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能源管理范例6篇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029-02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能否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以及如何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中,成为众多企业领导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主张,以及由此产生的组织行为。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一个企业的行为风格,具有独特性、人本性、可以继承,也可以创新。企业文化宣传得好,能够激发企业的员工的使命感,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员工更加有归属感,荣誉感,让员工主动积极为企业效力,并依此来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而人力资源管理,顾名思义,是对企业人员或者员工的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给企业带来效益,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过程。但是,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都与企业员工息息相关,二者结合的地方就是对于企业员工的影响。

二、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企业文化能够引导和激励员工,使员工团结一致,为了相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就是能够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了企业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二者的目标是相同的,企业文化更是影响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式方法。具体而言,企业文化是从员工的思想认识上,激励员工,人力资源管理则是按照某些方式方法,管理与激励员工。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方面,企业文化能够渗入到员工的思想中,使企业所有员工在思想上能保持同步,从而将员工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使员工具有归属感,那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提倡以人为本,宣传企业是所有员工共同拥有的,并且倡导关心每一位员工,不仅能促进员工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员工工作的热情,激发创造性,而这些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之一。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了极好的促进作用。此外,企业文化在阐述企业价值观的同时,宣传了一种企业行为来体现其价值观,所以企业文化一旦被员工接受,就能在某些程度上实现企业员工的自我约束,那么员工就感觉较少来自人力资源管理的外部约束。

三、促进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的建议

人力资源管理一般有六个方面的内容即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人员分配、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而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下文将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六个方面出发,分别阐述,如何促进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

(一)在人力资源规划中,体现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与前提,它是人力资源管理实施的指导原则,影响着所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后续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举足轻重位置。但是,单纯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甚至与企业文化相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并不能带来企业长久的竞争力,也不会带来企业效益的提高。只有融入了企业文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才是企业能取得长期收益的关键。所以,鉴于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的思想与行为,是企业员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必须体现出企业文化,也就是说,在要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整个工作过程中。

(二)在人员招聘过程中,增加企业文化作为用人标准之一;在员工配置方面,要根据个人特点,知人善任,合理分配

人员招聘与员工配置不仅包括企业外来人员的吸纳,也包括企业内部人员的调动。一方面,招聘新员工能给企业带来新鲜血液,新的活力,但是另一方面,新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与接收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各个效益目标的实现。所以,在招聘新员工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在保证招聘过程的客观公正的前提下,不仅要重视人才的技术与专业才能,同样要注重人才的价值观,一个与企业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才,才是企业真正能用好的人才。

此外,对于内部员工的调动以及新员工的配置,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根据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员工的优点与特征,然后根据其特征以及企业工作需要,进行合理的配置与调动。在此过程中,杜绝的行为,做到以人为本、知人善任,正是遵从企业文化的理念一种表现形式。

当企业招聘到与企业价值观相同的人才,又能根据人才的特点,客观公正,公平合理地进行安排岗位以后,那么,对于员工而言,就能感觉到自己得到了企业的重视,同时,企业的一些安排符合自身的价值观,进而,员工就会对企业产生责任感,认同感,从而便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立足企业文化,开展员工培训工作

由于人力资源培训具有目的性,人本性和战略性等特点,所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不仅仅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更是为了企业长远的发展。那么,一个企业要想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同时在培训过程中,既要有效结合企业业务需求,进行技能培训,又要结合企业文化,对员工进行熏陶,让所有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这样,人力资源培训工作才能实现既提升员工对自身的价值认同,又提升员工的业务技能,还能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与形象。

在具体员工培训实践过程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对不同员工的培训需求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在了解员工需求以后,整理好员工需求与企业需求的关系,制定员工培训计划。要想确保培训计划的正确性与可行性,在制定人力资源培训计划的时候,管理者不仅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而且要充分融合企业文化,并对二者进行合理化的配置。首先,培训目标必须要服从且为企业目标服务,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利用培训过程,来不断提升员工自身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的目标。另一方面,在对员工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紧紧围绕企业文化,这样才可以让员工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学习和工作,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四)绩效管理过程中,要展现企业文化

工作绩效的好坏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业务发展,关系到企业的服务与产品,以及员工的薪资水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在对员工的绩效管理中,如果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就能无形中增加企业的产值,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必须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必须在管理过程中,真正的落实到企业文化上,真正的以人为本。

那么,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企业要做的是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这个标准不仅要有严格的原则,来体现企业对所有员工公平,而且,在考核的过程中,要保持与员工的沟通,倾听员工的心声,不断使得考核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此外,对于考核不同结果的员工,一定要做到有奖有罚,奖励过程,除了物质以外,也要有精神奖励,惩罚过程则要适度,不仅让员工“知错”,还要“知错能改”。此过程中,管理者的表现,是最能体现企业形象的。

(五)根据企业文化,完善薪酬福利管理

企业文化在精神层面上一般是比较有高度的,但是,企业文化是无形的,要想使无形的文化真正的为企业所用,为员工所接受,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与物质层面的联系,而这其中最好的衔接点,就是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工作不能说全部,但是大部分都是为了生活,只有生活好了,才能有精神好。所以,根据企业文化,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是两全齐美的。

一般而言,员工报酬体系可以分为员工工资、奖励和福利三个部分。在每一部分制定中,不仅要体现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也就是企业文化的内涵,而且要考虑到企业员工的现实反应,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更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另外,要把发给员工的奖金,设置的一方面与企业的效益挂钩,另一方面,也要体现员工的绩效考核,使员工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就是自身的发展的同时,感受到企业对于员工的激励与认可。最后,福利的设计就要尽可能多样化,在最大限度上完善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六)基于企业文化,妥善处理劳动关系管理

劳动关系是企业与员工关系的桥梁,一旦建立劳动关系,员工就要为企业服务,同样,劳动关系解除,员工与企业将不再有任何约束。基于企业文化处理劳动关系,要求企业在签到劳动关系前,识别与自身文化价值相吻合的人才,以便于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同时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在劳动关系有效期内,对员工进行科学人性的管理,使员工融入企业,为企业效劳,那么,在劳动关系解除时,如果优秀的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就会希望继续留在企业,因此,能为企业留住人才。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帮助企业提高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效益,同时,也能为企业留住优秀的人才。结合企业文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建立核心价值观,为企业构建适合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保证企业的长期活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琪.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企业文化落地有效方法浅析[J].对外经贸,2013,(1).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范文2

关键词:企业文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有效路径

引言:目前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基础上,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过程中还存者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文化不科学、人才规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如何从企业文化的角度上来探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有效路径,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一、企业文化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关联性

(一)企业文化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一方面,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领导、计划、组织、控制等内部多项管理职能的实施。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获取、控制、培训、开发、利用、整合、激励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起着重要的影响。

(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反作用于企业文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反作用于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强化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影响着企业职工的个人行为,而企业职工个人行为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企业文化的变化,能促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变化[1]。当一个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内涵发生变化后,企业管理者会根据新的文化内涵调整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确保企业人力资源的政策、关键指标能够符合新的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相互促进。企业文化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宏观上看,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是刚柔并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刚性特性严格贯彻了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企业文化的柔性特征能有效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微观上看,企业文化是通过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激发职工思维方式和规范职工行为方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具体的政策、制度、方法来规范职工行为方式的。因此,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必须有效集合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

二、基于企业文化上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有效路径

(一)培养职工企业文化意识,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职工少、资金小等特点,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影响更为直接,科学的企业文化对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科学的企业文化能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反之,不合理的企业文化会阻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要想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端正企业职工的企业文化观念,培养其科学的文化意识,促使企业文化能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绩效中的作用。

(二)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以人文本的制度文化。(1)培训制度。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核心就是人,在中小企业中,即为职工。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对职工培训教育的重要认识,加大对职工培训的资金、人力投入,制定出符合企业和社会未来发展需求的人才计划,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2)绩效考核体系。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在内容上要包括对职工能力和职工对企业贡献的考核,在方法上要包括自评、互评以及领导考评,在结果上,不仅是奖惩的依据,更是为了通过考核结果来帮助职工更好的成长。(3)激励机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表示人除了生理、安全等较低层次的需求外,还有尊重、自我实现和社会等高层次的需求。因此,企业在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时,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职工的需求,还要充分考虑职工心理、性别、年龄等因素采用情感、事业、荣誉等方式。

(三)科学创新,建立具有中小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建立具有中小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构建企业文化中,企业管理者要发挥创新思维,结合自身的情况和发展需求,找准企业文化定位,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要树立求同存异的理念,吸收其他企业优秀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营造创新型文化。同时,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培养职工的创新意识,建立相应的创新机制,充分保持企业文化的创新动力,利用科、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

结语:总之,企业文化作为中小企业各部门管理和发展的关键环节,对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企业文化上提升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有效路径,必须从意识上提高职工的企业文化意识,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必须从制度上,建立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必须在实践创新上,结合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建立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范文3

关键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激励作用;特色文化形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2-0185-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2.091

随着企业文化在职工中产生的正能量越来越显著,很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将“怎样将企业文化融入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研究的重点课题,希望通过企业文化的能动作用,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效能。本文就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几点提高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产生能动作用的策略。

1 企业文化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都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强调方法与制度措施。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向导,企业文化本身对人力资源管理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环节。企业文化是对人的思想、观念层面的管理,使他们形成与企业经营目标一致的理念,并逐渐用这种理念规范自己的行为。而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管理的成效受到企业发展历史、领导者特点、员工的素质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员工的素质和观念”对管理有着极大的影响。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外部条件,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补充和完善,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保障,它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促进作用。一套在A公司取得良好效果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可能在B公司就完全行不通,原因是两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不同,所适用的管理方法也不同。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文化背景尤为重要,只有适应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取得高效的管理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特定内容的企业文化熏陶和改变员工的思想,使之形成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思想和观念,达到促进和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2 提高企业文化有效融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

企业文化构建了一座解决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矛盾的桥梁。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度开发,有利于企业吸纳和稳定人才,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2.1 提高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正面导向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给企业员工一种信仰,使员工在信仰的督促下提高自身技能与素质,自愿为企业做贡献,为企业带来客观效应的同时还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取向的集中表现,通过不断渗透与熏陶,使员工将该价值取向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并引导自己的行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不断努力。企业文化的这一对员工价值观的塑造作用正符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企业在招纳人才、提拔干部、考核业绩、晋升职位、奖惩措施等方面渗透着企业文化的痕迹。为了发挥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导向作用,要改变传统的用人原则和制度,在对待人力资源的态度上进行一场新的革命:将企业发展的重点从物质和经济上转移到人才利用上,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观念,做到真正尊重员工、依靠员工、发展员工、为了员工,对每个员工的工作能力都有信心,使每一个员工都有做最好员工的内在需求。在这些观念的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者还注重管理方式的优化,善于与员工沟通思想,并积极为员工提供提升能力的机会,尽量满足员工的需求,使员工内心的价值观、成就感自主地倾泄出来,自觉挖掘自我潜能,发挥最大创造力和主动性,自愿与企业管理者一道把企业经营好,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赢。联想集团作为一个工程的企业,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成就人,成就于人”。这与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理念不谋而合。

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每一个工作环节有都有着清晰而正确的导向作用。以优秀企业文化为向导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能为企业创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而且能将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奖惩制度落实到位。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使每个员工都能人尽其才、各得其所。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如能透彻理解企业文化内涵的话,管理工作也会是简单而高效的。

2.2 加强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吸纳和保持人才的作用

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价值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员工来执行,才能实现组织目标。以往的人才选拔方式只重视应聘者的学历、能力和德行,很少讲工作态度、价值观、人生规划等因素。把这些所谓的“德才兼备”人才招聘到企业后,再生硬地向这些人讲授企业文化,虽然企业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但熏陶的效果是有限的。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是不一样的,并且在短期内也不可能有很大的变化。现实中,很多人进入企业后无法适应工作的原因就是对其企业文化的不认同。所以,为提高吸纳到合格人才的几率,必须从招聘入手,全面考核应聘者素质。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符合度越高,工作中员工的满意度就越高,从而减少跳槽率,提高工作成果。所以,企业在招聘时就应标明自己的企业文化特色,在招聘条件中,除了清楚标明应聘条件外,还应将企业的文化展示给应聘者,特别是企业的价值观、管理原则等。如能通过一定的测试判断应聘者的价值观更好,这样就可直接录用那些与企业价值观一致的人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是招聘人才,还包括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企业文化能有效将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人聚拢起来,从而产生一股巨大的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员工对企业产生较高的满意度,最后升华为归属感。比如,某餐饮行业,一直以来都倡导“以和为贵”,在整个企业文化氛围中彰显着“和善”与“友好”的色彩,成为吸引和保持人才的重要法宝。

企业文化通过“诱因引导与成就互动”的平衡原则达到吸纳人才、留住人才的作用,比如企业可以通过配分文化实现人才物质利益;通过录用、内部待业、养老等安全保障文化满足人才安全感的需要;通过自我价值的追求和企业经营目标的协调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企业文化就是通过自身的各种魅力吸引人才的加入,并将其牢牢维系在自己周围,这样的状态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需要的效果。

2.3 提升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作用

人才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如今市场竞争的热点就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怎样吸纳和留住高素质人才,培养他们对企业的热情,激励他们不断努力、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做的重点工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出台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提拔、晋升、待遇联系在一起,激励员工积极而持久地为企业工作。

企业文化在激励员工工作热情上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企业文化在制度上对其有激励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都是用文化来约束员工行为的,它们明确标注什么行为是企业允许的、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2)企业文化在物质层面上的激励作用。良好的企业形象使员工的社会地位较高,能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无形中增强了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3)企业文化在精神层面上的激励作用。良好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等都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精神瑰宝,是企业的灵魂。良好的企业精神能够使员工坚定组织目标、强化使命感、产生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意识。

2.4 加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互动

当企业价值被员工认同,便会形成向心力和内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使员工把个人的思想感情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互动,可以从多方面把企业成员聚合起来。这种互动并不是生硬地将企业文化强行灌输到员工思想中,而是通过让员工感兴趣的方式,潜移默化中渗透进员工的思想。互动可以以企业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让员工参与其中,比如国内某知名设计公司,每年都会有定期的年会,全公司所有的员工与管理人员都会参与其中。大家会依据自己的才艺或兴趣准备节目,公司也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年会,尽情释放才艺。企业高管更是会以幽默的方式出现在年会上,和员工以亲切的方式互动,而不再是严肃的对话。最后年会便成为了全公司上下每年最期待的活动。这种年会的方式让员工在上班之余多了一种发挥自己才能,展示自己爱好的机会。企业鼓励员工带上家人一起参与,更是拉近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距离,让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与归属感,增加凝聚力。一个员工广泛参与和互动的企业必定会往更长远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总之,企业文化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的价值理念,也是一种能动的特色文化形式,有其特殊的魅力和经济价值。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将它切切实实贯彻到每个员工心中,员工才能主动为企业的发展目标不懈努力。因此,笔者认为,只要将员工认可的企业文化有效融进人力资源管理条例中,一定会激发员工更大的创造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俊.基于企业文化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2.

[2] 叶宏伟.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简析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资本,已经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前我国企业改革的特殊时期,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能源市场,探索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化的意义

1.1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将革新管理理念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化能够促进过去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产生变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为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众所周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推广是一个复杂并且漫长的过程,但是,只要企业步入正轨以后就会对企业管理人员工作量进行大幅度减少,还能够利用协同工具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提供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最终向企业的管理层提供决策上的支持。

1.2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将实现管理系统数据共享。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计算机信息化能够实现与其让管理系统数据共享,相对于当前那些主流的信息管理系统来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支持,与此同时,我们还能够通过和MIS、MRP以及ERP系统进行衔接,达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数据共享这一个重要目的。

1.3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能够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需求实现。

不同类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也就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上面存在的差别一定会对企业对于人才需求不同产生影响,这一种差异也会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需要解决关键性的问题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怎么样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进行把握已经成为不能马虎的问题,要求我们根据不同企业在需求方面存在的差异,归纳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个性化的需求,在这一个基础上面再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设,只有那些对企业实际情况符合的策略才是最有效的策略。

1.4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将计算机信息化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业务办理速度、节约人力、降低差错率、提高企业决策质量以及加快决策速度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常常会大范围的涉及到数据统计、表格处理以及文档处理工作,其中,很多信息内容都是能够通过统一、规范的数据格式进行处理,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必须要对功能模块进行应用,这样不仅能够将数据准确性提高,还能够提高工作处理效率,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帮助工作人员从过去繁重复杂的信息处理工作中很好的解脱,这样工作人员就有更多时间去考虑员工以及组织的需求。

二、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对策

2.1进行人才队伍的建设

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涉及到了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将计算机信息化应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需要复合型和综合型的人才,要求企业的管理人才必须要具有坚实的企业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必须要掌握系统工程方法以及现代的信息技术处理手段,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创新思维,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企业现有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使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能够接受一些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于他们的信息化系统应用、网络技术、信息开发技术、计算机知识与技术以及信息化理论知识的培训,将其信息技能不断提高。

2.2积极创新科学规划

将计算机应用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要求我们必须要将先进性体现出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要具有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为了将企业项目风险以及建设成本降低,那些具备一定条件的企业,可以邀请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中的资深人士和那些具有人力资源信息化经验的公司到企业中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从前瞻性和先进性这两个方面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将计算机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要求我们必须要坚持高标准和高起点,把现代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企业自身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实践情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够真正为企业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

2.3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库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重点工作进行要进行信息库的建设,企业的人力资源信息库建设必须要包括人才中长期供需预测以及专业人才档案等准确信息,要将加快企业人力资源信息数字化的进程作为基础,将管理和归档电子文件作为重点,对现有的数据库进行充实和完善,我们要在网上人才招聘和供需信息,实现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动态查询和电子管理,我们还要采用相关的技术实现各类高质量数据库的互联,将资源利用率提高,加强建设企业人力资源信息,计算机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要求我们必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资源的建设着手,原因就在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核心和基础就是信息资源。

综上所述,企业在计算机信息化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从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还要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和集成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满足企业日常管理需要,在计算机信息化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求我们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需求,进行正确定位、分步实施以及全局规划。搞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道路有很多,而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让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简化,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改善服务质量,让服务信息更准确,因此我国企业应多尝试使用信息技术,使其能够更加全面的应用在企业人力管理方面。

参考文献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范文5

一、信息化煤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科学重要性

信息化的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可促进价值化资源的全面整合,为煤矿企业工作提供科学管理依据,便于各部门进行信息资源利用,进而节约了综合管理成本投入。例如在教育员工层面,可令其跨地域登陆互联网络,获取公司发展动向、明确工作目标、实践流程,进而节约电话沟通、纸张应用及差旅报销费用,令工作人员在有限的时间里从事更多的工作。在煤矿企业绩效管理与综合评价层面,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基于网络系统实现在线测评、实时监控、辅导管理,进而有效节约评估投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还可令煤矿企业过于分散的信息有效集成,令各项管理业务科学有序,全面优化,并体现在网络系统中。例如日常煤矿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业务、人员流动、调配、引进等可依据流程规范按部就班进行,而他类人员信息核查、报表汇总、计算、领导管理审批则可基于网络系统完成,确保传递信息的高效、及时与准确。

二、信息化煤矿人力资源管理科学途径

1.树立战略目标,科学开展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煤矿企业是国民经济支柱行业,基于这些战略工作要求,其开展人力资源实践管理,应树立长远、宏观目标,以战略化视角,通过主动探索、积极分析,明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特征,进而真正为决策人员提供价值化、正确、全面的资源信息,有效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必要支持,为其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目标而科学制定人力资源管理调配的科学方案。针对煤矿企业人员素质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信息化素养不高的现状,应有针对性强化人力资源综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水平、应用技能,不应将信息化人力资源控制视为简单的传统模式与信息控制技术的叠加。应通过信息技术再造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综合业务。因此煤矿企业则应有步骤、有计划地组织信息化培训,引入脱产学习、专题技能知识讲座、在职训练等多重模式,优化人力资源工作者信息素养、实践技能,创建高效、完备的信息化管理控制系统。再者,煤矿企业应强化针对企业全员的广泛宣传,调动员工信息化热情,并为人力资源工作创设优质、良好的企业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2.基于基础工作创建煤矿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规范平台。煤矿企业承担着生产、建设、营销等基础性工作,其机构设置相对复杂,人力资源基础性工作任务量较大。因此应基于信息化技术创建管理人力资源规范平台,明确实践规章体制。倘若欠缺人力资源实践操作标准化支持,便会令实践控制呈现不规范甚至是混乱状况,仅仅是在表面上下工夫,无法真正行之有效地履行基础操作管理,理清工作头绪,简化机构设置,简化繁杂任务,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效果。同时,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投入,其??践信息化管理需要一定周期,因此煤矿企业决策管理人员应树立正确的观念认识,依据企业发展实践状况、经济能力,适应性扩充物力、人力与财政投入,提升信息化实践力度。例如,可依据煤矿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网络服务畅通需求及现实运行速率较慢的状况,适应性提升网络带宽建设资金投入,为人力资源信息化综合管控配备专线系统,优化工作效果。

3.优化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开展例行工作。煤矿企业人力资源例行工作包括计划制定、引进员工、考核培训、福利待遇、工资奖金、合同管理、进修离职、考勤管理等任务。体现了人力资源例行工作的显著特征,即较多工作任务需要基于员工经验进行大量的重复操作,具有复杂琐碎性,相反其体现的创造性则较弱。倘若不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将耗费人力资源管理操作人员较多精力与时间,同时这些例行工作无从避免。因此应科学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建立系统管理平台,令各类信息档案存储于系统数据库之中,简化重复性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应基于企业发展状况,联合相关单位科学开发适应企业的现代化信息系统管理软件,集成各类例行工作于系统之中。不应盲目要求软件系统的功能完备与强大,对于中小型煤矿企业,实际上复杂的功能系统并不能体现良好的应用效率,相反会造成不良浪费。因此应从实际出发,适应性创建,切实提升煤矿企业人力资源例行工作效率水平。

三、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途径探讨

1.以企业综合目标与规划为基准,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模式构建

煤矿企业作为能源型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保证煤炭资源有序开发与供给是其企业发展与运行的重要战略目标。保证煤矿企业宏观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统筹配置,同时,煤矿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模式的构建也离不开企业综合目标的引导。

推进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的构建基于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与宏观战略,探索科学化的信息化模式与实践应用方式。构建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要基于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和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首先要充分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及特征,再通过信息化资源的有效整合,将价值化的资源信息补充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去,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

2.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完全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规范

煤矿企业的发展与运行基础工作包括生产、营销、管理、建设等,企业内部的工作部门也相对复杂,这便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繁杂性,将信息化的网络平台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就更加需要完善资源管理的规范,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运行提供便利条件和指导。

现阶段,部分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过于表面化,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化的规范,直接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无序化混乱局面。煤矿企业要构建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需要针对此无序化管理局面简化管理流程,着重基于管理工作的重点制定完善的管理规范体系。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构建还要结合企业经济效益现状来进行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成本控制,还要通过管理人员的培训来引导患者树立一种科学化的管理与决策流程理念,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推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化工企业能源管理范文6

关键词 人力资源 柔性化 管理 策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发展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以及生存能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对于人才的竞争需求不断提高,也导致人才流动率的不断提高。因此,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施柔性化管理,提高企业对于人才的吸引能力,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人力资源管理柔性化概述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上,大多企业一直强调刚性管理,即在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上,主要以制度规章作为依据进行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方式虽然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但是对于提高企业员工的能动性以及主观创造性十分不利。而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则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各种人格化的管理措施,结合制度以及情感管理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进而充分提高人力资源效率。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企业管理决策的柔性化。在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大决策以及企业的决策目标选择上,应该注重从最优化的刚性原则向柔性准则转变,在决策机制上应该综合考虑使用集思广益的集体决策方式,在决策目标的制定上应该综合考虑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

(2)企业员工管理的柔性化。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要求在对于员工的管理上应该坚持人性化的原则,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以及个人需求,同时给予企业员工最大程度上的信任与关心,使其明确可以在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同样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进而提高企业员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

(3)考核机制的柔性化。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在绩效考核上,除了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方式外,同时对传统单一的物质考核激励方式进行了补充,重点补充了对于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内容,通过对企业员工精神上的嘉奖,起到对于企业员工的激励作用。

二、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实施策略研究

(1)转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首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转变管理理念,认识到传统刚性管理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缺点,明确在激烈市场竞争环境条件下企业生存竞争的根本在于人才。将以人为本作为原则指导开展人力资源柔性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定上,对于员工的基本需求应该尊重,将控制管理制度调整为尊重服务的条款,始终将企业员工至于管理的主体地位,并详尽的制定促进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的可行措施,以尽可能的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2)对企业的整体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企业管理组织结构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管理方式,因此为了确保企业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的有效实施,企业应该注重对自身组织结构的调整。现在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便是等级制度性较强,因此若要顺利的实施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应该尽可能的将企业的管理组织结构调整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通过建立扁平化的管理结构,不仅可以提高决策的传递实施效率,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的柔性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借助于组织结构的柔性化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

(3)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柔性化。对于企业激励机制的柔性化建设,在管理方法上应该采用目标激励法以及信任激励法,通过为企业员工提供良好的教育培训机会以及尊重落实员工的意见,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充分信任。其次,在企业的利益分配制度的制定上,应该合理的建立利益分配制度,通过合理的工资差别确保企业员工收入与绩效的挂钩,同时借助弹性工资机制以及竞争机制,对企业的利益分配制度进行补充。第三,应该注重情感激励方法的使用,在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上,注意关注员工的情感生活,使企业员工的心理处于良好的状态,并可以结合心理辅导的方式,提高企业员工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心理调节能力,通过这种精神激励方式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

(4)注重企业文化精神体系的建设。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要求以企业的文化精神对企业员工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与感召,提高企业员工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工作的实施上,应该注重对于企业文化体系的建设,通过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建设。在文化体系的建设上,首先应该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建设包容性、多元化以及团队性的文化氛围。其次,应该在企业内部构建学习型的组织,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学习愿望,以共同学习教育的方式提高文化对于企业职工的凝聚力。第三,应该按照时代性以及先进性的要求,对企业的文化进行更新,确保企业的文化氛围能够符合时代要求,能够对企业的前进以及员工的发展形成共同的推进作用。通过这些文化建设措施,来形成对于企业员工的精神激励,充分发挥员工的才智推动企业的进步发展。

三、结语

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主流趋势,对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当结合新形势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对组织管理氛围的改善,充分提高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结合使用制度管理等部分刚性管理手段,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高效化以及制度化,进而为企业长远战略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吴树雄.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管理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5(12):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