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实体经济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实体经济政策范文1
1. 正确认识经济金融的关系,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实体经济是金融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健康的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因此基层央行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提高认识, 树立大局意识和长远意识,始终坚持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共同发展、 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求发展,坚持在提高服务实体经济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
2. 充分利用货币政策工具, 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基层央行要根据国家政策和金融机构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加大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 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把握信贷投放总量和投放结构,确保信贷总量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投放节奏与实体经济的运行规律相衔接。
3. 调整优化信贷结构,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当前基层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中要突出重点,本着“保民生,促发展”的理念科学合理地投放资金。一是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从节能环保、新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对项目贷款进行分类,积极发展绿色贷款,促进发展低碳经济。二是积极发展“小微金融”。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金融机构要把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作为支持重点,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三是积极发展“涉农金融”。金融机构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金融支持力度,以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乡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农田水利建设、农村住房改造、贫困县地区扶持为重点,加大信贷支持,保持涉农贷款增长。四是积极发展“民生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重视弱势群体金融需求,积极开办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就业和生活困难群体的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优先发放国家助学贷款,让社会各阶层享受到优质的金融服务。
4. 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活力。基层央行要积极组织金融机构在开展金融产品创新上下功夫,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大力推广存货抵押、应收账款抵押、农户联保等,积极探索扩大农村可抵押、可流转、可置换的抵押品范围,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努力解决企业和农户贷款难问题。同时基层央行要充分利用金融市场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企业通过股票融资、债券融资、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融资等多种债券工具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5. 做好支付结算和国库服务,提高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效益。基层央行要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付结算服务,扩大现有支付清算的参与者范围和受益人群,进一步加快实体企业资金的流动速度。大力推广网上银行、POS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和以银行卡为主的非现金支付方式, 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同时提高国库资金服务水平, 加快国库集中收付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国库集中核算体系优势,提高企业退税、财政拨款处理速度,提高国库资金运行效率,确保财政资金支持实体经济资金及时、足额到账。
6. 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改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环境。基层央行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依托全国联网的征信系统,加快征信基础建设,积极扩大征信系统的应用范围和覆盖面,进一步丰富和推广信用工具、信用产品,降低金融和经济交易成本,不断优化信用环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建设,建成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搭建政、银、企及共享单位信息沟通平台和银企网上融资对接的平台,提高对接效率。并积极应用建设成果,使之成为银企沟通的“桥梁”,共建单位合作的“纽带”,政府决策的“智囊”。
实体经济政策范文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些变化突出表现在:(一)社会财力结构和社会积累职能日趋复杂化。具体 表现为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的下降,以企业资金为主体的预算外资金 的急剧增长;(二)在社会财力的运用上,出现了控资来源的多渠化,投资决 策的多极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三)社会财力的日趋流动化和社会资金融 通关系的广泛化、市场化。这些新变化,客观上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 货币政策的协调要求。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特征,要求财政和银行更多地使用经济手段调节经济的 运行。但财政杠杆较之金融杠杆作用的发挥,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为条件, 相互补充的。财政杠杆较之金融杠杆具有更强的控制性和时滞性,而金融杠杆 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时效性,财政杠杆对调整产业结构更为有利,而金融杠 杆对调节企业行为更为有效;财政杠杆偏重于解决分配的公平问题,而金融杠 杆侧重于解决分配的效率问题。两种经济杠杆不能单打一,要综合运用,扬长 避短,以发挥交叉效应。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是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决定的
一方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两者都要求达到货币币值 的稳定,经济稳定增长,劳动者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以推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实现手段具有交叉性,财政 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效果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 也是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客观基础。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需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1、坚持“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和均衡性的货币政策,做到财政分配总规模 的大体平衡。
2、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包括:税收杠杆、补贴杠杆 、预算杠杆、公开市场业务和利率杠杆等。
3、加速包括金融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等在内的市场建设,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建立在市场行为之上。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模式
现阶段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模式的最佳选择应是适度从紧的财政与货 币政策,即紧中略有松的财政政策和松中略紧的货币政策的组合。
(一)实行紧缩财政政策的依据是财政面临困难。当前财政所面临的困难主要 体现:(1)财政收支不平衡。1979—1995年,财政几乎年年出现赤 字2540亿元。据估计,这种收不抵支的财政状况今后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2)财力分散。由于在国家与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上处理不当,财政收入 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1994年约11.8%,是历史上的最低点。特 别应当指出的是,虽然实行了分税制,但中央和地方分配关系仍未理顺,中央 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比重依然很低,1994年,这一比例仅为33% ,而同期市场工业化国家这一比重多在70%—90%之间,相对而言,我国 属于“弱中央”的国家行列。(3)财政补贴过大。1993年财政的价格补 贴、亏损补贴分别为300亿元和400亿元,如此巨额的财政补贴已成为财 政的沉重负担。(4)债务规模大,依存度高。1995年,中央发行债务达 1350亿元,债务依存度为53%,1996年,中央已发行1950亿国 债,沉重的债务负担有可能导致中央财政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危机之中。(5 )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现在全国有三分之一以上国有企业亏损,这说明,财政 收入的来源基础受到动摇。上述五个方面均表明财政陷入困境,如果不实行较 紧的财政政策,巨额赤字和巨额债务将使人民丧失对将来经济增长的信心,从 而导致财政危机和信用危机,进而对经济造成破坏性影响。
总需求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供给方面,而供给方面则是由产业结构的不 合理造成的。紧中有松的财政政策可以对这种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进行灵活调节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的调查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搞活是 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两大工具实现的。对于国家要优先发展的部门、行业或地 区,一方面,国家可以采取低税率、税收减免等措施来提高这些部门、行业或 地区的盈利水平或经济效益,引导人力、物力和财力流向这些部门、行业或地 区,从而增加相应产品的供给;反之,对于国家想要限制的部门、行业或不优 先发展的地区,可以采取高税率等措施来降低这些部门、行业或不优先发展的 地区,可以采取高税率等措施来降低这些部门、行业或地区的盈利水平或经济 效益,从而减少相应产品的供给,最终实现总供需平衡。另一方面,财政支出 本身就是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财政资金在各部门、行政或地区的 倾斜投资或优化支出结构本身就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可见,财政支出在确保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上都具有 很强的调节作用。
(二)实行松中略紧的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包括如下几点:
一是促进经济高速发展和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需要。我国经济仍存在着资金 不足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即要靠社会内部积累,也要积极吸收利用外资。 据调查,当前企业资金短缺,产品积压情况严重,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在这种 情况下,必须适当放松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存款准备率、利率、增加再贷款等 措施来增加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尽管财政政策 也是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有效手段,但由于财政政策调节的力度太大且直接 ,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也力不从心。货币政策的应用则可以发挥较好作用,避 免经济出现急剧波动的运行情况。
实体经济政策范文3
自坪山新区城市化依来,社区集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政策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展。探索一条既符合时势发展要求又契合社区发展实际的路径,是社区集体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审视和探寻坑梓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必须置身特区一体化与坪山新区大开发大建设的重要背景,加快集体经济管理与运营体制机制的创新,着重在转变发展思路和探索多元经营上寻求突破。
第一、体制政策
首先要把社区股份合作公司与社区综合党委、工作站、居委会从机构设置、人员、职能、账目、经费等方面严格划分开来;并且要理顺好社区工作站、居委会、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职责和关系,明确社区工作站就是办事处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承担社区公共服务的职能;居委会是居民自治组织,主要职责是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剥离社会管理职能,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化道路,这是体制机制突破的基本方向。关于现阶段的社区集体经济发展重点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社区股份公司一旦剥离了社会管理职能,即意味着社区股份公司就无需再承担公共管理费用支出的义务,但是市、新区财政能否全盘承接此笔费用,需要慎重考虑。据坪山新区发财局“以2009年实际支出数为测算基础”统计,社区一年经费支出约为1.3亿,这对于深圳市、坪山新区财政而言也无疑是多增添的经济负担。二是坪山新区的集体经济开发与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化路程还有很远的路程,还有相当艰巨的土地整备等中心任务,如果社区股份公司完全按市场化运作,缺乏政治因素的制衡,那么势必影响党委政府决策在基层的落实成效。所以基于以上原因,可考虑每年推出一至二个条件成熟的社区进行试点,再着手推广,逐步释放改革压力,当前更为重要的是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实施财务相互独立核算制度,健全集体资产的管理机构,做到制度健全,监管到位,为改革做好准备。
第二、技术政策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发展的技术涵养是破解土地、资源及人口紧约束矛盾的重要途径。从坑梓社区的实际出发,一方面,可考虑做大做强物业经济,注重促成现有物业的转型升级,从单一的收租型向可以提供专业物业管理与服务的路径转变;另一方面,抢抓坪山大开发大建设的历史机遇,介入发展投资风险较低的实业经济,逐步实现从“物业经济”单腿走路向“物业经济与实业经济”双腿走路的模式转型。在技术要求上制定相关政策能对集体经济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如宝安区2009年就制发了《关于扶持股份公司发展的指导意见》,内容涉及土地利用、旧屋村和旧工业区改造、实业投资、物业管理和服务、交流与合作等方方面面,极大推动了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技术方面的政策制定重点要做到四个引导:一是引导社区集体经济对那些建成年代较为久远的破旧厂房实施功能再造,以提高物业的收益水平,切实利用好每一块地,投入到新型的集体经济中来。二是引导坪山新区社区集体经济通过独资、合资或合作等形式,结合公司所在片区的产业规划及功能定位,开发建设一批投资风险小、管理经营难度不大的商住酒店等实业项目。如老坑社区可以利用毗邻新区中心区的地缘优势,可考虑合资或合作开发一批高档酒店项目,吸引投资者或者由政府投资建设,不仅能吸引外来人员的人口流动,增长经济,也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面貌做改善;再如秀新社区地处圩镇中心,可考虑合作开发中心商务项目等等,把经营方式放远,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三是引导社区集体经济以土地入股或利用征地资金参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参与新区工业园区的物业开发,及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配套性生产服务,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展开经济发展铺开一条更加广的道路。四是引导社区集体经济引进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对旧屋村或旧工业园区进行合作旧改,改善被拆迁户的居住条件,加快城市面貌的改善和产业升级。
第三、财政政策
要加快坑梓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就必须在政策与资金方面有所突破,重点考虑四个方面:一是建立政府财政补贴与社区集体经济共同负担户籍居民社保的保障机制,并减免土地税、房屋出租费等相关税费,通过让利于民,让居民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二是建立社区集体经济转型发展的保障机制,帮助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走出当前困境。一方面,对各社区现有出租厂房及工业企业,相关部门要开通绿色通道,在企业年审、土地办证等方面予以支持。另一方面,在引导优化产业升级和土地整备的过渡时期,对社区集体经济的厂租收入实行财政补贴,确保社区集体受益不受损害。三是加快整备社区集体土地资源。在我们的调查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工作人员还专题对各社区经济合同进行了核查清理。审查数据表明,辖区各社区违规签订需要取消的土地合同共145份,涉及面积约133万平方米,金额约3亿元。政府可考虑利用政策或资金杠杆,将这部分土地收归国有或集体所有,实行集约高效利用。四是将社区股份公司长期承担的城市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剥离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转型打牢基础。
实体经济政策范文4
关键词:中石油;国际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尤其是我国入世以后,世界大石油公司纷纷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石油企业不仅要应对国际石油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还要接受进入国内市场的跨国石油公司的挑战,中国石油企业正面临一个全新的竞争环境。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石油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及金融、政治等问题,造成了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频繁波动,而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必然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给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升中石油国际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不断优化下游炼化及销售板块
1.推进炼化业务战略性调整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环境剧烈变化造成的对炼化板块带来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中石油公司应当充分发挥上下游一体化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部署和装置加工负荷,有序安排装置检修和新建装置投产。同时,继续推进炼化业务结构战略性调整,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取得好的业绩。
2.加快实施营销网络建设力度
面对市场需求萎缩、油品滞销的不利局面,中石油公司应当及时调整营销策略,细化市场分析,加大对营销网络建设的投入,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储运和资金运营,提升服务质量,加快推进营销网络和储运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营销网络覆盖面和运行质量,为增加销量,扩大市场份额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不断增强国际化经营程度,大力推进海外发展战略
与国际大石油公司相比,中石油公司的国际化程度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是由于中石油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才实施国际化战略,海外资本性支出及所占比重、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国际大石油公司的国际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而中石油仍然国际化的初级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公司应当充分借鉴跨国石油公司的经验。公司应坚持积极稳妥、互利双赢的原则,按照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资源、市场、技术和资本相结合的思路,坚持勘探开发并重,以发展油气业务为主的原则,加大国际合作和资本运作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实施海外发展战略,扩大国际石油贸易,加大国际合作和资本运作力度。同时一方面积极应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一方面还应抓住金融危机带来原材料和资产价格较低的发展机遇,实现海外油气业务生产经营的安全平稳运行,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早日实现中石油公司的跨国公司之梦。
三、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战略
发挥中石油集团的整体竞争优势,对科技创新发展进行整体的部署和规划,逐步形成由集团公司总部层次、各子公司层次所组成的两级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增强科技投入的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所占比重,密切关注世界石油石化行业技术发展动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经验及高科技人才,整合人、财、物等各种资源,开展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加快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坚持消化和再创新的原则,不断消除与国外大石油公司的差距。当前,集团公司首先应继续坚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重要位置,并努力在重点业务领域取得突破,突破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研布局,显著提升集团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二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创新型企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三是坚持人才强企,大力培养创新人才,通过抓好21120科技人才工程的实施,造就一支敢于创新、业务过硬、民主和谐、结构优化的科技人才队伍。四是强化激励约束,完善科技政策措施,建立起科技投入稳定增加的长效机制。
四、提升中石油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能力
在当前国际油价频繁波动的背景下,我国还未建立科学的石油定价机制,缺乏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导致影响中石油公司自身应对油价波动以及影响国际油价的能力还比较低,应对油价波动、抵抗风险的能力也是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提升中石油应对油价波动的能力也是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中石油公司应当引导我国建立自己的石油定价机制及石油储备体系以增强自身及国家应对油价波动的影响力。首先要促使我国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石油定价机制,加快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反应速度。中石油公司一定要好好利用中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的国情,从供需方面提高其左右石油价格的能力,领导中国石油行业尽快制定一套反映国供需情况的石油价格体系,促使中国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石油定价机制,并使这套石油价格体系最大限度地脱离中国政府的保护补贴范围,最终以中国自己的石油价格进入世界石油市场,加快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反应速度。其次要建立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石油安全以及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石油储备对国际油价有着重要的影响,如美国政府经常通过向世界公布战略原油储备的数量变化来影响国际油价,改变国际油价波动的方向,以达到满足其战略需求的目的。实际上,世界上有很多大的国际石油公司,大多是通过自己所拥有的义务石油储备来左右国家的政策,以达到其影响国际油价的目的。中石油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国际石油公司,与我国政府的利益关系密不可分,想要提高自己在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地位,就有责任和义务为我国建立完备的石油储备体系。不断增加石油储备量帮助我国政府应对石油危机、调控国际油价,最终为己所用,而不能只依靠国家补贴和平衡来应对国际油价波动。
实体经济政策范文5
[关键词]收入差距;政府公共政策;既得利益集团;弱势群体;公共利益取向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6-0013-02
1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收入差距问题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的整体收入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波动中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比值已经由改革之前1978 年的257上升至2011 年的313。我们横向对比公认为在发达国家中贫富差距很大的美国,最富裕州的人均GDP不到最贫穷州的2倍。而在中国,据2011年的权威数据显示,最富裕地区和最贫穷地区的人均GDP分别为86496元和16117元,差距达到537倍。并且这种收入不平衡的表现是全方位的,有东西差距、城乡差距、城市间差距、城中村和普通农村的差距等。从理论上来讲,收入差距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合理的居民收入差距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而悬殊的收入差距尤其是两极分化则会抑制效率的提高,甚至是重挫经济的发展并引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奥尔森指出,任何一个国家,只要有足够长时间的政治稳定,就会出现特殊利益集团,它们会越来越明白、成熟、有技巧。邓聿文把中国的利益集团界定为对公共权力和资源享有支配权的部分人或社会阶层,为了维护自己共有的特殊利益而结成的利益共同体。他对既得利益集团的特征总结为:“①发展的不平衡性;②形态的模糊性和过渡性;③获利的非正常性和行为的表面合法性;④利益的排他性;⑤权力的至上性;⑥缺乏法理的正当性等特点。”既得利益集团共同点就是,在一定的时期内,他们会越来越熟知怎样操纵国家公共政策,并且冠以合适的理由。因此,他们获得的利益会越来越多,最终会导致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体制、政策、组织变成最符合这部分人利益的安排,使得国家发展的新动力越来越被抑制,各政府部门越来越僵化,最终会阻碍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既得利益集团攫取了来自改革开放的大部分收益,并将进一步攫取更多利益,然而社会改革尤其是政治改革会损害其利益,因此它们会消极对待政治改革,并且它们有很大的能量阻碍改革,能够将改革从有形化为无形,或者将改革带来的危机和不利转嫁出去。比如水电系统、计生系统、证券系统、房地产系统(地方各级政府、金融部门、房地产商等)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分利活动会降低社会效率和总收入,并且加剧分歧,造成“制度僵化”。当今转型时期的中国,既得利益集团首先使有利于社会整体和长远利益的改革举措出不了台或延宕出台,或者使已经实施的改革措施异变成为维护其利益的工具。(这在收入分配改革、公车改革、高速公路的收费改革等方面一一表露无遗。)其次,既得利益者以特殊的权力身份,合法的政治决策参与来侵蚀公共权力,阻断国家与人民的联系,严重侵蚀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最后,它们还会损害经济体制的整体有效性,导致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比如,既得利益集团在机构、国企、垄断行业、价格、要素、教育、住房分配制度等方面对改革措施的扭曲,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使得中国目前有些部门、有些地方的发展主要是靠透支未来、资源和人口红利来维持增长,根本就不可持续。)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短短30多年间,中国已经从一个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国家,一跃成为贫富差距在世界位居前列的国家之一。在初次分配层面,国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相对下降;城乡、地区、行业和不同所有制企业收入差距的拉大等;不少观点认为中国现在收入差距的问题并不是体现在“不均”上,而是在“不公”上,这也是那些利益集团得以富起来的主要原因。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反映到一些媒体、论坛上,也常分为极端的两极,大家理性的沟通越来越少,谩骂越来越多,甚至还带有一股戾气。在普遍心怀怨气的时代,仅郭美美的一条微博,就掀起了轩然大波,重创了中国红十字会;一块手表,一套房就有可能成为反腐利器。
2在收入差距日趋扩大的情况下中国政府公共政策的选择
改革一般有增量改革和存量改革之别。中国前30年的改革基本上可称为增量改革,通过做大“蛋糕” 来满足每个人的利益需求。它并未改变对权力的分配,也没有对权力的约束,那些靠近权力和资源配置中心的有权者及与权力关系贴近者成了最先致富的群体。增量改革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既得利益集团的发展壮大和严重的收入差距及贫富不均。而存量改革则恰恰相反,是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实现最终的制度创新。发展是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永恒的主题,很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在当下关键的转型时期,中国的发展事业由做大蛋糕的增量改革,变为侧重于分蛋糕的存量改革为主调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成为中国当前改革和发展最重要的经济议题和政治议题。
近些年,为了缩小城乡差距和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取消了农业税,实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得以推进。过去政府关注的重点大都在宏观政策层面上,这些做法对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和减少收入差距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笔者认为在这基础上政府还有一些政策需要调整:
第一,在市场经济体制渐趋成熟的情况下,政府职能应该向加快公共服务方面转变。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及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政府也要完成自己角色的转变,戒掉政府以往贪劝、恋权的顽疾,以制度化的制约,将权力牢牢约束在牢笼里,并从根本上做到、做好“简政放权”。以一个我们非常普遍、非常重要,也是中国当下腐败高发――更是民生关注焦点的城市化建设中的征地问题为例,政府推动城镇化建设,几乎是毫无例外想方设法征地搞基建。有很多征地和基建项目完全是市场化的商业问题,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那只手以看得见的方式肆意地参与、指――甚至是导演了整个征地流程。有许多征地的例子,政府一方面以各种手段低价从百姓手中拿到土地,另一方面则通过调整土地性质一转手通过高价流转给各个开发商。政府在这个土地征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履行好自己行政服务的本来职能,而是扮演了土地低买高卖不光彩的“买卖人”角色,也给那些既得利益者滋生了权力寻租和腐败的温床,为社会所诟病。
第二,为了有效阻止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化,政府公共政策应该更倾向于关注公平。为有效地解决不断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政府公共政策关注的重点应从效率转到社会公平上。政府公共政策本身具有社会属性,它的一些政策是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的价值去等价交换,而是要以社会关照、社会补偿等原则为基础的。在这一点上,面对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转型期中国社会,一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要优先考虑广大公民的公共利益取向,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我国政府虽然建立了基本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项目,并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了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公共教育体系、劳动就业安置、福利性住房制度以及城乡社会福利等体制。但是这些机制并没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各个方面的政策行动比较分散,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并且各项社会政策行动的目标也不太明确。在我们高举发展的大旗的经济事业中,要进一步完善上述社会各项保障制度,完善纳税体制等,并使之形成一套各方有序、相互协调的公共政策体系。还是以房产为例,这是中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中无法回避的“刚性”问题。打个比方来说,对于一个公司和他的员工来说,一个对员工充满善意比能致力于和员工一起成长和发展的公司,最好的方式就是能让员工拥有公司的股份,这样才能最大化地让员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并能激起员工为企业发展不懈努力奋斗意志。如果将一座发展中的城市比作一家成长中的企业,那么她的千万居民百姓就是伴随她一起成长的企业员工,而房屋不动产就是这座城市的原始股份,让她的百姓分享城市发展果实的最好方式就是能拥有至少一套房屋的不动产。不同于西方,西方的城镇化已经完成,城市人口也相对稳定。发展中的中国是在城镇化的道路上,有大量的人口转移到城镇,而稳健的城镇化道路,需要城镇能真正容纳这些人口,这就需要让这些人在城镇中能劳有所居,居有所安――简而言之,就是能买得起房或是租得起房,至少是能有希望和信心地在城镇工作。但中国现行的房产政策,则是阻碍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一线城市,保障住房不完备的同时,是高高在上的房价和房租。
第三,为了适应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客观需求,应当由一元化社会向多元化社会转变。当今中国的利益主体以既得利益集团为主,中国要实现多元化社会,政府部门就要控制既得利益集团的进一步发展,对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具体来说,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政策,通过法制途径来对既得利益集团进行限制。当然,还可以从精神层面上鼓励、奖励既得利益集团成员,使其拥护政府公共政策,以确保政行令通,达到约束、限制既得利益集团的目的。要实现多元化社会,还要在限制既得利益集团的基础上,充分发展非政府组织(例如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会等社会团体),给予“弱势群体”足够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樊纲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差距与政府公共政策[J].发展论坛,2006(6).
[2]迟福林公共需求变化与政府转型[J].发展论坛,2006(6).
实体经济政策范文6
[关键词]竞技体育市场化;冬季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089 — 02
核心竞争力是让对手在短期内无法模仿,是竞技项目长期拥有的,使本国竞技体育在竞争激烈的国际体育环境中稳定发展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1〕 齐齐哈尔市是我国冬季竞技体育项目的主要训练基地之一,冬季竞技体育项目是我市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项目,他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先后涌现出宋丽、薛瑞红、王北星、付天宇、刘艳等世界名将。但近年来,我市的冬季项目竞赛成绩不理想,后备力量匮乏,这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课题运用战略管理科学中的核心竞争力理论,对我市冬季体育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进行细致研究,以及政府、社会如何支持我市冬季体育的发展等。冬季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研究,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制定长期战略性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所以,加强冬季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对于提升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竞赛水平,使冬季竞技体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体育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竞争力理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应用到竞技体育事业,对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黄卓和兰续章学者认为竞技体育事业核心竞争力包括核心技术能力、认识和普及程度、学习交流意识三个一级指标。其中核心技术能力函括后备力量分额系数、名次成绩再现系数、队员成才周期优势系数、设备投资优势系数、成绩实现系数和专项技术绝招优势系数等指标;认识和普及程度函括领导满意程度、大众满意程度、名次占有额和项目普及份额等指标;学习交流意识函括创新学习机会和信息传递机制两项指标。〔2〕梁建平、常金栋、董德龙等学者认为竞技体育事业核心竞争力源于竞技体育之间的竞争,竞技体育事业的团体或组织要想在某些竞技项目上保持长期稳定(即可持续性)竞争优势,保持处于一流的水平,那么竞技体育事业核心竞争力必须由一流的竞技主体、先进的竞技科研和广泛的竞技基础三个方面构成。其中竞技主体函括运动员专项技术绝招系数、运动员先天优势系数、教练员专项技术战术创新系数、教练员调配综合能力系数、成绩实现系数、运动员成绩成长周期系数、后备队员培养系数和名次成绩再现系数等评价指标内容;竞技科研函括科研队伍综合实力系数、科研设备综合实力系数、科研信息应用转化系数和科研信息传递交流系数等评价指标内容;竞技基础函括项目普及程度系数、大众认可程度系数、项目成绩系数和领导决策满意程度系数等评价指标内容。〔3〕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充分结合竞技体育的本质和影响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相关要素,本研究认为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指在长期的科学管理、运动训练和竞赛、体育科学研究、竞技人才培养、后勤保障、政策支持、裁判员培养、体育文化建设中形成的,建立在竞技体育各单个运动项目竞争力基础之上,具有自身特色的超越竞争对手,能支撑运动项目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内在超常整体竞争能力。它包括三个层面上的竞争力,即动力层竞争力、支撑层竞争力和环境层竞争力。
二、提升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提升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各要素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并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在研究提升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时,我们必须根据冬季竞技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仔细研究影响冬季竞技体育发展的各要素,依据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并结合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以及现实情况提出合理有效地对策。
(一)改革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加快竞技体育市场化
制度保障是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又一根本来源之一。虽然“举国体制”一直是目前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成功的保障,但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是显见的。齐齐哈尔市体育管理部门应该在竞技体育管理上深化改革,加快冬季竞技体育市场化,逐步将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资助为辅的竞技体育模式,发展转变为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并重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不断加强竞技体育社会化、产业化发展,走竞技体育产业化道路。齐齐哈尔市应当注重对竞技体育市场的培育和开发,吸引社会资金对冬季竞技体育的投入,利用竞赛商业化运作,达到增加运动训练和竞赛管理的经济收入,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总之,只有建立健全冬季竞技体育的管理制度,加快冬季竞技体育的市场化运作,才能有效提升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的整体实力,
(二)培育科技创新团队,为冬季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持
科技进步已经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撑,特别在竞技体育方面,无论是运动器材、医疗水平还是训练手段等等,其科技含量已成为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关键因素。现代奥运会的竞争,已经成为参赛国家科技发展的竞争,从运动器材、服装到竞技技术等等无不充分地体现出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只有形成高水平的竞技体育科技创新团队,才能实现持续高效的竞技体育知识的创新和积累,而知识不断的的积累和创新是提升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来源之一。齐齐哈尔市应该将体育科研机构、学校、职业运动俱乐部和运动队的科研人员有机整合起来,形成有效的竞技体育科技创新团队,增加竞技体育科研经费,把冬季竞技体育训练中发现的难题进行立项研究,充分发挥体育科技人才的智慧,有效利用科学技术去指导训练,强化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冬季竞技体育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来提升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
(三)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冬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经费投入是竞技体育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市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市财政投入来推动冬季竞技体育的发展,这种单一的经费来源渠道,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很难保证冬季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因而,需要大胆的制度创新,多渠道增加体育经费来源,积极吸引和鼓励民间和企业资金投入到竞技体育之中,从而保障体育经费的充裕,为冬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四)提升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重视优秀人才引进
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着冬季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培养出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确保冬季竞技体育走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应当坚持两条腿走路,即加强本土优秀人才的培养,同时重视引进优秀的冬季竞技体育人才。其中包括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管理者、体育科技人员等等。以优秀冬季竞技体育人才的引进提升当前的冬季项目竞技能力,确保我市冬季项目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加强本市冬季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一提升我市冬季竞技体育持久的竞争力。体育人才的培养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运动员能通过专业训练取得好的竞赛成绩,更要他们自觉努力接受高等教育,确保他们将来不再从事竞技体育活动后,也能很好地在社会上实现自身价值。因此,我们需要改变以往竞技体与文化教育分离造成的种种人才培养弊端,加强与高校的联合办学,让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全面提升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另外还要切实做好退役安置工作,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才积极参与到竞技体育事业当中。
(五)把齐齐哈尔市打造成我国重要的冬季体育竞赛举办地
通过举办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亚洲冰球对抗赛,全国花样滑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冰球锦标赛等重大竞技体育竞赛活动,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比较完善,赛事管理能力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强。通过举办各类重要竞赛活动,将对冬季竞技体育文化的培育,冬季竞技体育知识技能的交流,以及冬季竞技体育发展环境的营造等等,带来积极的影响。齐齐哈尔市已经具备了成为全国重要冬季体育项目比赛举办地的条件。
(六)积极参与各类冬季竞技体育竞赛活动,提升冬季项目竞技水平
竞赛活动不仅是检验成绩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竞技水平,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不仅要重视全运会、省运会等大赛,更要加强市内各类冬季项目竞赛活动的开展,通过增加参赛次数,达到锻炼运动员,提升冬季竞技体育竞争力的目标。因此,要争取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冬季项目的比赛,并以全运会和黑龙江省运动会为重点,制定竞赛、训练计划。通过多参赛,来检验、提高训练水平,促进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脱颖而出,保证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七)找准突破口,积极打造冬季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和核心人物
从齐齐哈尔市冬季竞技体育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运动员和教练员水平等等因素,以及潜在优势项目的内在规律,大力打造和发展适合现有冬季竞技体育实情的优势项目,加强冬季竞技体育项目的整体布局研究,合理布局,确保优势项目优先发展,达到在省运会、全运会上增加金牌、奖牌增长点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要重点加强对优势项目核心人物的培养和保护,努力提高其竞技水平,达到以点带面。各项目领军人物的培养,可以在队伍中形成榜样效应,激发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小队员看到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使全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势头,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市冬季项目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重新科学界定我市冬季竞技体育优势项目和潜在优势项目,在此基础上,强化优势项目,扩大潜在优势项目,合理进行布局,以达到增加齐齐哈尔市冬季项目在全运会、省运会上的夺金点。
〔参 考 文 献〕
〔1〕施兰平,白刚.后奥运时代提升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策略研究〔J〕.运动,2009,(0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