(如 ICU、新生儿室),监督各项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

2.2预防医患之间的感染:工作人员要求限制入室人员,进入新生儿室要穿专用工作服、更鞋、戴帽子、口罩。如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呼吸道感染、胃肠炎、皮肤病等,须暂停工作,治愈后方可上岗。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工作人员上班不准戴戒指、手链等饰品,在进行各项操作前后,或接触每一个新生儿前后均应认真实施卫生洗手,采用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并用消毒小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可有效地切断医源性交叉感染,防止医护人员手成为传播医院感染的媒介[11]。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可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率,据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提高洗手率使医院感染率从20.0%降至12.40%[12]。

2.3加强病区环境卫生管理:改善新生儿病房环境,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环境清洁、通风良好;新生儿病房入口处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和更衣,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应戴口罩[13]。病房内要保证足够的床间距以及周围环境的通风清洁,有条件者使用层流病房。保持病室空气温湿度,当室内温度过低时,空气过于干燥,空气中的尘埃、悬浮离子增多,而湿度过高则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14]。因此,应坚持对地面、物表、空气的消毒,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确保新生儿室环境符合国家Ⅱ类环境标准。

2.4侵入性操作的控制与管理:严格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尽可能减少侵入性的诊疗操作。必需操作时应按照规范进行,动作轻柔,减少黏膜损伤,同时加强气管插管、胃管等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应用无创通气技术,缩短各种管道留置时间,减少感染机会。

2.5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专业特点制定合理用药原则,院感科参与管理,每月对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对不合理使用进行通报;医务科每月对使用情况进行考评。严格掌握适应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15、16]。新生儿抗生素应选用致病菌作用强、药物到达感染部位浓度高而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的药物[17]。对于联合使用抗生素者必须有严格的指征,应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减少药量,以减少不良反应,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为防止医院院内耐药菌株的流行,推行限制性使用抗生素的要求。

2.6加强患儿自身因素管理:早产儿是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待产孕妇应当严格检查,对于可能导致早产的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一旦早产儿发生应当进行更积极的支持疗法和严格的隔离消毒处理。加强防止自身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按医嘱静脉及早使用丙种球蛋白,以增强和提高新生儿抵抗力,提高重症患儿及早产儿免疫力。防止新生儿间的交叉感染,一旦新生儿发生了感染或怀疑感染时,应及时将其转入隔离病室进行隔离,实施分组护理。做好床间隔离,新生儿室每床占地面积大于3m2,床间距不小于1 m。

综上所述,新生儿医院感染是多因素所致,医护人员、患儿本身以及患儿亲属都可能是重要的致病原因。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一方面要有严格的医院感染监控措施;另一方面,各层级医护人员要有较强的预防感染意识。根据具体情况,尽可能避免易感因素,尽可能不破坏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医护人员主导下的医院、患儿以及家属联合预防策略可以较好的控制院内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减少死亡,对预防及治疗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临床重视。参考文献

[1]杨菊香,李少莲,刘连生,等.新生儿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内感染学杂志,2003,13(7):634.

[2]周玉莲,董兆华,邢惠芝,等.探视者对新生儿病房污染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7,6(5):349-350.

[3]谢婉花,何通杰.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分析及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27-28.

[4]王宁玲,刘红军,李春,等.儿科血液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1):23-35.

[5]潘莉敏.小儿院内感染90例临床分析及防范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0):669-670.

[6]耿秀娟,张金华.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对策.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5,13(2).

[7]LewisDB, W ilson CB.Developmental immunology and the role of hostdefenses in neonatal susceptibility to infection. In: Remington JS, Klein JO, eds. Infectious diseases of the fetus and newborn in-fant[M]. Philadelphia, PA: WB Saunders, 2001: 25~38.

[8]Kallman J. Impaired phagocytosis and opsonisation towards group B streptococci in preterm neonates[J].Arch DisChild FetalNeo-nata,l 1998, 78(1): 46.

[9]Madden NP. Surgery, sepsis, and nonspecific immune function in neonates[J]. J PediatrSurg, 1989, 24(5): 562.

[10]徐焱,李文华,王丹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0):1226-1228.

[11]李玉妹.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8):736-737.

[12]庞冬,郑修霞,王宜芝,等.北京市30所三甲医院外科手消毒剂使用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292-294.

[13]钟秀玲,郭荑.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4-87.

[14]刘振声.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14-117.

[15]任南,吴安华,冯丽,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横断面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9):1048-1050.

早产儿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 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a)-016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natal care needs and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nursing care for pregnant women at high risk.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January 2015 to December 2016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60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with high risk pregnancy In our hospital, which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measures, 30 cases of pregnant wom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pregnant wome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ffec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paring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intervention. Result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nursing contents of high-risk pregnant women for high-risk pregnancy knowledge is most concerned about, but less on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through the S-AI and T-AI score to assess the patien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35.2±3.3)points, (37.2±4.7)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44.6±7.9)points and (46.8±9.3)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Key words] Pregnant woman at high risk;Prenatal care; Clinical anaysis

高危妊娠是a妇在妊娠期间因多种原因或者疾病导致孕妇及胎儿出现严重的危害。高危妊娠产妇与正常妊娠的产妇不同,医院医护人员需要对其进行高度的关注。护理需求是对高危孕妇进行调查或者询问后,对患者护理过程中想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护理进行了解,护理需求调查能够有效提升人性化护理。临床护理操作中,依据患者的需求对其实施相关的护理服务,程度不等的提升护理质量,特别是对于高危妊娠孕妇来说,调查其护理需求,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服务至关重要。该院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诊治的60例高危妊娠孕妇,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方便选择诊治的60例高危妊娠孕妇,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30例患者,年龄在25~36岁之间,平均为(32.4±4.2)岁;孕周在28~36周,平均为(31.8±2.6)周;16例为初产妇,14例为经产妇。观察组的30例患者,年龄在24~38岁之间,平均为(33.1±4.3)岁;孕周在27~38周,平均为(31.6±2.4)周;14例为初产妇,16例为经产妇。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对比分析。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服务,实施日常的检查以及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如做好产前的检查和检测,提升护理干预效果,具体护理干预措施:①提升产前的检查和监测。高危妊娠孕妇在产前要确保其身体素质以及各项生命指标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下,规避分娩过程中出现胎膜早破等不良现象。特别是存在异常体重的孕妇,在进行检查时应引起高度的关注[1]。提升对患者产前各项指标的检查,有利于分娩前早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详细了解每位高危妊娠患者基本资料,掌握孕妇产前情况对产后的影响,同时做好相关的登记,有助于对孕妇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比较。密切观察胎儿腹中的具体情况,注意胎儿是否存在生长发育异常。新生儿窒息是产妇分娩是常见的一种情况,一般可通过早期检查发现存在的危险,同时做好各项应急措施。②讲解高危妊娠知识:因高危妊娠孕妇非常关心有关的知识,应向患者讲解有关的预防知识,提升其对自身危险因素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告知孕产妇应加强营养,让产妇明白这对胎儿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及时纠正贫血,同时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孕妇不可偏食、挑食,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注意休息,最好以左侧卧位,孕期应安排合理的睡眠。对于胎盘功能减退的孕妇应注意吸氧,注射维生素C、葡萄糖等能够提升胎儿对缺氧的耐受力,特别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孕妇。③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产妇在分娩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恐惧、紧张等心理,应早期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让产妇明白分娩并不像其想像的那样可怕。在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时要注意应用得体的举止以及讲话的方式,给患者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在日常护理操作中,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和交流,早期发现患者内心的困扰和疑惑,帮助其及早解决心理问题,对患者实施细致耐心的心理护理,这样能够早期解决患者的心理障碍,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要有专人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具体病情进行关心。依据患者的居住地、不同社会背景、不同的年龄等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这样才能得到更加的护理效果[2]。④规范护理流程。护理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有序的实施,以免护理工作杂乱无章,确保优质有效的护理工作顺利实施。患者入院后,应由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为其服务,依据患者的护理需求、个人阅历、年龄以及社会背景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严格按照护理规范为患者提供服务,提升护理质量。定期对患者实施随访,查看护理方案在具体操作中产生的效果[3]。认真收集患者的意见,及时改善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及存在缺陷的护理环节。通过认真调查,综合评估护理效果。⑤身体护理。外阴护理:为了避免出现感染,应对外阴实施清洁,2次/d,另外确保内衣裤整洁干净,如有必要可运用消毒会阴垫预防可能出现的逆行感染。营养护理: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引导患者多补充铁及维生素生微量元素以及必需的氨基酸,保证充分的休息,孕妇在护理干A期间应确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4]。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保持空气清新,安全,无干扰。适当锻炼: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忽略运动对孕妇自身以及胎儿的正常发育造成的影响。适当适量的运动不仅会降低高危妊娠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难产,另外还能够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出现。

1.3 观察指标

依据相关文献,制定下述观察指标,对高危妊娠孕妇的护理需求进行统计,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应激指标进行记录分析,具体包括特质性焦虑(T-AI)和状态型焦虑(S-AI)。对两组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具体包括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P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高危妊娠孕妇进行比较,高危孕妇对高危妊娠知识的相关护理内容最为关心,而对社会支持系统关心较少,通过S-AI和T-AI评分的方式评估患者,观察组明显比对照组分值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危妊娠严重影响孕妇以及胎儿的身体健康,很容易引起难产现象,严重威胁到孕妇以及胎儿的生命安全[5]。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的不断进步,医学专家们更全面的认识了高危妊娠的病因机制,高危妊娠主要是由于工作环境、慢性疾病、社会环境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对胎儿发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胎儿出现早产、死亡、先天性疾病或者生长迟缓等现象。相关资料统计指出,全国每年新生儿出生数量为800万~1 000万,病残儿占4%~6%,因而临床更加重视护理操作,依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实施产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孕妇以及新生儿出现的病死率[6]。

该文通过对两组高危妊娠孕妇进行比较,高危孕妇对高危妊娠知识的相关护理内容最为关心,而对社会支持系统关心较少,通过S-AI和T-AI评分的方式评估患者,观察组分别为(35.2±3.3)分和(37.2±4.7)分明显比对照组(44.6±7.9)分和(46.8±9.3)分值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对高危妊娠孕妇实施产前护理干预,需要医护人员系统评估患者的情况,主要目的是综合测评孕妇的身体状况,进而能够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这个过程是产前护理干预的基础操作,在这个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能够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8]。此外,医护人员还要对孕妇出现的高危妊娠原因进行分析,积极控制可能引起妊娠危险的因素,保证产妇顺利分娩,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高危妊娠孕妇在产前对其心理需求进行了解,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素芹.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1):697-698.

[2] 吴艳霞.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干预研究[J].北方药学,2014,11(2):528-529.

[3] 张建梅,王金玲,徐金梅,等.护士软技能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4):613-614.

[4] 李晨,史瑞芬.护士对护理软技能的认知及实施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2(13):875-876.

[5] 秦艳梅.妇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1):346-347.

[6] 张素芹.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干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1):628-629.

[7] 游景红.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干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20):2672-2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