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养生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养生论文

养生论文范文1

中草药养生茶是指以草药为原料,通过特有的配方及工艺加工制作,在饮用过程中,除了满足解渴的需要及为人体补充必须的水分外,还能同时提供相应的营养物质,以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是一种保健饮品。与传统以茶叶为基料的保健茶不同,中草药养生茶的制作材料多数是国家规定的即为食品又为药品的草药,其中成份并不含茶,仅因口感及冲泡、饮用方式等方面的类同,而借用“茶”的名称,是非茶之茶。中草药养生茶正是一种融合了这两种传统文化的保健养生产品,极具文化底蕴。该产品既解决了传统中草药因口感、味道不易被大众接受的问题,又不必熬煮,冲泡即可饮用,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同时,相比传统茶类多出了保健养生,调理身体机能等诸多好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我国近20-30年来,在茶学、医学、药学、卫生、食品以及轻工等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证实了茶叶与中草药对人体健康的积极作用,很有成效,尤其是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茶叶和中草药的营养成份和药效成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对开发养生保健茶提供了理论依据。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二、中草药养生茶市场及内外部环境分析

1.STP战略分析。

1.1市场细分。

1.1.1定义市场范围。

中草药养生茶是一种以养生为主要功能的保健茶,属于保健饮品。在使用形式、口感味道等方面拥有部分茶的属性。而功效与目前市场上比较火热的功能饮料也有某些近似之处。除了通过推广自身品牌等方式在保健品、保健饮品市场中培养自身消费群体外,同时还可以从茶、功能饮料等类似市场争取部分消费者,来扩大市场占有率。

1.1.2潜在消费者的需求。

通过调查,86.2%的被调查者都购买或使用过各类保健品,但却仅有21.5%的被调查者购买或使用过中草药养生茶;整体来说,中草药养生茶在消费群体中的认知度是比较低的。但同时,75.5%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尝试并接受新的保健品类型,因此中草药养生茶是具有较多潜在客户可供开发的。

1.1.3划分不同需求的子市场。

通过对消费者不同需求的分析,潜在市场大致可划分为:亚健康人群、慢性疾病的中老年患者、孝敬父母长辈的年轻人、送礼者、体力脑力消耗较大者、希望防病健体者这六个子市场。这六个子市场相互之间又存在有相同的消费人群,根据共同的市场人群,可将它们进行合并,最终形成中老年人、青年人及送礼者、身体不适者这三个可供选择的细分市场。

1.2目标市场分析。

中老年人: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愈发能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加注重对身体的保养,这类消费群体对于他们自身与家人在保健养生方面的意识是非常强的。而中草药养生茶的主要功效就是保健养生,与这类消费者的需求非常契合。因此,中草药养生茶要切入该目标市场相对是比较容易的。青年人及送礼者:中国目前有着巨大的礼品市场,保健养生产品也在近些年逐渐成为礼品市场中的主流产品。但这部分消费者在产品选择上有着较强的随意性,切入该目标市场需要较大的营销投入。虽然切入市场有一定的难度,该市场的利润也相对比较大,具有很可观的市场价值。身体不适者:由于目前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从而导致了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疲于应酬等现象变得非常普遍,这使得亚健康人群的比例不断提高。因此,开发亚健康消费市场也是目前市场发展的新趋势。而同样因为快速的生活节奏与繁重的工作,这类人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也普遍偏低,更多的是在身体出现各类疾病等状况时选择能即刻见效的药品,对于日常能量的补充也更倾向于在使用方面比较快捷的机能饮料或是营养药物。虽然中草药养生茶的功效比较适合于这一目标市场的消费人群,但其细水长流型的长期保养理念却较难得到认同。

1.3市场定位。

经过上面对三个目标市场的分析,中老年市场是目前最适合中草药养生茶发展的首要市场。产品与需求的契合度高,使用方面也适合现在中老年人的生活节奏,可以较快的取得该市场消费群体的接受与认可;切入市场难度低也可以相应降低产品在初期发展推广的投入。根据调查结果的分析显示,中老年人在选择产品时最为看重是产品的功效,同时追求物美价廉的消费理念。因此,针对该市场的产品应该将重点放在优秀的品质及大众化的价格方面,不宜定价过高,可以通过简化重要性不高的外包装等方面来降低成本,从而扩大价格浮动空间,给出较低的定价。

2.内外部环境分析。

该部分将会选取一款笔者比较熟悉的中草药养生茶产品为例,结合该产品所处的河南市场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以求能够做到见微知著,由区域市场的一款产品引申出对整个产业各个市场的认知与分析。

2.1内部因素。

对产品拥有的优势(Strength)及劣势(Weakness)进行的分析属于产品的内部条件分析,通过该分析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对自身优势进行精进加以巩固,对自身劣势努力改善争取扭转。

2.1.1优势(Strength)。

(1)成本优势。本产品所具有的一系列功效源自于对各种中草药药性的调和以及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传统工艺,其价值在于配方与制作,原材料则大部分都是极为普通常见的中草药。虽然近年来各类中草药价格涨幅巨大,但相对其他一些采用稀少名贵原材料的保健养生类产品,在成本方面依然具有不小优势。正是因为成本方面的优势,使产品的价格有着比较大的可调整空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这将成为一大优势。

(2)管理优势。本产品为独家专利产品,可以方便的一手掌握生产方面的控制权与销售方面的决策权,这样在面对一些决策时可以做到迅速果断,避免了一些处于大企业当中的知名品牌产品在决策方面复杂的流程,更加的及时灵活,可以更好的把握住机遇。

2.1.2劣势(Weakness)。

(1)大批量生产经验不足。

由于该产品自配方改良、完善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一直都没有进行过大批量的生产销售,在这方面经验严重缺乏。一旦拓展、扩大市场,在需要大量生产时很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同时极可能因生产量过大导致生产工艺环节无法精细,从而对产品的功效、口感等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目前产品在选料方面因不存在生产压力,还较为从容,当需要大量生产时,原材料的储备及供应很可能遭受冲击。同时由于某些天然原料本身的稀缺性,为了支撑大批量生产的需要,必然要选择改为使用可以量产的人工培育种植原料,这样以来,就将会有产品品质下降的可能性出现。

(2)缺少成熟的运营团队。

同样是因为本产品没有过大批量生产销售,此前一直以研发改良方面为主,并不具备一支成熟效率的生产营销团,想要取得好的发展,必然要扩大自身规模,而一旦扩大规模就需要临时组织起一支队伍来进行相应的工作,这样肯定会出现因临时组建而缺少磨合,以及对该产品该市场领域方面认识及理解不足等状况。

(3)生产方面管理难度大。

由于产品本身的特殊性,该类产品的核心价值大多都在于原材料的调配及制作工艺这两个方面。想要在不影响产品质量、产量并且保证产品完整性的情况下,又能同时兼顾对产品配方及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保护,这对管理者来说,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4)无品牌知名度。

从消费者行为洞察方面的相关知识可以得知,消费者对于不了解品牌产品往往都会持观望态度,很难会轻易尝试购买。这就使新品牌产品或不知名品牌产品会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一方面因品牌知名度不高很难有好的销量,另一方面又会因为销量的问题造成资金流动困难。

2.2外部环境。对产品在市场中面临的机会(Opportunity)与存在的威胁(Threats)进行的分析属于外部环境分析,通过分析能够使产品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把握机遇规避风险,为产品快速、长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2.2.1机会(Opportunity)。

(1)环境优势。

本产品产自登封,坐拥嵩山、少林寺等世界级文化遗产,产品的主要用料为嵩山千年古槐槐实及多种天然野生中草药,身为同是传统文化结晶的中草药类及茶类的结合产品,在环境及文化上占有先天的优势。在产品的品牌塑造及推广方面,可以有效的借助少林寺的文化历史及五岳嵩山作为天地之中的特有环境,将本产品打造为一款有着文化色彩历史底蕴的养生保健品,在某些顾客群体中容易获得较高的认同感。

(2)政策支持。

目前,中国国内的政治环境比较稳定,国际关系也很良好,社会保持这健康的发展,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局势会一直持续下去。在这一环境下,养生保健行业的发展得到了很多相关政策的支持。尤其是近几年来,亚健康的普遍化,导致了人们的体质和免疫力等方面出现了各种问题,这在社会上很受重视。而中草药养生茶这种由纯天然绿色中草药制成的养生保健产品,能够为人体提供长期性的保养,可以很好的改善亚健康提高免疫力。

(3)健康消费的潮流。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及人们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渴望,养生保健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已逐步成为了朝阳产业,市场得增长非常迅速。据相关资料显示,在近20年的时间里,美国在养生保健品方面的销售额增长了36倍,日本也有着32倍的增长。随着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基本小康,中国养生保健品也获得了非常可观的市场。

(4)经济环境良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一直稳定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就使得消费需求也更加的旺盛。这样的整体经济环境,给企业的投资、产品的研发与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消费的需求与健康的需求,为养生保健产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5)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产品的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很多必须通过人工进行的传统加工工艺也正逐步可以由机器替代,这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并节约了人工的投入。同时,世界范围内对生命科学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已达到高峰,这为养生保健产品提供了未来在新品开发与技术更新等方面的动力与支持。

2.2.2威胁(Threats)

(1)消费需求多样化难以满足。

由于养生保健品市场的持续火热,各种各样的养生保健产品层出不穷,这就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选择也不断增多。各种产品在相互竞争的同时也令消费者变得更加挑剔,消费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产品类型较多、品牌知名度较高、品质较容易获取信任的知名企业大品牌产品,就更容易迎合顾客的需求,这类产品也就自然成为了消费者购买时的首选。

(2)原材料受自然状况限制。

中草药养生茶的原材料以绿色天然中草药为主,而气候、天气等自然状况对于中草药材的种植有着很大的影响。虽说国内中草药材市场除了少数的某些药材外在供应方面并不吃紧,但如果出现突发的气候异变是特殊天气,还是有很大可能会导致原材料供应不足或是价格暴涨的情况。而出于资金正常流动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生产企业通常都不会大量存储原材料。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草药养生茶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威胁。

(3)竞争对手的威胁。

从严格意义上来看,现在中草药养生茶的发展道路上,以王老吉等为主的功能饮品、凉茶饮料是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而这些产品虽然出现时间并不长,但巨额资金的投入使其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了一大批忠诚度较高的消费者。从市场基础、口碑与消费者信任度等多方面,中草药养生茶都处于不利地位,选择了中老年消费群体作为首要目标市场,虽说能从一定程度上避开与这类以青少年消费者为主产品的正面竞争,但是,从长远的发展考虑,日后来自这些产品的竞争与挑战是无法避免的。

(4)市场开发难度大。

因过去其他保健茶产品在市场中造成的一些负面影响,消费者对保健茶的整体印象始终不佳,中草药养生茶想要通过重塑产业形象来改变消费者心中固有的看法,逐渐消除负面信息带来的影响本就有着很大的难度,大多数消费者又早已被其他大型企业的知名保健产品占据。

三、结果分析

1.中草药养生茶市场营销策略。

通过上文对中草药养生茶的内外部环境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产品所具有的优势、劣势以及潜在的机会与面临的威胁。同时,也在对中草药养生茶进行市场调查并分析归纳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为中草药养生茶进行了市场细分并定位出了目标市场。接下来,本章将在以上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产品实际情况与中草药养生茶的目标市场定位,运用4P营销理论,依据SWOT的分析结果及市场调查数据,重点针对上文确定的目标市场,定制出切实可行的中草药养生茶市场营销策略。

2.产品策略。

2.1品质保障策略。

在品质保证方面中草药养生茶产业应坚持以质量管理体系先行为原则,以先进设备为基础,从研发到生产销售环环紧扣,从根本上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最终使进入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件产品都具有良好的品质保证。

2.2包装策略。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到,产品包装在消费者购买时考虑的首要因素中也占到了21.6%的比重。因此,对于产品的外包装应紧密结合产品主要特征。使产品的有点以及差异化等可以通过外包装完美的展现出来。同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市场,选择符合该市场消费群体的包装档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时也给了不同的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2.3导入策略。

从消费者购买理论与消费者需求理论中可以看出,消费者的需求总是随着所支配收入的变化而不断的发生改变。同时,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对产品结构进行完善,才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产品导入上,过早或是过晚进入市场都不是最明智的选择,每一款产品都有着最佳的进入市场时机。对生产企业来说,能够使产品在竞争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并不断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新产品才是最关键的。

3.价格策略。

3.1标市场顾客成本分析。

在定位目标市场是,中草药养生茶选择了中老年市场作为首要的目标市场,该目标市场的消费群体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由于这一目标市场的大部分消费者都有着较多的空闲时间,因此,会非常谨慎的进行产品选择,是很典型理性消费人群。这些消费者会根据自己对产品价值的认知和自身能够承受的经济能力非常理性的考虑是否进行购买。最容易获得这一消费群体青睐的永远是具有高性价比的物美价廉产品。

3.2顾客成本为基础的价格定位。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中层收入的消费人群在保健品的消费群体中占很大一部分,加上定位以中老年市场为首要目标市场,这就意味着中草药养生茶应定位成中档保健品较为合适,定价应在适中的基础上相对偏低。而且作为长期保养型的养生产品,日消费需要让绝大多数消费者可以接受,持续型消费才是获取利润的关键。

4.渠道策略。

4.1渠道建设。

随着渠道市场发展迅速,渠道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竞争的加剧,不管是直接渠道建设还是间接渠道建设,渠道建设也变得不是那么的容易。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渠道建设的困难,精细化分工就显得特别重要,市场上便出现了第三方公司,专门做渠道建设的服务性机构,企业可以把渠道建设的全部事情交给这样的机构,第三方外包公司是营销渠道目前的发展趋势之一。

4.2渠道模式定位。

通过上述对营销渠道趋势的分析,结合中草药养生茶自身情况,对多种可选渠道模式的权衡,迎合发展趋势的渠道一体化应该是目前中草药生茶产业在营销渠道方面最佳的选择。

4.3专业顾问型销售渠道。

近几年来,在医药市场中出现了一种很流行的销售渠道,针对各种长期病症、慢性病之类的康复机构,专业顾问型的销售渠道正是这样一种形态,影响很不错,而且通过前期对市场进行的调查结果来看,消费者在产品的宣传推广方面,对医生、专家推荐的信赖度是最高的,作为具有相应功能的养生品保健品行业,这种渠道模式是很值得借鉴的。

5.促销策略。

5.1广告策略。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的结果显示,保健品及相关产品的消费群体对目前几种主流媒体上广告宣传的接受及信任程度并不高。因此,在传统的主流媒体之外,应该更多的去开发出一些其他的广告平台,这样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传统的媒体之一的电台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但对于产品的主要目标顾客群体来说,电台在中老年消费者中还是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5.2网络传播。

传统媒体的广告传播有一个明显的缺点,就是传播效应的滞后性,这就导致在实际的销售促进中会出现时间差,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再加上,即使在传统媒体中投入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也只是单纯的能够提高品牌知名度而已,无法很好的展示出品牌的内涵。因此,在传统媒体上展开广告投放的同时,更需要的是通过某种特定形式的活动,来使顾客能够直接感受品牌的内涵,从而形成线上、线下的互动。

四、研究结论

养生论文范文2

生态观强调环境,而环境是可以改变的。社会生态观强调人与环境的适配性,审视人与环境(社会与物理空间)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环境的最佳适配性:用改变环境来达到改变(控制)环境中的个人;“人与环境”的本质是交互作用,如果个人或环境出现问题,应该同时审视这两个因素,因为个人和环境是以交互影响的方式而产生改变的。

(一)小系统(microsystem)

小系统指个体可直接接触,对其有直接影响的系统。如儿童自出生起密切的家庭及之后的学校,同侪关系、朋友的互动等。

(二)中介系统(mesosystem)

中介系统指二个或以上环境间的联系,不只注意个体与其他小系统互动,当两个或数个小系统在价值观念产生冲突时,通常会造成个体适应问题。如在儿童的家庭和学校之间、教师和教师之间的连接[6]。(学校行政人员或辅导人员所发挥的沟通与联系功能就是一种中介系统的作用。)

(三)外系统(exsosystem)

外系统指影响小系统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社会结构或政策,由个体的外围体制所构成。如:工作场所、社区组织、家庭亲戚、大众传播媒体等[7]。个体居于其中,虽非扮演主导的角色,但这些外系统对个体都会造成影响,如经济不景气,失业等。校园环境即是一种外系统。

(四)大系统(macrosystem)

大系统指国家、社会或文化脉络等对个体身心健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全面系统。如意识形态、经济、社会文化等。大系统为个体设立了行为标准,大至政策法令之制定,小至日常生活的态度言行,其背后都隐含这些社会或个人的意识形态。

二、从生态系统视角看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思考

(一)全员观念更新是关键途径

90后大学生成长在一个社会迅速变迁、经济发展迅猛、信息高度发达、科技日新月异、价值观念多元、就业压力剧增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情绪情感、行为特点有着很深的时代烙印。当代大学生心理具有特殊性,他们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每个学生要开始独立面对人生中的重大抉择,难免会面临环境的适应问题,在这心理发展逐步成熟的关键时期,加之学业的压力、人际的冲突、情感的困扰、生涯的规划与就业的压力,建立个体与环境的最佳适配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全员观念更新无止境这是时展的必然要求,教育观念要具有现实性与前瞻性,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观、人性观、学生观、生涯观、教育观随社会脉动而脉动。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首要途径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作为三种校园文化形态,缺一不可。校园文化建设重在学生参与,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从生态的角度看校园文化,它具有以下特征:校园文化具有独特性,它是学校的名片;校园文化具有多样性,他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包涵程度;校园文化具有生本性,它是以学生为本的文化,它诉说的是学生的心声,是学生创造性的集中体现。因此,要建立全员从生态的角度看校园文化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冒险性、好奇性。

(三)班级文化建设是基本途径

班级对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意义是重大的,它是一个正式社会组织的基层单位。一个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是必备的素质。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应树立学生“团体建设优于个人工作”的团体合作意识。建立接纳、共情、自表的班级互动模式,以及亲和、包容、尊重、支持、温暖、个性的班级文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关键,教师扮演的是组织者和调解员,负责组织建立班级的运作机制,以及冲突的解决。

(四)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主要途径

学科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内容和生存价值的主流,也占据学生校内、校外的主要时间,其当下的生存价值和意义以及在整个生涯发展中的预备性价值和意义绝不能忽视,不涉及学科教学中的课堂和整个教学过程渗透的创新人才培养是苍白无力的。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原则渗透,而不是内容渗透。备课中要有学生,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实际为基点。课堂教学活动中要摆正活动中的师生关系,重视活动性教育,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学生为本而不是以课本为本,以现场为本而不是以教案为本,不演“教案剧”。重视情感目标和学生的体验,不能以厌学、厌教为代价,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重视应对技能的训练,贯彻随机化教育原则,不要片面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重实效,不求表面热闹,走一步比要求走十步但一步未走要好,一个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需要有更高的职业精神和独树一帜的教学智慧。

(五)教师的生命成长是“工具性”途径

教师是学生教育的首要工具。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绝不仅仅是一个对教师个人的人文关怀问题,更不是只关心教师自己过得好,过得舒服、过的安逸,关注教师的生命成长更核心的要义在于,这是一支教会学生成长的“重要育人”队伍。因此,教师的生命成长绝不能脱离对学生的教育责任和教育职业道德和伦理。教师生命成长是一个永恒的议题,但绝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问题。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要了解与接纳自己,能较好地管理自己的工作生活压力与情绪,能够懂得耗竭的预防调节。良好的家庭经营也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三、生态系统理论指导下的课堂创新实践

(一)背景介绍

笔者所教授的课程是《教育学》,所教班级是大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科班,该班级共有学生58名。规定使用的教材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育学考试大纲》,主要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共十个章节,内容较简单。通过对学生的初步了解,发现这个班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主动性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根据学生的特点,笔者决定尝试对这门教育学课程进行创新课堂的尝试。

(二)创新课堂的实施与过程

通过与学生进行商讨,决定采用分小组专题研究性学习模式进行创新课堂的尝试。教师制定了教学计划,让学生了解创新课堂设置的目的、主要学习内容和体系,明确了教学时间和任务安排、课堂研究成果展示流程和时间分配、专题研究成果讲评原则、本课程考核办法后,学习委员将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5至6人,可以自由组合。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章节,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各小组抽签决定研究性学习的章节和顺序。创新课堂上,小组成员分别展示专题主要内容结构和要点70分钟(不平均分配),学生和教师讲评总结20分钟。课堂组织形式由小组学生自主确定。教师和学生共同制定了讲评细则(语言表达、教态、内容构建、整体教学实践的创新性与合作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每堂课上由教师和9名其他组的组员(共十名)担任评委,每人拥有10分的权利,最后由一名记分员统计总分。每个同学都有担任评委的机会,担任评委的同学都要进行当堂课的讲评。期末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组成,平时成绩60%,主要根据学生在创新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打分,期中成绩20%,期末成绩20%。在创新课堂实施之前,教师先进行两周教育学导入课程,让学生对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介绍了有利于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打开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课堂创新,演示了一些创新课堂的实施视频,让学生大胆想象,勇于突破,并指出我们创新课堂的目标和归宿就是要颠覆传统授受的课堂,这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最终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团队协作奖、最受学生喜爱教师奖等奖项,并颁发奖品。

(三)结果

教学通过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在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规律和教育学相关原理,以及有关教育研究最新焦点内容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思考、研究创新的能力,从而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体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探究、创建知识结构体系的过程,从而达到领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的本质内涵,提高了从事教师教学的相关能力。学生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都让笔者眼前一亮,从精彩的小视频导入,到教育影视作品赏析,从教育小品表演,到模仿热播韩剧“都教授讲堂”,从室内到室外的小树林大家围圈席地而坐,大家畅所欲言,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创新课堂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创新课堂的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冒险性、好奇性、想象力都得到了有力地开发。我想,我们成功地颠覆了传统课堂,学生的创造力也有所提高。

四、结语

养生论文范文3

20世纪80年代,饶宗颐先生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以后,仍然著述不辍,以下数篇关于上古神明与信仰之论文,即为饶先生退休后至20世纪90年代陆续撰写而成。饶先生在中国古代神明和原始道教的探索研究方面,是具有突出贡献的一位学者。他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发表了中国古代宗教、民间信仰等一系列论文,2000年5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饶先生的《中国宗教思想史新页》一书,收入13篇演讲论文。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为该书作序时,高度评价此书是一部开拓性、创新性的学术论著,具有四个特点:(一)涉及范围广,使人往往有无涯?之感;(二)论文引用材料范围极广;(三)重视考古发掘的地下新资料;(四)读书得闲,论文时有新的创获。季老在〈序〉中推崇饶先生的论著是“创而中”,并认为是一个时代学术的典范,足见其称誉之高。

饶先生此书在俗神信仰研究方面,主要有《谈古代神明的性别──东母西母说》一文,论述中国古代从东母、西母信仰,转移过渡到东皇西母的信仰。先生在文中说:“关于古代神明的性别(gender)区分问题,是极有趣味而值得去详细讨论。”文中从殷商时期的卜辞祭祀东母开始,结合其他文献材料,论述战国时期的东皇与西皇,从而论证信仰渐从女性神过度和转移至男性神的崇拜。文章最后还论述了地母的问题,得出「母」一名在古代运用十分广泛,大凡气、水、火之神亦有母之称谓,得出时代愈后,神性的演变更为复杂的结论。

此书还收录饶先生中国古代民间信仰的研究论文四篇,分别从楚文化、出土数据、中西文化比较以及文献等进行考证论述。《道教与楚俗关系新证———楚文化的新认识》一文,主要从道教与楚俗的关系,进行新的论述观点,先生在文中说:西方学人喜欢采用Chamanisme(萨满教)的原理,去了解《楚辞》。虽然,它和巫术结上不可避免的宿缘,但从深一步看,楚人本身有他的宗教意识,和巫医关系非常密切。……楚人信巫鬼,崇奉黄神,使用禹步祝咒之术用以治病。宁乡出土人面方鼎应该是象征黄帝四面,如果这说可信的话,楚国黄(老)之学根深蒂固……说明东汉三张之设鬼道,为人治病请祷等等活动,实际上秦汉之际,在楚国地区已是司空见惯。……道教的萌芽,可以提前,道教的形成,与楚国巫医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此文从楚人的宗教意识,结合汉末西蜀鹤鸣山张氏“五斗米教”为人治病请祷等活动,分别从“四面先君与黄宗四面、黄神考”、《五十二病方》以及道教的“醮”、“四辅”、“天师”、“五斗米与五斗粥”等一一进行论述,考证出许多现今所知的道教符方和用语,早已在楚人的有关文献中出现,从而论证楚俗与最初期道教之间的密切关系。《从出土资料谈古代养生与服食之道》一文,主要从地下出土的简帛文献,论证古代方仙道的由来与养生服食之道。饶先生在文中旁征博引的出土数据,略有张家山汉简《脉书》与《引书》、《陵阳子明经》、《马王堆养生方》、陶宏景《登真隐诀》等等,分别从永命、延年思想来源,不死观念的追求,玄府玄门,以人合天,婴儿与胎息等九个方面参证论述。先生在文末总结说:楚地诸佚书之发现,令古代方术之采日月精英,还精补脑,及《内经》、《灵枢》之天道与人体相关诸说,取得确实根据,得到充分了解,知其思想之形成,远在战国时期已极度流行,对《易》、《老》、《庄》三玄中重要语句提供了合理与进一步的解释,证明嵇康《养生论》言之绰有理据,对于现代人仍有极大之裨益。

此段结语不但指陈古代天道人体之说的源流,还以古证今,阐释出土文献的重现,不但具有文献研究上的重要,还对现代人的养生有所裨益。《论道教创世纪及其与纬书之关系》一文,主要考证论述道教的“创世纪”的宇宙开辟说,源自佛经(《摩伽登经》)。文中从西方以色列民族的《创世纪》传说开始,逐次论及中国道教对于宇宙论的关心,并引述文献论证道教徒每每剽窃释氏之书,自西晋王浮作《化胡经》以后,后世变本加厉,举例论证详尽。而其中所论及的道教创世纪思想和所涉及的谶纬信仰,固或可归属我国古代的民间信仰范畴,先生未作明言而已。《巫步、巫医、胡巫与“巫教”问题》一文,分别考述巫步与巫医、胡巫、巫教等问题,可以说是巫学三个短篇考证文章。综观全文,先生在考述各种名辞之外,主要还是强调巫与萨满教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文化,以及批评巫与制度在中国上古史的问题。先生在文末说:对于“巫”字在古代中国的真相,和使用巫术遗存在民间宗教的陈迹,泛滥而毫不加以思索地来比附古代历史,这一方法是否正确?我认为很值得历史家再去作反思!如果说三代的政治权力完全依靠占卜者、巫术和自称能够与神灵沟通的手段来建立,而把古人所记录下来的典章制度,一笔抹杀,把整个中国古代史看成巫术世界,以“巫术宗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支柱,我想:在目前不断出现的地下文物其本身已充分提供实证,去说明古代“礼制”的可靠性……从制度史观点来整理古史,或者比较合理,或许可以避免误入歧途……。饶先生此处提出的批评与呼吁,正是针对学术界对于巫研究的泛滥和过度重视等现象,作出语重心长的劝导。先生所论,发人深思。

初期天师道经典《老子想尔注》之研究

敦煌石室《想尔注》写经,清末时为英人斯坦因(MarcAurelStein,1862—1943)自吾国携回英国,后归藏大英博物院,编号S.6825。在饶先生整理、研究此本写经以前,因为原件远藏英国伦敦,国内学者及见者仅有王重民先生,王氏于1939年4月18日曾撰有《卷子本想尔〈老子注〉叙录》一文①,然于此书之名称、撰者、内容等,亦未能详加考述。而海外许多学者对于英藏敦煌经卷的目录和数量等,也知之不详,更遑论校注研究了。因此,饶先生于1956年出版之《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当为具体整理、研究《老子想尔注》之学界第一人。无怪乎有学者评论饶先生的整理和研究“可补前史之不逮,诚老学之功臣也”。

东汉末年张氏一系所建立的五斗米教,只是道教的雏型,其宗教形式仍未能算是正式的道教,只能算是当时的一个民间信仰的新兴教派,而此部经典其实可算是东汉末年中国民间信仰中一个新兴教派的传道书。因此本文仍将《想尔注》视为民间信仰下所产生的一个教派的重要古文献。饶先生1956年整理、校笺出版的《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书前附有26帧英藏敦煌原卷书影,使“同好者可见全豹”;1991年11月,饶先生整理旧作,为之补充:《想尔九戒与三合义》、《老子想尔注续论》、《四论想尔注》、《附一天师道杂考》、《附二有关大道家令戒之通讯》等后来陆续撰成之文章,改名为《老子想尔注校证》,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饶先生自1956年发表《敦煌六朝写本张天师道陵著老子想尔注校笺》之后,持续约三十年的时间进行研究④,最终出版了《老子想尔注校证》一书。书中认为《老子想尔注》为汉末张鲁所注老子《道德经》的注本,而托名于张道陵。饶先生云:“《想尔注》成于系师张鲁之手,托始于张陵。”此书原为张氏传教所用,属于道教原始思想的经籍。饶先生在书中说:今此残卷,赖石窟之保存,得重显于世。……其书每提及太平符瑞,多合于《太平经》经义,不特东汉老学神仙家一派之说,可略其端倪,尤为道教原始思想增一重要数据,对于道教史贡献至巨,不可谓非学术上之鸿宝也。

由是可见饶先生对于这件“学术上之鸿宝”的《想尔注》写经,十分重视。《老子想尔注校证》全书共分十章,并附研究论文数篇。鉴于此书初版印行于195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又出版于20年前,当代学者或未及购置阅览,兹引录原书目录如后,以见其详:(一)解题、(二)录注、(三)校议、(四)笺证、(五)想尔注之异解、(六)《想尔注》与河上公《注》、(七)《想尔》本与索洞玄本比较、(八)《想尔注》与《太平经》、(九)《想尔注》佚文补、(十)张道陵著述考、附“别字记”、《跋》、《想尔九戒与三合义》、《老子想尔注续论》、《四论想尔注》、(附一)天师道杂考、(附二)有关大道家令戒之通讯。

由《老子想尔注校证》的目录,可见此书虽名为“校证”,而实际的工作远远超出校证的范畴。书中关于原文的录注、文字的校议和笺证以及异解等等,都是针对《想尔注》所作的基本文献工作,其他与河上公《注》、与索洞玄本的比较,与《太平经》的关系等,又兼有溯源、比较、考述的工作。其后的佚文补与著述考,又将文献的工作推进一层至辑佚学与作者著述考等。全书从文本的校勘、笺证、与其他文本的互校,到辑佚与考述,研究全面,论述详尽。此外、从书末“附录”的文章,又可见饶先生在完成敦煌本《想尔注》的校证后,不断撰写论文论述《想尔注》,力求将此一珍贵的“学术鸿宝”,在学术研究上作到力求完善的地步。清人章学诚(1738—1801)云“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从先生为此书前后投入30年时间,并以不同的层面进行考述阐释,庶几是矣。

养生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中医;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

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开展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地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1]。医联体形式多样,其中以中医医院为核心医院的医联体形式一般称为中医医联体。中医医联体近几年呈蓬勃发展之势,然而,其发展尚未成熟,没有发挥出预期的效果。现有文献多归纳总结各地区模式,介绍典型案例,未能归纳出较为普遍的模式。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医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为中医医联体的推广和有效运行提供建议。

1资料与方法

2018年1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中医医联体的中文期刊和学位论文,采用主题检索,主要检索词为“中医”以及“医疗联合体”“医疗集团”“整合服务”“医疗共同体”。共检索出132篇期刊论文、4篇学位论文,新闻、报刊、会议摘要、评论不纳入进一步分析,从数量中可以看出国内对于中医医联体的研究相对缺乏,且没有综述类文章。通过阅读摘要,纳入全文分析的文献有56篇,最后通过阅读全文,筛选出与研究内容高度相关的文献共30篇,内容包括中医医联体实践措施、实施效果、困境以及建议。

2中医医联体整合机制

根据文献阅读可知:云南省早在2003年便组建了云南省中医医疗集团[2];齐齐哈尔市于2011年组建了中医医疗集团[3],北京已有顺义区中医医联体[4-5]、通州区中医医联体、东直门中医医联体[6]等多个医联体;广东省截至2018年2月,已组建136个中医医联体;江苏[7]、湖北、湖南等省也已建成中医医联体。各省(区、市)的中医医联体有一定自身特色,本文从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和资源共享4个维度进行归纳(表1)。

3中医医联体面临的挑战

3.1医务人员激励机制不健全

中医门诊一般流程是医生先坐诊诊断疾病,然后开具处方,很多时候还需要亲自操作相应的适宜技术,花费时间、精力远远多于其他普通坐诊[8],但是在诊疗费用与西医相比更低廉,无法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从而阻碍中医诊疗项目的广泛开展。现有中医医联体大部分没有实现人、财、物的统一管理,多为技术上的指导与合作,因此各级医疗机构缺乏共同发展的意识,依旧是各自为政[9]。医联体中实现医务人员内部流动以期达到服务同质化是建设目标之一,但许多上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表示本机构的工作任务本身就比较重,再去基层坐诊压力很大[15],在考核上也缺乏政策倾斜,因此下基层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相对紧缺,且公共卫生工作繁重,难以派出医务人员前往上级医疗机构学习。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的缺乏也影响了医务人员自我提升动力。

3.2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适宜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安全、疗效可靠、副作用小,且无须耗用大型医疗设备,投入少、成本低,所以更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和应用[16],但是目前中医医联体中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中医适宜技术掌握程度并不理想。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现有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承担了较多公共卫生方面的工作,对于基本医疗技术的学习动力尚且不足,更不愿意花费精力学习中医适宜技术;其次,医学院校虽有中西医专业,但在教学上更多偏向理论教学,中医适宜技术教学内容较少,不利于临床实践。此外,中医知识有赖于经验积累,许多中医知名专家年事较高,精力比较有限,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或带教效果不够显著。同时,中医适宜技术缺乏一定的标准规范,基于何种临床症状应当采用何种技术,此类标准的缺失不利于医务人员学习掌握中医适宜技术,难以激励其主动学习。这些原因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医务人员对于中医适宜技术的掌握。

3.3中医药制剂共享存在壁垒

中药制剂是中医院的特色,大多由一些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专家团队研制而成,已经在临床上经过了长期实践,具有安全性、有效性、适用性强等特点。中医医联体内不同医院拥有的院内制剂品种繁多,且价格适中,能够适当缓解患者看病贵的难题,这是属于中医医联体独特的发展优势。虽然中医制剂有这样的优势,但我国现行的相关法律规定,除特殊情况,院内制剂只能在生产医院内部使用。药品调剂手续比较复杂[5],省内医院的调剂需要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若跨省份则需向国务院药品管理部门申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药制剂在中医医联体内部使用的通畅度[17]。

3.4有序就医格局有待形成

分级诊疗制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双向转诊,但在中医医联体中完全实施还存在许多困难,现阶段基层首诊格局尚未形成,医院对患者的“虹吸现象”仍然严重。2016年,一级中医医院诊疗人次仅仅占各类中医医院总诊疗人次的2.8%[18]。“下转难”的问题尤为突出[8],影响因素众多。大部分中医医联体内难以制定统一的转诊标准和考核指标,上下转诊的标准比较主观化,加之中医学科更多借助经验,为转诊带来一定难度。政府医保部门也未出台与双向转诊配套的医保支付制度,转诊前后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未发生任何改变,患者实际医疗费用支出并未减少,难以引导患者有序就医[19],此外,患者的传统就医观念也是影响双向转诊的重要因素。

4我国中医医联体发展对策与建议

4.1加强政策引导,实现体制、机制上的突破

组织结构以及内部管理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部分,唯有良性的运行机制方能使医联体长效发展。政府应当把中医医联体建设与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相结合来统筹考虑,实现区域内的整体规划,鼓励医联体内部成员单位在医院产权制度改革方面大胆探索,试行股份合作制等新的运行方式,激发各成员单位的创造力和活力。其次,内部管理文化的一致性有助于增强中医医联体紧密程度,上级医院选择合适的管理人才组成团队,派驻到基层医疗机构,将先进管理经验带给基层,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联合,而是通过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内部联络机制以及成员资格管理规定等多项规章,形成集团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提高管理运营水平,最终能够实现现代医院管理制度[12]。此外,医保政策对于各成员单位有一定制约作用,对中医医联体尝试采取医保总额预付制,按中医医联体各成员单位服务的总量、质量和满意度进行分配,既方便患者就医,又兼顾各方利益;同时对于各级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需要进一步拉大差距,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报销范围要注重常见病、多发病等的纳入。

4.2注重人才的培养与技术的传承,增强激励机制

医联体应当重视人才培养,注重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进而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通过建立中医医联体,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定期选派合适的医生前往上级中医医院进行跟师学习,上级医疗机构则派驻专家前往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的中医继续教育和全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与技能培训,提高基层的临床诊治能力。在引进人才方面,上级中医医院通过总院的名义招聘医生,并向招聘的医生开放晋升通道,医生不仅能有更多学习的机会,执业地点由医联体内部统一调配,更有利于医生的职业发展。其次,中医医联体发展中要充分意识到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的差距,建设初期不能盲目依据国家或省级中医适宜技术标准来要求基层医疗机构,应当选取基层能够开展的适宜技术,使基层能够处理常见病、多发病,识别急危重症;同时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可以发展与自身符合的特色技术。随着中医医联体的联系不断紧密,各类技术在医联体成员单位内进行推广,更好满足群众需求,也促进各成员单位共同进步[20]。中医医联体内部可以探索“薪酬激励”机制改革,制定绩效考核标准,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将中医适宜技术使用情况、慢性病中医管理纳入管理考核标准,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4.3适宜技术与制剂共享,为患者提供便利

中医医联体各成员单位拥有自身特色适宜技术,可以构建共享清单,成员单位互学、互通、互用,既为患者提供便利,也促进中医学科发展。中医学科体系不仅有基本知识,制剂更是其特色。中医药制剂作为中医医疗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其治疗效果才能更好推广和普及中医药。上级中医医院拥有许多院内特色制剂,疗效显著,价格低廉,深受患者的信赖与欢迎。中医医联体内应尝试打破壁垒,使得制剂在内部实现流通,让区域内的居民都能够享受到。中医医联体内部可以将各类制剂进行统一调配,调动能够生产院内制剂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其次,将医联体成员单位有批文但无条件生产的制剂由其他成员单位代工生产;这其中利益合理分配十分重要,可制定细则以便更好进行。此外,上下级医疗机构加强科研合作,基层医疗机构更了解群众需求,上级医疗机构可以提供技术支持,相互合作。

4.4应用于慢病治疗及预防,提升健康素养

养生论文范文5

1.奠定学科基础

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认定护理学成为一级学科,学科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与成熟的国家及地区相比,我国护理学科尚缺乏清晰的学科专业定位和战略发展方向,发展二级学科、培养不同类型的护理专科人才是护理学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级学科的确立需要与医学发展相匹配,其专科理论知识、技术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领域可为护理学科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医护理学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护理技术,在老年医疗、社区保健、养老服务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巩固、提升中医护理的专科地位,创立护理二级学科,可为护理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打造专业队伍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西医护理学校毕业生成为中医院护理的主力军,在开展中医护理时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盲区。中医基础理论薄弱、护理技术能力有限,导致临床中医护理技术使用率低下,与技术水平下降之间形成了恶性循环。临床护理专科化发展程度是衡量护理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教育层面的缺失,专业人才队伍匮乏,影响了中医护理水平的发挥,限制了中医护理向高层次的发展。而目前国内尚无完善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中医护理队伍现状制定中医专科护理培训内容及标准,开展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规范化教育,可造就一支独具中医护理特色的专业队伍,有利于中医护理学科理论发展、临床实践的深化、中医护理水平的提升。

3.拓展专科领域

国内外研究表明,专科护士的出现有力地促进了专科护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使专业护理知识不断积累,护理方法和技术进一步提高。但是,与发达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临床专科护理人才发展相对落后,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梯队无层次。卫生部曾明确提出,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专科领域,对专科人才培养准入资格、目标、形式、考核及管理等进一步细化。通过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完善的中医专科人才培养体系,规范培训模式,构建中医专科护理人才梯队,对拓展专科人才培养领域、积累专科人才培养经验、促进专科护理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培养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可行性

1.培养基地院校联合,形成优势互补

优秀的专业师资和丰富的临床资源是培养专科化护理人才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理论、实训基地大多设在医院,虽然有很强的实践指导能力,但理论培训的护理专业师资力量有待加强,。采用院校联合培养模式,体现医院与高校间的优势互补,由高校负责理论培训,设置中医护理专科护理培养课程,打造专科护士培训平台,将专科化理论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与在职教育中,师资力量包括学院的资深教授、医院的资深医护人员,还可选配跨学科师资,讲授不同学科的课程。实践基地设在医院,遴选符合评审标准的实践基地,由符合资质的临床带教老师承担实践技能培训,以满足临床实践培养需求。

2.专科定位清晰,发展领域广阔

虽然目前我国对专科护理人才的称谓尚未统一,但普遍认为其共同点是满足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的特殊要求,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经过特定的机构进行专门的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并由权威机构考核并获资格认定,在临床护理特定岗位或领域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是目前我国护理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综观国内专科护理发展,在临床认可度高、成长迅速的专科护理通常在医疗所不能顾及或无暇顾及的岗位或领域,专科护士发挥的作用是医疗无法替代的,有专门针对一种疾病的护理,如糖尿病、肾病;专门针对一类疾病的护理,如肿瘤、骨科、心血管科;专门针对一类人群的护理,如产妇、婴儿;拥有专门一种护理技术,如血液净化、静脉输液;拥有专门一类护理技术,如手术室、伤口造口,中医护理就属于专门的一类技术,在西医护理无法涉及的领域,解决西医护理所不能解决的护理问题或症状,其专科性在于中医护理技术的专科性及护理理论的独特性,这是中医护理区别于其他专科的表象和内涵所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科而言,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更为扎实、技术手段更为丰富、应用领域更为宽广。

三、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思路

1.培养层次多元化

中医护理队伍基础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所以中医护理教育应该在坚持中医护理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层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教育需求。在校期间开设中医护理专科培养课程,在前期通科教育的基础上,让高年级护生接受专科理论、技能培养,本科阶段着重培养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提升专科能力奠定基础;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基于高起点、高要求的原则,面向临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在职教育阶段的培养可根据学历、职称不同分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可分为专科护士型培养及临床护理专家型培养。专科型培养指学历、年资较低的护士要求掌握扎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为病人提供有中医特色的饮食、情志、养生、康复等指导;专家型培养指高年资、高学历的护士以知识更新、拓宽特色护理项目为主,培养能够在中医护理实践中解决疑难问题、充分展现中医护理工作价值的专家型护理人才。通过多元化的培养层次,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专业梯队。

2.课程设置多样化

目前的专科护理培养对象往往存在学历教育与临床经验不能兼顾的情况。因此,中医护理专科培训采用课程模块,因人制宜,已通过学历教育者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完成规定的专科实践操作,保证足够的临床训练时间;在职教育者给予理论培训,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为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开辟多途径培训通道,提高培养效率,加速人才培养进程。

3.教学方式灵活化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借助集中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示教、情景模拟、案例分析、临床实习、论文撰写等形式,开展自主性学习、互动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不仅可以增强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同时也可强化专科实践操作技能,有助于全面提高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效果。

4.核心课程特色化

对于不同层次的中医护理教育对象,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但核心课程着重于体现中医特色,通过递进式中医护理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造就具有综合才能的中医护理人才。课程设置包括理论培训、专业模拟训练、临床实践,其中理论培训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以中医专科理论为重点,逐步提升护理科研、循证、教育等能力;专业模拟训练包括中医病案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营养食疗运用、情志调养方法、养生康复知识指导等,着重训练中医护理临证运用能力;临床实践通过中医护理查房、实际案例分析提升辨证施护能力,强化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营养食疗、情志调养、养生康复等技能训练,逐步提升创新运用、解决临床疑难问题能力。

5.能力考核综合化

专科护理人才注重培养其独立获取和分析信息、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以及健康指导等方面的能力,能够为专科病人提供安全、有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因此采用综合评定方法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临床技能考核、个案护理、综述、论文答辩等考核形式,以评价其专科综合应用能力。

四、成效展望

1.培养中医护理专业人才

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培养为中医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指明了方向,可明确中医护士的角色定位,规范专科工作范围与内容,提高中医护士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有利于培养一批能发挥中医特色、符合临床需求的专业人才,更重要的是在专科型人才的基础上,可以成长为一支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且精通中医护理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专家队伍,引领中医护理的发展。

2.开设中医护理专科

中医护理技术以“简、廉、便、验”受到群众普遍认可,有很大的需求空间,但目前门诊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很少,门诊开设中医护理专科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医疗无暇顾及的领域大展身手,根据中医护理理论,针对常见病、多发病应用护理技术、护理手段明确,适应病种范围广泛。如耳穴埋籽可治疗失眠、咳嗽、高血压;脐部贴敷可治疗便秘、腹泻;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盆腔炎;特别对于病情较轻且无需住院治疗的病人,中医护理专科无疑是最佳选择。发挥中医护理专科人才的作用,开设中医护理专科,主要承担以下服务功能。

2.1咨询、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咨询服务,指导中药服用、运用中医理论开展体质识别、营养食疗、情志疏导、四时养生等具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

2.2中医保健方法指导开展易筋经、八段锦、按摩、气功、太极拳等养生保健技能辅导。

2.3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运用中医护理技能治疗相关疾病,如耳穴埋籽、拔罐、刮痧、贴敷、热熨、熏洗、中药换药、中药灌肠等。

3.开展社区中医护理服务

中医护理在社区有广阔的需求空间,其“未病先防、即病防变、病后防复”的观念与社区“预防为主”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传统中医护理技术在社区的优势得天独厚。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的预防、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的要求,中医专科护理服务将帮助社区不同的人群和慢性疾病病人实行寓护于养的护理方式,发挥在养生保健上的优势,推广通俗易懂、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操作,给社区居民提供经济、有效和高质量的卫生服务,提高他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4.开展教学科研

中医护理虽然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一门专门学科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科研力量较弱,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中医护理专科人才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素养,将成为中医护理的发展核心力量,组织教学讲座、传播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开展护理科研、搭建护理学术平台,引领中医护理在教学中继承、研究中创新,不断提高和发展。

养生论文范文6

花卉,至古都是赏心悦目,陶冶情操,带给人愉悦幸福感觉的载体,现在随着花卉产业化,花卉培育的科学化,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花卉业得到了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开始青睐花卉旅游。然而花卉旅游不仅是造一个花园,开发一个花田,或是举办一个以xx花为主题的节事活动那么简单,这种普通的走马观花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花卉旅游如何从传统的“二维平面”式观赏旅游到“三维立体”式体验旅游就成了一个主要的研究方向,而本文则主要探讨了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花卉旅游产品的设计。

关键词:

体验经济;花卉旅游;产品设计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随着花卉产业化,花卉培育科学化,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花卉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由于花卉能带给现代都市人非常愉悦放松的感觉,既赏心又悦目,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旅游者的青睐。而各大城市结合当地花卉花期举办大型花事活动为载体,不断挖掘花卉旅游的文化外延,将单一的某类花卉主题展示与多种花卉产业集群园区建设相结合、既是当地人休闲观光一日游的理想旅游目的地,又可以作为青少年科普知识学习的基地[1]。使“赏花”为关键词的春季旅游市场逐年扩大其市场份额,极大地促进了花卉产业链的延伸。花卉旅游逐渐成为继会展旅游、节事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后的一种发展迅猛的新兴旅游项目,其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如果花卉旅游发展的好,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有创意、有新意,不仅仅是对乡村生态旅游的促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会为工作压力巨大的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休闲方式与生活情趣。然而花卉旅游要能持续的发展下去,不仅是造一个花园,开发一个花田,举办一个花事活动那么简单,传统的游览观光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放松心情,全情投入的需求,而以花卉为依托向游客售卖有趣的生活方式才能真正保证游客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纵观旅游业的发展,任何一个新兴的旅游项目要发展得好,最后都必然以“互动”为主题,有旅游者的参与和反馈才能持久的发展下去。所以花卉旅游发展的趋势必然也会围绕着旅游者本身的消费需求延伸其服务内容,更新其服务方式,将科技、文化、生活、艺术等各种数据以不同的项目形式植根于花卉园区,并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在体验经济背景下的花卉旅游旅游产品的设计。

一、开设花卉种植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种植、采摘”为主题。花卉的种植和采摘是一项既能够满足旅游者追求新奇和浪漫的心理又很容易实现的活动,尤其是在“偷菜”游戏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在真实世界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种上美丽的花为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我们可以在花田中开展“花卉采摘、花田认养、花卉种植”等项目,比如,单独开辟出几个小的片区,作为游客种植、采摘的专属体验区,让游客体验到农耕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花卉采摘”属于初级体验区,在初级体验区中,旅游者可以进行简单的采摘劳作,满足女性旅游者和儿童旅游者的需求[2];“花田认养”属于中级体验区,中级体验区中,旅游者可以进行相对复杂的浇水、除草,并通过付费获取花田的命名权等活动;“花卉种植”属于高级体验区,旅游者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施肥、剪枝、采摘等全程劳作活动,并可以在花卉成熟以后带回自己的劳动果实,这种设计可以进一步满足男性旅游者的需求,提高男性旅游者对花卉旅游的满意度;另外还可以根据特殊节日,提供“特殊节日劳作”活动,即在具有某些特殊意义的日子里种植纪念树,纪念花,既可以美化环境,又可以纪念特殊的人和事,这就很好的满足了旅游者对情感和浪漫的需求。

二、开设花田运动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运动、娱乐”为主题,开展“趣味花卉装扮、花田音乐会”等项目。通过不同种类的花卉搭配种植,形成不同颜色,不同造型的彩色花田景观植,并在适宜的花田中设置卡丁车赛场、迷宫等趣味运动场地。根据不同的交通方式(开卡丁车游览、步行、驾马车、骑自行车),结合地形特点,设计卡丁车竞赛场、步行道、马车道、自行车道等不同的景观道路。还可以结合地形,引入一些合适的体育项目,比如花海高尔夫、花海自行车、花田漫步。

三、开设婚纱外景摄影基地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婚庆”为主题,利用花田的景观,打造成“专业的婚庆外景摄影基地”,在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划分为“休闲体验区”、“婚俗文化区”、“东方婚俗体验基地”、“西方婚俗体验基地”、“花之爱”。

四、开设插花、香薰工坊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DIY”为主题,开展“盆景设计、DIY香包等香草工艺品制作”等项目。结合不同花卉品种和学习者特征,开设插花培训项目,包括:“微景观花艺”、“日韩花束课程”、“欧美花束课程”、“婚礼花艺课程”、“艺术插花课程”;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可以自由选择各种花卉制作各类喜爱的生活小物件,譬如鲜花书签、鲜花壁挂、并通过学习花语,制作不同含义的花束、花篮等,还可在普及花卉知识的过程中,使用香料花卉制作成小香囊、花茶、花浴香料等旅游纪念品,亲手制作成的工艺品会另旅游者对这种类型的旅游印象更为深刻。此外,考虑到成年旅游者和儿童旅游者的不同,还可规划出专供小朋友参与的儿童手工艺制作区,通过教授简单花卉工艺品的制作,如:DIY香包、DIY鲜花发卡、DIY鲜花手链、DIY鲜花名字,提高各种类型游客的参与度。

五、开设美容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美容”为主题。开展“芳香疗养、花泥美容、花茶养颜”等项目。对于一些女性旅游者游客来说,花卉的美容保健功能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而开展这类美容项目,可以让游客在进行花田园区游览这种相对费体力的游览之后,可以得到身心放松并且加深对花卉知识的了解。通常来说,可以针对女性旅游者开发花卉美容养颜项目,比如在花田最中心设计一座用鲜花覆盖的“变美城堡”,让进入的女性旅游者通过付费体验一次由内到外的花卉美容全过程包括:泡花瓣温泉、香薰沐浴、沐浴完成后采用花泥进行面部或者全身的护肤、在护肤的过程中饮用花茶进行养颜、最后食用花卉食品进行调理。最终达到变得更美的目的。

六、开设花卉养生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养生”为主题。健康是所有旅游者的希望,而养生则是老年旅游者非常关注的话题,老年旅游者具有较多的自由时间和相对较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所以银发市场也是花卉旅游不可小觑的一个细分市场。老年旅游者的身体大多出现了各种亚健康问题。他们到处寻医找药、体验各类养生保健技术,但效果却差强人意。所以,可以根据中医养生学上推荐的鲜花养生法,开设“鲜花养生馆”利用我国丰富的花卉资源及其天然的药用价值,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花卉品种,利用鲜花的药用功能和现代生物技术研发花卉营养品,促进病人康复[3]。

七、开设花卉知识科普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学习”为主题。在科普区,主要注重科技导入带来的展示上的变化,比如,从花卉苗圃的培育过程和花卉种类的图片展示到3D立体化展示;在专区内还将规划科普体验中心,设置与科普教育相关的功能活动,注重趣味性、参与性;尤其是要针对青少年游客开展生态教育,通过参观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物学信息,还可用花卉创作有趣味的景观小品,提升花卉的观赏性。

八、开设诗词艺术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鉴赏”为主题。在我国的文学史上,从古到今,以花卉为题材的诗词歌赋、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品层出不穷。所以,针对旅游者对文化内涵的需求,利用花卉文学艺术、花卉传说故事开展“以花会友,用花传情”等主题的“花卉诗词”鉴赏大会。

九、开设饮食文化体验专区

这种类型的体验式旅游产品可以设计成以“美食”为主题。当今旅游者追求自然、苗条、年轻、漂亮,崇尚饮用天然健康食品。所以针对旅游者的需求,可以利用各类花卉制作成花卉粥、花卉糖果、花卉糕点还可以利用各类花卉的药用价值制作成各类花茶作为减肥塑身饮品。

作者:刘宇 单位: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书侠.花卉旅游21世纪的低碳休闲方式[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1,18(1):43.

养生论文范文7

【关键词】文化养老;养生功效;书法

文化养老是在物质养老、医疗养老得到充分保障,老年人生理、安全需要得到充分满足后,植根于中国“孝”文化,对老年人加强情感关爱、精神抚慰的养老理念与行为。它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基础上,以现代人本主义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体现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时代担当[1]。做好文化养老工作,应系统开发包括书法在内的多样化的文化养老产品。

一、书法作为文化养老产品的独特品格

首先,书法爱好者人数众多,老幼咸宜,群众基础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淮南子》)汉字自一出现即被视为一种奇异现象,能写好汉字历来被视为值得荣耀的事。儒家以“书”为“六艺”之一,孔子主张“游于艺”。书法这种“游戏的吸引力主要由兴趣和享乐的基本情绪而增强”[2]。书法创造中产生的愉悦、欣喜、安适,是高雅、逸豫、赏心悦目而胜过其他声色刺激的,有利于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第二,书法审美层次多样化。书法既是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又是每个文化人伴随识字产生的认知过程,对有无基础、基础好坏要求并不高。除专业书法群体外,并不排斥文化层次、审美品位较低的修习者。第三,书体风格变化多种多样,选择余地大。汉字经历篆、隶、草、行、楷等多种形态嬗变,五种常见书体乃至同一种书体内部均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难易程度不同,习书者可自主选择。出于审美趣味上的强烈吸引,五种书体都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只要有兴趣,老年朋友完全不必顾虑是否有无基础,可随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体开始训练。第四,书法训练可伴其终身。书法训练动静适宜,以静为主。与舞蹈、武术等产品不同,书法养生不受身体条件、年龄高低限制,几乎适合任何年龄阶段、不同身体条件的老年朋友,且可伴其终身。

二、书法与养生

(一)渊源。养生是一个古老的课题,书法与养生渊源颇深。唐代张怀瓘常常耽玩草书,他在草书中寄托驰骋纵横之志,散发郁结的情怀(《书议》)。欧阳修发现书法具有陶冶情趣、滋润心田的作用,逢单日学草书,逢双日学真书,日复一日,乐此不疲(《试笔》)。首次明确提出书法养生理论命题的是元泰定年间书法家郑构。在《衍极》一书中,他首次认为书法是草圣张芝、张旭等采用的养生手段,并指出外在的书迹与书法家内在心灵的关系,“有诸内必形诸外”。明高镰《遵生八笺》详述鉴别与赏玩历代碑帖的乐趣,以及文房四宝品鉴、各种名笺的制作方法、20余种文房器具的构造,通过赏玩的方式增加知识、提高审美鉴赏力、陶冶性情、享受人生乐趣。当代张桂生从毛笔弹性、墨的凝聚性、宣纸的湿染性等方面分析书法养生的奥秘,金学智[2]系统梳理历代书法养生理论与实例,指出书法有益于防病祛疾、延年益寿,具有明显的多层次的养生功能。

(二)机理。书法与养生遵循相似的机理,二者都强调心性与德行。中医提倡养生先养心,养心先养德,唯有大德者方能得其寿。书法亦然。中唐书法圣手柳公权指出“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孙过庭指出书法始于平正,中则险绝,终归平正(《书谱》);黄庭坚认为书法之要在“存之以心”(《跋兰亭》)。而书法成就颇高的赵高、严嵩等人因其私德遭受诟病,其书法也就不为世所重。书法与养生皆循阴阳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上》)。道是什么?道法自然。阴阳、道、自然是书法与养生理论共用共通的基本法则,亦皆遵守“致中和”的平衡原则。养生强调顺应自然,阴阳调和。书法亦肇于自然,讲究阴阳相生的形与势(蔡邕《九势》)。用笔要求有偃仰、欹斜、大小、长短变化(王羲之《书论》),也是阴阳思想的反映。精、气、神既是书法家的普遍追求,也是养生家的修炼三宝,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庄子认为养生重在“养神”,中医养生主张神为形主、神依形生、形神合一。袁黄气功养生学著作《摄生三要》专论聚精、养气、存神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样,周星莲《临池心解》认为书法应以精、气、神为主。王僧虔《笔意赞》指出精妙的书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形神兼备才能与传世大师名作名帖媲美。书法与养生都强调沉静。儒家学派认为“仁者静,仁者寿”(《论语·雍也》),道家学派认为“静然可以补病”(《庄子·外物》)。书法贵乎沉静(王羲之《书论》),用笔须沉着,全篇不浮躁,静是极高的艺术境界,是书法家极为重视的修养修为。

(三)功效。现代医学实验数据证明,书法训练能有效缓和心律、血压、呼吸率、指端脉动量、脑电波等多项生理指标[3]。书法家心律随书写过程呈直线下降趋势,越进入书写状态,心律减慢程度越大,血压同样呈下降趋势。老年人选择书法作为训练疗程,可改善身心状态,预防功能退化性疾病、血栓沉积等常见老年病,具体功效表现在:1.形体调整。正确的坐姿要求身形端正,腰板挺拔,手指、手腕、手臂、眼神相互配合。站姿书写时,同样要求腰板挺拔,重心居于右脚,左脚稍前,全身器官、肌肉、筋络都将被调动起来,全身部位都能得到调整。采用规范的坐姿和站姿书写,有利于矫正老年人日益变形的脊椎,重塑身形。2.气脉调理。书法本质上是一种线条运动,“点画细如丝发皆须全身力到”(包世臣《艺舟双楫》)。引笔而书,要求书写者平心静气,舒徐运笔,使全身气脉随线条而流动,做到气韵悠长、绵延不绝。书写者预想字形,即使笔笔断开,也要笔断意连,迹断气连,空中飞度,使全字、全篇行气不断,气脉相连,达成精、气、神的调养,获得赏心悦目的内在体验,有利于对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养生保健。3.感知系统保健。坐姿书写时,参与运动的器官包括指、腕、臂、眼,感知系统集中在触觉、视觉、运动觉。站姿书写时,运动器官包括头、手、指、腕、臂、腰、腿,全身部位都能运动到,感知系统增加了平衡觉。篆、隶书取平势,以静为主,有利于保养平衡觉。楷、行、草书以右上斜势为主,动态取势,有利于运动觉保养保健。起、行、收笔速度不同,取势各异,对视觉、运动觉、平衡觉、触觉刺激强度不同,养生功能与强度不尽相同。小篆线条以水平、纵向、圆弧为主,起、收、折笔处皆圆转,横平竖直,对视觉刺激较少;篆书以外的其他书体,起、收笔均为圆、方、尖笔的不同变化形态,笔锋运动范式丰富多变,运动觉、视觉、触觉刺激信息量非常丰富。毛笔铺毫后与纸张接触时形成摩擦力,绞转、提按间对书写者触觉系统形成高刺激。中段行笔要“力多丰筋”,讲究节奏,对运动觉形成高强度刺激。线条不同角度、弧度,尖、方、圆笔不同形态,俯仰、向背关系处理,书写速度的调整,墨色掌控,均与视觉、触觉、平衡觉、运动觉的协调控制正相关。书法用力范式灵活,变化繁多,要求预想字形,或横向取势,或纵向取势,都是对思维觉的养生保健。书写字号越大,线条越粗重,毛笔与纸面接触的面越大,摩擦力越大,万毫齐力,对感知系统的刺激强度就越大。4.情绪和心态调适。史上知名书法大师杨凝式、米芾、徐渭、八大山人等皆游戏于书法,自觉不自觉地以书法疗心疾,留下诸多成功范例。训练时,书写者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蔡邕《笔论》),能排除一切私心杂念,包括负面情绪的干扰。书写者持续保持安宁愉悦心境,书法就能疗人心、治人本,借此消除或弥补生理、心理上的不适,有益于情绪、情操的调理与保健,促进心理疾患的治愈。人的心理疾患不是一种有明确部位和严格界限的局部现象[4],书法训练以身与心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方式疗愈。所以一个书法训练疗程就是一剂“心药”,可祛除由七情内起引发的心理疾患,对老年人整体人格进行保健治疗。“单纯游戏在身体内产生着生活诸力的一种平衡,促进着健康的感觉。”[5]综上,不同年龄、不同身体条件的老年人将书法作为养老养生手段,可促进身心情绪的积极变化,延年益寿。在深度老年化的当下,研究、开发书法训练的养老养生产品,对完善文化养老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养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颇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方爱清,王昊.文化养老的基本内涵、当代价值及其可依路径[J].汉江大学学报,2015,(8).

[2]金学智.寿从毫端来——书法养生功能简论(艺术养生学系列论文之一)[J].文艺研究,1996,(7).

[3]金开诚,王岳川.中国书法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74.

[4]荣格.心理学与文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49.

养生论文范文8

关键词:绩溪;县域经济;供给端

近年来,绩溪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从表1可以看出,2010—2018年,绩溪县地区生产总值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但从经济发展增速来看,2010年绩溪县GDP增速高达14.5%,在这之后经济增速呈明显下降态势,直到2016年情况才稍有好转,但2018年经济增速仅为5.4%,增幅同比下降较大,经济发展时好时坏,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从全市范围来看,绩溪经济发展水平在宣城市7个县市区中倒数,在全省范围内也处于中下游位置,其根本原因就是产品供给端较为薄弱,未能及时跟上新时展要求。

一、绩溪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产业发展效益低下

绩溪县属于山区小县,农业产业占GDP比重较高,2018年,绩溪县农业产业总产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高达12%。县域内农业资源丰富,有山核桃、茶叶、油茶、竹子、中药材等众多经济作物,但农业产业链较短,许多企业经营项目还在以销售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较低,对经济发展贡献力度不大。绩溪县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不够,存在着局限于为农业产业而发展农业产业现象。近年来,虽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度有所上升,但融合质量不高,发展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2.工业产业制造水平落后

2009年前,绩溪县为发展经济大力招商引资引入外来企业,这些企业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其中不锈钢企业和化工企业尤为突出,在绩溪县100家企业中,不锈钢企业和化工企业占比近30%。依靠廉价劳动力和政策红利,这些劳动密集型产业确实取得了发展,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但随着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的上升,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去产能政策的实施,靠着以价取胜的策略再也行不通,大批企业倒闭破产。绩溪的一些本土产业,如纺织、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也由于制造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不高陷入困境。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好转,这些本土产业发展虽有所进展,但始终不能取得较好发展,对县域经济发展的促进力度也十分有限。

3.第三产业发展动能不足

绩溪县第三产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落后。近10年来,绩溪县第三产业增速都在10%左右上下波动,向上突破动能不足。县域内房地产业发展速度较快,住宿餐饮业发展较为平稳,但以金融业、商贸物流业、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尤其是作为拥有众多旅游资源的文化旅游产业,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规划设计,旅游产品结构单一,高品质现代化精致景点缺乏,以致发展动能不足,经济效益低下,对县域经济发展贡献力度较小。

二、从供给端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

1.强化融合发展,培育现代农业新业态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乡村产业新业态,构建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1]。第一,实施经营主体培育工程,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实施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工程”,开展经营主体培育行动,大力培育新型农林经营主体。围绕油茶、茶叶、竹产业等绩溪优势产业,引导农户组团参与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加大对农林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引导农户组建家庭农场,鼓励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等集体组织。积极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加入农业产业联合组织,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向农产品产业园集聚,实现规模发展。第二,实施健康养生发展工程,打造乡村产业新业态。充分发挥绩溪中医药材资源优势,实施健康养生养老发展行动,重点建设健康养老中心及现代服务产业园。依托绩溪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积极打造新安健康产业园,对上河国际养老中心等一些原有的健康养生项目进行提升改造。引进现代化的健康养生公司,盘活乡村资源,以古村落、古民居等乡村资源入股建设分散式季节性的休闲养老项目。加强与黄山、杭州等地合作,构建健康养生产业联盟。第三,实施“互联网+农业”工程,开创农村电商新时代。实施电商培育行动。重点培育农产品电商网销知名品牌,力争网络交易额达到10亿元;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所有行政村统一建设村级信息服务站;加快农产品网络销售体系建设,巩固提升电商进农村全覆盖工作成果[2]。完善农村电商功能体系和服务点建设,用大数据引导产销,充分发挥农产品电商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设立网销产品种养加一体化基地,着力提高农业农村电商综合效益。

2.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从供给侧发力,加快对信息技术运用,加强自主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强化两化融合发展,力争在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中走在时代前列。第一,着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分析产品“价值链”,抛弃中低端便宜的产品线,专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线。对传统工业产业大力技改,着力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如绩溪钢材产业,需主攻科技信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特异性钢材,专注应用于石油、化工、核电、水电、航空航天航母制造等领域的高品质钢材。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实行差异化战略,对国内相关空白领域进行填补。第二,着力实现研发设计协同化。转变大规模、集中度高的设计生产模式,强化社会分工,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工业组织分散化,具体可采用产品协同研发、非核心业务众包设计模式。构建数字化协同研发平台和开放创新平台,通过良性互动、交互式的研发设计方式征集产品解决方案,同时,还可借助开放式的创新创业平台——博士后工作站,实现研发设计的协同化。第三,着力实现产品制造智能化。坚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企业的集成化应用,加强科技创新,逐步实现产品制造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转变[3]。加强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应用,不断提升两化深度融合力度。深入学习德国“工业4.0”模范工厂——西门子安贝格电子制造厂先进制造经验,按照《中国制造2025》有关要求和精神,引入先进设备,不断提升工厂网络化智能化水平。通过对同一流水线进行不同程序的设置,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生产组装,着力解决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生产之间的矛盾。

3.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动能

立足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的战略地位,不断强化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掘生态、文化、名人三大资源,努力实现文旅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为服务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第一,大力发展夜游经济,补足旅游短板开新局。以历史文化名城、高铁站新站区、扬之河与?溪河沿岸,以及城区周边景区村庄为基础,规划建设不同主题的夜游街区;围绕胡雪岩纪念馆、江南第一学宫等景点,开展徽菜教学、徽剧演出等夜游项目;在高铁新站区,发展美食、娱乐等夜间消费项目,打造高端商街夜市;参考浙江乌镇等地夜景经济模式,打造打造扬之河、?溪河两河流域精致主题夜景。第二,做大做强工业旅游,培育旅游业新增长极。参照嘉兴市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模式,构建绩溪工业旅游专业园。对工业生产场所进行创意化设计,汇聚旅游元素,规划衔接观光游览路线,促进文旅产业工业产业融合发展[4]。依托宁清茶叶、松鼠云詹氏等绿色食品企业,建成集旅游观光、购物娱乐、制作体验于一体的绿色食品生产观光基地。对县域内徽墨、徽雕产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化改造,设立工业旅游线路,建成具有绩溪特色的旅游观光体验基地。第三,实施旅游发展工程,打造全域旅游大格局。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皖南区域最美生态历史文化旅游带和“皖浙天路”自驾游通道;加快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优化组合精品景区景点[5],推出3—5条面向长三角、珠三角、东南亚等客源地的优质线路;加快对绩溪县特色小镇的升级改造;实施村庄变景区改造升级工程;加强田园综合体建设,积极打造宜居宜游、充满特色的旅游村庄;通过全方位的打造提升,力求形成全域旅游的大格局。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县域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阶段。诸多经济发展难题都集中在供给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给端破解县域经济发展难题,必将使用县域经济焕发新活力,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宋志秀,宋俊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湖北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研究[J].财经界,2016(36).

[2]张磊.石河子垦区一四三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硕士论文,2017.

[3]曹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县域经济发展路径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7(13).

[4]杨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城市化演化机制及发展模式[D].合肥:安徽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