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例6篇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文1

创新心理素质是个体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并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有关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尚存在分歧[1-2]。创新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内部心理倾向,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怀疑感、创新需求、思维的独立性等方面,它是创新心理素质形成的必要前提。创新能力是创新活动中所达到的能力水平,表现为创造性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创新心理素质的核心,是衡量个体创新心理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竞争心是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是创新个性的重要表现方面之一,拥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是创新人才在竞争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因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虽然在创新心理素质的构成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但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创新意识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可支配和强化创新能力;竞争心可激发创新意识,促使创新能力更好的发挥和运用;创新能力反过来又能增强创新意识和竞争心。我们认为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竞争心是创新心理素质的三个重要构成部分,它们水平的高低可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个体创新心理素质的高低。

心理健康状况作为个体、工作与生活的心理因素,必然会对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国内有关创新素质的探讨比较多[3-4],具体的实证性比较少,而有关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虽有报道,但缺乏深入系统的实证研究[5-6]。鉴于此,本研究拟对我国中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学校创新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 研究

2.1 被试 北京市、河北省两普通中学学生558人,其中男生278人,女生280人,初一生108人,初二生179人,高一生161人,高二生110人。

2.2 测评工具

2.2.1 创新心理素质量表 该量表为王极盛编制,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竞争心三个子量表,每个子量表初步由2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作答,从1~5分别表示从无、偶尔、时有、经常、总是。

2.2.2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 该量表由60个项目组成,共有十个分量表,分别为强迫(MH1)、偏执(MH2)、敌对(MH3)、人际关系敏感(MH4)、抑郁(MH5)、焦虑(MH6)、学习压力(MH7)、适应不良(MH8)、情绪不稳定(MH9)、心理不平衡性(MH10)。该量表为王极盛(1997)专门针对我国中学生所编制,信度、效度较高[7]。

2.3 施测与数据处理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被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采集的数据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管理与统计处理。

3 结果

3.1 创新心理素质量表的信度、效度

3.1.1 项目与总分的相关

分别三个子量表各项目得分与其相应的子量表总分的相关。创新意识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1~0.69之间,创新能力子量表中各项目与其总分的相关在0.45~0.76之间,竞争心子量表中,除第58项与其总分的相关为0.31,其余各项目与总分的相关在0.42~0.79之间。

3.1.2 因素分析和结构效度

分别对这三个子量表进行初步的因素分析,将区分度及共通性偏低的8个项目剔除后再次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卡特尔“陡阶检验”原理,结合碎石图可以看出,创新意识子量表中除因素1的特征值为7.45,其余特征值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1.4%,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4。对创新能力子量表进行同样的分析,发现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5,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48.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8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1。对竞争心子量表的分析表明,其因素1的特征值为8.66,其余因素较小可以舍弃,因素1所能解释的变异数为54.1%,该子量表进行因素分析的16个项目在因素1上均有负荷且负荷量均高于0.59。

3.1.3 信度分析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三个子量表的同质性信度(Cronbach a)分别为0.91、0.93、0.94,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分别为0.87、0.88、0.91。

3.2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的整体特点

将三个子量表所含项目的评分之和除以其项目数作为该子量表得分,中学生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竞争心上的得分分别为3.38±.76、3.32±.81、3.52±.83。

3.3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3.3.1 中学生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创新心理素质各子量表得分与其心理健康各因子及总均分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见表1。创新意识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创新能力与抑郁、学习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适应不良呈显著正相关;竞争心与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总均分呈显著负相关。

表1 创新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系数

附图

注:*p<0.05,**p<0.01,***p<0.001,下同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文2

关键词:创业心理品质;理工类学生;结构方程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3-0029-05

Abstract: The new era calls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The objective cond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deciding college students’ success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objective cond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logic relation of each affecting factor is the key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Sample data about the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1,080 students from polytechnics collected, we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ioneering consciousness, entrepreneurial volition, 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 entrepreneurial personality and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by using STATA12.0 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 an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SEM) method. Furthermore, we build structural model of the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polytechnic students, and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Key words:entrepreneurial psychological quality; polytechnic student;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如今,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使得高校学生成为创业主力军之一。大学生创业能否取得成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创业心理品质客观状态,其创业心理品质客观状态又受多种因子作用。因此,探索各影响因素的逻辑关联是培育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关键所在,甚至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成败。

一、理工类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培养的问题提出

指出创新驱动成为我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措施。总理强调要努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2013年中共中央就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要建立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鼓励政策,为其创业提供资金支持。2015年国务院就发展众创空间要求加快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施行,建立专门机构引导该群体进行创业,从国家层面促进创业经费改革,为其创业提供各方面条件;随后,又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要不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其各方面能力,努力将其打造成创新创业主力军。同年,教育部就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要求各高校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将此作为驱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抓手之一,要为学生提供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平台。

目前,以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为主题的研究越来越多。姚圣梅总结了高校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具体特征,提出了高校学生创业应该具有的心理素质以及培养良好创业心理品质的策略[1];董红燕以创业过程为基础构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模型,为高校如何有效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建议 [2];刘洪林认为创业成功者具有类似的心理品质,并提出了培育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途径[3]。但学术界对理工类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影响因素及培养路径的研究较少。

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安徽理工、河南理工、太原理工及南京理工四所高校为例,通过问卷采集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和结构方程的方法,探究理工类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理工类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结构模型,并提出理工类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途径。

二、概念提出、界定与关系假设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文3

关键词:培养模式;设计;实践

1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理论

素质教育担负着三大基本任务。第一,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基础,身体素质不好,其他各科素质也不会好,即使别的素质好,那它们也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第二,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社会素质包罗甚广,主要由政治、思想、道德、业务、审美、劳技等素质构成。第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素质整体结构的核心层。每一个学生都是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接受各种素质教育的,心理活动积极,就会主动地去接受教育,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否则反之。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人的素质中最重要、最富有活力、最富有社会价值的一部分。

成功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促进人的成功为最终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有计划、有重点地塑造学生的成功素质,确保学生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其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的教育理念,以及在这一理论主导下所创立和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与人才培养模式。

299+1的人才培养实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其本质是创造性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它改变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的教学管理要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与人的个性化的统一,使学生在校园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虽然是多样、综合的,但主要还是通过过程完成的,这就要求高校的教学管理应以全面推进素质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教学目标、教学投入、教学评估等等,都应围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来确定和进行,教学管理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因材施教,以使适应性强的创新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所以教学管理工作不再是一种简单的适应性工作,而是一种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性工作。只有不断改革教学管理工作中不合理的地方,不断增强现代管理意识,创造性开展工作,才能在高校中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管理机制及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创新,教师创新,鼓励管理创新,这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根据目前高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提出“99+1”的人才培养模式,既大众教育加精英教育模式——99%的学生按高素质普通劳动者方向培养,1%的学生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3开发一个项目,训练三种能力

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引导,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以学生就业为目的,通过计算机项目的设计和开发,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积累项目设计和开发过程中的管理经验,锻炼学生项目综合总结能力、科技文章写作能力、以及应用表达能力。

计算机本科专业的学生,我们给他们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应用项目:

(1)数据库开发项目。

通过培训和项目实践,使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运用分布式数据库完成大型数据库应用项目,如:计费系统、用户管理系统、MIS系统等。本项目的训练主要针对政府以及大型行业用户单位的系统应用软件开发人员。(2)电子商务开发项目。

通过培训和项目实践,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应用,实现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研究领域。掌握的企业内部网络的管理、设计和实现方法,掌握在Internet进行电子商务的技术、方法和步骤,掌握企业网站的设计、网络营销的基础技能。本项目的训练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的信息主观职位。

(3)计算机系统集成方案设计及应标书的制作。

通过培训和项目实践,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集成中的计算机技术方案的撰写方法,需要考虑的技术要点,同时,根据实际的招标书,制作相应的应标书。本项目的训练主要针对市场上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和商务助理的就业职位。

499+1人才培养的考核,评价标准

怎么选拔学生,或怎样激励老师,可以采用虚拟专业素质学分的方法,既每个同学都有一定虚拟的专业素质学分,但只有当有老师愿意带的时候,并完成一定的工作,虚拟学分转为实际学分。同时,老师只有完成对学生的指导,就可以获得相应教学工作量奖励。

599+1的人才培养案例分析

如何在新新形式下实现“99+1”的培养方针,是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人才的培养分为许多层次,对于正规大学毕业生来说,对于他们的教育培养模式,既不能沿用高中“填鸭”试的教育,又不同于社会上采用的“快餐试”的技能培训模式,如何对新技术发展情况下的大学生培养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对此,有关专家指出,IT人才的培养方法不能背离行业特点。而总体上说,计算机技术学科的特点有三个方面:其一,实践性与理论性。然而当前计算机科学理论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多为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实用性仍然是评价研究成果的主要标准。其二,经验性与客观性。计算机科学的经验性明显地超过了客观性。因此,在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以经验的总结和规律的发现作为主流。是否能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并适当加以应用是IT人才的一个关键素质。其三,实用性与抽象性。实用性无疑是当前计算机科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和成败的主要评判标准。这要求IT教育不仅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而且要求理解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

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在原来的课程基础上,加大实践的部分,调整部分课程,基本可以达到要求,但对于少部分的精英教育,显然这样一碗水的方法过于简单,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个别指导。根据这一思想,采用以实际项目为载体,以高年纪学生为对象,实施精英人才的培养计划;在实践过程中小步推进,一点带面,取得良好效果。如表一所示,三年的基本情况。

根据以上表中可以看出,精英的培养往往不是一个人,他可以影响两到三个人的加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风气,大有好处。

参考文献

[1]彭寿清.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与评价[J].教育研究,2005,(4).

[2]刘金鉴.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J].大连大学评估网,2004,(12).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文4

【关键词】青少年 认知风格 发展 民族心理

1 引言

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是个体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基本信念等的集中体现。是个体在组织和加工信息中所具有的个性化的和一贯的方式(tennant,1988)。“认知风格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witkin,1954)提出了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穷。近二十年,心理学家热衷于研究认知风格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张厚粲等人对大中小学生团体施测镶嵌图形测验,其研究结果表明:场独立性特征随着年龄而增加,青春期前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男生趋向于具有更强的场独立性。认知风格是心理健康素质的一个重要成分。心理健康素质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些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它包含了多种心理品质:如个体的性格、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以及个体的认知风格、情绪体验和调节等等,其中这些心理品质影响或决定着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并进而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1]。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经济、文化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关键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汉族以及哈萨克族青少年开展认知风格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特点,并针对不同认知风格采取必要的措施,有利于提高新疆青少年整体心理健康素质,同时为丰富和发展民族心理、新疆青少年心理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本研究运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课题组编制的具有很好信效度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量表*认知风格分量表》[2]进行心理健康素质实施测查并对所得的数据统计分析,系统考察新疆地区青少年认知风格在年级、民族、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进而探讨新疆地区主要少数民族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的现状和水平,以及发展变化的特点。

2 方法

2.1 调查对象

在新疆的乌鲁木齐、昌吉、库尔勒、克州、喀什、塔城、伊犁7个地区,对26所学校112个教学班进行不同层次的分层整体取样,并选取3255名学生为调台对象。回收并筛选有效问卷2149。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被试的人口统计资料表。

2.2 测评工具

本研究采用沃建中、孙慧明等人编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m认知风格分量表》。该量表包含认知决策、认知方法、认知加t、认知行为、认知倾向等5个维度。采取4级评定,各条目均采用正向计分,其中“完全符合”为4分,“比较符合”为3分,“不太符合”为2分,“完全不符合”为1分。各维度所属项目之和为维度得分,各维度得分之和的平均数即认知风格总均分。认知决策主要考察青少年是倾向于场景决策还是倾向于自我决策,得分越高,越倾向于场景决策,得分越低,越倾向于自我决策;认知方法考察倾向于灵活还是单一,得分越高,越倾向于灵活,得分越低,越倾向于单一:认知加工是了解倾向于整体性加工还是局部性加工,得分越高,越倾向于整体,得分越低,越倾向于局部;认知行为是了解青少年倾向于独立还是合作,得分越高,越倾向于独立,得分越低,越倾向于合作;认知倾向是了解青少年倾向于冒险还是稳重,得分越高,越倾向于冒险,得分越低,越倾向于稳重。测量工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3],内部一致性系数达到可接受范围[4]。

2.3 数据处理

回收有效问卷2148份。问卷收集的数据由spssl2.0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总体结果

首先,对新疆不同民族、年级、性别青少年被试总体的认知风格及五个维度,进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不同民族、年级、性别的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在年级、性别、民族因素上,都存存显著的主效应;在年级因素上,认知策略、认知方法、利认知倾向均存在主效应;而在性别因素上,只有认知行为存在主效应。在年级与性别之间在认知策略和认知行为维度上存在交互作用。在民族和年级之间在认知策略和认知方法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民族和性别之间在认知行为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3.2 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的民族差异分析

从表3可见,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的民族因素上,认知方法和认知行为维度上具有显著的民族差异。lsd检验发现,汉族与哈萨克族的认知方法显著高于维吾尔族;认知行为维度上,汉族显著高于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学生,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之间没有差异。

3.3 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年级差异

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年级心理健康素质进行差异检验。

对新疆不同年级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各维度上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进行年级上的单冈素方差分析,表4结果表明:①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总体表现为小学五年级最高、初一年级呈下降到最低点,初二、初二年级回升,高中阶段适应发展比较平稳。经lsd检验发现:小学五年级学生适应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初中高中阶段差异不显著。②新疆青少年认知策略维度上初二年级得分最高,小五年级最低,旱现先升后降得发展趋势。lsd检验发现,小学五初一二得分显著高于小五、高二、高二,初一、初三、高一得分差异不显著。③新疆青少年认知方法维度上呈现波浪发展趋势。经进一步对不同年级的得分做lsd检验,结果显示:小学五年级学生人际素质显著高于其他6个年级;初一、初:最低;初三和高中二个年级得分差异不显著。④新疆青少年认知加工、认知行为维度上发展半稳,年级差异不显著。⑤新疆青少年认知倾向得分小学五年级显著高于其他年级,初一显著高于初三,高中阶段呈上升趋势。

3.4 新疆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性别差异分析

表5结果显示,对新疆青少年心理认知风格的性别差异进行探讨,将男、女生在认知风格各个维度的得分上进行了比较。从表中数据可见,认知风格总体得分上,男女生差异显著;在认知行为维度上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在其他维度上,性别差异不显著。

4 讨论

了解青少年的认知风格,从而采用适合于不同个体的教育方式。有利于提高整体心理健康素质水平。根据数据结果显示:认知风格整体均值在2.53,标准差为0.18,与全国的数据常模对照来看⑨,处于全国中上等水平,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的发展处于较好的水平。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的民族因素上,认知方法和认知行为维度上具有显著的民族差异。汉族与哈萨克族的认知方法显著高于维吾尔族:说明汉族与哈萨克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偏向于采用灵活的认知方法,会考虑多种假设及更多的可能性,而维吾尔族较之有些逊色。在认知行为维度上,呈现出跨文化的差异,汉族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学生。这些结果与傅金芝等人的云南大学生认知风格的比较研究⑨是一致的。说明不同文化背景影响青少年的认知风格。

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随年级的增长,呈现小五年级最高、初一年级呈下降到最低点,初二、初二年级回升,高中阶段适应发展比较平稳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与全国数据所表现出来阶段性和变化特点基本一致。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越来越显示山合作的、稳重的和自我等特点的认知风格。

通过对认知风格的性别差异探讨,进一步证实了在认知风格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7]。男生倾向于独立的行为方式处理和解决问题,比女性更喜欢独立工作,即倾向于场独立型的认知风格。

5 结论

(1)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发展处于较好的水平;

(2)新疆青少年认知风格年级发展表现为高.低.平稳的变化趋势;

(3)认知风格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认知行为维度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

参考文献

[1] 沈德立,马惠霞.论心理健康素质.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567-571.

[2] 张大均.论人的心理健康.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143—146.

[3] 江光荣,柳珺珺,黎少游等.国外心理健康素质研究综述.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586-591.

[4] 李虹.素质、心理健康素质与教育.行为与行为研究,2004,2(4):592-596.

[5] 张大均,冯正直.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体系.心堙与行为研究,2004,2(4):582-585.

[6] 郑希付.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访谈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572-576.

[7] 梁宗勇.关于心理健康素质及其结构的思考.心莲与行为研究,2004,2(4):577-581.

[8] 沈德立,马惠霞,白学军.《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表》的信效度再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4):241—245.

[9] 陈良,张大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发展特点.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4):129—132.

[10]康廷虎,阴国恩.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认知风格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 f4):266-271.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文5

近几年来,东阳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新招入职工均属于全日制的本科毕业生,虽然信用社对于新近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非常重视,每年举办两次业务技能考试、手工点钞、电脑打字及信用社内部的一些理论考试(如会计、安保等),但是这些考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员工们都以死记硬背为主,没有好好的去理解考试的目的。同时,信用社出台的一些激励措施(如金华市级里业务比赛得到名次的员工,可以优先转正),这就让很多员工都产生了一些误区,认为只要业务技能练好就可以了。这样不仅制约了员工自身的发展,也制约了信用社的发展。作为一个大的金融单位,我们要促进单位的发展,不能够只注重业务技能的培养,更需要培养员工在服务方面、理论知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只要造就一支具有竞争力、创新型的金融服务队伍,才能使信用社在金融行业有立足之地。

一、立足岗位实际,确定员工素质培训原则

(一)坚持思想素质与专业技能并重的原则

心理学认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的行为都是受思想支配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值得道德是员工做好工作的前提条件,一个专业技能较强的员工,如果没有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精神,工作起来就会松松垮垮,也不会出色工作,甚至会出现严重失误,造成恶劣影响。而如果一个员工具有勤勤恳恳的工作精神,但是缺乏劳动技能,那么也不会胜任工作,同样会影响单位的正常发展,因此两者必须并重,以德为先,培养德才兼备的员工队伍。

(二)坚持素质提升与培训教育结合的原则

员工素质的提升,可以在学习培训中实现,也可以在自我教育中获得,还可以在实践工作中总结中实现,因人而异,有的员工悟性较高,善于总结,进步较快,有的员工较为被动,接受新事物新知识比较慢,素质提升也较慢,总体看来,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培训是快速提升员工素质最为有效途径,因此必须强调教育培训的功能。

(三)坚持教育培训与工作实践结合的原则

对新员工,既应该组织专门的集体教育学习活动,实现统一专门培训;也应当紧密结合工作实践,引导员工在实际岗位操作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因此需要积极创设“实践提素质”的平台,引导员工开展岗位竞争和争优创先,在岗位工作提升素质与技能。

(四)坚持单位教育与自我学习结合的原则

提升员工的素质,既需要统一的教育培训,从外部强化对员工的引导,同时也应该引导员工自我学习、自主培训、自我进步,自我培养。比如开展工作总结、工作日志等方式有利于帮助员工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实现素质的提升。

二、立足培训原则,确定员工素质培训措施

(一)加强制度建设,以考核奖惩促进素质提高。

要建立和完善促进信用社员工业务素质提高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激发员工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择优录用”,使员工树立危机感,认识到新时期信用社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信用社的发展。构建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评价体系,将员工业务素质明确地用指标量化,对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将其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评聘等挂起钩来,使绩效考核成为促进员工素质提高的推动力。

(二)加强教育培训,以学习培训促进素质提高

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信用社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又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既要有计划地在单位内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使员工都有更新知识和提高专业知识的机会,又要根据工作需要及员工个人的特点确定中长期培养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岗位定向培训,使员工在短时间内补充、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要树立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理念,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要不断完善内部学习机制,促使员工制定学习计划,检查他们是否落实这些计划,使学习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既要让他们在家自学,又要把他们集中起来培训,安排好学习时间,既不耽误工作,又不妨碍学习。要积极支持和组织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进修班、培训班、研讨会,以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扩大视野,增强能力。同时,要加强员工参加全国性的一些专业考试的积极性的引导(如会计师,经济师等和金融方面联系比较密切的专业考试),使员工的业务技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理论知识更加丰富。

(三)强化风险教育,树立柜员的诚实守信理念

在银行不断强化风险管理的情况下,一些银行的案件还是时有发生,许多案件都与银行柜员的工作直接相关。因此,诚实守信是银行柜员非常重要的素质。一是爱岗敬业,要求员工正确认识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切实对单位,对公众,对国家负责。二是诚实守信,在经营活动中做到诚实公正,尽力维护股东、客户、银行的合法利益,不为利益所诱惑。三是廉洁自律,要求银行柜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行业不正之风。

(四)提升服务沟通,促进信用社与客户关系发展

高一新生心理素质总结范文6

关键词:素质教育;系统结构;现代人才;控制性因素

素质教育是一种“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一种强调综合性和整体性的全面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教学论发展史上一个崭新阶段,它摒弃了单纯的知识教育。对知识+能力的教育也有所扬弃,而强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搞好素质教育就必须服从人才素质结构的规律。只有这样,素质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才能较好地得到解决。传统教育下的人才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的缺陷和错误,这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素质结构如果不加以重组和优化,就不可能培养出向高新技术革命挑战,具有参与全球性竞争和合作能力、富有创造力的人才。要想培养人才,就必须搞清楚人才素质系统结构,搞清楚在人才素质系统结构中究竟是那些因素起控制性作用,这对于我们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原先所研究的人才素质都是停留在结构,没有把人才素质放在一个大的系统中去。本文发表的就是笔者对人才系统结构的粗浅之见,仅是抛砖引玉之作,不当之处,祈请指正。

一、人才素质系统结构

系统论的奠基人贝塔朗菲(Bertalanffy,L.1973)指出: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系统的方法坚持整体地、全面地看问题,考虑整体结构内的一切因素和变量。系统分析就是对某一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转传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设计和应用。现代系统论概括系统最显著的特征为: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有机关联性、系统地动态性、系统地有序性、系统的目的性[1]。人才的素质结构即构成一个系统,政治素质结构、道德素质结构、心理素质结构、知识素质结构、能力素质结构、体能素质结构即人才素质结构这个系统的子系统或因素。

人才素质结构作为一个系统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根据控制论的基本原理,系统内部组成成分及诸因素之间通过正负反馈互相作用,与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使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直到输出达到预期的结果,实现优化结构的目的[2]。系统的自动反馈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那么找到了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控制性因素或者说施控者就找到了人才培养的核心,就可以促进人才素质结构的自我优化。

从哲学上讲,唯物辩证法认为主要矛盾在一个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性作用。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非主要矛盾,解决好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比较容易解决。

人才素质系统是一个总系统,它包括四个部分:思想意识,能力,知识和心理。思想意识即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它来源于实践而高于实践,在人才素质结构这个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心理即对外界的反映,它的最高层次就是世界观、人生观,其次就是性格、气质、意志、情感和兴趣。它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知识是指人才个体所具有的知识体系,含有各个层次和各门学科的知识,含有无数的概念和定理、定律,是人才素质结构的基础。能力属于心理素质系统的范畴,在人才素质系统结构中举足轻重,其最高层次是创造能力。

人才素质系统结构的总系统如图2所示:

(图2)

人才素质系统展示了人才的全面素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动态体现。心理素质是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它必须在正确的原则和方向的指引下去塑造,以激发人才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心理素质为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提供了必要的心理支撑。知识素质是人才素质机构的基础,没有知识就没有人才;能力素质是人才素质结构的核心。知识素质高,能力素质强,才叫“博学多才”,方能称作人才。这四部分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是不可偏废其一的。哪一个环节出现缺陷或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在这四部分中,思想意识是核心,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控制性作用。如果没有了思想意识,何谈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呢?没有了思想意识又何来心理活动呢?所以,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人的思想意识,有了一定的思想意识,才能成才,没有了思想意识,人才无从谈起。

二、人才素质的子系统

系统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人才素质结构是一个大系统,是处于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总和。人才素质结构中的层次、子结构或各个因素都发生着相互作用。搞素质教育,必须有系统观念,要通过系统分析、综合类比,协调人才素质结构中各要素的关系,建立合理的比例,从而获得好的效果,培养结构优化的人才。在人才素质的总系统中,存在着四个子系统,它们是:思想意识系统,知识系统,能力系统,心理素质系统。

(一)思想意识系统

如图3所示,在思想意识系统中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价值观是核心,是该系统的控制性因素。

(图3)

道德观是人才系统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包括理想、情操、风格、觉悟、作风等基本要素。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能按照社会主义道德标准处理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国家、社会、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具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就会自觉投身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去,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勇往直前,奋斗终生,做出积极的贡献。反之,如果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这样的“人才”,只能是“危险品”。

人生观就是“人自己对人生的意义的看法”,主要表现为“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关系到我们究竟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怎样做人?归根到底:以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一分子的形象存在于我们这个世界上几十个年头?人生观不抽象,它统帅人的生命实践。人生观有高下之分:高尚的人生观要通过一个人的鲜明的人格形象、艰苦的奋斗付出和对社会的相当的实际贡献等要素综合体现出来。

审美观指的是主体人对客观事物的审美意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审美情感、认识和能力的总和。它包括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能力和审美理想等范畴[3]。我们所倡导的是以真为美、以善为美和以纯朴为美的审美观。

在这样一个子系统中,价值观处于核心地位,是一个控制性因素。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头脑中的信念、信仰、理想系统。价值观不同于知识、理论和科学系统,它主要不是表明人们“知道什么、得什么、会做什么”,而是表明人们究竟“相信什么、想要什么、坚持追求和实现什么”,是人们在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内心定位、定向系统。价值观是任何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实际上是它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社会大系统的“软件”、“软件的软件”;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价值观则是他的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所在[3]。

(二)知识系统

知识素质系统是人才素质系统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不可能成才。知识素质系统包括社会知识(生活知识、艺术等)、文化知识(基本知识,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技能基础知识等)和相关知识(包含各学科、各专业知识以及各个相关方面等)

(图4)

如图4所示,在人的知识系统中,专业知识是核心,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类进入21世纪,已经在漫长的历史中积累了数之不尽的知识财富,当代知识门类不断细化,新的学科不断涌现,传统的学科也不断朝着高、精、尖的方向发展。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穷其一生也不可能掌握人类所积累的全部知识财富。俗话说“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一个现代人才必须有所精专,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人的知识系统中,文化知识是基础,更高的文化知识为人们获取和掌握其他知识提供了必要的智力准备和精神支持。社会则是一部“无字书”,没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则会脱离社会现实,甚至成为无法立足于社会的“书呆子”,成才便无从谈起。同时,在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再广泛涉猎其他的相关知识,才能做到有所专又有所博。而相关知识、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又有助于丰富和完善人的专业知识。正确认识人的知识系统及其规律,“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在人有限的一生中构建起合理的知识体系。反之,“在现实生活中办事效率低、效果差、措施不力,都是因为某人知识素质结构杂乱无序、不稳定、畸形、未优化造成的。”[4]

(三) 能力系统

人的能力系统如图5所示:

(图5)

能力是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本领。能力素质系统分为专业能力(含一般能力即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工作能力即适应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模拟能力等)和特殊能力(含鉴别能力、自控能力、节奏感、审美感、灵敏感等),其中一般能力,工作能力和特殊能力都属于相关能力,而能力系统中最高层次是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不能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那么素质教育可以说就是失败的。社会活动能力又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种相关能力,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如果不能很好地与人相处,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那么这样的人才也是无用的,不成功的。

(四)心理素质系统

人的心理素质系统如图6所示:

(图6)

思维是人类大脑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是人类开动脑筋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机能。思维是复杂的,多形态的,一个人同时并存着几种不同形态的高度发达的思维。一般把思维分为三种类型:(1)直观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

同时,要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第一,就必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求异思维亦称为发散思维、辐射思维,其特点即是从不同方向思考,为解决问题寻求多种答案,以资选择。这种求异是创新的关键。第二,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灵感思维能力,亦即顿悟思维能力。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指的就是顿悟。这就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艰苦思考、勇敢追求,为灵感出现做好准备;应该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因为灵感多产生于紧张后的松弛状态,必须为灵感创造时机;应该多利用原型来启发灵感,多用模拟法来激活灵感。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志趣,就是志气、志向、兴趣、情趣的结合。首先得有一定的志向,它就像风帆一样,鼓舞着人前进。志向比较远大的人才能在行业内有所建树。再次要有志气,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如果遭受一点挫折就马上丧失了斗志,对自己没有信心,那也是做不成大事的。有志趣的人才有热情和激情,才能极大地激发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敏感性,充分激发人的积极性,提高效率。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好奇感,求知欲自信心和惊奇感又会刺激,强化人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动机,鼓舞、激励和促进创造活动的进行。

而在这个系统中,联想则起着控制性的作用,联想在人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联想不仅可以使人及时调出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而且可以促使人去查找和获取未知的知识。同时,联想可以激发顿悟,激励志趣。可以说没有联想就没有思维,就没有人的心理活动。

三、素质教育下人才素质体系的构想

很早以前,我国的儒家学派就曾在《大学》一文中系统地阐发了儒家伦理政治思想所要求的人才素质结构的培养。文章开篇即提出“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即儒家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宗旨。儒家认为按照“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步骤和方法一步一步地去做,自然就能达到“三纲”的目标和宗旨。儒家提出的“三纲”、“八目”所构成的人才素质结构可以用图7表示:

(图7)

在这个人才素质结构中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为修身的方法,修身的目的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进而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在儒家看来,修身即该人才素质结构中的控制性因素,抓住了修身这个核心,就能顺利成才。

那么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素质教育,要根据人才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和特点及在子结构运动中的地位,以适当的发展速度与整个结构的运动相适应,做好动态的综合平衡。不能重德轻才,也不能重才轻德;不能只灌输知识,而不管获取新知的方法;不能眼睛只盯住知识,而不突出创造能力的培养。人才素质结构的基础和核心,即知识系统和能力系统的缺陷以及如何完善和优化的问题,这也是素质教育如何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重头戏”。

总而言之,只要认真去研究人才素质结构和规律,努力找出人才素质结构及其子结构中的缺陷,从人才素质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全面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全面的素质教育,严格遵守人才素质结构规律,采取得力的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厚基础、宽知识、能力强、素质高”的恩能够适应21世纪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杨晓波.从系统论角度谈外语教师知识体系的构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4).

[2]魏诺.控制论原理[J].西安教育学院院报,1995,(2).

[3]李德顺,简谈什么是价值观[J/OL],philosophy.cass.cn/facu/l- ideshun/041-lunw.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