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例6篇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1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模式;转型

当前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而作为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在实施教育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党的惠民政策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面向社会和市场教育培训,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人才需要。传统的培训方式要适当进行转型,探索从技能到创业培训的转型,从人力资源开发到人力资本培育的转型,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培养造就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1 理论教育向实践操作的转型

在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由于农民知识层次、学习时间、记忆能力的限制,需要将理论知识培训向实践操作的转型,或将理论知识简单化、趣味化,通俗化,便于学习掌握。一是将课堂从教室向田间地头的转型。要求培训机构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必须、够用”的原则,建设多种教学实习基地,多开展实践性教学。把理性知识和技术要点在试验、示范操作中讲授,让农民在实践中学习,在示范中掌握,在操作中提高,把理性知识上升到感性知识,让群众学得会,记得牢、用得活。二是将粉笔+黑板形式的课堂讲授向多媒体教学的转型。培训机构要鼓励教师加强学习和知识更新,熟练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能力。在教育培训中,将需要讲授的知识制作成教学课件,运用影像视听设备教学,理论知识与影像结合,图文并茂,动静结合,把农民的听觉、视觉和大脑的记忆能力有效地调动起来,达到最佳的教育培训效果。

2 全民培训向培养乡土专家的转型

培训机构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将农民培训由全民培训向培养乡土专家转型。一是把农民培训向乡土人才转型。拥有一技之长的乡土人才,或有基地、或有龙头、或有市场,各有各的发展能力,只要给予其必要技能提升,就能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培训机构对乡土人才进行定期开展集中培训,发挥他们的导向和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开阔农民视野、推动农村经济市场化建设的"驱动器"。二是把农民培训向农村科技带头人或科技特派员转型。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繁荣农村经济,各地政府不断地向农村派送农业技术员或科技特派员驻村包点,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农村中的特派技术人员和科技带头人教育培训,对他们进行“充电”和知识更新 ,发挥他们“二传手”作用,让他们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孵化器"。三是把农民培训向乡镇和农村中的会计员、计生员等职业技能型人员转型。通过对这些技术员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让他们成为科技培训的二传手,或由他们帮助农民选择品种、技术、项目和市场,成为农村中破解政策法规和科技难题的“解码器”。四是农民培训向龙头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转型。培训机构要对龙头企业科技和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让他们指导农民按市场需求,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生产经营,提升农民市场意识,让龙头企业科技和管理人员成为引领市场动向的“心脏起搏器”。五是农民培训向农村党员干部培训转型。党员干部在农村是农民群众的领头雁和标杆。培训机构要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科技培训,把他们培养成具有科技、市场、环保、大局和创新等意识的专家型人才,让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群众科技提升的“调节器”,带领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改善民生、带动民富、提升民智、突出民本、赢得民心。

3 技能培训向素质和能力提升转型

农民培训过程中,要从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向换脑、增智、理念更新和能力提升上转型,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一是要从生存型向创业型转变。当前国家特别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党的惠民政策为农民素质提升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培训已要从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品牌、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上做文章。教育培训领域也要向种养加、产供销并重转变,向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条拓展转变;向集约技术转变;向一、二、三产业全面覆盖转变;由农民向经理、老板转变,从生存型向创业型转变。二是从技能型向创新发展型转变。近年来,国家为了提高农民种田水平和素质能力,注入了大量资金,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生态家园建设等工程项目,加大人才培养,使农民掌握了实用技术和致富技能,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但是,现在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智能型人才,所以人才培养要向职业技能教育转型,从技能学习向素质和能力提升转型,教育培训过程中,除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外,还要进行政策法规、职业道德、科技创新、品牌建设、领导用人科学、生态安全、企业文化等有关知识培训,将农民向市民,从民工向职工或“蓝领”转变,将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变为人力资本开发。

4 培训机构向服务组织的转型

培训机构向服务组织转型的形式有:一是送科技文化下乡服务队。农民培训机构除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外,还要有学识渊博、爱岗敬业和奉献农业教育的教师。利用先进的师资和农村各种培训场所,组成送科技下乡服务队,开展送科技文化下乡活动。二是创办教学实习、示范基地。实践教育好于课堂说教和纸上谈兵,教学基地试验实习改变黑板上搞科研加工、教室里搞种粮养畜的局面。发挥教学基地实验、示范作用,让基地成为农民教育培训大课堂。三是成立和发展科教兴农服务组织。可以由培训机构牵头,让有能力的教师为主,毕业或在校学生加入组成专业协会或服务组织,让农民自愿加入,进行公益性、有偿。这样培训机构、服务组织和会员(农民)以服务为中心,上下联动,取长补短,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具有培训有师资,试验有基地,实习有场所,市场有信息,服务有信誉。四是建立职业介绍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站。培训机构在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推荐就业模式,实施“双证”教育,给农民外出就业发放“绿卡”,提供就业和创业保障。五是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服务平台进行知识传播和信息。提高教师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开设服务栏目,对农民群众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服务。

农民培训的有效转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各部门的密切合作,有效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农民培训有效转型;只有培训模式的有效转型,才能更加高效地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适应时展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实现武装、转移、减少和富裕农民。

参考文献:

[1]《构建培育新型农民平台,服务新农村建设》.于慎兴.《农村远教》.2007(3).

[2]《浅谈新农村建设亟待培育新型农民》.于慎兴.《农村远教》.2008(6).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2

为深入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文件精神,全面推动我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开展,同时按照《印发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价办法的通知》(科技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为主要对象,深入开展科技素质培训以及与时展相适应的相关科技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的本领,努力开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新局面,为保证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实施,在推进农民工积分制入户城镇工作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工作回顾

一是扎实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与市组织、人事等有关部门通力协作,通过集中培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知识储备,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培养“懂技术、善管理”的农村基层管理人才和科技致富带头人。针对我市产业结构、生产实际,从县农林、畜牧等部门聘请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村党员干部集中授课。2011年以来,共举办期培训班,余名党员干部接受了培训。

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实用技术下乡活动。以推广农村实用技术为重点,采取送科技下乡、讲座、示范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开展系统化、规范化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提高农民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能力。我局准备用年时间,争取将全市的农村劳动力全部轮训一遍,让90%的农村劳动力掌握1~2项实用技术,每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2011年以来,开展科技活动周次、举办科普大集次、开展科技入村入企活动余次、举办科普培训班期;发放各类科技宣传资料余份;为群众提供科技信息达余条。

三是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与市劳动部门一起,积极开展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同时,建议政府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持证上岗就业,为提高劳动者科学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城乡经济打下基础。今年共组织余名农村劳动力进行转移培训,余名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与此同时还加强对转移就业农民的法制教育,增强农民的维权意识。

四是全力推进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建设。重点推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建设,技术协会主要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为专业户提前、产中、产后全程跟踪服务。实践证明,农村专业协会对农村的发展、农业的繁荣以及农民的致富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0年以来市科技局局在全市个村建立了蔬菜、林果、花卉、养殖、加工等个专业协会。

五是规范管理,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考核。不断创新培训形式,集中培训和经常培训相结合。做到月月有安排,常年不断线。加强对培训工作的规范管理,把培训工作纳入科技局年度考核,推进培训工作健康稳步地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第一,农民对科技知识培训的认识还不怎么到位。某些地方与部门给农民服务的意识还不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知识培训重要性认识也不足,并没有放在一个突出位置。农民科技知识培训也没有实行有效调控;用人单位在招录农民工时,也只是重视使用,并没有将培训提到日程上来,没有投入人力开发成本。

第二,农民科技经费的投入量并不足,在进行预算安排时并没有设立专项培训资金。

第三,没有对农民科技知识培训的有限资源整合利用好,相关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法律保障也不健全,农民科学技术培训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四,农民培训的管理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在对农民实行分类培训的时候,只是将重点放在了教材、资金、场地等方面,没有对资源进行统一安排,不能进行合理利用,某些内容的实用和针对性还不强。

第五,组织农民培训还比较困难。很多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农村中绝大部分的适龄劳动力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当地城里参加工作,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大多数是属于中老年人,其文化水平和年龄结构,并且他们本身认为参加不参加培训的意义并不大,这给培训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三、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实行农民市民化是历史的必然,为了保障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我们有如下的建议:

加强政府对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的领导工作。《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要在以后的15年内提高全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其基本方针是“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农村人口在我国人口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提高广大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也是实施公民科技文化素质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所在,各级政府中的相关领导要切实抓起来。对农民加强科学知识技术的培训,各级政府的响应领导要真正担当起责任来。

第一,思路一定要理清,重点也要明确。各级领导要具有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对农民科学技术培训方面的工作摆在一个与农业、农村工作相对等的重要位置上来。

第二,加强领导,协调安排。注意按照“政府统筹,农业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管理与运行机制,强化宏观调控,统一协调,相互配合,使得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能成为各级政府行为。

第三,注意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利用好已经存在的农业科学技术方面的教育资源,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探索好各个部门之间能够进行有效协作的新道路,制定利于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工作的相关规定,对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的运行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有效组织农民开展科学知识技术方面的培训。注意加强农民科技知识培训体系建设,尤其发挥电脑远程教育在培育新型农民中的作用。

第四,注意加强相关培训经费投入,能够使得培训工作顺利展开。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机制的建立,能够对农民开展有效培训。对农民科技培训的经费要注意再加大投入,建立各级政府为主导的多种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投入机制。采取中央财政投资,各级地方政府投资,进一步解决广大农民科学技术知识培训不足的相关问题。各级地方政府要善于将农民科学知识技术培训中的经费纳入到本地方的财政预算体制中,并且要确保相关的配套资金能落实到位。并且相关政府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做到专款专用,使得资金效益能够得到最大发挥。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3

关键词新时期;农机科技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主要的业务职能之一,其与农机管理、监理、推广构成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加以分析、研究和解决。

1存在的问题

1.1政府重视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机化学习的财力支持不够。大部分农机化学校的基础设施都是20世纪70~80年资建设的,存在教室简陋、陈旧、教学设备老化落后、缺乏应有的电教化教学设备等问题,跟不上社会科技水平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机管理部门本身不健全,从省、市(地)、县(市)3级农机管理机构来看,无论是农机推广部门还是农机监理部门,从县(市)到省都有相对应的直接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而农机校却没有相对应的直接的上级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这样也就容易导致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上下不协调,缺少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对下级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监管、指导与支持。这些都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1.2教职工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农机教学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参差不齐。www.lw881.com有的是接班顶替、有的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有的是“半路出家”,有的是转业军人安置的,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由于农机校无上级业务对口领导部门,广大教职工每年不能定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影响了其业务知识的更新。

1.3领导和机手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认识不够

一般都认为农机是在农田作业,作业环境不复杂,驾驶操作简单容易,只要会开就行,机手没必要参加培训,认为培训只是个形式而已。

1.4与相关部门配合协作不够

如农机部门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与劳动部门的关系,农机系统内部学校与监理、推广的关系,这些协作关系处理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

2对策

2.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自信心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拖拉机培训管理办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农机科技培训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加上中央、省、市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购机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这些都为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农机培训教育工作者必须抢抓机遇、正视困难、振奋精神,增强做好农机科技培训的自信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断推动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2.2强化对农机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

通过新闻媒体、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技能竞赛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和社会宣传农机化科技培训的作用和成效,进而提高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科技培训的良好氛围[2]。

2.3努力争取资金政策和舆论支持

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将农机科技培训经费真正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保证农机科技培训经费及时到位。同时,农机业务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农机校也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出色的成绩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赢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为开展好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4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坚持对教职工进行经常性业务技能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教师持证上岗,规范管理,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专业教师队伍。二是积极鼓励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学校采取定期组织听课、举行教学观摩会等方式,不断促进和增强教师的授课水平[3]。三是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保证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课时,确保培训质量。

2.5推行组合式培训模式

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对拖拉机驾驶员开展培训、取得驾驶证的同时,开展农机维修、电气焊等劳动实用技能培训,使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机手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技能,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2.6加强配合协作,拓宽培训范围

农机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安全管理是农机管理不可分割的整体,农机推广脱离了培训,新机型、机具、新技术就不可能被人们了解和掌握,更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农机安全管理脱离了培训,农机的安全应用就得不到保证,更不可能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因此,农机科技培训与监理、推广要密切配合、全方位发动、宣传农机科技培训政策、规定、要求和好处,保障培训生源[4]。在推广新机具及办理购机补贴手续时,必须要求办理的对象具有拖拉机驾驶证,同时结合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对机手进行跟踪培训。要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杠杆作用,加大田检路查力度,使机手明白要操作农业机械,就必须参加农机培训办理驾驶证。

3结语

农机校要适应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人才、设施和社会知名度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同职业学校和劳动部门等联合办学的力度,拓宽农机科技培训的专业范围,将培训延伸到农机维修、电工、电气焊工等其他专业。充分发挥农机科技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电科技培训上的生力军作用,不断开创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4参考文献

[1] 朱丽萍.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当代农村,2008(9):78-79.

[2] 马龙武,陈海涛.农机推广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5):85-86.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4

关键词新时期;农机科技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是各级农机主管部门主要的业务职能之一,其与农机管理、监理、推广构成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而新时期如何做好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必须加以分析、研究和解决。

1存在的问题

1.1政府重视支持力度不够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农机化学习的财力支持不够。大部分农机化学校的基础设施都是20世纪70~80年资建设的,存在教室简陋、陈旧、教学设备老化落后、缺乏应有的电教化教学设备等问题,跟不上社会科技水平发展的需要。二是农机管理部门本身不健全,从省、市(地)、县(市)3级农机管理机构来看,无论是农机推广部门还是农机监理部门,从县(市)到省都有相对应的直接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而农机校却没有相对应的直接的上级业务管理和指导部门,这样也就容易导致农机科技培训工作上下不协调,缺少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对下级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监管、指导与支持。这些都在较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1.2教职工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农机教学人员整体业务素质偏低、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有的是接班顶替、有的只有初中文化程度、有的是“半路出家”,有的是转业军人安置的,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由于农机校无上级业务对口领导部门,广大教职工每年不能定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影响了其业务知识的更新。

1.3领导和机手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认识不够

一般都认为农机是在农田作业,作业环境不复杂,驾驶操作简单容易,只要会开就行,机手没必要参加培训,认为培训只是个形式而已。

1.4与相关部门配合协作不够

如农机部门与交通部门、公安部门与劳动部门的关系,农机系统内部学校与监理、推广的关系,这些协作关系处理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

2对策

2.1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增强工作自信心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拖拉机培训管理办法》和《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有关农机科技培训的法律法规的出台实施,特别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加上中央、省、市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购机补贴政策的大力实施,这些都为农机科技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农机培训教育工作者必须抢抓机遇、正视困难、振奋精神,增强做好农机科技培训的自信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断推动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再上新台阶。

2.2强化对农机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

通过新闻媒体、实用技术培训、阳光工程培训、技能竞赛和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企业和社会宣传农机化科技培训的作用和成效,进而提高社会影响力和认知度,努力营造出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科技培训的良好氛围[2]。

2.3努力争取资金政策和舆论支持

建议各级政府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出台规范性文件,明确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将农机科技培训经费真正纳入当地政府财政预算,保证农机科技培训经费及时到位。同时,农机业务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农机校也要提高认识,加强自身队伍建设,以优质的服务、出色的成绩树立良好的社会信誉和形象,赢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为开展好农机科技培训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4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坚持对教职工进行经常性业务技能的培训,特别是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对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格要求教师持证上岗,规范管理,建立一支业务素质高、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专业教师队伍。二是积极鼓励教师采取各种形式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学校采取定期组织听课、举行教学观摩会等方式,不断促进和增强教师的授课水平[3]。三是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保证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课时,确保培训质量。

2.5推行组合式培训模式

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在对拖拉机驾驶员开展培训、取得驾驶证的同时,开展农机维修、电气焊等劳动实用技能培训,使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机手参加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农民就业技能,提高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技能,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2.6加强配合协作,拓宽培训范围

农机科技培训、技术推广、安全管理是农机管理不可分割的整体,农机推广脱离了培训,新机型、机具、新技术就不可能被人们了解和掌握,更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农机安全管理脱离了培训,农机的安全应用就得不到保证,更不可能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因此,农机科技培训与监理、推广要密切配合、全方位发动、宣传农机科技培训政策、规定、要求和好处,保障培训生源[4]。在推广新机具及办理购机补贴手续时,必须要求办理的对象具有拖拉机驾驶证,同时结合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对机手进行跟踪培训。要充分发挥农机监理的杠杆作用,加大田检路查力度,使机手明白要操作农业机械,就必须参加农机培训办理驾驶证。

3结语

农机校要适应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人才、设施和社会知名度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同职业学校和劳动部门等联合办学的力度,拓宽农机科技培训的专业范围,将培训延伸到农机维修、电工、电气焊工等其他专业。充分发挥农机科技培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电科技培训上的生力军作用,不断开创农机科技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4参考文献

[1] 朱丽萍.农机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当代农村,2008(9):78-79.

[2] 马龙武,陈海涛.农机推广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09(5):85-86.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5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1 当前农民科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吉林地区周边乡镇,在家务农的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下,思想观念保守,平时只顾低头种地,不闻外界时事。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低,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农民学习兴趣,将成为今后吉林地区农民科技培训的立足之本。

1.2 农民科技培训投入不足。

我地区农民科技培训技术力量主要分布在市、县级农业机构,各乡镇村屯技术人员比较少。面对当前农民培训规模,往往是顾此失彼。加之培训经费投入缺乏,目前培训仍以举办各种养殖、种植培训班、田间地头面传口授为主,培训手段科学技术含量不高。一些先进的“声、光、电”教学技术和设备没有得到普及和利用,缺乏生动的现代化声像、影视等科技教学设备,甚至在偏远村屯,还没有固定的科技培训场所。

1.3 农民科技培训缺少跟踪调查。

农民科技培训的目的是推动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在培训过程中,普通只注重培训环节,而忽视培训效果。农民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及时总结并修改培训内容,只能按照计划进行多次重复培训,培训内容脱离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

1.4 农民科技培训网络信息薄弱。

互联网作为主要信息载体,在当前农民科技培训中所占比重比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农民对网络比较陌生,基层农技人员对网络接触少,网络知识缺乏。目前在我国农村,通过互联网获得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技术信息的家庭仅为9%,在互联网熟练操作出售农产品的家庭还不足 5%。

1.5 培训资源未能得到合理利用。

目前,吉林地区农民科技培训资源还未能得到有效联通和衔接,组织培训工作的单位和部门除农广校以外还有市妇联、科技局、就业局等多个单位。这些单位各自培训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同,致使农民科技培训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由于各部门举办的培训没有做到合理整合配置,教育培训资源不能得到统筹运用,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培训、无序培训,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时间。

2 改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对策。

2.1 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科技培训的领导工作。

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培训部门应联合植保、环保、土肥等相关部门,创立研究、培训、推广三位一体的协作模式。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积极有序地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增加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经费投入。

中央和地方财政每年要有足够的培训经费预算,培训部门将培训专项资金切实的用在农民身上,用在农民科技培训的项目上,任何部门和个人不挤占,不挪用,做到专款专用,以保证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为农业生产和发展做出贡献。

2.3 培训要符合当前农民的实际需求。

对农民开展科技培训,必须先调查研究,统筹规划,根据当地的生产特点,制定培训计划。不能搞“一刀切”、“大帮哄”,要了解农民的需求,培训内容要迎合市场需求,培训形式要多种多样。2011年冬季,市农广校举办农业创业培训项目——肉食鸡养殖技术培训班,所有学员统一食宿、学习在一起,学员学习热情高,此次培训紧跟培训学员所在地的农业结构调整,教学形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员的专业需求补充专业知识,教学中有必要地技术介绍,有专家现场解剖讲解及现场精彩答疑,课堂气氛热烈。亲自到各大养殖基地进行现场参观及技术咨询指导,让学员更是大开眼界,培训效果反响极好。

2.4 开展培训后跟踪调查活动。

在今后的培训过程中,应开展有效的跟踪调查活动。形式有入户调查、问卷调查、电话回访等。跟踪调查不仅可以了解培训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培训改善和提高。通过亲自与培训农民交流,积极实现知识和信息的互动,了解农民的想法和要求,完善相关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更好地完成培训工作。

2.5 强化农民科技培训的宣传和引导。

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范文6

关键词:农民培训;实用技术;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78-02

派遣高校相关专业学生深入农村乡镇、企业和农户,把科技人员引入农村一线,加强人才培养;把科技知识引入农村一线,帮助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向周边辐射,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真正实现农村大地上的“产学研”三结合。例如湖南农业大学实施的“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就是一种地方农业院校服务“三农”的经典模式[1]。研究生参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相对于本科生、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更具专业性,对所学专业的知识理解更深刻、意义认识更清晰,能够有效地促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普及,加快了高校农业规模化发展,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自觉服务“三农”的意识不强,研究生自身积极性不够高。我国农业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致使立足于为“三农”服务的农业高校和农业科技工作者长期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而这又导致了农业高校在服务“三农”的过程中,自觉意识不强[2]。研究生在科研项目选题方面,多重视农业科技高端的点和纯理论方面研究,而对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推广的实用技术开发较为忽视,造成研究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同时在农业科技推广方面缺乏实践经验,不能真正深刻理解农民的需求,也就无从谈起因地制宜地进行针对性的技术培训。

2.农业教育、科研、推广脱节。一直以来,我国农业教育、科研以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为主,有专门的推广体系,相互之间合作不甚深入,而农林院校、科研院所毕业的大量毕业生又不直接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导致了我国农业教育、科研、推广的严重脱节;农业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先进的科研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转化和推广;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不仅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同时也部分引发了农业科研人员和农民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使得农业推广的难度大大增加。

3.农民积极性不高,难以取得农民的信任,培训效果不甚理想。一方面,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老龄化、低文化、妇女化”的现象突出,接收新技术、新知识能力较弱,往往是被动接受培训而不是主动参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培训的组织难度[3];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农民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视,各地方都组织了各种培训,但从事农民培训的机构有政府部门所属技术单位、职业院校、民间培训机构、企业(合作社)等,不仅实力相差悬殊,目的也不甚一致。致使农民在眼花缭乱的培训后更加丧失兴趣,对于培训人员的信任程度也随之降低。

研究生的知识主要是理论知识和实验经验,对于大田生产的经验比较缺乏,所以准备的培训内容更加偏向理论,而农民对于理论类的知识并不感兴趣;且理论性的东西讲起来较为乏味,更难以吸引农民的目光。同时有些研究生对于农民培训困难程度认识不足,准备不够充分,培训内容不够丰富,宣讲不够生动,对于农民具体的需求贴合不够紧密,故而培训效果不甚理想。

4.培训时间过短,后续指导跟不上。不论是高校参与的农民培训还是其他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都存在连续性不强、缺乏后续指导的问题。而各培训机构之间也没有良好的沟通与协调,往往造成重复培训、培训空缺、资源浪费等,但有些生产技术的关键点却存在培训空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民培训的质量,阻碍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提高。

二、解决研究生参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端正研究生农民培训的态度,建立激励制度。服务社会是农业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也是学校自身价值体现的有效途径。农业高校采取有利措施,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投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为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发挥农业高校应有的作用[2]。高校应加强对研究生服务农业的思想教育,在校研究生应自觉端正对农民培训的态度,对农民实用技术进行培训不是导师下达的勉强完成的任务,而是研究生实践自己的农业生产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大好机会。

同时农业高校应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以提高研究生参与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如参与农民培训的过程可由导师打分算到研究生的课程学分里,也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使研究生能自觉体会农民的需求,提高培训水平,确保培训质量。

2.提高农民参与实用技术培训的积极性。首先地方政府要制定出相关的激励措施,对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经济上的补助,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到培训学习的行列,造就更多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4]。其次培训方式要贴近农民的需求,在时间、布局等方面要满足农民的意愿,保证农民的需求,切实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充分的利用。根据当前农民对科技知识和技能的需求,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5],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特色,因地制宜地设计培训内容,真正培训到农民的心里去。

3.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功能。现在我国的农民培训主要是政府主导模式,涉及农民培训的部门就包括农业、教育、劳动、文化、共青团等,政府在农民培训的组织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部门实施合作管理,资源浪费现象会大为减少。各级政府应先对农民培训进行整体规划,制定符合当地生产特色的培训章程,然后引领各高校、培训机构、企业对具体农业生产进行全程指导,兼顾产前、产中、产后,覆盖生产、养殖、销售等各方面,消除培训盲点,以保证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农民的需求得到满足。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素质问题。农民素质提高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步伐[6]。对农民实用技术的培训任重而道远,政府各部门、各高校、研究生应明确自己的责任,协调合作,积极探索,促使农民培训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白姣,陈晨.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之地方高校作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9(32):1459~1460.

[2]沈振锋,胡紫玲,赵静.发挥农业高校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15-217.

[3]田玉斌,刘文明.江苏省农民培训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2011,(5):94-96.

[4]张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标准与实施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05,(1):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