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康复护理范例6篇

骨折康复护理

骨折康复护理范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患者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7~62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3例,交通事故伤20例,重物砸伤3例;开放伤10例,闭合伤26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1~48 h。

1.2 手术方法 开放性骨折均给予立即清创,同时采用外固定支架或克氏针等固定手术。闭合性骨折手术时间为伤后6 h内或者6 d以后,手术方式选择解剖钢板或者锁定钢板内固定。

1.3 治疗结果 本组36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0.5~5年,平均2.5年。患者全部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创面愈合不佳,二次手术皮瓣覆盖创面后痊愈。6例晚期合并创伤性关节炎,但均能行走。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由于Pilon骨折累及胫骨下关节面,几乎住院的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术前应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术后常见的一些并发症。打消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以及对手术并发症的顾虑,取得患者手术前后的积极配合。

2.2 术前准备 该型骨折均是高能量损伤所致,往往在Pilon骨折的同时,还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在做术前准备时应详细检查。特别是开放骨折患者,常常只注意到开放的伤口而忽略了隐蔽的损伤,如头颈部损伤、脊柱骨折、腹腔脏器损伤等。对于闭合性骨折,手术时机为伤后6 h内或者6 d以后,原因为伤后6 h~6 d小腿及踝部软组织张力较高。伤后6 h内未手术患者应注意抬高患肢,必要时可采用足部气压循环泵,肢体采用50%硫酸镁湿敷以便消除肿胀。

3 术后早期护理

3.1 摆放 术后患者可以采用仰卧位,患肢抬高30°~40°,置放于布朗氏架或者垫高的被褥上面。这样可以尽早消除肢体的肿胀,减轻切口疼痛。对于有石膏托固定的患者,应保护好内外踝、跟骨结节等隆突部位,防止形成压疮。

3.2 观察肢体末梢循环情况 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循环情况,Q2 h,特别是术后的72 h内。当发现足背动脉搏动不明显,患肢足趾温度低,趾端苍白、青紫等情况时,及早通知医生,尽早做出处理,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3.3 疼痛的护理 术后根据手术中的情况,常规使用硬膜外或静脉镇痛泵,可以调节镇痛药物的用量,随时观察可能的副反应,必要时给予强效镇痛剂。

3.4 切口和创口的护理 对于有外固定支架或者克氏针固定的患者,应做好钉道的消毒及护理,能暴露的钉道及创面或切口,尽可能不用敷料覆盖。不但可以通风,防止细菌在局部的停留,减少创口感染的几率,同时也便于观察肢体及局部的血液循环情况,也便于创口和切口涂抹碘伏等消毒液。

4 术后康复指导

术后第2天即可做足趾的伸屈活动,膝关节的伸屈运动,以及小腿肌肉的舒缩训练,不但可以促进功能恢复,也可以有效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及早消除肢体水肿。术后3~5 d,当肢体肿胀消退后,即可坐于床旁或者立于床边活动双下肢。术后5 d即可扶双拐练习步行。术后的早期下床活动,不但可以有效的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且可以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利于骨折端的早日愈合。

5 讨论

Pilon骨折早期并发症多为创面不愈合和皮肤坏死、伤口感染。原因主要是软组织损伤严重,局部张力太高,引流不畅,开放性伤口清创不彻底,以及手术方式选择不当等因素[2]。

术前抬高患肢,采用足部气压循环泵,肢体采用50%硫酸镁湿敷等护理措施,对于消除肿胀,减少皮肤坏死及切口感染显得尤为重要。术后早期的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切口和创口以及钉道的细心护理等措施,亦能起到及早发现以及补救的作用。术后的康复指导可以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对骨折的愈合亦能起到促进作用。

参 考 文 献

骨折康复护理范文2

【关键词】 老年股骨骨折;康复护理;功能锻炼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本组245例老年人股骨骨折,男91例,女154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74.8岁。

1.2 骨折部位 股骨颈骨折108例(44%),股骨粗隆间骨折103例(42%),股骨下段16例,股骨上段4例,股骨头坏死10例。

3 护理措施

3.1 心理支持 多数患者是突发,没有心理准备,易产生焦虑抑郁,悲伤或精神痛苦,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常表现出急躁、发脾气或情绪低落、活动减少、自我评价消极等。这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意识与信心,也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和预后。针对其表现,给予多陪伴、多帮助和沟通,并由专科护理人员同患者进行每次10 min以上的陪伴交流,3次/d,以帮助患者减轻孤独感,郁闷、忧虑等情感障碍,并争取家属积极配合,确保患者达到良好的身心状态,积极配合治疗。

3.2 加强基础护理 ①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和清洁,可视病情、体质,动员患者利用3点、5点支撑抬高上身臀部,也可借助吊环进行,定时翻身拍背,按摩骨隆突处,骨突处垫气圈或糜垫;②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营养、高热量、高维生素等粗纤维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便秘及泌尿系统感染;③要保持房间空气新鲜,地面湿式清扫,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咳嗽动作,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④密切观察患肢水肿、疼痛、远端血运情况,据病情肢体被动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3 牵引的护理 ①睡普通床,患者外固定要牢固且肢体处于功能位,不可随牵引绳移动,不可用被子等压住牵引绳。在牵引4~6周后,随着砝码的减轻,可带着牵引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同时练习健肢。去除牵引后加强髋、膝关节活动,练习股四头肌和臀肌。初次下地行走须有专人看护,切不可伤肢负重,采取三点步态,防止摔伤;②术后患肢置外展位,抬高30°~40°,高于心脏水平的功能位,以利于患肢静脉、淋巴回流,牵引时应注意检查局部皮肤有无受压,腓骨小头处应垫棉垫保护,以免损伤腓总神经,导致足背伸无力,出现垂足畸形;③骨牵引针眼处每日用75%酒精消毒1次,及时清理渗出物,预防感染。

3.4 手术治疗的护理 ①术前1~2 d有针对性地对老年患者讲解有关股骨骨折手术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强调手术的适应证和必要性,讲明麻醉方式和安全性,使老年患者产生信任感,能乐观地接受手术;②术中巡回护士要随时观察病情、询问其感受、顾虑和要求,及时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必要时要用适当的语言交代手术中所必须承受的痛苦,对于有些容易引起紧张的步骤要粗略报告或延迟报告;③术后认真交代注意事项,细心解答老年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

3.5 功能锻炼 ①术后第1天,疼痛减轻后,指导和帮助患者被动地做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舒缩和屈伸膝关节活动的练习,每项内容逐项进行,10~15 min/次。同时肌肉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粘连;②术后第2天,在患者所能忍受的疼痛范围内,鼓励患者做腿部肌肉的绷紧-放松训练,分次进行100次/d,同时开始活动踝关节;③术后1周用力做膝关节屈曲、过伸及踝关节活动,5~6次/d,10~20 min/次;④术后3~4周可指导并帮助患者扶双拐下地,患肢不负重,恢复期要特别注意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嘱患者患肢不要作盘腿动作,不要坐小矮凳或下蹲,一般需6个月方可完全去拐,患肢负重。

4 结果与讨论

4.1 本组245例患者中有158例手术、内固定术和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除1例因术后功能锻炼方法不当,致使人工股骨头脱出,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有87例保守治疗后恢复健康。本组病例出院时,无1例发生褥疮,肌力均达到2~3级以上,患肢与健肢比较,无明显肌萎缩及关节僵硬,患者心态良好,骨折愈合时间缩短。

4.2 讨论 老年人骨丢失明显,且破骨细胞增多,加之情感障碍,故骨折后愈合缓慢,容易发生并发症。合理有效地康复干预可对骨折断端产生机械性刺激,加速关节液的流动,促进骨痂形成生长,以利骨折愈合。护士对患者要有足够的理论指导、心理护理及耐心沟通,施行因人而护,相互理解,才能使康复护理顺利进行,以期达到良好的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学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骨折康复护理范文3

[关键词]骨折; 功能锻炼; 康复护理;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126-01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护理学不断走向多元化、人性化。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成为疾病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骨折的病人病程较长、费用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显得更为重要。张云等[1]认为:其目的主要是维持关节的正常功能,减少并发症地发生。骨折后,如活动减少,渗出液和血液就会发生机化,骨、关节、韧带粘连而导致僵硬,因此要进行功能锻炼。要最大限度恢复肌肉力量及耐力,防止肌肉萎缩。防止骨质脱钙,预防骨质疏松。骨骼活动时,承受重量时新陈代谢,反之新陈代谢停止,骨的生成停止,而骨仍不断的破坏,钙的排泄率大于沉降率,钙会流失,使骨质脱钙。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条件,促进骨质痊愈。骨折的生长靠许多因素,其中局部血液循环是重要因素,功能锻炼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其主要原则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系统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是促进骨折病人早日康复的前提和保障。其方法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 功能锻炼

1.1 功能锻炼的具体要求 功能锻炼要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必须强调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功能锻炼的要求在于恢复、促进下肢的主要功能站立和行走。

1.2 分阶段训练

骨折后1至2周:此时骨折断端尚不稳定,伤残肢体血液循环差, 可能还有水肿。应把病人伤肢远端适当抬高, 在肢体远端做轻度按摩, 肌肉做轻度收缩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3]

骨折后3至4周:此时伤肢的疼痛基本消失。可以做更有力的肌肉收缩活动, 还可做伤肢未固定关节的自主活动。骨折固定去除之后:此时除了继续原来未曾固定部位的活动外, 重点要转移到曾被固定关节的锻炼。关节不能做主动活动时, 可由他人或伤者本人帮助进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的动作要轻柔, 用力适当, 活动范围应逐步由小加大, 不能引起疼痛, 防止拉伤、扭伤。关节活动有改善时, 多做主动活动, 并逐步加大活动范围, 延长时间, 以不产生疲劳和疼痛为度。当关节活动恢复到一定程度后,可增加抗阻运动, 肢体上加沙袋进行活动,提高肌力, 加大活动范围, 并提高动作的灵活性和复杂性, 如进行下肢负重行走、上下楼梯、跨越跑跳等训练, 直到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3]

1.3 功能锻炼的方法

1.3.1 主动锻炼是功能锻炼的主要方法,要依靠患者自身力量进行锻炼,对主动运动的患者多指导、多鼓励,指导患者进行有利于骨折愈合的运动,鼓励患者微小的进步。[1]

1.3.2 被动运动指完全靠自身以外的力量进行运动,被动运动的方法有按摩、理疗、推拿、针灸、借助器械和被动活动。被动活动力量要柔和,不要过累,防止损伤,以患者不痛或轻痛为度。[1]

1.4 功能锻炼的原则功能锻炼要遵循动静结合,主动、被动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1]

2 康复护理

2.1 转变护理模式要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把人看做一个整体,了解病人的身心需要。把功能锻炼和健康宣教贯彻于病程始终。病人入院时就应向其讲解有关知识,让病人有初步的了解,如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重要性等。在未出现并发症之前,就学会基本的训练方法,掌握其要领,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正确指导病人,积极有效地进行宣教,不拘泥于单纯地执行医嘱,而是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康复训练中。护士应主动、耐心、细心地经常观察和分析,在适当时给予其鼓励,使病人坚持康复训练,与病人一起找出效果较好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中。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许多护理人员对专科知识了解不够,知识浅薄,主动学习意识差。要不断学习专科护理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并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如医学心理学、物理学等,有效地应用于康复护理中。不断丰富护理人员的内涵,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2.3 运用护理程序实施康复护理将护理程序贯穿于康复护理的整个过程中,更好地实施护理。

2.4 严格做好基础护理骨折病人由于卧床容易发生许多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褥疮、营养不良、便秘等。应该为病人提供舒适的病床单元,保持床铺整洁干燥、无渣屑,鼓励和协助病人勤翻身,按摩受压处,预防褥疮发生。饮食上应该提供营养丰富的易消化饮食,多食纤维素,预防便秘。

2.5 重视健康教育由于病人缺乏相关知识,或护理人员宣教指导不到位,造成病人认识不足,忽略了康复护理,造成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应加强健康教育,向其说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如何做好功能锻炼,以及功能锻炼的原则和必要性。帮助病人早日康复,早日重返工作岗位。

3 心理康复护理

由于环境陌生、疾病影响,骨折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加之病程较长,康复程度的不同,病人心理压力也很大。但大多数病人的心理反应都随着病情的发展与转归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 惊恐状态、否定状态、抑郁状态、依赖状态、适应状态。[5]护士应该做好心理护理,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 护士应该主动热情服务,态度和蔼可亲,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有关规章制度、有关医护人员、尽快帮助病人熟悉住院环境,减轻焦虑。

3.2 向病人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减轻病人的恐惧心理。介绍成功病例,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倾听病人的倾诉,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护士应适当的移情,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时刻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

3.4 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多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感情状况,赢得病人的信任,适当的安慰和鼓励病人。

3.5 鼓励病人积极参加有益的娱乐活动。根据病人伤残程度,分组进行康复活动。通过交流,使病人有了更加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也为重返社会的角色适应奠定了基础。

3.6 告知病人康复护理要循序渐进,千万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其因为过于急躁而丧失信心。

3.7 实施全程优质服务,做好心理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使骨折病人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必须牢固树立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相结合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指导病人进行康复护理,最大限度地恢复伤残肢体的功能,减轻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康复护理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医学治疗向多元化综合治疗的护理方向转变,其主要目的是尽早使康复工作付之实施,以帮助患者恢复的最佳满意。骨科疾病有治疗时间长、护理难度大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给患者予以科学的康复护理指导,对促进其早日康复具有重要意义。[6]

参考文献

[1] 张云,王青芳.骨科术后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旬刊),2007, 14(15).

[2] 李剑媛,张福祯.骨科患者的功能锻炼[J].中华护理杂志,2002,(2).

[3 ]高春东. 骨折康复锻炼的三个阶段[J].现代养生,2001(5).

[4] 丛红卫,郭淑英.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2007, 9(177).

骨折康复护理范文4

关键词:髋骨折;老年人;康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相较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也引起国内外护理界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现状

调查显示,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如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则能早期活动,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25%~7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4~12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不能恢复到骨折前水平[1]。有研究者[2]采用自制问卷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术后防脱位知识的知晓率为62%,正确掌握功能锻炼方法者仅为56%,能做到主动功能锻炼者仅为26%。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不理想与术后康复锻炼效果不佳密切相关。

2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因素

2.1年龄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领悟能力差,且文化水平较低,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均较差。加之身体系统功能退化,全身各脏器机能下降,这些均对术后康复造成影响。有研究者[3]调查了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手术疗效,发现年龄较轻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

2.2手术方式 目前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而近年来伴随着内固定物和置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

国内研究[4]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使患者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术,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目前大多数医师认为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促进作用[5]。

2.3基础疾病 有研究者[6]统计了321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基础疾病的数量、病种和分布,分析并发症与健康状况、功能康复、生命留存的关系。结果显示,80%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心、肺、脑、糖尿病等共计469例,发生率最高为心血管系统疾病;49例因术后并发症而无法下地,52例患者在1年内死亡,肺炎是高龄患者的首位死因。

Tarazona-Santabalbina等[7]对136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提示:性别、Barthel指数、心脏衰竭及认知损害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为认知损害、体力状态、年龄、脑卒中、Charlson合并症指数以及在住院期间发生谵妄。

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的生理特点,且术前常伴有较多的内科系统疾病,使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影响疾病的康复。

2.4疼痛管理 髋部骨折患者在受伤至创伤愈合的整个过程中,均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术后疼痛不能有效缓解,将严重制约患者的康复锻炼、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8]。

有研究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不仅能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还可促进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提高早期康复训练效果[9]。

2.5抑郁情绪 国外报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9%~47%,平均29%[10]。研究发现,抑郁症状评分高的老年患者行走功能、生活自理和移动功能的评分较低,说明抑郁是影响老年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11]。文献表明,存在抑郁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缺乏功能锻炼,易导致关节僵硬、肌无力、无法行走,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2]。

有研究者[13]通过对照研究发现,经过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后,心理抑郁程度得到缓解,可提升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帮助其更快恢复健康。

3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干预

3.1干预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治疗理念的更新,康复干预的重点已由单一的肢体功能训练转向全面康复,强调康复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通过多学科的康复团队协作不断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治疗、护理和康复的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恢复功能的独立性,增强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加强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干预模式有多学科协作模式、老年骨科医疗模式、综合护理模式、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连续护理是以护士为核心,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得到经过精心设计的、多方团队支持的、连续性护理活动。

3.2干预内容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个性化的制定基础疾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康复宣教、术后随访内容。多因素干预治疗,例如准确监测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增加营养、完善术前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和时机、多模式镇痛、早期功能锻炼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恢复有良好的作用,优于常规护理。康复护理贯彻整个疾病过程,包括术前、术后的功能锻炼。由于关节结构异常和疼痛,术前功能锻炼主要围绕关节周围肌来展开,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锻炼。有研究者[14]对60例老年髋部手术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术后正确的功能康复锻炼指导,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

术后功能锻炼应遵循早期主动、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和全面锻炼四大原则。对于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可在术后第1 d开始鼓励患者做小腿、踝部的自主活动,锻炼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活动,遵医嘱3 d左右在床上活动(如膝关节伸屈),4~6 w后试做伸屈髋、膝关节、抬腿活动。为了防止术后过早负重导致骨断端移位,于术后至术后1个月内其主要的锻炼方式是在床上进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1~3个月的访视中才开始部分负重锻炼直至行走锻炼。对于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可于手术当天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肌肉舒缩运动;术后1~2 d可主动屈髋、直腿抬高、伸髋;术后3~5 d进一步主动屈髋、屈膝。遵医嘱于术后第6 d、第7 d开始站立训练,术后第7 d~第9 d开始步行训练。

有研究表明[15],术后立即开始关节运动可使胶原纤维沿应力沉积,从而将瘢痕对关节活动的限制降到最低。规律的功能锻炼可增加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保持髋部正常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并逐渐恢复日常活动能力,这对于老年患者的完全康复非常重要。

3.3出院后康复指导 髋部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系统的康复训练长达1年之久。在英美国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之后,医院会为其提供服务,转向康复机构和护理院进行康复;或是联合医院、各专业人员及患者家属,共同解决持续性照顾问题。

我国康复机构的发展尚不成熟,面对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的需求大等问题,髋部骨折术后主要通过居家康复完成,家庭护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对患者要加强出院健康指导如下。

3.3.1嘱患者及家属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术后康复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由弱至强。因患者个体差异,需根据医嘱,确定扶拐下床时间、完全负重行走时间。

3.3.2术后注意事项 ①正确使用助行器及拐杖,预防在家时意外跌倒;②避免摔倒、剧烈跳跃和急转急停;③扶单拐时需置于健侧;④避免快速行走、避免进行剧烈的竞技体育运动;⑤避免过多负重;⑥控制体重;⑦预防骨质疏松。

3.3.3术后注意预防和控制全身部位炎症的发生,防止造成人工关节感染;拔牙、发热、出血或有局部炎症时要使用抗生素;术后功能恢复期间,需要服用消炎止痛药,减少功能锻炼期间关节的肿胀疼痛。

3.3.4预防关节脱位 ①根据医嘱避免坐小板凳及蹲便;②避免跷二郎腿或两叉;③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屈曲;④避免术侧髋关节内收、内旋位等不良姿势。

3.3.5上下楼梯练习 上楼时健肢在前,患肢跟上;下楼时则患肢在前,健肢跟上。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过程,有效的康复护理,不仅能帮助恢复肢体的功能,而且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冯晓兰,邹叶芳,陈利勤,等.预见性护理在透析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3):1611-1612.

[2]王玲,郭礼涛.针对性术前访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246-247

[3]卢柳霞,刘卓红.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23):3672-3673.

[4]陈述祥,陈彦东,刘红光,等.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危险性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737-1739.

[5]张秀果,丁俊琴,井永敏,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75-877.

[6]Tarazona-Santabalbina FJ,Belenguer-Varea A,Eduardo Rovira-Daudi E,et al.Early interdisciplinary hospital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hip fractures-functional outcome and mortality[J].Clinics,2012,67(6):547-556.

[7]王晓伟,孙天胜,刘树清,等.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选择与术后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12):1171-1174.

[8]何丽红,魏素兰.高龄髋部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29-30.

[9]Holmes JD,House AO.Psychiatric illness in hip fracture[J].Age and ageing,2000,29(6):537-546.

[10]Kamholz B,Arbor A.Depression after hip fracture[J].JAGS,2007,55(1):126-127.

[11]Tarazona-Santabalbina FJ,Belenguer-Varea,Rovira Daudi E,et al.Severit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s aprognostic factor for mortality and recovery of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J].Geriatr Gerontol Int.2015,15(3):289-95.

[12]刘冰,白颖.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5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48-50.

[13]曹虹,赵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干预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7-上旬):1929-1933.

骨折康复护理范文5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康复护理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手术治疗较困难,致残率高,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粘连是其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未能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常导致肢体功能受限或需二次手术关节松解治疗。作者总结2004年8月至 2007年2月6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术后疗效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4例、股骨髁间9例、髌骨21例、胫骨平台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3d。本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其中股骨髁上、髁间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逆行髓内钉或国产锁定钢板;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胫骨

平台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或国产锁定钢板。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泵留置48h止痛。

1.2 方法

(1)心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术前即让患者了解康复的原理和方法,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使其消除功能锻炼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延缓愈合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防止消极逃避锻炼,又要避免急于求成。

(2)常规护理:术后应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及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征象;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剂;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立即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踝关节背伸和跖屈交替练习,24h后连续被动运动(CPM)康复锻炼。

(3)康复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防治,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康复前先向手术医师了解患者骨折的特点、手术过程、内固定稳定程度。让患者在健侧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有节律地进行,以髌骨能上下移动为有效。这是一种主动锻炼的方法,可维持肌力、减少粘连。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CPM康复活动。应根据康复医学原则和康复护理内容与手术医师共同制定出CPM应用计划,包括CPM的开始时间、初始角度、每天增加的度数及活动时间、治疗周期、出院后的活动方法[1]。术后镇痛,使膝关节在无痛下在可动范围内进行功能锻炼。运动速度一般选择1个周期/min。运动时间2次/d,1~2h/次。在CPM间歇期,作股四头肌主动舒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主动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关节腔积液、促进消肿,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主、被动运动相结合,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屈伸功能。骨折术后的稳定性必须与主刀医生沟通、分析,如骨折未获足够稳定性,术后肢体仍需制动。

转贴于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功能评定,根据Kolmert[2]标准进行评定:优:膝关节完全伸直,屈>120°,无疼痛和成角、短缩

外成角>10°、短缩>2cm。

2 结果

6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时行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82.3%。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滑膜关节,长时间的固定极易引起关节囊粘连、挛缩、关节僵硬或强直,最终导致膝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膝关节周围发生骨折经过内固定术后,活动障碍主要因关节韧带、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腱挛缩或关节内外粘连所致。缺乏运动和负重的刺激,软骨细胞和纤维软骨细胞的营养受影响。制动后肌肉发生萎缩,肌力下降。下肢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康复特点是早期活动和延迟负重,若固定稳定,建议使用CPM,可增

加关节活动、减轻肢体肿胀,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4]。康复介入的早晚与膝关节功能成正比[5]。作者认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及骨折特点,加强患者的康复教育及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早期康复介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活动度。另外,除锻炼关节活动外,中、后期需指导下逐渐负重活动,还应包括全身血循环、心、肺功能的锻炼等,改善患者整体活动机制,重新融入社会并恢复职业生活。

【参考文献】

1 鲍素珍,马清亮.CPM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88~189.

2 Kolmert I,Wullf K.Epide 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 Acta Orthop Scand,1982,53(6):957~967.

3 Li YR,Chen XW, Fan Y,et al. The therapy of paraffin wax and joint mobilization for dysfunction of knee joint.Zhong Guo Linchuang Kangfu(Chin J Clin Rehabil),2001,5(6):100.

骨折康复护理范文6

【关键词】老年下肢骨折 护理 康复训练

1 临床资料

从2003年—2008年我科为268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制定早期康复计划,其中:股骨颈、股骨转子间骨折103例,股骨干骨折81例,胫腓骨骨折84例,患者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54岁,平均68.8岁。

2 护理

2.1心理护理

2.1.1一般心理护理 对病人应热情接待,主动用关切的语言与病人交谈,做好病人的术前宣教,对病人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心理疏导,鼓励病人及家属制定护理计划,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1.2术前心理护理 向病人介绍手术和麻醉的方式,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肯定手术和麻醉的安全性,手术医师技术的可靠性,各种仪器设备的先进性能,成功治愈的相同病例,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需求,尽量解除病人的紧张不安心理,使病人对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安全感。对手术前必需给予的术前准备,术中给予的引流管和所用器械,护士也要交待清楚。

2.1.3术后心理护理 了解病人术后的心理状态,病人回病房后,管床护士在观察术后病情变化的同时,应用亲切和蔼的语言,告知病人手术进行情况很顺利,患肢固定良好,对切口疼痛可采取一些放松技术转移其注意力。护士在做每一项操作时都应耐心细致的解释,不可强制。

2.2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2.2.1警惕心、脑血管的并发症 对有潜在发病可能的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2防止呼吸道并发症 病人入院,要求不吸烟,鼓励病人咳嗽、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增加肺活量。在协助病人翻身时,拍击背部使积痰易于排出,若痰液粘稠可给予雾化吸入。

2.2.3褥疮的预防 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海绵垫或骶尾部加防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并注意观察皮肤变化,加强皮肤护理。 转贴于

2.2.4预防泌尿系感染 要鼓励病人多喝水,增加排尿量,清洁尿道,预防感染。

2.2.5防血栓 应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凝集的药物,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促进血液循环。在功能锻炼的同时鼓励患者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滞度。

2.2.6预防消化系统的并发症 警惕应激性消化道出血,密切观察腹部及大便情况,发现黑便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长期卧床病人易出现腹胀、便秘情况,宜进食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饮食有规律、定时定量,必要时可用缓泻剂。

2.2.7防止骨延迟愈合 可给病人服用钙剂,进食含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2.3康复锻炼指导

2.3.1术前指导

2.3.1.1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预防下肢肌萎缩。

2.3.1.2双下肢踝泵运动,仰卧或坐卧将伤肢的踝关节尽量跖屈和背伸,此运动有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及防止踝关节粘连强直的作用。

2.3.1.3三点支撑法 即患肢在皮牵引状态下,健肢用力踩床。双手紧握牵引床上吊环,头部后伸,使背部尽量腾空后伸,臀部离开床面5—10秒,每2—3小时一次。

2.3.2术后指导

2.3.2.1术后第一周,康复的重点是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术后第一天即行患肢踝泵运动及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2.3.2.2术后第二天可进行膝部按摩(膝关节有伤除外),即对髌骨的推动和挤压。

2.3.2.3术后第三天加强患肢股四头肌训练。方法是将手放于膝下方,膝部下压,保持5~10秒后再放松。膝关节训练可在膝关节下放一软枕,做伸膝训练。

2.3.2.4术后5~7天,可协助患者床边活动身体,向患侧移动至床边,患肢自然下垂与床沿,尽可能使膝关节弯曲90度,然后伸膝保持10秒,重复进行30次,可视情况逐渐进行抗阻练习。

2.3.2.5术后7~10天,可视情况扶拐下地。

2.3.2.6术后2周,扶拐行走,以健肢支撑,患肢不负重。术后三周除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患者负重应以1/4至1/2至全负重,循序渐进,锻炼结束后使患者平卧于床上,患肢抬高,以减轻患肢肿胀,利于静脉回流。

3 讨论

通过对268例患者康复护理训练指导,得出只有重视康复护理这一重要环节,才能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得到满意恢复。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