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的重要性范例6篇

养生保健的重要性

养生保健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干部保健;健康疗养;疗养管理

干部保健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1],也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2004~2008年来,我市的干部保健工作尤其是干部保健疗养工作在厦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干部保健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保健局、福建省委保健办有关做好干部保健工作的文件精神,以人为本、锐意进取、科学管理,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为开创我市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新局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现就我们的做法与体会报告如下。

1基本情况

我市于1982年成立干部保健委员会,由于种种原因,组织机构一直不够健全,干部保健对象界定不明确,管理不规范,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具体工作无法可依,干部保健工作相对滞后。随着厦门市经济特区建立,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干部保健委员会的领导、关心和重视下,于2003年6月建立健全了市委干部保健委员会,下设市干部保健办,与市卫生局保健处合署办公,市编委给市卫生局核定市委干部保健办6个编制已到位。现初步建立起具有厦门特色的干部医疗保健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干部保健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市的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始于2004年,按照厦门市委提出的干部保健对象疗养工作“2004年破题、2005年上轨、2006年规范”的指示要求,经过有计划的探索、实践,较好地完成了一年一度的疗养任务,使我市的干部保健对象疗养工作得到积极稳妥地开展。据统计,2004~2008年,我市已安排干部保健对象参加本市疗养128批共4 248人次;安排在省外疗养98批2 497人次,做到疗养工作筹划周密,组织严密,安全无事故,达到了厦门市委对干部保健工作的指示要求。

2主要做法与体会

2.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是确保完成干部保健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2004~2008年来,中共厦门市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干部保健委员会都十分重视干部保健对象的健康疗养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工作来抓,放在事关厦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列入市委干部保健委员会和办公室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为了使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我市专门成立了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领导机构,该组织认真履行职能,经常学习卫生部、福建省、市有关干部保健工作的指示和全国保健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体人员一致认为干部保健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事关党和国家安危的大事,必须从讲政治的战略高度做好干部保健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保健工作尤其是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贯彻落实办法和措施,制定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的原则、政策及发展规划。由于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为我市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

2.2建章立制是确保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轨道的关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在新形势、新情况面前,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必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004~2008年来,我们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厦门干部保健工作的特点,从抓制度建设入手,不断规范干部保健对象的疗养工作。先后出台了《中共厦门市委关于厦门市干部医疗保健管理暂行规定》(厦委发【2004】9号文件)、《做好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的意见》、《疗养禁忌症》、《外出景观疗养注意事项》、《疗养员健康状况申报规定》、《疗养员请销假管理规定》、《省外疗养常驻人员工作职责与程序》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使我市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政策得以明确,保健对象的健康疗养等级、疗养周期、经费的筹集管理、交通费报销工作等难题有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为了让干部保健对象及相关单位的经办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干部保健对象疗养政策有关内容、办事程序,更好地贯彻执行我市的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的文件精神,促进和推动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的全面落实,我们将相关文件和制度编印成册下发。通过建章立制,逐步减少了行政干预,增加了惯性运行;减少了散碎性,增加了系统性,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加了科学性和规范性。保证了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工作优质、高效、规范的进行,做到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2.3加大财政投入,逐步改善保健基地条件是确保完成干部保健任务的后盾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对医疗保健事业的投入,1996年从市财政拨出专项经费4 000万元投入市干部保健基地疗养院(鼓浪屿干部疗养院)的改建装修和设施的改善;为了解决我市干部保健对象出入我市干部保健基地疗养院,2005年,我们投资20万元购置了两部电瓶车,彻底解决了疗养员上鼓浪屿以步代车的难题;在基地疗养院的体检、体疗等医疗设备上,给予重点倾钭;在疗养经费上,厦门市财政结合厦门市干部保健工作的发展和疗养工作实际需求,统筹安排优先考虑。

2.4利用疗养院窗口,主动把预防保健工作关口前移,积极开展预防性保健,增强干部保健对象的自我保健意识是提高干部保健水平的根本疗养院是预防保健的窗口,是体现干部保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疾病、控制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要从根本上提高干部保健工作的整体水平,最主要的工作要发动干部保健对象积极参与自我卫生保健,增强保健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力求达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目的。我们体会到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应在“早”字上下工夫。就是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这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做好干部保健的基础,是源头。2004~2008年的实践证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是最有效、最经济的保健措施。在这方面我们结合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着重抓了健康体检、健康教育、“疗与养”三个环节。

2.4.1健康体检环节健康体检制度是党和政府关心干部身心健康的重要体现,是干部预防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是全面评价干部健康水平、动态监测干部健康状况、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早康复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检验干部保健工作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为此,我办把干部保健对象的健康体检作为干部保健工作的重要一环来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干部保健对象在院疗养时机给予免费体检,体检结果及时反馈,并建立相应的健康档案。

2.4.2健康教育环节增强干部保健对象自我保健意识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变被动为积极的预防保健,防患于未然是干部保健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自2004年我市开展疗养任务以来,我办根据中央、福建省、厦门市的有关《加强干部预防保健工作》的文件精神,主动把保健工作关口前移,以健康教育为先导,紧紧围绕健康“四大基石”[2],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3],强化了科学的自我保健意识,营造了良好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新地平线”理论中提出,卫生工作应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而不应以疾病为中心。因此,摒弃不良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与生活方式,以减少和预防疾病,是干部保健基地疗养院责无旁贷的重要责任。为此,我们针对干部保健对象在本市疗养相对比较集中的情况,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投入资金设置2个大型的健康保健宣传栏进行干部保健知识宣传,编印了《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保健手册》免费发给本市疗养的每位干部保健对象,安排了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给每批疗养的干部保健对象和随员及家属上“正确认识疗养”、“健康新理念”、“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症防治、脂肪肝的防治”、“中老年健康保健操”等健康保健知识课,开展健康长寿保健咨询活动;集中组织他们观看市干部保健办配发的全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主讲的“让健康伴随着您”等健康生活方式系列讲座VCD光盘;在本市基地疗养院的主干道上悬挂健康保健知识宣传条幅,营造科学养生的氛围。通过健康保健知识讲座、宣传栏以及宣传条幅等形式的宣传,把科学的养生之道直接传授给他们,使干部保健对象和随员及家属在本市基地疗养院疗养,不仅消除了疲劳,恢复了体力,改善了他们的身心素质,还使他们掌握了科学的自我保健常识。据统计,2004~2008年来,我办以不同形式成功举办了中、小型近100场健康知识讲座,参加听课的干部保健对象和随员及家属人数达40 000余人次。

2004~2008年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健康疗养就是节约,健康疗养才能和谐,健康疗养造就和谐,和谐意味着健康;要变以治疗为主的医疗模式为以保健为主的医疗模式[4],这有利于提高干部保健对象综合卫生服务水平;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的健康平安工程[5],是提高干部保健对象健康水平的治本措施;发动干部保健对象积极参与自我卫生保健,掌握卫生知识,自己解放自己,这是做好新时期干部保健对象疗养工作的重要措施。

2.4.3健康疗养环节疗养目的是通过疗养改善干部保健对象的身心素质,防治疾病,促进健康,提高工作效率。2004年我市的干部保健对象疗养工作首先是从本地疗养开始的,先点后面,边展开边摸索边整改边提高,使我市的干部保健对象疗养工作得到积极稳妥地发展。

2.4.3.1摸着石头过河2004年是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建章立制、全面启动的第一年,也是实行干部保健对象疗养的第一年,没有先例,也没有成批组织干部疗养的经验可借鉴。为了起好头迈好步,我们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先期组织了几批干部保健对象在本市基地疗养院进行试点性疗养,通过每批召开疗养座谈会,发放疗养问卷调查表,认真听取和征求疗养员意见,逐步改进和完善疗养的组织和管理,为制定科学的疗养计划打下了基础;省外疗养采取先考察好几个疗养点(主要以省外疗养院为主,要求有较强的急救技术力量,较完善的后勤安全保障措施,不准安排入住星级宾馆),考察结束后,对比所考察疗养院的管理等软硬件及利弊,综合分析汇总后再上报厦门市委干部保健委员会研究确定疗养点。一级干部保健对象省外疗养由我办组织,厦门市公安局警卫处、干部保健基地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参加随行保障;二、三级干部保健对象省外疗养委托我市干部保健基地疗养院组织。由于计划周密,使疗养第一年破题工作如期进行和全面展开。

2.4.3.2与时俱进,科学管理在开展疗养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干部保健对象疗养这个中心工作,努力实现市委提出的疗养工作“第三年规范化”的目标,着重改进疗养报名组织方法,完善疗养员管理制度,出台了外出疗养服务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程序等;疗养突出“疗”字,在“疗”字上细化为药疗、理疗、体疗、食疗等环节[6],强调了“养”要与“疗”相配合,实现“养”和“疗”相并重;根据干部保健对象的特点规律制定出不同的“疗养套餐”,如我们开展的本市周末疗养业务,解决了部分在职干部保健对象工作与疗养的矛盾,使疗养制度得以逐步落实,使疗养工作逐步趋向人性化、科学化。目前我市已摸索出一套具有本市特色的疗养工作管理模式。

2.4.3.3把好疗养安全关,确保年度干部保健对象疗养安全无事故疗养安全是健康疗养的生命线,关系到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疗养政策能否继续有序的贯彻和落实。确保干部保健对象疗养的健康、安全是整个疗养工作成败的关键。我办清醒地认识到疗养安全工作重于泰山,疗养安全无事故是和谐的具体体现,也是讲政治的具体体现。为此,我们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逢会必讲安全,每次布置工作的同时必布置疗养安全工作,把疗养安全工作当作保健办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摆在工作的议事日程。2004~2008年我办着重抓了“三个关”。一是严把疗养禁忌证关。从我市的疗养人数统计看,参加疗养的大多数是离退休的干部保健对象,他们的特点是高龄、身体状况差、活动量小、行动不便捷,隐性的疾病增多,不能预见的突发性的疾病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针对这些特点,要求做到严密组织每批次干部保健对象的疗养,严格把好干部保健对象市内和省外疗养的禁忌证,从源头上把好疗养安全关;我们依据疗养技术常规,从心、脑、肝、肾、呼吸等方面都制定出了疗养的禁忌证。二是严把身体健康状况关。除了把好疗养适应证关外,为了确保在本市疗养期间和外出疗养的安全,我们对每位疗养的干部保健对象都要求集中在我市干部保健基地疗养院进行体格检查,尤其是参加省外疗养的干部保健对象,体检是为了进一步把好适应证关,对不符合外出疗养的干部保健对象按文件规定不予疗养;对75岁以上的参加疗养干部保健对象更要严格把关,在申报疗养的同时要申报健康情况表,经单位审核和个人及家属签名,附当年的体检报告。三是严把景观疗养外出活动安全关。景观疗养是疗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疗养环节,为了确保景观疗养全程的安全,我们一是严格掌握适应证[7],根据景点的远近、特色及其周围环境特点,严格掌握;二是合理选择景观疗养路线与景点,宜安排相对集中的就近景点活动。三是交通安全。负责景观疗养活动的车辆必须经常维护,确保车况良好,清洁卫生,严禁带有故障出车;驾驶人员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和操作规程,禁止酒后、违章及超载开车;行驶期间,要求疗养员不要将头或手伸出窗外,以防发生意外;大批或多车活动应有干部带车指挥。四是加强卫生监督,把好饮食卫生安全关,督促疗养员不要进食生冷和不洁食物,若在外就餐一定要选择就餐环境好、干净卫生、有卫生许可证的餐厅,慎防食物中毒。五是加强对年老体弱和病情易变疗养员的重点保健。要配备医疗保健箱,随队医疗保障人员要对疗养员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熟悉应急保障措施和应付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以便在景观疗养活动中有针对性地监护重点保健对象。

参考文献

[1]王万水,曹诚意.军队医院管理手册[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6:142.

[2]李宁.转变观念、开拓进取、做好新时期干部预防保健工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5,8(5):385-386.

[3]郑文华.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努力做好干部保健工作[J].江苏卫生保健杂志,2006,8(5):49-50.

[4]王万水,曹诚意.军队医院管理手册[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6:16-17.

[5]郑文华.健康教育初浅体会[J].药物与人,2006,19(7):80

[6]曹国英.疗养技术常规[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40-288.

养生保健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社区;儿童保健;需求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2-0079-01

儿童保健状况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了解社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状况和医疗服务的相关需求,分析社区儿童保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进一步合理利用社区医疗资源,从而制定儿童保健服务规划提供参考[1]。现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社区医院儿童保健医生填写的6岁以下儿童体格检查报表,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将儿童保健状况及需求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社区医院儿童保健医生填写的6岁以下儿童体格检查报表,各年龄段随机抽取500例,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家长自填和工作人员询问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儿童保健状况及保健需求。

1.2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 软件, 对各项指标计算率, 并采用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社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状况分析表1结果表明: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生长迟缓、肥胖是社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监测的主要营养性疾病,从数据分析来看,1岁以下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应给予充分重视,尤其是母乳喂养和儿童营养。

2.2 社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需求 表2结果表明:社区管理的6岁以下儿童共3000例,家长对于儿童保健的需求分为预防接种、智力检测、儿童营养、生长发育、眼、口腔保健、母乳喂养,其中,以预防接种需求最高,占69.13%,其次是智力检测,占48.57%。

3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子化趋势不断加重,社会对于儿童保健的需求越来越高[2]。社区儿童健康状况与儿童保健管理率直接相关,儿童保健管理率升高,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因此,对于儿童保健,应加大保健管理力度,扩大保健管理覆盖面积,尤其是与预防接种相结合。此外,还要加强重点人群的保健管理,对于早产儿、新生儿、低体重婴幼儿及5岁以下儿童,要重点保健,建立有效的疾病防御系统,对于孕期母亲的保健也不能放松,因为很多畸形儿、早产儿的出现均是孕期母亲保健不足导致[3]。本组资料分析发现,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生长迟缓、肥胖是社区6岁以下儿童保健监测的主要营养性疾病,1岁以下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应给予充分重视;营养不良可直接导致贫血、生长迟缓,甚至影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发展,6~ 24 月龄由于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儿童所需营养素需要高,但获得食物营养密度低, 这是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的高峰期,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实施科学喂养,以确保儿童的健康水平。并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营养护理,制定相应的营养计划,给予维生素A和维生素D,提倡户外运动,补充水等,增强钙的吸收。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添加一些适量的营养元素,预防各种营养性疾病的产生。而通过调查问卷发现,家长对于儿童保健的需求分为预防接种、智力检测、儿童营养、生长发育、眼、口腔保健、母乳喂养,以预防接种需求最高,占69.13%,其次是智力检测,占48.57%;这说明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的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这虽然对孩子的生长有益,却不能忽视更重要的心理问题,充分了解儿童的心理健康,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情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为此,社区儿童保健机构应加大儿童保健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体检建册方式加强对于儿童健康的管理,使家长能密切配合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综上所述,社区儿童保健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断探索的艰巨任务,需要儿童保健工作人员和家长共同努力,以促进儿童保健水平的不断增高,及我国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淑玲.北京亦庄地区流动人口儿童健康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59-160.

[2]杨彦,张德春,李胜玲.健康教育对社区婴儿家长参与儿童保健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6A):1826-1829.

养生保健的重要性范文3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精神,高等教育发展应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选择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制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因此,21世纪中医类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更应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对中医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培养中医类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新模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和保健需求。

中医养生保健技能和管理人才的需求背景

世界经济的重心已转向服务经济。美国《财富第五波》作者保罗·皮尔泽指出,继汽车、电脑、微波炉、网络之后的财富第五波,全球下一个兆亿产业将是保健产业。根据人们对保健的需求,未来医学任务也将从防病治病为主逐渐转向维护和增强健康,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主。随着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大量亚健康人群的产生,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对保健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中国医疗保健市场将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据有关资料统计,到2005年,中国医疗产业总份额为6400亿人民币,到2010年从事保健产业的企业总数已达60多万家,相关链产业300万家,从业人员3000万人,年产值超过2000亿人民币。中国保健协会理事长张凤楼预计,中国保健产业生产总值在2010、2015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9600亿、24800亿和57200亿元的规模,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200%。其中,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业市场发展前景尤为广阔。一方面,传统医学的“上工治未病”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重要的预防保健思想,表现在“治未病的”预防保健的手段与方法上丰富多样,而且在预防保健上突出了人文化、人性化和个性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并与人文哲学紧密相关;在人性化方面主张重人贵生,在个性化方面强调整体观,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提供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这正符合现代人对提高生活质量,从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整体个性化地维护人的健康的需求。另一方面,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国务院印发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组织开展了“治未病”健康工程,并在17个省(区、市)确定了46个试点单位,在全国推广了一批“治未病”的服务方法、技术和设备,在本文由收集整理“治未病”服务政策及人员、体制机制、机构管理和技术规范等方面加强了研究和探索,中医治未病服务得到了高度重视,从而加快了中医特色预防养生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综上所述,中医药服务已从过去注重中医药治疗逐步转向同时注重预防保健服务,并由此促使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形成和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也应该清楚地看到,目前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存在突出问题:一是在中医行业重治疗、轻保健;二是中医养生保健企业资本和规模较小;三是服务结构单一老化,以推拿按摩为主要手段;四是服务标准缺失,市场良莠不齐,存在假冒伪劣宣传和从业人员无序竞争;五是具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这些都是制约目前该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而要解决以上问题,关键是必须有一批掌握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和执掌中医养生保健产业的企业管理人才作为支撑,形成一批以国家标准规范服务和技术的大型企业,在挖掘继承中医药传统保健技术的基础上提升创新,优化服务结构,建立先进的现代服务管理体制,在管理思想、方法、模式上进一步创新,发展具有全面健康管理功能的保健服务。因此,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产业教育,是培养造就创新性专门人才的唯一途径。

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

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目前中医教育根据不同层次分为专科和中职进行分方向培养,同时又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和各自的职业规划,把中医类学生分为医疗方向和技能型方向(技术型和企业管理型)。目前,大中专院校的培养模式和定位均属前者,定位技能型方向(技术型和企业管理型)的学生则侧重中医技术、养生保健知识、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途径

选择合作的中医养生保健企业学校应根据企业资质,认定具有大型资本和大型规模,经营业务结构以中医理论、基本保健技术、中国传统文化指导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主,并以国家标准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社会信誉度较高,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服务管理体制并走上连锁化经营道路的企业。企业还必须有自己的培训学校或培训中心,有一支技术优良的带教队伍。

采取“订单式”培养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丰富多样,因而养生保健行业的每个企业经营业务有一定的特异性和差异化,了解合作技术服务特点和人才需求量以便定向为企业培养人才。大专层次的中医类专业属处方类专业,课程设置应满足培养医疗型人才的需要。校企合作的企业应分阶段到学校进行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宣传,公布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和相应的工作单位及岗位,物色选拔需要的人才,然后校企双方根据各企业经营业务的特异性和差异化,以及技术服务特点和职业能力构成、岗位需求,量身定制不同的选修课、顶岗实习和以岗位为前提的培训。

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培养中医养生保健人才,根据行业需求必须突出实践技能,由企业提供资金、设备、行业技术、部分场地、技能教师,学校提供部分场地和师资,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一般可采取三种模式:(1)在学校内建设与企业真实经营环境高度仿真的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的校内实训。(2)企业自身建立培训学校或培训中心,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工作过程培训。(3)以企业经营场所为实训基地,

转贴于

推行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中专层次的到相关企业带薪顶岗实习一年,大专层次的在二甲以上医院临床实习6~8月后转入企业顶岗实习2~4个月。

校企双方共谋学生职业发展在培养中医养生保健人才的过程中,学生除了学习中医养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熟悉以岗位为前提的工作过程外,校企双方还需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或从事技术服务、或从事技术研发、或从事企业管理。企业建立技术服务或管理岗位升级考试制度,使学生自我发展目标明确,能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

(二)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措施

课程设置改革与特色教材开发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是校企合作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存在形式单一、范围有限、内容和理念有误的问题,课程建设层次有待提高。针对我国大专院校培养的中医类人才主要定位于临床医疗工作,培养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中医学及相关西医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层医务工作者,那么,中职则定位于技能型中医类人才,主要培养其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中医保健基本技术,运用中医传统养生知识和现代养生保健技术,从事中医养生保健企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工作地点主要在企业。因而,在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不能单纯从学科出发,应从职业岗位需求本文由收集整理出发,除了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外,更应将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中医文化、中医传统养生保健技术、中医现代保健技术、企业管理知识、各相关岗位任职要求、工作流程等知识纳入教学内容中,将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设计中。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编写特色教材,使得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使培养的技能型中医养生保健人才与行业和企业需求一致。同时,为配合国家对中医养生保健企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在课程设置中还应将相关职业资格(按摩师、公共营养师、刮痧师、反射疗法师)标准内容纳入课程体系中,改变现行教材重理论轻实践、内容重复和滞后的弊端,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或多证并举,为学生择业就业以及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医学类的大中专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面向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人才,因而要培养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技能型中医类人才,校内专职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改变教师观念,重视对中医养生保健人才的培养;(2)加强教师对中医养生预防保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学习和提高,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3)指导专业教师及时跟进行业技术发展动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4)专业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兼职,通过对企业进行养生保健技术培训、技术研发、技术管理,在对企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5)除考取高校教师资格证和执业医师证外,考取相关职业证书,如《按摩师证》、《反射疗法师证》、《公共营养师证》、《刮痧师证》等,在相关职业证书的考取过程中学习职业标准,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组建企业教师队伍,主要针对学生技能培训和工作过程指导,提高企业教师队伍的带教能力。要求:(1)到学校学习专业教师教学的基本方法、教学技巧,掌握教学环节和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2)到学校提升中医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素质;(3)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讲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后与企业人才需求一致的课程内容;(4)学生顶岗实习的带教。

养生保健的重要性范文4

1 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必要性研究 

随着国民生存环境的恶化,医疗保障体系除了治病以外,还需要“防病”。体育健生养生休闲产业不仅能够满足“防病”要求,还能够促进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两者之间建立联动机制很有必要。 

1.1 国民社会资源环境的不断恶化 

国民周边生存环境的不断惡化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空气质量的不断降低;第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速,工厂有害气体大批量进入大气,给我国空气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特别在秋冬季节,我国大部分城市被雾霾覆盖,给国民生命健康造成很大伤害。我国各地区由于空气质量问题导致的疾病临床案例也在增多,空气污染问题亟待治理;其次,自市场化经济模式引入我国以来,我国各企业竞争压力骤增,在权衡食品安全和企业效益两者之后,很多企业误入歧途,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三鹿假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三氯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等大型食品安全犯罪案例出现频次激增。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发现和揭露,我国国民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1.2 健康意识逐渐加强人群的需求 

随着我国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也取得了大幅度提升。再加上信息化时代各类媒体的信息实时传递,国民对周边环境愈加了解,继而对健身养生进一步关注。目前我国体育健身养生休闲项目很多,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有些可以起到养生效果,有些没有效果,有些甚至适得其反。如何规范我国养生产业从而去满足有强烈养生意识的国民需求,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事情。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是国民生命健康的支撑体系,如果达成医疗保障体系与养生产业的联动,就能够科学合理的给予国民养生方案,从而规范目前养生产业存在的不正规、不卫生、不科学的问题。 

1.3 社会卫生服务创新的客观要求 

“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相信大多数人都听过这句话,而这句话也恰恰适合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如何能够减少发病率和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是目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要放开思路,大胆创新。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这也符合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需求,两者之间建立联动机制这也是卫生服务创新的客观要求。 

2 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实现的途径 

如何去实现两者联动机制的建立,笔者在此提供几点建设性的建议。第一,以医疗卫生站为中心,向四周进行辐射。宣传养生知识、置办体育器械、提供健身方案,使国民在增强身体素质方面有激情、有方法、有成效;第二,针对于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养生产业进行大批量整改,剔除掉不符合科学标准的项目,继而对符合要求的项目进行全面的医疗卫生知识培训,从而促进两者联动机制的实现。 

3 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的架构 

两者联动机制架构的建立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建立健全国民体检中心;第二,推广多样化的服务活动;第三,开展全方位的健身指导;第四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笔者针对这四点展开论述。 

3.1 建立健全国民体检中心 

国民体检中心旨在对国民身体状况进行检测、记录、整理、研究。建立健全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对于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的构建意义重大。建立健全国民体检中心,及时检测国民身体状况,针对于存在的健康隐患,及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养生方案,从而保障国民生命健康。针对于国民体检中心的建设地点,可以选择城镇各社区以及农村医疗卫生所。建立健全国民体检中心,是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体检中心的落实,直接决定了国民可以及时观测自身健康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养护,其意义深远。 

3.2 推广多样化的服务活动 

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需要外部展现。针对于外部展现这块,我们可以通过推广多样化服务活动来实现。针对于活动的推广人群,我们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三种:第一种,身体健康的人群。这部分人群,由于身体素质较好,我们可以组织体能消耗较大的运动项目;第二种,亚健康人群。这部分人群我们需要将运动与治疗相结合,在安排适当的体育健身运动的前提下,针对于其存在的身体健康问题进行及时的治疗;第三种,病态人群。这部分人群我们不建议进行激烈运动,应该尽量静养和调理。其指导原则为“以医为主,兼顾运动”。 

3.3 开展全方位的健身指导 

众所周知,很多国民意识到了健身养生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非科学的进行健身。这时候就会导致其肌肉拉伤,更有甚者,导致骨折等严重身体问题出现。针对于健身,联动机制必须要开展全方位的健身指导。健身指导的开展可以通过三种途径,第一种就是言传身教,专业的指导医师对健身者进行教学和纠正指导。第二种可以通过印刷健身指导手册进行发放,大范围的对国民进行健身指导。第三种就是开设健身讲座,通过讲座详细说明健身时候的注意点,防止因为不合理运动导致拉伤。 

3.4 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 

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要依靠专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推广。联动机制必须要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这部分人才不仅对医疗相关知识精通,而且对健身养生方面知识也很了解,这部分人才多功能发展,不仅具有强大的理论体系,而且在具体的实践中,能够很好地落实工作。培养复合型实践性人才是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机制实施和推广的关键所在。 

4 结语 

文章通过对体育健身养生休闲产业与医疗保障体系联动的必要性、实现两者联动的途径以及联动机制的架构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基本上可以使读者对两者联动机制有最基本的了解。我国在对健身养生休闲产业重视的同时,也加快了对目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空气污染问题的整治进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国民生存环境将会得到很大改善,体育健身养生休闲活动成为医疗保障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国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养生保健的重要性范文5

为了积极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的需要,贯彻全军疗养院研讨会精神,按照创建先进疗养院的标准,我们应围绕疗养职能作用拓展疗养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1军队疗养院疗养服务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任务

1.1军队疗养院疗养服务发展的现状自建国以来,军队疗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军队疗养院作为我军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增强部队官兵身心素质,提高部队战斗力为宗旨。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自然疗养因子为基础,辅以人工物理因子、社会心理因子,利用非药物保健方式来防病治病,为全军广大干部尤其是海军、空军、二炮等特勤人员的健康保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目前主要接收离退休军队干部,在职中高级干部,军区优秀基层军官,海军、空军等军兵种特勤人员。军队疗养任务具有计划性,坚持持证疗养制度,疗养期相对固定。疗养院大多建在风景区、海滨、矿泉区或林区,具有丰富自然疗养因子和自然环境比较清静优美的风景名胜地,且制定了科学的疗养制度,为促进疗养员的健康提供了良好的疗养环境。

20世纪80年代后虽然我军疗养院建设与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但我军能正确认识和高度重视疗养院的发展建设,比较重视发挥疗养专业优势和对疗养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推动疗养学术水平的提高及学科建设,顺应医学模式的改变,逐步形成了与现代军队疗养需求基本相适应的“一体化”的服务体系,提倡“一条龙”疗养优质服务。以疗养员满意为目标,服务质量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1.2疗养院疗养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2.1疗养服务认识偏移由于疗养院技术服务长期发展滞后,现有疗养资源未被充分利用,大多数人对疗养服务内涵不清楚,甚至医务人员和疗养管理人员对疗养的地位和作用也被曲解,主观认为疗养就是休息、度假、旅游、接待等,片面认为疗养服务能满足吃好、住好、玩好就可以了,由此就出现了疗养员的服务需求与疗养院的服务领域、服务质量存在不相适应的情况。

1.2.2 疗养服务特色不突出长期以来疗养院过多强调以微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一般服务,单纯强调服务工作宾馆化,忽视疗养院服务的科技含量,忽视技术服务的必要性。也有部分疗养院没有摆脱医院医疗管理的模式,体检、疾病诊治、疗案记录等都基本等同于医院管理,盲目引进高档仪器设备,强调药物的治疗作用而轻视自然疗养因子、心理、康复及预防保健医学在疗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导致了对极具治疗价值的自然疗养因子视而不见,对人工疗养因子和心理疗养因子运用不足,从而导致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产品”,有的虽然有一定特色,也没有形成优势。

1.2.3 疗养服务技术含量不高,学科建设薄弱由于过去收治模式是单纯的接待计划分配的疗养对象,收治对象单一,病种少,疗养技术难以提高。受季节的影响(疗养院存在疗养旺季和淡季),疗养淡季疗养员极少,工作人员闲置,而疗养旺季疗养任务繁重,疗养科室医务人员缺编,要完成疗养员的管理、健康教育、检查、诊断、治疗、疗效观察、书写疗案等繁重的任务,造成了医务人员只能勉强完成日常工作,难以保证较高的疗养服务质量。疗养、康复技术发展明显滞后,主要表现在下面几方面:第一,对自然疗养因子开发利用缺乏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应用自然疗养因子一直沿用老方法,方法单一,没有发挥最大效益。第二,物理疗法、中医中药、推拿按摩等技术也徘徊在低水平。第三,由于心理医生和体疗医生严重缺乏,心理疗法和体育疗法大部分疗养院基本没有开展或即使开展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第四,康复发展面临困难。康复技术薄弱,缺乏知名专家,加之需要康复的病员不足,医师缺乏临床实践机会,故疗养院很难形成自己的康复特色。

1.2.4疗养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影响了疗养服务的高水平首先,疗养专业人才来源不足。医务人员大部分都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疗养院,或从医院调入的临床医生,没有接受疗养、康复专业的系统培训,所以对疗养服务内涵认识不清楚。其次,军队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从业管理也主要是针对临床医生。我军还没有建立如何培养疗养医师的良好运行机制,包括在校教育、在职培养、医师资格认定和晋职等管理办法。第三,疗养院很难吸引和留住人才,人才流失严重。因受市场经济影响及疗养院收治模式对专业技术水平发展的制约,疗养院技术队伍不稳定,一些具有较高学历的年轻人才和有一定实践经验及技术水平较高的骨干认为疗养院收入低、技术发展受限,通过调动、考研等方式流失。

1.2.5医疗、康复设备明显不足医疗设备部分还沿用建院初期的设备,数量少,种类不全,且运转多年后严重陈旧老化,由于疗养经费不足,不能及时更新,现有医疗设备和药品供应与医院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康复设施、在职干部体疗设备、特勤素质训练器材和体能评估仪器等严重缺乏。现有设施设备与现代疗养技术发展和高科技诊疗手段不相适应,影响了疗养保障能力的

提高。

1.3疗养服务面临的任务与挑战

1.3.1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疗养服务面临的新情况军队疗养院不只是服务保障单位,也是一支重要的卫勤力量,担负着“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重要职责。在平时训练时我军广大官兵,特别是特勤人员训练强度和难度增强,身心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加之复合性的危害因素对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广大指战员、院校教员及科研人员,由于高强度的军事训练、长时间脑力劳动、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不良的居住环境及不重视保健,这些因素对他们的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在当今高技术战争中,参战人员处于持续性的高度紧张状态,加之综合性不良因素的危害,对身心健康必将造成更大的威胁。所以疗养服务既要适应平时增进军队干部和特勤人员身心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预防保健的需求,又要适应战时减少非战斗减员、实施康复疗养、最大限度提高返员率的需求。这是新时期疗养服务面临的最现实和最紧迫的任务。

1.3.2联勤后疗养模式的变化疗养服务面临的新情况三军联勤后,疗养任务实现了下列变化:由单纯完成计划性疗养任务向“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转变,由单一兵种的特勤或老干部为主的疗养保障到特勤和在职干部为主的综合型疗养保障转变,由被动接收按计划疗养到主动去基层部队服务的转变。由此可见,目前疗养保障任务更加繁重,疗养服务保障范围扩大,疗养服务专业技术要求不断提升,能否适应军事斗争卫勤准备要求,以更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干部和特勤人员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保障效能,体现联勤保障优势是疗养服务目前需要解决的最紧迫的现实课题。

1.3.3健康观念的更新,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疗养服务提出的新情况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健康是指不仅仅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美状态。疗养服务如何顺应健康观念的提升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由单纯的简单的服务向生理、心理、社会全方面整体的综合服务转变也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此外现代医学和相关科学的快速发展也给军队疗养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2拓展疗养院技术服务内涵的设想

2.1创新服务新理念,探索“一体化疗养技术服务”新体系“一体化疗养技术服务”就是以疗养员为中心,集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疗养服务体系。它是探索建立一种以满足个体全方位健康需求为目的服务方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健康服务理念。其主要思路是把传统疗养期的简单疗养服务拓展为病前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监测、健康干预等,病期实施综合疗养治疗,病后进一步康复,横向联合心理、社会、环境、文化等,形成覆盖生理、心理、社会多层次全方位的疗养服务体系。“一体化疗养技术服务”是疗养服务理念和方法的创新,能更加贴近疗养干部身体健康实际,满足疗养干部健康需求,极大地提高了疗养效果,对提高卫勤保障水平有重大现实意义。

2.2建立疗养服务新模式传统疗养服务模式是按计划疗养,疗养干部按级别分科收治,特勤疗养科室分成几个均等的疗养科室,平均接收疗养员。长期以来造成了人员无专长,科室无特色,疗养技术一直滞后,保障能力和综合效益低下,影响了军队疗养院的生存和发展。专病专科疗养是将健康疗养和康复疗养分开,按病种分科收治,实行健康疗养按计划疗养,康复疗养按需疗养制度。康复疗养实行疗养院和医院相互转诊制度。国外经验已经证明专病专科疗养将成为疗养学科技术得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专病专科疗养实现了收治模式、疗养特色和服务内涵三个方面的创新。新模式的优势是:第一,对疗养员个体服务针对性强,突出了疗养技术服务能适应疗养员个体健康需求,可明显提高疗效。第二,科室有特色,人员有专长,有利于形成完善的疗养和康复技术体系建设。第三,更好的发挥疗养院现有资源和技术优势,适应了市场的医疗服务需求。

2.3发挥疗养、康复特色技术优势要根据本地疗养资源、技术优势、人员专长谋划疗养特色项目,不断扩大疗养服务范围。疗养专业服务领域可扩展为:群体保健疗养,亚健康疗养预防,慢性病疗养预防,慢性病疗养治疗,伤病后功能疗养康复。疗养治疗可以涉及各病种,特别是战斗应激不良反应的疗养治疗,战时心理障碍与精神病的疗养治疗,战时疲劳综合征的疗养治疗,战时不良环境对身心伤害的疗养治疗,当今美、俄、法等国正积极发展非致死性高技术武器,如电磁脉冲武器、微波武器、次声武器、强声武器,这种性质的武器主要造成人脑损伤等。疗养康复涉及病种广泛,如在心肌梗死临床治疗阶段结束后、大手术后、一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阶段过后、脑血管病临床治疗结束后、精神创伤后(精神状态初步稳定后)、癌症患者放疗、化疗

后等。

3提高军队疗养服务内涵的对策

3.1加强疗养院先进文化建设,积极构建人文型疗养院疗养院先进文化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构建疗养文化:要强化姓“军”这个根本,履行好“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人为本”,以不断满足疗养员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为最高目标;同时也要履行好“以军为主,军地兼容”等为核心内容的先进疗养院文化。我们要按照全军疗养院研讨会精神,瞄准创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性疗养院为目标。培养全体官兵积极向上的精神,倡导“忠诚使命,竭诚为兵;求实创新,追求一流;求真务实,敢于负责;和谐奋进,敬业奉献”的疗养院精神。积极营造个人干一流工作,团队创一流业绩,疗养院创一流品牌的文化氛围。加强疗养院文化建设并确立具有积极奋进的疗养院精神,能使全体工作人员强化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履行新使命,完成新任务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确保疗养服务保障水平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动力。

3.2推行温馨化、亲情化、人性化的全程优质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理念,为疗养员提供温馨化、亲情化、人性化的全程优质服务。我们不但要重视自然疗养因子对疗养员的医疗作用,同时也重视社会、心理、环境因素对疗养员身心健康的影响。第一,我们要适时转变服务观念,在传统以生活服务为主和宾馆化服务的基础上拓展,再造优质服务一条龙的流程,达到服务程序制度化,服务内容规范化,服务措施具体化,服务评估科学化。制定《疗养院优质服务细则》和《疗养院优质服务流程》,规定“疗养四个环节”程序服务标准,对各个阶段疗养工作进行严格的规范。服务内容以疗养员身体健康和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注重细节服务中见真情。如在入院准备阶段,在各疗养房间配发温度计,根据不同季节规定了最适温度、湿度,为疗养员提供一个卫生、整洁、舒适、温馨的疗养环境。疗养员外出回来,及时为疗养员送上一杯茶水,院里组织为疗养员过生日等为疗养员提供一个亲情化的疗养环境。科室配发了全自动洗衣机和蒸汽熨斗,制作疗养指南、健康小手册和温馨卡片,方便疗养员的日常生活。我们应注重加强和疗养员的沟通、交流,了解和掌握他们的真实需求,主动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使疗养员尽快适应疗养生活和疗养环境,努力消除他们在异地的不良情绪,积极给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疗养环境,进一步促进身心健康的恢复。第二,开展以提高疗养员的健康水平为主要目的优质服务活动。围绕健康主题,引导疗养员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辅导疗养员掌握一种健身方法,帮助疗养员克服一种不良生活习惯等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为疗养员提供健康服务。第三,为疗养员提供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疗养员的文化生活,组织他们进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他们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疗养假期。第四,为疗养员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优质服务,精心调配食谱,突出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兼顾地方特色小吃,尽量满足不同人员的口味需求。全方位、高效、快捷的全程优质健康服务,丰富了服务内涵,贴近了疗养员的需求,受到疗养员的欢迎和赞同,极大地满足了疗养员的疗养需求,提高了疗养效果。

3.3推行疗养员全程个性化综合性保健康复方案疗养员全程个性化综合性保健康复方案就是疗养员在入住科室后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全面了解疗养员的情况,包括一般情况、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既往健康情况、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理测试等资料,由科室主任、主管医生、护士长、责任护士共同制订《个性化综合性疗养方案》和出院后《个性化保健康复指导》。医务人员要为疗养员制定明确的疗养目标,对慢性病的治疗要遵循 “循征医学”来确定。要及时把疗养员的健康状况,需要改进的不良生活习惯,疗养的综合措施和疗养保健康复的出院指导等告知疗养员,以争取本人的积极配合,并明确自己的健康状况,使其自觉培养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生活规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疗养员出院时由指导医生将《个性化保健康复指导》交给本人,并接受疗养员的咨询,出院后电话随访为疗养员提供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疗养员全程个性化综合性保健康复方案,为疗养员提供了个性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服务新模式。提高了疗养员健商和健康水平,优化了生活方式,强调治疗达标的理念。建立疗养员健康档案,有利于体系医院和本单位医疗人员掌握了解情况,加强健康管理,达到了一次疗养,终身受益的目的。

3.4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员整体素质疗养院拓展服务层次,提升服务内涵关键是人才,要树立人才是疗养服务最重要资源的观念,要高瞻远瞩,把人才培养作为当前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努力培养出一支疗、教、研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一要稳定专业技术队伍,合理保留人才。要对现有人才资源加以整合,优化配置,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认真分析人才梯队和个人需求的基础上加速人才规划,全面调配技术力量,形成人尽其才的良好用人机制。要创造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待遇留人的良好用人环境。二要广泛招纳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应坚持多渠道引进人才,从部队医院调整,地方医学院校、地方医疗单位或科研单位引进人才。要接受“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大人才观念,可以借助社会人才来发展自己,达到聘用一个人,培养一批人;引进一个人,发展一个学科;借用一个人,形成一个特色的良好局面。三要采取超常措施培养人才。要在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会科学、运动医学、理疗、营养和行为医学等方面进行培训,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疗养、康复技术发展前沿。利用军医大学、科研单位、国内外疗养康复科研机构,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同时要重视对疗养管理干部的培养,不断更新观点,更新疗养管理,保证内行管理。四要加强人才队伍管理,完善人才建设的激励机制。在人才管理上,努力创造有利于干事业、出成绩、出人才的工作环境、人际环境和生活环境。在人才使用上,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唯才是用。严格实行科主任、护士长竞争上岗制和专业技术干部任期考评制,使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技术精、管理水平高、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走上科室领导岗位或发展为业务骨干,不断激发人才队伍建设的生机和活力,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5 改善疗养技术服务支撑条件,合理配置医疗设备新时期条件下军队疗养院为适应平时和未来战争的需要,必须加大对医疗、疗养、体疗、康复设备投入的力度,形成设备引进与技术发展相适应、疗养保障任务与设备相适应的良好机制。医疗设备要达到医院诊疗设备水平;疗养急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及远程医疗会诊网络的建设等;特勤高空生理训练和加速度生理训练器材,如低压仓、快速减压仓、离心机、地面抗荷装置等;康复医疗设备要瞄准国内外康复技术发展前沿,在职干部体疗器材等也要不断更新。

3.6强化疗养学组织机构建设在全军成立疗养科研机构并建立疗养实验室,深入研究疗养医学,为疗养临床不断输送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军、地部分医学院校增设疗养专业,设立疗养医学本科专业并建立疗养医学硕士、博士培养学科。另外,在医学界应成立疗养医学会,定期进行学术交流,组织疗养专家制定各种疾病疗养康复指南并定期修订,确定疗养效果评定标准。倘若能广泛参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那么会更有利于促进疗养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养生保健的重要性范文6

1建立合理的疗养生活制度

建立合理的疗养生活制度是确保疗养员顺利度过疗养期的有力保证。由于疗养员在部队的生活是紧张的,来疗养后的生活不能像在部队那样紧张有序,所以出现了部分疗养员思想麻痹松懈,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有所降低的情况。为了落实这项制度,入院后科室领导首先跟带队领导协调,取得带队领导的重视。进入疗房后主管医生耐心细致对疗养员讲述合理的生活制度和习惯对保证健康、恢复体能、预防疾病的重要作用,使其自觉做到按时起居、进餐、完成大体检、治疗、体训及参与各项活动。利用每天早查房时间多与疗养员进行沟通,及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这样不仅提高了服务质量,而且也多方面指导疗养员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每天7~8 h足够的睡眠是解除疲劳的最佳方法,但是部分疗养人员住院期间,不注意休息、不按时就寝,生活秩序打乱,严重影响了疗养效果。为此,我们主管医生必须做到按时查房制度,督促疗养员按时就寝。发现问题及时向科领导及带队领导汇报,从而保证疗养员保持充沛的精力,更好地完成体能训练任务。

2改进训练形式提高疗养的质量和效果

体能训练是保健疗养、康复疗养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但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训练方法单一,目的性过于明确。疗养员在部队的生活就是以训练为主,来疗养院后还是体能训练,这样会使他们时常感觉枯燥乏味,有的疗养员就会对体能训练有所逃避。疗养与工作的性质也不能很好的区分,这样就不利于调动疗养员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对体育锻炼的方式进行新的探索。为了确保疗养员的愉快疗养,我们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讲座,通过举办晚会、、与其他单位进行篮球友谊赛等,充分发挥疗养员的特长,增加其积极参与性。同时有计划地组织疗养员对疗养地区及附近的人文景观等参观游览,既增长了知识,又丰富了疗养生活。对于特殊疗养员,我们对其进行个别指导,对部分不适宜大运动量者如肥胖、高脂血症者,安排爬山、散步等。并着重加强体育训练的科学性、趣味性、技巧性,使疗养员能够主动参与,而不是机械的训练。

总之,保健疗养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对疗养员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预防、保健作用。为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需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特勤人员在疗养期间进行正确有效的体能训练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不断提高服务保健能力,为军队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