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范例6篇

对科技创新的想法

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1

关键词:人文素质 创新 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在2012年两院院士大会上讲话指出,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只有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创新型人才,中国才有希望。因此,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关键。本文以人文素质为重点,探讨人文素质与科技创新能力的正向关系。

1、人文素质的内涵

1.1 人文素质的含义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是否成其为人和能够发展为人才的基本品格和内在品质,即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相对科技创新主体的科学素质而言,人文素质强调以人为本,重点突出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等内容的重要性,提倡在求真的基础上以求善、求美为宗旨的人文精神内涵。

1.2 人文素质的内容

人文素质是通过环境影响和后天教育将人文知识内化到心灵深处,外化于为大家所感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质,不同的人可能表现为不同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文化修养、思维方式、言谈举止和行为方式等。它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文知识。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的基础,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丰富的人文知识可以启发思维、激发想象力,有利于创意的形成和创造力的迸发。

二是人文思想。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和内在逻辑。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具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人文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以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石,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是人文方法。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四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最高层面,是人文素质的核心和灵魂。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类文明的真谛,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2、科技创新能力的系统结构

科技创新能力是主体在科学思想指引下,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对已掌握的科技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和理论,并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取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个由多层次要素组成的系统结构,它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

二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就是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的约束,寻求对问题的全新的独特性的解答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我们认为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相异性、差异性。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应用。

三是创新人格。创新人格是指主体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所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主要特征包括浓厚的求知兴趣、强烈的创新激情、坚定的信念、冒险的精神、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性与做事一丝不苟。[1]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科技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个性特征。“是接受长期的创新教育和自我训练后形成的稳定而持久的创新个性特征。”[2]

3、人文素质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可见,科技创新主体不仅要具有广泛、综合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及应用知识的硬实力,还必须具有丰富的人文情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等软实力。通过对科技创新能力的结构分析,我们发现,科技创新能力作为一种个性特征与一个人的人文素质有一定的联系,并对创新能力的发挥起到重大的影响作用。

(1)人文素质能够激发科技创新主体的创新意识。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们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科技领域发展的现状和社会及人的需求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意识产生和创意形成的重要基础,有丰富的知识才能产生联想和综合,才有新思想的产生。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提出:“所谓科技帅才,就不只是一方面的专家,他要全面指挥,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要能敏锐地看到未来的发展。”[3]

(2)人文素质能够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非智力因素,从而综合利用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创新活动必须遵循以逻辑思维为重要基础,实现创新的科学性和规律性,但同时,突破定向思维的桎梏,诸如直觉、联想、幻想以及灵感等非逻辑思维的补充尤为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曾说,“物理给我以知,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没有什么合乎逻辑的方法能导致这些基本定律的发现,有的只是直觉方法,辅之以对现象背后规律的一种爱好。”可以看出,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互补能够使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3)人文素质能够形成科技创新主体独特的创新人格。首先,人文思想的渗透使科技创新主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于挑战、关于奉献。其次,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品位的人格修养,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第三,磨练意志力,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坚持不懈、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的创新精神。第四,厚实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始终遵循科学道德,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科技创新活动中保持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4、提高科技创新主体人文素质的思考

4.1 加强人文阅读,启发创新思维

科技创新主体应该利用多种途径来进行人文阅读,提高阅读品味,陶冶情操,将科学知识和人文成果有机融合,正如科学家钱学森所说,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中渗透中产生创造性思维。此外,在加强人文阅读,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创造性阅读作为阅读能力发展的最高层级,以超越文本、超越作者、改造世界、塑造自我为目标,充分把握阅读创造技法[5],就能在阅读实践中增强创新意识,启发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

4.2 营造有利环境,健全创新人格

一是校园环境。每一个科技创新主体都出自校园,人文知识的获取、人文修养的养成在这个阶段至关重要。第一,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人文素质评价体系。台湾明新科技大学创校人李鸿超先生强调:科学教育应以人文教育为基础,要加强全人教育、通识教育,注重人格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指导,加大课程体系改革力度,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等相关课程设计,健全素质评价体系,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导向功能,为自然科学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以此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第二,统筹安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校风学风建设、校园及社会实践活动、学术社团活动等,营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各方面接受正确的、健康的思想教育和熏陶,形成德育工作的良好循环。

二是社会环境。人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与社会先进、优秀文化的引导、教育、熏陶直接相关。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因此,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中纷繁复杂的各种思潮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高人文素质的过程。作为科技创新主体,要始终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标杆,塑造、培育自己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相一致的价值观,形成持久的内在品质和精神风貌。

5、结语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人才资源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希望的科技创新主体,不断提高人文素质,培养人文修养,对其提高创新能力更是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为此,科技创新主体、学校以及社会需要从不同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魏骅.论创新人格[J].教育探索,2002(5).

[2]孙克辉,曾旭日等.理科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4(1).

[3]上海交通大学编.智慧的钥匙---钱学森系统科学[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320.

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2

一、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加强创新方法工作,切实做好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科学思维的创新是科学技术取得突破性、革命性进展的先决条件。科学思维不仅是一切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起点,而且始终贯穿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全过程,是创新的灵魂。其次,科学方法的突破是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方法和核心技术,降低对国外方法和技术的依赖,才能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三,科学工具的创新是开展科学研究和实现发明创造的必要手段。科学工具是最重要的科技资源之一,一流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往往离不开一流的科学工具。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工具,掌握了最先进的科学工具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

党的*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自主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国际上创新型国家普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超前部署原始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设立专项资金鼓励科学仪器设备等科学工具的自主研发,不断强化本国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我国对创新方法工作重视相对不够,科学思维培育相对落后,科技活动仍未摆脱跟踪模仿的局面,自主创新成果较少,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严重依赖进口,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极其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将创新方法作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切实从源头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创新方法工作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自主创新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需求,坚持政府引导、多方参与,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立足国情、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面向企业、科研机构、教育系统三个群体,大力推进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工具的发展。

创新方法工作要强化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与体制创新,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形成全社会关注创新、学习创新、勇于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育的素质教育体系,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逐步改变我国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跟踪模仿、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依赖进口的局面。培养一大批掌握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创新型人才,催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为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方法和工具支撑,大幅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科学思维培养,大力促进素质教育和创新精神培育。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注重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一是,重点从“娃娃”抓起,不断总结完善中小学素质教育改革经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和质量评价制度、考试招生制度,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是,鼓励本科生、研究生投入科研工作,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提高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支持一批由优秀学生进行的创新性实验;继续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生竞赛活动。三是,采用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培训等手段,促进各类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掌握有效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工具,增强创新素质与技能。

加强素质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建设一批实习施训设施,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创新方法继续教育基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熟练掌握创新方法的人才保障。

(二)加强科学方法的研究、总结和应用。

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3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对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要从内容、方式和方法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突出实效性,争取主动性,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现代农业和“三农”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增强主动性

新的形势下,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关系到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思想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和动力,有正确思想才有正确的行为,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为。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做人的思想工作,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科技创新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思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先进的文化教育人,传授给人们科学的认知方法,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的理性思维,需要先进的哲学思想提供正确的指导,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理性思维工具,才可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途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科技创新的实际,主动适应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主动把科技创新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以此促进和推动科技创新深入发展。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实效性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党员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科技人员集聚的科研单位的党员,思想更呈现出复杂性、多样化。面对农业科研单位内外诸多新问题、新情况,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在内容、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空洞说教和死板灌输的刻板模式,善于寻找载体,通过不同载体和不同形式,使工作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生动,增强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农业科研单位的中心任务就是要推进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科技支撑作用。农业科研单位的任何一项工作都要自觉融入到科技创新工作之中,服从和服务于科技创新工作的这一中心任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软任务”尤其要善于找准与中心任务的结合点,注重改进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做到围绕科技创新抓思想政治工作,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有力的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二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充分利用党建理论最新成果,不断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提高科研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当前要着重抓好科研人员的“信仰、信念、信任、信心”问题,加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科研人员头脑。大力开展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知识教育,围绕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科学发展观、区域经济等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时代主题教育活动。三是强化民主空气。要结合科研人员思想敏锐、观念超前以及敢想敢说的特点,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民主气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融政策、理想信念、理论知识、团队精神、形势教育于一体,寓教于乐,使科研人员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受到教育,从而促进相互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达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统一思想、增进友谊、增强向心力的效果。

3创新机制体制,构建思想政治工作长效机制

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4

五对照五查找”活动要求,现结合我个人实际,在认真学习、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围绕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完善工作思路、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大局观念等方面问题进行剖析

一、存在问题和不足

1、思想观念不够开明开放。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战略思维、全局眼光和创新理念,是决定事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思路,作为全市科

技部门,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全市科技进步,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但具体落实到实践中,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工作中过于谨慎求稳,缺乏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还没有做到

不断解放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综合提高自身创新能力。二是在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工作上还

有差距。还不能完全做到在千头万绪的工作和错综复杂的矛盾中,牢牢把握和处理好各种重大关系,还不善于把科技工作放到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去把握。主要表现在科技服务企业方面重“

点”轻“面”,范围过于狭窄,一些中小企业没能做到统筹兼顾,没有及时做好全市科技企业调研工作。

2、理论学习不够系统深入。多年来,自己虽然注重了政治和业务学习,但总感到在学习的深入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上还有很大不足,存在学习不深,学用结合不够等现象,致使自己对新知识、新思

维掌握不多,了解不透。轻视理论学习和与业务有关的知识,在理论学习上心浮气躁,认为太空洞,深不进去,致使理论素养跟不上,把握形势、了解大局不够透彻,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不够。总

体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韧劲,还没有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境界的自觉行动。

3、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不足。一是科技工作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在日常的科技管理与服务、科普宣传与教育中,往往注重内容,轻视形式,在改革具体工作方法、创新工作举措方面还明显不

足。二是理论联系实践比较欠缺,还不善于抓住工作推进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拓展视野,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特别是在科技平台建设,科普宣传形式等方面,表现出

方法不多、措施不具体、效果不明显等问题。三是党性修养、内功修炼不足,性格耿直,和风细雨地面对面与同志交流谈心不足。

二、问题的原因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一是在对待学习这一重大问题上,从思想深处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总认为学习是软尺度、软指标,不像业务工作那样看得见、摸得

着,来得实在。因此抓得不够紧,学得不够深,影响了认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二是在工作作风上,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够,没有很好地坚持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

制机制的创新和科技工作的科学性和时效性。三是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虽然制定了比较全面的管理制度,形成了比较有效的激励机制,但在思想上还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致使有时对党员干

部严格要求不够。

三、自查整改措施

1、在努力学习,全面提升自身整体素质上下功夫。

一是要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尤其是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做到入脑入心。二是必须把学习摆上重要工作日程,要深入系统学习科技、科普工作知识,尤其是高新技

术企业发展政策,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等业务知识,广泛获取新思想、新理念。努力把科技局机关建设成“学习型”机关,争当“五型”干部。三是要认真总结宁国科技

工作近几年来发展的经验成果,逐步完善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思路。

2、在科技创新,进一步谋划发展思路上下功夫

一是把科技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考虑,树立大局意识和创新理念,完善政策环境,构筑发展优势。二是着眼于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具有战略眼光和超前思想,不断解放思想,创新

思路。三是做好企业创新的激励和指导,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

3、在创新服务方式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

一是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全市科技科普工作的创新能力。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心系科技谋发展、立足科技做贡献”的主题活动,虚心听取广大干部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二是加强全市科技企业的调研,及时发现亮点,搞好跟踪服务,改变过去重点轻面的做法,扩大科技服务企业的范围,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统筹兼顾,为全市企业做好科技服务。三是完善科普宣传教

育载体,丰富内容,提升水平,注重实效,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普三进”活动,尽量做到内容实在、技术实用,把突击活动与经常性活动结合起来,使之形成长效机制。四是充分发挥学会、协会

作用,利用科技工作者之家优势,凝聚广大科技力量,特别是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的骨干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服务企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五是加大科技工作宣传力度,健全和完善科

技服务网络,让“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人心。要继续完善“企业qq群”、“宁国科技网”等信息化交流平台;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乡、村科技服务网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教、

宣传栏、网络等形式,大力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创建科普画廊,印制科普宣传册。

4、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转变工作作风上下功夫。

科技管理队伍自身素质高低,是搞好科技工作的关键。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机关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坚持每周一为学习日,把科技局培养成学习型机关。二是要加强机关效能

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牢固树立公仆意识,为民多办好事实事。三是建立谈心制度。建立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干部之间的谈心制度,沟通思想,互通情况,

增进感情,加强团结。四是完善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民主集中制,进一步规范议会制度,做好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五是进一步保持民主团结气氛,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推动宁国科学发展的动力。

科技工作关系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任重而道远。我作为市科技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带头人,一定要以此次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把自身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把影响和制约全市科技科

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5

关键词:技术转移工作 环境 探析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加大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从1995 年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到2006 年自主创新战略的确立,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科技与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开启了我国的科技工作逐步由科技引进、科技跟踪向实现自主创新的转变;科技产品逐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国家发展战略逐步由科教兴国、建设学习型社会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转变。由于国际技术转移工作的快速发展,如何加速我国的技术转移工作?现结合工作实际就影响我国技术转移工作的环境作简要分析。

1.历史环境

科技发明、科技创造和科技创新,与人们科技思想和科技理念密切相关,与人们对待科技的态度密不可分。我们的先辈在天文、水利、建筑、医学、文学、历法、纺织、印刷、艺术(音律、绘画、歌舞等)、农业和军事等方面创造了辉煌成就,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等途径,将我国的相关制作工艺技术、科技技术产品向西方传播和扩散,对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杰出贡献。英国政治家、哲学家培根在1620年就曾指出,“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大人物对人类事务的影响,能象这三种发明那样巨大和深远。马克恩后来也评论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对精神发展创造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同时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为今天的科技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先进的创意和理念。如中国人的“嫦娥奔月”神话故事被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登月变为现实;中国人的重新投胎十八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中“孙悟空拔毛吹试变成许多小孙悟空”的奇妙想法,已被英国的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得以验证;中国人的“千里眼”创意已被现代的望远镜、天文望远镜、雷达、可视电话、网络视频等科技创造得以实现,“顺风耳”也被现代的电话、手机等科技产品得以实现。总之,人类的想象创意无限,科技发明创造无限,追求进步发展也永无止境。

2.文化环境

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教育等诸多原因,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道佛经典思想,营养和滋润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为人处事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约定俗成地成为中国人基本的社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传承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但是长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也在绵延传承过程中给中国人带来了根深蒂固地一些负面的影响,造成了中国人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创新能力的不足,各种崇拜和迷信的滋生蔓延,各种神(山神、河神、土神、门神、天神等)的崇拜、图腾崇拜、河伯娶亲等等,甚至做出很多违背自然规律和违反科学的事情。勇于发现、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勇气需要不断增强,归根结底就是需要加强对科技思想观念和理念认识、提高,重视科学技术,尊重科技人才,勇于科技创造,用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人生,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着力提升人生的价值和幸福指数。总认为人类摆脱不了生老病死循环往复自然规律,觉得人类应该清净无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科技进步。当然,随着认识世界的手段、方法和能力的提升,人类逐步告别野蛮、愚昧、落后、贫穷的时代,开始进入文明、科学、先进、富裕的新时代,人类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趋利避害,但是中国人现在越来越认识到发展科技教育文化的重要性,邓小平多次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巨大作用。

3.现实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2007年12月5日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联合《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火字[2007]609号),我国的技术转移工作才逐步开展,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国家设立技术转移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建立了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转移中心,已有部分地区建立了技术转移联盟,江苏省也启动了江苏高校技术转移中心建设项目,目的是加速技术转移工作。但是技术转移工作任务相当艰巨、任重而道远,技术转移工作途径、方法、形式、环境条件、中介环节、战略等需要不断进行探索,技术转移体系需要不断完善,技术转移的规律也需要不断探讨,技术转移的各种资源需要不断进行整合,技术转移的平台需要不断地进行搭建,技术转移的投入、产出和收益分配机制需要不断建立健全等等,以提高技术转移的效能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我国的科学技术研究,除了科技思想和理念上的革新,需要有超前意识和跨越意识,需要有大胆的超乎常人的设计和气魄,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让科技研究的地位得到提升,让科技工作者倍受尊重,享有较高的待遇和优惠的条件,更需要特殊政策的引导,吸引大批人才从事科技和开发工作,才能形成强大的科技研究和开发团队,支撑和引领社会建设,服务社会发展,用科技成果服务人们的幸福快乐生活,为我国的农业、工业、国防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社会更加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4.政策环境

政府要积极出台科技政策,引导和推动技术转移工作。为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技术转移工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具体的有:《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民法通则》、《专利法》、《专利实施条列》、《国防专利条例》、《著作权法》、《著作权法实施条列》、《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反不正当竞争法》、《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合同法》、《外贸法》、《商标法》、《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反垄断法》、《侵权责任法》等,以及一系列司法解释,目的就是要引导、鼓励、促进、规范我国的知识产权交易,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科技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与此同时,政府要整合各种科技资源,加大技术转移工作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技术转移联盟平台建设,促进科技、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快速可持速健康发展。

5.科研环境

我国已经建立起一整套的科技创新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较为完善科研课题申报、评审系统,科技计划体系分:“民口”和“军口”两大体系;“民口”科技计划体系:国家计划(科技部)、部委计划(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卫生部、工信部、发改委等)、地方计划(省、省辖市、县),以上三类计划称之为纵向科研计划,其经费主要来自国家财政拨款;横向科研为非计划类,是各级计划的补充,其经费主要来自企业、事业单位的拨款。“军工”科技计划体系:国家计划(科技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部门计划(总参、总装、总后)、横向委托(军工企业、科研单位的委托项目)。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科研机构要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我校切实根据“立足扬州、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科技服务发展思路,积极发挥我校合并办学的优势,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各类人才优化组合互补的优势,仪器设备合理配置的优势,认真围绕地方主导产业,精心打造集成创新科技专家团队,切实服务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大团队服务大产业的服务理念,针对地方产业链开展一体化、一站式、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已探索出服务地方合作的四种基本模式,逐步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扩大了学校科技服务社会的影响。

6.企业环境

企业要主动与高校联合,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高校是知识创新的源头,应该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加速技术转移工作,积极与企业开展科技互动,建设各类科技平台,开展科技、人才、资源等有机整合,实现科技交往互动多赢的格局。我国的劳动密集型技术企业、资本密集型技术企业和知识密集型技术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切实按照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的发展要求,即:企业是创新选题的主体、创新决策的主体、创新融资的主体、创新集成和整合的主体、创新风险承担的主体、创新受益的主体。树立开放竞争、继承创新、合作多赢等新思想和新观念,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制订企业创新发展战略,构建学习型和创新型有关组织,形成公平竞争、合作多赢及激励创新发展的机制,不断修炼企业内功,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核心竞争能力。企业要主动加强与高校的科技合作和联系,努力与高校形成“科技资源共用、利益分配共享、风险责任共担”的新机制,实现校企联盟发展战略,共同建设研发平台、共同组织实施项目,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接受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转移项目,积极吸收创新理念、创新文化、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要融入企业的各个环节,成为企业首要的核心价值观念,企业还要根据市场需求,有效地整合企业内外的各种资源要素,灵活地调整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发展战略,真正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增强企业适应不断变化和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7.国际环境

在国际范国内,1995年1月1日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建立起一个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转移贸易三位为一体的规则体系。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协定》为国际技术转移构建了重要平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革命的能级飞跃,技术转移和知识流动速度越来越快。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和创新型企业成为双向技术转移,即技术输出和输入的强劲主体。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环境和背景下,加强人才的引进,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配置,通过教育的融合,促进科学技术的深度国际合作,用科学无国界的理念,引领科技发展,推动国际技术转移工作,提升我国的科技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为我国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Z],国发[2005]第044号.

[2]张力主编.汤晓华.王昶明.刘斌编著.现代科学技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Z],2011.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Z],2011.

[5]林耕,傅正华主编.北京市技术市场理论与实践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6]姜玉峰主编.技术经纪人培训教材【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对科技创新的想法范文6

一个学校如何来体现重视创新工作,首先是要在全校师生中大张旗鼓的宣传创新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要把创新工作具体化、制度化地落实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与具体教学内容相结合,有机地落实到和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多开展有科技性质的学科活动,做到学科间渗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其次是要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给予场地和经费的扶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为学生构建实现科学之梦的平台;之三是要选派优秀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和引导,设法吸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在实验中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总之,创造各种条件让对科技创新有兴趣、有爱好、有特长的学生都有更多培养和锻炼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带动更多的学生由‘要我学创新’向‘我要学创新’转变。使创新工作在学校全面铺开。

二、教师要善于发现创新苗子

目前,由于我国教学体制的在不断改进,许多学生在校时间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较短的时间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呢?这就需要教师、特别是辅导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平时的表现,争取在较短时间去发掘那些热爱科学、有创新热情、而且思维活泼、工作严谨、积极主动的学生,及时把他们组织到创新团队里来,加于引导和培养。具体来讲,就是从学生入学伊始,教师要以专业教育为切入点,依托学院的科研实力和成果,大力宣传科技创新精神。还可以通过讲座、参观实验室及高新企业等,使学生在了解专业的同时了解科研创新,逐步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在学生进入第二年学期后,要通过各级学生会、团组织,搜集总结前几年学生科技工作的成果和经验,为本年级学生开展科技实践创新活动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以此为基础在学生当中做好动员。邀请实验室教师关于科研工作的宗旨、形式、程序、要求和方法等对学生作初步培训,同时下发各实验室可由学生参与的科研项目名称、指导教师和主要内容等。学生可以承担实验室指定的项目,也可自己带着项目(或思路)到实验室。在项目进行期间,分阶段进行考核。在这期间,要策划、鼓励、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科技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活动。如:机器人电视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金工实习创新件设计比赛等。尽力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达到规范化和系统化。

三、科学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在开展创新工作之前,都经历了对事物长久的观察和积累,然后进入到创新方案设计。它是在运用现有的知识和所掌握的科学原理的基础上,丰富想象和开放思维,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专家,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学习、生活、生产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对未来的展望和概念设计,形成具体的方案。在科技创新方面要重点抓好项目选题和工作方法。创新项目从何来,这是开展科技创新的首要条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有计划地请校内外专家开讲座、做报告。从专家们的讲座中引发出研究课题;二是从学科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入手,去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三是观察日常生活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满意的现象等提炼成研究课题;四是参加社会实践时,深入到工厂、农村、社区去发现可研究的课题;五是从社会关注的热点、重大事件中发现问题、设想出解决方案;六是畅想未来可能出现的科技进步与突破等。此外,在科技创新研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使活动方法与过程应当尽可能与科技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相一致;二是创新性原则,在创新工作中要学会查新,了解他人的创新研究;三、实用性原则,注重项目的运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四是可行性原则,具有可操作性。教师应指导学生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五是点面结合原则,科技创新活动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六是学生主体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学生从开始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逐步过渡到独立开展科研创新。

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