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特色范例6篇

乡土文化特色

乡土文化特色范文1

【关键词】乡土艺术 特色文化 构建

一、全息浸润式的环境文化――以乡土艺术之美充盈校园

2010年,随着学校扩建工程的竣工,学校借势进行校园环境的建设。如各种建筑物的命名,校门、文化石、雕塑的设计与修建;学校绿化与美化;学校内部的陈设与布置,如学校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厅堂的陈设布置,教室、走廊的布置;学校传播设施,如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黑板报、橱窗、阅报栏、标语牌、广播、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设备设置等。学校通过全方面地整体规划、合理配置,力求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渗透出“美”的气息,让每一个场所都放射着“美”文化的光芒,让每一次活动都凸显“美”的内涵,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进行乡土艺术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

(一)精雕细刻的校园文化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我们十分重视学校文化的内涵发展,让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都能享受家的幸福和温暖。一进校门,你首先看到的是学校的文化石,镌刻着学校的校训“博爱、励志”,催人奋进,激励师生展示自我,给予师生精神力量;对校园建筑统一了主体色彩,建筑外墙以棕褐色为主,体现出乡土艺术的典雅、朴素、大方、厚重的特点;学校教学楼、文化墙、道路在广泛征集师生意见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文历史及各项建筑的功能进行征名,分别赋予一定的含义。如崇德楼、启航楼、致远楼、博爱楼、文博园、仁孝路、励志墙等。学校标志的设计与制作做到整齐划一,如:校报、校刊、办公用品系列、宣传制品系列、环境装饰系列上面的显著位置统一印有学校校徽,体现学校的独特文化内涵,给人以视觉、外在的直接感受,让人在浑然不知中提升了人的品位。

(二)丰富多彩的走廊文化

开设“洛溪长廊”,用乡土艺术之花点缀校园。弯曲的四面长墙,是孩子们喜爱的艺术宝地,也是学校来客最爱驻足之处。在这里有介绍乡土民间老师傅的勤奋学习和自我成才故事;有展示传统乡土民间艺术的历史;有展示学生自己幼稚而又成熟的艺术作品;有展示学生开展的乡土民间艺术活动风采;有展示学生社会“艺术采风活动”的实践成果。悬挂“溪小作品”,让校园每一堵墙壁倾吐艺术的芬芳。走过长廊,在学校的过道、楼梯口,“小艺术家”的作品充满着校园的每一面墙壁,成为校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三)个性突显的教室文化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整洁、雅致的教室文化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每学年,以班级为单位,根据自己班级特点,争创班级特色文化,通过班风班貌的建设,真正达成“以美育爱”的目的。教室内鲜艳的国旗、醒目的学风,提醒学生心中时刻装着祖国、装着学校,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图书角”“班训”“荣誉台”“特色目标体系”“班级文化园”等小天地,给学生提供一个成长的大环境,搭建了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教室外的“班级展示牌”向人们展示了班级名称、班级心语,镶嵌着学校的校标,处处体现着学校的文化特色。

二、多层互动型的社团文化――以乡土艺术之美彰显个性

乡土艺术,作为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之一,有着一般艺术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为使广大学子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提供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几年来,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建立起学校、年级、个体三级学生社团组织。通过显性、隐性的渗透,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本土情怀,加深对家乡艺术的热爱之情,达到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的目的。

(一)辐射的基地――学校社团

学校根据乡土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可能,成立校级社团“洛溪少年艺术团”,下设“江南皮影小剧团”“黄灯腰鼓队”“蓓蕾剪纸社”和“洛溪书画社”。通过社团管理制度,招聘竞选社长、学校委派指导教师等方法开展活动。通过采访调查: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渊源;实践表演:“现场赠送春联、剪纸作品活动”“皮影戏专场演出”“校园文化进社区”和“广场文艺晚会”等活动,把乡土艺术辐射到农村百姓们的业余生活,激励其他同学迎头赶上,努力超越。

(二)信心的摇篮――年级俱乐部

各年级社团辅导老师在日常的管理中,发现和培养在日常学习、艺术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吸收到年级的“小艺人”乡土艺术俱乐部,根据兴趣爱好各特长进行分类,每个年级一般成立5―6个俱乐部:光影社、丫丫皮影组、星海拾贝、书法艺术组等。这些年级社团每年参加学校举行的“青春五月――校园艺术节”“金秋十月――艺术之星评选”,开展了“课本剧表演”“学生特长展示会”“学生书画展览”“老少同乐――书画联谊表演活动”“剪纸作品展”艺术活动,并在活动中对表现突出的同学按特长分类评选出“校园之星”,在学校的艺术长廊中进行宣传,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发展的动力,也为学校“洛溪少年艺术”社团输送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彭钢.学校文化建设:一种生存与发展战略,.

[2]杜卫, 周跃良主编.小学乡土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乡土文化特色范文2

山区 乡土 民族混居 文化 特色旅游

近年来人们对低碳、环保、自然、生态、绿色的追求,激发了乡村旅游的兴起,在乡村旅游的打造过程中,乡村旅游的定位,乡村旅游特色打造,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这些都成为我们迫切思考与解决的问题。渝东南是中国西部大娄山和武陵山两大山系交汇的盆缘山地,与渝鄂湘黔四省市结合相连,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包括黔江区、彭水县、酉阳县、武隆县、秀山县和石柱县所辖区域。该区域以秀丽的自然山水、独特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彭水县地处武陵山区,居乌江下游,系渝东南的门户。本文以彭水县为例,拟从乡村旅游的定位,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服务跟进,乡村民族文化与旅游的巧妙融合四个方面探讨渝东南山区乡土民族文化特色旅游建设策略。

一、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定位

(一)彭水旅游面临的困难

彭水是内陆地区,贫困山区,旅游业起步晚,旅游业的打造面临着向外推广的难度,面临着旅游打造所需要的大量资金缺口,面临着旅游从业人员等旅游相关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

(二)彭水旅游拥有的优势

但是,彭水县系苗族、土家族与汉族的混居地,旅游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一方面,该地有山有水,例如,百里乌江画廊风景区、阿依河漂流、茂云山森林公园等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另一方面,该地区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有独特的盐丹文化,其苗族土家族与汉族的混居山区遗存的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悠久,例如,郁山古镇被毁掉的“九宫十八庙”、唐代始建的开元寺,保存下来的天然盐泉、丹穴,二十年代彭水上八乡民众为贺龙同志树立的德政碑等;再者,该地有较多的可供利用的本土人力资源,例如,该地的本土文艺、书画作者,娇阿依民歌、踩花山歌舞、吹唢呐等民族民间乡土艺人,打糍粑、做鸡豆花等饮食传人,以及彭水县职教中心旅游专业的学生等众多的后备人力资源。

(三)彭水旅游建议的定位

“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游览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等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来满足身心需求,有特色的旅游资源才有吸引力”。因此,特色旅游打造至关重要,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有特色才能可持续发展。纵观彭水旅游、周边旅游、国内外旅游的特点,可以将彭水旅游特色定位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山区区别于平原,乡土区别于城市,民族混居区别于纯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中等城市有别于小城市与大都市。这样的定位,有利于彭水旅游的规划与设计,有利于彭水旅游特色主线的确立,有利于彭水旅游的宣传与推广。在此基础上再确立各景点在“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特色下的各自特色,例如,百里乌江画廊风景区、鹿角磨盘石的观光游,郁山古镇、绿荫轩体验盐丹文化、彭水文化的文化游,老云顶、茂云山森林公园的避暑游,阿依河漂流的探险游,鞍子苗寨的民族风情体验游等。

二、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硬件建设,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基础

(一)景区硬件

1.传统建筑修复与重建

部分有传统建筑的景区中,有的传统建筑由于年久失修,遭到损坏和拆除,这些被损坏与拆除的建筑,根据规划需要,对有特殊历史意义的、能反应该景点特色的部分传统建筑,要修复与重建,这些需要修复与重建的建筑,应该在尊重原建筑风格的前提下,了解原建筑建造的历史,以“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这一主旋律统领传统建筑的修复与重建,使这些传统建筑成为彭水以打造山区乡土的、原生态的、民族混居文化中等城市的亮点景观。例如,彭水山谷公园改造“通过建设一环、两轴、六区、十八个景点,将现有公园打造成集休闲、游憩、文化体验等多样功能为一体的县城核心生态绿区,充分彰显彭水深厚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山谷公园的改造,可以在保留公园大门主调风格的基础上,依据山谷公园依山而建的地理态势,各景点的修复与重建,着重反应彭水民族混居山区文化以及厚重历史。郁山古镇的打造,在古镇上配以重建的仿古说怀书的茶馆,仿古的书画、文物交易市场等,彰显古镇悠久历史文化。

2.“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打造

有的景点的传统建筑,数量比较多,损毁严重,例如,彭水县郁山古镇被毁掉的“九宫十八庙”、唐代始建的开元寺等,均被损毁,要修复与重建,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很长的时间,在一定时间内靠本县的财力难以修复或者重建,但这些景点的建筑是颇具影响的,很有特色的,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如果给予修复与重建,对本地的旅游业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要解决这一难题,可以先借鉴“印象武隆”的方式,打造“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待条件成熟时,再给予批量重建。“盐丹印象”或者“黔中印象”的打造,可以选择性地重建具有象征意义的部分建筑、雕塑、标志等,再聘请著名导演,联合一批业界巨匠,与本地文艺界人士组合成强有力的创作团队,用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手段,采用多种高科技手段,与当地淳朴的风土人情演绎“盐丹印象”,重现辉煌历史,在带给观众完美的视听享受和精神震撼的同时,让游人在短时间内了解黔中文化、盐丹文化,了解彭水悠久历史。

(二)地标建设与指示标牌

1.景区标志性建筑

每一个景区,都应该有一个或者几个标志性建筑,这些标志性建筑,要充分利用该景点的山区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文资源优势,例如,各种高低不同、形态各异、错落有致的大山资源,丰富的流水资源,变化万千的奇石资源,漫山遍野的树木资源等,结合本地的历史,民族混居地风情等,可以做成以树木为主元素的建筑,以奇石为主调的建筑,以流水为主题的建筑,这些建筑,有的是苗族的风格,有的是土家族的风格 ,有的是汉族的风格,例如,摩围山风景区,可以充分利用树林里的树木、树桩、根艺、藤条等为主元素打造建筑,保家桃花山庄的建筑,可以选木结构的吊脚楼为主元素,再配以秋千,漫山遍野的桃树、桃花;磨盘石风景区、阿依河漂流区可以在沿途部分地段修建以石材为主调装饰的建筑、石梯、石坝,再配以用乌江奇石组成的抽象的乌江风光雕塑群;郁山古镇怀龙亭的打造,可以选择有小桥流水的亭阁、贺龙的具象的雕塑等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这些标志性建筑,无论是何种风格,均使其体现“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这一主调。

2.景区内外指示标牌

除了景区标志性建筑以外,景区内外的指示标牌也是各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指示标牌,一是材质可以根据景点特色选用竹、木、藤制的,以及石材的、钢制的材料制作等;二是指示标牌的文字内容体现民族混居特色;三是尽可能在更多的地方配以指示标牌,并分别用中文、英文以及其他文字标注,使游人不仅能在彭水境内方便快捷地找到不同的景点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彭水作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多元文化魅力。

(三)其它硬件

1.酒店、商店

“吃、住、购”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一个地方旅游,除了欣赏当地的风景名胜,了解当地的民族文化,还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购买当地的土特产等旅游纪念品,此外,住的地方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餐馆、酒店、旅馆等餐饮与住宿处,超市、商店等购物处的建设及装饰要注意规划与设计,这种规划与设计可以分地段、分批次、分档次按照不同的风格以及不同的类别,由政府牵头进行规划与建设,这种规划仍然要围绕“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 这一大的主线,使其在统一中保持个性,例如,在郁山古镇规划仿古民间小吃一条街,以及卖小饰品的仿古一条街等。此外,彭水在首届“一节一赛”召开期间就进行了店铺装修与美化的工作,受到了市民的一致称赞。随后,对学校、社区、商场等的建设,也可以有选择地加以规划与建设,使这些特色辐射面更广。

2.道路、交通

“行、游、娱”是旅游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公路、铁路、水路构成了彭水旅游的立体交通,大乡村、小城市成就了彭水山区乡土旅游的主调,阿依河漂流、茂云山纳凉、郁山古镇观光,造就了彭水集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格局。例如,彭水旅游打造的过程中,其交通工具的选用,可以在水上旅游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观光游船、竹筏,可以在山地旅游引入马匹、滑竿,可以在郁山古镇街道恢复特色仿古观光小车、仿古人力车等。

三、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服务,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保障

(一)旅行社及导游等从业服务

“旅行社作为现代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它的服务内容是综合性的,是把食、住、行、游、娱、购等多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各种服务”。因此,应该加大对旅行社的组建与管理,使之适应迅速兴起的旅游服务活动。同时,成熟的旅游服务中,作为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导游的素质是比较高的,彭水旅游在起步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狠抓导游素质提升,打造特色优质的导游服务。其方法,一是选拔旅游专业导游方向毕业的学生到彭水各旅游景点工作,这项工作,可以由政府牵头进行;二是对旅游在职人员素质的提升,可以由旅游局组织相关人员负责执行;三是对旅游后备从业人员针对彭水旅游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的提升,可以由彭水县职教中心与旅游局等单位联动完成。这项工作,可以借助彭水县教师进修学校胡显强老师承担的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彭水为例”的研究成果《彭水旅游》校本教材(正在编写过程中),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从而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

(二)酒店、餐饮及旅游支持服务

外出旅游,人们除了谈论本身的旅游景点以为,议论最多的就是餐饮与住宿,因此,酒店、旅馆的服务水平,餐馆、小店的特色餐饮,以及旅游服务的其他支持力度,也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酒店、旅馆环境是否舒适,被褥是否整洁,设施是否齐全,安全是否有保障,服务是否热情周到等,都直接影响游客的情绪。另一方面,餐饮的好坏更是旅游的一个重要环节,彭水的旅游餐饮,可以分三块打造,一是以火锅、川菜等为主的重庆特色餐饮;二是以鸡豆花、荞面、三香等为主的彭水特色餐饮;三是少量的除川菜以外的鲁菜、苏菜、粤菜,以及西餐等其余餐饮,这样的安排,既可以宣传推广本地菜系,突出“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特色,扩大其影响力,还可以让不同需要的游客能在旅游的同时,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可口的餐饮,提升旅游的满意度。再者,旅游的其他支持服务,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例如,提供县内不同旅游线路套餐供不同游客的选择,提供县内旅游线路与本县周边线路的衔接线路套餐供不同游客选择,旅游景点的门票在网上、售票景点的方便快捷购买等。

四、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积淀,是彭水特色旅游城市建设之根本

(一)传承传统文化

旅游可以开阔人们的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异域文化、满足人们探新求异和求知的欲望。实践表明,旅游者对旅游的印象中,旅游地本土的文化留给游客的印象要比旅游景点的景色留给我们的印象更深刻,更持久,更容易让人激动,因此,各地旅游的打造,都很重视文化的打造,并且以文化的打造统领景点景色的打造。彭水是黔中文化的发祥地,其盐丹文化、民族混居地文化是其核心,在彭水“山区乡土民族混居文化特色旅游中等城市”的打造过程中,一方面,以黔中文化、盐丹文化、民族混居地文化统领景区的打造,使景区颇具民族混居文化特色。另一方面,通过教育部门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传承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得以持续传承与创新。再者,通过文化部门在村组、社区等宣传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二)创新旅游文化

一方面,创新景点文化。人们除了关注景点本身的景色以外,景点文化成为人们对这个景点关注的重点,因 此,对景点文化的包装与策划,以什么方式呈现与凸显,在景区中服务人员的知晓度与导游的解说,成为景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彭水县借助“一节一赛”打造旅游文化。继去年彭水“一节一赛”取得瞩目成绩的基础上,今年再度举办“一节一赛”,以大型民族歌舞·娇阿依、苗族舞蹈踩花山、中国摩托艇联赛、江河钓鱼大赛、乌江流域特色美食周、乌江画廊杯首届彭水阿依河国际漂流大赛、乌江流域特色农副产品展销、黔中文化论坛等12项活动助推彭水旅游。再者,统一规划、设计与制作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土特产、纪念品,使之从另一角度呈现彭水旅游文化。彭水土特产,可重推大脚菌、精丝苕粉、郁山擀酥饼等。旅游纪念品,打造有彭水“山区乡土民族混居特色”的各种特色旅游纪念品供游客选购,这项工作,可以在政府牵头下,由旅游局、文化部门组织本土民间艺人、美术院校师生、相关厂家共同开发完成。

(三)打造本土文化

除了旅游文化以外,通过各种途径打造本土文化,也是彰显彭水旅游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借助各种资源举办全国性大赛,扩大彭水的知名度。例如,借助本县面向全国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少儿漫画网站”以及其所拥有的众多资源,举办“‘阿依河杯’全国少儿漫画大赛”,吸引全国顶级漫画家及众多漫画爱好者、学校师生参加漫画大赛,借助本县面向全国的唯一的“乡土美术网”,举办“‘乌江画廊杯’全国首届乡土美术大赛”,吸引全国民间艺人,广大农村学校师生,相关研究人员参加大赛,通过长达半年至一年的征稿,既扩大了彭水县在全国的知名度,也收到了众多的优秀的漫画作品、乡土美术作品,还活跃了彭水本土文化,提升了彭水文化的品味。另一方面,举办县级的文学、摄影、书画、声乐等大赛,鼓励本地艺人、爱好者、学生,创作本土味浓厚的作品,以丰富本土文化。再者,举办旅游相关的大赛,以提升彭水本土旅游质量。例如,此次“一节一赛”中“武陵山·乌江画廊民俗生态旅游经济发展论坛”的举办,就是很好的尝试。

参考文献:

乡土文化特色范文3

一、乡土特色美术在中学美术中的教学意义

将乡土特色美术引入到中学美术的教学中来,不仅对于乡土特色美术的发展与传承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中学美术教育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因为中学美术教学中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才让乡土特色美术没有走向绝迹,反而能够不断地发扬与传承。中学美术教学中因为有乡土特色美术这一教学内容,为其注入了很多新鲜的文化血液,使得课堂教学增加了新的活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内容。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引入乡土特色美术,能够让中学生了解人与美术之间的关系、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为中学美术教学体系的完善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一,乡土特色美术大大丰富了中学美术的课内外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灵活运用乡土特色美术资源,能够帮助学校开发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例如,中学美术教师可以经常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将写生课、创作课、理论教学有机地结合。美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剪纸、泥塑等手工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二,乡土特色美术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非常生动且贴近生活的教材。美术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情感。乡土特色美术教学教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感受美。乡土特色美术实际上就是普通百姓朴素生活的一种体现。现如今人们在博物馆看到的艺术品,大部分便是很久以前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日常用品,这样便可以看出,艺术其实就在人们的生活中。乡土特色美术为初中美术增添了更多的审美素材,促进了初中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将中学美术教学嫁接在乡土美术的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

打破美术教材作为唯一美术课程资源的局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地方美术资源。因为乡土美术从生活中来,使人感到真实、亲切、动人;还原到生活中去, 虽然经过加工,但却又让人感觉真实。这样的内容更贴近生活,更具有亲和力,完全可以将生活引入美术教学。由于我们学校周边很多村寨都有少数民族,受其影响,这一带的居民以家纺生产为主。鉴于这些特点将原先比较枯燥的图案知识融入到家纺用品中来,例如《美丽的图案》,首先用生活中学生常见的家纺生产过程让学生观看,让其体会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家纺设计。然后浏览一些家纺作品,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作品并说说其中图形排列的规律,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出了图案的基本知识。将这些学生平时生活中常见但又不太了解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学生特别感兴趣,教学效果也很好。这样用地方文化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得学习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实用。

2.筛选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内容也是相当繁杂。这就要求作为施教的我们要因地制宜地筛选、开发、利用各种乡土素材美术课程资源。根据中学生的特点,选择和他们生活更为贴近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的目的。例如乡土文化之一的布依文化,位于贵定县西部约20公里处,在此发现了大量的布依族的民风民俗,其珍贵程度无以价计。乡土文化之二的苗族刺绣艺术历史悠久。这两种乡土文化都非常有代表性,但是综合中学美术教学的特征和中学生“玩”性未减的特点,选择带学生参观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景观,或者带学生参与当地的一些民俗活动和重大的传统节日,让学生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吸引力,能让学生在玩耍中既了解到南通当地的乡土文化,又能从中学习美术知识。贵定的乡土文化资源比较充足,我们只有学会选择取舍,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

人类学家基辛指出:“文化的歧异多端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人类资源, 一旦去除了文化间的差异, 出现了一个一致的世界文化, 可能会剥夺人类一切智慧与理想的泉源, 以及充满分歧和选择的各种可能性。我们迫切需要了解人类的多样性, 研究世界各地人类的生活方式, 他们最后获得的智慧就是多样的智慧。”乡土特色美术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为中学美术教学注入了很多活力,也为中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很多素材,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取舍地将乡土教材进行发掘和发扬,是每个美术教师应尽的责任,也是对乡土美术的一种保护,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因此广大的美术教师要把开发乡土教材作为己任,希望把更多的乡土手工艺得到传承和发扬。

参考文献:

[1]樊春芳.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中乡土教材发掘的思考[J]. 新课程(中学版), 2009,(10) .

[2]田斌奇. 让乡土资源走进美术课堂[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7,(01) .

乡土文化特色范文4

关键词:乡土景观;设计;信阳

1 乡土景观概念

乡土意指家乡、故土,也是地方、区域之意。近年随着对本土文化、地域特征的强调,乡土景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

乡土景观作为一种本土、地域性的景观,是乡村自然资源的功能载体,也是精神意义的物质载体,因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历史文化魅力而对游人具有强烈吸引力,也因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逐步被同化甚至消失而使相关的保护研究受到更多的关注。

2 信阳乡土景观特征

2.1 乡土物质景观特征

2.1.1 区位特殊、北国水乡。案例选取区域为河南南部淮河以南的信阳市,自然地理区位特殊,位于我国自然环境的南北分区的过渡地带上,是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标志性城市。以地貌复杂的山地和丘陵为主要特征,地形复杂多样。整体上信阳南部为山地,包括新县、商城县,中部为丘陵,北部为平原;信阳又称北国水乡,全市800多座水库,占土地总面积的12.5%,其中位于市区的南湾水库因其物种丰富、降水量充足而驰名中外。

2.1.2 南北交融、植被丰富。信阳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过渡带,具有明显的过渡区特征,是典型的夏热冬冷地区。这种气候特征直接影响到民居建筑、农业种植和植被资源与生长;植物类型既有颇具南方特色的品种,也有饱含北国风光的种类,为营造乡土景观提供了丰富的本土素材。

2.1.3 荆楚遗风、类徽风貌。聚落又指村落,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的独具特色的产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乡土物质文化要素。信阳地区宅院和聚落大多受风水学说影响,沿交通和河流分布,多集中在山地中的河谷沿线和山坳盆地地貌地区,例如,罗山县铁铺乡何家冲村、新县丁李湾村等;民居建筑风格因受明清时期移民运动影响,趋于南北文化交融的特点,呈现出白墙灰瓦的南方乡土建筑风格,其天井式民居的白墙灰瓦造型风格,与湖北、江西传统民居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呈现出厢房小,正房大,天井院落呈横向狭长的空间布局形式,大门造型也别具特色,有内凹形式,形成开口向外的“八”字型,这种做法和徽派建筑相似,在北方民居中则比较少见。

2.2 乡土非物质景观特征

2.2.1 根亲文化浓厚。信阳历史悠久,是中华姓氏之根,中华汉姓的姓氏中,有13个姓氏发源于信阳。早在西东周、春秋时期,信阳就获封有申、蒋、寥、黄、江、息、弦等诸侯国,古代以国为姓,国名即姓氏,形成了“台湾访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根亲文化现象。

2.2.2 红色资源悠久。信阳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红城,被称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在抗日战争时期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全国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其中,新县更有“将军县”的美誉,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多位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

2.2.3 文化遗产丰富。信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豫南文化,在文物、传统工艺、民歌民乐等方面尤为突出。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信阳民歌、罗山皮影、信阳毛尖采制工艺、信阳剪纸、固始柳编。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呈现出豫南地区特有的风格,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承。

3 乡土景观设计原则

3.1 真实性原则

乡土景观的审美价值主要表现为它的真实性、多样性,应该得到尊重。真实性是维护乡土物质景观的重要武器。要求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土景观的设计应当保持、延续物质景观氛围的真实性和非物质景观的真实性,不能为了追求潮流、华丽而改变乡土景观原状。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非物质乡土景观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地方文化,因其差异性、多样性而受到关注,也应该被尊重。

3.2 公众参与原则

乡土景观的设计既是为了展现地域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为了增强当地的活力,因此乡土景观的设计必须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审美取向、劳作特点、风水习俗和忌讳禁忌。也就是说,在乡土景观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本仍然是设计者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3.3 整体着手原则

乡土景观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物质与非物质景观的相互交融与渗透形成,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乡土景观设计,要先从整体着手,结合村落的历史源起、地形地貌、气候特色、以及非物质因素的影响等因素,确定好村落的场所空间序列关系,然后再做细部的设计。以表现出完整的、独具魅力的乡土景观为目的,其设计的内涵在于对“场地精神”的构建,而不仅仅是某些小品、植物等乡土景观要素的展示。

参考文献

乡土文化特色范文5

一、 善于挖掘本土文化

幼儿教育理念的形成与社会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在具有浓厚特色的文化背景下,特色的幼儿教育是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的。有的时候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往往会忽略我们常常见到的特色文化,家乡的文化特色优势就被隐藏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生活周边的特色文化,挖掘特色资源,把家乡的特色文化带入到幼儿课堂中来。幼儿在学习中更爱接受新的文化,在广袤的知识海洋中找寻他们的那份快乐,但是如何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那份快乐,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了。在幼儿们的生活周围充斥着本地的特色文化。

我园每年春季都会组织春游,带着孩子去本地特色景区,感受历史文化气息。在安徽凤阳有著名的狼巷迷谷景区,韭山洞和鼓楼,明皇陵石刻等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些都可以让幼儿们体会到大自然的无穷奥秘和家乡的历史人文魅力。

安徽凤阳还有全国文明的凤阳花鼓、凤画等,这些本地特有的文化都是幼儿们生活周围的。我园设置了凤画课程,并且有专门的幼儿花鼓队。这些文化不是在多么遥远的地方,就在我们的身边,我倒要善于挖掘本地特色,让特色文化走进幼儿教育中来。

二、 善于利用本地特色

幼儿的生长与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幼儿的生活环境就是一个最大的教育课堂,我们应该通过教育设计把幼儿身边的环境充分利用起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的生活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本土的特色文化,在本土特色文化的沃土中,怎么样实现幼儿茁壮成长,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文化教育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作为幅员辽阔的中国,各地特色各不相同,每一个区域都具有他们特有的风土民情,这样一个环境都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将本土优秀文化植根于幼儿教育之中,可以让幼儿了解本地特色,更有利于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各地本土文化中都是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具有它特有的价值和内涵,是代代流传下的优秀教育资源。幼儿教育资源的采取,不能脱离本土优秀的文化成果,这不仅是贴近幼儿的生活,更让他们真正地了解本土文化的底蕴,扩展幼儿的视野。幼儿园的课程可以根据凤阳的名胜古迹,工艺特色等方面来设计。

我园有专业的幼儿花鼓队,对于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活动,幼儿们都非常喜欢。幼儿花鼓队是我园的一个特色,在幼儿园举行文艺活动的时候,经常参加演出,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又有更多的孩子主动要求加入花鼓队。

我园专门开设凤画课程,并举行“我心中最美凤画”的比赛,积极鼓励幼儿参与,把优秀的作品张贴在学校的图画展览区,让孩子和家长欣赏他们的杰作,让幼儿们体会凤画的魅力。这些课程的设置不仅可以让幼儿们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还可以让幼儿们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结。

三、 积极开展本土特色活动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我们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人文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不能离开对家乡的了解,本土文化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让本土文化潜移默化地走进幼儿的教育之中。

我园组办“我的家乡――凤阳”主题活动,组织家长和幼儿春游,一起走进凤阳,了解凤阳。这就让幼儿更能感受到家乡的自然景观的美丽,又能感受到浓厚的本地人文气息,让幼儿们来感受家乡的魅力。让幼儿们用语言和绘画描述家乡,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还培养了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回到课堂之后,我们更是设置了情景剧环节,让他们以演绎的方式,来表现给他们印象最深刻的春游经历。组织孩子们演讲,让他们讲述所知道的家乡的特色。还可以让幼儿们画出的凤画,也许这些画还很稚嫩,但是这可以让幼儿们对凤画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就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小花鼓队的比赛,他们的尽情演出,让我们看到他们对花鼓的热爱,对这一活动的喜欢。这一些列的活动,都能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更能切身实际的体会到家乡的浓厚文化。

四、抓住时机宣传本土文化

现如今的教育更强调的是走出课堂,走出书本的教育,要幼儿们贴近自然和社会。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抓住良好的时机。安徽凤阳全国闻名,每到五一、十一黄金周,都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到这里旅游,在这一时期,对凤阳的宣传力度也是非常大,对本地特色介绍也是非常详尽的。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让幼儿们体会到家乡的特色文化。我们请家长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去了解我们的特色文化,去看看凤阳的名胜古迹,带孩子去看花鼓表演,看凤画等等。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资源来为孩子提供了解家乡的多种途径。让幼儿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的风土民情,热爱家乡的自然。家长的参与不仅可以实现亲子间的互动,更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家长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来进行幼儿教育。

乡土文化特色范文6

关键词:长阳乡村旅游资源;现状及问题;对策

乡村旅游亦称农业旅游,在东亚地区,将传统旅游称为观光的国家和地区则称为农业观光。所谓乡村旅游,学者们普遍认同的概念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农民所经营的土地、庭院、经济作物和地方资源为特色,以为游客服务为经营手段的农村家庭经营方式。2004年在贵州举行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专家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内容: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味和丰富性;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长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迎合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文化为灵魂的内涵,从而满足现代人体会特异文化的心里需求。加之长阳保护很好的原生态环境,可以发展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上的原生态型乡村旅游。这种独特的原生态型乡村旅游只有在保持其原生态的自然资源和乡村特色文化的同时,才能保持市场优势,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层次上来讲,乡村旅游应该是一种在原生态的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有自己文化特色、有一定民俗内涵的原生态旅游。

一、长阳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分析

(一)非物质文化资源

长阳乡村旅游资源具有高品位的文化内涵,这为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长阳是土家族的发源地,是土家人聚集最多的自治县。土家族自由特有的特色文化和民俗节庆,是长阳乡村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1、民俗风情文化。长阳的土家族在上千年的发展史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哭丧、哭嫁等;还有特色的节庆活动,如赶年节、过月半等,这些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独特性、传承性和模式性的现象。

2、家庭生活文化。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其有别于具有“共性”特征的社会文化,显示出了个性文化的优势。长阳家庭文化丰富多彩而且是一种慢节奏的文化,具有文化性又带有休闲性。游客在长阳农村家庭生活文化的环境中,学习唱山歌、跳撒叶儿荷、听古老的传说等等,感受特色文化,缓解压力,增长见闻。同时,增强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使感情更加融洽,家庭更加和睦。

3、乡村艺术文化。长阳是土家族自治县,聚集了几千年的古老民族土家族,也遗存了上千年的民族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经久不息代代相传。现存的撒叶儿荷、长阳山歌、南曲、花鼓子、吹打乐等堪称土家族的文化瑰宝,其中撒叶儿荷已经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除此之外有几项也已经被列入省级遗产保护项目。除了这些洋溢着生命的“活文化”外,长阳也有很多流传至今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有“土家族第一女故事家”之称的孙家香等一些故事家。

4、居民建筑文化。由于独特的地形、气候、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长阳形成了自己的建筑――吊脚楼。几千年来,坐落在山中的一座座吊脚楼凸显了长阳建筑特色。这种特殊的建筑必将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

(二)独特的自然资源

长阳旅游资源赋存丰富,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境内山峰林立,千姿百态;山上草木繁茂,四季长青;江水清澈透明,绿水悠悠;正所谓“江作清罗带,山如比玉簪”。清江流经长阳148公里,清江梯级开发形成“一坝两库”,库容近40亿立方米,水面13.6万亩,县域以水域风光为主体,有名山、洞穴、岛屿、象形山石、生物景观等,形成了水清如镜、碧波涟漪,气候温润、林木葱翠,高山耸立、峰回峦接,飞瀑垂练、彩虹横空,溶洞天成、千姿百态,山水相映、幽深秀美的独特自然景观。

综上所述,长阳旅游资源有别于以往的以农村田园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资源,告别了吃农家饭住农家窝的时代,进入了一种别具一格的以独特文化为主题以特色建筑为依托的乡村旅游。

二、长阳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长阳在为民族文化资源的利用保护探索新的途经与模式的同时,不断地利用其自身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渐走上了将其深厚的民族底蕴和旅游资源两者结合的模式,确定了以旅游资源为载体弘扬民族文化的旅游发展道路。为了全面分析研究长阳旅游发展的状况。笔者于2007年暑期,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长阳旅游现状做了调查。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收回96份。有效收回率为96%。

(一)长阳旅游发展现状

1、长阳旅游发展迅速。近两年来,湖北省长阳县旅游发展经过一系列的大手笔重措施。已经步入了一个健康、良性并快速发展的时期。清江画廊秀绝天下的旖旎风光,浓郁迷人的巴土风情,秀美的山水风光,独特的土家文化,吸引了无数中外客人。通过图1来分析近年来长阳旅游的发展状况。由此可见,长阳旅游的发展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如此好的发展趋势将会托大长阳乡村旅游市场,提高知名度,为长阳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以预计在以后的几年,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将稳步上升。

2、长阳旅游开发的现状。在此次抽样调查中,首先考虑当地居民对长阳旅游开发的看法。是否给他们带来了经济上的或其他方面的利益。调查结果表明,认为长阳旅游开发得当的人群仅占总人数的60%。他们认为旅游开发并没有认真落实。经实地调查得知,现在只被考古学家利用。也没有给当地居民带来真正的利益,大部分的年轻人都以打工为生,没有把旅游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当地居民希望通过旅游开发带来可观的收入、发扬本土文化、改善本地环境、提高交通条件等。

(二)长阳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目前,长阳旅游的开发状况仍然表现出起步阶段的种种迹象:经营者对旅游的本质归属上不清楚,缺少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对传统文化的恢复和保护意识,把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资本进行大量开发利用。受旅游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投资观念的影响,甚至存在着景点景观的建设轻环境营造的现象。2006年全县招商引资合同资金9.6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截至2007年9月份,全县招商引资合同资金12.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这种急功近利的情况,不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挖掘,更不利于长阳乡村旅游走特色之路。

长阳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中文化载体、轻文化内核,重有形文化、轻无形文化。通常忽视了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因此,长阳乡村旅游的开发工作一定要系统、深层次的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突出特色,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只有高立意、高起点才能在保护原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原生态型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三、长阳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一)深挖内涵,忠于乡土

长阳乡村旅游产品必须创新,其切入点应是对当地民俗文化的深层次挖掘。长阳原生态型乡村旅游是在欣赏自然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系统地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结合当地实际,突出特色,用“特色”这个招牌树立形象。挖掘特色,打造精品,增强参与性和知识趣味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旅游资源的文化特性不流于形式和趋同现代化,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乡村旅游必须走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道路,挖掘民族文化中丰富的宝藏,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二)生态民俗,双重建设

长阳原生态型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安排既有生态的又有文化的内容,建立合理的二元结构的复合式旅游产品。注重产品的多功能性,促进长阳原生态型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长阳土家族节日文化多姿多彩,自年始至年终,几乎月月有节日,过赶年、六月六、女儿会等,体现了土家文化的特色,节日文化旅游应该是乡村旅游的重头戏,提高游客积极体验和积极参与的意识。在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以愚人岛、巴国古都、中华巴士圣山、柏元岛等为主要内容的清江画廊风景区的建设,从而构建一条以土家特色游轮为交通工具的旅游路线。游客坐游轮沿清江顺流直下游山玩水;感受旅游地的特色风俗文化;品味特色小吃和体验当地人的热情好客。这种把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相互结合的模式,能使游客的身心得到净化;同时,为使“清江画廊”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三)重视文化,突出乡村特色

具有几千年历史的长阳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又重大的历史价值。从1998年以来,长阳共收集、整理、编印出版了14部200多万字的长阳民族文化资料,内容涉及民族民间文化的各个领域,如《孙家想故事集》、《长阳南曲》、《长阳对联大观》、《长阳地方名传奇》等。2002年和2003年又编辑出版了200多万字的《长阳巴土文化从书》。早些年的著作有杨发兴的《长阳发言志》,1996年出版了杨发兴、陈金祥的《彭秋潭诗注》,1999年出版了《长阳诗词民歌集萃》等。依据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长阳民族风俗文化,以及长阳土家族的服饰和手工艺品,在长阳分布凸显当地文化的多功能能博物馆。在博物馆划分出一个区域建立具有土家族建筑特色的民俗茶馆,一方面可以品茶,品尝当地美食;另一方面也为游客聚会、休闲和社会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场地。

(四)特色宣传,特色品牌

通过对外宣传,举办一系列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来提升长阳对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长阳似画廊”为宣传口号。积极参与各种旅游节及旅游会展;适时举办具有特色的旅游活动。如:举行以张建横渡对清江画廊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土家歌王”擂台赛等来吸引更多的人参加;调动周边的旅游市场,提高知名度,打造全国品牌。更深层次上,可以发扬本土文化,创建有品牌的长阳非物质文化乡村民俗游。

四、结语

对于乡村旅游而言,越是原生态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高质量、高层次的和最具有生命力的,最有吸引力和最有实力的乡村旅游要求自然天成的生态环境,和最具有淳朴乡土味、浓郁民族味的传统文化,而长阳恰好符合这些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它远离都市,受工业化、城市化影响较小,有着近乎原始而又俊美的自然环境,还有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这种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将会对国外的游客造成极大的吸引力,将成为中国最有特色的乡村旅游,有很大的乡村旅游开发价值。

参考文献:

1、何丽芳.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M].地震出版社,2007.

2、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刊,1999(2).

3、纪文静.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城环学院,2007.

4、尉国富.广西上林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广西地方志,2005(2).

5、周勇涛.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调查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5).

6、玉希贤.旅游规划的艺术[M].重庆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