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法务就业前景范例6篇

涉外法务就业前景

涉外法务就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 涉外导游 实践能力 五位一体 培养途径

1.背景和需求分析

国家旅游局日前公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及下半年旅游经济形势分析》显示:旅游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继续领跑国家宏观经济。旅游业正成为我国创业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其入境接待人次将居世界第1位,而出境旅游人次也将跃居第4位。随着我国入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壮大,不仅需要国家对旅游景区的重点打造和推广,更需要高素质的国际化的导游人才。但现在存在涉外导游总量不足;小语种导游匮乏,高素质人才稀缺,国人出境旅游不文明现象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1.1“旅游+”时代下入境旅游的背景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发表文章,诠释“旅游+”,以独特的视野做出新的解读。“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在此基础上,“旅游+”构思了一个旅游业与各领域全面融合渗透的宏伟蓝图。

1.2问卷和访谈下的需求分析

笔者在一年时间内组织本校外语导游专业学生组成的9人团队在南京某旅游景点发放了300份关于外国游客旅游兴趣和电子设备使用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答卷280份。同时对美国印第安纳州某高校7名来南京交流学习的留学生进行关于旅游兴趣和对于涉外导游需求的深度访谈。从中分析得出,72%的外国游客倾向于和朋友同行及交流互动类的讲解。选择游览类型则因个人兴趣而异,21%的游客喜欢休闲餐饮类,31%的喜欢运动放松类,64%的倾向人文历史类,57%的愿意亲近自然类景观。关于讲解内容,超过78%的游客喜欢听取历史和文化类的故事,并希望以生动且有趣的形式进行表现。对于涉外导游的素质及外语交流能力,87%的游客更注重口音和词汇,只有4%的认为语法和文法重要。在跨文化交际上,访谈结果显示,涉外导游人才应对本国文化历史有丰富的储备,对于客源国的基本文化常识有所了解,这样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类比。几乎每位访谈的对象都谈及涉外导游应具备一定的幽默感,愿意并善于与大部分游客互动交流。

本文针对问卷和访谈的需求进行分析,提出对于职业院校等高校的涉外导游人员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和对策。

2.涉外导游的实践能力

涉外导游是指从事国际游客入境服务和中国游客出境服务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接待国外游客的全陪、地陪,以及在景区从事外文讲解工作的景区讲解员,还包括带领中国团队出境旅游的领队。本文将涉外导游实践能力分为五类,提倡“五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2.1外语交流沟通能力

涉外从业人员外语交流内容包含日常外语和服务外语。服务外语就是专业外语,导游服务技能所需的词汇,景点讲解词汇,注意事项和安全细则的表述。日常外语也不可忽视,用于和游客的互动交流,更有利于促进与游客建立信任关系,因人而异地了解旅游需求。

2.2跨文化交际实践能力

入境游全面繁荣的景象,势必会引起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g的碰撞,作为文化旅游业中的核心,涉外导游在接待入境游客提供旅游服务时不仅仅是向导,更是文化交流的大使。涉外导游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文化的融入和类比,不同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需要在交际中结合具体需求进行相关讲解和文化传递。前文分析了留学生队伍中对讲解的要求和建议,历史性和人文性的需求更加增强,涉外导游还牵涉到语言转换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这不仅是从业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学科教学人员需继续探索和总结的问题。

2.3导游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有导游人员就业的根本之道是先夯实自己的基本技术功底,并做到实时更新,不断磨砺总结经验。

2.4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在高校期间难以锻炼和培养,根据个人能力差异分布比较正态。提升的方式就是通过案例分析和体验,以及在实际工作操作中等待机会,探寻最合适的解决方式。

3.有效培养途径探究

图 有效培养途径探究

3.1竞赛和科研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一直是促进职业院校蓬勃发展的有效方式。竞赛辅助科研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外语交流的实践能力和外语知识的储备。同时竞赛的培训着重现场感的模拟,在校期间就可以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突发状况的反应力,使他们在实习和工作期间能够很好地得到应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据跟踪调查显示,在校期间进行过竞赛培训甚至获得过奖项的学生从业后职务提升和前景发展态势好于未进行过任何竞赛磨砺的学生。

3.2志愿者活动

志愿者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识,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风尚,培养良好的社会伦理道德感,在以后就业时,提供道德层面的指引。志愿者不仅可以缓解大型活动承办方的工作压力,而且通过社会公益服务,为社会进步和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塑建城市和地区良好形象,同时有助于提升在校生的语言沟通技能、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导游专业的服务技能。

3.3订单式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的背景下,订单式培养有助于高校尽早适应岗位需求。积极与旅游企业协调合作,注重学生实习前的岗前培训与实战训练,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岗位实践训练,以此帮助学生。可以订单培养为契机,邀请旅游界专家、旅游企业知名人士、旅行社优秀专职导游等专业人员来学校给学生进行案例讲座和就业实践指导,使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3.4“变体”学徒制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的特点是“师父带徒弟”的教育教学形式。在高度注重技术人才培养质量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技能传承模式再次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它自身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是显而易见的。导游行业中处于重要地位的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均属于“人类知识总体中那些无法言传或说不清楚的知识”,因此必须区别于普通教师课堂授课的模式。涉外导游的培养既需要校内的大量班级教学课程输入,同时需要现代学徒制的模式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导游服务技能的培养。

3.5旅游实训日(周)的开展

高校可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和安排,除实习期外,应开展旅游实训日(周)活动,沿着既定线路进行校园导游讲解,由教师示范讲解指定景区,或由景区英文导游专家示范讲解,学生模拟讲解的形式,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导游讲解技能、语言技能与带团应变能力,运用所学景点知识对规定景点用英语进行熟练生动的现场讲解。

3.6合作办学中的交流

高校要利用自己合作办学或交流的优势,多开展交流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旅游+研学新生活方式下入境旅游的发展,也可以让在校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文化交流。如定期举行英语角的语言交流或组织本地的游览讲解活动,传播中华文化,讲好本地历史和人文故事。

4.结语

本文涉外导游实践能力有效培养途径的探究基于“五位一体”的实践能力维度,提出的措施都是经验证行之有效的。但实际应用中仍应考虑个体差异和地区差异,旅游需求分析也会因时间和地点的变化而不同。五位一体的培养维度是涉外导游人才培养的基本指标。望本文提出的六项具体方式在涉外导游市场高素质人才匮乏、出入境旅游蓬勃发展和“旅游+”的背景下,能够为高校旅游人才培养方式提供有效帮助。

参考文献:

[1]2016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及下半年旅游经济形势分析.

[2]刘虹.浅谈高校涉外导游人才的英语实践能力培养[J].教法研究,2013.3.

[3]李勇,曾志光等.浅谈高校涉外导游人才的英语实践能力培养[J].江西科技范大学学报,2014.4第二期.

[4]周少蓉.论涉外导游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篇[J]教育与职业,2014.2月下.

[5]鲁婉玉.高职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2011.6.

涉外法务就业前景范文2

一、当前涉外会计人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会计人才的培养,通常情况下是为了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的日常财务会计工作。会计专业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还需要通过实习工作的经验积累,逐步适应实践的工作要求。目前很多高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没有重视学生经济知识的培养,各课程间的联系也不够紧密,如财务管理、电商管理等,导致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不过关,缺乏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不能准确了解到工作中的语言文字信息,从而无法适应涉外会计人才的相关要求。

二、全球化背景下涉外会计人才的需求分析

(一)涉外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涉外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首先是对涉外会计人员的学历要求。通过市场调查,大中型的企业都要求会计专业人才的学历要在本科及本科以上,也有部分企业要求专科及专科以上。根据这个结果可以得知,单位对于涉外会计人才的学历要求并不苛刻,招聘单位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验,而非学历证明文件。其次是涉外类会计人员的专业背景,通过对400家企业的人才要求分析可以得知,有242家企业要求涉外人才具备会计专业,30家企业可以接纳非财会类的专业背景,另100多家企业没有明确的专业背景要求。招聘企业对涉外会计人才的职称资格证书也有相关的要求。半数以上的企业要求招聘人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对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的专业人才,一般都是财务主管类的工作岗位。最后,在涉外会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上,大部分企业都要求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也有少数企业要求十年左右的工作经验。

(二)涉外会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要求

涉外会计人才的职业素质不仅体现在他们的职业能力上,还包括求职者自身的工作态度和个人品信等。企业对涉外会计人才的要求,既需要会计人员对公司财务的日常管理,也需要密切联系其他部门进行合作交流,为企业的领导层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

三、全球化背景下涉外会计人才的培养策略

(一)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

高校在涉外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凭借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在会计培养市场上进行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会计人才需求。各高校应当将市场的人才需求作为发展导向,建立起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企业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培养方案。

(二)加强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低层次会计人员就业难的背景下,涉外会计人才需求却出现上升趋势。涉外会计岗位的综合性要求学生既具备会计专业核算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英语能力和国际贸易知识。高校应当根据社会需求的趋势变化,对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作为目标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团队协调能力、会计信息处理能力、独立执行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

涉外法务就业前景范文3

【关键词】法律英语 教学选材 规范化建设

一、引言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市场对涉外法务人才的需求增长,以及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些高校增设了法律英语课程。与此同时,近几年新编法律英语教材不断涌现,其中不乏科学性和应用性的增强;也有一些院校结合本校需求自选了部分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素材作为教学载体开展法律英语教学工作。综合各大高校法律英语教学选材的现状分析,一方面由于缺乏权威的统编教材,另一方面各个院校开设此课程的学科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受众背景不同,因此教学选材呈现一定的随意性,缺乏规范化的标准。据此,结合当前的涉外法务实践和市场需求去探讨高校法律英语教学选材的规范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教学选材的原则宗旨

综合涉外法务实践和课题组的调查采访数据,法律英语教学选材首先应秉持如下的一些原则和宗旨。

1.教学选材应当以涉外法务实践为基础,符合市场需求、学生需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以市场需求为主导。法律英语教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语言教学,是将英语学习融入到涉外法务活动中去的专业英语教学、,其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以涉外法务实践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筑整个内容体系。同时,还要把学生的需求(如调查显示不少同学 有考法律英语资格证书LEC的需求,那么在选材时就要考虑相关素材的选取)以及教学大纲的要求整合在一起。

2.选材不仅涉及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实务的介绍,而且要有中国法律制度与实务的英文素材,必要时进行中外相关法律制度的对比。目前的法律英语教材以介绍外国法律制度为主体,事实上,对中国法律制度的英文表达的引入十分必要,因为涉外法务实践多集中于双边甚至多边贸易,那么不仅要求涉外法务工作者了解外国法律制度熟练应用相关法律语言,而且对于中国法律制度中法律术语及相关英文表达也要精通,所以二者不可偏废,涉外实务中的高频版块更要通过中外对比的设置,强化重点深入理解。

3.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突出应用性。由于法律实务的主题庞杂多样,所以选材要充分考量本校或本专业的学科背景和学生的特性,如监狱学系的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在介绍中外一般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应融入一些罪犯矫正、监狱管理等方面的素材。同时选材要加大真实语料的选取比例,强化素材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选材“规范化”建设中的几个关键点

1.选材内容应涵盖基本法律知识、重点英文表达和实务操练三大版块。法律英语的教学选材不仅应当介绍英美基本法律制度和相关背景知识,而且还应厘清涉外法务实践中涉及的高频领域,如合同签订、公司成立等,通过真实情境再现的方式(可以文书写作、视频播放等方法加以呈现)强化实务操练的比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重要的英文表达法。以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英语听说教程》为例,此书是在总结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培养涉外法律专业人才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涉外实务交际为重点编写而成。这本教材的可借鉴之处在于其上册主要介绍(legal system 和court system等)基本法律知识,而下册则以法务实践中涉及的高频主题为主体,选材真实, 应用价值高。归纳起来,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以中英美基本法律知识和法务实践中重点领域的实务操练为主体,以重点英文表达为主线贯穿始终。实践证明,通过加强实务操练的比重,强化每个高频领域重要英文表达的输入与输出训练,的确可以规避当下不少高校开设的法律英语课程重阅读轻实务操练的弊端,改变学生兴趣低下、所学内容与现实应用脱节的现状。

2.结合所授对象的专业学科背景强化教材评估加以综合利用。依据针对性原则,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结合本校本专业的学科背景开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微观操作层面,对于法律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在综合课的基础上,可以选取法律英语听说教程、口译教程、文书写作教程等开展专题训练。对于法学专业或英语专业的学生,则应以法律英语综合课为主体,综合课的选材内容应当涵盖第一个关键点所涉及的基本法律知识、重点英文表达和实务操练三个方面,其中,在实务操作环节强化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训练。对于专业特色突出的院校可以选编适合本校特色和人才培养方向的教材,如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编写的《法律英语 Legal English》,教材除介绍基本法律知识和以中英对照形式介绍中国主要部门法外,还结合本校人才培养方向加入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等内容,针对性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就法律英语教学选材来看,还应加大教材评估的力度。郭剑晶在《法律英语教材评价实践》一文中提出了从教学目标、语言点和技能选择、专业学科内容、文本材料类型、实践技能训练、词汇歧义解释和教学指导方面进行教材评价的标准,值得借鉴和推广。在实际的教学选材过程中,应当结合受众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不同教材的科学评价予以综合利用,实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

3.协调好教材利用与课外选材之间的关系。在实际的法律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学选材不仅包括对教材的综合利用,对课外素材的整合注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教材虽然每隔几年会有修订版问世,但在一定时期内内容是相对固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所授内容主题适度选取时讯感较强的课外素材予以补充,增强课堂的活力与趣味性。以合同谈判为例,在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可以选取一则新近发生的引起媒介和大众普遍关注的典型案例,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时代感,突出其应用价值。其次,需要协调好二者的分配比例,总的指导原则是以教材内容为主体,课外选材为补充,具体分配方案以题材内容的不同、重要性程度的差异和用时长短的区别等因素具体安排。最后,法律英语的教材内容多以文本模式呈现,那么在课外素材选取时可以适度加大图片、音、视频等多模态素材的引入。如在介绍美国的整个刑事程序时,可以选取影片或美剧中的情景片段来辅助教材的利用,形象化授课主题,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四、结语

综上分析,法律英语教学选材应当基于涉外法务实践,并在合理的原则宗旨指导下进行。就选材内容而言需涵盖基本法律知识、重点英文表达和实务操练三个版块。在针对性原则的指导下,法律英语教学选材还要考虑所授对象学科背景的差异性突出一定的特色,并强化教材的科学评估。此外,还应协调好法律英语教材利用与课外题材选取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法律英语教学选材更为规范化、科学化,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呈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纯辉.我国法律英语教材编写及出版现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1).

[2]杜碧玉.浅谈法律英语听说教程的教材编写[J].南方论刊, 2009(10).

[3]邓柯.浅谈法律英语课程的教材编写[J].现代企业教育, 2013(9).

涉外法务就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 商务英语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体系改革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对涉外经济专门人才的需求正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对国际经济形势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批熟悉外经贸专业知识和精通外语的复合型涉外经济人才。商务英语应根据国际经贸本科专业的特点,定位课程培养目标,适时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

一、商务英语教学应与市场需求相适应

国际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高规格的趋势。高规格即意味着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一定意义上讲,高校如同企业,只有生产合格的产品,才会受到社会的欢迎。社会在不同时期对毕业生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有所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应该考虑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向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

我国外贸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高层次复合型的涉外经济人才,他们不仅要懂外贸、懂经济,还要懂科技、懂外语。社会对涉外经济人才的需求必然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新的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不仅精通英语的涉外经济人才少,而且高层次、高素质、复合型涉外经济人才短缺尤为严重,单一型的人才已很难适应市场需要,培养复合型涉外经济人才尤其是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是涉外经济工作者”。[1]学生除了必须掌握经济管理通识知识、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国际经济分析能力与国际贸易操作技能之外,还必须掌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在实践中,人才市场需求的导向要求课程体系设置更新变革。商务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经贸函电方面的应用文写作模式和一些专业术语、经贸词汇的教学,而需要培养学生运用良好的英语、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熟练的现代化操作来处理国际商务中的实际问题,这就对学生知识结构直接相关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改革和创新的要求。商务英语需要从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中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以符合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根据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商务英语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是分不开的,必须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寻找自身的位置和价值。我国开办国际经贸本科专业的高校很多,有综合性大学,还有财经类、理工类、农林类等院校。各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对英语要求有所不同,有的是“英语熟练规范”,或“较强的英语运用能力”;有的为“专业英语娴熟”或“擅长专业英语的‘说’和‘写’”。

人才培养目标极大影响着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从全国范围看,各高校由于对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英语要求很不一致,因而课程设置也大不相同。如有些院校的国际经贸专业仅要求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因此仅开设大学英语1―4或1―6级课程;有些院校除了学学英语1―4或1―6级课程以外,还要求学生选修外贸专业英语课程;有条件的院校甚至开设了采用双语教学的专业课程。总体上,我国高校国际经贸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语言类课程,包括英语基础课(如大学英语)和专业英语课(如外经贸英语函电写作、外经贸洽谈英语口语等);另一类是双语教学课程,使用英语原版教材,用英语或汉语授课(如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商务谈判等)。前者以训练语言技能为目的,后者以掌握专业知识为教学目标,而不是语言技能训练。

商务英语课程归属于语言类课程,是大学英语基础阶段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衔接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的一个桥梁;作为语言教学的商务英语,既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又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双语教学环境。[2]

鉴于商务英语课程在国际经贸专业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笔者认为,它应该有自身的定位。从本质上讲,商务英语既是一种语言教学,更应该是一种专业技能和能力提升的教学。商务英语课程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训练、学习策略、跨文化交际和商务背景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因此,国际经贸专业的商务英语课程可定位为:商务英语是国际经贸专业的技能性课程,它涵盖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与商务背景知识是涉外经济人才不可或缺的。其课程目标是:通过本课程体系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商务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擅长商务英语的说和写;学会一定的商务背景知识,为语言学习打下基础;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四个”相结合的商务英语课程改革的设想

根据商务英语及其课程定位和特征,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其课程目标,我们认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需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需求、社会需求与课程目标相结合。

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该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首先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目标需求,指学习者将来语言使用的客观需要,也就是为了在目标情景中能有效使用语言,学习者应该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学习需求,指学习者为了达到客观目标需要一个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对自己的语言能力与实际水平、学习材料、学习动机与兴趣、教学过程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习者在当前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和需要做的事情。目标需求分析语言的应用,着眼于起点和结果,而学习需求分析语言的学习,着眼于教学过程。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这两种分析都是不可缺的。[3]在课程设置前,设计人员和教师对学生的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学生为什么学、学什么和如何学。

社会需求是学校确立课程目标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现代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中,我们应该改变过去理念先导、模式先导、类型先导的做法,坚持学生、社会和课程目标相统一的理论立场,把需求调查和目标导向与市场经济和区域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具体的做法可以通过访谈、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市场进行调查;从就业情况来看市场对商务英语的需求情况,以及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处理常见商贸问题的能力等几个方面来观察。同时还应该向学生未来的目标工作机构,如外向型企业、外经贸管理机构、银行金融部门、涉外保险机构等征求意见和建议,从而获得第一手信息资料,以便设置课程,制定课程目标,决定课程内容。

2.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

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涉外经济人才所必备的,应该在商务英语课程中得以体现。

(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语言知识的掌握和语言技能的运用。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习语言知识,如果缺乏对词汇、语言规则和语篇的认知,就不能准确地使用这种语言;语言技能是指在不同的商务情景中用英语流畅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的能力,是外贸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任何经贸活动都离不开口头交流。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如果不能够有效地将英语语言能力运用于诸如谈判和说服等交流形式中,那么,要完成经贸活动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商务英语写作同等重要,国际经贸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是代表公司或企业,不可避免地需要互通信息、业务往来,而良好的英语写作技能对取得经贸活动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对提高商务英语口语和写作等语言“输出”能力训练的课程内容应该有所侧重。

(2)综合素质

①人际沟通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主要是与客户的沟通能力。一个成功的外贸工作者应该能够把握各国、各地区的商务文化差异,避免出现因无知而导致的失礼言行,从而影响经贸活动的正常开展,有效地与不同文化的商人进行沟通。而这些正是学生所缺乏的,需要在课程内容中得到补充。缺乏外经贸谈判经验也是目前国际经贸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包括谈判前的准备、谈判的组织、谈判日程的确定、谈判过程中的应变、谈判协议的签署和谈判结果的预测等阶段。谈判经验的缺乏表现在参与谈判准备时的盲目和无所适从。[4]课程内容可以通过增加案例教学、模拟谈判等环节得以补充。

②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外经贸业务方式的多样化,电子商务、无纸贸易越来越普遍,外经贸业务单位和部门要求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5]以实践教学环节为依托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必须增加与专业理论教学相配套的实践环节的训练,开设单独作为课堂学习内容或者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的课程。有条件的高校,商务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应共同合作,增加英语项目模拟训练,在进出口业务中采用全英文模拟方式以增加英语的实战性,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利用电子文件,进行各种调查、谈判、磋商和交易,体验贸易业务的技巧、节奏和过程,从而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合同签订、信用证的准确翻译,并根据其内容进行发票、汇票、提单、出口货物明细单等多种进出口单证项目的数据录入和制作等管理,使用商务管理系统进行销售管理、进货管理、存货管理、合同管理、市场管理和信息管理等。[5]

③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对于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来说,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十分重要。商业信息的获取意味着交易的开始,而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则是向成功迈出的重要一步。因此,一个优秀的外贸人员要求具有很强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6]课程内容应增加收集信息的环节,如利用网络环境获取市场行情与市场需求、建立客户联系、洽谈、成交和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采用数码摄像和网络传递技术将实物照片传递给对方;使用网络查询客户的有关资料,比如资信情况、客户所在国文化背景知识,等等。

3.语言与内容相结合。

商务英语本身具有跨学科的复杂性,所以,商务英语课程应该包括语言学习和商务背景知识学习两个方面。新的课程设置模式要改变只重视语言技能训练而忽略了背景知识的传授的做法,将语言教学和商务背景知识教学结合起来,达到语言教学和内容教学融为一体的目的。

语言教学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文体写作、口语交际和跨文化交际。文体主要包括商务英语的词汇特点、表达惯例、句法和篇章结构特征。商务英语文体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对商务信函、商务合同、外贸单证等的写作格式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口语交际旨在提高学生商务情景下的听说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顺利地介绍产品、与客户洽谈等。跨文化交际主要是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不同文化商务谈判的习惯和方式等,帮助学生掌握商务跨文化交际技巧。

商务背景知识可以是企业管理与运营、外贸业务流程方面的内容,如:(1)了解国际商务涵盖的基本范畴:公司结构、员工招聘、客户服务、产品销售、经营环境、财务管理,以及公司文化、广告形象和战略战术等;(2)经贸活动的主要环节:询价、商谈价格、订货、运输、付款、索赔等。

“没有语言障碍的沟通是国际商务活动开展的基础条件”。[1]国际经贸专业人才的工作性质决定其经常性地使用英语,生活在商务的环境中。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外语教学要创造有意义的学习情景,要使用有意义的、自然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语言素材。有意义的语言交流即意味着使用地道的、实用的语言,而不是矫揉造作的课堂用语。[7]因此,课程内容要注重时效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特别要注意选择与日后工作直接相关的商务背景知识和实用的语言素材。

商务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在外经贸领域英语交流能力的语言教学和综合能力教学。采用英语语言能力培养和商务背景知识学习双结合的方式,既不会影响学生的英语提高,又能促进专业学习。这种通过学习英语掌握商务知识的做法是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理想模式,可以起到有效提高商务英语教学、促进实施专业培养目标的作用。

4.课堂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1)多开选修课。开设一定数量且内容丰富的选修课供学生选修,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商务英语应加大选修课设置的比例,设置与主修专业和基础必修课有关的限定选修课程。

(2)增加课外选修课。课外选修课是一种新型课程类型,不限时间,不限课时,能突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符合本校学生实际个性化的课外选修课程,将部分“限定选修”改为“自由选修”,这样就可以改变原来的为考试而学习的课程弊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就业方向自由选择课程。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倾向于自主的学习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②自主学习有更大的自由性和选择性,不受课堂环境(内容、方法与手段、地点与时间等)的限制;③学习资料来源丰富,且形式多样,为学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引导学生课外有效地进行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图书资源和网络资源,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保证。评价是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以评价手段来鉴定和判断自主学习情况,及时了解阶段性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从而及时对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最终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

课程体系改革首先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不断更新观念,课程体系改革才能不断创新。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我国外经贸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国际贸易课程中英双语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248-249.

[2]韩金龙.EAP大学英语改革与双语教学[J].高教探索,2007,(6):24-25.

[3]黎晓伟.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61-64.

[4]张丽娟.经济类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与学生商务外交能力的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37-41.

[5]张彬,余振.国际经贸人才分层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50-53.

[6]罗郑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81-82.

[7]Keith Jonhnson.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F25.

涉外法务就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导游英语;课程现状;改进措施

一、导游英语课程目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也已经引起了各界人士的注意,同时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不断增长,如何摆脱压缩式的学科课程模式、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打造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优秀导游从业人才,为入境团队提供翻译等服务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关心的问题。旅游作为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涉外导游人才肩负着展示国家形象,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中国灿烂文化的重任。导游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课程,对于培养适应新形势的旅游人才,使学生具备日常翻译、英语对话等技能,并掌握导游英语及导游服务的工作程序,正确翻译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满足导游岗位的从业需求均有着重要意义。

二、导游英语课程现状

导游英语课程是涉外旅游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作为一名合格的涉外导游,既应当掌握一定的导游基础知识,有应当具备导游英语运用能力,这样才能独立完成带团任务。而目前国内高职导游英语实践教学仍然形式单一,按照课程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学内容,围绕理论教学开展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其最终目的依旧是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这样一来,实践教学环节过于松散,培养出来的英语导游在工作中往往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出现了如哑巴英语无法很好地沟通、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语言水平有限、发音不标准等问题。

在对现状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目前高职导游英语课程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目前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所选用的导游英语教材在编排上多为英文对话搭配课文的形式。其英文课文多为著名景点英文导游词,英文欢迎稿等。这类教材使用的书面材料往往过于老旧,充满生僻单词,缺乏实用性。学生表示采用这类教材的课程往往拗口难懂,且不容易背诵,虽然可为以后走上岗位面临到的景点讲解等方面提供参考,但是却不具备口语交流性,无法很好地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很可能在毕业后还是只会“哑巴英语”。

其次,导游英语课程师资力量的不足。导游英语课程由于其特点鲜明,所以要求教师应当既具备英语语言水平,又具备旅游专业知识,甚至应当具备实际带团经验。这样的老师我们称之为“双师行”教师。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优秀的老师精通旅游专业知识,但是英语能力却不够;精通英语的老师又缺乏旅游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旅游专业知识强的老师对于导游业务等方面讲解详细,但是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能力强的老师往往倾向于讲解生词、长难句,把导游英语上成了精读。所以如何提高师资水平也是改善导游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三,课程过于枯燥。导游英语课程涉及了诸多知识面,从中文到英文,从东方到西方,从地理到历史,从文化到风土人情。许多老师却因为教学任务量大而忽略其趣味性,一味地采用满堂灌地讲授法,要求同学们对于生单词和景点英文讲解死记硬背,第二次上课采取听写、默写、抽查等手段。这样的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学生学习,却也因此伤害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产生了逆反心理,反而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改善导游英语课程

首先,基于教学目标,导游英语应当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用内容上讲求实用,语言上较为精炼的教材。英文对话、英文导游业务、英文导游词、英文阅读资料等方面都应当包含其中。而阅读资料可以着重体现不同国家的文化及风土民情。这样学生们才能在学习导游业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水平。

其次,由于师资是导游英语课程能否得到改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考取涉外导游证,并且利用寒暑假进入旅行社进行顶岗实习,或者参与带团,累积实践经验,以改善自身的导游英语教学水平。

再次,在授课中,教师应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意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在导游英语课堂中,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广为应有语言学家和外语教学实践者认可和接受的一种外语教学法。教师在课程中制定多种多样的与导游相关任务活动,如景点英文讲解、英语欢迎词等。通过完成这些任务,学生既学习到了知识,又能够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相结合,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并且在走上社会之前切身体会到导游这个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以丰富多彩的图片,地图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把握讲课节奏,重难点突出,将枯燥的知识与有趣的活动结合起来,以达到让学生从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乐意去学的转变。

四、结语

导游英语作为涉外旅游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也是从事旅游业服务工作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程应当紧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较强的听、说、译的能力,掌握工作所需的导游基础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用所学外语开展导游业务活动、介绍景点景区及各旅游设施以及从事旅游服务交际的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外语加导游能力,并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课程对促进学生掌握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和综合运用能力、运用所学专业英语进行外交、涉外导游、涉外酒店、旅游机构服务,实现涉外旅游和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

参考文献

[1] 曾招喜,严云龙.英语导游课程教学浅说[J].中国科技信息,2007(1).

[2] 程立初.导游专门用途英语多媒体教学经验浅谈[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版),2006(6).

涉外法务就业前景范文6

一、企业涉税风险概述

1.企业涉税风险界定

企业的涉税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税务活动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这种不确定性因素通常贯穿到企业经营的各个过程中。具体的涉税风险包括:企业未及时缴纳税款或少缴纳税款从而造成企业受到税收法律和制度的惩罚,使企业的名誉受到损害;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运用的税务法律不适用,没有充分的利用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多缴纳税款,给企业带来了不必要的税务负担。

2.企业涉税风险来源

企业的涉税风险来源是多方面的,是多种不确定因素或不合理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具体的风险来源有:①税收行政方面。当前我国税务机关对于税法政策的宣传还不完善,尤其是面临国家经济政策频繁调整的背景下,对于新的税收政策,税务机关不能及时的将一些修改的政策向纳税人进行说明,另外一些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在对纳税人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出现不合理问题,从而侵害纳税人的利益,造成企业涉税风险提升。②企业经营环境。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所拥有的经营理念、纳税意识、风险干预等方面的理念会对企业涉税风险的形成产生巨大的作用,如果企业采用粗放的管理模式,对税务风险缺乏必要的监督和防范,就极易造成涉税风险的提升。③纳税人自身问题。许多企业的税务核算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管理,在税务核算上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切责任心不足,就往往会造成企业的整体纳税行为不能按照国家政策的规定去操作,出现盲目纳税的行为,容易产生偷税、漏税的问题。

二、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1.风险的客观存在使涉税风险管理成为必要

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不仅受到国家宏观环境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企业自身的微观环境印象。这种背景是企业涉税风险存在的客观条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①企业内部使用的会计准则实际上和税法存在差异性。由于会计和税务法律在运行目的上存在不同,必然导致企业现行的会计准则和国家的税务法律呈现差异性。例如在税收确认上、资产管理上以及费用扣除上和固定资产的折旧上都存在不同。②税法的层次存在多样性、复杂性和变化性。主要表现在,我国各项税收的法律和法规较多,达到国家税务局下发的税收政策到多样性的地方性法规再到各个企业和部门的税务章程。使企业缺乏明确的税法依据。另一个方面由于国家政治环境的变化,当前对税收法律、法规、章程的调整呈现多变性的特点。这些都不利于企业正确的区分各项业务的种类,以更好的利用税收优惠政策。这些都使企业的风险管理成为必要。

2.企业对风险的忽视使涉税风险管理必须进行

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依然没有认清涉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对纳税的申报多采取应付的心理。从而造成企业的税务核算意识不强,呈现不科学、不完善的问题。另一个方面由于企业缺乏对涉税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把风险的管理贯穿到企业生产的各个过程中,使各个部门不能及时的对风险进行实时的监控,以合理的对风险进行预测和应对调整。尤其是在企业涉税风险客观存在的条件下,如果企业没有对风险的存在进行合理的预防,必然会使企业承受严重的税务负担,最终影响企业的信誉度和可持续发展。

三、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的可行性

1.政府的大力支持

企业的涉税风险管理不能离开国家阿赫政府的支持。当前国家对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例如2009年国家《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办法就是在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涉税风险控制规范的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的吸取多个国际会计公司的意见提出的,给企业涉税风险的管理提供了引导和支持。是有效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不合理的有效尝试。也就是说政府的支持为企业涉税风险的管理提升提供了积极的宏观发展环境。

2.涉税风险管理意识逐步加强

现阶段国内企业和税务机关对涉税风险管理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企业更是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为涉税风险的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支撑环境。例如国内一些大企业在面临涉税风险侵袭下,纷纷建立了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机构,形成涉税风险的系统化和统一化管理。例如早先我国通用电气公司积极的建立了公司内部涉税风险管理机构,并在之后的一年内进行了具有针对意义的企业内部涉税风险评估活动。为国内企业涉税风险的管理提供重要的标杆作用。

3.涉税风险管理本身存在价值

在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各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加强,而企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规避管理风险,最终获得经营利润。而涉税风险管理则是帮助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涉税风险管理的提升完全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目标。拿涉税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说,它的存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形的价值,而涉税风险管理的实施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则为企业提供了无形的经济价值。

四、如何完善企业涉税风险管理

从上文我们得知企业涉税风险管理的完善行之必要。具体的完善措施有:①增强企业对涉税风险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首先要通过企业内部调整策略,合理的利用人力和物力资源,为涉税风险管理的提升提供重要的资源支持。其次是要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涉税风险的环节予以重视,如税务核算问题、业务交易问题等。②提高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人力资源始终是涉税风险管理增强的主要推动力量。只有涉税风险管理人员拥有较强的管理意识水平和管理技能,才能促进涉税风险管理的完善。因此企业应该积极的引进涉税风险管理人才,也可以通过内部培养的策略,提升涉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③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撑。良好的制度是企业涉税风险管理完善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企业应该采取积极的策略实时准确的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以便可以更好的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其次企业也应该根据发展需要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积极的规范涉税风险管理的流程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