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中队工作计划范例6篇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北京高校; 排球队; 训练计划

Abstract: after nearly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 sports teams mad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the pilot college leadership attention, and actively create conditions for sports teams, and carry out various forms of the after school training, in the enrolment work, training, study, games, management, accumulated a lot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established the high level sports teams managed in the school sports work and get in the position of social concern and support, set up a good professional quality, the ideological style exquisite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of the coach team. In this paper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and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logical analysis and expert interview method to Beijing university of 40 a volleyball team survey analysis, being the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 of coaches in improving teaching level.

Keywords: Beijing university; Volleyball team; Training plan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高校的竞技体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在1985年,原国家教委提出了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要求。1987年4月,原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了《关于普通高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51所高校为首批招收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试点校。

1训练计划内容

从训练计划的内容上看,现代训练学认为,运动训练计划应包括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训练内容、训练过程的阶段划分等十项基本内容。

表1 训练计划内容统计(n=40)

从表1中为对北京高校排球运动队教练员训练计划的调查数据统计。第一个指标,对运动员起始状态诊断各高校明显不足,仅有17.5%的学校在训练计划中有所涉及,通过与教练员访谈得知,对运动员初始状态的诊断内容也仅局限在运动员入校成绩的分析,而对运动员的运动员经历、运动员年限、训练水平及训练负荷水平的分析很少涉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部分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下降的原因之一。而指标2-6是对训练内容安排的调查,各高校对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训练负荷都进行了明确、具体、详细的安排,这对于高校课余训练的连续性、系统性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于恢复措施、时间等在训练计划中少有体现,仅有不足1/4的高校涉及了恢复训练,且大多呈现为笼统的表述,缺少具体的恢复措施或恢复与训练。表8中的指标6负荷动态变化趋势则仅有不足15%的高校有阶段负荷动态变化的计划,但对于实际训练的负荷动态变化曲线则没有跟踪反映。这也反映了目前北京高校课余训练的实际情况,即训练后的检查、总结不够。训练阶段的划分一方面成为运动员提高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是教练员训练目标、内容、负荷、手段、安排的重要依据。在指标7-9反映出各高校对训练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的训练安排都有明确要求,并符合训练阶段的要求,同时高校训练阶段的划分呈现出明显的特点,一是阶段性与学校的学期安排相一致,二是与高校的赛事安排相结合。随着近几年高校赛事的不断增多,高校训练的阶段划分明显表现出小阶段的特点,但目前对于高校中小阶段训练的研究不够,这也成为影响高校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今后应加强对高校小阶段训练的相关研究,以使高校的训练能适应现代训练的需求,及以赛代练在高校中的推广性。

高校训练计划整体表现出检查、总结及调整不够;训练计划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性、合理性没有进行训练及竞赛后的总结、调整;在训练计划中没有反映出训练计划的动态性特点,这也应成为高校课余训练计划制订应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2 训练计划制订情况

训练计划的制定情况能相对客观的反映一个教练员的执教水平,排球队训练计划是根据排球项目的特点和规律,为实现预期的目标对未来训练过程,进行科学、系统设计的决策性文件,它是对训练过程组织和实施有效控制的依据和基础。制定运动计划的标准很多,教练员可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下表为按照时间的跨度制定训练计划的调查表。

表2 各类训练计划类型完成率(n=40)

按照运动训练计划时间跨度,可将训练计划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及课训练计划五种。多年训练计划及年度训练计划主要用于系统地安排较长时间的训练,从表2可知,40%北京高校排球运动队教练员有多年训练计划,而52.5%的教练员有年度训练计划,有阶段计划和周计划的占85.5%和80%,而课计划所有学校都有。说明北京高校排球运动队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除了按每年常规的比赛日程来安排训练外,还要考虑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最多是四、五年的时间,这就不可能像专业队训练一样可以安排多年的训练计划。在大学里运动队的队员来自不同层次的排球队,技术水平也有很大差异,所以在安排训练时,教练员大都以阶段计划和课计划为主。为适应高校排球赛联赛,训练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的特点,通常都以年度训练计划为系统组织运动训练过程的基本单位,而作为训练具体的实施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北京的高校排球运动队教练员基本都有。

3结论与建议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范文2

一、成立领导小组

成立*市备战*市迎奥运首届社区运动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二、我市参赛项目及人数(共10项94人)

1、健身气功(无差别组)运动员8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9人;

2、健美操(青年组)运动员12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13人;

3、太极拳(剑)女运动员4人,男运动员2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7人;

4、健身秧歌第三套,运动员8人,领队1人,教练1人,计10人;

5、跳绳(青年组)运动员8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9人;

6、齐心协力(家庭组)运动员12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13人;

7、抢收抢种(家庭组)运动员6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7人;

8、抬轿子(家庭组)运动员6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7人;

9、推小车(家庭组)运动员6人,领队兼教练1人,计7人;

10、木兰拳(扇)(老年组):运动员6人,教练兼领队1人,计9人;

11、代表团工作人员5人。

三、参赛时间与地点

20*年6月17日—21日在*市体育中心举行。

四、领队职责及训练要求

总负责:*

7、训练要求

(1)领队、教练员应高度重视训练、竞赛工作,认真领会单项竞赛规程,把训练工作、参赛人数落到实处。

(2)训练期间应到岗到位,认真落实工作目标责任状,做好考勤登记,不出任何事故,不折不扣地全面完成各项任务。

(3)严把训练关,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五、工作步聚

1、20*年6月5日前完成运动员选拔、报名、报项等工作。

2、20*年6月8日—20*年6月16日为集中训练阶段。

3、20*年6月17日—20*年6月21日参赛。

六、工作措施

1、建立工作制度。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包括出勤考查制、训练登记制、领导负责制和总教练责任制、奖励制等制度,用制度规范教练员的教学,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

2、确定优势项目。根据各队的实际情况,确定健身气功、健美操等为我市优势项目,在资金上给予倾斜。

3、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每位教练员必须制定出符合实情的训练计划,科学、合理地开展训练工作。训练计划要充分体现有针对性的训练思路,目的是在*市首届迎奥运社区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4、精心选拔,强化训练。各项目代表队领队、教练员必须对运动员进行精心选拨,挑选最优秀的运动员组成*市首届迎奥运社区运动会参赛团,实行倒计时训练状态。

七、几点要求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范文3

一月份的执勤训练工作,中队严格落实支队有关文件精神,严密组织开展各项训练,以进一步提高指战员的综合素质,增强执勤灭火作战能力为出发点,较好了完成了训练工作,现将第一季度一月执勤训练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进入冬春季过度期间,季节气候、火灾形势等因素给为执勤训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中队根据辖区的基本情况、火灾形势等,按照各级人员分工不同,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了业务理论学习,并做好了各项熟悉、演练工作,增强了指战员的理论知识,与实战经验。

在训练过程中,中队干部严密组织,严格按照支队制定的计划和推进表,认真组织开展各项训练。中队又在长跑过程中加了负重跑,每天坚持,干部、班长一前一后,杜绝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训练时,认真检查训练场地和器材,机密结合中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训练科目和内容。在器械训练时,值班干部和值班班长带领全队指战员首先进行热身运动,充分活动好身体筋骨,并对器材、设备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保证完整好用,操作当中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定进行,在没有人员的保护下,禁止一切危险动作和高难度动作。

一月的执勤训练工作根据计划要求,中队严格落实,坚持标准,结合其他各项工作共开展了共21个训练日,168个课时,其中业务理论18课时,体能训练84课时,技能训练课时,责任区重点单位、六类场所六熟悉及灭火演练和战术训练课46时,队列训练20课时。

一月份执勤训练工作严格按照计划内容进行了落实,通过训练的开展,指战员综合素质明显增强,灭火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较好的完成了执勤训练任务。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消防部队;体能训练;问题;对策

收稿日期:2013-10-04

作者简介:肖伟(1983-),男,硕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消防技能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消防业务训练。

长期以来,体能训练是消防部队训练的核心内容,也是提高战斗力的关键所在。随着科技的进步,大型先进器械的引入,部分官兵对体能训练产生一种错误的想法,认为体能发展不再是影响消防部队战斗力的主要问题,这就造成部分消防员对于体能训练缺乏重视,导致消防部队体能训练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体能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在于对“体能”需求,从总体上与“技术”是分割的、脱离的,其关键是训练思路、训练方法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消防部队的体能训练进行重新分析与定位,以便理清思路,科学施训,更好地服务于实战救援。

一、消防部队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轻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消防技术装备快速地充实到一线消防部队。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掌握先进的技术成为主要任务,导致错误地认为消防部队战斗力高低取决于装备的性能和消防员的灭火技术,而体能训练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在体能训练上的投入可以适当减少,殊不知体能是所有技能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对体能训练的要求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越来越高[1]。

2.训练场地和器械不足

消防部队的营区一般在城市的中心地带,这就客观决定了土地资源相对稀缺,训练场地不足。根据实地调查,各消防中队的训练场地有限,较好的中队能配备一个篮球场和相应的一些器械,这些设施可以满足消防官兵日常活动所需。现有的场地只能做一些相对较简单的练习而无法保持原有体能的储备,更谈不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了。

3.缺乏专业体能训练人才的指导

消防部队体能训练达不到预期效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训练缺乏科学的指导,训练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花的时间不少,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都很大,但训练效率却很低,“科学组训”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相关部门没有深入训练场调查,忽视对实训者和训练骨干的培养。消防部队是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随着社会的发展,担负的使命会越来越重,体能训练也和一般部队大有区别,其体能的专项性和特殊性,需要有专业人员从事体能训练工作,保障部队的即战力。但是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单位在训练方面的负责人,没有经过正规院校的学习和定期组织培训,对基础理论和体能训练知识掌握的不足,不能够在训练指导原则下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单纯依靠经验进行训练,导致体能训练的效率低。

4.体能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在制度方面,保障措施有待完善,奖惩机制不够健全,考核缺乏延续性。健全的制度是体能考核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当前,考核内容较为单一,往往使参训人员只练习考核的几个项目,忽视身体素质的全面训练。同时考核成绩也不能充分体现出训练效果和实际体能状况;另外个人的基本身体素质和体能的各方面表现也有差异,这些差异也会影响考核的综合成绩,如有些人力量素质好但耐力素质较差,有些人速度素质好但力量和耐力方面不足,有些人耐力素质好但灵敏素质欠缺,而达标考核成绩却难以完全体现这些差异。

5.体能训练系统不够完善

体能训练系统是由多个存在一定关系的因素构成的整体,消防部队体能训练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其各项身体素质构成了体能系统,只有系统性的训练消防员体能,才能使消防员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为训练和实战灭火救援做好充分的准备。根据消防部队训练大纲,消防部队的体能主要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平衡、协调和反应等基本素质。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体能训练系统性安排是不完整的。

(1)训练内容单一。体能训练内容相对单一。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基础体能训练方面:基础体能训练就是达标训练、考核训练,考核通过,体能就合格。他们立足的目标只是考核达标,因此,与考核无关的训练内容较少涉及甚至不涉及,如耐力训练就是跑五公里,没有其他的辅训练。单一内容不利于体能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素质片面发展直接影响到专项体能训练的强度和效果,身体素质训练也不能靠一两项训练就可以替代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消防部队体能训练仅限于打篮球、五公里、单双杠、俯卧撑,并且周而复始的重复训练,对于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不利的。更重要的是,重复训练相同的项目,一方面造成心理疲劳,产生厌恶训练的情绪;另一方面,由于重复某一部分机体训练,造成肌肉的劳损,出现一定程度的伤病,直接影响专项训练和实战救援任务的完成。

(2)训练方法相对滞后。在训练指导上,对于战士的训练要求苛刻,但在训练方法上缺乏科学性,一味大运动量、高标准、严要求的组织训练,易使体能较差的战士产生心理挫败感,不利于体能提高;训练方法运用相对单一,多采用重复训练法,训练过程枯燥无味,易造成心理疲劳,影响训练效果。

(3)训练计划缺乏长效机制。现代运动训练非常重视训练计划的拟定。训练计划总体可以分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以及周训练计划。每个训练计划都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对体能训练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由于体能训练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在处理运动负荷和训练恢复这两个问题时,要做到计划性和目的性。虽说消防部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人员流动相对较大,但我们在体能训练中,存在计划性不强、目的性不明确、突击性明显、随意性大等现象;很多训练仅凭组织者的主观意识来组织和进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使消防员无法进行较为系统的训练,体能训练很难达到基本的目的和预期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造成体能训练效果不理想,这也是目前影响和制约体能训练水平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4)缺少训练监控。目前,在训练领域中的科学监控主要从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运动及战术诊断与监测、心理状态诊断与监测三个方面进行。身体机能诊断与监测,主要从生理学角度解决运动训练中限制能量产生的问题(医务监督、健康检查、生理生化监测);心理学监测,解决限制能量控制的问题(心理监测、训练);运动技战术诊断与监测从生物力学角度解决限制能量利用问题(技术分析与诊断)。在实际调查过程中,我们的训练监控基本空白,大家还是依靠经验,用统一的标准、内容和方法实施训练。

(5)忽视体能训练过程中的心理训练。体能训练是一项艰苦而又枯燥的训练科目,加之部队有铁的纪律,致使训练不能过于放松和随意。战士在这样一个受约束的训练环境中训练,比较容易产生各种思想和心理问题。在组织体能训练过程中,容易忽视战士的心理焦虑水平、情绪状态、唤醒水平以及归因等问题。战士一旦出现抑郁、紧张、沮丧和过度兴奋等情况,就很难以振奋的精神、良好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投入训练,直接影响训练的水平与效果。特别是在体能训练中,过分强调成绩的提升,容易使战士产生焦虑、紧张、抑郁、沮丧等心理,这种心理会直接影响到训练水平,带着这些不良心理或情绪进行训练不但不利于体能的提高,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二、消防部队体能训练的对策分析

1.加强思想教育,提升体能训练的认知水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无论做什么事,要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体能训练方面就要树立积极的训练观。首先,我们从思想上认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高”“精”“尖”的应急救援技术装备,提升了消防部队的战斗力,但也对消防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消防员端正体能训练思想,严格要求自己,依据科学训练的原则,遵循训练规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满足救援需要;其次,制定奖励机制,发挥训练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参训人员的训练热情。要想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作用,充分调动其训练积极性,必须通过改善训练氛围,开展文化和体能训练辅导,加强训练恢复等创新、可行、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从而消除训练人员体能训练时的心理压力,改善训练效果,提高训练水平。

2.制定合理训练计划,循序渐进,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消防部队的体能训练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面对随时都可能接警出动等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的过程中,依据体能训练的特点和规律性,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日常工作和突发任务的影响,制定出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以及周训练计划。充分利用并创造训练条件,结合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训练人员和内容,尽量避免影响训练的连续性,防止体能训练的随意性[2]。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入伍时为每个人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并将自己的子目标融入到训练计划中,在不断地完成子目标,不断地超越自我中,逐步增强自身素质,从而实现体能训练的计划性、系统性和延续性,同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其体质状况[3]。

3.做好训练后的恢复工作

做好训练后的恢复工作。根据实际条件,采取物理疗法和按摩疗法对训练人员进行被动的肢体恢复;通过营养进食的调节和辅助药剂(如维生素C)调理,使参训人员的体能快速恢复;另外,通过科学地安排训练周期,有效地增加能量储备,增强自身的恢复能力,尽最大可能提高训练效率,避免过度训练造成损伤。

4.做好体能训练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做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加强体能训练的重要途径。当前消防部队一线指挥员由两部分人员组成:部队院校毕业学员和地方大学生入伍。作为部队院校毕业的学员,对消防部队相对熟悉,能够比较快地融入到日常的训练工作中,但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地方大学生入伍面临的挑战会更大。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首先,我们应该建立专业培训、考核、上岗的有效机制,组织专业的体能训练专家进行授课,完善一线指挥员的训练理论知识;其次,应定期组织集训、训练比武、观摩示范、考核讲评,促进训练实践交流。对一线指挥员的培训和使用,要尽量避免工作岗位职责的频繁调动,确保训练系统的连续性[4]。

5.完善体能训练系统,提高训练的科学化和信息化

建立官兵训练的监控训练系统,对训练过程中每个训练阶段或训练周期进行定期监控,以评定每个时期的训练效果是否符合训练进度计划,能否按原计划完成预定的总目标。通过反馈不断寻找存在的问题,确定训练计划是否需要进一步修正,然后再对修正计划的施训过程再监控,使其处于一个动态过程向预定的总目标不断逼近;还体现在训练的具体细节上,具体到训练课负荷的承受程度,部分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是否合理、有效。在整个训练过程的纵向上实施群体监控,建立个人训练档案,统计体能、技术发展情况,为制定分层、分组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有效节约训练资源。然后,针对一些官兵,尤其是有伤病史的官兵实施个性监控,了解他们在训练课上完成负荷的情况、技术掌握情况及体能与技术的结合运用情况,使他们明确如何针对各个体能项目发挥自己的长处和弥补自身的缺点,并为他们制定个性的训练计划,使其更好地完成训练目标。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立完善的官兵体能、体质档案,及时地了解官兵的身体状况,便于调动时更好地进行训练[5]。

参考文献:

[1] 徐本力.体育控制论[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88:159.

[2] 总参谋部军训部.美国陆军教育训练[M].北京:

出版社,2003.

[3] AR350-1.Army Training and Education.Headquarters Depart

ment of the Army[S].Washington DC,9 April 2003.

[4] 孙学川.论现代军事体能训练[J].体育学院学报,

2001,20(2).

[5] 柯杰兵,林建棣.国民体质与军人体质的研究现状及发

展趋势[J].体育学院学报,2001,(2).

Study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ire Forces Physical Training

XIAO Wei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中学,课余训练,管理模式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20条明确规定:“学校应当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开展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为课余训练的广泛开展提出了明确的指导。作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基础阶段的的中学课余训练,由于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如果全部按照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模式进行,可行性小。经过多年的摸索与研究,我校田径运动队曾多次获得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团体总分前三名;男女篮球队分获市中学生篮球赛第七;羽毛球队获得中小学生羽毛球赛团体总分第一,女子单打前三名等好成绩。运动队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同时,也为课余训练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运动队的组建有明确目标

运动队的组建工作是整个课余训练的前提和关键点,而运动员选材的好坏是训练管理工作的重点。我校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选拔运动员:1、查看新生入学档案,看是否注明体育特长生,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是否曾取得名次,对有以上记录的学生,开学后动员其参加校课余运动训练队,成为校队队员。2、从新生中选拔队员,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二周,体育组举行一周的身体素质测试,如选拔田径运动员的测试项目为:男生:1000米,50米、立定跳远;女生:800米,50米、仰卧起坐,从中挑选一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成为校运动队的预备队员。3、从春、秋季运动会中选拔,学校每年4、10月底召开春、秋季运动会,这是选拔校队队员的最佳时机。每次比赛结束后,体育组把运动会的成绩统计整理,对单项前六名的运动员进行登记备案,作为预备队员,预备队员跟队训练一段时间后,根据综合表现,最终确定正式队员。4、从体育节中选拔:每年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比赛,如:篮球赛、羽毛球赛等。在比赛的过程中也能选拔出一批优秀的体育苗子作为校运动队的预备队员。

二、运动队训练的目标管理模式

(一)训练方式

中学段的学生与小学存在不同,前者有中考的压力,学业较重,课余训练能否出成绩,训练时间安排是关键。多数学校不能把学生的学习与训练统筹好,只在赛前集训一段时间,训练效果不明显,不易出成绩。而我校则能保证课余训练全年不间断,如:田径队,每学期开学的第二周就开始训练,并保证每周2-3次的训练时间。课余运动训练时间为下午第7-8节课,平时一周训练3次,赛前一个月每天都训练。为了避免训练时间同其他课的冲突,体育组、班主任、任课教师相互沟通,落下的课要给学生补上,能提高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保证训练质量,最终提高训练水平。

(二)运动训练的过程模式

1.制定训练计划:在每年开学初,体育组要求训练教师都上交本学年和本学期的训练计划,包括开学初期-期中-年终训练计划三部分。训练计划要依据对运动员现状诊断所掌握的信息来制定,同时要考虑全市竞赛时间安排和我校场地器材现状、课程开设情况等因素,最终制定好训练计划。

2.运动队的初建期:这期间,主要是对运动员运动成绩、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发展潜力等,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了解和测试,以准确掌握运动员的现状,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确定训练指标及预期达到的目标。针对中学段运动员起点低、基础差,缺乏训练经历和比赛经验,在目标的制定上要适合运动员的特点,目标制定的太高,容易让运动员产生畏难情绪;目标太低,易导致运动员给自己现有能力定位不准的结果。因此,制定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动态的目标管理模式,在目标实施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原定训练目标,保证运动员的训练目标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最终使运动员的训练目标能达到比赛要求。

3.确定训练指标:在制定训练计划的同时,确定身体素质、运动技术、战术训练的各项具体指标,这些指标在训练过程中必须努力完成,保证训练的最终目标。如:每年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前,负责田径队的教练,要把每个运动员专项各阶段的训练成绩和专项运动成绩等指标都要确定下来。

4.实施计划:这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最具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训练计划的完成,指标的达到,目标的实现,都要经过计划的实施去落实。教练员每天要把训练完成的情况详细地记录下来,每周要对训练的情况加以分析,及时地把信息反馈给运动员。每月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总结,而后对下月的计划做相应的调整。

(三)检查评定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性测试,以评定实施计划的实际效果。如:篮球队的队员在比赛前一个月左右,组织和一些兄弟学校的篮球队进行热身赛,找出训练队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给予及时的解决,逐步使训练结果向目标靠近,最终实现训练目标。

三、运动员的目标管理模式

(一)制定严明制度,促进运动员的管理

学校制定了《运动员日常训练管理制度》、《运动员竞赛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运动员的出勤情况由各训练队的教练员负责登记、体育组监督来共同完成。制度规定运动员每周要保证三次的训练,不能无故旷、缺训练课,如遇班级有事,则要持班主任的签字请假条履行请假手续,否则,视为无故旷训,扣除班级考核分。同时,为了提高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每次比赛后,学校对比赛获取名次的同学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在学生评优方面,优秀运动员有相应的加分。在班主任考核方面,有运动员获得名次的班级,相应的班主任给予加分。实践证明,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有利于运动员的管理。

(二)重视心理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当今,竞技体育的高度发展与激烈的竞争,对每一个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高级的全面身体训练水平,而且心理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优秀运动员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练员特别重视对学生心理训练,采用语言引导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模拟训练等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如:为了培养羽毛球学生运动员的自信心,教练员平时就注重给学生看一些比赛实况的录像视频,在集训阶段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比赛,通过对这些比赛情况的分析,让学生运动员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自己的特长所在,对自己的实力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在心理上做好调整,使自己对比赛的估计切合实际,把比赛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为了培养田径运动员坚强的优秀品质,经常用一些优秀运动的案例来激发学生有意识容忍和接受生活和学习中的挫折,给他们介绍一些优秀运动员在成功前经历过的各种坎坷和挫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挫折和失败其实也是人生的一个必修课。又如篮球队在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训和比赛中学会合作, 学会相互接受、相互包容,使团队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奠定比赛取胜的基础。

(三)加强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学阶段学生课程比较多,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少,队员参加课余训练后,对文化学习有一定的冲击。为保证训练和文化学习两不误,体育组的老师们常年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除了每周要请教师集中辅导外,还实行了教师联系制度,即:负责带队的教练员要经常和任课老师联系,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有学习方面的困难,要及时和任课老师交流沟通,帮助解决学生学习上的问题。多年来,我们坚持文化、训练、思想品德一起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理念,关心学生的文化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全面培养人才的目标。

四、教练员的目标管理模式

训练过程是通过教练员和运动员、借助场地、器材的相互配合完成的,教练在训练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同时教练员又是运动队管理的具体实施者,是进行科学化管理,不断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的主要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绩。因此,抓好教练员的训练工作管理,是课余田径运动员训练日常管理的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教练,能造就出一支好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训练管理模式,不仅能充分调动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创设和谐的情感环境,最终能有效地提高训练水平。

(一)教练员的组成

教练员由具有丰富的训练、运动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体育教师组成,目前我校体育组有体育先进教师称号的教师一名,中学一级教师四名,他们都具有丰富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经验,都承担着运动队的训练工作。

(二)教练员的培训和进修工作

为了不断提高教练员的业务素质能力,我校定期选派教练员到兄弟学校、专业队去听课和学习,或参加大型比赛观摩,开阔教练员的视野,提高他们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刚,韩颖,冯圣潭。浅谈大学生运动员的心理训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11):137-138

[2]. 张晓燕 陆 霞。浅析运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J], 山西体育科技,2007.( 2):17-20

[3]. 郑建岳,庄永达等。普通高校课余运动训练管理模式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4. ( 2):51-52

[4].旷美云,比较中外学校体育及对我国中小学课余训练的思考[J], 体育教学. 2006.(1):47-48

训练中队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一、引言

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是指利用业余时间,教练员对部分在体育方面有一定才能的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全面发展他们的身体,不断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培养体育骨干而专门组织的一种教育过程。中学业余体育训练更是整个国家体育运动的基础之一,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培养高水平运动后备人才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体育与教育相结合,从学校里培养、选拔和输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必将成为今后我国竞技体育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众所周知,中学在我国的业余训练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中学阶段的训练,对于培养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学的业余田径训练应该是国家选拔、输送优秀田径后备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实验中学田径业余训练队为研究对象,对其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沂南县山大华特卧龙实验中学(简称:卧龙中学)是沂南县政府与山东大学联合创办的股份制学校,学校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下设初中部、高中部、艺术部、体育部(沂南县体育竞技学校)、国际部。现有246个教学班,教职工1000余人,学生18000余人,总投资3亿余元。该校设有三个分校区,其中一分校和二分校设有高中部,一分校学生以走读生为主,二分校学以住宿生为主。目前,卧龙中学的业余田径队共有250人。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具有全面性和代表性的分校的近200名业余田径队队员与20名教练进行调查,有效地提高本文研究质量。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和分析了大量有关中学业务训练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访问法

通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向卧龙中学业余田径队队员及教练发放,问卷,男女各100份,共200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5%,对卧龙中学田径业余训练队的现状进行调查。

3、问卷的信度

为了测定问卷设计的可靠性,学生调查问卷先抽20个样本在小范围内进行,再大面积测评,信度系数在0.95以上,对教练员问卷进行重测信度检验,信度系数在0.9以上,均符合要求。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分析

毋庸置疑,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他们既是运动训练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又是运动员的教育者和指志者。因此,教练员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卧龙中学的田径队由20名体育骨干教师组成教练员队伍,实行总教练负责制。田径队根据各个运动项目的特点、运动员特长和教练员自身专长,把学生运动员分配到短跨组、跳跃组、中长跑组、投掷组四个训练小组,教练员负责本训练小组的训练管理工作。如表1所示:

众所周知,学历不仅代表一个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而且也是反映一名体育教师掌握体育理论知识多少的标志。运动经历是体育教师所接受的专业训练的年限,它不仅能够反映一名体育教师在运动实践中积累经验和获得相关体育感性知识的多少,而且是他们带队获得好的训练效果的重要前提条件。一般来说,教练员队伍中拥有高学历的比重越大,师资队伍业务基础越好,教学训练和科研的发展潜力就越大,有一定比例高学历的师资的加入有助于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气围,从而带动教练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训练水平。

从表2的统计情况可以看出,卧龙中学教练员队伍中有高级职称的占30%,中级职称占70%;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60%,专科占40%;年龄在30-39岁年龄段的占75%,40-49岁年龄段的占25%。说明卧龙中学田径教练员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基本趋于合理,但缺少高学历教练员,业余田径队参训人数过多,教练员工作负担沉重,很难保证运动训练过程中每个训练单元的训练质量,从而影响运动训练效果。

一般来说,参训教师作为训练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参训动机如何,决定着参加训练的教师对训练工作认真程度,进而影响学校业余田径训练开展。如表3所示,排在第一位的是“个人对田径的爱好与兴趣”占40%,其次是“服从学校的安排”占30%,再次是“培养和输送后备体育人才”占15%。

在对研究对象调查中发现,卧龙中学主抓训练工作的均是体育教师兼教练员,没有专职的教练员。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训练的教师不仅要教授体育课,而且要抓体育训练工作,此外,他们还要准备早操、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等其他工作。从表4中的统计结果可见,卧龙中学参加训练的教师日常工作量包括平均14节/周体育课,平均3.4节/周课间操和平均2.4次/周课外活动,除此之外的才是业余的田径训练工作。由此可见,参加训练的教师工作量十分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参加训练的教师就很难全身心的投入到带队训练工作中去,当前,也就很难保证业余田径训练工作的质量。

(二)中学生田径业余训练队参训学生现状

目前,卧龙中学业余训练的目标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并为其今后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打好全面身体素质的基础。”运动员是业余训练过程中的主体,是业余训练的培养对象,因此,通过运动员的状况可以反映卧龙中学的业余训练水平。

如表5所示:卧龙中学参加业余训练的运动员有250名,其中,男生140名,女生110名,男、女生比例适宜。该校田径队初中阶段每个年级设有一个成建制的体育生特长班,现在学生运动员80名,高中阶段特长生没有单独编班,而是插在各教学班中。

调查发现,卧龙中学田径队现有等级运动员50名,其中一级运动员5名,二级运动员15名,三级运动员30名,从以上数字不难看出,卧龙中学田径队大多数运动员水平不高,尖子运动员仅占极少数。从统计情况看,卧龙中学田径队训练线长面广,缺少在全省有影响力的优势项目,“尖子”不尖的特点表现突出。

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后备人才,抓好运动员文化成绩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也是业余训练的重要内容。运动员在长期艰苦的训练过程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的文化课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是很显然的,从表7的调查结果课余看出,卧龙中学田径队运动员文化成绩整体不佳,且呈现参加训练年限越长、文化成绩越低的态势。在与学生的面谈中发现很多学生把能上大学作为其参训动机,这本无可厚非,但还要加强学生思想信念教育,使学生运动员的成长与为国家培养后备人才的目标相吻合。

一般来说,人的行为动机是激励主体去行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原动力。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决定他们训练的态度,决定着他们努力的程度,决定着他们投入到训练中的精力多少,从而直接影响着训练效果。在对参训学生的参训动机进行调查中发现,卧龙中学田径队参训学生参训动机总计排序为:排在第一位的是“展示自己的体育才能”,所占的比例为68%;排在第二位的是:“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爱好”,所占的比例为56%;排在第三位的是“使身体更健康”,所占的比例为57%;排在第四位的是“为学校争荣誉”,所占的比例为43%;排在第五位的是“考大学”,所占的比例为38%。如表8所示:

此表8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学生在参训的动机方面,最看重的是个人特长、爱好和需要,这些所体现的是个人利益和价值。而“为学校争荣誉”体现社会价值和“考大学”体现长远目标的动机不如前三项的动机强烈。从上述指标可以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是好的、积极的。从中学培养目标和业余田径训练的目标来看首要是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参训教师积极加以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来指导自己的训练行为。

在对参训学生放弃训练的原因进行调查的结果课余看出,参训学生对放弃训练的原因回答,排在第一位的是“田径训练特别枯燥、太苦、太累”,占47%;其次是“训练影响文化课学习”,占18%;第三位是“教师不热心”,占16%。

从表9的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一方面说明参训教师是训练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说明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参训教师不注重训练计划编写和实施;且采用的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单一,没有创新,造成参训学生在训练中感受的只有累、苦和烦,没有体验到快乐,这直接影响训练效果。

高水平的田径竞技需要一个长期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一个优秀运动员,除了运动员自身的天赋外,重要的还在于早期选材和后天系统、科学的训练。调查表明,卧龙中学田径队坚持常年训练,每周训练12次/周,每次90―150分钟,训练时间得到了保证,如表10所示:

从表10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训练内容基本依据田径教学大纲,但整个田径队的系统训练还不够规范,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思想,往往以比赛任务为目标,训练行为具有短期性。调查中发现,教练员基本上没有多年教训计划,有年度训练计划的仅占45%,有完整的课时训练计划者占25%。此外,训练方法和手段比较落后,凭经验和感觉训练,繁重的教学与训练任务,使他们难以专心研究和探索相关运动训练理论,知识更新慢,影响了业务水平的提高,最终也制约了训练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对卧龙中学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存在着参训教师动力不足,科研运用能力较差,学习机会少,知识更新缓慢等现象。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田径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现有教师的田径课堂教学能力不强;(2)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够完善,投入资金不足,影响了田径运动的广泛开展;(3)学校对田径运动的宣传和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教学中对田径运动不重视;(4)学校由于学校教学和经费原因没有长期的业余训练和计划;(5)受训练条件限制,训练方法和手段很难达到科学化,几乎没有使用各类生理、生化等方面的仪器来监视测定训练,评定训练,做定量化的科学指标评定等。

(二)建议

1、转变思想,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对于参加训练的教师来说,要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适当提供学生主体活动的天地,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来逐步培养学生。只有利用体育的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校田径运动迅速的发展起来。同时,学校管理部门要有目的地进行田径运动项目科研立项,加大对田径运动项目的科研投入,确保田径运动科研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方法去指导实践。此外,要正确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不仅要建立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还要把把中学生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到学校的教务计划中。学校相关领导、班主任和教练员还要经常深入课堂、运动队检查作业,听取计划的执行情况,做到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两不误,相互发展。

2、建立健全田径业余训练体系

卧龙中学要真正建立健全科学的训练体制,学校教练员要在业余田径训练中提高队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要循序渐进,夯实基础,切忌拔苗助长。同时,每个教练员必须针对队员过多且年龄段不同、运动能力不同的特点分别制定和执行不同的训练计划,身体素质训练和运动技术训练在不同阶段要有所侧重,注重运动技术训练。此外,要对训练过程实施科学医务监督,用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类生理、生化指标对训练进行评定,检测试练效果,提高训练水平,保证优秀体育苗子输送渠道畅通,造就高水平体育人才。

3、加强对田径运动员的管理

在加强运动员管理方面,卧龙中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教育学生提高认识,意识到我是“体育特长生”而不是“特殊生”,特长生必须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协调好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之间的矛盾,使运动训练对学习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其次,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运动员管理制度》、《训练制度》、《奖惩制度》,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严格自律。最后,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严格贯彻落实学校的各种体育法规,学校要积极与体育主管部门取得联系,建立完善的学校业余体育训练体系,构建完善的检查和奖励制度,使学校的业余训练能够有规划、有计划,杜绝突击训练的行为,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培养良好的人才。

4、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

笔者认为,组织、培养、建立一支有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田径师资队伍是促进沂南县业余田径运动开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卧龙中学要重视对田径教师的培训工作,分层次、经常性地举办岗位培训,促进中学田径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和业务水平的提高,以适应田径运动发展的需要。同时,建议加强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才的再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中学教师的专项素质和运动训练水平,从而推动中学业务田径训练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此外,要合理的安排参加训练的教师教学工作量,适当增加对参加训练的教师的业务培训,不断拓宽训练经费的来源渠道,加大对训练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渐提高训练的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阙锦辉.浅议中学体育业余训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