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范例6篇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范文1

高职生物类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可更好地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增强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方面,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实践教学案例,拓宽学生眼界;有利于引入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OP以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应抓住赴企业的机会,有效进行挂职锻炼。

关键词:

高职;生物教师;挂职锻炼;课程改革;教学情境;案例教学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强及知识体系更新较快的生物实验技术类专业来说,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并能与时俱进,根据本专业的社会职业需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生物类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要性

生物专业教师有一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有的教师虽然是从企业转到学校的,但是脱离生产一线时间过长,加上生命科学领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导致他们在授课时难免会觉得知识储备不足,讲课时难以分析透彻。而教师如能到企业第一线挂职锻炼,完整地介入企业的典型项目,不仅可以拓展眼界,学到新的东西,还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挂职锻炼,教师能够把握最新科研动态,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面向实际,把握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的方向,可适时调整授课内容,丰富教学案例,从而使教学和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生物类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实验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基本上是在与当地生物科技公司相关岗位负责人进行研讨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系实际情况设计的。在此基础上,选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就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根据教学内容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环境,[1]其设计是以创建面向真实的或是仿真的学习情境为重点,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元化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基于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水平不高的心理特点,[2]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这就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一种真实环境的模拟,拟定企业情境,进行角色定位。教师曾赴某新药研发公司细胞培养部门锻炼,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向企业人员请教目前新药研发行业常用的细胞培养技术,并针对“细胞培养”课程设置多个教学情境。以“细胞的传代培养项目”为例,设计如下教学情境:公司接到一个项目,是一种新的抗宫颈癌药物进行临床前试验。为完成这一试验,需先在小鼠体内构建移植性宫颈癌模型,那么第一步就是要为模型构建提供充足的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这就需要将现有的培养细胞进行传代扩增。此时,将班级学生分成4人/组,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技术员,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和任务分配;教师的角色为部门经理,对各小组的进度和结果进行评估,要求教师从最终细胞数量、质量和效率等角度去评价各小组提交的产品。这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仅能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此外,真实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对将来工作的向往,从而为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实践教学案例,拓宽学生眼界

案例教学是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案例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具体地学习与生物相关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3]无论是精品课程的建设,还是资源库的建设,丰富的教学案例标志着课程建设的水平。教师在某动物卫生监督所现场监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时,为“微生物培养与检验”课程搜集了多个教学案例。比如: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模块中引入了“布鲁氏菌羊肉”的案例,先向学生展示案例,之后按照如下顺序开展教学:(1)确定案例的主题,本案例的主题是针对布鲁氏菌羊肉制定食品微生物检验流程与食品微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方案;(2)确定案例分析的知识点,即在案例分析时有明确的分析点,如对于固体样品该如何采集,应采集多少,怎样保证分析样品的代表性和随机性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3)在大部分学生完成教师列出的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并据此分别制定出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的样品采集与制备方案,最终设计出羊肉的食品微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的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良好的案例能打破书本与生活之间的界限,使得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的微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引入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OP,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onPrac-tice,SOP)是将某一事情的标准要求和操作步骤以统一的格式描绘出来,用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其核心是把操作程序细化、量化和标准化。生物专业的大部分核心课程教学主要是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模式,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引导作用。而在此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SOP,依此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时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岗位SOP,此时,可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将SOP引入到课堂上来。在“细胞培养”课程教学时,教师依据企业SOP设计了细胞培养的项目操作任务单,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不直接给学生提供SOP的原因是企业SOP不能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而任务单是企业SOP的“升级版”与“加强版”,增加了理论知识部分与小组分工部分。在课堂上,首先由教师根据的任务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由学生完成任务单的填写,教师审核把关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实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实验操作步骤与企业SOP相符。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明确操作与任务分工,保证了课堂高效有序地运行。[4]高职生物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可以更好地把握生物行业的最新动态,增强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有助于对专业课程进行高效改革。

参考文献:

[1]朱红雨.高职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11):29-31.

[2]储争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教育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57-158.

[3]王谷仙,严璟.案例教学在高职医专院校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4):175.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范文2

[关键词]高职教师; 高职院校; 企业; 挂职锻炼

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 “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为此,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积极组织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挂职锻炼的效果。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教师挂职锻炼开展以及达到预期理想效果的瓶颈。现结合本人到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分析现状及原因

(一)缺乏较有效的管理机制

目前,高职教师挂职锻炼正处在探索期,部分高职院校对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政策笼统含糊,缺乏较为有效的组织、监控和其他有利的保障措施,有些院校由教师自己去寻找挂职单位,自己决定挂职的岗位及挂职期间工作、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锻炼效果的反馈渠道也较为单一,教师与学校处于相脱离状态。教师在选择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时存在着诸多问题,随意性的选择最终导致在挂职锻炼起点上的先天性不足,影响了挂职锻炼的效果。

(二)挂职锻炼教师的状况欠佳

许多高职教师响应号召利用各种关系到企业挂职锻炼,但多数挂职教师对于挂职锻炼的意义和具体操作还存在着认识不清、含糊操作的问题,更难做到科学安排工作,及时适应新环境,很多敷衍了事,并不在状态。究其原因除去客观因素的影响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主观原因。高职教师作为挂职锻炼主体,存在双重身份、双重任务:既是为人师,要承担学院交给的教学任务,又是投身企业一线做“企业人”,承担企业交给的生产任务。这两种身份如果不能顺利转换,或者时间安排不适当,会直接影响挂职锻炼效果。这种转换既受挂职的方式、时间牵扯,又受挂职教师心态的影响。如何科学安排挂职的方式、时间,和调整心态,既是高职院校必要研究的课题,也是作为挂职锻炼主体的高职教师自身应积极面对的问题。

二、积极面对,勇于探索

一方面,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师素质、关系到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另一方面,这项工作又流于形式,效果难现,我们该如何应对目前的尴尬呢?本文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一)积极搭建合作平台,探索有效的运行机制

面对诸多困境,我们高职院校要“主动出击、真诚合作”,搭建合作平台,只有搭建好这一平台,才能做好其他工作,否则只能“顾影自怜”。

1.认真做好专业剖析、市场调研。

校企合作是建立在双方资源优势得以共享的基础之上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故而,当前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做的是,从本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专业特点及教师队伍特点做剖析研讨,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结合自身特点分析出与专业及教师队伍对口或相关的企业单位作为挂职锻炼合作对象。再把对方的工作环境、发展状况、开发项目等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清楚企业需求什么、教师能够为企业提供什么服务、在合作中企业能得到怎样的创造价值、怎样做能减少企业管理成本的压力等等问题。必做的自我专业剖析和企业调研,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学校变“被动”为“主动”的必要条件。

2.校企共建挂职锻炼合作运行机制。

结合校企实际情况共同建立起有效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多赢”的共享多赢运行机制,可分为两种方式:一是,校方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需要并结合青年教师的科研方向,有计划、分批次的安排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在探究理论与实践结合、了解生产过程的同时,协助解决企业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技术问题。而企业则根据校方教师自身条件和专业研究方向,结合企业工作需要,提供相应的工作场所和条件,承担起对教师进行企业文化教育和岗位专业技能培养任务;二是,在企业急需研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时,组织教师为企业技术改造提供支持、技术难题进行攻关,制定具体的研发合作方案供企业参考。而企业则为校方教师提供相应的课题研究任务及条件。

在合作运行过程中,要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双方共同妥善处理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及法律纠纷因素,诸如:挂职锻炼其间教师人员工资待遇、人身安全、管理等问题,为企业排除“后顾之忧”。

(二)加强管理,不断优化配套方案

对于挂职锻炼高职院校首先不要操之过急,要科学论证,周密部署,加强管理,弥补自身先天不足之症。本文认为这是所有问题之关键。

1.统一领导,分步进行,以点带面。

成立统一管理的领导机构,分成市场调研小组、校企合作开发小组、教师挂职锻炼监督考核小组等,各小组分工联动,使教师挂职锻炼工作处于统一的领导下,有步骤有计划的分批分期进行。挂职锻炼现阶段毕竟是一种探索性的改革,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建议有必要进行试点,寻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各种条件成熟之后,再以点带面进行全方位的推广施行,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2.形成配套方案,校企共同管理。

要以校企合作搭建的平台出发,与企业共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其中需要做好合理选派挂职锻炼人员,科学安排时间、方式和制定一套管理保障体制。

3.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

挂职锻炼是高职院校发展的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制定各种制度,使其成为发展型、常态化切实落实到位。

(三)挂职锻炼教师要明确目的,摆正位置

高职院校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一名教师个人而言,也是一种难得的人生成长经历。作为挂职锻炼的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重视企业挂职锻炼的机遇。应该明确挂职的目的,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始终坚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的原则,认真思考勤于探索,把挂职真正变成锻炼自己的机会。

总而言之,挂职锻炼不是某一人的任务,而是关系到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前途,高职院校要协调与企业的关系,营造好一个合适的锻炼环境,让教师发挥其良好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顺利进行挂职锻炼,使挂职锻炼取得“名至实归”的实质性效果。

[参考文献]

[1]. 黄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浅探[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年04月第24卷第2期。

[2]. 范彬彬,蔡建平,关于高职院校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与探索[J],网络财富,2010年9月。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范文3

关键词: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意义作用;内容形式

社会各界已经对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锻炼形成了共识,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关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意见》。但是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学校还是局限在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而职业学校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还很少,甚至是空白。然而职业教育不仅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教学,还有语、数、外等基础学科的教学,还有各级管理人员对学校、班级和学生的管理。因此,中职学校不仅专业课教师需要到企业锻炼,而且非专业课教师也应到企业锻炼。

1 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意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教书育人的责任感,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能为社会所用的学生。教师到企业锻炼可以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及发展趋势,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够更好的渗透企业文化、先进的理念,保证教师所教授知识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可以真正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要求的“无缝”对接。因此,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有利于更新观念、拓宽职业视野,有利于学校及时调整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有利于教师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能力的突破,也有利于实施课程改革。

2 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内容和要求

2.1 非专业课教师应该带着教育问题到企业锻炼

我们职业学校的一些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常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如英语课是一门学生厌倦、教师难教的课程,英语老师按照教材讲课,学生听不懂,也不愿听,常常是学生的注意力游离于课堂之外,教学效果可见一斑。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现代企业同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人员的交流需要英语,进口机械设备的操作需要英语,如果我们的英语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掌握企业的实际需要,编出贴近实际的校本教材,并创设相关专业的教学情境,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课堂氛围会有明显的改善,学习效果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应该围绕教学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去参观、了解和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的文化,企业对员工的素质的要求,看企业是如何提高员工综合能力进行管理的,可以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地影响。

2.2 非专业课教师应该改变思维方式不断革新

教师到企业锻炼,受益者不仅仅是教师,更是学生。因为教师到企业锻炼除了一定程度提高技能,关键是要改变思维方式,了解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因为企业不断进行革新,职校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往往是“过去时”,教师到企业锻炼后,就会在授课中会将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企业的文化介绍给同学们,同时也会将企业中常常出现的“反面教材”介绍给大家,让学生们感同深受,觉得不空洞。让学生在平时就能了解到企业需要的精神品质,可以使学生将来可以更好的理解企业文化并适应企业的管理。形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品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服从管理和执行力、良好的沟通能力等。

2.3 非专业课教师应该与企业及员工建立良好关系

在当今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要缩小中职教育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要求的“无缝”对接,使学生成为受企业和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学校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课程改革与开发必须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必须适应职业资格的要求,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核心技能为主线,以岗位需要为依据”的指导思想。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和企业员工的沟通,和企业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更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项目的达成,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4 非专业课教师应该了解并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目前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是个时髦的话题,但是企业并不了解学校究竟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下不了“单”,而学校又不真正了解企业这个“单”究竟有什么样的内涵,就无法订单。如果把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师送到企业锻炼,就能够了解并学习到企业文化,真正了解企业需要的员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就会在职业学校的教育中引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模式,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缩小中职教育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差距,减少企业为此付出的成本。

2.5 非专业课教师应该了解企业发展动态提升服务能力

企业的每一道工序流程都是非常严谨的,不容出错,现代化的生产线,不容许任何环节出错,企业的决策更是需要万无一失,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文化基础课教师如果对学科之外的知识知之甚少,要想在学生中树立威信,要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来上课和管理学生。而这些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了解学习企业文化行业发展动态,市场对中职生的需求等。根据调研研讨结果,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可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进学生专业发展,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开发学习情境教学案例等方面努力,更好地提升文化课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2.6 学校管理者应该借鉴企业管理方式了解企业文化

职业学校做班主任是很辛苦的事情,很多教师不愿意做班主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管理手段,事事举轻若重,自己很累,学生很烦。如果我们能把企业中优秀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渗透到平时的教学和管理中,让学生能够明白老师管理的目的和用意,更容易形成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我们的班级管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教育出企业想要的员工。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参与到企业的管理中去,学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如何培训、管理员工的,如何把企业文化传播给每一位员工的,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让员工能吃苦、服从管理、执行力强、具有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

3 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形式

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要到企业的生产一线去,主要以实践为主。重点是动手能力的培养,了解新知识、新技能,为完善专业课的教学方案服务;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可以通过现场参观、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访谈技术工人,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到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去,了解企业对工人素质的需求,对企业文化方面的要求等。也可到同行业进行顶岗实习,参与到企业的实践工作中去。

4 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时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能更新很快。我们的各级管理者和企业共同认识到,只有当所有职业教育的教师和管理者参与到企业的实践中去,真正了解了企业的管理,对工人素质和能力的需求,才能在我们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加以培养,才能真正实现校企的无缝对接,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员工。因此,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的时间可以长一些,一般要求两年到企业去实习两个月以上;而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相对来说,时间就不要求那么长,几年内到所教专业相对口的企业去一次,时间一次一周左右为宜。

5 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的组织

5.1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整体规划

和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一样,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研究确定本地区教师到企业实践时间,并折算为继续教育学时的具体标准。应全面负责本地区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的实施、检查和评估。

5.2 市级以下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协调

结合本地区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情况,协调相关行业部门,选择一批在行业中代表性较强、技术水平较高、职工培训基础较好、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骨干企业,作为重点联系的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5.3 中等职业学校积极争取企业支持

充分依靠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学校的具体情况,制订本单位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并由学校与合作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组织实施,做好教师的组织选派和管理指导工作,并做好相关经费的保障工作。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参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与配合。中职教师,尤其是非专业课教师到企业锻炼、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无疑是最实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它可以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师生互动、互利双赢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2005.

[2]教职成[2006]11号,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Z].

[3]教师到企业实践要迈几道槛[Z].中国教育报系列报道,2007(04).

[4]谭南周.企业实践:促进专业教师专业化成长[N].中国教育报,2007(10).

[5]许琰.浅谈如何突破职业教育教师下企业难的瓶颈.江南论坛,2007(11).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范文4

摘 要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贯穿于生命的始终,对于中职学校当中学生的体育能力的培养也成为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我们要重视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主动观察能力的锻炼、发散思维的素质构建。本篇论文就分析了影响中职学校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培养中职学校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方案和几点建议,开展有效活动,增强自我锻炼,提高自我指导,为终身体育自我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中职学校学生 体育锻炼 自我培养 生命健康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磨练意志的最好方式,尤其对于处在高压状态下的中职学校学生来说,面对相互的竞争,寻求工作的压力等等,完全可以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来消除忧愁、紧张和压抑等情绪,转移注意力,缓解自己的焦虑。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课程,对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的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体育教学的本质并不单纯是传授知识或是锻炼身体,而是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学生营造气氛、创造条件,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健康现状分析

就我国当前的国情分析,由于过分强调了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对于学生的体能培养,导致了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体能综合素质的整体下滑,虽然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学生的平均身高有所提升,但超重人群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耐力也有所下降。体育教育的理论课程并没有得到与实践的相互结合,造成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恶性循环。贺州市职教中心的成立,各职业学校基本到位,作为体育老师不难发现各类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存在以上问题。

二、中职学校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强健的体魄是革命的资本,只有当我们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我们的生命才有了保障,我们的梦想才有了基石。各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接班人,必须高度重视对其体育能力和自我锻炼的培养,体育锻炼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合理地安排锻炼的时间,增强体质的同时锻炼的是坚持不懈的信念,磨练的是坚强不屈的意志,既能消除中职学校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亚健康状态,又能够避免中职学校学生由于各种压力产生不良的情绪。所以,重视中职学校学生的体能训练和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促进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三、对中职学校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造成的体育课堂内容的枯燥乏味,削弱了当代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开始实行了全面的素质教育,体育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改革旧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一味地要求学生步调一致,服从指挥的机械性操练,提高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主动意识。摒弃“一刀切”的方法,及时了解学生们的锻炼态度和锻炼情况,并且对学生的锻炼成绩进行客观的评价。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会受到教学任务的制约和影响,导致了偏重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轻视了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这种“填鸭式”的教学直接影响中职学校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因素之一。

四、加强中职学生体育锻炼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

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的体质提高十分重要,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体能训练十分关键,我们针对实际的情况对提高中职类学校的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和方案进行分析,总结出几点建议如下:

(一)培养兴趣、激发热情

1.改变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较为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十分关键,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科学地设置有效的教学计划。体育一定不要墨守陈规,不仅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努力成为学生的益友,能够和同学们进行真诚的沟通和交流。任课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并且能够吸引大部分学生都加入其中。对于学生体育课堂上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规定,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以增强学生意志品质为宗旨,以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水平为基本方式,差异化地量化标准,采用新颖的教学模式,以及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积极学习的能力是职业技术学校体育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

2.组建职业技术学校体育俱乐部

对于提高中职校学生的体育自我锻炼能力,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可以自行尝试各类的教学手段和制定符合本校特征的教学计划,我们就可以通过建立职业技术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形式,来激发同学们自我锻炼的激情,培养学生们主动锻炼的意识。俱乐部形式的体育教学也正是当代社会催生出的体育教育的改革方向,并且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结合世界的主流形势和教学方法的成功经验,我国在开展全国职业技术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估过程中,也应该倡导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积极采取符合本校学生兴趣爱好和类型特征的方案来设置各类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准许学生自主选择乐于参加的俱乐部再进行活动和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职业技术学校的体育教师主要担当的是俱乐部的技术顾问和指导教师的角色,这样的形式才能够充分地发挥体育运动的魅力,才能张扬出学生的鲜明个性,才能激发出学生对于体育项目的自我锻炼热情和兴趣。

(二)明确中职学生体育学习的目的

各类中职学校的体育任课教师除了向学生提供体育学科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向中职学校的学生灌输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态。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了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关注,社会上也开始兴起了终身锻炼的集体风潮。中职学生在校园中就能够实现体育资源的充分利用,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使得中职学校成为了培养新一代青年的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主要场所。

我们所谓的体育教学,就是将体育知识、体育技术和体育技能综合在一起,构建起学生的综合体育能力。在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主要的目的就是加强对于学生的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里包括了体育基础方法和知识的掌握;身体基本活动和运动能力的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对于体育的观察、欣赏、评价能力的培养等等。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在学科学习中逐渐地发展和形成。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自由空间,创造出自我锻炼的机会,调动起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挖掘自身的潜能,学习体育,锻炼身体,掌握技巧,培养品格。

(三)加强中职学生体育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任务就是通过自身的语言表达和身体示范向同学们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简明扼要、风趣幽默、条理清晰、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更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聚精会神、主动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和老师的讲授同步活动,增强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加强提问环节,这样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不必过分拘泥于形式,可因情制宜向学生提问,通过主动思考的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当代的中职学生都有追求自我完善和不甘落后的心态,采取公平提问的方式,就相当于将竞争的机制和谐地引入到教学中来,学生们也会进而产生更加强烈的上进心,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回答问题。教师也可以对一些课堂以外的知识进行提问和讲解,丰富同学们的体育综合素质。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是中职学校在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体育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整个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有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主动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学生也应该重视体育学习,配合教师教学,学会在体育中释放压力、调节心情、磨练意志、培养能力,领悟出终身体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1] 张伟等.多途径发展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J].山东体育学报.1998(3):58-59.

[2] 郭义群.体育教学中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2008.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范文5

关键词:会计专业;企业锻炼;对策

1 会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意义

1.1 在企业文化感受上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通过入企锻炼可以切身体验会计从业人员的踏实、爱岗、肯干、敬业,有着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与人沟通能力等职业素养,也感受到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做事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将这些能力和精神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1.2 在会计人才培养上积累更丰富的经验

第一,熟悉会计业务操作技能,即熟悉会计业务核算流程中的资料装订、票据分类、会计分录、粘单等实际操作技能,可以提高会计实践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实际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在校期间既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账务处理能力;第二,熟悉凭证传递流程与会计实务业务流程,可使以后的课堂教学避免空洞的理论说教,与实践联系更加密切;第三,提高会计专业能力,要使会计业务实践与会计理论结合,会计专业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财务分析能力、税收筹划能力及财务管理能力等财务应用能力;第四,检验所授知识的够用度与实用性,即检查平时所教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是否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1.3 在专业前沿上能及时掌握、跟进

会计专业紧跟法律、政策的发展,会计业务核算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企业是对新法律、新政策的执行是最敏锐的,学校对最前沿理论、实践的接触远没有企业迅速,所以教学环节常常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只有会计教师到企业中锻炼,才能使会计教学跟上法律、政策及前沿理论的发展,才能掌握专业前沿在会计业务核算中的应用情况及对所需人才的知识技能要求,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环节中实施,及时为企业培养出适用、有用的人才。

2 会计教师下企业锻炼不够原因分析

2.1 学校专业教师问题

一是数量不足。中职学校普遍缺乏专业教师,平时课务量大,教育教学任务繁重,生师比偏高,很难抽出时间下企业锻炼,寒暑假期间必须参加教育行政部门每年的教师培训,否则职称评审一票否决,另外,教师希望在寒暑假能好好休息。二是水平不够。由于财务政策调整快,教师多年来沉积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与企业会计岗位技能要求差距大,特别在制单、粘单、EXCEL应用、财务软件应用等方面亟需加强训练。

2.2 企业自身利益问题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经济实体,同时会计作为企业的核心部门,势必会涉及企业自身的一些利益问题或商业机密。因此教师深度介入,企业要冒不利于自身利益或商业机密外泄的风险,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愿接受教师下企业锻炼。

2.3 学校管理制度问题

虽然大部分专业教师下企业提升专业技能意愿强烈,从教学一线走向管理操作一线,学校也认识到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非常重要,但由于学校单一的管理制度和僵硬的考核方式,教师下企业的岗位、内容、计划都没有明确,锻炼期间缺乏对专业教师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无法达成实践锻炼的目的,保证下企业锻炼的质量。

3 推进教师下企业的对策

3.1 建立政府和学校层面的激励机制和保证政策

从政府层面来说,出台建立支持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经费政策和相关保证,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师生比达到1:20,专业教师数应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数的50%的规定配齐配足专业教师,确保教师下企业时间,同时可以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表彰和专项评比,对做的突出的合作企业予以奖励,让企业行业接纳教师锻炼成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一种义务。从学校层面来说,明确教师下企业的政策和待遇,把教师下企业工作纳入教学考核指标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中,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

3.2 引入企业账务与人员,开展实岗训练

从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等当中聘任兼职教师,并将企业账务中隐去单位名称给教师与学生练习,开展切合企业实际的实岗训练,真正做到契合企业行业需求的实践锻炼。一方面专业企业财务负责人和教师可以通过同备课、同授课,做到协作授课,另一方面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企业中财务负责人具体账务的编制,通过师徒关系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合作双赢的目的。

3.3 与学生同岗,确保教师下企业落到实处

根据目前中职学校教学计划,每个学期学生均有相应的下企业体验,专业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赴企业职业体验,在最后两个学期顶岗实习期间,专业教师分批分层分时下企业,逐步推进。这样安排可以解决目前职业学校难题:第一,可作为教学任务的一部分,弥补现有师资不足情况下,作为学生外出职业体验或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既可以保证教师下企业时间,做好下企业锻炼,又达成技能提升目标;第二,教师下企业有双重身份,一是企业员工,二是实习指导老师,与企业指导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实现真正的教学教育实习,保证学生职业体验或顶岗实习质量。

3.4 实行任务驱动,做精下企业锻炼

明确专业教师下企业目标,教师带着任务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去实践锻炼,根据企业行业需要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新教材开发、课程改革等。

总之,中职会计专业与理工科专业相比较,有其特殊性,要通过有效的方式真正“做精、做实”会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提高会计专业教师对专业实践课内容的准确把握,加快建设“双师”素质的会计教师队伍,增强教师的实账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颜炼钢.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问题及对策新探[J].教育与职业,2014.15.

教职工体育锻炼方案范文6

论文摘要:本文就当前中职教育推行“学校对接行业、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岗位、学生对接职业”办学模式,阐述了“以健康教育为本”岗位体能锻炼为核心的职业体能培养理念及拓展元素,拟定了“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的内容。

在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课程而融入各专业之中。其教育目标是贯彻健康教育、增强体质、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行品德教育。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职业工种的增加,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现有的教育目标与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集中表现在:一是随着健康意识的增强及营养结构的改变,学生健康状态明显改善,但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却持续下滑,中职生就业因体能不足不能适应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负荷而转岗的现象有增无减。二是学生个性发展与企业文化发展不能和谐相偕,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承载力较弱而引发系列社会矛盾令人担忧。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可以优化提高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还能预防学生体能素质下滑而增强学生体质,以促进中职生以强健的体魄直接投身岗位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定位及拓展元素

1.“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定位

在中职教育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因基础课而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出发点是对学生实施健康教育,落脚点是增强学生体质并施以品德教育,其课程作用辐射范围局限于使学生以强健的体魄适应学校的教育要求。这种始终围绕教育、学校和学生为一体的课程观模式最大的弊端是教学为教育服务,忽略了教学为职业岗位的需要服务和社会需求的视角,其实质就是一种狭隘的课程观。而改革中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职业观模式则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健康教育与职业体能准备的和谐”。因而课程锻炼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增进健康、增强学生体能为核心,按社会及企业岗位对人才体能的具体化要求,实施岗位体能需要训练、团队团结合作需要训练、创新能力需要训练、服从服务与生存需要训练、心理适应性需要训练和体能承载劳动强度需要的训练,切实提升毕业生对未来职业工作应对的能力”。这种职业观培养模式与课程观培养模式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拓展了教育、职业、企业、社会间的视角。融入了社会发展及企业文化元素、职业岗位体能应对元素、健康教育深层内涵元素。使得课程培养元素呈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促使课程效能最大化,使之达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和谐相偕之目的。

2.“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需要拓展的元素

(1)企业文化元素的拓展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性质决定了本企业的文化和理念。当企业文化或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与劳动者认识与观念不能和谐相偕而引发系列社会矛盾自然令人担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教育和企业而言,主动适应市场的需要,拓展教育、职业、企业、社会互惠视角,以利和谐发展就显非常必要。就《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要实现培养元素多元化,按企业文化需要引入团队团结合作、创新能力、服从服务与生存、心理适应性和体能承载劳动强度需要的训练使受教育者在校学习期间对未来职业和岗位有一个认识和适应过程就显的非常重要。

(2)职业岗位体能需要元素的拓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变社会己见端倪,创新及高新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及先进的科技。同时,现代化劳动环境及条件也促使了人的本能退化、适应能力降低、体质弱化等现实问题。在日本,科技部门针对果农上肢手臂因长时间高举喷雾器打农药而导致上肢及身体不适专门设计了人体手臂支撑器以此减轻果农劳动负担。这些人性化科技和举措虽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却真实反映了人体体能素质机能退化与职业岗位不相适应的现实。因此,关注人力资源体能素质不仅是职业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也将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3)健康教育深层内涵元素需要的拓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推行以人为本的健康教育并引领当今各类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对贯彻实施“健康第一”的思想却出现了一些偏差,集中表现在“无病即健康”被视为健康的真谛,而忽略了健康整体观和健康体能锻炼。实践证明,现实中学生营养结构及健康状态明显改善,但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却持续下滑的相向现象,毕业生体能无法从容应对未来职业岗位工作的事实告诫我们体育人,正确认识健康教育,拓展健康教育内涵中健康体能和整体元素是增强学生体质根本办法,也是我们课程改革必须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对接的路径可行性分析

1.“学生对接职业岗位群”可行性分析

在职业岗位群体中互相联系的分支群体所构成的职业系统中。在实施“体能锻炼与职业对接”方案中,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健康教育和职业岗位体能锻炼两大主题,是完全符合教育规律及学生身长发育规律的。

2.产业链中“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分类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通过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类产业链中学生就业较集中的各职业岗位群中工作方式的调研,我们把各职业岗位群工作方式相近职业进行归类得出四种类型职业岗位群,形成了“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的有效路径。

(1)“坐位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坐位型职业”岗位群包含电会、文秘、制图、化验、计算机、电子、仪表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长时间含胸、低头、弯腰、以坐位方式伏案工作或静坐在流水性生产线上,由于工作精确度要求高。导致心理紧张性增高。具体参与“坐位型职业”工作的身体部位是头胫部、上肢、腰背部。

(2)“直立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直立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机电、汽营、医护、烹调、工模具、营销、农林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该岗位群因长时间站立且含胸工作。导致人体协调机能、大脑思维活动负担重、压力增大。参与“直立型职业”工作身体部位是上、下肢、腰背部。

(3)“动作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动作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旅游、幼师、汽修、物管、保安、数控、家电维修、建筑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该岗位群工作方式体能动作较多且劳动时间长、强度大,劳动条件艰苦复杂。导致体能消耗大、运动系统,心肺功能负担过重。客观环境条件对身体不良影响多。因而参与工作身体部位是身体各部位及身体体能耐久能力。

(4)“特殊型职业”岗位群工作特点及参与工作身体部位

“特殊型职业”岗位群包含水下、地矿、地质、森林等专业。其工作特点是劳动环境差、有一定的危险性。参与工作身体部位是身体各部位及身体力量素质和灵敏素质。

三、“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众所周知,具体的岗位工作是在人体相关机体部位协助参与下完成的。加强各具体岗位参与完成具体工作的相关身体体能素质是“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及职业岗位群须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的核心依据。

1.“坐位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敏、协调性素质练习;发展静力性素质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背力量练习;发展一般耐力练习;发展体育舞蹈、健美操、形体训练的练习。

2.“坐位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散步、慢跑,武术、医疗康复体操、健身体操、徒手及持轻器材体操等活动促使颈肩、伸展筋骨放松肌肉等,消除颈肩部疲劳;通过篮球、排球,快速推举轻杠铃、哑铃、增加肩、臂肌肉及腰背力量;通过手指卧撑、负重引体向上、增强手指、手腕、手臂力量及灵活性、准确性;通过羽毛球、乒乓球田径接力跑、游泳、保龄球、飞镖等运动,提高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增强心血管和运动器官的机能。

3.“直立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耐力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素质的练习;发展灵敏、协调素质的练习;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4.“直立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慢跑、篮、排球、游泳、跳绳等项目的锻炼,增强学生心血管和呼吸、运动器官的功能;通过器械体操,健美操、负重搬运等锻炼增强学生上肢肌肉力量;通过武术、太极拳、医疗保健操、大众健美操、体育舞蹈、立定跳远、连续蛙跳等下肢活动性练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下肢血液循环,消除疲劳;通过体育游戏或参加娱乐性体育活动及户外体育集体锻炼活动,消除肌肉紧张,促进机能恢复。

5.“动作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敏、柔韧素质的练习;发展支撑、攀爬、悬垂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腰腹力量素质练习;发展一般耐力素质练习;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6.“动作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通过负重搬运、持器械体操、负重引体向上、增强学生力量素质;通过障碍跑、负重深蹲、田径接力跑、立定跳远、发展学生速度与灵活性,提高弹跳能力及下肢和踝关节力量;参加游泳、田径长跑、自然越野跑、登山、足球等活动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耐力素质;参加娱乐性体育活动;参加武术擒拿格斗训练。

7.“特殊型职业”需发展的健康体能素质

主要有:发展灵巧素质、耐力素质的练习;发展上肢力量、腰腹部力量素质的练习;发展腿部力量素质练习;发展野外生存练习及专项素质训练;发展团队合作的练习。

8.“特殊型职业”岗位体能锻炼内容

主要有:参加游泳、田径长跑、自然越野跑、登山、足球等活动增强心血管系统功能.提高耐力素质;通过障碍跑、负重深蹲、田径接力跑、立定跳远、发展学生速度与灵活性,提高弹跳能力及下肢和踝关节力量;参加武术擒拿格斗训练;进行野外生存练习及专项素质训练;通过户外体育集体锻炼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单双杠、支撑跳跃练习,培养控制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结语

当代中职教育是以彰显职业能力开发及职业实际操作运用能力的教育。通过“学生对接职业”岗位体能锻炼目标的教学实践,不仅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科学有序修正学生健康状态的需要。也是预防学生体能素质下滑和增强职业岗位体能素质的需要。更是为就业,为生存,为社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教育部职成司,职教所.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