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例6篇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文1

关键词:预防医学;机遇;挑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07-01

一、引言

预防医学属于医学的分支,和当前医学界的其他分支一样,预防医学也已经演变为一种涉及多种其他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现代预防医学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种角度研究疾病出现的原因、规律,以及如何促进人类健康等要素。预防医学从预防目标上可以细分为环境预防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未成年人预防学、劳动卫生学、职业病学等多个方向。

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很多疾病都被医学界一一攻克,人类的生活质量也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改善,但同时现代文明也使极大的改变了自然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环境正在遭到破坏;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很多人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压力,研究已经证实了很多生理疾病和心理压力之间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仅限于生理健康的传统健康观念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现代健康观念认为健康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预防医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对疾病的预防,而是向着提高人体的综合健康程度和生活质量方面发展。

三、多学科交叉为预防医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

(一)蛋白质组学与预防医学的结合

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疾病的产生和预防机制都和蛋白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蛋白质组学已经成为了和预防医学交叉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

蛋白质组学对特定细胞或组织的蛋白质进行研究,很多研究结论可以有利于了解疾病的病理过程,以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对生物蛋白的影响。另外,蛋白质组学还可以被应用于病毒和细菌预防,控制病毒和有害细菌需要研制出针对性的疫苗和药物,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人员可以很好的对目标病毒和细菌进行分析,这就为研制相关的疫苗和药物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基因学与预防医学的结合

基因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显现出了强大的功能性,很多和疾病产生有关的基因已经被确认,通过研究这些基因可以更好的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方法;医学界通过DNA重组技术研制出了很多新型药物和疫苗,例如基因重组乙肝疫苗等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环境预防也是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和应用方向之一,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恶化,很多和人类生存环境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通过DNA测序,可以从DNA的角度研究外界环境对人类基因序列的影响,鉴别可能导致基因变异的环境因素和易受影响人群,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三)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与预防医学的结合

信息技术使包含预防医学在内的很多传统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方法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也促进了这些学科的进步。首先信息技术使得和预防医学有关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很好的进行传播,各国的医学机构可以方便的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和合作,同时疫情通报、专题研究、医学会议等活动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这些都为预防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基于计算机技术的计算、统计和分析方法也为预防医学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理论支持。

四、我国预防医学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一)传染病的预防

传染病的预防是预防医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我国预防医学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首先一些已经得到控制的传染性疾病近些年来在我国又有死灰复燃之势。例如结核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虽然在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但是这种趋势并不明显,在某些年份还有回升的势头。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的结核病发病人数约为120万,数量为全球第二。

此外一些新型传染病也给预防医学提出了挑战,例如SARS、军团菌病、疯牛病、禽流感等疾病都在全球范围内给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由于早期缺少对于这些新型传染病的了解和控制手段,这些传染病的在爆发初期的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非常强,因此对这类疾病的预防也将成为预防医学今后面临的主要的任务。

(二)地方病的预防

我国幅员辽阔,当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均衡,很多地区由于当地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仍存在有地方性疾病,而且预防的难度较大。其中,缺碘,缺硒、氟中毒和砷中毒在我国较为常见,这些地方病会直接的危害人体健康或间接引发其他疾病。我国有5.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地区,占全世界缺碘人口总数的50%;全国约有4000万人受到缺氟的危害;地方性砷中毒的患者约有9000万,地方性疾病的预防在我国任重而道远。

(三)心理和精神问题的预防

现代的健康标准已经不仅局限于生理的健康,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整体健康程度,长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会引发生理上的疾病。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必须面对快节奏的生活和激烈的竞争,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心理问题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程度一直在增加。因此心理问题在未来也将是预防医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总结

医学模式的转变使预防医学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预防医学正在向社会预防的方向发展。当前预防医学已经呈现出了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计算机、生物等学科很好的和预防医学相结合,为预防医学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未来,预防医学社会化和多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必然进一步增强。我国预防医学应该坚持多学科综合和社会化预防的方向,积极的应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未来预防医学必然会成为人们战胜疾病、促进健康的首选途径,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占清, 彭佐林.近年我国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 实用医药杂志,2002,19(2).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文2

[关键词] 疟疾;发病率;Cox—Stuart检验;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 R254.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9(b)—0162—02

深圳市地处广东省南部沿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2.4℃,全市总面积2 020平方公里,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891.2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41.45万人,非户籍人口649.78万人。建市30年内,深圳市由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新兴城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深圳地理位置优越,连接珠江三角洲,与港、澳及台湾地市间的交通相当发达,是我国最大的陆路进出口岸之一,人口流动频繁,国际交往密切,外来人口众多。本研究通过探讨该市1980~2009年的疟疾发病率时间序列资料的变化趋势,旨在为有关部门制定进一步做好疟防工作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深圳市1980~2009年疟疾发病资料来源自程锦泉所著《深圳经济特市30年的疟疾流行状况分析》(深圳市预防医学会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一文[1],详见表1第(2)、(4)。

1.2 统计学方法

应用Cox—Stuart显著性检验进行变化趋势的统计学处理。Cox—Stuart检验原理[2—3]:在客观世界中会有许多各种各样随时间变动的数据序列,我们通常关心这些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也就是进行趋势分析。例如:依据病患人数判断疫情是否已经得到控制,或者是否还在增长等。Cox—Stuart 趋势检验的理论基础是符号检验,可认为是符号检验的一个应用。检验的思想直接考虑数据的变化趋势,若数据有上升趋势,那么排在后面的数据的值要比排在前面的数据的值显著得大;反之,若数据有下降的趋势,那么排在后面的数据的值要比排在前面的数据的值显著得小。利用前后两个时期不同数据的差值正负来判断数据总的变化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C值分析

2.3 查符号检验用K界值表,得P值

假设H0=序列无升降趋势,H1=序列有升降趋势。按单例α=0.005水平,根据K和n值的个数,查符号检验界值表。

本例据n=15,K=0,单侧α= 0.005,查符号检验用K界值表得界值为2,k = 0 < 2,故P < 0.005,按单侧α=0.005水平拒绝H0,接受H1,故认为该市疟疾的发病序列,在30年间有显著下降趋势。

3 讨论

深圳市建设初期,由于各类卫生设施和公共卫生体制尚不完善,对大量赴深建设者预防疟疾感染的措施和个人防护手段尚欠科学和具体,加上深圳的气候也适合蚊媒的滋生,因此疟疾不时爆发流行,一直在传染病谱中排名前5。随着各级领导的重视,深圳建设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以及广大疟防工作者不懈地探索和努力,形成了消杀媒介、改变蚊媒滋生地、用菊酯类药物浸泡蚊帐预防个人感染和及时治疗疟疾患者等完善有效的干预措施,疟疾发病不断降低[4],其发病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最高的1 111.33/10万下降至近年最低的0.22/10万,下降幅度最大达99.98%,从2002年起,年发病率均控制在1/10万以下。该市疟疾发病率持续下降,一方面节省了患者的医药费用和因病误工造成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了外资,促进了全市的经济发展。当地各级政府部门充分认识到了预防工作的需要,对预防保健经费的投入也逐年增加,形成了喜人的良性循环。

该市疟疾疫情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是,疟疾的发病率依然有波动,以2008年为例,该年度共报告疟疾病例43例,较2007年上升65.4%,其中,输入性疟疾病例15例且全部为恶性疟疾。深圳的亚热带气候适合于蚊媒繁殖,具有恶性疟疾的传播媒介,输入性恶性疟疾存在二代传播的危险,随着该市与非洲、东南亚等地市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疟疾防治工作面临新的压力。因此,要针对该市疟防工作出现的新特点,将防控输入性疟疾病例作为当前疟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5—6]。

由于疟疾传播快,危害重,易反复,且该市疟疾传播的根本条件没有改变,周边地市疟疾发病率仍较高,输入性疟疾还会发生。为进一步巩固消灭疟疾的成果,今后仍要继续做好防疟工作:一是做好监测工作,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疟疾监测计划和管理制度。二是各级疾控机构要稳定防治专业队伍,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技术指导。三是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重点以往来于国内外疟疾流行市的流动人员为监测对象。四是加强疫情管理和分析,随时掌握疟疾疫情动态,采取针对性措施。五是加强疟疾防治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专业人员对疟疾的诊治、疫情分析和疫情处理能力[7]。

[参考文献]

[1] 程锦泉. 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疟疾流行状况分析[C]. 深圳市预防医学会深圳市预防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2010:1—8.

[2] 郭祖超. 医用数理统计方法[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631—665.

[3] 杨树勤.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医学统计学分册[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44.

[4] 张顺祥,张欣,谢旭. 1980~2000年深圳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谱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2001,5(4):361—363.

[5] 温响,刘尚林. 深圳市龙岗市疟疾流行特点及防治对策[J].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4):465—466.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文3

关键词 艾滋病 流行病学 分析

兴义市地处贵州省西南部,1997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4年启动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至2010年底累计报告HIV/AIDS患者187例。为了解HIV/AIDS的流行特征,研究其流行规律,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1997~2010年HIV/AIDS疫情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兴义市皮肤病性病防治站1997~2010年HIV/AIDS疫情数据库,采用SPSS17.0对属地管理的HIV/AIDS进行统计分析。

方法和诊断标准:HIV感染者血清学检测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初筛试验,经复检阳性的样本,送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黔西南州艾滋病确证实验室确认。

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国家统一制定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由专业防治人员对感染者随访时面谈记录。

结 果

时间分布:1997~2010年兴义市共发现HIV/AIDS患者187例,其中1997年2例,1998年2例,1999年1例,2002年6例,2003年4例,2004年前19例,2005年后流行速度加快,累计死亡33例,其中3例为自杀。

地区分布:累计报告的187例患者分布于全市30个乡镇街道办中的21个,80例外省和本省其他地(市)县的患者均为务工流入及婚迁落户在我市人员。

人群分布:年龄性别分布:男108例,女79例,年龄1~82岁,以青壮年为主,20~39岁组115例(61.49%)。

职业分布:农民和民工70例,经商9例,学生3例,司机10例,干部8例,工人4例,女性性工作者4例,家政、家务及待业14例,教师2例,离休人员1例,散居儿童4例,医务人员2例,其他42例,20例不详。

婚姻状况:已婚有配偶69例,离异或丧偶53例,未婚60例,不详5例。

文化程度:文肓和小学74例(39.57%),初中70例(37.43%),高中或中专26例(13.9%),大专及以上16例(8.55%)。

发现方式:42例为被羁押监管人员,39例为咨询检测,7例为性病就诊者,64例为综合医院术前检测,10例为孕产期检测,12例为阳性者配偶检测,9例为无偿或有偿献血人员检测,4例为娱乐服务场所性工作者体检。

HIV/AIDS人群的感染途径:异性传播130例(69.5%),男同性传播13例(7%),注射38例(20.32%),母婴传播5例(2.7%),不详1例(0.5%)。

讨 论

流行特征:①兴义市艾滋病流行目前处于低流行期,但2005年来流行速度加快,上升速度明显;②HIV感染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男女比例1.36:1;③农民或民工37.43%(70/187),提示今后应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培训;④男同性感染7%,提示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行为干预;⑤感染途径主要为性传播(69.5%)和注射传播(20.32%)。

流行趋势分析:⑴兴义市1997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2005年后HIV/AIDS呈快速增长趋势,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作为国家艾滋病监测哨点后,宣传、监测检测力度加大,检测的范围、人群数量不断扩大有关[1]。②感染中外籍人员42.78%(80/187),可能与每年从外省外县至本市务工人员逐年增加有关。③农民民工37.43%,可能与农民民工自我防范意识不强,缺乏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关[2]。④性传播速度呈迅速上升趋势,可能与现象屡禁不止,流动人口增加,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高有关。如果对当前艾滋病流行的形势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将失去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机遇 ,导致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切实加强对娱乐服务场所高危行为干预,加强多部门合作,开展高危人群、重点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结合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在公共场所和流动人口中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宣传优势开展群众健康教育工作,在医务人员中重点加强《艾滋病职业暴露及应急处理》的培训工作,提高公众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提高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规范医疗废弃物处理,杜绝医源性传播。积极做好艾滋病感染者的医疗照顾、救助及咨询关怀工作,积极开展反歧视宣传活动,落实国家提出的“四免一关怀”政策,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文4

【关键词】 老年化;新形势;预防保健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在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 也加重了我国人口老年化, 使得我国已经跨入到了世界老年化国家的行列。工业化与现代化时代的到来, 为人口老年化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由于我国是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政治经济、法律法规、产业结构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还不是十分完善, 而社会老年化问题的出现, 增加了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负担。因而加强老年化社会形势下预防保健措施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老年化对人口健康产生的影响

1. 1 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不高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和医疗水平逐步提高, 使得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尽管如此, 作为自然人, 人体的衰老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大约只有20%呈现良好的身体健康状态, 超过半数的老年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1]。由此可以看出, 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整体水平不高, 而且患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1. 2 老年人疾病顺位发生改变 普遍来看我国老年人身患的疾病, 疾病顺位主要是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其他各种肿瘤疾病。通过对某省老年人疾病调查情况可以发现, 在9种较为常见的流行疾病当中, 患病率处于前三位的分别为高血压、白内障和冠心病。

1. 3 老年人患病种类增多 目前, 老年人出现了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趋势, 而且患病时间较长。相关资料显示, 在住院的老年人群中, 有将近半数的老年患者同时患有3~4种疾病。这类患者, 病后自身的恢复能力较弱, 往往会有较长的病程, 不容易康复, 并且在治疗恢复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其他新病症[2]。

2 老年化社会形势下的预防保健措施

2. 1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社会卫生防病保健是一项公益性事业, 需要坚持防病优先的政策导向。尤其是在老年化社会新形势下, 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保健政策, 正确理解“防”与“治”之间的辨证关系。“防”指的是要用较少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社会效益的主动性保健措施;而“治”则是与“防”措施相对应, 采用较大投入且具有较大风险的被动性保健措施[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 一定要重视防治结合的保健措施。尤其是当地政府在构建预防保健体系的过程中, 需要把“预防”放在突出位置, 发挥预防的重要作用。

2. 2 合理规划, 完善老年保健机制 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的老年预防保健工作实际情况, 需要把该项工作纳入到社会卫生事业长远发展规划当中, 并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认真分析老年化人口特点, 建立健全预防保健基础设施, 根据当地医疗水平和发展实际建立基层医疗机构, 发挥出社区的服务功能, 从而方便当地老年人就医。同时要制定出老年医疗的中长期保障方案与措施, 当地领导要对老年保健工作足够重视, 加大卫生防疫和预防保健工作的资金投入, 保证预防保健工作的社会关注性和福利性, 防止医疗机构“自筹经费”现象的出现, 逐步完善老年保障机制。

2. 3 开展教育, 培养老年人疾病防治的专业化人才 要想更好的开展老年预防保健工作, 离不开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一些高等医学院校可以根据教学实际, 开设老年医学的专业课程, 加强预防保健知识的传授;针对当前在职的医务人员及保健工作人员, 要有计划、有安排的向他们继续普及最新的老年医学知识, 强化其医疗技能和工作能力;无论是各大医学高校还是医疗服务机构, 都需要制定出多层次的教育计划, 并要采取多元化的措施, 培养出现代化医疗行业专业化的卫生预防保健人才[4]。同时也应该适时的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针对当前我国老年人出现的疾病, 向他们传授一些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 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其健康状况, 在此基础上, 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到多种保健活动中来, 使其心情愉悦, 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2. 4 加强管理, 推进医疗保健工作的改革 根据当前我国预防保健工作实际, 需要对现进行的医疗保健工作进行严格管理, 对医疗机构的整顿与治理需要常抓不懈, 确保卫生人员的工作利益。要将预防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 提高医疗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及管理能力, 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另外, 在新形势下, 要重视医疗保健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医疗卫生体制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 以适应新时期医疗工作的发展需要, 这既是提高预防保健工作服务质量的重要条件, 也是推动预防保健工作向前发展的动力之一。只有大力对预防保健工作进行创新, 才能克服由医疗体制弊端而产生的不良影响, 这样才能发挥出预防保健工作的最大优势, 提高预防保健工作的质量, 逐步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

3 小结

老年化社会形势下, 需要所有人对预防保健工作有足够重视。政府要在加强医疗卫生保健的同时, 注重推进医疗体制改革, 构建科学合理的预防保健体系。坚持贯彻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 大力推进医疗保健教育工作, 培养专业化的医疗保健人员, 提高预防保健水平。加强管理, 实现我国预防保健工作的规范化, 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使我国人口老年化向着健康老年化的方向发展, 减轻社会发展负担, 推动了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同时, 促进我国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德全, 陈少贤, 李燕芬.广州老年人社会现状及自我保健意识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1999(3):159-161.

[2] 康萍萍.浅谈新形势下农村预防保健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中国保健营养, 2012(16):59.

[3] 方德全, 仲怀春, 姜树国.新形势下军区医疗保健工作形势及对策.沈阳部队医药, 2010(2):145.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文5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规范化应用;中医体质辨识

[中图分类号] R248.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30-0130-03

The application of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disease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modern health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CHEN Huimin1 ZHAO Jianbo2 TANG Jun1 LV Bin1

1.Prevention and Health Section, Zhejiang TCM Hospital,Hangzhou 310016,China;2.Faculty of Basic Medicin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troduce Chinese medicine concept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brings in health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its development status. Also,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odern health management program, proposes the idea of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of disease” concept. Methods 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details of the recogni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and the Chinese intervention. Results The concept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has a positive meaning in applications of modern health management and health management of the new mode of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clusion This paper gives play to the concept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 as the leading role of ideology in the modern health management.

[Key words] 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of disease;Health management;Standardized procedures;The recognition of TCM constitution

健康管理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现在已经成为医疗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但健康管理是近年来我国才引入的一门崭新的学科和行业,目前中国的健康管理产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我国独具特色的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不仅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还包涵深厚的思想内涵。其最主要理念就是落实到一个“防”字,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

1 概述

1.1治未病

1.1.1治未病的思想和理念 在两千年前我国中医就有“治未病”理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1]。元代医家朱震亨在《丹溪心法》中,专列“不治已病治未病”一节,明确提出“摄生”以治“未病”指出:“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1.1.2中医“治未病”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自2008年1月11日,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强调了中医“治未病”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加强这方面思考与工作的建议与要求后,在全国遴选10所中医医院建立“治未病中心”以探索经验。2010年1月16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顺利召开第三届"治未病"高峰论坛,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为进一步传播和推动 “治未病”理念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治未病”医学工程在我国已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和原创性成果,大大加快了由疾病医学转向健康医学的进程,并将疾病的防治重心前移。

1.2现代健康管理

1.2.1现代健康管理的理念 健康管理是针对群体或个人的健康状态以及亚健康状态和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3]。把健康的科学的积极的生活方式传授给亚健康人群,从而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促进人们的健康。包括信息采集、危险因素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促进计划制定、健康维护等五步。

1.2.2现代健康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健康管理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应用在我国相对来说起步较晚。2001年国内第一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成立,2005年才设立国家健康管理师职业,健康管理师专家委员会于2006年成立[4]。大部分所谓的健康管理机构还停留在体检范畴,只有少部分进行了一些健康管理的实践,但大多也都定位于高端客户。这些问题有待在健康管理产业的快速发展中逐步完善。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日益增加,医疗费用的逐年上涨,促使我国对健康管理的迫切需求,其发展潜力巨大。

2 现代健康管理规范化

2.1基本步骤

健康管理是一项动态的、连续的系统工程[5]。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目的主要是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及时维护人们的健康和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2.1.1健康状况的信息采集 第一步骤是发现、寻找潜在健康危险和亚健康因素。信息采集的方法包括正常身体检查、诊断检查、日常生活习惯调查等。采集的信息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基本情况,还有实验室检测的血糖、血脂等一些重要指标。除这些基本的检查外还包括饮食习惯、家族遗传史、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信息资料。

2.1.2健康状况及疾病风险评估 第二步骤是认识健康危险因素。根据第一步骤收集到的个人健康状况信息,对个人现在的健康状况、亚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的危险性因素用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并系统全面分析存在的危险因子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以及对其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做好前期准备。

2.1.3健康干预与促进 第三步骤是解决健康危险因素和亚健康危险因素。是健康管理过程的重心。在前两个步骤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个体健康状况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可以尝试通过多种形式来帮助个人采取行动,控制健康危险因子,实现其健康管理的目标。把健康计划和健康理念转化为健康行为,逐渐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亚健康体质,减少发病危险。

2.2服务的流程

2.2.1健康体检管理 健康管理体检以个人或群体的现实健康需求为基础,遵从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选定相应的身体检查项目。健康管理中的体检检查项目应考虑到不同个体之间差异,并进行相应调整。

2.2.2健康评估 通过分析家族遗传史、健康史再结合问卷信息和体检结果为管理对象提供健康评估报告[6],其中包括个人身体健康检查报告、个人健康总体评估报告以及压力精神评估报告等。针对特殊群体可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项目报告评估。

2.2.3个人健康管理咨询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可获得不同层次群体和个人的健康需求服务和咨询。通过现场咨询、电话咨询或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进行咨询,管理对象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健康咨询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健康信息解释、健康结果评估、潜在危险因素和亚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健康管理计划制定、提供健康管理指导、制定跟踪计划随访等不同方面。

2.2.4后续服务 健康管理的后续服务最主要取决和衡量被服务的个人或群体的情况以及资源的多少,然后根据被服务个人和群体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7]。后续服务同样也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实现,如互联网查询、定期寄送健康管理通讯和健康提示等,监督随访是后续服务的一个常用手段。

3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应用

在逐渐成型的现代健康管理规范化模式中, 将“治未病”中“未病先防”理念应用于健康管理中,创新健康管理的理论、服务模式与技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体系。

3.1中医体质辨识信息收集

目前体质辨识主要依据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提出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8]。具体筛选办法是先在西医体检后,填写中医体质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表,突出西医检查看指标、中医调查看症状,将西医检查指标不正常的个体或中医问卷有不适症状者纳入需要进行体质辨识的人群。再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诊断,同时结合量表分析进行综合评估,最终判定其体质类型。这样使某些体检指标虽然正常,但已失衡体质状态的个体能够进行早期干预;同时避免指标异常却无明显症状者忽视健康干预或自行盲目调养的情况。另外,对于不同体质通过体质辨识,可以实现个性化的、针对性的健康管理。

3.2中医传统疗法的健康促进和干预

对于健康人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改善自主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管理行为的自觉性,达到固本培元的目的;对于高危、亚健康人提供中医养生咨询和传统的干预措施后能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健康体质,可以达到“未病先防”,防“成病”的风险和“发病”的风险,降低医疗成本;对于疾病之人就医协助[9],弥补现代健康管理西医体检和干预方面的不足,发挥中医“简、便、廉、验”的特点,使健康管理最大化,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局面,扩大了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大大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全民体质。

3.3反馈

利用发达网络资源逐步完善健康档案信息库,建立健康管理信息平台[10],与手机和因特网联机,可以实时共享、随时查询健康信息,逐渐形成一个健康管理动态的反馈系统。信息平台的功能:①进行健康体检预约网上登记;②健康档案网上查询;③生活习惯网上调查和评估;④网上保健计划查询;⑤随访干预网上指导。对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及时分析汇总并掌握动态变化,个性化健康管理跟踪系统和信息平台可以为个人开具健康趋势图,及时调整干预方案,反馈健康信息。

4 实施例及效果

4.1 实施样本资料

对我院高知医务人员进行融合了“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选择2009~2011年度我院副高级职称及以上参加健康体检的在职高知医务人员共100人。年龄39~65岁,平均51.94岁。对体检者进行临床检查(内科、外科、耳鼻喉科、妇科等)、实验室检查(三大常规、生化全套等)和特殊检查(胸部平片、颈椎正侧片、心电图、B超等)。同时填写中医体质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

4.2 实施效果

2009~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我院高知医务人员的健康水平有改善趋势,且疾病谱也有所变化。2009年总患病率为92.43%,男性患病率92.55%,女性患病率92.30%,男女患病无显著性差异;2010年总患病率为86.88%,男性患病率85.88%,女性患病率87.76%,男女患病无显著性差异;2011年总患病率为76.30%,男性患病率76.92%,女性患病率为75.70%,男女患病无显著性差异。对不同的年龄组进行分析可得出,40岁以上组和50岁以上组在三年的体检中患病情况有显著性差异,而且都有下降趋势。

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教育、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同时根据不同个体的健康状况,推荐个体化的健康食谱,戒烟、限酒、体育运动指导,有效地提升了高知医务人员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5 展望

为了防患于未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要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重点防治亚健康状态,把预防、消除亚健康定为21世纪的一项基本策略。在现代健康管理规范化中融合我国国粹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形成有中国中医特色的适合我国人民的健康管理模式,可以尝试通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第三方健康管理公司与社会医疗保险机构[11,12],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或传统疗法中心等发展平台,以促进中医“治未病”理念在健康管理规范化实践中的应用,实现中国特色健康管理战略的顺利前移和健康促进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尚敬红,董尚朴,张轶晖,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的探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25):46-48.

[2] http:///z/q240704740.htm

[3] 黄建始. 什么是健康管理[J]. 中国健康教育,2007,4(23):228-230.

[4] 陈君石,黄建始. 健康管理师[M]. 北京: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128.

[5] 王淑康,李士雪,刘云霞. 论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健康管理[J]. 中国卫生经济, 2010, 29(6): 9-11.

[6] 杨迎春,巢健茜,王小雨,等. 健康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析[J]. 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22): 4401-4403.

[7] 徐立勇,王淑芹. 健康管理与“治未病”[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7):149.

[8] 王琦.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 北京中医药大学报,2005,28(2):1.

[9] 吴智惠,吴滨,曾清祥,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现代医生,2009,10(47):100-101.

[10] 刘静,詹引,金新政. 中国老年人群健康管理方略研究[J]. 卫生软科学,2010,8(24):352-354.

[11] 陶进萍.社区健康管理模式体会[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09,11(10):196.

预防医学的现状与趋势范文6

摘 要:当今医学发展的趋势特征是生命与健康规律的认识趋向整体,疾病的控制策略趋向系统,正走向“4P”医学医学模式。“4P”医学模式即预防性(Preventive)、预测性(Predictive)、个体化(Personalized)和参与性(Participatory)。“4P”医学模式更加强调人的主动性,强调日常生活行为对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对个体生活行为的干预,以达到预防疾病、控制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4P”医学;物联网;智慧医疗方案;辰汉电子;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技术

从治疗走向预防,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压力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顾此失彼,健康状况普遍不佳。而更为致命的是,人们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获知自己身体状况的相关数据。多数人在无知无觉或后知后觉中被疾病捕获。从现有的预防手段上看,人们预防疾病的措施还局限在完善饮食、规律生活和适当娱乐等基本手段,更高层次的实时监测血压、心跳等都不是他们自己能做到的。

 

无线健康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进行生命体征采集与健康监测,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也就是智慧医疗。

各种无线传感仪可以把测量数据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传送到专用的监护仪器或者各种通信终端上,如PC、手机、PDA等,医生可以随时了解被监护病人或者跟踪研究人群的病情和生理状况,进行及时处理统计,还可以应用无线传感网络长时间地收集人的生理数据,这些数据在研制新药品的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

 

智慧医疗方案能让抢救变得更有效率。特别是对于心脏病患者,治疗时间是非常关键的。已经有一些心脏病患者随身携带了专门的无线终端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不间断地通过无线健康物联网将心电图数据和其他体征数据实时发送到医疗监测中心。监测中心24小时监控和分析这些数据,在发现异常时立即联络病人或其家属,让病人得到最及时的救治。

 

智慧医疗方案的作用还不止这些。对于那些经常忘记吃药的健忘症患者或者老人,会发现这套方案还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可以为患者及时发送用药提醒信息,并方便地提供药物数据库的资料。这样患者就可以不再错过服药的时间,并且不用再忍受反复查询服药计量的麻烦。类似的解决方案还包括血糖监测手机,测量体脂肪的“减肥手机”,测量肤下水分并具备按摩功能的“皮肤管理手机”,以及能够看到胎儿发育状况的“产妇手机”等。

 

智慧医疗方案功能如此强大,所涉及的技术众多,其中最关键的是智能核心平台,它起到一个承上启下枢纽的作用。构建一个成熟实用的智慧医疗解决方案离不开医疗设备生产环节、智能核心平台研发环节、网络建立提供环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的通力合作。其中,医疗设备生产环节对行业设备功能、用户需求足够了解,但对核心平台的研发和了解是薄弱的。智慧医疗的智能核心平台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需要高端的嵌入式知识结构,丰富的项目经验。上海辰汉电子利用本身强大的研发实力和深厚的应用领域的经验,用高端ARM嵌入式技术通过3G、蓝牙、ZigBee、WiFi、UWB和专用无线解决方案的微控制器等研发出移动医疗终端的智能核心平台技术,可用于如移动多参数监护仪、血压无线传感仪、脉搏无线传感仪、OCT血氧无线传感仪、OCT血流无线传感仪以及血糖仪无线集成模拟组件等,进而设计出一套新型、智能化的无线网络+移动医疗终端的方案,即智慧医疗方案。

 

该方案可以用在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合和居家环境,也可以用于生命体征的采集、服药状况的监控等。

该方案帮助患者以及残障人士的家庭生活,跟踪健康监测人群生理指标状况。利用无线通信将各传感设备联网可高效传递必要的信息,从而方便接受护理,而且还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国内某知名医疗设备供应商合作利用辰汉电子的这套方案推出了移动健康监护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利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测量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心率、脉搏、血氧等生命体征,实现对身体隐患的早发现和早治疗。

 

此外,该智慧医疗方案还可以运用到抗震救灾等社会事业之中。

以某地救灾为例,在地震发生后,某总医院的网络技术人员为当地医院安装了一套智慧医疗方案的3G远程影像会诊工作站,实现了该医院与总医院的无缝链接。总医院骨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影像科等多个科室的专家通过这套系统为灾区受难群众提供了医疗救助服务,为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发挥了作用。

 

现在越来越多的智慧医疗方案被应用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医疗人员能够利用移动医疗终端完成以病人为中心的各种医疗项目,如无线指示病人用药,对家居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远程监控等。能提供准确的健康监测和分析,而相应的医疗成本并不会显着增加,因为得益于嵌入式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魅力—— 边际成本递减的规律,智慧医疗方案可以在大范围内进行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