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的艺术形式范例6篇

表演的艺术形式

表演的艺术形式范文1

【关键词】音乐;表演艺术;形式美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2-0060-02

同一首优秀作品,由于表演者的不同最后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音乐表演艺术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来说,具有自身独特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其他的艺术形式都是一次性的创作,而音乐作品则不是这样。音乐作品可以由多个不同的人一起表演。对于同一作品来说,也可以由不同的表演者进行诠释,演出时的个人情绪等因素都能够影响到演出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表演的形式不同,不一样的形式美呈现不同的演出效果。

一、形式、形式美的含义及概述

所谓的形式,就是指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或变现方式。所谓的形式美,它与具体的内容无关,但是会与结构整合在一起出现,其受太多因素的影响,会引起人们视觉、听觉上的美感。

形式美在美学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暂且不谈论音乐表演,其他艺术形式也具有形式美,只不过是形式美出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形式美与艺术形式具有完整的统一性,它并不是脱离了艺术而单独存在的。形式美与具体的内容是不存在联系的,但是它与结构是统一完整的。对比中西方对形式美的诠释,不外乎是景外之景、象外之象、韵外之致。

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音乐也不例外,也同时兼具内容与形式。音乐形式是外在的变现,而音乐内容则是音乐创作人根据自身的音乐素养、专业知识以及灵感与创造力在某一个特殊的时间创造而成的,二者是共存的,脱离了某一方,另一方的存在便毫无意义。没有内容只是形式单独的存在,那么这便不是完整的音乐作品,它是空洞的,没有现实意义的;如果没有形式,只有内容,那么这首作品也不存在意义,它虽然有内在,但是人们根本就不能够用正确的方式认识它,这样的作品也不能被称之为完整的作品。

柏拉图认为形式包含着两个方面,即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形式。外在的形式就像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见的;内在的形式是由各种内部要素组合在一起紧密联系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外在形式直接冲击人们的视觉,给人们以感受;内在的形式是需要人们用心去体会的。音乐表演艺术的外在形式就是呈现在人们的视觉以及听觉方面的感受,让人们对音乐作品有新的认识。

形式美的创作需要艺术家根据自身的综合素养以及对整首音乐作品的把握来进行创作,创作并不是毫无目的的诠释,它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对当代社会的考察与观察,对人民大众欣赏水平层次的考量,以及对人们心理的描写等。一首好的音乐作品的诞生并不是艺术家的灵光一现,它是艺术家知识与素养的自然呈现,看似偶然实则是理所当然。一首好的作品需要有内涵,同时也需要形式的表达,形式美在音乐作品中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二、影响形式美的因素

在音乐表演当中,能够影响形式美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占据主要影响的还要数感性材料,它能够在内部直接对形式美产生影响,这些感性材料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音色。音色是表演艺术当中的“灵魂角色”,它主要包括音质、工艺以及情三个因素。音质,主要是针对乐器来说的,即使是同一件乐器,由不同的人进行演绎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这与乐器的材质没有关系,与表演者有很大关系。工艺,就是表演者对于外部环境的掌握,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演出时技术的把控等,想要达到何种演出效果,就要尝试使用相对应的表达技巧。情,就是情感与感情,这里所说的情感与感情是表演者对整首音乐作品感情的把握,在演出过程中,表演者不会因为情感方向没有把握到位而影响整首作品的失败。音色的把控与掌握与表演者自身内部的能力息息相关,因此说,想要将一首音乐作品完美呈现出来,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表演者自身的实力。

(二)音准。对于一般的表演者而言,音准的掌控与把握一直是一个难点。由于多种律制的存在,音准的存在也是具有相对性的。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所谓表演者对于音准的把握,一般情况下都是“从不准到准,然后再从准到不准”,所谓的“从不准到准”是表演者通过自身后天的努力得到的结果,是对整首音乐作品完美把控的体现,是一种正向的努力得到了升华。“从准到不准”是一种境界的升华,一般艺术大师在进行演出的时候,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掌握已经不再局限于音准上,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情感的表达,此时音准就已经成为“配角”。音准是影响一首作品完美展现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所有一切的表达还要基于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考量。

(三)力度。这里所说的力度也就是音强,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不会是没有起伏的,即使是一首平静的曲目也会有微小的波动,这里所说的起伏与波动能够带给音乐作品层次感与立体感,使音乐作品能够环绕在我们周围。关于日常的力度训练方面,每一位表演者由于对自身要求不同,因此也就会出现不同级别的训练。对于高水平的表演者来说,他们对自身的训练要求一般情况下是在几十个级别,他们要求自身要具有这样的能力。可以说,由于对力度掌握的精准与到位,因此对于整首音乐作品的把控能力就会比较强,演出达到的效果也就会非常好。

(四)速度。这里所说的速度与我们日常理解的速度有区别,但又具有一定的联系。这里所说的速度,是宏观表现音乐形态以及对段落结构逻辑的形式美的掌控,它与乐谱有关,与表演者有关。统一音乐作品乐谱是一样的,但是由于不同的表演者,因此也就会出现不同的表演速度,也就是对整个作品进程的把控不一样。

(五)节奏。节奏与演奏的乐器、演奏者以及整首音乐作品的感情都是具有连带关系的,也就是说,节奏并不是单独存在的。节奏并不是简单的循环,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的节奏可以是跌宕起伏的,也可以是平静温婉的,还可以是悲愤高亢的。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节奏的把控,并不是靠演奏者的随意性来展现的,它与整首音乐作品的感情需要也有关系。对于《二泉映月》这首作品来说,期间的跌宕起伏、音强音弱的处理,不仅要求演奏者自身掌握这种技巧,也需要对作品完全熟悉。

以上各种因素都是影响形式美的关键因素,理论上需要全面考虑到位,但是在实际演奏过程中,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对节奏、速度、力度、音准以及音色做出相应调整。

三、形式美的结构之美

(一)整齐一律。音乐这种艺术形式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较,具有更强的统一性与整齐性。对于音乐作品来说,如果在演奏过程中出现某一个地方的失误,那么在随后的演出中是没办法进行补救的,它会成为一个错误出现在整首音乐作品当中。音乐作品当中的不和谐因素需要及时剔除,不然它会一直存在于其中并且无法抹掉。

(二)平衡对称。音乐表演当中的平衡对称指的是对立面的交替,可以是A与B对立,也可以是C与D对立,还可以是更多元素的对立。这种对立的主要作用是能够将整幅作品结构撑起来,使更多音乐当中无法表达的元素得到诠释。对于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来说,并不是说演奏者的技艺超群,或者演奏者对于情感的表达非常到位、对于场面的控制节奏适中,除了这些必要的元素之外,还需要将作品当中应该体现的特点表达出来,其中就包括了平衡对称。平衡对称看起来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具w演绎过程中如果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这首音乐作品的演出就是成功的。

(三)符合规律。黑格尔认为:“在符合规律的关系中所见到的,既不是同一定性的抽象重复,也不是同与异的一致性的交替。”规律并不是说一致性的集体出现,它是一种本质上出现差异,但在某种程度上又具有某种联系,这里所说的联系是在结构或者空间领域的某种联系。总之,音乐作品要符合规律,无论是前期的创作还是后期的演绎,都要遵循规律进行,否则即使技巧再熟练,表演起来也是一堆乱码。

(四)和谐。和谐是一个大话题,但是也同样适用于音乐当中。首先,音乐作品的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的,我们生活的大环境直接影响创作者的思路。其次,在音乐作品当中也需要和谐来构建整首作品,例如,各个元素之间的和谐、音调的和谐、情感的和谐等。和谐能够使音乐作品更加优美,以一种舒适的状态呈现给人们。

四、结语

音乐表演目前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也成为最受欢迎的艺术形式。音乐表演艺术形式的不同主要是形式美的不同,人们对于音乐表演艺术形式美的追求,一直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上进行的,在这条道路上,我们需要联系理论并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在实践的过程中,将音乐表演艺术中的形式美完善到最佳,使之为音乐艺术的表演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杨易禾.论音乐表演艺术的形式美[J].中国音乐学校,2009(4).

[2]许继峰.现代中式家具和谐化设计系统研究[D].江南大学,2009.

[3]李薇.早期意大利小提琴学派的艺术成就与美学追求[D].西安音乐学院,2006.

[4]郑荣华.寻找音乐的形式美[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5]王左立.解析逻辑形式[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6]石璐.浅论音乐的形式美[J].音乐创作,2015(3).

[7]石立伟.形式美的存在[J].音乐学报,2012(2).

[8]王丽丽.浅论音乐的形式美[J].音乐创作,2016(5).

表演的艺术形式范文2

关键词:现代中国歌剧表演;文化内涵;艺术形式;社会价值

歌剧自诞生以来就因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演唱艺术被人们所喜爱。歌剧是将舞蹈,音乐,雕塑,诗歌,建筑等多种艺术种类融会贯通最后精炼铸成的综合性艺术。而现代歌剧表演艺术因其蕴涵的人文主义特征和大众审美特性已经凸显出现代社会音乐创新的新理念。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表演形式,现代歌剧表演将中国传统的民族风格与西方文化中象征性、意识流的表现方式相结合,已经逐渐本土化,现代化并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中国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1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概述及其文化内涵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艺术是中国音乐发展史上一处独特的风景,对中国音乐创作与音乐文化传播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歌剧是由单纯的音乐发展而来的,通过在舞台上进行戏剧表演的综合性的艺术,歌剧表演艺术最初是起源于西方,最开始西方国家流行的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体,结合舞台表演,音乐节奏,戏剧和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综合而成的一种音乐形式。在“五四”时期,由于民主革命的进程打开了我国的国门,接纳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歌剧艺术从此进入我国人们的视野,后来经过我国音乐家的不断努力,在吸收和借鉴了西洋歌剧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和创新,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音乐原则上,结合我国人们对于音乐的时代需求,对传统歌剧的表演形式增加了许多别出心裁的内容。如增加了许多具有教育性意义和审美性特征的舞蹈场面,使得歌剧表现场面更加活泼灵动,在剧情正常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具有中国民间音调的音乐,这种适合中国人们观赏的大众化和民族化的音乐声调,配置了剧中音乐和唱段,将人物的心理矛盾和性格特征刻画得更加生动形象。也将现代歌剧表演展现得更加的中国化,逐渐形成了中国现代歌剧本土化的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学风格。

2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重要影响及其社会价值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在反映社会生活原貌和揭示人类生存处境方面做出了重要影响。现代中国歌剧艺术表演在其发展路程中不断实现创新和发展,其综合体现出来的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风格。我国的现代歌剧从起步阶段的初见成效到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文化价值上讲,现代歌剧秉承着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同时吸收了多元文化的精髓,并跟随社会时代变更的步伐不断创新,融入了新鲜的时代特色,不断满足着我国广大观众日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并得到了广泛好评,实现了中国现代歌曲表演艺术新的辉煌,展现了现代歌剧表演的艺术表现形式极其珍贵的社会文化价值。如著名的现代歌剧《孙中山》,就以融入大众、展现时代特色作为其主要特质,通过歌剧表演的形式巧妙地展现出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时代变更,又如改编的著名歌剧《小二黑结婚》这部作品,诠释了农村人们渴望当家做主,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生动景象,在彰显时代印记方面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从艺术形式上看,现代歌剧之所以能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独占鳌头,是由于现代歌曲表演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现代歌剧艺术是以一种小众的艺术形式而著称。在剧情对白的处理过程上,歌剧表演者能通过音乐美和画面美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或审美冲击。浪漫的格调与自然景观相配合能够给观众呈现出一副绚丽的画面,且歌剧演员能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生动再现作品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原貌,在歌剧表演中融入了现代和传统的因素,能够融会贯通时代特色与观众需求,从而体现了现代歌剧表演对于文化整合水平的能力的把握,也更能体现一个社会的文化面貌。

3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及其审美体现

现代中国歌剧的艺术形式主要体现在歌剧表演过程具有很强的技巧性和转换性。从内容和节奏方面看,现代中国歌剧的表演内容主要呈现出质朴的格调。歌剧的歌词大多表现的是一种明白易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的内容,使观众仿佛走进了一副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从旋律和作曲手法来看,现代中国歌剧表演作曲手法变幻多样,节奏变化和节拍转换的频率也非常高,因此,表现出来的音乐作品具有强悍的视觉冲击力,表面上是平常的舒缓节奏,可是却能从节奏的变换与声调的转换中显示出歌剧音乐作品的爆发力和震撼力,表面上是非常舒适的语调和质朴、清新的演唱方式,但是通过歌剧表演者神情的投入,肢体的表达,和时而高亢又时而舒缓演唱会方式,就能将歌剧作品的故事情节诠释得淋漓尽致,紧紧地抓住观众的思绪,给观众一种强烈的美的享受。

4 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人文主义特征及其民族特征

在现代中国歌剧表演不断实现创新与改革的过程中,其文化精髓和音乐理念始终遵循创造经典、完善歌剧表演体系的重要原则,因此,人文主义特征及其民族特征作为重要的文化精髓便一直保留在歌剧表演艺术创作的内容之中。社会发展潮流和音乐趋势是伴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的进步而变更的,而现代中国歌剧的创作目的是汲取社会现实反映的人或事的精神内涵从而通过舞台上的艺术表演展现出人性的本质。因此,现代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主题永远都离不开有、有理想、有爱憎和有血有肉的真实人性及其人文主义关怀,其次,地理位置的差异性和文化习俗的不同使得现代歌剧表演也具有强烈的民族性。表现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具有鲜明的民俗风情。如《草原之歌》《羊角花开》《运河谣》就各自富有其深厚的民族情结和民族文化。

总而言之,现代中国歌剧表演艺术的发展融入新的美学因素和民族因素,歌剧作品的审美性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关怀。其艺术形式的多样性是现代歌剧表演的精髓体现。要推动现代中国歌剧更好地发展,就要坚持民族性的歌剧表演创作道路。从传统文化中和西方文化中吸收精神养料和音乐精华,不断实现歌剧表演的艺术形式创新,追求更高层次的艺术理想,实现现代中国歌剧表演的审美价值与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 明言. 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485.

[2] 王镇苑.中国歌剧艺术之望――苍原的艺术成就[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表演的艺术形式范文3

关键词:潮剧;表演;意义;内容;形式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7-0025-01

潮剧是广东省重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潮州戏”“潮音戏”“潮州白字”“潮调”“潮曲”等,是用潮州话演唱的汉族戏曲剧种。主要流行于广东东部、福建南部、上海、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讲潮州话的华侨、华裔聚居的国家和地区。潮剧历史十分悠久,与宋元南戏有直接的渊源关系,距今已有440余年的历史。潮剧艺术水准与艺术成就很高,已于2006年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表演艺术是中国所有戏曲剧种的中心与生命,也是潮剧的中心与生命。然而,潮剧表演艺术也同所有戏曲剧种的表演艺术一样,其本身乃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为此,本文从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必要形式三大理论层面,对潮剧的表演艺术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以求对潮剧的表演艺术,提供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一、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

潮剧表演艺术的第一个层面,是表演艺术的重要意义。

这是一个理论认知系统,但又是一个智力支撑与能量之源系统。因为理论认知对于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乃至决定性作用。

必须明确地认识到:表演艺术是潮剧的中心与生命,没有表演艺术,就只有纸上的剧本和乐谱,而没有舞台上活的潮剧。其实,所有的中国戏曲,都以表演艺术为中心与生命,这与西方话剧的“导演中心论”形成明显的区别。戏曲有所谓“角儿的艺术”之称,指的就是戏曲乃演员(角儿)表演的艺术。京剧大师梅兰芳多次强调说:“中国观众除去要看剧中的故事内容而外,更着重看表演。”“群众的爱好程度,往往决定于演员的技术。”“京剧舞台艺术中以演员为中心的特点,更加突出。”①京剧大师程砚秋也指出:“我国传统表演艺术和西洋演剧的最大区别之一是,在舞台艺术的整体中,我们把表演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虽然也有表演中心理论,而且是主要学派,但终不能像中国学派这样把表演看作是唯一的。欧洲戏剧的发展规律是:时代的美学观点支配着剧本的写作形式,剧本的写作形式又在主要地支配着表演形式;戏曲却是:时代的美学观点支配着表演形式,表演形式在主要地支配着剧本的写作形式。”②

由此可见,潮剧也同所有的戏曲艺术一样,必须以表演艺术为中心与生命,对此必须坚守,毫不动摇。

二、表演艺术的主要内容

潮剧表演艺术的第二个层面,是表演艺术的主要内容。

总的说来,潮剧的表演艺术,既要表现剧本思想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题材、主题、情节、人物、事件、情感等),又要表现剧本艺术形式的各个要素(包括体裁、结构、语言、手法、风格等)。是各种要素密切结合、有机统一的综合体。

重点来说,潮剧表演艺术的重中之重,就是角色创造,即舞台人物形象塑造,这是潮剧表演艺术的“最高任务”。人物形象的内容,又包括人物的出身、特长、职业、性格、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年龄、民族等等特点。但又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中心的中心,生命的生命。

情感是所有艺术最本质的特征,俄罗斯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指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艺术活动是以下面这一事实为基础的:一个用听觉或视觉接受别人所表达的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③

戏曲是抒情的戏剧艺术,更以情感为主要特征。因此,戏曲表演艺术也必须表现人物情感为关键与核心、亮点与看点。只有以情感表现为主,才能以情动人,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在这方面,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的表演艺术甚为典范。姚璇秋是广东澄海人,1935年生,演青衣,唱腔圆润清晰,做派稳重大方。代表剧目有《扫窗会》(饰王金真)、《荔镜记》(饰黄五娘)、《苏六娘》(饰苏六娘)、《辞郎洲》(饰陈璧娘)、《江姐》(饰江姐)等。她在《扫窗会》的表演中,就达到了以情入戏、情真意切、以情托声、声情并茂的艺术高度。尤其是剧中王金真借夜晚打扫庭阶寻夫的一段戏,她高举扫帚念了一句:“冤家,我恨不得把你一扫――”正要扫下时,突然看见俯身散发的丈夫,又听他负疚地说了一句:“妻啊!你就扫下来吧!”顷刻之间,她的心绪缭乱,举帚之手微责备颤抖,她软下心来,扫帚落于地面,对丈夫的怒视也变为爱的凝视。姚璇秋老师在“举帚”与“落帚”这两个动作之中,把人物丰富复杂、变化细腻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收到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三、表演艺术的必要形式

潮剧表演艺术的第三个层面,是表演艺术的必要形式。

形式与内容是一对范畴,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并反作用于内容。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才能相得益彰。

潮剧表演艺术的必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行当之别

潮剧的生、旦、净、丑各行当,有不同的表演特点与规律,每行演员要把握本行表演艺术的特点。

(二)功法运用

潮剧表演艺术以“四功五法”(唱、做、念、打,手、眼、身、法、步)为主要手段,这也是潮剧表演的基本功,必须扎实娴熟。

(三)写意手法

“写意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在戏曲表演艺术中主要表现为对时间空间限度的突破,以及动作、布景的虚拟。合在一起,就造成了一个与实际的生活形态相去甚远,艺术的韵律随着心意流荡的天地――当然,不会是一个逼真的纪境。”④写意的手法又常常通过虚拟、夸张的表演形式得以表现。例如以鞭代马、以桨代船等等,这都是虚拟的表演形式。夸张是生活真实的夸大。

(四)程式动作

程式动作是“从生活出发,将某些动作加以提炼和美化,经过舞台实践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含义的规范性表演动作。是歌剧、舞剧、舞蹈演员艺术创造的重要手段之一。戏曲表演中运用尤多,如‘起霸’‘整冠’‘趟马’‘走边’等。程式动作技术性较强,一般需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⑤

当然,程式化表演不是全国化的,而是自由开放的,要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服务。梅兰芳认为:一要深入理解剧本、二要在生活中汲取有关角色和动作的丰富养料、三要体验角色,只有做到这三点,才能使程式化表演具有鲜活的艺术生命。

注释:

①梅兰芳.梅兰芳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2:58.

②程砚秋.程砚秋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69.

③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A].彭吉象.艺术学概论[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74.

表演的艺术形式范文4

一、演员表演艺术的实质,就是演员在舞台上实现角色身心活动的表现过程

演员在演出过程中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与观众的审美感受和艺术欣赏,只有相互同步进行,才能彼此产生共鸣。为了在舞台上揭示人物的内心生活和心理活动,演员要充分发挥表演艺术逼真的特点,充分运用独特的戏曲表演形式,利用表演技巧,发挥情感效果手段,打动观众的内心感情。

演员是根据剧情需要和表演艺术要求,进行追求人物形象的内在美、形象美、整体美。而观众在欣赏演员表演艺术技巧的同时,随着剧情的发展,还在关心着角色的命运和剧情的走向。这就是舞台表演艺术的直观性、艺术性、过程性的体现。这要求演员对所塑造的角色,达到整体形象的和谐完美。对人物内心的心灵思维、性格感情、表情动作等,都要有内容和形式相互统一的艺术美感。

二、演员需丰富表演艺术技巧,利用其他艺术表现力,完善综合表演艺术

在戏曲表演过程中,由于剧种或角色的不同,对人物刻画表现的要求也不同。演员应吸收其他兄弟剧种和行当的优秀表演技巧和艺术表现手法,学习任何剧种和流派的优秀表演艺术,丰富表演艺术知识,提高自身的表演艺术水平。独大自尊,排斥其他表演艺术是不可取的。

舞台上演员扮演的角色是假定的,角色的行动目的和人物关系也是假定的,舞台上的各个角色、灯光、音响、服装、化妆、道具、效果、舞美布景的设计等都是根据剧情需要,通过虚拟或现实的表现形式所拟构的。演员作为表演活体,必须适应假定或虚构剧情中表现规定的需要,利用其他舞美艺术的辅助力量,运用虚拟的表现方法和表演动作表现现实生活。让观众认同剧情中的假定性,承认以假当真的表演形式和表现虚拟与现实的戏曲艺术。

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完善虚拟幻觉,现实逼真地表演。借助其他舞美艺术手法,现代化的科技设备手段,创造和谐、完美、统一的戏曲综合舞台表演艺术。

三、戏曲表演艺术发展的传承性和创新性

戏曲演员表演艺术担负着发展戏曲、完善戏曲的重要任务。在学习老一辈艺术家精湛表演艺术的同时,要进行改革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扬具有正能量的戏曲表演艺术,改革创新出与时代同步的、让观众喜欢的优秀艺术作品。

优秀的演员在任何表演形式下,都不能忽视表演艺术,充分依靠演员的扮演技巧,发挥表演艺术的功能。锻炼促进演员对演技的掌握和发展,使戏曲形式的创新具备更加有利的条件,不断地以新的形象征服观众。

表演的艺术形式范文5

关键词:戏剧表演程式;人物塑造;关系

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6-0051-01

戏剧表演指表演者依据剧本内容,塑造真实、典型、富于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戏剧以表演者自身做为创作工具。在表演艺术创作中,创作者、表演者及创作人物形象,全部统一于表演者自身。因此,在进行戏曲人物塑造时,表演者不仅需要通过自身的形体、声音等进行剧情的诠释,更重要的是要按照表演程式的要求全身心的参与创作,实现舞台表演效果最佳的目标。

一、“青山”遮不住

“戏剧程式”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根据我们民族美学原理,有规律地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经过艺术夸张,其目的和归宿是形成表现生活的戏剧素材,化生活为“程式”,用“程式”来表现生活。为更好地运用程式塑造生动鲜活的戏剧人物,表演者只有长期坚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准确把握生活与艺术的内在联系,才能使通过表演程式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戏剧表演程式的形成与发展经过观演双方的磨合,逐渐形成相对统一、规范的舞台动作模式。广泛适用于各类剧种的舞台表演中。程式是由许多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高度抽象提炼起来的,是丰富的人生、人性、人情的浓缩,也是古人(包括创作者和接受者)充满人生和艺术经验的历代天才和集体智慧的浓缩。因此充满了可以展开的丰富可能性,有特殊的传达某一类人情感、心理、性格、气质的能力。

二、水随天去“秋”无际

时代的不断发展使人们对于戏剧艺术性审美要求不断提升,因而“吸取精华、寻求创新”成为戏剧表演程式的必然发展趋势。同时,由于过去生活元素的逐渐减少,新的生活元素又不断产生,戏剧表演程式也要与时俱进。

戏曲程式的产生和运用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既要继承、尊重和运用程式,又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突破和发展程式。在饰演人物时,要特别重视对于人物的研究,调动一切表演手段,全方位、多层面地刻画人物和甥造人物。甚至借鉴和吸取其他行当和姊妹艺术的一些艺术手段来丰富和表现人物。

三、“铁马”“冰河”入梦来

与影视剧相比,戏剧表演在舞台背景布置、配乐、表现形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往往是通过表演者的唱、念、做、打等程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表演程式是否真正做到位、发挥作用,将成为决定人物形象塑造是否获得观众认可的关键因素。

(一)“铁马”开路

戏剧的舞台表演中,舞台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完全需要通过表演者对于人物的性格与所处的环境的准确把握。作为戏剧表演者,首先必须准确把握自己所饰演的人物特性,包括人物的年龄、经历、性格、时代背景等,这是人物塑造成功的必要前提之一。一个成功的戏剧表演者不论角色的主与次,戏份的多与少,都会在舞台表演中通过对于表演程式的的完美展现,以及准确把握角色特定的性格与情感,并赋予其艺术的生命力和活力,这样塑造出的人物形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表演。

(二)大浪淘沙,谁主沉浮

戏剧表演程式是规范表演者舞台表现的一个行业标准,它要求表演者通过“内在外化”的表现方法来刻画角色的艺术形象,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更贴近于日常生活,更容易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扬。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塑造过程中,还需要表演者通过对唱腔的雕饰;音色的浓厚、圆润;音调的高昂激越、跌宕起伏等艺术表现形式,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深入的刻画。在戏剧的表演程式中,内心活动必须通过外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才能呈现出完整、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三)“冰河”不可缺

表演者只有合理巧妙地运用表演程式,才能塑造出既符合人物特定性格又具有艺术观赏价值的作品。另外,戏剧表演者对于表演程式和表演技巧的运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角色的艺术效果。

新时期,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增强,戏剧表演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任何艺术的表现方式和内容都是反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程,戏剧表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必须坚持从舞台表演效果方面入手。戏剧表演程式作为人物塑造的关键环节,将直接影响到戏剧的艺术表现效果,因此,必须要进一步深化表演程式与塑造人物的关系研究。

表演的艺术形式范文6

关键词;戏曲 表演 虚拟性

中图分类号:J614.9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戏曲表演的历史悠久,遗产丰富,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同人民群众保持了广泛的联系,因而反映了人民的审美要求,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并且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体系。戏曲表演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的表演。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戏曲程式化、戏剧化的歌舞表演,综合运用“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步、法等多种表现手段以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戏曲的艺术语言多种多样。就艺术的假定性来说,凡艺术皆有程式,由于艺术家运用的物质材料性质不同,艺术语言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就使所反映的客观生活的形貌也不相同。通常所说形似神似之别,写意写实之别,虚拟摹真之别等等,就是客观生活经过不同艺术手段、不同艺术方法和不同观点在创作上的表现,从而也有了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程式。

中国戏曲艺术对戏和生活之间两者关系的认识是有其独特性的,即戏是生活的虚拟。虚拟是产生戏曲程式的理论根据,程式是虚拟在艺术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中国戏曲的表演程式是运用歌舞手段表现生活的一种表演技术格式。唱、念、做、打和音乐伴奏皆有程式,是戏曲表演的主要特点。这一特点制约着戏曲形象创造的一切方面,也贯串于舞台演出的结构体制。生活的自然形态和任何一种表演因素,如果不转化为程式,就不能统一于戏曲的舞台演出风格。从这一点说,程式是戏曲创造舞台形象的特殊艺术语汇,没有程式,就没有戏曲的表演艺术。超脱的舞台时空观是戏曲分场体制的前提,虚拟手法则是体现分场体制的手段。然而,虚拟手法的作用又不仅仅在于使时空变化的流动灵活,更重要的,是要表现在特定环境中活动着的人。虚拟的主要精神,是写景与写情、写人的浑然一体。这有两种表现形态,一是状物抒情,情景交融。其特点是:演员以虚拟手法描摹客观景物形象,又在这种创造中观照自己,形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自我感觉,凡登山、涉水、行船、走马等虚拟动作莫不如此。戏曲虚拟的景不能独立于演员之外,而是如人之形影不离,表演休止,景亦消逝。二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这种表演,不单单是把自己的动作去虚拟什么对象,而是借剧中描绘之景,以诉自己别有感触的心情。虚拟手法充分利用了舞台的假定性,但戏曲舞台的假定性又有自己的特点,所谓舞台的真实感和自己特有的假定性不能分开。舞台是空的,戏是假的,可是假戏必须真做,虚拟表演的动作越准确,结构越严谨,越符合生活的逻辑,就越使人感到真实可信。戏曲表演中,时空的虚拟,自然环境的虚拟,物体的虚拟,人物动作的虚拟等,都是基于舞台假定性这一戏曲的基本特性的。虚拟是戏曲假定性的核心,是戏曲时空观的主要体现。戏曲的虚拟动作是戏曲表演区别于其他戏剧流派的主要标志.中国戏曲艺术把生活和艺术划分为两个性质不同的范畴,生活是实,艺术是虚,艺术创造的过程即有实生虚的过程,也可以说是用虚来表现实得过程。为什说艺术是虚?这是由戏曲意像创造的独特性所决定的。正因为戏曲艺术认为艺术并不是对生活的模仿,而是用来表现艺术创造者自己在生活中的感受,也就是说艺术所表现出来的生活,是经过艺术家改造过的生活,是在生活之实的基础上溶入了艺术家之意的结果。就戏曲艺术来说,没有实生不出虚来,没有虚不成其为艺术,因此戏曲是在以实为本,以虚为用,虚有实来,这一戏曲美学思想指导下来形成特殊的戏曲舞台艺术真实的概念的。“虚从实来”(艺术创造以生活真实为依据)。“实为虚在”(现实生活为艺术创造提供了源泉)。这样的美学原则,就决定了戏曲艺术在表现生活时,必须采取借假演真,在戏曲艺术创造中演员与观众徘徊于实感与幻觉之间,形成了一种意化的生活幻觉。演员半真半假的演,观众用感觉联系的方式看,形成了一种程式的间离性与传神的幻觉感结合。

在戏曲舞台创作中舞台是被当做演出场所来理解和使用。舞台空间不表现为某一地,演员就在空舞台上进行创作。通过演员的表演舞台就不在是空的了,或山,或河,或花园,或楼台......充满了不同的生活景象。这些景象是演员创造的结果,也是观众想象力作用的结果。戏曲舞台的虚拟性表演动作,带给戏曲的艺术创造和艺术处理以极大的自由。它可以使艺术家在形式上进行最大限度的加工,装饰。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和创造。

戏曲观众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叫,“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这就证明了演得真了,就能使观众对生活产生联想,也就能唤起观众的生活幻觉。戏曲中人物情感的表现已不是生活真实的再现,而是追求一种特殊的艺术真实---像。只能模仿,不可全真。就如一幅对联所写的你一抢我一刀虽杀未恼,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一切艺术在表现无限丰富的生活时,既有自己的表现特长,又有着各种不同的限制,艺术作品给人提供的直观形象总是有限的。因此,艺术在表现客观对象时,必须要虚实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