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行业调研报告范例6篇

新能源汽车行业调研报告

新能源汽车行业调研报告范文1

在当今的世界汽车市场和汽车行业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调查报告,其中有一种广为人知,那就是通常所说的“J.D.Power质量调查报告”。与这个报告相比,其创始人倒是鲜有人知。其实,J.D.Power就是其创始人名字J.D.Dave Power的一种简称,在他的家乡美国,人们常常称戴维为“质量先生”。

戴维大学毕业后,曾在汽车公司任过职。在工作中,戴维注意到,美国经理人习惯于让各种调查报告适应自己的需要,否则他们就要求反复调整调查报告直到最终结果与他们所期望的结果一致。而且,出资做调查的企业,往往并不针对研究报告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消化和改善。

戴维对这种态度很不认同。1966年,戴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专业从事调查研究工作。

现在,我们看到的J.D.Power报告早已不再局限于汽车领域了它还覆盖了电讯、旅游、房产等行业。但是,戴维也承认,J.D.Power报告中最著名的还是一年一度的汽车质量、可靠性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报告。

为中国车市把脉

J.D.Power公司的调研信息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汽车行业具有特别的价值。快速成长的中国市场正在经历着汽车制造商数量的历史性增长,这些制造商每年向顾客提供大量的新车。对于本土品牌和国际品牌来说,要适应日益加剧的竞争环境和了解新消费者间的细微差别都是一项挑战。

近日,J.D.Power亚太公司公布了2008年中国新车质量调研报告其中一汽丰田的两款主力车型表现优异,旗下的COROLLA EX花冠和CROWN皇冠分别在中型车和豪华车两个细分市场摘得桂冠。

2008中国新车质量调研报告主要关注新车购买者在购买新车后2-6个月内遇到的问题,报告把新车质量问题划归为两大类――设计质量和生产质量,并细分为类别:车身外观;驾车经历;配置、操控和仪表板;音响/娱乐/导航系统;座椅;空调系统(HVAC);车身内装;发动机和变速系统。

戴维认为:“所谓‘质量’问题,其实包含了在汽车消费者整个体验过程中产生的一切问题。因此,我们在调查问卷上努力为汽车消费者提供一个包括所有容易被认知的故障名单,让消费者挑出他们认定的故障。为了使我们的调查更充分,我们还让消费者填写任意他们想到的而问卷中没有出现的汽车故障。我们的调查始终围绕消费者,并最终为消费者和生产者服务。”

一汽丰田实至名归

在评判标准方面,J.D.Power坚持独特直观,即综合新车质量的类别,以每百辆车所出现的问题数量来衡量,分数越低表明发生故障的频率越小,说明其质量也越高。

J.D.Power的新车质量调研报告显示,一汽丰田的CROWN皇冠以72分的成绩拉开了与其它同级别车型的距离,其表现远远优异于豪华车细分市场96分的平均成绩。COROLLA EX花冠则以89分在中级车细分市场崭露头角,该细分市场的平均分则高达218分。这一事实说明CROWN皇冠和COROLLA EX花冠在质量问题方面的数量远低于同级别车型,是真正的高质量车型。

在全世界范围内,TOYOTA品牌车型一直以高品质著称。在中国,一汽丰田的全系车型都拥有TOYOTA的优异设计品质和先进的制造工艺,享誉世界的TPS(Toyota Production Svstem)精益生产方式是高品质的重要保障。TPS倡导“品质的打造源于每道工序”,以世界先进的生产线和专业人员的精准配合,以及对每道工序的严苛把控,通过流程设计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向下一道工序,带来超越自动化的放心品质。据悉,一汽丰田的每一部汽车都经过钢铁、涂装材料、部件等多项检查,处处贯彻“品质为先”的理念。

另外,本次J.D.Power新车质量调研报告显示,中国的新车车主最常抱怨的问题与发动机和变速系统有关,耗油量过高也是老生常谈的问题。采用双VVT-i发动机的CROWN皇冠和COROLLAEX花冠,不仅使燃油燃烧得很充分、有害气体的排放减少,而且还实现了在中低转速下的充沛扭矩输出和高转速下的卓越动力的输出。

据悉,优异的车辆品质和性能是很多消费者青睐于一汽丰田旗下车型的重要原因。到今年下半年,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在公司成立的短短五年时间里,累计销量已突破100万台,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中国汽车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为了表达对广大消费者5年来的支持与厚爱,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特别针对四款主力车型CROWN皇冠、REIZ锐志、COROLLA卡罗拉和VIOS威驰分别推出特别纪念版车型。

新能源汽车行业调研报告范文2

从2009年启动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开始,政府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行动已经进入第7个年头。

到2016年,政府的扶持以及行业的发展经历震荡和转折。骗取财政补贴的丑闻曝光,招致政府的调查和整顿。同时,国家调整补贴政策,将技术水平低下、纯为谋取补贴而生的车型排除在扶持范围之外,并用更加市场化的激励机制逐步取代直接的财政补贴。

钻国家补贴政策漏洞,进行骗补,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产业?国家为什么还要继续拿着几百亿的资金去扶持它?

“骗补”调查

“骗补”一词,已经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它身上背负的一个污名。

这是震惊国务院总理的行业问题,中央财政为扶持新能源汽车安排的几百亿资金当中,被骗走或被企图骗走的部分可能超过了1/4。

有的生产企业勾结关联用户,利用伪造材料虚构并不存在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业务,空手套白狼骗取财政补贴。有的企业因为2016年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减少,在车辆还没有完成生产的情况下,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锁定2015年更高金额的补贴。

另一种骗补手段是实际生产的车辆与申报材料中的参数不一致,但仍然按照申报材料中的参数申领补贴。比如车企不按申报材料所述安装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电池组缺斤少两。还有经销商在获取补贴之后,拆下锂电池倒卖,给车辆换上更廉价的铅酸电池再次销售。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将同一组电池在多辆汽车上拆装,重复利用以申请财政补贴。

骗补丑闻在今年1月份被媒体曝光。随后,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针对补贴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开展核查,国务院也组织部委对整个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情况展开更大范围的督查行动,财政补贴资金的监管和使用情况也是督查内容之一。

工信部部长苗圩曾在3月份承诺,待查清全国骗补情况之后,会“第一时间”向媒体公布2015年有哪些企业参与骗补、涉及多少车辆和多少资金。

但是,或许是因为调查揭示的问题之大超出了预期,调查结果的公布过程显得羞羞答答。

首先是7月上旬,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西安的一场行业座谈会上宣读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督查报告的主要内容,承认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存在通过欺骗套取国家补贴扶助资金的情况。

督查报告归纳的骗补以及“违规谋补”方式包括这样三种:车辆未达到推广标准甚至未生产,违规取得牌照骗取补贴;车辆符合规定,但卖给关联企业而非终端用户,未达到补贴条件提前谋取补贴;车辆卖给终端用户,但在获取补贴后大量闲置,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

肖亚庆还表示,报告内容引起的“震惊”。

两个月后,财政部公布四部委核查过程中发现的五起典型案例。其中,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虚假申报2015年销售新能源汽车1131辆,涉及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6亿元。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这四家,则是在车辆还没有完工的时候提前办理机动车行驶证,以申报高于2016年水平的2015年补贴。这四家企业共计多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5亿元。

截至9月12日,业界和公众最关心的骗补企业名单仍然没有通过正式渠道。据报道,名单预计在两个月后公布,目的是让问题企业在这期间补齐材料,便于有关部门做出最后处罚。

根据《证券日报》的披露,财政部等四部委在核查过程中发现涉嫌骗补和违规谋补的车辆总数达到76374辆,涉及补贴总金额92.7亿元。

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截至2015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9.7万辆。中央财政为补助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从2009年到2015年底共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

简单计算可知,涉骗车辆占总产量的15.4%,涉骗金额占中央财政补贴总额的27.7%。

市场支持力不强

骗补案例之所以经常发生,是因为整个新能源产业都依赖于财政补贴。企业的最大动力不是通过技术攻关制造出用户想买的车型,而是以达到补贴标准、实现出或虚或实的销量为手段,去谋取纳税人的资金。

决策者的注意力也没有局限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骗补问题。政府官员和智囊多次强调,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整体增长的背后,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7月份受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委托一份名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分析和提示”的报告说,一些地方和企业不具备产业基础,缺乏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却热衷新建新能源汽车项目和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因此加剧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风险。发改委官员曾在多个场合引用这份报告的结论。

低水平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举个例子。有企业将接近6米的汽柴油版轻客车型拉长到6米以上,宽度、高度、轴距不变,并取消发动机和变速箱,在底盘下方挂上一组在外的动力电池,在驾驶座椅下方安上电动机和电控系统,生生拼凑出一款“新能源汽车”。汽油版顶配车型售价20万元出头,纯电动版售价达75万元,比特斯拉Model S入门车型都高。但是按照2015年的补贴标准,6至8米长的纯电动客车最高可获得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补助共计60万元,所以这款轻客的终端售价最低可至15万元。

乘用车市场也存在不少单纯依靠补贴生存的车型。比如,几款享受补贴的微型电动车与淘宝上可以买到、价格两万左右的四轮老年代步车相比,整备质量差不多,续航里程差不多,都没有防抱死系统之类的基本安全配置,只是最高时速因补贴标准要求达到了80公里。但因为补贴,这些与老年代步车技术水平相当的“新能源车”售价达15万元以上,足以买一辆凯美瑞这类的B级汽油车了。

因而,有人甚至戏称,目前中国纯电动汽车压根就不是给消费者开的。

此说固然有些以偏概全,但到目前为止,包括乘用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远远没有达到让市场乐意接受的技术水平。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充电功能往往闲置,其油耗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没有优势。纯电动乘用车的用户普遍患有里程焦虑症;如果算上在公共充电桩时产生的停车费,其使用成本也不见得比传统燃油汽车低,更不用说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便利。它们只是用户在大城市限制传统燃油汽车牌照情况下的无奈选择。

所以,支撑新能源汽车生存的,更多时候是补贴,是牌照政策的照顾,市场这个最雄厚、最可持续的力量仍有待加强。

市场支撑力不足,导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上不了规模,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碎片化。

前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报告举例说,2016年前5个月,100多家企业共生产车型超过700个,单车型平均产量仅150辆左右;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企业共30多家,生产车型90多个,单车型平均产量仅800辆有余。骗补重灾区新能源客车企业近50家,涵盖车型470多个,单车型平均产量约为55辆,排名前十的新能源客车企业平均产量近2000辆;新能源专用车企业50多家,涵盖车型140多个,单车型平均产量仅20辆。

补贴政策调整

财政部等部委对5个典型骗补案例的处理,包括不予补助、追回预拨补助、按问题金额50%处以罚款、将车型从推荐目录剔除、取消整车生产资质、将相关人员移交司法等程度不等的措施。

但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仍将继续。西安座谈会上,财政部官员表示财政补贴对新能源汽车发展产生了重大推动作用,在对骗补行为严肃查处的基础上,“今后仍将总体保持补贴政策连续性”。

同时,补贴政策也将调整。具体的补贴新政尚未出台,但大方向已经确定,即提高技术门槛,逐步减少补贴金额。工信部官员在西安座谈会上说,根据督查情况,国家将对补贴政策进行三方面的调整和完善:首先,研究建立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等因素挂钩的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适当降低6米至8米、8米至10米等纯电动客车车型补贴标准,并改进补贴拨付方法。其次,工信部将研究提高进入新能源汽车推荐车型目录的条件,对现有目录进行动态调整,提高补贴产品的先进性水平。第三,推进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同步管理办法的出台,建立企业平均油耗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挂钩制度。

不仅政府没有放弃新能源汽车,资本似乎也看好其长远前景。上汽、北汽、吉利、奇瑞等汽车企业都准备通过专门的新平台生产新能源汽车。大众也在和江淮探讨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合作的可能性。

做电器的格力、做通讯的中兴、做漆包线的露笑科技、做网络视频的乐视,近期都已通过收购或自建产能涉足新能源汽车市场。

决策者和投资者都没有放弃新能源汽车,可以通过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肩负的使命来解释。这个行业背负着两大使命。一是尽可能多地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减少交通行业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的排放(至少是将污染从城市人口密集地区转移出去),即“节能减排”。二是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中国汽车行业整体落后于国际同行一大截的情况下,通过汽车电动化这个口子取得突破,实现“弯道超车”。

为了节能减排,中国跟世界其他主要汽车市场一样,都已制定严格的油耗目标。按照2016年起实施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第四阶段强制性国家标准,2020年国产乘用车平均油耗要降至百公里5.0升。之前的2016年至2019年,油耗目标分别为百公里6.7升、6.4升、6升和5.5升。达不到各自油耗目标的企业将面临罚款,或遭受车型不予上市等处罚。

企业为实现油耗目标采取的手段之一,是利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改良榨取传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比如采用直喷技术、降低车身重量、搭载微混系统等。

丰田、本田、通用、现代的不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并没有进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目录,有节能车补贴也仅限于局部地区,但它们今年都不约而同地大力推广。相比新能源汽车目录中的插电式混动汽车,这些车型的使用体验更接近传统燃油汽车,日常使用过程中省油效果也更加明显。推广这些车型对于降低它们的平均油耗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发力新能源汽车,对于降低企业平均油耗的效果则是立竿见影的。比如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的测算显示,2015年合资品牌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为百公里6.92升,同比下降2.6%;自主品牌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为7.01升,同比下降1.8%。虽然自主品牌的降幅稍落后于合资品牌,但考虑到自主品牌目前在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占有率超过95.8%,新能源汽车对合资品牌整体燃料消耗量影响不大,却能够使自主品牌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下降1.2升,达到百公里5.8升,提前3年实现2018年的降耗目标。

世界能源理事会一份报告也说,林林总总的政策和技术选项当中,包括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对于实现法律法规要求的燃油效率阶梯式改进更有前途。

这份报告测算,如果没有电动汽车,2020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超出监管层所设限制的29%。要实现排放目标,2020年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市场将需要达到530万辆,占预计乘用车年销售总量2400万辆的22%。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5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20.7万辆,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1%,离上述推算目标还有很远的距离。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水平还无法说服持币待购的消费者为它们买单。对于缺乏市场支持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节能减排的使命似乎过于沉重。

新能源汽车行业调研报告范文3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到会并做重要报告。万钢在“汽车产业战略转型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的报告中,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他指出,在未来5-10年中,混合动力汽车将成为传统汽车节能技术改造、升级换代的主要方向。万钢指出,我国电动汽车已经进入产业化阶段,纯电动、插电式电动汽车将成为近期发展战略的主流,燃料电池汽车会成为未来的制高点。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亟待调整、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日益凸显,产业转型升级尤为必要和紧迫。在为期三天的会期中,论坛从政策动向、市场趋势、技术创新、管理经验等多个视角探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点问题,各界代表将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与研讨,展开思想碰撞,分享创新思路、借鉴有益经验。

已连续举办六届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被誉为“汽车行业的达沃斯”,较以往相比,此次论坛呈现出以下特点。

视点权威、前瞻。“中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这一年度主题,是在论坛组委会历经一年,多次与政府部门、行业机构沟通和企业交流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这充分保证了论坛研讨议题的权威性和前瞻性。

国家部委高度重视,国内外嘉宾积极参与。本届论坛筹备期间,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环保部和商务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出席本届论坛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以及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30多位政府官员。同时,参与嘉宾几乎覆盖了所有国内整车企业集团、著名零部件企业、跨国公司、国内外行业组织和研究机构的高层领导。论坛还得到了行业老领导和知名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交流形式多样化,同期活动精彩纷呈。论坛在圆桌会议、全体会议、互动研讨等正式会议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不同方式的非正式会晤与交流,全面促成政、产、学、研的沟通与合作,有效提升论坛的成果及质量。论坛期间还举办了政企见面会、高尔夫精英友谊赛、战略合作签字仪式、C-NCAP第三季度信息会、试乘试驾等精彩活动,丰富了嘉宾的行程,使沟通与交流无处不在。

媒体关注和报道力度空前高涨。本届论坛再次得到了国内众多主流媒体和新闻机构的大力支持,全程到会媒体150多家,计200余人,媒体形式涵盖了电视台、电台、报纸、杂志、网络等,多家交通广播电台首次对论坛进行了联合现场报道。

新能源汽车行业调研报告范文4

新兴产业的关注焦点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将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世人瞩目的焦点。

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低碳经济与汽车产业相融合的一场技术革命。一方面是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也是我国汽车产业继续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该产业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我国经济转型在具体产业上的落实,不仅能满足居民巨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推进经济增长,而且使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目标在产业层面得以实现,还有利于增强我国汽车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根据我国政府的承诺,到2020年要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到45%的目标。汽车作为主要的减排目标之一,需要制定更高的排放标准,新能源与汽车产业的结合成为必然。

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混合动力汽车,这类车型已经相对成熟,只是生产成本较高,相关政府部门只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就可以得到推广。另外一种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和电动车,但目前城市相关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推广这部分新能源汽车需要各相关部门联动,在部分城市进行试点成功后才能推行。

从2009年开始,国家就谋划产业对接。去年3月份公布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到,计划到2011年形成5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同时,国家发改委从去年5月份开始,对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电容、驱动电机和电动附件产业进行密集调研,了解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发展现状,筛选具有创新能力的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确定政策支持对象。

去年,国务院总理在上海考察时,提出要大力支持电动汽车的发展。之后,国家发改委汽车专家组组长王书林也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新能源汽车在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产业政策支持下,逐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关键在政策扶持

培育一个新兴产业,在重大技术研发、生产力转化和推广应用方面环环相扣,国家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起到关键作用,相关行业及细分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完善都非常重要。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取得实质性进展”,着力突破新能源汽车的“重大关键技术”。而全国政协今年的一号提案就是发展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成为政协委员的重点关注对象。

据悉,国家发改委将在3月底公布《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李毅中表示,新能源汽车研发的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价格比较高,为了鼓励私人购买,工信部与财政部在协商补助政策,补助金额最高可能达到6万元。据预测,到2012年,国内示范运营的新能源汽车将达6万辆,财政部的专项补贴也将高达200亿元

国家在产业政策、推广政策不断落实的同时,今年多家央企也将启动充电站建设,新能源汽车的试点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中信证券预测,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将从13个扩大到20个。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相关行业标准和细分行业标准不可或缺。万向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提出了《关于制定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的建议》,建议成立国家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委员会,制定完善的产业标准。鲁冠球提出建立统一的关键零部件产业标准体系、制定锂离子电动汽车产业标准,加强与发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的接轨,制定出具有国际通用水准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广汽集团总经理曾庆洪提出,电池使用寿命和充电时间制约着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关标准。

核心投资机会在电池业

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着中长期的投资机会,全产业链都将受益,核心受益环节是电池业。同时,投资价值还在向电气系统、整车以及上游资源领域延伸。

电池行业是市场关注热点,在谈到新能源汽车时,几乎所有的投资和研究机构都将重点指向这一细分行业。汽车对电池的使用量巨大,一辆电动汽车可比4000台笔记本电脑,每台汽车平均使用正极材料50公斤、负极材料40公斤、电解液40公斤。2009年国内电解液需求为8000吨,仅汽车需求就增加50%。

目前锂电池渗透率较高,镍氢电池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锂电池毛利率高,对相关企业业绩支撑大,正极毛利率为30%,负极20%,电解液40%,隔膜70%,六氟磷酸锂材料70%。

锂电池行业有较多的优质投资标的股。杉杉股份(600884.SH)是锂电池行业龙头,国内最大规模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供应商,其中锂电池正负极居国内第一,电解液全国第二,已经形成了“资源+技术+市场”的产业链优势。电解液属于高技术环节,江苏国泰(002091.SZ)是电解液行业龙头,国内第一,全球第三,占领中高端市场。该公司新建年产300吨六氟磷酸锂产品项目即将迎来中试,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市场中的规模优势。中信国安(000839.SZ)是国内唯一大规模生产动力锂电子二次电池的厂家,其下属子公司还是国内最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和锰酸锂生产厂家。隔膜生产商佛塑股份(000973.SZ)与比亚迪合作,正在增资扩建项目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

新能源汽车行业调研报告范文5

在国务院前不久讨论通过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提出了改善汽车的燃料经济性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升/百公里以下;商用车新车燃料消耗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对此,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iCET)中心主任安锋博士表示,要实现《规划》中2015及2020年的目标,未来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还须加强对传统车型节能减排的关注力度,大幅提升传统汽车的节能技术水平,推动车辆向小型化、轻量化及小排量化方向发展。他呼吁中国政府及社会对汽车企业的平均油耗实施有效监控,加大对传统车型节能减排的关注力度。

自主品牌压力大

作为中国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倡议发起单位之一,iCET一直密切关注中国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体系的建设、实施与监测情况。7月25日,iCET 了《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研究报告2011》(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重点评估了中国主要汽车集团、主要汽车企业、合资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企业及进口车经销商在2011年度的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状况。基于对权威部门数据的收集整理,《报告》采用标准方法学分析了中国汽车的产业结构,并对“十一五”中国汽车行业燃料经济性的发展状况及“十二五”发展趋势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iCET 的《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为每百公里7.2升,合资品牌企业为每百公里7.7升。由于自主品牌企业多为小排量低油耗车型,因此企业平均燃料消耗水平较低,但其产品技术相对较落后,与合资品牌企业相比,要实现2015年的目标值面临更大压力。此外,2011年我国汽车整车进口量累计超过100万辆,同比增长28%,占到我国全年新增汽车总量的7%左右,进口汽车的燃料消耗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并且,由于乘用车燃料消耗第一、二阶段限值标准缺乏对进口车燃料消耗的有效管理,2011年我国进口汽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为每百公里10.1升,高于国产汽车30%以上。进口汽车产品类型中以大排量的SUV、豪华轿车为主,整体油耗较高,与国产车相比,进口汽车要实现2015年目标值形势更加严峻。

当然,自2006年以来截止到2011年底,由于国家对汽车行业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实施,共累积减少使用燃料350多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100多万吨,对促进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安锋博士认为,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国汽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了每百公里7.5升,同比下降了3.7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强化监管是利器

长期参与中国车辆燃油消耗量标准法规制订工作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标准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金约夫表示,中国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水平在美国和欧日之间,但由于中外方在汽车运行工况、测试方法、标准限值等方面有很多差异,所以进行直接对比,有一定困难。在汽车保有结构方面,欧洲有将近50%的柴油车,而我国主要以汽油车为主,因此达到车辆燃油经济性指标的压力更大。美国的燃料消耗量看起来很高,但其燃料经济性却是最好的,这是因为美国车的排量大、功率大,平均车重比中国高400公斤,按照每增加100公斤0.5升的水平,美国的燃料消耗水平可以降低2升左右。日本在低整备质量段的车燃料消耗限值和中国差不多,而1550公斤以上的车燃料消耗限值要高很多,但日本整体的燃料消耗水平比中国低很多,这主要是因为小排量的车保有量大,以及拥有大量新能源汽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达到5.4升的水平。据了解,目前各国都在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力度,以降低燃料消耗水平。

新能源汽车行业调研报告范文6

据汽车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截至7月6日,在113家汽车类上市企业当中,有40家了上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已上半年预报的37家零部件公司中,逾七成业绩预喜。增幅最大的公司当属猛狮科技,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800万元至940万元,同比增长187.28%-237.56%。

在汽车行业整体较为低迷的逆境中,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何以逆流而上?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半年汽车零部件公司业绩上涨在预料当中。一方面,由于零部件公司的供货价格在一季度就已确定,所以汽车销量下行对于其影响不大;另一方面,在目前的情况下,汽车零部件的收益只会越来越薄,新增成长性、回报率高的业务,可以稳定企业经营。因此不少零部件企业都在做外延式的并购,扩大经营范围,对其业绩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有相关业绩预告显示,“调整产品结构”是大部分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的主基调。这些公司太多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积极拓展合资和自主整车客户业务,以及加强国际合作和海外并购越来越多的中国零部件企业正在由“增量”向“提质”转变。如华域汽车将“产品结构调整”上升至“优化产业布局”,成为其战略调整的核心;又如东安动力以“新拓市场逐步填补传统市场”,市场结构由单一的传统微客向高端微客、MPV和轻卡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