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创新的建议范例6篇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 武汉 科技金融 创新 对策 建议

国家“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强科技与金融的结合,通过金融创新加速中小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回顾中关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金融创新是支撑其科技产业迅猛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站在新的历史时点上,武汉要实现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应当首先致力于加大金融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创新科技金融。本文将立足于武汉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武汉加快科技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武汉科技金融创新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1、金融规模小,金融供给不充足

(1)金融资源存量少。从银行金融资源的绝对量来看,截至2009年底,湖北省银行业金融资产总额相对较小,总量仅有2.1万亿元,仅相当于北京市的26.19%,金融资源相对较少,这直接限制了武汉地区科技金融的发展。

(2)融资规模小。从上市融资的增量方面来看,湖北省2009年A股和H股上市融资规模仅为109.1亿元,位于各发达省市之后,仅为北京市的7.23%,甚至比四川等西部省份的直接融资额小。

(3)科技金融机构实力弱。在清科的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中,80%以上的机构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苏州等地,东湖高新区只有华工创投上榜,且排名相对靠后,且华工创投管理的资金只有10亿元,投资能力无法与国内大的创司相比。

2、金融结构单一,金融的需求主体实力弱

(1)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滞后。根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等机构的《2009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调研报告》的资料的典型统计,北京地区无论是案例数量还是规模都是最多的,规模占比达18.97%,58.77亿元,案例数量占比达17.70%,120个项目;投资规模居第二位的是上海地区,占比为11.43%,35.41亿元,案例数量占比达10.47%,71个项目;投资案例数量居次位的是江苏省,占投资案例总数量的14.45%,98个项目,规模占比达7.39%,23亿元;湖北的风险投资规模占比达1.38%,4.27亿元,案例数量占比达3.83%,26个项目。

(2)直接融资力度不足。2009年,东湖高新区企业上市数量与前几年相比,势头较猛,共有6家企业在海内外上市,上市企业数量26家。2010年上半年,东湖高新区仅有1家企业上市,而中关村和深圳各有20多家企业上市。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东湖高新区的上市企业数量、上市储备企业、上市势头明显不及国内先进地区,差距还是很大。

(3)融资对象实力不足。特别是从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上市后备资源的潜力来看,东湖高新区尽管为智力密集区,创新创业比较活跃,但是与中关村、深圳、杭州、苏州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与示范区的要求较大。东湖高新区的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仍然是一些老企业、老产业,新面孔不多,符合上市的后备企业大约有100多家,整个高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上市的后备资源无法与先进地区相比。2009年,武汉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均创造收入位列各主要城市之后,这表明武汉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创造能力还较弱,整体实力亟待加强。

3、科技创新投入不足,金融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1)科研经费投入需进一步加大。据调查,湖北省研发费用支出占GDP的比重仅有1.64%,低于各发达省市水平,仅相当于北京市的29.87%,并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5%),这表明湖北省对研发投入不足,这严重影响了湖北的技术研发能力的提高。

(2)市场环境需加强协调。虽然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快、进步明显,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武汉地区的金融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武汉的各类企业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仍占绝对比重,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的规模所占比重较小,企业80%以上的融资来自银行贷款,对银行的依赖性大,企业风险对银行风险构成了显著影响。这种融资结构状况不仅不利于分散金融风险,而且会弱化市场本身对金融风险的调节功能,特别是弱化公众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二、武汉进行科技金融创新的良好机遇

1、部级的实验区和示范区为科技金融创新的提供政策扶持

当前,武汉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国家对武汉提出了新的希望和更高要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东湖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重大战略聚焦武汉,武汉可以便利地获取多项先行先试的政策优惠,这将有利于提升武汉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同时也给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武汉固有的科技和金融基础为科技金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武汉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发展科技金融具有区位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技术创新优势等多方面的优势。到2009年底,武汉市内已有银行业金融机构22家、外资银行5家、保险公司39家、证券公司总部2家,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此外,合众人寿和交银国投的总部也位于武汉。已初步显现出区域性金融中心的雏形。在后台服务中心建设方面,已有十多家金融机构在武汉兴建或拟筹建信用卡中心、客服中心、灾备中心等后台服务总部,还有8家金融机构有意将后台服务中心选址落户在武汉。在金融主体建设、金融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也有一定成绩。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2

一、会议的主要成效

本次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全国地方科技厅长会议精神,学习落实省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年全省科技工作,全面部署20*年全省科技工作任务。也是全省科技战线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工作会议,会议明确了下一步全省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对于进一步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抓住机遇,加快科技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成效有四点:

一是会议明确了20*年科技工作的主题。就是要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今天上午,××省长的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20*年全省科技工作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从支持重点领域项目研发;加快发展高新技术本文来源于范文中心:/产业集群;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以及深入实施科技人才强省战略等四个方面,对全省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会议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今年科技工作的方向,对20*年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科技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是会议明确了20*年科技工作的重点。就是要紧紧围绕全省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赵敏厅长代表省科技厅作的工作报告,总结了20*年全省科技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安排部署了20*年的科技工作。明确了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科技工作,强力贯彻落实《科技26条》,以建设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和实施科教人才富省强省工程为主要工作任务,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要突出抓好八方面重点工作,即:强化资源整合工作、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重大项目启动、努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立省市共商机制、联手推动科技园区建设;加强科学管理,营造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强化科技资源共享和成果转化平台建设,不断优化科技服务职能;强化对外开放,创造浓厚学术氛围;继续争取各方支持,加大科技工作力度;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我们要进一步把握方向,抓住机遇,认真组织实施好各项重点工作,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推动全省科技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三是营造了各方面关心支持科技工作的良好氛围。这次会议,××省长做了重要讲话,省人大、省政协专委会的领导莅临指导,四个单位做了典型经验介绍,13个地市政府分管领导、科技局长,省直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和经济开发本文来源于范文中心:/区的主要领导出席了会议,与会代表来自各界,达到200多人。这充分体现了各地方、各部门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下午的分组讨论,大家认真学习了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省长讲话和赵敏厅长的工作报告,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交流,为如何进一步落实好会议精神,做了当前科技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贯彻好本次会议精神、落实好今年科技工作部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进一步坚定了做好科技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本次会议认真分析了金融危机给科技工作带来的影响,全面总结回顾了20*年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于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取得了共识。我们相信,有前一阶段工作奠定的良好基础,有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地、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科技工作一定能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和产业升级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对金融危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

二、迎难而上,推动全省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全省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效,自主创新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20*年,全省科技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推动全省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对于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作好全年科技工作,提三点要求和希望。

第一,要在贯彻会议精神、推动工作落实上取得新突破。各地市、各有关单位,要认真传达学习××省长重要讲话和赵敏厅长的工作报告以及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任务,尽快研究和提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的具体安排,把会议精神尽快传达到基层,结合实际,研究提出贯彻落实的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对于各位代表在分组讨论中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省科技厅也会认真归纳整理并把好的意见建议落实到今年的工作中去。

第二,要在形成合力、实现全年既定目标上取得新突[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破。要充分借鉴部省会商的机制和经验,实施好科技工作的省市共商机制,真正把科技创新工作从科技厅的部门职能提升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形成推进科技工作的合力,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快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推进对外科技合作,不断提升全省科技工作水平,为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实现26%增长速度提供保障,全面完成20*年全省科技工作和经济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3

会上,作为2016年 B20主席,中国贸促会会长姜增伟代表工商界向G20科技创新部长会议提出倡议,强调工商界将在科技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倡议在随后的《二十国集团科技创新部长会议声明》(以下简称《声明》)中得到回应。

科技创新:工商界的力量

“企业创新论坛是落实G20杭州峰会成果的一项具体行动,为工商界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平台。”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在致辞中指出,他肯定了工商界在创新增长中的重要地位,鼓励工商界进一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中的主体作用。他强调,政府需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工商业界融入全球化、开放创新中的良好环境氛围。“中国将坚持以全球视野推动创新,实施科技创新国际化战略,积极融入和主动布局全球创新网络,探索科技开放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深度参与全球创新治理,促进创新资源双向开放和流动,全方位提升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工商业界融入全球化、开放创新中的良好环境氛围。”王志刚说。

“工商界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参与者,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实践者。”姜增伟在会上指出,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作为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活动的主办单位,积极支持G20关于创新经济增长的倡议,并组织全球工商界撰写了《2016年B20政策建议报告》,得到G20领导人的积极肯定。工商界在这份《报告》中专门提出了实施“G20智慧(SMART)创新倡议”,并将其确定为G20/B20公私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呼吁政府和工商界共同携手落实。

B20提出的“G20智慧创新倡议”旨在建立一个供政府、私营部门、院校和研究机构共享资源、知识和成果的开放型网络,以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倡议还提出了五项具体措施,包括推动G20各成员之间的文化与教育交流,为G20内部的科技创新人才、企业家提供多边长期签证和快速通关待遇,发展G20基金推动技术创新,打造G20优势技术分享网络,以及设立G20“大脑平台”。“上述措施中,有一部分已经具备了实施的条件,只需要G20各国政府和工商界人士立即行动起来,就能收到效果。”姜增伟说。

作为2016年 B20主席,姜增伟代表工商界向G20科技创新部长会议提出三点倡议:一是定期举办G20企业创新论坛,建立政商沟通渠道;二是尽快实施青年创新创业伙伴计划,扶植青年创新能力增长;三是推动成立G20智慧创新基金,扶植创新产业发展。“资金是创新创业最重要的资源,工商界也愿意在这方面发挥自身作用。在现阶段,我们呼吁有条件的国家先行先试,积极鼓励工商界在本国设立G20智慧创新基金,用于支持本国涉及G20的创新创业项目发展,并逐步推广。”姜增伟说。

会议间隙,中国国际商会合作发展部副部长孙晓接受了《中国对外贸易》采访,对姜增伟代表工商界所提三点倡议作出解读,他说,科技创新现在已经成为G20优先议题,工商界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参与者,需要一个与政府主管部门定期沟通交流的渠道。“企业创新论坛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应该机制化举办,并定期向G20创新工作组提交相关政策建议。”另外,他认为,在任何地方,青年人都是创新创业领域最具活力的群体。他们有激情,有想法,但恰恰也最缺少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新创业在全社会的发展。因此呼吁政府和工商界携起手来,为青年人创新创业提供政策、资金、办公场地以及配套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为他们也为我们赢取一个美好的未来。

“工商界有意愿积极参与创业基金的建设。”孙晓说,基金将为中国创业企业到G20国家实施创业和国外创业企业到中国实施创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据了解,今年9月在B20峰会上的《2016年B20政策建议报告》共提出20项重要政策建议,其中首次提出的实施“G20智慧创新倡议”、建立世界电子贸易平台(eWTP)等建议受到广泛关注。

倡议得到回应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4

2016年12月,国务院《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当前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事件。本文介绍了该方案的制定过程及其重要意义,对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近期应围绕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展的几项重点工作。文章认为,建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解决国内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的迫切需要,是回应国际社会期待的客观要求。文章提出,在建设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时关键要把握好四个原则:①勇于突破GDP导向的传统发展思维,真正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地方发展;②从制约地方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入手,通过制度、科技等各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形成成熟有效的系统性解决方案;③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各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的机制;④主动分享系统性解决方案和实践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国贡献。文章最后提出,面向未来,建设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要做好四个衔接:①加强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的衔接,形成互为支撑的布局体系;②加强与“绿色技术银行”工作的衔接,促进先进适用技术落地生根;③加强与国家科技计划的衔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④加强与各领域改革工作的衔接,形成综合创新示范的局面。

关键词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目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中图分类号F00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4-0001-05doi:10.12062/cpre.20170312

2016年12月,国务院《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国发[2016]69号)(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1],中国将以现有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为基础,建设一批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方案》后,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网等权威媒体进行了集中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包括联合国在内的许多国内外机构迅速向科技部了解有关情况并希望开展合作,许多地方政府踊跃申报。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已成为当前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焦点性行动。笔者全程参与了《方案》起草工作,在此分享一些认识和体会,以期能为国内外相关学者及各地的创建工作提供参考。

1《方案》的制定过程

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了《转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该议程的核心是设定了未来15年全球在减贫、健康、教育、环保等17大领域共169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2],这是联合国继制定《21世纪议程》、千年发展目标之后在发展领域确定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行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许多国际组织、国家、非政府组织等纷纷围绕《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行动计划,如二十国集团在2016年杭州峰会上通过了“落实2030年可持m发展议程行动计划”等。

中国非常重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后,外交部牵头,组织多部门和有关专家研究制定落实举措。在此过程中,科技部提出了以现有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基础,遴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率先开展落实工作,以积累经验,并建议将这些地区命名为“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一提议得到了外交部的认可并纳入了报请中央批准的一揽子落实举措中,这一揽子举措也即后来的《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3]。

2016年3月,中国召开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部际联席会,明确由科技部牵头研究制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方案。科技部非常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由部领导牵头的专门团队,笔者参与了这一团队并担任具体的执笔人。团队先后赴浙江、江苏、湖南等十余个省(市、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召开了十多次实验区片区会和专家研讨会,征求了外交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的意见。根据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形成了《方案》。《方案》的制定历时8个月,累计修改50多稿,充分考虑了各部门、各地区的主要建议和诉求。

2出台《方案》的重要意义

在向外交部建议设立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时,最初的设想是在现有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中直接遴选,在我国《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时公布创新示范区名单。但是,随着《方案》起草工作的深入,整个团队日渐感觉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全局性重要影响。《方案》最终以国务院名义,有其客观必然性。从笔者理解来讲,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是顺应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国际社会从加强全球金融治理、贸易治理、资金筹措、技术转移、伙伴关系等多个角度为可持续发展开出了药方。但实践证明,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创新。近年来,世界上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大国均围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加强创新布局,并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把加强科学、技术和创新作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执行手段,并围绕实现SDGs着手建立全球技术促进机制。2016年联合国召开首届科学、技术与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多利益攸关方论坛,与会各国一致认同应将科学、技术和创新贯穿到所有的SDGs。会议还提出,科学、技术和创新应使所有人受益,应在国家和全球一级制定科学、技术和创新行动计划和技术路线图,以支持实现各项SDGs[4]。

2.2是解决国内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的迫切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围绕可持续发展大力加强创新布局,在农业增产、工业转型、资源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疾病防治等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在许多涉及基本民生的领域推进了一系列制度改革与创新措施,有力支撑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在总体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尤其是在减贫方面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5]。但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并不平衡,例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唯一没有实现的千年发展目标,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贫富两级分化风险加剧等。创新对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能力不足已经成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短板。与全国总体情况相比,在三大支柱的协调发展方面,以技术推广应用和制度改革创新为抓手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则明显较好。在多年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创新示范区,有助于找到破解当前可持续发展主要矛盾的答案,从而为中国整体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3是回应国际社会期待的客观要求

中国一直致力于做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早在1996年就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通过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等措施,努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实,被誉为推动《21 世纪议程》实施的旗舰[6]。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在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同时,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不断加大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在全球赢得了广泛赞誉。国际社会在高度评价过去20多年来中国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贡献的同时,也对中国引领全球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寄予了很高期望。主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方案已经成为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3《方案》的主要内容解析

3.1关于基本原则

《方案》提出了“创新理念、问题导向、多元参与、开放共享”四个基本原则。对于创新理念,是要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所在地政府要勇于突破GDP导向的传统发展思维,真正以可持续的理念推动地方发展,把创新作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虽然中国已经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整整20年,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方针政策,但地方与中央的步调并不一致。多年来,GDP导向是全国各地的普遍现象,而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则重视不够,这也是中国未能避免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社会矛盾日渐凸显等问题的根源。

对于问题导向,是要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从制约本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入手开展创新示范,选择的问题应对于中国整体可持续发展来讲具有普遍性。对于瓶颈问题,通过制度改革、科技创新等各方面的措施,找到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为中国在总体上解决这些问题积累经验和提供示范。《方案》中在这一段落使用了“有针对性地提出先进适用技术路线,形成系统解决方案”。这里所提到的“技术路线”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科技解决路线,也包括政策、管理等改革与创新路线。

对于多元参与,是要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源、各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的机制。政府要通过建立健全政策制度等措施,发挥好指挥棒和引路人的角色,促进政府公共资源、社会资源以及各种创新要素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聚焦,如社会事业、环境治理等领域,实现三大支柱的平衡和协调。另外,国际发展实践表明,在弥合贫富差距、帮扶弱势群体等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政府和市场存在失灵现象,公益慈善则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把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做为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于_放共享,是要以全球视野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对外开放和合作,吸引和汇聚国内外优势资源,助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通过对外开放和合作,向国际社会分享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实践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国贡献。开放共享原则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一个特色,也是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其他部级实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区别所在。

3.2关于主要目标

《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创建10个左右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使科技创新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程度明显提升”。对于数量的问题,是本着宁缺毋滥、探索中前行的原则确定的,目的是确保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地方真正具有良好的基础和代表性。同时,考虑到这项工作涉及内政外交多个方面,不宜一哄而上。从笔者个人认识来看,创建工作会先慢后快,最终数量应控制在20―30个左右,使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工作能覆盖中国主要发展类型地区、主要可持续发展问题。

另外,《方案》之所以突出强调科技创新对社会事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是基于科技创新对社会事业发展支撑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短板这一基本判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不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事实上,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支撑,社会事业中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方案》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激发社会发展领域创新活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过来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7]。各地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问题迥异,在具体工作中应立足区情进行科学谋划和布局,使创新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两个领域协同发力。

3.3关于主要任务

《方案》确立了四项主要建设任务。

第一个是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方案》提出参照《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重点领域,结合当地现实需求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并加强可持续发展规划与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形成同一蓝图、同一目标。对于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有两个问题需要正确认识。首先是如何参照《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问题。《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从全球角度设定的议程,许多SDGs对中国来讲并不适用且可操作性不强[8]。在规划制定时,要更多地借鉴承载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发展理念而不是死搬硬套给出的目标,要把当地的发展实际作为制定规划的首要考虑。另一个是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问题。可持续发展规划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发展的方方面面,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非常类似。在可持续发展规划编写时,应根据《方案》的要求突出宏观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制定本地区面向2030年的发展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是五年期规划,主要解决近期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在制定时应参照可持续发展规划所设定的发展定位,并把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相应的内容作为重要任务。

第二个是破解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方案》列出了重大疾病与传染病防治、健康养老、精准扶贫、废弃物综合利用等多个问题,提出围绕这些问题加强技术筛选,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产业链高端打造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成熟有效的系统解决方案。这一建设任务的核心是要找准问题,通过对瓶颈问题的突破带动全局的发展。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本《方案》所列的问题中没有提及发展不平衡、不公平等问题,这些问题实质上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更多地需要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而不是科技的应用与创新,且中国在这些方面已有相应的改革方案,故在《方案》拟定过程中没有列出这些问题,这并不等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不重视这些问题。

第三个是关于探索科技创新与社会事业融合发展新机制。《方案》提出围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撑力度,建设惠民科技孵化中心与技术转移中心等。对于这一建设任务,笔者认为核心目的是使创新驱动发展的布局体系更为完善,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由“双轮驱动”完善为“双轮动、双高地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出了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9],并提出了加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区等创新示范引领高地建设。但是,这些创新引领高地的共同特点是依靠创新促进经济发展,但在促进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则存在缺陷。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就是要弥补这一缺陷,通过探索科技创新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机制,激发和促进健康、环保等领域创新活力及相关产业发展,形成创新驱动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引领高地,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协同发力,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

第四个是分享科技创新服务可持续发展经验。《方案》提出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成效基础上,积极向国内同类地区推广实践经验和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搭建以科技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交流合作平台,向世界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案。这一建设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笔者认为可考虑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创新(国际)论坛”。该论坛要高起点、全球视野,本着先举办全国性论坛,条件成熟后升级为国际性论坛的原则筹办,争取建成中国参与乃至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创新治理的重要平台。可借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库布其沙漠国际论坛等经验选择条件较好的地区建立永久会址,论坛通过汇聚国际组织、政府、商界、学界、媒体、民间等各利益相关者,共商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大计,共享可持续发展最佳实践,共促可持续发展领域先进适用技术转移转化,为全球共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中国贡献。

4未来展望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意义重大,难度也很大,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与社会等各利益攸关方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良性互动。从未来看,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加强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的衔接,形成互为支撑的布局体系。在稳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现有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的改进和提升。回顾30年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亟需在顶层设计、能力建设等方面加强改革和创新,使其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也要加强对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指导,促进省级实验区在探索地方可持续发展模式中的排头兵作用,并为部级实验区发展提供后备资源。努力形成国家与地方互动、示范与实验相互促进的布局体系。

第二,加强与“绿色技术银行”工作的衔接,促进先进适用技术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落地生根。“绿色技术银行”是在外交部制定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举措时,科技部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并行提出的另一个建议。建设绿色技术银行的设想是借鉴银行运作理念,以国家科技成果库中现有的成熟技术为支撑,重点围绕实现SDGs对技术的需求,专门构建起一个集技术信息收集、技术转化服务和科技金融融合为一体的新机制。绿色技术银行的建设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提供先进适用技术,二是探索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的途径。目前,科技部已与上海市共同启动了绿色技术银行的试点建设工作。接下来,应尽快探讨二者的工作对接机制,使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成为绿色技术转化应用、绿色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主要基地,实现二者协同发展。

第三,加强与国家科技计划的衔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应考虑在新五类科技计划中的“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中设立相应的子基金,专门支持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促进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优先面向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布局。梳理制约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典型问题,争取列入相应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探索建立由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科技计划承担者等组成的科技特派团制度,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并形成长效机制。

第四,加强与各领域改革工作衔接,形成多元推进局面。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由科技部主导推动,但绝不能仅仅看成是科技工作,否则将注定无法取得预定效果。目前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已经成立了包括科技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0个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机制,各部门应紧密合作,共同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开展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示范,调动相应的资源支持创新示范区建设。同时,加强与联合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全球行动相衔接,如联合国正在建立的全球技术促进机制等。应考虑与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其他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相关工作建立合作机制,形成向世界分享中国可持续发展经验、提供中国方案的“三驾马车”。另外,研究建立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措施,构建起多元参与的机制。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国务院.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R].2016.[The State Council.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s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2016.]

[2]The General Assembly. 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2015.

[3]China’s national plan 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R]. 2016.

[4]Economic and Social Council of United Nation. Multistakeholder Forum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ummary by the CoChairs[R]. 2016.

[5]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 P.R.China, United Nations System in China. Report on China’s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llenium Development Goals[R]. 2015.

[6]郭日生.全球施《21 世纪议程》的主要进展与趋势[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0):21-26. [GUO Risheng. The main progress and trend of Agenda 21 in the world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1,21(10):21-26.]

[7]徐南平. 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解读[EB/OL]. http:///zhuanti01/kjcxbrt/2016-12/22/content_492265.shtml. [XU Nanping. Interpret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plan of China’s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B/OL]. http:///zhuanti01/kjcxbrt/2016-12/22/content_492265.shtml.]

[8]孙新章.中国参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战略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1-7.[SUN Xinzhang. China’s strategy to participating in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6, 26(1): 1-7.]

[9]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R].2016.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e State Council. National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strategy outline[R].2016.]

Strategic Thinking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s Innovation DemonstrationZon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N Xinzhang

(The Administrative Centre for China’s Agenda 21, Beijing 100038, China)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5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

4月初我局召开了民主评议、机关效能建设、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动员大会。在总结去年开展民主评议活动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安排布置了20*年的工作。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贾亮同志任组长的市科技系统民主评议活动参评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制定了《*市科技系统20*年民主评议活动参评工作方案》。实施了“一把手”工程,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管业务必须抓行风、抓自身同时抓基层”的工作责任制。切实把民主评议工作列入领导班子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责任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上下共同配合,齐抓共管。同时,市局领导成员及其主管科室责任到县区,定期调研,协助县(区)解决在民主评议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协调与县(区)有关方面的关系,保证民主评议工作落到实处。

(二)周密组织,推动民主评议工作健康发展。

为使民主评议工作不走过场,切实取得实效,我局针对活动的开展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方法,加以引导和推动。一是针对基层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将其作为重点列为承诺内容,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及科技网站广泛向全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每个干部对“公开承诺”内容重点掌握并严格按照承诺内容开展工作。为深入推进民主评议工作,我局领导于2月8日、5月10、8月2日、11月16日四次走进电台“行风热线”直播间,宣传我局对外公开承诺内容,宣讲我局职责,解答群众电话咨询。认真编发《行风增刊》11期,到目前,省科技厅行风简报采编了5期,省科技厅网站采编1期,对我局民主评议工作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二是党组定期研究民主评议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对民主评议各阶段工作的指导力度。三是加强协调督导,召开机关各科室及下属事业单位评议工作汇报会,重点汇报自查整改情况。局领导深入各县区了解民主评议工作的开展情况,经常给予督导。四是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联系,接受社会监督。局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定期走访,沟通情况。我局把直接服务对象作为重点,分别就机关效能建设、政风行风建设等服务性工作向他们发放征求意见函并登门征求意见和建议,设立举报意见箱,每星期开启一次。今年共发放征求意见表260份,收到反馈表70份,经梳理归纳为11条意见,针对意见,提出整改措施14条,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改进。另外,为了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构建和谐文明的机关,我局又在11月份印发了《*市科学技术局关于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函》,邮寄给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评议员、监督员、服务对象等部门及群众手中,此“函”的内容中列举了种种不良现象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公开了局长、纪检组长办公电话、手机,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等多少形式,以署名或不署名的方式,向局长、纪检组长和局机关反映意见和建议。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改进了工作作风,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科管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业务优势,为服务对象跑项目,找外联,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三)以创建和谐机关、文明科室活动,来促进机关效能建设,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今年,我局通过创建和谐机关、文明科室活动,来进一步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切实转变政风行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一是制定了《*市科技局关于推行效能建设规范化管理的实施办法》,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对我局的工作及日常管理制度进行梳理、细化和完善,在推进效能建设规范化管理做了一些基础性工作,为依法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奠定了基础。二是成立了以局党组成员为主要成员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机关党委办,由党委办牵头、行政办和监察室共同负责机关效能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考核等工作。三是明确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编制了科技局工作流程,明确了我局所有对外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各科室都悬挂了科室职责,对每个工作人员都明确了岗位职责,明确了工作任务,形成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工作体系,还为每位工作人员制作了*市科技局岗位职责桌牌。四是严格工作制度,规范工作过程。逐步建立了量化标准,严格过程控制,明确办结时限,减少办事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五是完善协调监督、考核奖惩机制,增强效能工作的内在动力。成立由局领导牵头、党委办、行政办和监察室组成的效能建设监督考核小组,全面负责效能建设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不定期地对各科室和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和平时表现进行检查,并利用会议或其他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性意见。尤其是结合上半年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我们以科室为单位,对每人的学习、工作、本岗位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表现等内容,按照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进行了个人回顾总结、交流经验体会,开展相互批评和自我批评,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制定改进措施,明确努力方向。六是加强学习,以会代训,定期召开学会,通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找不足,进行整改,不断提升办事质量和效率。还组织机关干部进行了“学习党的知识、增强先进性意识”试卷测试活动。七是定期对办公场所进行检查评比,对不卫生、不整洁的进行彻底整改,使之成为干净、温馨、和谐文明的办公场所。八是通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开展,努力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提高自身的社会公信力,提高机关办事质量和效率,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机关各科室对本部门工作职权及具体内容进行了彻底的清理,确定行政职权项目13项,明确公开的范围、时限和载体,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13个,报请市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和批准,进行了公开,并根据公开情况,逐步建立健全权力运作中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制度。

(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促进干部队伍建设

制定了*市科技局纪检监察工作要点和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安排意见,细化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建立健全科级以上干部,包括下属事业单位在内的个人廉政档案,实行了纪检组负责人同科级干部半年谈话制度,同时对于科级干部任职前、预备党员都进行廉政谈话;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贯彻《》和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八荣八耻”学教活动,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大讨论,并写出心得体会;利用全省科技系统公务员在我市培训班的教材,对我局党员干部进行了一次职业道德和廉政建设方面教育培训,观看了《忏悔录》等警示教育录像片。通过以上学教活动的开展,切实解决党员在思想、组织、作风、廉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做到干事、创业、为民有机统一,防止腐化堕落行为的发生。

(五)抓行风,促业务,创佳绩

抓好机关效能和政风行风建设,以及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等工作,目的是促进本部门为群众、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市委、市政府会议精神,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业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三项工程,打造科技创新、科技服务、科技交流与合作三大平台,强化科技投入,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今年,我们制定了《*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市工业、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等方案,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实施体系;加大科技投入,20*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3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30.89%,安排科技专项资金为1550万元,其中新安排工业企业技术研发资金1000万元,科技三项经费在去年38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500万元,比上年度增长31.58%,通过政府资金的引导鼓励社会加强科技投入,仅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总投资达1.2亿元;重新修订了《*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设立了科学技术市长特别奖,提高了科技进步奖奖金幅度,一、二、三等奖分别由过去的5000、2000、1000提高到10000、5000、3000元;实行*市专利申请资助办法,资助辖区内的单位和个人的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奖励资金和资助经费列入了市级财政年度预算;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精心筛选和确定20*年度市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通过专家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筛选了低合金带钢开发、纳米二氧化硅、新型工程钻机、25年树龄庄园葡萄酒研制、奶牛性控及性控胚胎应用技术研究等85个项目列入市级科研攻关计划;启动了*市农作物良种育繁体系建设工程,确定了“十一五”时期全市农作物良种育繁体系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方案,拟在“十一五”时期,以市农科院为主,市县农业技术部门配合,建立起良种原始创新体系,建起稳固的不同生态类型区适宜良种育繁基地、农作物新品种评审认定基地和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示范基地,目前,全市示范推广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41项,推广面积累计达150余万亩。

同时,为给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农村科技“特派员”活动。从市直农口单位、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县区农业科技部门,选派了271名优秀科技人员派驻200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科技型农业企业,开展村级科技工作规划和措施落实,推广新品种和实用新技术,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为派驻村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信息,为乡村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提供科技服务。

对科技创新的建议范文6

2月29日,河南省信阳市科协召开三届二次全委会议,提出要积极履行桥梁纽带职责,团结带领全省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着力推动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着力推动公众科学素质提高,为建设和谐魅力信阳作出新的贡献。信阳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乔新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曙霞,市政协副主席曹茂明等出席会议。

乔新江强调,今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重要一年,也是信阳市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的关键之年。全市各级科协组织要牢牢把握“持续求进”总基调,在“持续”上做文章,在“求”字上下工夫,着力服务大局,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桥”和“力”的作用。一要认清形势,推动科协事业持续求进。信阳市四次党代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深入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合作等作出具体部署,为做好新形势下科协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各级科协组织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深化对新时期科协工作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努力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二要推动科学技术创新,服务经济发展务求实效。各级科协组织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谐魅力信阳为主线,围绕“三化”协调发展,把解决当前制约传统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作为自主创新的重点,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积极构建技术创新联盟,为强化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和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多做贡献。三要抓好科学宣传普及,提高全民素质积极作为。作为科普工作的主力军和主渠道,各级科协要深入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积极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主题,深入开展主题科普活动,推动形成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四要履行桥梁纽带职能,引荐凝聚人才把握机遇。要坚持把加强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科技群团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凝聚人才,把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团结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五要加强团体自身建设,推动科协工作科学有为。要进一步搞好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协工作的水平,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科协工作者队伍,推动科协各项工作不断创特色、上水平。

会议审议通过了信阳市科协主席耿新生代表常委会所作的题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勇当中原经济区建设前锋作出新贡献》的工作报告。报告提出,2012年信阳市各级科协组织要认真落实中国科协、省九次党代会、省科协七届五次全委会议和市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荟萃精英、服务大局、弘扬科学、推动创新”的工作方针,积极履行桥梁纽带职责,团结带领全省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着力推动“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着力推动创新型科技人才成长,着力推动公众科学素质提高,为建设和谐魅力信阳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表彰了2011年度信阳市科协系统先进单位。信阳市科协三届全体委员、市直各学会秘书长和县区科协负责人等110余人参加会议。(信阳市科协 姚晶晶 编辑:马玉宝)

(河南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