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思维的方法范例6篇

训练思维的方法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设计的思维;艺术想象力思维;抽象法则;思维发散

设计专业宏观上一般分为艺术设计专业与工业设计专业,微观上可以分为包装设计、招贴设计、雕塑设计、装置艺术、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等艺术与商业领域的设计专业。然而无论哪种设计专业除了要注重基础教育,还要注重艺术素养、专业素养及其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那么这种素养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以思维训练为基础,学生才能具备设计的基本条件――创新思维。思维训练最终要求学生以国际艺术、设计潮流来检验自己的设计作品,否则学生的设计作品要么是对已有设计作品的再现和模仿,要么是不现实的、缺乏内涵的、盲目的设计作品。所以不管是艺术、设计理论课,还是设计实践都需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重视学生的创造力,这是设计教学最重要的一个内容。

在传统的设计教育领域,大都是以灌输理论知识及技能培养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这样培养的学生具有偏向性或极端性,有的注重理论,有的注重设计技法,往往都忽视了设计创新,忽视了理论与设计实践的结合。而教学的设置往往也按照设计的种类来划分,使设计思维的训练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之上,造成涉取知识面狭窄,创作灵感的缺乏,设计思维的枯竭。

艺术的本质应当是创造与个性的发挥,设计则是在规定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所以艺术思维与设计思维形成完美的结合就构成了设计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授课及指导学生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应该着重把思维的开发作为创造力的基础,并且把艺术的想象力思维和设计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结合起来,并且超越专业的局限,来开启学生的心智。

艺术想象力思维的培养提倡无论各种课程都通过大量的阅读艺术理论、传统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欣赏、中西方艺术的对比,来提高对视觉表现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直觉判断力,对现实世界观察与理解的能力。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阅读欣赏,而是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层探索设计的本质,树立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而不是对已有作品的模仿与再现。尤其对抽象艺术与观念艺术的认识与理解,可以很大提高艺术思维的想象力。例如工业设计史这门课理论内容很多,如果灌输式讲授学生们都不喜欢学,也就不能很好的把握设计的发展历程,所做的设计也会像空中楼阁一样。所以这门课必须配有大量的相关案例,从案例中讲授工业设计的发展特点。这样学这门课就不用死记硬背,而是跟设计实践联系起来,为后续的设计课程打下基础。

设计的思维形式与设计的方法相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设计思维是以观察、体会作为输入,经过内外在思辩形成架构,再以架构形成专业思维模式。这就要求学生有广博的文化背景,和跨越学科的综合知识能力,同时又不能固守成见。在训练学生设计思维及树立鲜明艺术风格上,应用当代设计创作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融合各个流派的风格,尤其是抽象艺术,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加强。而且创作手段不仅仅限定于图形创意,还涉及到视听、感觉、行为、产品、雕塑、摄影、色彩、涂鸦。提倡心手合一,这样学生会打破思维定势,屏弃模仿创作,而且把握住更多的设计语言和表现技巧。 而不是学视觉传达专业的思维只停留在图形创意方面,学产品设计专业的思维只偏重于造型的想象与表达。所以需要教师布置具有引导性的课题进行整体思维训练。首先进行命题设计,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这是在教师讲授设计方法和设计原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对问题的本质理解透彻,使学生的设计才会具有实现实用和审美的两种功能。其次进行发现设计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不是总依靠老师布置设计命题,从而形成理性的、具有创新力的设计思维。

设计的思维训练需要教师通过提问强迫学生思考到学生主动思考。所以课程强调互动原则,通过互动更好地激活创造力、想象力,这其实比灌输知识更为有效。令教者与学者都自然地以一种快乐与兴奋的状态投入。这当然需要首先在教育的理念上加以更新。对于学生而言,改变过去等待答案的学习习惯,让主动贯穿于直觉、认知、知觉、思维、理解、创新的整个过程。多交流,不封闭,改变单向的视角为多向视角活跃的课堂就将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场,教师与学生都会获益匪浅,深层的人文价值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设计的思维也会向主动、理性、创新的多元化发展。

在所有课程中,培养学生设计的思维必须围绕继承与革新两个主题交叉统一进行训练,不是单单通过理论讲授和单纯的艺术欣赏所能实现的,它必须将人类审美创造历史知识,美学理论知识与当代艺术设计观念及审美创造水准相结合,相适应。防止学生走入盲目、极端的、单向的设计思维误区,而是发展他们无限的和与众不同的设计思维。训练设计思维还要有一个重要认识,就是本土设计创新与国际化相结合,这样避免井底之蛙的现象。在课程中通过给学生展示国内优秀的及国际上多元化的艺术作品,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突破设计创新的障碍

设计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有一个整体、综合性的思维,要求学生在学习和设计实践的过程中,技术与艺术的统一、功能与形式的统一、标准与多样化的统一、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即设计思维的全面性与统一性,使设计思维达到平衡。其次需要教师通过针对性课题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求异性、新颖性,要求学生能够用多种、独特的手段解决设计问题,在本质上才能真正推动设计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前人的设计风格与方法。同时还需要教师锻炼学生设计思维的敏锐性、跨越性,要求学生通过不断的积累,强化训练迅速、从容地从一类对象转移到另一类毫无联系的内容。

对于教师而言,要对学生进行设计思维的训练就必须熟练掌握思维训练的法则,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法则。例如,抽象法则即抓事物的本质,回到根本,抓住关键,将最主要的功能抽出来,集中研究其现实的手段与方法,以提升设计思维的多向性。还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逆反法则即打破习惯的的思维方式,也就是我们在搞设计过程中常要克服的思维定势。这都需要利用正确的思维训练法则和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课题进行思维锻炼。除了一些重要的法则,教师还需要传授给学生一些思维技法。例如,头脑风暴法、联想法、废物利用法,思维发散法。其中思维发散法最为重要,它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设计思维的训练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有效的使设计思维达到最大程度的平衡。

教学的成效一方面通过学生的作业加以体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学过程与现场的重视。我一向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否则在短短的课堂上很难完成通过设计实践对理论的理解。然而教学中的很多现场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几堂课下来设计思维都跟不上教学进度,导致失去学习兴趣,还有的同学眼高手低,甚至眼低手也低,所以在教学当中应才施教显得就格外重要。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要求老师布置的设计实践课题要恰到好处,并能通过指导来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

教学的一些内容和手段是根据现场的问题加以充实与调整,并进行事后更加深入的思考而得来,这也是不同于往常的传统教学模式的探索。但是,更应警惕知识可能带来的负面的作用――对自由无羁的思想的约束。毕竟,时代和受教育的人总是在发展,而现场总是带来变动中的问题。这也意味着,教学不应是一潭死水,而是像山岩间的汩汩泉水,总是充满生机和变化,曲折而畅快地流动着。

所以不管是设计的哪门课程,都需要学生能够互相交流,超越专业的局限,最大限度的开发自己的设计思维,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专业素养,突破设计思维的障碍。对于教师而言,自由发挥的设计思维教学提出了更高的研究目标,不仅在教育的内容上,而且在教育的模式上都有一个创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简召全,工业设计方法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3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84-01

语文学科具有听、说、读、写的典型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将语文学科的特性融入相关课堂教学活动中,以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效率。本文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激发、聆听和拓展的角度综合利用新课导入技巧、对话式教学和写信式练笔教学,对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谈谈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

一、利用新课导入技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明确课堂目标是新课导入技巧的主要功能和特征。新课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新课导入技巧的使用要有连贯性和逻辑性,还要有启发性、直观性、趣味性等。遵循这一导入原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夸父逐日》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文的体裁是文言文,这就给学生学习增加了一定难度,教师可以采用新课导入技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关于《夸父逐日》的动画片,学生看完动画片之后,教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动画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主要反应了什么精神?它和课文中的故事有什么不同?”由于动画视频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利用这几个问题将学生引入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文章和动画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之处,以此培养他们的对比分析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利用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对话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和沟通来实现教学的过程,教师往往采用事先设计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并以师生之间的沟通对话作为教学途径。对话式教学改变学生在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地位,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注意聆听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帮助学生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实现问题导学和对话式教学的真正融合,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如在《夸父逐日》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完成动画课堂导入后,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讲解,通过具体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并在沟通对话的过程中聆听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讨论中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作出如下提问:“通过对动画片和课文的解读,你们能不能说出这动画片和课文中的夸父形象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这篇课文表现了夸父的什么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寄托了古人什么愿望?”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且注意聆听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涵。

三、用写信式练笔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信式练笔的应用要与相关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写信式练笔的训练。浓厚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是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内容的重要特点,这类课文内容较短,教师采用写信式练笔指导学生对课文的前后情节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进行了练笔练习,而且还对课文的内容再次把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且随着学生写信式练笔次数的增多,培养了他们的认知思路、发散思维、行文技巧和情感抒发。如在《夸父逐日》这一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写信式练笔的训练作业,让学生设想如果勇敢而无畏的夸父最后追到了太阳,故事会有什么样的结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夸父的口吻给地球上的小朋友写一封信,将自己的追日过程和成功的感受写出来,将自己对学生的叮嘱也写在其中。通过写信式练笔的训练,学生从中体会到夸父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内涵,进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拓展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3

    一、巧妙设疑法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而思考的源头就在于“疑”。疑问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和启迪剂。只有存在疑,思维才会开启,也才会应运而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在教学中巧设疑难,触发思维。如我在教授《伟大的悲剧》这一课时,书上有这样一句“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那么可笑。”写出了斯科特上校痛苦、沮丧的心情。我适时地向学生抛出了问题:作家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呢?这一问题,就像沉静的水面上,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下子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叩开了学生的思维心扉。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更长久的思考。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作为教师仅仅会设疑还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对学生的“怀疑思维因素”的培养,使他们敢于对人们常见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习惯挑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通过比较开启思维

    比较应该是开启确定对象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我们每个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要辨别真伪,见识好坏,就要进行比较。实际上,比较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思维过程。按照学习的范围分类,可以是中外比较、古今比较。按照学习的内容分类可以是题材比较、主题比较、写作艺术手法比较。按照学习的方法分类,可以是课文之间比较、课文与同类课文比较、单元与单元比较等。如我在讲授《最后一课》时,在分析小弗朗士上最后一课前和上课后的变化时,就引导学生思考: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最后一课上课时和平日上课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设计这一问题的意图就是:通过对小弗朗士的心情态度变化情况的把握,理解小说的主体情节内容。小弗朗士是小说中的关键人物,他的心态就是作者所要着力表现的主题,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比较容易地从整体上把握小说。

    三、推根究底法

    这种方法就是从语言现象认识思维实质的思维方法,或者说就是从人物、事件、环境等方面的描述去认识它所揭示的思想本质,或者从个别的人物事件中去认识它所代表的普遍意义。如《社戏》一文,作者通过在平桥村度假生活、看戏前风波、月下航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看戏风波几个片段部分描写了幼时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在讲授的过程中,我启发学生找出书中看戏带给孩子们感受的语句,学生很多找出“看的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等语句。再找出豆是怎样煮的——仅仅只是有盐。我让学生思考:结尾处为什么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者的表面写的是看戏,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通过思考学生明白了:作者并非是停留在表面看戏和吃豆,而是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这样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地探究下去,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对培养叙事的纵向思维的能力也颇有裨益。

    四、分析解剖法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逆向思维训练;思维能力

引言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正确的了解与认识到对学生逆向思维进行训练与培养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培养与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思考方式与思维方法进行拓宽,不断地完善学生的学习体系,通过这些工作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对以往经验与自身感受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出了几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方法。

1利用数学概念对学生进行引导

众所周知,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数学教学开展的依据和基础,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数学概念,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将难以开展。因此,教师应当对数学概念进行准确、科学的理解与认知,并通过对数学概念进行利用,来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训练,如此,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入和透彻,使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优良学习习惯得以树立,还能够使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水平得到训练和提高,可谓一举多得[1]。我们都知道,在数学概念中充斥着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等因素,让学生对这些因素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思考,可以使学生更清晰的认识到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加深对“原因”和“目的”之间关系的理解。举例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方程的解”这一概念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一个角度就是说让方程等号两边最终数值相等的值就是方程的解,从另一角度来说就是方程的解能够让等号两边式子的结果相同。学生在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所求数字的概念与含义的同时,还从不同的方面对方程的解有了全新的认识。

2利用数学公式与法则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训练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数学公式与法则时只是对其进行单纯的记忆与背诵。但在如今新课改的要求之下,教师更加注重让学生对数学公式和数学法则进行理解,而学生通过对数学公式与法则进行深入的理解,就能够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应用,这就使学生在对其进行记忆时更加容易[2]。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记不住某些数学公式或法则的现象屡见不鲜,也存在着学生明明记住了公式,但却不知道如何对其进行实际应用的现象。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透彻的理解数学公式与法则并灵活的使用。举例说明,在教授学生“圆柱的表面积”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就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对圆柱的定义进行讲解;其次,对侧面进行说明;最后,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式进行讲解。但是,为了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教师可以将教学步骤稍作改动:首先,让学生准备好一张长方形的纸,并让学生将其卷起,对接上两个宽边后,其就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圆柱体;其次,可以据此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圆柱的侧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跟圆柱有什么关系?等,通过这些实际操作与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了解到长方形的面积与其所形成圆柱体的侧面积是相等的,再通过进一步的问题设置与思考,学生可以了解到长方形对接边的长度就是圆柱体的高,而另一边的长度就是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最后,教师就可以提出具体的数学定义,让学生对圆柱体有一个具体、全面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过程逻辑性极强,其能够给学生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的相关知识深深地记在脑海之中;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很好的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总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公式与法则的理解加深,还能够使学生将其真正的应用到实际中去;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思维方式也被拓宽,学生能够运用更多的方法来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能力是一种可以运用到实际问题解决当中的能力,可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拓宽,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使学生对自身的思维掌控性增强。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不仅仅可以利用逆向思维去加深学生对于概念、公式、法则的记忆,还可以利用训练学生逆向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虽然教师注重了对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但总体来说,教师还是占据着较大的主导地位,学生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来进行逆向思维的培养,这种情况就导致学生并未真正掌握到逆向思维能力的本质。而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应用逆向思维,学生就可以真正的掌握到逆向思维的精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每组之中都要有逆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使全体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较大的发展。

4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知识在人们的认知里都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对其进行深入探究就会l现,数学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也是学生逆向思维训练的重要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数学,其才能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学习才能够起到效果。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对学生的感官或情感进行刺激,使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活泼起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会提高,在这种氛围下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自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智力开发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为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保障。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幼儿 书写 语言思维的可扩展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从各方面培养幼儿书写习惯。这篇文章就是主要介绍在乐乐幼儿园实践的一个关于提高幼儿writing的program的开展工作。实行这个program的初衷是因为看到一些小朋友在书写课上会出现书写困难的情况,部分幼儿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难以集中精力完成长时间的书写,另外还有些幼儿需要在老师的督导和帮助下,才能进行书写,如果单独让其书写,又会出现乱涂乱画的情况;有幸读到Linda Leonard Lamme,1,3 Danling Fu,1 Julie Johnson,2 and Debbie Savage2的Helping Kindergarten Writers Move Toward Independence这篇文章,深受启发。于是,决定开展这个项目。

这个项目开展于2012年的暑期,开展对象为暑托班上报名参加习字班的大班的8名幼儿,他们的年龄在5-6周岁之间,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我们设计了不同的书写计划,以期达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情况(年龄段,初始书写能力)的学生的个人要求。

项目的主要思路先在老师监督下,让幼儿学习单词或词组的书写(单词或词组按年龄段,初始书写能力区分),然后让幼儿独立完成单词或词组的书写,接下来在老师监督下,让幼儿学习如何在单词或词组的书写上扩充长句,最后,让幼儿独立完成长句的书写。当项目执行至两个月的时候,幼儿潦草习字的习惯已经得到明显改善,并且写字的速度和正确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提高。

项目的开展方式是是由一个老师在黑板前主讲,另外两个老师(另两个团队成员)每人观察4名幼儿的书写情况,随时进行鼓励和督导。由于幼儿不能像小学生或者初中生那样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我们每次课程的设置时间是15分钟。

项目实施过程中,先让幼儿书写简单的“一、二、三”这三个数字,有些幼儿学习很快,但是复现率低(第一天学的单词往往第二天就忘了),因此,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随时进行复习,复习的方法借鉴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进行设置,我们会在幼儿学习课程后的当天下午,第二天,第四天,第七天,第十五天分别进行复习,这样的课程复习设置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幼儿对单词的遗忘率;当三个数字的中文写法全部完成后,我们再教幼儿进行“只,条”这两个数量词,“小,大”形容词,以及“鱼,狗”的书写,到第四周的时候,幼儿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一、二、三、只、条、小、大、鱼、狗”九个字。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能很欣喜地看到幼儿的不断进步,同时也会有一些非预料的情况发生:比如有一个小男孩淘气好动,不愿意长时间坐在课桌前书写,一开始往往5分钟以后就开始潦草写字,这时候我们不能强制性地责骂,而是要引导他学会慢慢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以及行为,先养成10分钟不走神的习惯,再延长到15分钟,最终,这个小男孩达到了连续15分钟阅读或是书写都不会走神的状态。另外,有一个小女孩,她一开始对书写很有兴趣,但是只要有写错或是忘记书写的情况出现时,她就会变得非常焦躁,不愿意继续写下去,甚至摔铅笔。我和其他组员经过商量后,决定对这位小女孩进行一对一式陪伴式书写,即一位老师每天抽出时间对其进行专职辅导,同时我们告诉她别的小朋友都会出现书写错误的习惯,这是学习过程中非常正常的情况,只要坚持下去,就能改正错误,在我们的一对一陪伴式书写的教导下,这位小女孩渐渐地克服了一写错就焦躁的问题,并且再也没有发生过摔铅笔的行为。由此,我们也发现一对一式陪伴式书写是一个不错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若是遇到焦躁或学习能力缓慢的幼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一对一式陪伴式书写的教学方法。

Program的第二个内容就是训练幼儿语言思维上的可扩展性,在第二个月内展开。第一月内,幼儿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一、二、三、只、条、小、大、鱼、狗”九个字,这个月的任务奠定了我们开展第二个月任务的基础。可扩展性和迁移性是语言的两个特性,我们在第二个月内进行对幼儿语言思维上可扩展性的训练,也就是启发幼儿选取“一、二、三、只、条、小、大、鱼、狗”中的词进行词组的组织和装配,并要进行熟练书写,词组结构为“形容词”+“动物名”或“数字”+“量词”+“动物名”或“数字”+“量词”+“形容词”+“动物名”的任意形式。为了增加幼儿课程的趣味性,我们教幼儿制作词汇卡片,让幼儿自己在每张卡片上分别写上 “一、二、三、只、条、小、大、鱼、狗”九个字,之后让幼儿进行不同卡片的排练,既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让幼儿感觉到学习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幼儿的写字训练历来是一个难题 ,本文为如何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且循序渐进对幼儿进行书写能力的训练提高了有效的方法指南和实践的依据参考。

参考文献

1周翠兰,如何培养幼儿书写习惯《科学咨询》2009年 第6期

训练思维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高三 区域地理 区域思维方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122-02

区域地理主要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内容多而广,考试中不可能将整个区域的相关内容都考查到位,因为考试题量是有限的,这就意味着考试题只能从整个区域中选出某个局部小区域,通过局部小区域来考查整个区域的相关知识,这样以小见大,以点带面,通过局部考查整体,体现出区域地理环境的统一性。基于此,本文探讨高三区域地理学习中区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应用。

一、高三区域地理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高三区域地理学习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难以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即难以将局部区域准确地定位到其所处的大区域中;二是不会从局部区域上升到大区域,从而无法从宏观上把握局部区域的区域特征。第一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区域定位能力相对欠缺,学生在区域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注重对区域进行准确定位,对区域的绝对和相对位置把握不准,无法通过经纬网、与邻区的相对区位关系、区域内部的一些独特地理要素诸如山脉、河流等来进行区域定位。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区域的熟悉程度不够,无法抓住区域最独特最显著最具有自我代表性的自然环境特征。第二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学生在面对局部区域时,眼里只有局部区域,而没有将这个局部区域放到其所处的整体区域中。这样,学生很难从区域的整体上把握局部区域特征。这种狭窄思维的出现,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愿意积极思考,不能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无法建立一个知识体系有关。这样,就无法抓住区域的综合性与区域性两大最突出的特点,也就不能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因而难以解答相关的区域地理问题。

二、高三区域地理学习中区域思维方法的训练

针对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考区域地理的命题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应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一种思维,即“将局部区域放到其所处的大区域背景中进行思考”,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使学生能够从更高的角度,从宏观上思考局部小区域,体会局部区域所具备的与其所处的大区域背景的一致性。这样,对于区域地理的学习及考试中区域地理试题的解答,学生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解决上述学生存在的两大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区域思维方法的训练。针对第一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落实对区域定位的学习与强化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区域定位的方法诸如经纬网、相对位置、区域内部的显著自然地理事物如河流、山脉等,来进行准确定位。针对第二个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区域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对区域形成全局观、整体观意识,从宏观上把握区域的整体特征,抓住区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整体涵盖局部,局部反映整体,使学生的思维能够顺畅地往返于整体与局部之间。这样,当面对区域问题时,学生既能从宏观上把握区域的共性,又能从微观上抓住局部的个性。

三、高三区域地理学习中区域思维方法的应用

(2011年广东高考文综地理卷)41.(28分)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图11)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图12)。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 。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 河,判断理由是 。(6分)

(2)图1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 ;深度1.6米处是 沉积,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 ,理由是 。(10分)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分)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

解析:本题的解题思路突出体现了本文所提出的思维,即运用局部所处的大区域背景解决区域地理问题。题中材料给出了局部区域位置,甘肃石羊河,且题中出现灌溉农业、沙漠等指向性词语,我们可准确地将这个局部区域定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这样就可以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整体区域特征去解答相关图中局部区域问题了。比如,第一小题中,判断内外河流的类型,答案马上得出为内流河。因为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多为内流河,理由即根据内流河的定义,河流没有流入海洋,这样这一问迎刃而解。第三小题问该局部区域的气候,由于其处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其最突出的生态问题就是荒漠化。第四小题,防止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上应采取的措施,也就是问西北荒漠化治理中,在农业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应采取的措施有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喷灌、滴灌等以节约用水,对流域内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

从本题的解题过程可以看出,利用局部区域所处的大区域背景解答局部区域地理问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体现了本文所提倡的这个思维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011年江苏高考地理卷)29.根据中央的战略部署,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确立了对口支援关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9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图20为江苏省简图。

试比较新疆和江苏两省区的自然特征。详见表1。(4分)

表1

省区

项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江苏省

地形 ① 以平原为主

气候类型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②

河流 河流少,水量小 ③

矿产资源 丰富,以④ 为主 较少

解析:本题要想能够准确作答,必须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属于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地表径流少,以内陆河为主,多季节性河流,新疆的地形为“三山夹两盆”,所以地形以盆地、山地为主,新疆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及煤炭等能源资源。而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淮河为界,分为苏北和苏南,苏北位于华北地区,属于我国北方,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苏南则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南方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对于江苏而言,气候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地表径流众多,河网密布。如此进行准确的大区域背景的定位,相关问题就能准确作答。

本题的解答,充分说明了准确进行区域地位,找出局部区域所处的大区域背景的关键作用,只有准确把握大区域背景,才能完美地解答局部区域地理问题。

切实贯彻落实区域地理学习思维的训练,利用大区域背景解决局部区域地理问题,这是教师日常教学应该去做的,如此,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必能有显著的提高。此外,当前高考地理的考查形式,特别是两道区域地理综合题56分的分值也使得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区域地理的学习能力,而本文所倡导的区域地理思维方法也正是针对这一目标而提出的。笔者在实践这一思维方法的过程中发现,效果是很明显的,今后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对思维方法进行不断的完善与改进。在这一点上,教师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区域地理学习能力,同时也是为了使学生能在高考中对区域地理问题进行完美解答。此两目标能实现,是笔者提出此区域地理思维方法的初衷,也是广大奋战在高中教学一线的地理教师一直努力要实现的目标。

综上所述,学生在高三区域地理学习过程中存在区域定位困难、区域思维狭隘等问题,这让学生很难学好区域地理。对此,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强化区域定位方法的训练和重点区域的定位,同时,加强对学生区域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的训练,使学生的区域思维方法得到强化训练,从而促进高三区域地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