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例6篇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疾病;预防;控制;流行病学特点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42-01

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指的是病原体自人体的咽喉、鼻腔、气管以及支气管等呼吸系统侵入、感染,从而导致的一系列具有传染性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主要是由细菌、病毒、衣原体以及支原体等病原体引发的,例如,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等等。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包括有: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脑、风疹、麻疹、肺结核以及流行性腮腺炎等。本文选择2011年02月――2013年02月以来,我疾控中心接收到的上报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400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比较和探讨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自2011年02月――2013年02月时间内,我疾控中心接收到的上报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400例。患者年龄大约在5岁-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6±7.48岁;女性患者218例,男性患者182例;住院时间大约为2d-48d,平均住院时间为20.3±4.1d。临床表现中,发热患者有389例,占总数的97.25%,其体温波动大体在37.8℃-41.3℃之间;呼吸急促患者有95例,占总数的23.75%;咳嗽患者有358例,占总数的89.50%;呕吐、腹泻患者为74例,占总数的18.50%;重症伴低氧血症患者有11例,占总数的2.75%。经过临床诊断显示,400例患者均符合呼吸道传染病标准。

1.2 方法

1.2.1 隔离措施 当患者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后,要根据病情的实际需要予以隔离,如急性传染病要立即进行隔离治疗。确诊区的患者可以多人共用一个病房,但疑似病区的患者必须实行单人单间,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感染。要明确的划分出各个病房的清洁区、污染区以及潜在污染区,并设立相应的缓冲地带。患者必须佩戴外科口罩,且全部活动必须在病房内进行。同时,还要实行严格的探视制度,以控制病情的传播。

1.2.2 药物治疗 医生要对患者进行仔细、全面的检查,并根据实验室结果研究科学、合理、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医护人员要及时、正确的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护理,并对其实施心理干预,以确保患者能够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2.3 消毒措施 要严格、仔细的对患者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主要包括有:物品消毒(即用300mg/L含氯消毒剂对相应物品进行擦拭消毒)、空气消毒(即勤开窗透气,保持病房中的空气流通)、防护用品消毒以及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

1.3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软件对40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病症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当P

2 结 果

2.1 患者的临床病症特点比较分析 经统计显示,本次抽检的400例呼吸道传染疾病患者中,男性患者例数和女性患者例数之间的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的发病人群多集中在18岁以下人群(166例,41.50%)和60岁以上人群(149例,37.25%)中,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发病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等特点,一旦爆发,就比较难控制,因此,必须及时的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经过研究分析显示,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发病人群为18岁以下青少年儿童以及(41.50%)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37.25%),这主要是由于这两类人群的身体抵抗能力较差,容易被病毒入侵感染。其发病的季节多集中在冬、春两季(81.75%),并且多以流行性感冒(29.50%)和肺结核(27.25%)等疾病为主。因此,在疾病发生时,要及时的做好消毒、隔离、防护等预防措施,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实施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从而有效的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芹.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以及防治要点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06):1301-1302.

[2] 田生科.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34(08):1113-1115.

[3] 彭玉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其防治原则[J].中国农村医学,2012,01(24):1036-1037.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预防;管理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季节变换、细菌感染等,儿童、体弱者、老年人、精神高度紧张以及过度劳累者。在校园内,因为人员密集等因素,校园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很有可能使患上呼吸道疾病的学生增多,所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大的[1]。呼吸道传播疾病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不仅会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并且会造成一定社会影响。为了有效对校园内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预防控制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传播疾病预防控制方案,并进行实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近些年来,校园内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且因为学校人员密集,其传播速度非常快,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本组实验以2012年1月――2012年12月为研究阶段,选取我市一所中学初一至初三1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上半年为对照阶段,2012年下半年为实验阶段。在2012年上半年为对照阶段,2012年上半年并未对学生进行有关呼吸道传播疾病知识的传授,也没有对呼吸道疾病进行有效防控;2012年下半年则对学生进行相关呼吸道疾病传播的知识教育,有效进行疾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1.2方法

1.2.1完善校医配备工作在学校中设立卫生室,按校园人数500:1比例来配备专职的卫生技术工作人员。此外,学校还配备一些兼职或专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的卫生工作,教育和人事部门也重视学校校医的配备工作,严格按照相关条例完善各项配备措施,建立健全了学校的卫生工作系统,提高了学校卫生的工作水准[2]。

1.2.2完善并执行相关的工作制度学校建立起校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治网络系统,健全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基本工作制度,定期进行师生体检,完善了个人卫生与食品卫生的管理制度。在完善健全各项制度同时,积极有效的施行常态管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与早治疗,阻断呼吸道疾病的一切传播途径,预防校内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爆发与流行[3]。

1.2.3加强对传染者的管理及时发现患有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学生,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的传染源,这是控制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播的一项主要措施。学校对学生进行日晨检,密切观察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应当及时上报。

1.2.4提高健康教育的功效、发挥主动的防病作用学校一方面按照相关条例规定配备健康教育的器材,结合呼吸道疾病的特点,开展宣传活动,另一方面拟订学校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并且进行质量与效果评估,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

1.3观察指标对比实验阶段和对照阶段的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染率与学生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看不同阶段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是否存在差异[4]。

1.4数据处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处理均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检验水准α为0.05,以95%为可信区间,计算结果中p

其中为计量资料,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χ2检验[5]。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阶段的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传染率明显低于对照阶段,且实验阶段,学生对于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也都有了明显提高,组间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道传播疾病一旦发生,其传播速度是非常快的,尤其是在校园中的传播速度更快。如果学生对于疾病的防控意识低的话,很有可能患上呼吸道传播疾病,其后果不堪设想。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加强对学生的呼吸道传播疾病知识教育培训,增强学生对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防控意识,这样能够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并且可以明显降低疾病传播率和传播速度[6]。

学校在多个方面都做了充足准备,比如配备完善的教育器材,加强对学生的知识教育等,取得了显著的疾病防控效果。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是比较高的,只要在学校对其加强相关呼吸道传播疾病的知识教育工作,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可以使校园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机率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杨秀玲.呼吸道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及管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548-548.

[2]李汉琳,肖才文,范捷,等.武汉市中心城区气传真菌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7):786-788.

[3]邵荣标,王海燕,陈国清,等.轻症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患者排毒情况观察[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0):946-947.

[4]田生科.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及预防与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4):13,15.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院内感染指的是住院的患者在入院前无感染或只存在潜伏感染,在医院内部获得的感染[1]。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院内感染所占比例较高,严重影响医疗安全和患者的健康[2]。因此,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措施对于院内感染的预防尤为重要。为更好的对院内感染进行有效控制,提升医疗水平,现将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感染发生的部位、原因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在我院呼吸内科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间收集到的60例发生院内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前均无明显感染现象。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范围为23-78岁,平均年龄为60.3岁。患者的住院天数为9-27天,平均住院天数为15.2天。

1.2方法

对上述收集到的呼吸系统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对感染的发生部位、导致患者感染的致病体以及感染发生后所采取的对应措施等进行总结和分析。

2结果

2.1感染发生的部位

对院内感染患者的感染发生部位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比例最高,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感染发生的部位

感染部位

例数

比例(%)

上呼吸道

13

21.67

下呼吸道

26

43.33

胃肠道

9

15.0

泌尿系统

5

8.33

其他部位

7

11.67

2.2导致感染的致病体

获取感染样本,进行致病体的鉴定和检测,对鉴定结果进行统计,发现引发感染比例最高的致病体为假单胞菌,其次为大肠杆菌。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引发感染的致病体

致病体种类

例数

比例(%)

假单胞菌

21

35.0

大肠杆菌

12

20.0

不动杆菌

8

13.33

变形杆菌

7

11.67

金黄色葡萄球菌

5

8.33

真菌

2

3.33

其他

5

8.33

3讨论

3.1院内感染患者的男女比例和年龄分布

根据我们的统计,呼吸科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为41名远多于女性的19例,可见院内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存在一定相关性,男性患者的比例较高。

而在收集到的60个感染病例中,年轻患者和中老年患者均有,年龄最小的患者为23岁,最大为76岁。对年龄分布进行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院内感染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中老年,分析原因可能是中老年患者的体质较年轻人差,各项身体机能和免疫系统抵抗病原入侵的能力均下降,更易发生感染。

3.2感染发生的部位

对患者感染的发生部位进行分析,发现主要的发生部位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胃肠道以及泌尿系统,上述部位均是感染的易发部位,对于感染的有针对性预防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3.3导致感染的致病体

对引发感染的致病体进行鉴定的结果显示,导致呼吸科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假单胞菌,其次为大肠杆菌,绝大部分为细菌类致病菌,其他的还包括少部分的真菌以及支原体和衣原体等。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部分细菌产生抗药性[3],不利于抗感染治疗,也提示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更加谨慎和合理,尽可能减少细菌抗药性的产生。

3.4 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分析

导致呼吸科患者产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原因、护理原因、环境因素以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等[4]。其中,呼吸科的住院患者年龄偏大,免疫力低下,更易遭受致病菌的感染。部分院内感染的发生与医护人员的预防经验不足以及操作不够规范有关,有时甚至出现交叉感染。此外,住院环境也与院内感染的发生有关,呼吸科疾病多由细菌感染引起,未感染的呼吸科患者在住院后,可能从环境中获得由其他患者产生的感染源而导致感染。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会加重院内感染的发生。

3.5 预防院内感染的对应措施

呼吸疾病的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在患者入院后,应对其各项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的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或者发生感染,立即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措施,同时增加患者的户外活动时间,呼吸新鲜空气。

为有效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加强对医护人员进行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培训十分重要,提高相关人员的应变能力,让其能充分掌握院内感染的理论知识,在感染发生时可及时采取措施。医护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至关重要。

此外,住院环境的优化对于院内感染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医疗用品应进行严格的消毒,谨慎处理医疗废品,切断呼吸科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对病房进行必要的通风,减少致病菌的存在。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时消毒,避免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对院内感染的控制能力是衡量一个科室的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5]。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如果院内感染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的痛苦。而呼吸科是院内感染高发的科室,对院内感染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院内感染可由多种致病体导致在多个部位发生,引发感染的因素也是多样的。为有效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医护人员应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患者的监护,改善住院环境,并合理使用抗生素。

【参考文献】 [1] 盖显英,王成玉,黄英华,等.全面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4,14(11):1265-1267.

[2] 李善华,涂明利. 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郧阳医学院学 报,2009,28( 3) : 295 - 296.

[3] 王思国. 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9):295-260.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4

关键字:预防性护理 老年呼吸内科 感染控制效果

作为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人群和易感人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都受到了呼吸道疾病的严重干扰[1]。而导致呼吸道疾病在老年人中高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老年人的基础疾病多,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自身的抵抗力也越来越差[2]。而且近年来滥用抗生素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使细菌的耐药现象日益严重,从而提高了老年人院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3]。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往往缺乏针对性,患者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护理难以发挥出最大效益。本研究对老年呼吸内科的患者采用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共100例,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在52岁-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2±4.3)岁;患者的病程为半年-5年,平均病程为2年。100例患者中15例患有支气管哮喘,18例患有支气管扩张。67例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性的护理措施。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了加强患者的支持治疗、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支持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坚持进行隔离消毒,对病房也要进行定期的消毒,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时干预他们的不良心理状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护,让他们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加强感染宣教,护理人员要加强呼吸道感染相关知识的宣教,并保证每个患者都有专用的检查和护理用具,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做到勤翻身、吸痰,密切监测患者的脉搏、体温和白细胞总数。此外,还要加强控制院内的感染,抗生素的合理使用以及切断外源性的感染在院内的传播等。

1.3 评价指标

在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束后,由患者匿名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由护理人员进行总结以后评价填写护理质量评价表(满分为10分),并详细记录患者是否出现院内感染以及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

2 结果

在护理完成后,通过调查和统计,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为2.0%,而对照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则为10.0%,观察组患者的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以P

3 讨论

呼吸道感染是老年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老年人的鼻黏膜萎缩、支气管腔变得狭窄、肺壁的弹性下降、保护性的咳嗽减少等原因,都会促进细菌的寄生[4]。而老年人自身的机能退化和抵抗力降低,都会导致他们的基础疾病增多,从而增加了他们的院内感染率。通过相关的调查发现,近年来老年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呈现出上升的a趋势[5]。而护理是提高治疗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护理程序是临床通过科学认定以及问题解决治疗中各类的问题的护理方法。针对老年人的病理改变,在对他们进行护理时应该给予更加全面的人性化的护理措施[6]。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的是预防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参考文献:

[1] 王艳,董雨宝.老年内科(呼吸系统)医院感染控制中预防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9):64-66.

[2] 田媛,刘玉霜.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3,(28):518-518.

[3] 张金娥.预防性护理对老年呼吸内科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0):70-71.

[4] 蔡克,卢立红.预防性护理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9):271-272.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5

【关键词】居民;死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32-02

通过死因统计资料分析,可评价该地区的人群健康状况和医疗卫生水平,为政府部门制定卫生工作规划和疾病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解永胜县居民的死亡水平及原因,现对永胜县2010~2012年的居民死因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10~2012年居民死亡资料由永胜县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国家死亡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上报,县疾控中心负责审核和整理。人口资料由国家统计局提供。

1.2 方法 死因分类按ICD-10标准进行

采用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定时统计功能进行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永胜县三年来引起居民死亡的前五位疾病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意外死亡、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与中国部分县居民死亡前五位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意外死亡、消化系统疾病略有不同,意外死亡比恶性肿瘤造成的死亡人数更高。提示;文化程度低、接受教育少、自我保护意识差。

永胜县男性报告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女性,这种现像可能与男性的不良生活行为(吸烟、饮酒、压力大等) 及特殊的职业暴露因素有关,应加强男性健康体检力度,提倡健康生活,保持良好心态,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和规范职业安全操作,以进一步降低永胜县男性居民的死亡率和进一步提高男性居民的健康水平。

永胜县三年来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911人,占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48.66%。提示应结合社区医疗保健网,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高血压综合防治措施,特别在30~60岁这一年龄段提倡减轻体重、减少食盐摄入、控制饮酒及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对高血压的知晓度、治疗率、控制率,以减少因高血压引起的突发疾病导致的死亡。

呼吸系统疾病中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死亡人数居该死因的第一位,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四季温差反复无常也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平时要注意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体育锻炼,预防感冒,戒烟,消除和避免理化因素对呼吸道的刺激是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的关键。

意外死亡中交通事故、故意自害和意外中毒引起的死亡人数居该死因的第一位,预防意外死亡必须加强对20~50岁这一年龄段人群的道路交通安全、人身安全、职业安全等知识培训,提高人民文化和心理素养,增强人民心理抗压能力,减少因交通事故、故意自害和意外中毒引起的死亡。

恶性肿瘤中肝癌和肺癌死亡率最高,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47.12%。肝癌中酒精性肝硬化导致肝癌死亡占第一位,主要是由于人们不良的饮食习惯和大量长期酗酒,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最终演变为肝癌死亡,因此提倡健康有益的饮食习惯,不酗酒甚至戒酒是预防肝癌发生的有效措施;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已基本清楚[1],防治的关键在于加强吸烟危害的健康教育,减少室内外环境污染,减少职业、饮食等危险因素的影响。

我县正面临着疾病流行模式的快速转变,慢性非传染新疾病已经取代其他疾病成为至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我县加强慢性病管理和防治,减少死亡和伤残是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

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干预

呼吸系统疾病属于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 近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的恶化, 此病发病率呈日益上升的趋势。由于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程长且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 在给患者进行积极治疗之外, 应该加强护理干预[1]。为进一步探讨呼吸内科护理对重症患者的影响, 对本院收治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6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取得了比较好的护理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10月本院收治的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20例, 男66例, 女54例;年龄21~75岁, 平均年龄(60.7±5.4)岁;支气管炎45例, 慢性支气管哮喘43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0例, 肺癌4例, 其他 8例。入选的研究对象均经肺部X射线与CT证实。将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 各60例。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内科护理。保持患者病房适宜温湿度、干净卫生及通风良好, 防止有害气体与粉尘的吸入;叮嘱患者远离人群密集的场所;注意对患者做好保暖措施, 预防感冒的发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 对患者的呼吸、脉搏与心率等生命体征给予密切监测;注意夜间病房巡视;注意患者呼吸状态的观察, 如果患者发生缺氧等症状需要向医生汇报并协助医生采取妥善措施给予处理[2]。

1. 2. 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实施综合护理, 具体如下:①心理护理:因为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 心理上很难受, 常常出现焦虑及烦躁不安的负面情绪, 加上患者对自己疾病转归与预后不是很了解, 进而缺乏治疗的信心及决心, 在治疗上容易产生一些抵触情绪。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多关心、多鼓励, 积极与其沟通、消除其不良情绪, 帮助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 从而配合医生积极治疗。② 机械通气护理: 对于危重患者可运用机械通气护理, 注意观测呼吸机能否正常运行, 使患者能够获得足量的氧气, 保证患者通气顺畅。在患者床边可根据临床条件放置简易呼吸装置、吸氧装置与吸痰装置等备用。③环境与休息护理:定期对患者的病房进行空气污染情况的监测, 也可对病房采取消毒措施。要降低家属的探视次数, 以保证患者足够休息。患者处于恢复期时, 可指导其适当下床进行活动, 但是危重患者一定要让其卧床休息。④饮食护理:患者由于长期营养不良, 导致其身体抵抗力比较弱。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个体化的饮食指导, 叮嘱患者多饮水, 尽量少食多餐, 必要时可以运用静脉方式给患者补充高热量与高蛋白等, 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促进其体力的恢复。⑤药物护理:综合考虑患者的重症情况, 科学制订给药方案, 正确使用药物, 严格控制药物剂量, 防止不良情况的发生[3]。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病情显著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病情有所缓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变化, 病情加剧。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运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3%(59/60), 对照组为86.7% (52/6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灶大部分位于气管(支气管)、肺部等部位, 病情较轻者的临床表现为咳嗽、烦躁不安与胸痛等, 而病情较重者则常常呼吸较困难, 甚至出现呼吸衰竭[4]。国内呼吸系统重症患者随着大气污染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其发病率逐渐上升, 病死率逐渐增加。值得一提的是, 一些老年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往往由于身体体质比较差, 在临床上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关怀及护理[5, 6]。如何运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当前护理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

本研究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心理护理、机械通气护理、环境与休息护理、饮食护理、药物护理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护理。研究显示,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 98.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P

综上所述, 对呼内科重症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 应用价值比较大, 在提高临床效果及提升护理满意度方面效果显著, 可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秋.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应急护理干预措施.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9):122-123.

[2] 车晓杰, 李春梅, 刘红梅. 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及质量管理.吉林医学, 2010, 31(26):4615.

[3] 孔彬, 冯琼.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8):334-335.

[4] 朱云霞.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在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11):1705-1707.

[5] 冯海燕.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4(4): 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