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概述范例6篇

教学案例概述

教学案例概述范文1

(1)案例要简单。

案例的简单可以更好地安排课堂教学,比如每次课可以深入讲解并完成一个知识点。同时简单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在课下模仿重现。

(2)案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案例贴近学生生活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其执行流程,更容易认识到讲解内容的意义,并进而产生兴趣。以笔者所选择的课程表这一应用为例,它只包含两个用例。两个简单却完全反映一个Android应用功能的用例,非常适合一次课程(3个课时)的教学,来深入讲解需求分析的作用、用例模型的意义、用例模型的概念、用例建模的过程、用例的具体书写方式等知识点。它的应用背景同时以及所解决的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为学生所熟悉和接受,学生愿意学习,有兴趣尝试应用于生活中。

2Android应用案例驱动的软件教学过程

在以Android应用为案例的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在设计该过程时,笔者坚持案例驱动、先整体后部分的原则。具体过程的解释如下。软件工程课程概述:该概述利用一次课(3个学时)的时间来向学生解释软件工程产生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当前的发展状况,同时向学生说明课程的具体授课安排。该课程概述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软件工程这一研究领域的意义以及软件工程这一课程将要讲授的内容。软件工程的概念和方法概述:该概述主要是向学生完整阐述一个大型软件开发的完整过程以及其中所涉及的概念、方法、技术和工具。该部分的讲解主要分为两部分:①基本知识点讲解,包括软件生命周期的概念、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模型(比如瀑布模型、螺旋模型)、主流的软件开发方法(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和每个方法用到的技术和工具(比如需求分析的用例建模);②扩展知识点的讲解,主要是介绍当前软件工程的发展,包括敏捷开发方法、形式化方法、需求工程、UML、WebServices等内容。该概述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了解软件工程的最新发展。Android和Android应用开发技术概述:该概述主要介绍Android的意义、起源和发展趋势,以及开发Android应用的具体过程、所使用的工具、与传统软件开发的异同等。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Android、Android开发的发展趋势以及Android应用开发的具体过程。Android应用案例驱动的开发过程具体阶段讲解:该阶段主要通过案例来讲解一个软件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基本任务(包括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等)以及完成这些基本任务的基本方法。该阶段的讲解坚持案例驱动的原则,即在讲解的过程中先由具体案例出发,引出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最终的方案,讲解最终方案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该阶段的目的是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一个案例了解软件的具体开发过程、掌握这个过程中一些基本的方法。比如,对于课程表这一应用,在讲授需求分析的过程中,笔者首先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弄清软件的需求,即到底要开发一个什么样的课程表,它包含哪些功能、具体使用过程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用例建模这一方法,并从笔者角度出发给出所建立的用例模型,在此之后详细讲解什么是用例模型、如何建立所给出的用例模型等知识点。Android应用案例驱动的课程实验:该实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模仿案例并应用课堂所讲授的方法来动手开发一个具体的应用,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动手来体验软件的开发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复习和掌握课堂所讲授的概念、方法和工具。

3效果评定

由于本课程抛弃了传统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不断堆砌概念和方法的做法,以实用为目的并结合当前流行的技术和案例,学生总体反馈良好、认为课程的教学充实而不空洞。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在开始阶段对陌生的知识保持较高的兴趣,而随后其兴趣会逐渐下降。所以,我们选择在开始的时候讲解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等抽象的知识,而在学生兴趣开始下降的时候,引入Android案例来讲解软件工程的具体过程。由于学生学习Android应用开发的兴趣比较高,这样使得整个学期的软件工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出勤率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将学生的作业同具体的案例结合起来,不再让学生简单地抄课本、抄概念,而是要求他们去动手开发一个实际的APP,这也使得学生完成作业的意愿比较高,具体体现在很多学生会主动询问其完成的作业(比如书写的用例、建立的系统框架图、测试用例的设计等)质量情况。

4结语

教学案例概述范文2

视频案例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被很多学者证明及认可。相比文本案例,其突出特点在于能够动态、多维、直接、快速的传递信息,使学生产生更强烈的知识刺激,从而达到更持久的掌握知识的目的。从目前与视频案例相关的文献来看,对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医学、政治学、心理学、法学和化学以及数学等相关课程当中;而对于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如何运用视频案例的相关研究则相对缺乏。事实上,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视频案例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由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相关特点决定的。

一、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西方经济学课程属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其课程教学特点如下。

1.理论性强。在西方经济学中会涉及到很多较为抽象的、理论性强的经济学原理。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开篇便提到经济学有十大基本原理。而在后续的微观经济学中会涉及到供求定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等;在宏观经济学中教学重点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及其相关模型,等等。这些抽象性的理论知识如果纯粹使用文本案例口头讲授,可能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便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与实际经济生活联系密切。西方经济学作为一「〕社会科学,其很多原理就来自于对日常生活经验和经济现象的总结和升华。比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就是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总结归纳得出:随着消费者消费某一商品的数量的增加,其从每一单位该商品上所获得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再比如宏观经济学重点阐述了通货膨胀、失业及经济衰退这三大经济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而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在现实经济调控中正在被广泛应用。这说明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3.国内外教材风格迥异。目前,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通常将国外教材和国内教材结合使用。国外教材的特点是行文通俗易懂,案例丰富多彩,易于为学生接受。但国外教材所引用的生活案例或经济现象通常是国外的事例,与中国的国情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别。国内本土化的教材则通常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和行文的规范,但往往不阐述经济理论与日常生活及经济现象的联系,因而显得与现实生活有些脱节。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若能吸收国内外教材的优点,实现国际化与本土化的融合,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视频案例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因而若能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视频案例,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经济理论更加通俗易懂、更贴合中国国情。

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视频案例的应用类型

从上述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特点来看,视频案例的选择应尽量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日常的生活事件或者身边的经济现象;其二是契合中国国情的经济问题;其三是能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掌握较为枯燥的经济学原理。唯有如此,才能发挥视频案例的优势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合理应用以下三类视频案例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影视作品类视频案例。影视作品类视频案例可以是电影、电视剧、相声、小品、动画片、歌曲等。这类经典视频本身就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因而若能透过这些作品反映西方经济学的原理,则更易为学生所接受。比如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事实上可以用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小品《吃面》这一视频案例来展现。在小品中,陈佩斯吃面条时的语言、表情和动作生动地表现出了每一碗面条的边际效用是如何递减的。

2.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具有时效性强、简洁明了、事件真实的特点,是对日常生活或者经济问题的真实报道,因而贴合中国国情。若能结合这类视频讲解西方经济学理论,则会让学生觉得很亲切,并能体会到经济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如此密切。首先,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在微观经济学中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在微观经济学中决定均衡价格的供求定理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理论。如果上课只是口头向学生讲解该定理,则学生感受到的是一堆枯燥的文字和供求曲线。如果能在讲解中巧妙地运用跟供求有关的新闻视频案例。其次,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更为密切。宏观经济学在重点阐述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同时,也分析了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经济问题的影响。而时事新闻中对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报道不胜枚举,教师可以从中选择比较典型地反映政府财政政策或者货币政策手段的视频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并利用宏观经济学原理进行分析。

3.知识科普类视频。影视作品类和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相对比较丰富,能综合反映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及其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之相比,知识科普类视频案例在教师讲解经济学单个定义或者概念时,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电视台为了向大众普及经济常识,会有一些解释经济学概念的科普类小节目。这些视频案例会通过实际生活事例或者动画生动地诊释一些较为晦涩的经济学概念。教师可以在讲述经济学定义或概念时适当借助该类视频案例。

三、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视频案例的注意事项

若教师期望在西方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收放自如地运用上述视频案例,则可能有以下几点事项需要予以特别关注。

1.遴选视频案例时的注意事项。在选择视频案例时不仅要关注其类型以及是否适用,同时还需考虑以下三个问题。首先是视频案例的时长。通常认为视频案例应以简洁明了、不影响整个授课进度为最佳。教师应根据该项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的授课地位适当地匹配视频案例的时间。若该项内容为本次课重点,则视频案例及其相关讨论分析时间可稍长一些。否则的话,尽可能地将视频时长控制在几分钟以内。从上述视频案例的类型来看,知识科普类视频案例主要针对某一个概念,因而时长可控制在5分钟左右。时事新闻类视频主要展现日常生活或者经济现象,本身也比较简明扼要,可以考虑将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而影视作品类视频案例主要用于说明西方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时长可适当放宽至15一20分钟左右。其次应考虑的问题是视频案例的时效性。对于经典影视作品及知识科普类视频案例而言,时效性可适当放宽;但对于时事新闻类视频案例,教师在选择时应尽量考虑时效性强且是近期发生的案例,并注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随时更新,这样才不会与现实生活脱节。再次,应注意视频案例的知识产权或版权问题,在尊重视频制作者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适当地选择视频案例。2.视频案例的切入时机。适当的切入时机对视频案例而言也很重要。视频案例通常有两个切入点。其一是先入法,在讲解西方经济学概念或者原理之前引入视频案例。学生通过欣赏、讨论、分析视频案例,自己对概念或者原理有一个抽象的理解。然后教师再推出重点的概念或者原理。其二是后入法。教师先给出定义或者原理,然后切入视频案例。学生根据案例去理解概念或者原理,并分析其应用条件、过程和结论,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在之后的学习中,一想起该视频就会联想到相关的概念或原理。这两种方法各有千秋,教师可根据西方经济学原理或者概念的难易程度、实际应用效果等考虑使用何种切入方式。

3.视频案例应用过程中的教学活动组织。在使用视频案例时,教师应注意围绕该视频案例组织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首先,在视频案例切入前做好铺垫工作,可以是前期概念或者原理的讲解,也可以是提出几个关键问题让学生边观看视频,边留心思考。其次,在案例视频播放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陈述观点,或者教师直接提问。第三,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得出结论。根据该概念或原理在本次课中的地位,讨论和总结过程可适当简化或者延长。最后,当然还可以结合该视频案例给学生设计作业题,让其在课后完成,从而起到复习概念或原理的作用。

教学案例概述范文3

关键词: 《环境学概论》 案例教学法 应用

《环境学概论》作为高校本科环境类专业和其它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和专业限选课程,重点介绍了环境学基础理论,探讨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对各环境要素的破坏、污染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结合环境质量、城市环境、区域环境进行分析评价与规划设计,剖析人口、能源、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及其解决途径等问题[1]。学科的交叉性,突出了本课程在整个环境科学学科的重要地位。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环境问题不断涌现,环境科学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因此,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掌握环境学的基本理论,又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由教师控制的、学习者作为主体参与的,依据真实的案例、围绕案情发展而展开的互动式教学方法[2],是现今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的教学、培训过程为案例教学,且案例教学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与运用专业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3]。尽管一些环境教育工作者已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且也有案例教学的尝试,但总体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4]。在《环境学概论》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既是适应教育理念转型的必然趋势,又是环境科学学科特点的客观要求。

1.案例教学设计与组织

案例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为让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从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不仅仅准备好现成的案例答案,关键是要把握主要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将其线索引导给学生。

在开展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课程设计,明确教学目标是很重要的第一步。其次要合理选择教学案例。合理的教学案例应该是教师能够把握、学生能够接受和认同的,同时应该是当前的热点,具有科学性和能够引人思考、发人深省的。案例设计与撰写应有一定的目的,内容描述事件发生的过程,并含有一个或多个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案例应由教师提前进行收集、整理,从长远来看,应自主开发一套适宜“环境学概论”教学要求的案例集。

虽然案例教学是开放式的,给教师和学生都留有很大的余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其内在的规律,确定其相应的实施结构,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四个环节,即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内化提升。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推进教学的引路人。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坚持以学生为主,坚持集体参与和以鼓励为主的原则,激励学生学习,保持学生们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把握和运用一定的引导技巧。例如,要有效地把握教学的节奏,把握学习的进度,作好阶段性的小结和点评,等等。

一般案例讨论的形式是以学生发言为主,老师启发和引导为辅。常见的讨论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交互讯问式。主要是老师对学生展开,通过提问,对学生的观点和建议进行审查。

(2)辩论型。这也是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展开。但不是老师对学生进行提问,而是老师假定某种立场、观点,让学生进行反驳。

(3)假说型。这也是师生的对话,但是它既不需要学生回答问题,又不需要反驳,而是需要学生对老师所提出来的情景进行评价,给出自己的观点。

(4)对抗与合作型。这是在学生之间展开的讨论学习。

(5)角色扮演型。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的观点彼此交锋,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案例教与学互动模型

具体案例教与学步骤如下图1。

图1 案例教与学互动模式

3.案例教学实例

(1)教学设计与组织。提前向全班同学提供案例复印件;小组分工完成承担案例的分析、讨论,负责制作成案例幻灯(Powerpoint文件),并上讲台限时陈述、评论案例(20分钟左右),陈述点除案例本身的基本内容,还要求小组对额外的背景材料进行补充和丰富;设计题目,并主持同学进行讨论,由小组指派的主持人负责课堂控制;结论综述;小组安排专人负责案例讨论的记录与整理,班级讨论结束后负责提交最终的案例分析报告。上述整个案例讨论以45分钟左右为宜,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头脑激荡”与“发散性思维”,强调案例分析没有标准答案,只有知识的应用与联想,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对其发现的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与讨论。

(2)案例教学过程评估。依据上述教学设计与组织形式,开展案例教学活动。评审团由教师和各组代表组成,教师和各组代表共同打分,教师权重0.5,学生权重0.5。

(3)教师点评与总结。教师依据案例教学评估表[5](如表1所示),给每组学生评定成绩,并从系统性、科学性与严谨性、演讲表达、团队配合、演示文稿等方面对各组学生的表现给出恰当适宜的点评,主要内容包括对讨论进行汇总和评价,对学生进行鼓励,对讨论中涉及的重要原理作补充或提高性阐述。帮助学生思考:从案例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得到哪些有价值的启示,是否通过案例学习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将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运用。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较好地完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表1 案例教学成绩评估表

(4)案例教学成果。课程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同学把全班完成的案例作业,连同教师的教学课件、经典文献、“环境学概论”电子书籍等相关辅助材料编辑成“环境学概论”资料库,刻录成光盘后分发至每一位同学,作为今后学习与工作的资源储备。

4.结语

在进行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很强。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教学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环境学概论》案例教学法的成功应用,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与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体现案例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驾驭案例教学的能力。教师要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始终站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在与学生互动地讨论中,需具备较强的应变和判断能力,及时分析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的新问题。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在运用这一方法时,还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融合。案例教学与其它教学方法相辅相成,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方法[6]。另外,教师还要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教师可在教学中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学校应该加大投入建设多媒体教室,完善校园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培桐.环境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5.

[2]陆俊元.案例教学法的本质特征及其适用性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84,(28):22-24.

[3]邓红梅,陈永亨,宋刚等.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化学课程中的应用[J].广东化工,2009,36,(5):207-208.

[4]张旭如.环境教育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158-161.

[5]杨志峰,刘静玲,贾峰等.环境科学案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95.

[6]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6.

教学案例概述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案例选择

作者简介:李春丽(1979-),女,湖北荆门人,武汉科技大学理学院,讲师。(湖北武汉430065)

基金项目:本文系科技部项目(项目编号:2009IM010400-1-25)、武汉科技大学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1x05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4-0083-02

案例教学(Case-teaching 或Case Method)是指通过提供一个真实的或模拟的具体情景,有选择地把问题呈现出来,让学生置身于该情景之中,在教师的组织下,通过对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开发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1]简单点说“案例教学”就是指在教学时要从问题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应用,而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案例教学法就有了最早的雏形,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哲学家苏格拉底所采用的“问答式”教学法。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国外有悠久的历史,尤其在法律和医学领域中效果出色且明显,我国也在逐步尝试这种教学方法。下面将对案例教学法在“概率统计”课程中的运用做一些探讨。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个数学分支,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广泛运用于实际生活,而且也是很多大学后续课程的基础。因此,该课程一直是大专院校开设的一门主要基础数学课程,也是理学、工学、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必考课。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无需赘述,但是目前学生学习的状况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很多同学觉得该课程太枯燥了,理论性太强,因此没有兴趣。当然,作为一门数学课程,它有数学理论课程的共性:理论深奥,难懂;试题复杂多变;应用不能立竿见影。目前的教材及教师授课都存在重理论、轻应用的特点,缺少该课程本身的特色及特有的思想方法,使许多初学者产生了厌学情绪。

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统教学模式的机械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是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样也没有发挥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学科的特点。

二、案例教学法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中的适应性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虽然是数学学科的一个分支,但它又有别于其他数学学科,就是它非常直观,这门学科里面绝大多数概念都直接来自于实践。概率统计中的思想方法、原理、公式等理论的引入,最能激发学生兴趣并使其印象深刻的做法就是从贴近生活现实的问题即案例引入,如果遇上的问题不能用已有的理论解决,则意味着人们必须创设新的理论。这些新问题怎样解决?于是,新的概率统计的思想方法、原理、公式等理论便产生了。创设的新的概率统计理论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典型案例即实践中的问题又出来了。正如张家军所说“突出的实践性在案例教学中,它没有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一个真实的社会组织在干什么,而是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过的案例中充当角色,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得出自己的判断,作出自己的决策,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2]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是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弥补实践的不足和实际运作能力匮乏的缺陷。所以在概论与统计的教学中应处处有案例,随时能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案例教学法是针对这门学科的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的选择

案例教学的目的实际上是希望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掌握理论知识,进一步运用到实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首要问题就是选择案例。这实际上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地方,主要取决于老师的选择。为了发挥案例的最大作用,在每个教学的环节应该慎重选择案例。比如说,处在概念的引入阶段时,案例发挥的作用应该是启发学生提出概念,并且理解概念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而且不能占据太多的时间。此时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简单,具有代表意义,让学生直观上就能明白下面的概念要表达的含义,也许学生提炼的语言和思想并不那么精练、准确,但通过与下面精确概念的比较,就能达到由现象进入本质的效果。

可以看这样一个引入最大似然估计概念的案例:有一个学生和一个猎人去打猎,看到一只兔子跑过,听到一声枪响,兔子应声倒下,问:这一枪最有可能是哪个人放的。这是一个非常直观的问题,设置在课堂上既简单又能够说明事情。通过这个问题,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绝大多数同学都会回答这一枪一定是猎人放的。进一步,老师要引导学生揭示其中的原因,同学们会有不同的答案,都处在现象上面说明问题,最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做总结:这一枪最可能是猎人放的。这里面有一个“小概率原理”: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假如这一枪是学生放的,说明学生一枪就击中兔子的概率是很大的,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因此这一枪最有可能是猎人放的。进一步老师可以根据这个例子,引入最大似然估计的思想:在一次抽样中,取到了某个样本,说明这个样本出现的可能性最大,那么使得这个样本出现的可能性达到最大的参数值就是最大似然估。通过案例这种直观工具,加入学生的讨论,会让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使枯燥的课堂生动起来。

当然,在教学的中间环节,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案例,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概念和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案例也要分成几种,一种就是课堂上就能解决的,相对要简单一些,可能处理的是某个单一的问题;另外一种就是课后处理的案例,这种案例相对复杂,综合性更强一些,因为学生课后有足够的时间,有时甚至需要查阅一些文献,建立一些数学模型。

四、案例的应用

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挖掘出概率原理的原始思想。传统教学的讲授方式往往直白地将定义、定理等的精确表达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而这些经过加工的精练语言往往抹杀了最初的思想。案例教学试图弥补这种缺点,再现原始思想。

这就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运用案例。原始思想一般都来自于某些灵感的火花,或者说某种顿悟。案例实际上起到了这种效果,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分析上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自己的思想,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诱导和启发下,往往使得问题的本质浮出水面,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总结和提炼这些闪光的思想。

下面看一个案例应用的例子:区间估计从理论上直接阐述是比较抽象的,但其在实际生活中处处可见,为了引入这个概念,老师可以先引入一个医学上的案例:血常规报告单上会有很多项目,看看其中一项白细胞指标,见表1。

在上面的单位下,正常人的白细胞指标参考值为:4.0~10.0,即当你的化验结果上白细胞数量结果显示是在4.0~10.0之间时,证明你的这项指标是正常的,那么这个参考值是如何得到的呢?如何理解参考值4.0~10.0的含义?

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案例,学生也容易理解。若干学生首先会想到,这个参考值是根据若干的正常人白细胞的数量推断出来的,老师可以适当启发,为什么推断的值不用一个点(即点估计),而用一个区间。学生可能回答,即使正常人,白细胞数量也不一样,取一个区间更合理一些。进一步,老师可以发问,为什么是参考值,所谓“参考”应该如何理解,学生可能会回答,即使有些人指标不落在4.0~10.0之间,他的白细胞数量也可能是正常的,4.0~10.0只是一个参考,并非绝对的。

实际上,通过这些提问,区间估计的直观概念已经出来了,老师的工作就是将学生的回答总结起来:所谓参考值其实就是正常人的白细胞落在4.0~10.0的可能性,不妨认为这个可能性取值至少为95%(根据需要取值)。那么上述参考值4.0~10.0可以理解为:设白细胞数量为参数θ,那么。区间下限4.0和上限10.0是根据抽取的样本确定的,95%可以理解为正常人的白细胞落在这个区间的可信程度,这就是所谓的“置信度”。

有了这个案例,后面区间估计的概念就是把这个案例里面的具体数值抽象化,学生对照着理解,就会非常容易。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揭示了隐含在案例中的概率统计思想,寻求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使之上升到理论高度。

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责任在于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一定要让学生自己提出见解,并去分析、解决问题,当学生见解不统一时,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辩论,逐步统一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改革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学互动的优点,体现了学生是教学主体,使原本枯燥刻板的数学概念、数学理论变得直观易懂。案例教学法的讨论模式既丰富了教学形式,又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模拟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学生间、师生间的合作分析与研讨,还锻炼和提高了学生合作共事与交流协作的能力。就如张宝臣所阐述:“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生活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所展开的课堂讨论。它是进行学术探讨的支撑点;它是关于某种复杂情景的记录;它一般是在让学生理解这个情景之前,首先将其分解成若干成分,然后再将其整合在一起。”[3]

案例教学使学生在对案例的探究过程中和现有理论及实践基础上,将典型案例所涉及的理论逐个分解、逐步细化;同时,教师结合案例的应用,用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将这些理论讲细、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从而降低专业课的理论难度。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学生普遍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对理论的掌握,并且比其他教学法更易接受。学生的实践意识、学以致用的信心和决心更多更强,并且在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协调能力,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

教学案例概述范文5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计算机

一、案例教学模式探讨

1、什么是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不仅在北美已实施了很多年,就是在世界各地也早已受到欢迎,如哈佛大学MBA就一直使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收获很大。在国内则开始较晚,目前仍处于一种探索的阶段。

案例教学在法学和医学领域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而在管理教学中的应用历史相对要短一些,在经济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时间就更短,在计算机教学中其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是因为以前的计算机教学没有重视对能力的培养。现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但在实际应用中,案例教学怎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案例教学,在广义上包括范例教学(德国根舍)。案例,具有状况、情形、事实、事例等含义,是案例撰写者对特定条件下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们的行为形态的客观描述或介绍。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一个出色的案例,是教师与学生就某一具体事实相互作用的工具;一个出色的案例,是以实际情景中肯定会出现的事实为基础的课堂讨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

2、案例教学的特点

1)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式。从教育心理学”需要论,”的角度来说,一个人心理上一旦形成了”自我实现需要”,就会为实现自己需要的满足而努力开发自己的潜能,必欲求之而后快。这时,他的思维火种就会熊熊燃烧,就会想方设法置疑释疑,为自己的成功披荆斩棘,使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传统

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式,教给学生的是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的是”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不是封闭的、静止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解决问题的备选答案,揭示关键词,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备选答案,并积极鼓励学生推断出多种新的答案,也可以提出基本概念,启发学生针对基本概念,提出多种印证基本概念的问题。通过个体和群体的积极思维,寻找最佳路径,最终印证基本概念。这最佳路径由于是经过自己大脑思维后从多种路径中选出来的,甚至是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提炼出来的,因而,不仅记得牢,而且经过反复多次的积淀后,就会获得了自主学习方法,使学会学习成为现实。

3)、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机会并不多,且较多停留在口头引导鼓励的层面,有的也只是流于形式层面,弄得不好,很多还是说教。案例教学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小组、大组合作思维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二、案例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通过《c语言》这门课程的“c程序的基本结构”的教学来介绍案例教学。

我们通过下面几个案例子,分析一下c程序的基本结构。由于三个案例的结构是一样的所以这里只列出其中一个案例。

案例1.1在屏幕上显示一句话:How are you!

程序1_1.c功能:在屏幕显示一句话:“How are you!”。

#include

/*包含输入输出的头文件*/

Main() /*定义主函数。/

prinff(“How are you!\n”);

/*在屏幕上输出“How are you!”,光标移到下-行*/)

案例分析:

(1)“/*”和“*/”之间括起来的内容为注释信息,方便程序的阅读,在程序的编译、运行中无作用,可有可无。

(2)只要程序用到输入输出函数,如prinft(),需要在程序中包含stdio.h头文件,#include。

(3)程序由主函数main()组成。

(4)主函数内容用大括号[]括起来。

(5)函数内只有一个输出语句printf(),printf()函数由stdio.h定义,其中“\n”表示输出后换行。

(6)语句结束加“;”

运行结果:

How are you!

分组讨论:

巩固练习:在屏幕上显示一句话:“how do you do!”

案例1.2、案例1.3略

以上3个案例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其目的是为了阐述c程序的结构,读者只需要记住以下几个c程序的结构要点即可,其他问题就变得迎刃而解。

上面的教学过程充分的体现出案例教学的特点,教学效果好。

教学案例概述范文6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案例;教学改革

以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应改变“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案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以相关案例为媒介,以分析案例为切入点,以与学生共同探究为主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有利于调动教师与学生教和学的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的互动,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引入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践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案例来说明案例教学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中的作用。

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是概率论的重点和难点,它们都反映了“因果”的概率规律,然而区别在于:全概率公式做出的是“由因溯果”的推断,而贝叶斯公式则是“由果溯因”。

案例1:某市统计局三名统计员登录一批工业经济调查表,王宁登录了38%,李红登录了40%,张建登录了22%。根据以往的经验,王宁的出错率为1%,李红的出错率为2%,张建的出错率为0.8%。局长从三人登录的调查表中随机抽取一张,试问该表有误的概率是多少?另外,若发现这张表有误,试问是王宁登录的可能性是多少?

让学生从问题出发,体会“由因溯果”和“由果溯因”,思考如何正确地使用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来解决上述两个概率问题。另外,注意贝叶斯公式归根结底是个条件概率问题。

另外,一个随机变量如果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每个因素都起不到主导作用(作用微小),则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这就是中心极限定理所要表明的结论。这个定理也是结合案例讲解更加清楚明了。

案例2:一盒同型号的螺丝钉共100个,已知该型号的螺丝钉的重量是一随机变量,期望值是100克,标准差是10克,求一盒螺丝钉的重量超过10.2千克的概率。

这个例子中可以把一盒螺丝钉的重量看成是100个螺丝钉的重量之和,然后运用中心极限定理可得其解。通过这个问题,不仅使学生看到了如何利用抽象的中心极限定理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启迪了学生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并用数学工具去分析它,解决它。

2.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施案例教学

近年来,由于教学改革的需要,很多课程都压缩了理论课课时。因此在指定课时内完成理论教学内容,这对教师来说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不少教师担心引入案例教学会影响到理论课的教学进度。但由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使用和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使得这一问题可以有效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教学平台,精讲一些有针对性的经典案例。例如,概率中的“三扇门,羊与车”问题:假设你正在参加一个游戏节目,你被要求在三扇门中选择一扇,其中一扇后面有一辆车,其余两扇后面则是山羊。你选择了一道门,假设是一号门,然后知道门后面有什么的主持人,开启了另一扇后面有山羊的门,假设是三号门。然后他问你:“你想选择二号门吗?”“转换你的选择对你来说是一种优势吗?”这个视频在网络上有的,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由于这些案例贴近生活,学生听着有趣,上课效率自然提高。而且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对条件概率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比比皆是,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相关的案例,对加深学生对书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教师要注意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搜集相关问题作为案例。

参考文献:

[1]张忠占,谢田法,杨振海.应用数理统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周兴才.应用型本科院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11(0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