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例6篇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1

【关键词】口腔护理 吸入性肺炎 长期卧床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70-02

肺部感染是长期卧床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很多患者均死于肺部感染,在临床上肺部感染以吸入性肺炎最多见。据有关研究表明80%的患者是由于吸入口腔,咽部含有细菌的分泌物,这些分泌物大多来自口腔疾病。长期卧床的患者机体抵抗力差,进食、饮水少,唾液分泌减少,再加上他们不能主动的进行自我口腔清洁,这些都为细菌在口腔内迅速繁殖创造了条件,常引起口腔的局部炎症、溃疡等并发症,还可引起口臭,影响食欲及消化功能,甚至导致全身的严重感染[1]。因此长期卧床患者应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本研究通过对48例长期卧床患者分别进行口腔护理及非口腔护理的对照比较来观察口腔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来了解口腔护理能否预防此类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2010年9月我院内科长期卧床患者4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1例;年龄41~87岁,平均(70.5±12.6)岁。所选患者已排除肺部感染及正在使用抗生素者,其中28例为脑血管疾病所致长期卧床, 13例为胸椎疾病所致长期卧床, 7例为车祸所致长期卧床,均对家属做口腔护理宣教。将这48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口腔护理组,另一组为非口腔护理组。两组一般资料相近(P>0.05)。

1.2方法 按照基础护理操作常规,对卧床者有假牙应先取下。口腔护理时,均将病床摇至半卧位,能自理者应嘱其自行刷牙、漱口,护士给予协助。完全不能自理者,可根据病情或口腔涂片检查结果选用不同的漱口液,然后用消毒镊子夹紧棉球或纱布球,由外至内擦净牙齿各面、舌及口腔黏膜,擦试时注意每次只能使用1个棉球。擦洗完毕,清点棉球数,整理用物。做口腔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棉球不可过湿。避免吸入呼吸道。口腔有溃疡时,可涂以l%冰硼散或西瓜霜喷剂。对镶假牙者,应取下假牙用冷水冲洗刷净,放入清水中保存,禁用热水,以防假牙龟裂或变形。两组均观察半年,统计两组患者中发生感染的病例数。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α=0.05。

2 结果

见表l。口腔护理组25例发生肺部感染8例,非口腔护理组23例发生肺部感染l6例。两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P

表1 两组肺部感染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口腔由颊、硬腭、软腭及舌等组成。口腔内覆盖着由鳞状上皮组织构成的黏膜,并有牙齿及唾液腺等组织。因此,口腔具有辅助说话、咀嚼食物,水解淀粉及分泌唾液等重要功能。口腔的温度、湿度和食物残渣适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口腔内常有大量的细菌。身体健康时机体抵抗力强、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加之经常饮水、进食、刷牙、漱口等,可对细菌起到一定的清除作用而不致引起口腔感染[2]。长期卧床者,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饮水、进食减少,再加上生活不能自理,口腔内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易引起口腔炎、舌炎等口腔疾病,并且口腔内的病原菌常在患者深睡中随着唾液,痰液,食物残渣一起吸入气管,而引起隐匿性吸入性肺炎。有研究表明口腔卫生较差,牙周状况不理想的老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病率较高。Yoneyama报道做好口腔护理可以降低老年人肺炎发生的危险性。Scannapieco认为包括牙周疾病在内的口腔疾病和多种呼吸道疾病之间有密切关系,一些证据表明口腔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途径,口腔内经常存在着多种细菌,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吸入呼吸道系统,进而引发肺炎。因此,口腔护理对长期卧床患者很有必要。我们常规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部分患者及家属不能完全理解其重要性而拒绝。观察发现,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几率明显低于未进行口腔护理的患者。因此,口腔护理可以显著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童雅培等早在1978年就提出了口腔护理的目的: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防止黏膜干燥皲裂;避免口臭,使患者舒适,增进食欲,防止口腔感染及并发症,观察舌苔及口腔黏膜的变化[3]。钟建玲[4]等都也论述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目前口腔护理的方法及所口腔护理液越来越多,现代口腔护理推广的个体化原则针对不同病种选择不同的护理液及方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我们的观察结果,口腔护理应该作为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规护理,尤其应该在三餐后进行,三餐后进行口腔护理可以把患者口腔内遗留的食物残渣及时清理,避免其成为细菌的培养基,从而避免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预防口腔疾病的发生,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专业的口腔护理效果较好,我们研究中的口腔护理不仅包括专业的口腔护理还包括家属自发的为患者清洁口腔,结果发现两者结合效果更好。因此,我们不仅应该让我们的护理人员意识到重要性,还应该在患者及家属中宣教,让他们也意识到口腔护理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常规口腔护理可以作为临床上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发生的一种措施。但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不能仅靠口腔护理,还需护理人员及家属的综合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排痰必要时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食物及口咽部分泌物返流误吸。总而言之,有效地综合护理,才能降低长期卧床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从而降低这些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全凤英,谭群英.口腔护理减少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4):652-653.

[2] 李华,杜俊兰.口腔护理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研,2009,23(1B):104-105.

[3]白碧荣,黄萍.口腔护理的临床研究进展.护[J]士进修杂志,2003,18(I):8―9.

[4]钟建玲.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口腔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25(5):139~140.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2

【摘要】肺心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常并发多脏器衰竭,全面正确地评估病情,制定详尽的护理措施,并正确有效地实施是配合抢救成功的关键,加强急性期护理能有效地提高肺心病患者存活率,降低死亡率。我科从2010年至2011年收治58例慢性肺源性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经积极抢救,有效的护理,取的满意的疗效。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关键词】 肺心病 急性加重期 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患者,均符合《内科学》[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3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岁,伴肺性脑病4例,消化道出血2例,右心衰11例,无1例死亡。

2 治疗和护理

2.1 护理目标 改善呼吸状态和维持正常的体液平衡及营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2 护理诊断及原因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通气/血流比值改变,供氧不足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粘稠,无效咳嗽方式有关。

(3)心输出量减少:与缺氧致心肌损害,酸碱失衡有关。

(4)潜在并发症:A,肺性脑病,与高碳酸血症与关;B,消化道出血,与机体应激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代谢需要量增加有关。

(6)活动无耐力:与肺心病致组织缺氧有关。

(7)焦虑:与病人害怕死亡有关。

(8)皮肤完整性受损:与长期卧床,虚弱有关。

(9)呼吸模式改变:与建立人工气道有关。

2.3 治疗措施

(1)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使动脉学血气分析值在正常范围:A,评估患者的呼吸状态,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征象。B,监测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值的变化。C,促进有效的呼吸形态:端坐位或半卧位,指导患者腹式呼吸,横膈式呼吸。D,给予低流量吸氧,并密切观察吸氧后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氧流量,保证鼻导管通畅。经常注意鼻导管或鼻塞有否阻塞,常规更换鼻导管每日2次,若出现有分泌阻塞,应几即刻更换。E,避免穿过紧上衣,以免影响胸廓活动度。F,遵医嘱应用呼吸兴奋剂及支气管扩张剂,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G,必要时予气官插管,使用呼吸机,协助改善气体交换。

(2)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A,评估咳嗽,咳痰的性质,量;评估病人的饮水量,皮肤粘膜的弹性。B,鼓励病人将痰咳出,评估病人的体力状况和咳嗽能力,指导有效排痰的方式,在一个较舒适的位置能用腹肌较有有力的将痰咳出。C,排痰前,协助病人翻身,叩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使痰液松动,利于排出。D,鼓励病人经常变换,病情容许,指导病人行引流。E,痰液粘稠时遵嘱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常用超声雾化吸入。F痰液粘稠、咳嗽无力时吸痰,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G 排痰后做好口腔护理,并观察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3)维持心搏出量在正常范围;A估计患者水肿部位及程度,每日测量水肿部位周长,记录24H出入量。B取半卧位,抬高水肿下肢,增加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C适当限制液体;减少饮水量,控制补液量,减少钠盐摄入,限制夜间液体入量。D遵医嘱用强心、利尿药、血管扩张剂,并监测心率、血压、尿量,观察用药效果。E使用输液泵,准确控制液体入量及速度。F合理用氧,指导有效咳嗽排痰。

(4)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A 肺性脑病(4例);观察神志、意识、精神症状改变,如出现睡眠颠倒、头疼、头晕、兴奋、烦躁、神志恍惚、嗜睡甚至昏迷、抽搐等症状,应入住监护室,进行监护,床旁加床栏以防坠床。慎用镇静、安眠药,以防抑制呼吸而诱发或加重肺性脑病。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B心力衰竭(11例):监测生命体征,至少每4h一次。观察记录心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并记录24h出入量,监测血清电解质。出现心衰症状时,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限制活动,严格控制液体入量及钠盐摄入,输液速度不超过20~30滴/分,提供病人一安静舒适的环境,限制探视,保证病人充分休息。取半卧位和半坐卧位,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遵医嘱及时给予利尿剂,强心剂,扩血管药,抗心率失常药,同时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C,消化道出血(2例):注意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视出血量多少分别给予禁食,流质或无渣饮食,配合医生积极处理。

(5)维持足够营养,减轻呼吸道疲劳:A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及饮食嗜好。B给予合理的营养指导: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鱼蛋,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尿少,水肿者,应限制,水盐的摄入。C必要时遵医嘱给予胃肠内营养或静脉补给营养。

(6)指导病人适当活动:A评估患者活动度及耐受力;B,向病人讲解活动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C,鼓励充分卧床休息,尤其在下床活动前和吃饭前;D,指导病人活动时配合呼吸,以减少活动费力程度;E对长期卧床病人鼓励其翻身,更换,预防并发症;F,与病人共同商定活动计划,可以先在床上活动四肢,然后在床边活动,循序渐进,养成每天活动的习惯,但应避免过度活动而增加心脏负担;G,把障碍物从病人经常走动的区域移开以保障病人安全活动,活动时专人陪伴指导;H,活动时如出现呼吸困难,大汉,脸色苍白,及呼吸,心跳,血压改变,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并视病人需要给予氧气吸入。

(7)减轻病人的焦虑:A评估病人平时面对压力的调整方法;B评估病人焦虑程度;C,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D陪伴病人,给病人提供现实性的保障证;E倾听病人和家属对疾病的感受,提供其所需要的资讯;F鼓励病人缓慢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分散病人注意力;G,保持病人舒适;H,每项操作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病人的配合。

(8)保持皮肤完整性,预防褥疮: A,评估病人皮肤一般状况,有无发红,水肿,充血,疼痛,瘙痒等。B,评估病人对皮肤受压的感知情况,能否自主变换,评估病人活动能力。C,根据病情制定翻身时间表,一般1次/1—2h。D,制定预防受损的常规措施:经常更换,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翻身时避免托,拉,推,防止皮肤受损;骨隆突处垫气圈;避免学,尿,汗渍局部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皱褶,无渣屑;用热毛巾擦浴受压部位,或50%乙醇按摩受压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E,如病情容许鼓励下床活动。F,合理使用保护性措施:睡海绵垫,水垫,或气垫床。G,鼓励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水分。H,发生.褥疮后,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褥疮面再扩大,并促进愈合。

(9)呼吸模式改变的护理:对昏迷病人或呼吸道大量痰液潴留伴窒息危险,或动脉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增高的病人,应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和机械通气正支持。A气管插管:患者头部保持水平,妥当固定牙垫与导管;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B气管切开;24小时内注意切开处有无渗血,保持气管套管外请清洁,每天更换无菌敷料,气管内导管每4—6小时取出清洗,煮怫消毒。C机械通气应熟悉呼吸机的性能和特点,观察机械运转情况。防止连接管脱落或漏气,严格清洁消毒。

3 讨论

肺心病在急性发作期往往症状加重,并发症多而危重,护理工作繁琐、复杂、多变,还常常出现病情突然加重。不仅医师的治疗十分重要,我们的护理也不能松懈一步,我科护理工作严格按照上面的护理措施,不断的实践、探索全年收治58例病人无1例死亡,提高了病人的存活率。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3

【关键词】颈椎病 围手术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59-02

1 临床资料

共组病人共46例,其中男38例,女8例,其中颈椎骨折21例,颈椎间盘突出18例,颈椎肿瘤4例,颈椎结核3例。结果:全部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2 围手术期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颈椎手术在脊柱手术中风险相对较大,病人常认为颈椎为手术,不敢轻易接受手术,但神经压迫症状又使其痛苦万分。因此,这类病人常表现出恐惧、焦虑、紧张、矛盾的心理,为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自病人刚入院时就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讲解有关解剖及手术常识,介绍手术的成功病例,促进病友之间的交流,让手术成功的病人现身说教,从而增加病人的安全及信任感,消除其顾虑,使病人明白良好的心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1.2 气管、食管推移训练接受过气管、食管推移训练的患者,因颈部组织对手术的适应性强,有利于手术中采用拉钩将气管、食管从中线向左侧牵拉开,以暴露术野,防止因暴露困难而损伤气管和食管,避免用力牵拉而造成术后气管组织水肿,发生呼吸困难而窒息。术前指导患者用自己的左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指端顺气管旁侧,将气管、食管向左侧推移,开始时持续5min/次,逐渐增加至30―40 min,且必须将气管牵过正中线,反复训练3―5d即能适应手术。双手无力者由医务人员或家属协助训练。

2.1.3 卧位进食训练 对择期手术的患者必须重视术前的卧位进食训练。因为术后患者需要绝对卧床,且颈部制动,术前如不进行卧位进食训练,术后常常使患者感到紧张与不适,不仅会使进食量受到影响,更会增加发生进食窒息的危险。本组病例25例是颈椎病患者,很不适应卧位进食,向患者反复强调术前进食训练时,不仅要嘱咐患者进食速度宜慢而均匀,以免引起呛咳,也要指导家属掌握正确的喂食方法。

2.1.4 床上排便训练 术前3d开始训练在床上大小便,以避免术后因不适应床上排便而致尿潴留和便秘。

2.1.5 呼吸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床上有效呼吸及咳嗽运动,以增加肺通气量,利于痰液排出。

2.1.6 预防压疮 对于颈椎骨折患者,压疮护理应贯穿于手术前后,注意按时翻身,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呈一直线,避免拖、拉、推,应将患者抬起。保持床单、皮肤的清洁干燥,床上擦浴每日2次,定时按摩骨突部位。颈椎骨折患者术前不便翻身时,鼓励患者自主活动四肢、抬臀。对于4例高位截瘫患者给予四肢关节、肌肉的被动运动,预防肌肉萎缩;避免某一部位受压过久。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监护 术后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予持续心电、血压、呼吸、SpO2监测,吸氧4L/min,特别要注意呼吸的频率、节律及强弱,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2.2 护理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平卧于硬板床上即可使用颈椎枕,颈椎枕的高度以被头颈部压缩后比使用者的拳略低一点为宜,颈椎枕放置于患者颈后部尽量靠近患者的肩膀。颈部两侧使用砂袋制动:助患者侧卧位时,将2个颈椎枕重叠在一起,使颈椎枕的高度与肩同宽。经常观察患者在仰卧时和侧卧时颈椎枕的高度,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舒适度调节颈椎枕的高度[1]。术后第2天开始肢体放松及伸屈活动锻炼。10d 后可戴颈围离床慢走。

2.2.3 伤口引流护理 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注意伤口周围有无肿胀,床旁常规备气管切开包。如敷料被血液渗透,应及时更换。一旦发现血肿压迫,立即通知医生处理。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及性质,保持引流通畅。若发现引流液较清澈或为淡红色液体,需高度怀疑脑脊液漏,要立即夹管去枕平卧,通知当班医生及时处理。

2.2.4呼吸道的护理 术后即给予持续吸氧4L/min,常规沐舒坦雾化吸入。根据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多少及血氧饱和度数值决定吸痰与否及吸痰次数和时间;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者进行腹式呼吸方法的锻炼和有效咳嗽的练习 [2]。

2.2.5 进食指导 颈椎前路手术后1周为水肿期,4-5d为高峰期。因此,手术患者术后应根据不同阶段选择食物,术后1-2d 进食温凉的流质,以减少咽喉部充血和水肿;术后3-4d改为半流,逐渐过渡到普食。进食时,先在颈托保护下适当抬高床头15°-30°。进流质时借助吸管完成,进食半流、普食时由他人喂食,且避免进食干燥、粗糙的食物,应细嚼慢咽,以防呛咳和窒息。

2.2.6 中枢性高热的护理 颈椎骨折颈髓损伤患者由于体温调节中枢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常出现高热或持续高热,可导致全身衰竭;本组有11例患者出现高热,当体温超过39℃时首先采取物理降温,头部冰敷,四肢大动脉处50%酒精擦浴、冰敷,足部热敷,调节室温20℃―23℃,同时补充足够水、电解质、氨基酸,补偿高热消耗。2例患者以冰生理盐水灌肠,半小时后观察体温变化。

2.2.7 预防尿路感染 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2次,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尿色及量的变化。能自行排尿者,术后48h(镇痛泵作用消失)后拔除导尿管[3]。对不能自行排尿者,从留置尿管就开始夹管训练膀胱功能,并于每次时鼓励病人使用腹压或做下腹部按摩,争取在术后3-5d采用腹部按摩挤压排尿方法代替留置导尿管[4]。

2.3康复训练

术后第1天可指导病人进行四肢肌肉的舒缩运动,第2天行双下肢屈曲、直腿抬高运动,对某些上肢运动受损的病人,卧床时可指导其使用握力圈锻炼上肢肌力,指导家属和病人进行握手、掰手腕等对抗性肌力训练,或对指、握拳、玩健身球等精细动作训练。截瘫病人应帮助其肢体各关节被动活动,置肢体于功能位、舒适位。如病情平稳,术后第3天可在颈围保护下采取半坐卧位,术后3个月内须佩带颈围,定期复查X线,观察内固定有无松动。出院后应避免不良姿势,如颈椎过度扭转,长时间前屈、睡觉时枕头过高、近期长途旅行等,以免影响术后疗效,如有不适应及时复诊。

2.4 生活指导

①枕头8-15cm高为宜,枕芯内容物选择荞麦皮、蒲绒、绿豆壳等材料。选择有利于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铺,如床板上有弹性的席梦思床垫,它可以随脊柱的生理曲线变化起调节作用。②伏案工作应定时改变头部,进行头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和回环及上肢伸展、扩胸等活动。③保持充足睡眠,心情舒畅,生活规律,避免剌激性食物,避免重体力劳动。

3 体会

目前,颈椎前路手术被广泛应用于颈椎疾患的治疗中,因此,做好该类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促进病人疾病的康复尤其重要。通过本组46例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我们认为,充分做好术前宣教及准备,精心实施整体护理,严密观察术后病情变化,特别是正确判断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高小雁,陈静,孙玉珍,颈椎术后病人使用颈椎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1(21):7.

[2]潘纯媚. 最新护理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78.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4

【关键词】坠积性肺炎;卧床;高龄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

坠积性肺炎是长期卧床高龄患者的常见并发,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坠积性肺炎因长时间的卧床使得呼吸道分泌物难于咯出淤积于中小气管,成为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极易诱发肺部感染。根据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坠积性肺炎产生的特点,对老年患者进行预防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为2010年6月~2011年4月我院老年病科的45例高龄患者,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66~8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坠积性肺炎的诊断,病程21~60d,其中治愈30例,好转14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死亡1例。

2.临床表现45例患者中脑出血患者4例,脑梗塞患者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3例,严重贫血合并褥疮患者16例,心力衰竭患者6例,下肢静脉血栓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例。除原发病的症状和体征外,出现下述症状:咳嗽28例(62.2%),白黏痰16例(35.5%),黄脓痰3例(6.6%),干咳3例(6.6%),发热22例(48.88%),不同程度呼吸困难12例(26.66%),肺部湿罗音28例(62.2%),干哕音和哮鸣音6例(13.33%)。

3.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十八项:白细胞总数10~20×10/L20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0×10/L者3例;中性粒细胞分类占0.80~0.90者5例,>0.90者21例;痰培养结果:45例痰培养43例阳性,其中肺炎链球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白色念珠菌3例,大肠杆菌7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另8例痰涂片发现大量细菌,而需氧培养为阴性,疑为厌氧菌感染;胸部x线检查:双肺纹理增粗、紊乱、模糊,可见小斑片状阴影23例(51.1%),大叶性肺炎4例(8.8%),双下肺炎10例(22.2%),下叶背段肺炎5例(11.1%),上叶后段肺炎3例(6.6%)。

4.治疗方法:(1)抗感染:根据痰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生素。其中应用头孢曲松钠21例,青霉素+舒巴坦钠8例,亚胺培南2例,头孢噻肟钠+舒巴坦5例,头孢他啶+阿米卡星1例,氟康唑3例,头孢哌酮+舒巴坦钠5例;(2)化痰及积极促进痰液排出:雾化吸入和静脉滴注化痰药物45例,引流8例,吸引器吸痰43例,气管切开1例。

5.结果治愈标准:咳嗽、咯痰、气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体温正常≥3d;听诊肺部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哕音;X线胸片正常,片状影消失;实验室检查2次以上正常。

二、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1)翻身拍背: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久病体弱,咳嗽无力,护士应翻身1次/1~2h,拍背3~4次/ll.(2)拍背的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或坐位时,护士一手扶住肩膀,右手掌屈曲呈15.角,由外向内,由下向上,有节奏的轻轻拍打背部或胸前壁,不可用掌心或掌根,拍打时用腕力或肘关节力,力度应均匀一致,以患者能忍受为度,3~5min/次。(3)吸痰:患者咳嗽无力,呼吸道分泌物易潴留,吸痰是关键。吸痰的顺序是:先吸气管内的痰,然后再吸口腔或鼻腔内的分泌物,顺序不可颠倒。吸痰时一律用无菌镊夹取吸痰管吸痰。吸痰管尽可能插深,便于吸出深部痰液,螺旋向外抽出黏附在气管内侧的痰液。避免导管在气管内反复上、下提插而损伤气道黏膜,每次吸痰不超过。105.10s,最多连续不超过2次。(4)湿化气道:痰液黏稠不易咯出的患者,采用生理盐水中加入适量抗生素、化痰及抗支气管痉挛药,以起到抗菌、消炎、解痊、湿化气道黏膜、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化痰液、促进排痰的作用,在雾化吸入的过程中护士要注意患者的病情变化,严密观察其反应、面色、心率、呼吸。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雾量不宜过大,以免发生窒息。雾化吸入后必须帮助患者拍背,协助排痰。(5)指导患者主动咳嗽:取半卧位或坐位,鼓励患者做深呼吸3次,在第3次深吸气后屏气数秒钟,然后张开嘴做短暂有力咳嗽2~3次,将呼吸道深部的痰液咳出,咳嗽后做平静而缓慢的放松呼吸。

2.清洁空气患者长期卧床及大、小便失禁是病房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一般自然通风2~3次/d,20~30min/次。每天用1:200的84消毒液擦地2次,每日用1:200的84消毒液擦拭桌子,一桌一抹布,晨间护理时必须湿式扫床,冬天限制人员出入。

3.保暖给卧床患者更换尿布、翻身、拍背,治疗时尽量少暴露患者。因为寒冷可使患者气管血管收缩,黏膜上皮抵抗力下降,细菌容易侵入呼吸器官。因此,应注意保暖,病室湿度保持在20℃~24℃。

4.口咽部护理口咽部是消化道与呼吸道的共同口处,口咽部的细菌极易移行致呼吸道而导致肺部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并注意漱口液的选择,同时对有吞咽功能障碍者,应及时指导患者作吞咽功能训练,防止误吸误咽,如有食物滞留口内,鼓励患者用舌头的运动将食物后送以利吞咽。

5.健康教育坠积性肺炎的防治,有效控制感染和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关键。应告知患者勤翻身、拍背的重要性,取得患者与家属的配合。对于意识清楚的患者,尽量鼓励其自行翻身、床上活动。对于上肢肌力稍差的患者,鼓励患者用吸管吸水或漱。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5

关键词:重症烧伤;翻身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95-01

翻身床适用于不能自主翻身的大面积烧伤的病人。医护人员借助翻身床协助病人变换,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痛苦和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有利于创面充分暴露,促进创面干燥及避免创面长时间受压,有利于创面修复,从而达到缩短病程,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共有10例重症烧伤病人使用了翻身床治疗,通过对这10例病人的精心治疗与护理,使我们对于重症烧伤病人使用翻身床治疗的护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0例烧伤病人年龄20~50岁,烧伤面积30~95%,Ⅲ度烧伤均在30%以上,病情危重。其中合并呼吸损伤行气管切开1例,给予气管切开护理14天;留置尿管10例,留置时间7~14天;颈静脉、股静脉置管静脉输液8例,置管时间14~30天。9例病人经治疗痊愈,1例医治无效死亡。

2护理体会

2.1心理疏导:病人因伤病及对翻身床结构、翻身流程不了解等原因,对翻身床治疗充满了恐惧与无奈。在病人进行翻身床治疗之前应向病人介绍翻身床翻身的流程、注意事项及翻身时的保护措施,打消病人安全方面的顾虑;说明翻身对烧伤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取得病人的合作;翻身后注意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针对病人个性、年龄、心理特点进行安抚,充分理解和体谅病人的痛苦,诱导病人逐渐知识。

2.2增强安全意识,防止意外发生

2.2.1熟悉翻身床的结构、使用规程和注意事项:使用翻身床前,必须对翻身床所有部件进行检查,确保安全。翻身时注意附件、杂物移除、床片固定牢靠,上下床片用专用固定带充分固定,防止手、脚、腿等外露以免翻身时受伤;翻身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病人不适。翻身后立即固定安全弹簧、上支架,保持翻身床稳定性,整理好病人,将病人置于舒适卧位。

2.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病人安全:翻身前后均应测量病人心率、呼吸,观察病情变化,危重病人应备急救物品。休克、心衰、全身水肿、呼吸不畅等病危及昏迷患者不宜使用翻身床翻身,以便病情观察。躯干前植皮术后3天内禁止翻身俯卧,躯干后植皮术后3天内禁止翻身仰卧。首次翻身俯卧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0.5~1小时,头面部、颈部、呼吸道烧伤早期,特别是水肿严重者俯卧时间以20分钟为宜,同时须在床旁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以免喉头水肿,引起窒息。

2.2.3防坠床、防跌伤:手术后翻身应在全麻完全清醒12小时后,防止意外发生;神志不清、躁动患者,应约束四肢,增强防护,防坠床、防跌伤。

2.3各种管道的护理

2.3.1气管切开的护理:翻身前观察呼吸,清理呼吸道内分泌物、异物等,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气管切开者,翻身前应固定好气管导管以防脱落。翻身俯卧后及仰卧前,应给予拍背,以促进呼吸道分泌物及脱落的坏死组织咳出。

2.3.2留置尿管的护理:翻身前尿管是否通畅,妥善固定,避免翻身时尿管拉脱或扭曲;引流袋放置于两腿之间,暂夹闭,以防尿液返流引起逆行感染。

2.3.3输液管道护理:翻身前应调整滴速、检查输液瓶是否滴空,保持输液通畅。翻身时,转动的方向应由输液侧向上方转至对侧,以避免输液管拉脱或阻塞。翻身后重新固定,调滴速。

2.4创面的护理:烧伤创面的处理,贯穿于烧伤治疗的全过程,处理是否恰当,对伤员的预后影响极大,正确的创面处理不仅可预防和控制感染,而且可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疗程,减少后遗症和提高治愈率[1]。如采用包扎方法时,应先固定、制动、抬高患肢,注意肢体血液循环,必要时先换药、处理创面,再进行翻身。采用半暴露疗法时,应防止移动或擦去皮片;暴露疗法要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保护痂皮或焦痂的完整。

2.5饮食的护理: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进食前30分钟尽量停止一切影响病人食欲的操作。在确定病人胃肠功能正常的情况下,翻身前0.5~1小时进食,鼓励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汁等。少量多餐,一次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影响消化与吸收;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随时了解病人对饮食的要求,保护病人的食欲。对疑有胃肠出血、休克未纠正、胃肠反应重者禁食水;

2.6舒适的护理:翻身后应根据病人自我感觉,为病人摆放舒适的卧位。如翻身俯卧时放软枕于小腿前面,仰卧时置软枕于膝关节下面;骨突处予以减压护理预防压疮;各关节尽量置于功能位,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3小结

长期卧床病人呼吸道护理范文6

【关键词】慢性肺部疾病;排痰困难;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118-01慢性肺部疾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患病者的呼吸道感染、理化因素、免疫、年龄、气候等因素,使患者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鳞状上皮化生,纤毛变短、粘连、倒伏、脱失。器官粘膜纤毛运动减弱,咳嗽时痰液无法排出,黏膜血管收缩,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引起继发感染。大多数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多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的患者,两种合并疾病会造成患者胸廓和膈肌活动受限,导致患者咳痰无力,排痰较为困难。慢性肺部疾病会累及右心房功能,当呼吸功能受损时,就算支气管属于轻度感染,在呼吸系统失衡的状态下,也会导致呼吸困难和心力衰竭。针对这种情况,单纯的依赖抗生素药物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护理措施。本文研究中,采取有效的痰液引流和综合护理对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89例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在单纯使用药物后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对所有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即痰液引流和综合护理,临床护理效果良好。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肺部疾病易经常发作,健康状况的改变、社会活动减少、经济收入降低,住院次数增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在心理上会产生焦虑、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导致医患护之间的关系无法协调一致,影响患者临床诊治及护理效果。对此,护理人员应该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要保持良好的耐心,聆听患者的苦诉,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鼓励和引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积极乐观的精神,增强患者自信心,使其能够坚信自己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另外,护理人员要与患者亲属之间建立沟通互助的关系,相互配合,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放松技巧,教会患者缓解焦虑的方法,如听轻音乐、下棋、做游戏等娱乐活动,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焦虑。以此提高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

1.2.2 呼吸道护理 由于此类患者需要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呼吸困难,这种代偿多数依赖于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即胸式呼吸。然而胸式呼吸的效能低于腹式呼吸,患者容易疲劳,因此,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隔式呼吸或腹式呼吸。以加强胸、隔呼吸肌的肌力和耐力,改善呼吸功能。对于间歇性肺膨胀患者来说,需要将呼吸道和相邻的肺泡打通,这样能够保持一些具有功能性残留量的正常效果,保持肺泡的良好弹性。深呼吸运动最好在直立的身体姿势下进行,护理人员可以做相应的示范动作,并引导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比为1:2或1:3。以此保持患者延长呼气时间,增加气道压力,延缓气道塌陷。患者在做深呼吸运动时,要注意患者的肌肉活动情况,要保持两侧对称、胸廓扩张程度。另外,患者在住院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重夜间护理工作,因为患者休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痰液,而这时患者处于卧床状态,致使其排痰功能下降,导致患者痰液粘稠;另外,当患者醒来后,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时,就会引起支气管痉挛、支气管口径缩小,呼吸受阻,导致缺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夜间病房的巡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情况,为帮助患者及时排痰提供良好的条件。

1.2.3 翻身护理 护理人员在帮助患者翻身时,要注意采取从左到右的方式,由于人体右支气管比左支气管要粗,而且较短且较细,同时右肺的肺活量较大,易于痰液流动,而且容易引发炎症。因此,在翻身过程中,需要清理患者口腔和咽喉部位的唾液,避免翻身过程中因痰液流动增大,堵塞呼吸道,造成患者呼吸不畅,甚至窒息。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采取2h翻身一次的频率,防止引发坠积性肺炎。

1.2.4 胸部护理 胸部理疗是慢性肺部疾病临床中非常关键的护理措施之一。其主要包括:引流、叩击和振动三个方面。当患者的气管黏膜纤毛清除能力下降或痰液增多引起痰液潴留时,采用这种方法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在操作引流时,首先要根据患者呼吸道内的痰液滞留部位和患者的耐受程度来进行,患者卧床较高时能够促进肺上叶痰液的引流,可以将其卧位转为仰卧位,然后再转为侧卧位,这样有利于肺中叶的痰液引流。肺下叶痰液引流的最佳卧位让患者保持头低足高的卧位姿势,对于无法摆放这种的患者,患者可取俯卧位,并用软枕将腹部垫高,这样也有利于肺下叶痰液引流。引流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安排,一般于饭前进行,早晨清醒后立即进行效果最好,引流时应有护士或家属协助,观察患者有无出汗、脉搏细弱、头晕、疲劳、面色苍白等表现,评估患者对引流的耐受情况。一般情况下,患者每天可进行1~3次引流,持续时间在15~20分钟左右。叩击护理就是对患者背部进行叩击,所产生的振动和重力作用,使滞留在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并移行到中心气道,最后通过咳嗽排出体外的物理治疗方法。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叩击护理可分为多频振动治疗仪叩击及护理人员手部叩击。多频振动治疗仪叩击时要注意排除禁忌症的患者,选择振动频率时要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耐受情况选择相对应的模式,一般先选择较低频率,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操作时应注意叩击转向器上的标识要""使呼吸系统痰液排出的方向与叩击转向器上的标识方向一致。在更换治疗头时一定要认真检查是否安装到位,调整频率过程中,应使治疗头暂时脱离患者身体。每日治疗2~4次每次治疗5~10分钟,在餐前1~2小时或餐后2小时进行,如治疗前进行20分钟的雾化吸入治疗效果会更好。手部叩击护理操作时患者侧卧位或在他人协助下取坐位,叩击者两手手指弯曲并拢,使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每分钟叩击120~180次,叩击时发出一种空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叩击手法正确。叩击前准备:用单布覆盖叩击部位,以防止直接叩击引起皮肤发红,但覆盖物不宜过厚,以免降低叩击效果。叩击时要注意避开、心脏、骨突部位(如脊椎、肩胛骨、胸骨)及衣服拉链、纽扣等。每次叩击时间以5~10分钟为宜,应安排在餐后2小时至餐前30分钟完成,以避免治疗中引发呕吐。由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所以在进行叩击护理时,需注意叩击力道,避免患者出现身体不适,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心率等情况。并引导患者深呼吸,再有效咳嗽。具体方法是:咳嗽时,患者取坐位,头微前倾,双肩放松,屈膝,前臂垫枕,先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5~6次,然后深呼吸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的经口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呼一口气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咳嗽时同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如有可能应使双足着地,有利于胸腔的扩展,增加咳痰的有效性。咳痰后恢复坐位,进行放松性深呼吸。

1.2.5 雾化护理 对患者采取超声雾化护理措施,其具有稀释痰液、湿化呼吸道等作用,在此基础上加入沐舒坦可以切断粘稠痰液的粘丝、溶解痰栓,从而改善痰液的粘稠度,排痰效果良好。雾化吸入的过程中要防止窒息,干结的分泌物湿化后膨胀易阻塞支气管,治疗后要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以及时排出痰液,尤其是体弱、无力咳嗽者。还应防止湿化过度诱发支气管痉挛。控制温度在35~37℃,防止感染,在雾化时可提高吸氧浓度,避免胸闷,气促加重。具体流程:用温水、蒸馏水或生理盐水进行雾化吸入,将其放置距离口鼻10cm左右的位置,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抗生素药物,让患者保持舒适,深呼吸6次左右,然后适当抑制呼吸并自行轻度咳嗽,当痰液到咽喉部位以后,再用力咳出。对慢性肺部疾病的排痰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同时还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经济负担。

1.2.6 康复护理 如有吸烟的慢性肺部患者,要求其戒烟,这样有益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治疗。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制定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计划。食疗如:瘦肉、牛奶、鸡蛋、莲子、银耳、薏苡仁、梨肉、木耳、大枣、花生、百合等。正餐进食量不足时,应安排少量多餐,避免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如汽水、啤酒、豆类、马铃薯和胡萝卜等;避免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如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如患者无心、肾功能障碍,应给予充足的水分,使每天饮水量达到1.5~2L,有利于呼吸道黏膜的湿润,使痰液稀释以促进排痰。重视营养成分的摄取,增强自身体质,防止呼吸道感染。另外,要坚持多运动、勤锻炼,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使患者理解康复锻炼的意义,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制定个体化锻炼计划,进行腹式呼吸或缩唇式呼吸训练等,以及步行、慢跑、气功等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护理人员还要教患者学习呼吸操,并坚持每天练习4-5次。要做好家庭氧疗指导工作,让病人认识和了解低浓度吸氧的重要性,长期保持这种状态可以改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同时,护理人员要教会患者或家属用氧安全:供氧装置周围严禁烟火,防止氧气燃烧爆炸,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嘱咐患者保持良好的作息及饮食习惯。

2 结果

在本组研究中,通过采取痰液引流及综合护理,89例慢性肺部疾病排痰困难的患者中,有77例患者的排痰通畅,临床护理效果良好,有效率达到86%。由此可见,对于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采取痰液引流及综合护理的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并消除排痰困难的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并且临床效果显著。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大气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慢性肺部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此,医护人员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防止慢性肺部疾病出现排痰困难的情况[1]。

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是由于肺功能下降,呼吸道运动能力降低,致使咳嗽物理,排痰困难[2]。这样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及肺气肿等并发症的出现,对此,单纯依赖抗生素药物,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因此,加强慢性肺部疾病排痰困难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医护患之间的统一性和协调性,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4]。对缩短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以及减少慢性肺部疾病中多种合并症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3]。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中,对89例慢性肺部疾病排痰困难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其中有77例患者排痰通畅,临床症状缓解并逐渐消除,总效率高达86%,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何凤莲,杨进,赵大海,陆友金. 271例慢性肺部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20):295-297

[2]宋福玲.慢性肺部疾病的排痰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