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例6篇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1

【关键词】水袋;褥疮;实验研究;护理

【中图分类号】R86.5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35-02

褥疮是皮肤组织长时间处于持续压迫状态形成的。其实质就是压迫性溃疡,是因神经营养功能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而发生的一种软组织坏死现象,是长期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折病人需要长时间的卧床休养,时间过长不注意翻身和护理骨突部位很容易就发生褥疮,由此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护理长时间卧床休息且易发生褥疮的骨折病人成为我们护理中的重点。临床中预防褥疮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定期翻身,使用气垫床。但气垫床舒适度差,病人不愿意配合。自2010年我科开始使用水袋预防褥疮,舒适度高,灵活度大,取得了护理计划的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1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骨折需卧床休息的病人100例,按住院先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24例,女26,其中下肢骨折43例,脊柱骨折3例,骨盆骨折4例,平均年龄45岁,平均卧床时间14天;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其中下肢骨折40例,脊柱骨折5例,骨盆骨折5例,平均年龄43岁,平均卧床时间13天。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 方法

2.1 分组方法: 将100例卧床病人按住院先后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气垫床组)50例,实验组(水袋组)50例,都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时间都为两周。

2.2 对照组病人给予气垫床预防褥疮,给以常规护理措施。

2.3 实验组病人给予水袋预防褥疮。

方法一:将一次性乳胶手套装水大约至2/3满就行,水一定不能太多,易被压爆。水也不能太少,起不到支撑的作用。在手套颈部打上死结,一定要系紧避免水外渗。方法二:市面上也能买到水袋,将准备好的水袋分别由两个或者三个一起用毛巾或者中单包裹严密,做成大小不等的水袋垫子,将其放在骨突两侧。同时为了满足病人的舒适度,可以将准备好的水袋加热到成人体舒适的水温,放在骨突部位两侧,同时也应该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天气情况和室内温度等来调整水袋的温度,如果水袋的温度太高很容易把病人烫伤,而太凉则起不到促进局部组织的血运循环的作用,并且还有可能将病人的褥疮加重的后果。

2.4 效果评价:按照褥疮评价标准进行观察两组病人褥疮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病人使用两种方法的舒适感体验,以0~10级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

2.5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以P

3 结果

4 讨论

4.1 骨科卧床病人褥疮发生的原因及机理:长期卧床患者体力极度虚弱、气血亏虚,又因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气血运行失畅,加之护理不当,致位于体表骨隆突和床褥之间的皮肤组织,甚至肌肉,因持续受压,局部缺氧,血管栓塞、组织坏死腐脱而形成的溃疡。骨折卧床病人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是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褥疮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大多是原发疾病未经良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加重病情,延缓病程,严重者可一起败血症。褥疮好发于受压且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以及皮肤皱褶处,同时与卧位有着密切关系。褥疮发生的原因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局部潮湿或者排泄物刺激、全身营养不良或者水肿、感觉与运动障碍或者受限制病情、医疗护理措施的使用不当和护理过程中的不正规操作和翻身过程中用力过大造成皮肤破溃等等有关。都是造成卧床的骨科病人发生褥疮的原因。

4.2 基础护理:随时保持患者床单元清洁、干燥、平整,伤口渗液、渗血者应该及时跟换敷料。保持衣物干燥,保持气垫床气体的饱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应尽量使患者全身放松,减小心里压力,除患侧肢体制动外,指导患者如何在床上自动水平移动更换,增加肌力恢复,指导家属每隔1h~2h为病人做背部按摩30分钟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4.3 水袋及气垫床对预防褥疮的作用及护理:本次试验结果显示,水袋在预防骨科卧床病人发生褥疮的作用效果中与使用气垫床的效果比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水袋预防褥疮仍应注意加强观察护理。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各种骨骼牵引、石膏托固定、夹板固定的病人只能处于平卧位,故骶尾部、足跟部、肩胛部等处,每两小时更换一次部位,将骨突出处悬空。在肢体与肢体之间的骨突也应高度重视,需要用水袋垫在其肢体的骨突部位两侧,以防褥疮的发生。大的水袋能代替软枕的效果,在使用的过程中应注意密切观察受压部位的血运情况外,还应注意水袋的质量,随时注意水袋有无渗漏现象或者其他的问题,防止水袋内的水流出影响病人的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而气垫床对有些部位不能够提供更好的空隙空间,加上气垫床的材质是由防水性的材料制成,使用时特别是体虚或者肥胖患者长时间卧躺后容易出汗,由于气垫床的透气性较差而使汗液不能得到及时的排除,引起并发症的可能,同时也间接性的增加了护理时间和难度,使有的骨折病人的伤口、小关节或者石膏部位的皮肤组织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和护理。在预防骨科卧床病人褥疮的作用中与使用水袋组的实验组进行对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作用相似。但对照组病人对使用气垫床的舒适感体验与实验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 小结

综合来讲褥疮的好发部位与压力、剪切力、摩擦力、潮湿、营养不良、感觉与运动障碍、医源性有关。水袋灵活性大,自制水袋小巧,使用起来灵活性大,随着而变化,适用于各种骨折长时间卧床病人的不同部位,使组织皮肤能得到更好的空隙,促进组织血液循环加快、减少局部组织持续长期受压造成的缺血、缺氧、坏死现象,改善了骨科卧床患者由于长时间卧床皮肤长时间的受压,消耗大量的营养而引起软组织皮肤坏死溃烂,大大改善了护理的工作量和护理质量,适合于各种长时间卧床的骨折病人,患者感到舒适,愿意接受,患者易于配合等优点,适合各层次医院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明贤, 刘从凤, 尚星敏, 等. 汶川地震伤员并发症的压疮的治疗与护理[ J ] .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9, 32( 1) : 77 78

[2] 张长惠. 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褥疮[ J ] .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1996, 15( 5) : 202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2

方法:对卧床病人进行评估,根据得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26例患者均未发生院内压疮。

结论:对骨科卧床病人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压疮发生及降低压疮发生率。

关键词:骨科卧床病人预防压疮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70-01

在我国,骨科长期卧床的病人越来越多。对于这些长期卧床,局部肢体活动不便的骨科患者,压疮的预防尤为重要。压疮是指局部软组织长时间受到压迫,从而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局部软组织溃烂和坏死病变。如果病人一旦发生压疮,不仅耗费的巨大的经济费用,还使得住院周期延长、出院后医疗费用增长,给病人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所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非常重要。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以来,对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所收治的126例骨科卧床病人进行评估。其中男性84例,女性42例;年龄5―74岁,平均年龄46.3岁;收治病人中脊髓损伤病人3例,骨盆骨折病人18例,四肢骨折病人7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16例,其余患者10例;所有患者中合并糖尿病患者26例,合并高血压患者38例。

1.2方法。

1.2.1Braden评分:对于卧床患者采用Braden评分标准进行评分,Braden评分是一种判断压疮发生危险性的一种重要评估方法,[1]评估的具体方法为六项,其中包括:感知能力(完全受限计1分;大部分受限计2分;轻度受限计3分;无损害计4分);潮湿程度(持续潮湿计1分;常常潮湿计2分;偶尔潮湿计3分;罕见潮湿计4分);活动能力(卧床计1分;坐椅子计2分;偶尔步行计3分;经常步行计4分);移动能力(完全不能移动计1分;非常受限计2分;轻微受限计3分;不受限计4分);摩擦力和剪切力(存在问题计1分;潜在问题计2分;不存在问题计3分)营养摄取(非常差计1分;可能不足计2分;充足计3分;丰富计4分)。根据对患者进行评估取得的分数进行登记,分数小于等于12分为高危者,13~14分中度危险,15~17分低危险,大于或等于18分无危险。

1.2.2高危病人上报:如果发现有压疮、疑似压疮病情,要及时对病人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向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逐层报告备案;做好交接班,认真填写压疮报告单上报护理部。针对不同程度的压疮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并认真落实执行预防措施,预防压疮的发生。

2结果

2.1所有的126例患者Braden评分结果见表1。

2.2通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26例患者均未发生院内压疮。

3护理措施

骨科卧床病人由于肢体活动受限,局部软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畅,造成皮肤及皮下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容易导致局部皮肤受压引起压疮,所以我们要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3.1压疮风险评估:对全病区所有卧床病人进行正确的评估,这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的环节。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诱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对疑似压疮病情进行风险评估;患者收治后我们先给病人进行评估,然后进行登记。如有病情变化时再次进行评估,根据评估得分随时调整护理计划。病人手术后根据手术部位,病人的生理状态进行评估,轻度危险及以上的病人,每三天进行一次评估并进行登记。

3.2制订压疮护理措施:分析影响压疮愈合的主要诱因;全方位评估影响压疮愈合的因素;确定主要因素;针对诱因分析制定解决方法。对不同级别的压疮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指引,包括转换、受压部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压力减缓用具的使用;营养支持;皮肤护理;健康宣教等。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必要时可指定专人负责。

3.3压疮预防护理措施的落实:对皮肤高危因素的患者,病区或科内组织护理查房,制定个体化的预防措施;认真贯彻落实执行预防措施,压疮预防效果的跟踪。病区护士长根据病人具体病情组织实施。护理部或专科护理小组成员每周组织1~2次查房,听取病区护士长汇报,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3.3.1转换: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来缓解局部软组织压迫,是预防压疮最为有效、简单易行的措施。肢体活动受限卧床病人每间隔1―2小时翻身一次,发现皮肤变红,则应每小时翻身一次。我们鼓励患者转动,建立翻身计划单,每2小时给病人翻身并记录,严格做好交接班,鼓励病人配合护士进行操作。

3.3.2减缓压力,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造成压疮的力学机制中三个主要物理力为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三个共同作用导致皮肤受压(缺血)(缺氧)抵抗力下降而损伤而发生压疮。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倡导使用气垫床,肘部和足后跟使用压力减缓装置,如靠垫、翻身枕、气圈的使用等。对使用夹板支具病人需经常调整夹板位置、松紧度、衬垫等。在移动患者时要正确使用移动技巧。半卧位时,可在足底部放坚实的木衬垫,屈髋30度,臀下衬垫软枕,防止身体下滑移动,避免产生摩擦损害皮肤角质层引起后续伤害;及时更换病人专属床单、内衣;搬动病人时绝对禁止生拉硬拽;平卧位时抬高床头一般不高于30度,以防剪力。

3.3.3保持皮肤清洁和完整是预防压疮的必要措施。①患者每天用温水清洁皮肤2次以上,以保持皮肤清洁及凉爽;②对皮肤易出汗部位(腋窝、窝、腹股沟部)随时擦拭,出汗多的部位不宜用肤疾散等粉剂。③及时用温水擦拭被大小便、伤口渗出液污染的皮肤。

3.3.4加强营养: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因为肢体活动障碍,使得他们的食欲受到影响,因此要鼓励病人均衡地摄取六大类食物,包括主食类、肉鱼豆蛋、奶类、蔬菜、水果、油脂等。

4讨论

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易发生的高危人群。[2]所以,对于压疮,重在预防,及早治疗,科学护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3]

参考文献

[1]吴成敏.骨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干预[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19:32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3

【关键词】油菜籽垫褥疮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7―171―02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之所以这样命名是从其发病原因角度考虑的,目前世界上公认持续性压力是产生褥疮的最主要原因。相关资料表明,长期卧床者50%以上不是死于其原发病,而是死于褥疮导致的严重感染。褥疮一旦形成,轻则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疾病的治疗;重则可继发感染,并发败血症而危及生命,因此预防褥疮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尤为重要。一旦得了褥疮就很难治愈,而且对病人来说很痛苦,预防褥疮除了翻身等常规护理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特制的垫子,目前市场上防褥疮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气垫,使用气垫仍需两小时翻身一次,比较便宜,但效果一般,而且比较费电,容易坏,国外用的比较多的是医用羊皮垫,可以8―10小时翻身一次,但价格比较贵,在中小城市很难买到。我科是基层医院的神经内科,多年来,在护理脑血管意外患者过程中使用油菜籽垫预防褥疮,取得很好的效果。现将如何应用油菜籽垫预防褥疮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脑血管意外患者150人,其中肢体瘫痪卧床患者62人,平均住院卧床天数是50天,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护理这些患者的过程中,我科使用自创自制的油菜籽垫预防褥疮,取得很好效果,无一例在住院期间发生褥疮。

2 制作和使用方法

用纯棉床单或棉布缝制一长2米,宽1米的长方形袋子,选用无杂质的普通油菜籽100斤左右,装入袋子中,封口,将油菜籽袋似褥子样平铺在床垫上,并用双手均匀的摊平油菜籽,要求厚度大约是5―6cm.。再在垫子上铺上床单即可,床单不可铺多层或过厚,以免影响效果,也可根据需要缝制较小的,仅供局部使用的垫子。

3 优点

价廉,多数患者能接受,吸潮防湿,干爽清洁,冬暖夏凉,具有透气性能好等优点,并且随着患者肢体活动或翻身时,油菜籽自然攒动,起到轻微按摩作用。同时有防止静电,舒缓压力等保健作用。使用后对患者单位面积的体重压力可以减少50%以上。长期卧这种床垫后,全身皮肤完好,无一例褥疮发生,通过临床试验证明,这是预防褥疮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4 褥疮的预防

4.1 首先应更换:使用油菜籽垫子后,翻身时间可适当延长,白天2―3小时翻身一次,夜间4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动作要轻,避免拖、拉、推的动作。正常人即使每天较长时间卧床也不会发生褥疮,卧床病人之所以容易发生褥疮,与病人长时间没有改变密切相关,所以,对于瘫痪或床上活动困难的病人,要制定具体的翻身计划以定时翻身很重要。

4.2第二是局部按摩。 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在翻身时应给予一定的按摩,尤其是发现受压皮肤出现硬结时,要在减压的同时给予50%酒精局部按摩。按摩时不要用手指,要用手掌的大、小鱼际肌(即拇指和小指下方的两块肌肉),注意不要和按摩处的皮肤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每个部位每次按摩3-5分钟。

4.3 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防止皮肤受到污物的刺激,如有大小便污染时,必须随时进行清洗和更换尿垫,以保护皮肤免受刺激。床铺要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被服污染要及时更换。

4.4 增加营养的摄入 长期卧床者或病重者,应注意全身营养,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进食,不能自理者应及时、按时喂水、喂食,加强饮食护理,以增强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总之,长期卧床患者要减少并发症,预防是关键,护理人员要做到六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按摩,护理褥疮的过程中,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增加全身营养。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只要用心细致的护理,预防褥疮的发生是完全可能的。同时要求我们医护人员对患者做好健康教育,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预防工作。护理人员要认识到做好褥疮预防工作不仅是对备受身心困扰的瘫痪患者生命和健康的关怀,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护理人员伦理道德和良好素质的体现。

参考文献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4

 

关键词:骨折;健康教育

    实施前的评估  通过与病人沟通收集资料分析病人状况、病情、病人实际情况,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实施方式与时期  护患间开展健康教育的时间是入院后23天病人容易接受的方法是结合病情进展的不同时期进行教育而希望家属参与学习。

    1实施内容

    对疾病的认识  责任护士根据病人病情适时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一律,知道其了解疾病的转归(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介绍同种病例康复病例,可让康复者与病人直接交谈,消除不健康的意识,使其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合理用药  对需要用药物治疗的病人,应该向病人讲解药物的用法、剂量及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合理用药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分布、排泄等,以达增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同时用于房病人乱用土方、秘方,以免影响治疗计划,延长病情。

    饮食指导  让病人明白合理饮食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并根据病人不同的病情进行正确指导,经常知道病人做好饮食调整,减少卧床病人腹胀及便秘的发生,多饮白开水,减少输尿管和膀胱结石的可能。

    2预防并发症

    2.1预防压疮   骨折病人(如脊柱骨折、下肢骨折、骨盆骨折等)长期卧床、制动、卧硬板床、使用牵引架、石膏固定等,极易发生压疮,应建立皮肤护理卡,每2小时用红花酒精按摩受压处及骨隆突处,促进血循环,责任护士操作后签名,班班交接,保持连续性,避免物理性刺激,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防止便器损伤皮肤等,并教会病人及家属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

    2.2预防肺部感染  长期卧床病人尤其是老年人要定时叩背,叫会病人有效的咳嗽、排痰,以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3 预防泌尿系感染  骨折病人最易放生泌尿系感染,应嘱咐病人多饮水,不要因排便不方便而限制饮水,女病人每次便后用问谁清洗外阴,保持外阴洁净,减少细菌入侵机会。

    2.4卧位  正确的卧位是骨科护理的基础,如股骨颈骨折的病人保守治疗时应平卧位,换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外展15°中立位,不可外旋,为防止外旋,可穿“丁”字鞋固定,并做到不侧卧,不屈脚等。不正确的卧位如外旋可致“八字脚”侧卧使牵引无效,骨折处错位等,故卧位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预后。

    2.5 功能锻炼  分早期床上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向家属及病人说明功能锻炼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并教会其功能锻炼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等,正确的功能锻炼能预防废用性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等并发症,功能锻炼的关键是护士要教会病人锻炼的方法、运动量、开始时间、具体锻炼部位等,并鼓励病人要持之以恒。

    3结论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5

【摘要】:探讨护理在骨科病人中的应用,研究护理学在骨科临床上的不同特点,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良好的护理有效的缓解病人的各种不良情绪,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绪调解到最佳状态,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本文介绍了对骨科病人的护理内容,并重点阐述了心理护理。

【关键词】:骨科病人;心理护理;措施

1 引言

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时候,护理的理念也在改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是新型医疗模式的核心。表现在骨科病房管理上,就是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到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在对患者疾病护理的同时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服务,包括生活、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即衣、食、住、行等各种服务,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亲近感和家庭感,以便早日康复。现代管理理论认为,服务体系的逻辑起点是人的需求,逻辑终点是为人服务。骨科病人多数为突然遭受外界各种意外,而导致骨伤科疾病,生活多不能自理,剧烈的疼痛和关节肢体活动受限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稳定程度,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

2 骨科病人的护理内容

2.1 饮食护理

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所以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2 对发生便秘的骨折卧床患者的护理

2.2.1 骨折卧床患者发生便秘原因

卧床时间长。患者卧床时间长是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骨科卧床患者便秘多属于因结肠或直肠的生理功能障碍而引起。骨科卧床患者多为下肢骨折、脊柱骨折、骨盆骨折,由于创伤和手术,卧床的时间长,活动受限,加上使用镇痛泵,使患者肠黏膜应激性减退,肠蠕动反射功能障碍等,导致张力减退性便秘。

排便方式的改变。排便方式的改变也是骨科卧床患者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常人排便时,结肠远端的直肠纵行肌收缩,使直肠变短,消除了结肠远端和直肠之间的角度,直肠内压力升高,肛内、外括约肌舒张,同时膈肌下降到深吸气位置以增加腹压,加上腹壁肌用力收缩,大便时采取蹲位也能造成腹腔的最大压力,并可利用重力排便。而床上排便只能依靠深吸气增加腹压,骨科的卧床患者多因急诊入院,未能做床上排便的训练,加上术后制动时间长,排便方式改变,使多数人不习惯床上排便,有意抑制正常便意,整个结肠的活动受到抑制,引起排便反射的刺激减弱或消失而导致便秘。

2.2.2 护理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建立排便的习惯,对长期卧床患者应针对病人,采取早预见性护理。术后注意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是否正常。肠蠕动减弱者要暂禁饮食。护士要把预防便秘的问题作为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训练患者床上排便的方法,制定患者合理饮食、饮水计划。给予足量的维生素饮食,增加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对急诊手术的患者也要及时告诉患者便秘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适当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对术后3天以上未解大便者要及时采取措施,如服用胃肠动力药或缓泻剂等,排便前1天睡前服用适量的缓泻剂,排便当日清晨空腹饮热茶大约300ml,以刺激肠蠕动,有助于排便,但也要克服长期使用泻剂或灌肠排便的习惯。

2.3 加强病区安全管理

病区阳台外面设防护栏,病区走廊内设置扶杆供年老体弱者扶助,地面不可太湿,卫生间有防滑警示。小儿、老年患者要有陪护、睡眠时加床栏防护。定时检查评价呼叫系统、地面、病床、床栏、轮椅、平车卫生间等环境设施、病人行走路线扶手的稳定性、拐杖、助行器、夜间照明等各个环节,发现并解决各种隐患问题。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及各种安全管理制度、风险预案并抽查。检查目标患者有无掌握预防意外跌倒、坠床的方法。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骨科患者除治疗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外,对于四肢骨折或损伤的患者,行走不便或需借助拐杖行走,地面湿滑时易发生摔伤造成骨折再折,造成医疗纠纷。

2.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作为一种重要的护理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它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全过程,能较好的解决病人的负性情绪心理问题,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骨科患者多为意外损伤所致,突然使其强迫性卧位,生理和心理上都难以接受,传统的护理有时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除了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生理需要外,加强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及时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积极地配合治疗全过程,尽快得到康复。

长期卧床病人护理要点范文6

关键词:品管圈;外科术后;长期卧床;坠积性肺炎;预防效果

坠积性肺炎所指的是由于长期卧床造成的呼吸道分泌物淤积在小气管中造成的疾病,由于病情特点为细菌的增长提供了很好的培养基,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该病主要发病人群为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因此,在临床中为外科手术治疗后卧床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对于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重要临床意义[2]。本文中,通过分组对照研究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外科手术后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的作用,得到良好的成效,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5年7月收治的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纳入标准为:①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治疗,卧床时间为3个月以上;②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患者的排除标准为:①出入院期间有消化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或肺部感染患者;②排除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3]。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男46例、女34例;年龄在47~82岁,平均(58.4±7.2)岁。对照组中男47例、女33例;年龄在45~86岁,平均(59.4±7.1)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坠积性肺炎的诊断标准 ①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发热、咳嗽与咳痰;②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白细胞计数上升、中性粒细胞增高;③痰液培养结果呈阳性;④X线片检查结果提示肺下叶有不规则的高密度影[4]。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基础护理、环境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措施;研究组患者应用品管圈活动,召集科室中的护理人员成立品管圈小组、开展品管圈会议,根据外科手术后卧床治疗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活动计划。具体方法如下:

1.3.1成立品管圈小组,遵循自愿的原则成立品管圈护理小组,推选出圈长1名,由护士长担任品管圈的辅导员;通过主题评价法选定品管圈活动主题,选定的主题为"降低外科术后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制定本次活动计划并对现状进行把握。

1.3.2针对活动主题进行鱼骨图解析找出真因,并进行对策拟定及解决实施,确定品管圈的活动重点在于呼吸训练、促进排痰以及湿化气道[5]。

1.3.3活动实施:①呼吸训练: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与咳嗽。与此同时,进行腹式呼吸锻炼,采取仰卧位,在深呼吸的时候指导患者将腹部鼓起、呼气的时候回缩腹部。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治疗情况进行监测,一旦出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②气道湿化:对于痰液难抽无法自行排出的进行气道湿化处理,在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氨溴索进行气道湿化处理,促进痰液排出[6]。③促进排痰:通过提问引导促进患者排痰,定时进行叩背处理,对于病情较为严重、不能够自行咳嗽的患者进行吸痰处理。④加强口腔护理:每天定时对口腔进行清洁和消毒,预防由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的出现能够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⑤心理护理: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大多会出现程度不一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当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原因。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将室内温度调节在22~24℃,减少受凉的可能性[7]。

1.4评价指标 ①坠积性肺炎发生率;②肺部功能:在患者入院期间以及出院之前对肺功能进行评价,指标有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③护理满意度,主要调查项目有护理人员的态度、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护理过程中问题的处理结果等。得分在90分以上的为非常满意、89~70分为满意、69分及以下的患者评价为不满意[8]。

1.5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录入到SPSS21.0软件血软件实施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使用百分比(%)以及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χ2值/t值检验。以P

2 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4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患者有17例,未发生的有27例,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38.64%;对照组44例患者住院过程中发生坠积性肺炎的患者有26例,未发生的有18例,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为59.09%。对比两组患者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对比 ①FEV1水平:研究组44例患者护理前后的FEV1水平分别为(37.5±3.7)%和(47.3±4.1)%;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分别为(38.1±3.9)%和(41.0±4.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FEV1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44例患者中对本次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有27例、满意患者15例、不满意的患者2例,护理满意度为95.45%;对照组患者中对本次护理服务表示非常满意的有21例、满意患者14例、不满意的患者9例,护理满意度为79.5%。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激发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的效率与质量。有研究者表示,品管圈活动能够降低外科手术后长期卧床治疗患者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0]。本文中,对研究组患者应用品管圈护理干预,制定详细的临床护理计划,最终结果提示患者研究组的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航,张玲.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4):1329-1330.

[2]隋冰冰.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14-1415.

[3]袁媛,阎妍.ICU坠积性肺炎患者经口咽通气道声门下吸痰的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4,4:355-357.

[4]谢轶.强化口腔护理预防慢性肾衰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0:3403-3404,3420.

[5]孙玉花,李铁军.神经外科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预防性护理措施的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5):796-797.

[6]吴晓,冯慧霞,刘霞,等.品管圈对内科长期卧床患者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32):138-141.

[7]孙里,高雅琨.品管圈活动降低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低钾血症发生率的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5):539-540.

[8]张俊,凌慧芬.品管圈在提高卧床患者生活护理落实率及满意度的效果评价[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