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性思维在图形设计教课中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在图形设计教课中的训练

一、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有流畅性、变更性、独特性三个不同层次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广泛地以求异的思维方法思考。例如,在做“纸有多少种用途”这个训练时,至少有以下各式各样的答案:用于书写,折纸飞机、纸花,印刷成书、报纸、杂志,等等。对于一个课题,教师可安排较多的构思草图训练任务,着重考查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与变更性,并配合及时的指导与反馈,激励和发现学生思维中的独特创造。

二、在教学中要强调互动的原则

通过互动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这对基本知识的传授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其他思维相碰撞,产生融合交汇。互动式教学可以因人而异,更加体现了设计的人文情怀。在互动式教学中所训练出的思维是主动的、发展的发散性思维。这种互动应该有明确的主题,然后依据这一主题从不同的方向、角度将思维指向主题,经过比较、对比、分析找出最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发散性思维起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曾采用所谓急骤的联想或暴风雨式的联想的方法来训练大学生思维的流畅性。

训练时,教师要求学生像夏天的暴风雨一样,迅速地抛出一些观念,不容迟疑,也不要思考其质量的好坏或数量的多少。评价在结束后进行。速度愈快表示愈流畅,讲得越多表示流畅性越高。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加强互动性,是教师该考虑的问题。

首先应该充分给学生一个平台,把角色互换,让学生在课堂中畅所欲言地探讨自己的想法,教师作为听众,让学生互相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记录,掌握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过程,以保证对学生最后作品点评有依据。其次在教学中增加提问环节,这种提问应该是有主题的。

教师应鼓励学生不因循守旧、不因袭前人,敢于突破相关知识的局限,敢于提出别人未曾想过的方案、问题、方法。教师在引入新课题时应不落俗套,力求有创意、有创见,以此感染、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作创新探索,利用分组,激发学生的团队精神;教师应诱发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教学的过程不应该是一潭死水,而应该像山间的泉水充满着变化和生机,畅快地流动。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视觉表现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学生通过大量地阅读图书和欣赏现代艺术作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观看大量的现代艺术与现代设计作品,改变以前让学生在教室里画画的传统做法。学生应把自己感兴趣的图像信息加以分析,通过筛选、重组来形成新的画面。

审美感受以“视、听”两种感官为主,我们只能结合审美活动提高审美能力,而不能把它看成某种固定不变的东西。总之在思维训练中,教师应着重把思维的开发作为提升创造力的基础,把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起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启学生的心智。尤其在思维的开拓上,要求学生从相对独立和自由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而不能受社会观念的束缚,使学生通过设计找到一种好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意义。

作者:王诗彦 单位:长江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