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教学案例分析范例6篇

合唱教学案例分析

合唱教学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知识产权;案例教学;案例讨论;教学模式

知识产权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案例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知识产权问题的能力。本文通过对课堂上实施的或者试点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就知识产权法案例课堂讨论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作简要的分析,与同行交流。

一、知识产权法案例课堂讨论的步骤

1.课堂讨论前的准备。

案例教学离不开案例,司法案例非常多,但并不是所有的案例都适合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案例选择方面下功夫。关于案例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案例及时反映国内外知识产权研究动态,紧密联系最新的立法动态和司法解释,注重其现实指导意义。二,案例真实,贴近生活。真实的案例更能反映实际,也更具有说服力。三是,案例具有可辩性。适当引用有争论性的案例,可以锻炼学生法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辩论能力,也可以增强案例实践教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发挥。

另外,教师在选择好案例,将案例交给学生之前,教师必须先将案例精髓吃透,作深刻剖析,把握好案例的关键点,既要指出司法案例的优点,也可指出其不妥之处。以利于课堂教学时有效地启发、引导学生思路。对篇幅和难度较大案例,也可以要求学生提前准备,做到有的放矢。

2.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在法学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还涉及到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将案例事先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寻找法律依据,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二,将班级学生分为10人左右的小组,要求每小组集中讨论案例,相互提问、交流和讨论,并确定本小组的代表性结论,形成本小组讨论书面报告,同时推选本小组发言代表。第三,在课堂上组织每组发言代表就自己小组的观点发表意见,同时接受其他小組同学和授课教师的提问,本组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和回答。第四,教师对每小组的案例分析说明、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进行总结和点评,指出观点之中的合理之处与不合理之处。第五,根据每一小组提交的书面报告、小组代表发言和回答提问,以及本组同学的提问情况,确定每一案例讨论小组的成绩以及每位学生的案例讨论成绩,该成绩占学生该门课程成绩的一定比例。

二、知识产权法案例课堂讨论的意义——以具体案例为例

我们首先通过在课堂上的一个知识产权案例的讨论,来说明知识产权法案例课堂讨论对于学生准去掌握和理解知识产权法理论的帮助意义。

案例:歌星毛某经乔某许可在演唱会上演唱了乔某创作的一首歌曲。星河唱片制作公司征得乔某和毛某的许可后,将毛某的演唱录制下来并制成CD出版。浪漫夜总会在市场上购得该正版CD后未经乔某、毛某和星河唱片制作公司的许可,也未向其支付报酬即在营业时间予以播放。请问:该夜总会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如果构成,侵犯了谁的权利?

对此案例,能够正确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原因在于学生在学习知识产权的过程中经常存在以下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和经验去理解和认识知识产权问题。初学知识产权的同学经常会回答浪漫夜总会的行为不构成侵权。在他们看来,播放的CD是该夜总会花钱买的,夜总会对该CD的享有所有权,歌曲的著作权人无权限制夜总会对CD的正常使用。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这些同学往往是以日常生活中对“物”的“经验”来考虑问题的,他们把知识产品等同于知识产品的载体。无法理解为什么播放合法购买的正版唱片还需要支付费用的原因。

通过这个案例的讨论,学生意识到:第一,我们学习任何东西,尽量避免以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和经验去应对知识产权问题,既要看到知识产权法和民法之间的联系,同时还必须重视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才不会被已有的知识所混淆,才能更准确地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内容。

第二,尽量避免以直觉思维的方式处理知识产权问题。在案例讨论中,学生们意识到,正确的方法是采用分析思维的方式去解决知识产权问题。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机械表演是指使用各种技术和手段公开播送播放被记录下来的表演形式(如借助唱片、录像带或者电影胶片等再现已录制的表演)。据此,首先可以确定浪漫夜总会播放CD的行为在著作权法上属于机械表演,只有表演权这一专有权利能够对其加以控制。其次,分析词曲作者乔某(著作权人)、毛某(表演者)和星河唱片制作公司(录音制品制作者)中,谁享有表演权。最终确定只有词曲作者乔某对自己的作品享有表演权,而毛某对自己的演唱和星河唱片制作公司对自己录制的CD(录音制品)都不享有表演权。因此,浪漫夜总会未经许可进行的机械表演仅仅侵犯词曲作者乔某的表演权。

由此可见,知识产权法学作为社会科学领域与自然科学衔接相对紧密的一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在知识产权法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加强学生的法律实务能力。同时,知识产权法案例课堂讨论还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在教学中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关于实施知识产权法案例课堂讨论的一些建议

1.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关系到教学培养目标能否实现。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是案例式教学的第一步,具有基础地位。另外,由于教学活动是围绕案例来展开的,案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又具有核心作用。案例不管从何种途径获得,必须来自生活、工作的真实,符合客观实际。案例选择要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因此案例难易程度适当非常重要。总之,选择法律案例时,既要考虑案例的质量,更要切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

2.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

案例课堂讨论教学,要改变以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更多地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第一,布置案例,让学生课前预习,使学生熟悉案情,带着问题上课,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角色的转变。第二,注意选择提供给学生的材料的范围。在给学生提供案例材料时,可以将案例结论部分隐去,允许学生自己分析得出各种结论性意见,将讨论和参与的空间留给课堂教学,从而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避免采用单一化和模式化的僵硬思维方式,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第三,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不同主张,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甚至鼓励学生展开辩论。课堂案例研讨应该尽量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通过巧妙的分组、讨论程序的设计,尽可能的使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

3.学校教学管理规章的调整。

案例教学法的合理运用,将会给知识产权法的课程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何把这种教学方法以最受学生欢迎的形式运用到知识产权法的教学中来,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还要求学校的教务管理规章要进行调整,为这项教学方式的实施创造条件。第一,学校应该分小班上课,最好每个班级的学生不好过30人;第二,改变对学生的考核评分制度。

合唱教学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初中音乐;歌唱教学;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对初中音乐课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但是现在学校的歌唱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教学目标的因素。因此,我在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教学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教学经验汇之笔尖,从而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学,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一、让学生对音乐真正产生喜爱之情

歌曲内容是歌曲的重要组成之一,也使歌曲音乐性的基础,在歌唱教学的时候,生硬机械的音乐内容灌输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麻木和反感的感情。在歌唱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慢慢熟悉和理解歌曲内容可以拉近学生和作品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歌唱的愿望,从而加快学生学歌的进程。

[教学案例一]

例如,在听《欢乐颂》伴奏音乐前,为了使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力量感,可以先播放一些小片段,然后慢慢引导学生:

“这些音乐同学们以前听过吗?你们谁知道这种音乐使什么乐器发出的?你们能听出几种?这几种乐器集中在一起又具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观看彝族服饰、弹拨乐器的视屏之后,我们可以接着引导学生:

“彝族姑娘不仅喜欢跳舞,也喜欢唱歌。”

在学生初步听了这首歌曲的时候,问学生:

“这群姑娘的心情怎么样?(音乐的整体情绪),同学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她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慢慢对音乐内容更加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的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二、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乐而忘返”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慢慢加强自己的审美体验,加强自己品味歌曲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真正达到“共享歌曲”佳境。

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建立自己歌唱歌曲的自信,从而学生对音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它的基本过程如下:

(1)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来确定声音的基调,或描述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或者老师提高几种选项让学生来进行确定。

(2)在老师的配合下引导学生用声音来描述歌曲的轮廓。

(3)老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用形象的身体表现或音乐来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从而扫除学生在歌唱中的障碍。

[教学案例二]

在欣赏《花好月圆》这一课时的时候,为了逐渐培养学生品味歌曲的能力,我常常采取这样的引导方式:

师:同学们,在你们想要表达自己热爱生活、生活愉快的时候,你们一般采用什么的样音乐声音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生:高涨……轻松……愉快……

师:下面让我们共同听一首歌曲看看人家师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在学生听了《花好月圆》这首歌曲之后,我问学生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非常的高兴……非常的轻松愉快……

评价:从你们声音当中,我听到了你们非常高兴的心情,这说明了这首歌曲能带给我们一种轻松愉快幸福的感觉,这也是这首歌曲的优点之一。

三、增强学生自己的表现力

学生在课堂中欣赏到的美不仅包括媒体音乐的美、教师演唱以及演奏的美,同时也包括学生自身歌唱的美。学生极富表现力的歌唱也是构成课堂美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是学生活动技能掌握的重要方法,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完整表现的方法

完整是一种美,音乐的完整性是指横向的连接,一气呵成,能用声音非常流畅的表现出歌曲的高低起伏和快慢节奏。

[案例分析三]

例如,在歌唱《故乡的亲人》这一首歌曲的时候,学生常常将第一句段成“我——的故乡——在斯瓦尼河畔”,在引导学生歌唱这一句的时候,我常常先引导学生朗读该句,体会该句的完整意思,然后我自己亲身示范完整和不完整的歌曲,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唱法歌曲产生的不同效果,并体会正确唱法的优点,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正确的唱法,同时也了解这样唱的优点在什么地方。

2.准确表达的方法

准确歌唱是指学生歌唱的旋律、节奏和歌曲的对应关系要准确,符合音乐乐谱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作者的意图。影响学生唱歌准确的因素有很多,如变声处、基调过高或者过低、弹奏的速度较快等等。对于这个问题,我常常采用形象带动的方法进行带动。

[案例分析四]

例如,在《垄上行》这首歌的第二部分教学时,歌曲的旋律在前面语句的基础上发生了大的跳动,这时我就结合歌词“蓝天不寂寞,点缀着白云几多”来提醒学生此处音调较高的意义,同时采用肢体语言和钢琴伴奏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在学生歌唱到这一块的时候手势明显的上升,同时通突出的和弦带动学生把握好这一部分的音高。

3.感情表现的方法

感情表现追求的目标是使学生的声音更加的生动,情感渗透更加的浓厚。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夹心饼”的教学方法,唱歌以前的要求和唱歌以后的评价使“夹心饼”的外层,而中间层是学生自己的歌唱。通过这样“前领后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的关注自己唱歌的声音,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和自己表现的情感和形象具有重要的关联。在这种模式下引导学生逐渐的改善自己的声音、活跃自己的思维和养成用心唱歌的习惯。

歌曲教学一直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音乐产生真正的喜爱之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不会感到枯燥,教学效果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咏北,从教师资格制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和社会化[J].中国音乐.2010(05)

[2]李雯,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策划[J].中国音乐.2011(04)

合唱教学案例分析范文3

一、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既适应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歌唱活动《数一数》选自徐卓娅的歌唱活动一书,歌词内容是幼儿非常熟悉的兔子、老虎、小鹿、小猪、老鼠以及数字一、二、三、四、五组成的绕口令,歌曲调子简单,幼儿比较容易掌握。由于歌词内容呈并列形式存在,无逻辑关系,所以能任意调换顺序,根据排列组合规则,前五句歌词能唱出几百种变化,留给幼儿广阔的创造空间。最后一句歌词因为不停地调换次序而产生的挑战性与诙谐感,更是为幼儿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一笔意外的财富。

二、案例描述

在这个学期一个周四的上午,我在小二班开展了歌唱活动《数一数》。

案例一:

教师用“嗷呜”老虎的叫声引出内容:“你看到的老虎一般在哪?”“动物园。”大家异口同声,“今天啊潘老师请来的老虎可不是在动物园,你们看,它在什么地方啊?”有小朋友回答山上,我就把第一句歌词讲出来了:“山上一只虎呀。”当我出示第二张图时,小朋友很自然地就说出了“林中一只鹿呀”,我一听,错了,这一句没有“呀”字的,马上我就用小红花表示“呀”字,而在鹿的图片后没有红花,我以为这下不会错了,可是后来不管我怎么纠正,孩子们都会出现“呀”字,我强调了好多次,有红花的地方有“呀”,没红花的地方没“呀”,可是一直到活动结束还是有很多幼儿会出错。

简析:小班幼儿的思维比较简单,喜欢模仿别人,教师给他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每句话后有“呀”字,所以之后的每句话孩子们都会很自然地出现“呀”,就像刚出蛋壳的小鸡,第一眼看到谁就会把谁当做妈妈,所以教师之后不管怎么纠正,孩子们还是很难改正回来的,教师的引导语非常重要。

案例二:

当我出示路边一只猪的图片时,我问孩子们:“这是谁?”孩子们很容易回答小猪,接着我问:“小猪在哪里?”孩子们沉默了,我一想,大概是路太难认了,我马上说:“我发现在这条弯弯的东西上有两辆汽车在开,汽车开在什么地方啊?”“马路上!”有小朋友马上喊出来。“那小猪站在什么地方呢?”我又问。“马路上。”孩子们高兴地回答。我接着说:“是的,小猪站在马路上,但是小猪不是在马路的中间,它啊站在马路的旁边呢,马路中间开着车,要是站在路中间会被撞的。路边一只猪呀,小朋友说说看。”孩子们马上就记住了路边一只猪呀。

简析:小班幼儿因为年龄特点,对不知道的事情选择沉默,而教师通过语言一步步地引导,启发他们的思维,使得幼儿成功地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得到了极大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教师有效的引导可以使幼儿主动说出歌词,帮助幼儿记住歌词,主动学习。

案例三:

在创编的环节,我调换了其中两张图片的位置,请幼儿跟着我念出新的歌词,“老师把老虎和鹿的位子换了一下,我看看宝贝们还会念黑板上的歌词吗?”“会!”孩子回答我。我念得很响亮:“林中一只鹿呀,山上一只虎,路边一只猪呀,草里一只兔……”可是只有几个比较能干的孩子会跟着我念,我们一起念了三次,当音乐响起,叫他们和我一起唱的时候,孩子们基本上就口齿不清了。

简析: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是认识依靠行动,口语表达比中大班孩子较差,孩子在还不能很流利地读出歌词时,就加深难度,让他们唱甚至让他们念出新的绕口令,这是不合适的。

三、案例分析

在本次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孩子思维和想象引发的方式,对孩子的了解掌握,对教材的把握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小班幼儿口语表达不发达,是无法很好地进行绕口令的学习的,所以这节课降低难度放到大班开展会更合适;其次,没有考虑到第一印象对孩子的深刻影响,如果一开始就不出现“呀”,后面在有“呀”的地方出示红花,孩子们就不会出现搞不清楚的状况;最后,对内容进行处理,比如把“呀”不要,方便幼儿记忆或是根据幼儿课堂表现删除最后调换图片创编的环节。

四、案例反思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幼儿对动物的兴趣远远大于对枯燥的数字,所以在歌唱活动的选材上尽量出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容易使幼儿注意力集中,记牢歌词。

2.《新纲要》指出:“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在歌唱活动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适当地提升一点难度,不光是学会唱这首歌,而要让孩子有进步的空间,不至于原地踏板,止步不前。另外还应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宜设计出不符合该阶段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

3.在歌词活动进行时,注意第一印象对孩子的深远影响,教师在引导孩子时,引导语是否合适,考虑好后果再说出来,比如《数一数》这首歌中的“呀”在第一句歌词时不该出现。

另外,还应关注到思维不够活跃的幼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使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作为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容忍他们的差异,积极引导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倾听每一个孩子的表达。

合唱教学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首调 固定调 唱名法 视唱练耳 儿童歌曲弹唱

在视唱练耳的基础学习阶段,唱名法的合理选择与使用尤为重要,不同的唱名法决定了学习,分析音乐旋律思维方式的不同。用于识谱的七个基本唱名是do、re、mi、fa、sol、la、si,首调和固定调唱名法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在于随着调高的变化,唱名与音名的对应是否固定,对应即为固定调唱名法,不固定则是首调唱名法,每一位音乐学习者在读谱、识谱、唱谱,演奏乐器,歌唱活动,音乐创作与分析等音乐理论、技能的学习和音乐实践中,都会自然而然倾向于使用某一种唱名方式。这种倾向的依据来源于几个方面,一是自身学习音乐的经验,从小接触西洋乐器的学生,最开始认识的就是五线谱,对于固定唱名和绝对音高的辨识度更高,而民族乐器的学习采用的是简谱,首调唱名法更能容易做到调式主音高度的转换;二是取决于每个人听觉习惯和能力的不同,经验证明,听觉习惯对于采用何种唱名法识谱具有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支撑视唱能力的内在依据是音乐听觉,它是视唱能力赖以提高,发展和高质量有效持续的动力和源泉”。同时,具有不同程度的听觉能力也制约着在基础音乐学习过程中会形成“相对音高”或是“绝对音高”。三是音乐学习的进度和方式,以本人执教的学前教育系学生为例,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正式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弹奏,唱歌等,很多同学在初识五线谱上遇到了许多困难,她们会利用简谱作为加快识谱的工具,掌握了看五线谱的方法后,就会更多偏向于固定调唱名法。但是,《儿童歌曲弹唱》这样的技能必修课程,以及视唱练耳的和弦连接与转调练习中则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到首调与固定调的音乐思维,本文将解析首调与固定调唱名法问的区别与联系,着重探讨如何在课程教与学中利用二者的关系,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实现两种唱名法的快速切换。

一、两种唱名法问的关系

前文提到,固定调唱名法的唱名和音名间是一一对应的,不随着调号主音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主要用于五线谱教学与西洋乐器中。这种读谱方式要求学习者要具备视觉上读谱的准确性和听觉上听音的敏感性,因为固定调唱名法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培养绝对音高概念,这与固定调唱名法的特点是相一致的,“固定唱名思维对于弹唱转调及音高关系较复杂的音乐作品十分方便准确”,同时,固定唱名思维用于快速识谱和唱谱,弹奏时唱名位置在视觉上更加统一化,有助于提高视奏能力。

相比于固定调唱名法,首调唱名法的普及度更高,又叫“流动do的唱名法”,无论调高如何改变,调式的主音唱名都只有大调do和小调la,“首调唱名思维建立在固定调式关系上,为掌握和体会调式特点提供了方便”,其最好的呈现方式是简谱,用“1=”这样的记法提示调高位置的变化,使用首调唱名法也是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之一。柯达伊认为首调唱名存在着与调式音级,调式运动相适应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出了调式“倾向”,“解决”等逻辑运动和音程的色彩,符合音费习或爱好者对声音语言稳定的心理反应与期待感,“这些首调唱名音节综合了声觉的和情感的特质,它们保留在脑中,促进了音乐印象的积累和以及,通过首调唱名会帮助人们清楚地歌唱,建立内心听觉,声音的感受反过来也会使唱名加深印象,促进音乐听觉的发展”。但是,如果看着五线谱用首调思维视唱,调高的变化会使音高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不断改变,造成视觉上的不固定性,影响了读谱的快速性和准确度。

无论是使用哪种唱名法,音名、唱名和音高关系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是在最初学习阶段,固定调唱名法要求学生掌握唱名与音名,唱名与音高在五线谱上的位置问的对应关系,首调唱名法则侧重于唱名与音级关系间的对应,“在音乐思维和创作中,调层次上的固定思维与音层次上的相对思维是同样重要的,理解一个音乐作品在音的组织关系中‘调高’的纵向关系,‘音高’(音级)的横向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调性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将妨碍音乐思维的正常发展。”

二、两种唱名法在不同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使用不同的唱名法学习音乐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思维方式,对认识构成音乐作品的要素,视唱与记忆旋律,构唱和弦及其解决,理解作品的调式调性,为简单的歌曲创编和声与编配伴奏等音乐活动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接下来,笔者将从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和《儿童歌曲弹唱》两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举例说明在课程实施中如何综合运用两种唱名法的关系引导学生合理的选择与使用。

1、关于中国民族调式的旋律分析

在中国民族调式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会谈到其基本的两种调式类型,五声调式和以五声调式为主加入了偏音的七声调式,通过分析五声调式的调式特点,五种调式名称的三音组,三种七声调式的名称和偏音的类型等等知识点,引导学生除了会书写相应的调式音阶,掌握同宫系统各调之外,还能够分析五线谱形式的民族调式旋律,如果其中含有偏音,还应能说出其偏音的名称和由偏音所带来的离调或转调。但是,当学生面对五线谱形式的旋律时,第一反应都是用固定唱名法先将旋律快速哼唱一遍,形成初步的印象,再对其进行旋律分析,但固定调音乐思维对于分析民族调式的旋律容易出错,这时候就要运用到首调唱名法帮助确定调式的类型、名称,是否存在调性转换。

上面给到的是在乐理考试中国民族调式部分中常常会见到的旋律分析的题型,在有些考试,例如艺术类统考的单独招考笔试中,会将中国民族调式和西洋大小调式的旋律混合在一起,考验学生对调式的敏感程度,增加了一定的考试难度。我们知道,无论是分析哪一种调式体系的旋律,第一步都是要将旋律模唱一遍,对旋律的走向,构成方式有个最初的印象,这个时候用的是固定调唱名法,用以确定唱名位置、音高,第二步是判断调式体系,到底是属于中国民族调式还是西洋大小调式。在此,笔者提供几种判断方式,一般来说,西洋大小调式旋律最终会结束在大调或是小调的I级上,民族调式最终不一定会结束在宫音上,假设最终都结束在主音位置,就要用到第二个判断方式,旋律中是否存在小二度的进行,如果不存在,则属于五声调式,如果存在小二度进行并且结束在主音上,可以判断为自然大小调,如果存在小二度进行却不结束在主音上,可以判断为是带有偏音的七声调式。最后一步就是要根据之前的判断得出答案,例如上面两个例子,经过第二步之后,确认两题都为民族调式,这时候要运用的是首调唱名法,将宫音和结束音标记出(如图所示),在例2中,通过视唱发现其中存在偏音(如图),用首调唱名可以很容易看出偏音的名称,从而得出最后答案。因此,笔者认为,通过综合使用两种唱名法,既可以提高解决该种题型的效率,也可以在用固定调思维视唱中国民族调式的旋律同时用首调思维分析其调式名称,提高学生对旋律的感知与实践能力。

2、关于和弦的解决、连接以及为简单的歌曲创编和声和伴奏

学习属七、导七、重属和弦的解决是为弹奏、听唱和弦连接做好准备,掌握和弦相关知识能够更快地进入基础和声学的学习中,为给简单的歌曲编写伴奏奠定基础,这是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学习中最重要但最难的一个项目,不仅要有较好的钢琴弹奏技能,更要有对钢琴键盘和声位置敏锐的观察和反应能力,同时也要兼有固定调和首调两种音乐思维,能够快速地对歌曲进行转调和移调等,这些都对学生的音乐综合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合唱教学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信息化教学;声乐教学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对声乐教学内容进行全面解读,根据不同模块的教学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构建多元化、信息化声乐课堂。教师应根据歌曲演唱需要讲解乐理知识,在识谱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视唱能力;根据声乐课程教学需求,提炼歌曲蕴含的乐理、视唱难点,据此制作微课,帮助学生掌握基础乐理知识,提升学生音准和节奏感;运用微课开展视唱练耳教学,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感官,提升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在课下自主回看教学视频,指导学生课下进行声乐练习;巧妙运用音乐App开展教学,鼓励学生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帮助学生发现演唱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准。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声乐教学理念和模式缺乏创新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包括声乐基础知识、发声练习、儿童歌唱发声与教唱和合唱教学等内容。目前该专业声乐教学主要针对教材歌曲采用钢琴伴奏开展教学。中职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这种一成不变的声乐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1]。一些教师很少主动了解当下幼儿园热门歌曲,只是围绕教材开展声乐教学,这影响了声乐教学的效果。

(二)声乐教学和幼师岗位技能脱节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声乐教学作为幼儿教师的基本素养,应该得到学校和音乐教师的重视,但是很多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和幼儿园音乐教学相脱节。例如,很多音乐教师针对幼师资格证音乐考试内容和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忽略了融入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没有在课堂上融入最新的幼儿园音乐教学理念、幼儿歌曲。

(三)信息化教学推广受阻

随着现代音乐发展,信息技术和音乐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微课、音乐App和线上教学信息化工具使用较少[2]。例如,音乐教师主要运用钢琴伴唱来开展音准训练,没有采用智能化音乐教学软件和线上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导致声乐课信息化教学水平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视唱练耳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对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影响

(一)有利于转变乐理教学模式

乐理是声乐教学的基础,但很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乐理对他们来说有较大的学习难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乐理教学,详细讲解五线谱、转音、节奏和音准知识,还可以用微课导入具体的发声口型和气息控制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乐理知识,稳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

音乐行业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教学可以将互联网音乐教学素材、最新的音乐理念和国外音乐作品融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将学生带入多元化的音乐世界。音乐教师可以用信息化技术融入各种风格的歌曲,如当下热门的幼儿歌曲、英文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有利于融入幼儿园音乐教学素材

音乐教师可以用信息化技术导入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视频,将幼儿园音乐课程视频作为教学素材,丰富声乐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校期间便能熟悉幼儿园音乐课教学内容和流程[3]。音乐教师可以把幼儿园歌曲作为声乐课教学曲目,如《爱我你就抱抱我》《感谢有你》等歌曲,为学生讲解这些幼儿歌曲的五线谱、演唱节奏、钢琴曲谱和转音技巧,提升学生的幼儿歌曲演唱能力。

三、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策略

(一)巧用微课讲解乐理知识,夯实学生的音乐基础

乐理是声乐教学的难点,主要包括旋律、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区、音色、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等知识。音乐教师可以用微课讲解乐理知识,如录制不同音色、音区和力度的旋律,让学生反复聆听这些旋律,引导学生对这些旋律进行分析,包括旋律的节拍是什么,旋律中跨越了哪些音区,音调有怎样的变化,等等。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结合具体旋律进行精讲,如五线谱中如何区分全音符、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辨别歌曲的演唱节拍,辨别休止符和强音,为学生系统性讲解基本乐理知识。教师可以随时暂停和回放微课,并在微课中添加相关文字说明,帮助学生透彻掌握这些乐理知识,为下一步唱谱和歌曲演唱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歌曲录制微课,在微课中进行五线谱和简谱的对比,介绍歌曲曲谱中的节拍及四四拍、四三拍和四二拍的演唱方式、升降调和强弱音,带领学生哼唱曲谱。在学生能够准确哼唱曲谱后,教师可以开展演唱教学,提醒学生注意转音和假声的转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节奏感和音准。

(二)用微课开展视唱练耳教学,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开展视唱练耳教学,提前把歌曲演唱技巧录制成微课,在课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跟随微课进行练唱。在声乐课上,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复习微课中的节奏、音调、气息和升降调等知识,对演唱难度大的段落进行精讲,帮助学生尽快熟悉整首歌曲的演唱。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演唱,并录制学生演唱视频,把学生演唱视频作为声乐课教学素材,激发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开展生生互评,让学生点评同学的演唱视频,分析同学对音准的把握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晰、真假音转化是否准确、演唱时是否全情投入等,让学生从中取长补短,更好地学习声乐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用微课导入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视频,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把声乐教学和幼儿园音乐课衔接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微课中介绍幼师《爱我你就抱抱我》歌曲教学案例。这首歌曲曲调欢快,采用Rap演唱方式,在教学中,幼师设计了相应的动作,打造了童趣化音乐课堂。学生根据这首歌曲设计教学方案,并演唱这首歌曲,针对每句歌词进行讲解,尤其对Rap演唱部分进行讲解,划分这部分歌曲演唱时的停顿。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幼儿歌曲曲库,还提升了学生的演唱水平。

(三)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音乐教师可以灵活设计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案,录制学生线上演唱视频,开展针对性声乐教学。例如,在教唱《黄河大合唱》时,教师可以对八个乐章进行介绍,把朗诵词和多声部合唱教学结合起来,提前制作合唱视频,让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声部划分与和声,让学生提前熟悉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讲解不同声部的演唱技巧,如男女生领唱部分、多声部配合与和声技巧,并用五线谱介绍各个声部的音调、节奏与和声技巧,明确各个声部切入演唱的时机,避免学生出现抢拍和慢半拍的问题,展现合唱的独特和声魅力。学生可以在课下自主回看合唱教学视频,还可以自主成立合唱团,根据线上合唱教学视频进行练习,排练《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等歌曲,掌握二声部和多声部合唱技巧。这样能够在丰富声乐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音乐审美能力和爱国热情,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

(四)巧用热门音乐App,增强教学趣味性

随着音乐App和音乐直播平台的出现,学生听音乐和学音乐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的手机音乐App开展声乐教学,调动学生唱歌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唱吧App开展教学,让学生根据这一软件给出的音轨和歌曲伴奏进行演唱。学生在演唱中可以看到自己音高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音高和气息,从而提升乐感和音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唱吧App录制自己演唱的音频,并把演唱音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每周组织学生投票选出一首最喜欢的歌曲。音乐教师针对每个音频进行点评,指出学生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开展针对性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唱吧伴奏音频开展教学,为学生分析每一句的演唱节奏、音调和气息控制,让学生准确记忆歌曲中的“过门”,避免学生抢拍,进一步提升声乐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组织班级唱歌比赛,综合软件演唱得分、教师打分和学生投票成绩,评选出班级最佳歌手,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

结语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要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积极收集互联网优质音乐教学素材,利用微课开展乐理教学,让学生掌握节奏、音乐、音调、音色和音符等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还可以用微课展示最新的幼儿园音乐课教学视频,丰富声乐课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利用音乐App开展声乐学习,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全面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芳平.中职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信息化手段的运用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0(37):84-85.

[2]嵇慧慧.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学前声乐教育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9,17(16):177-178.

合唱教学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网络 第二课堂 合唱

合唱活动是第二课堂的一大亮点,随着我国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很多高职院校以超前的意识,将合唱团建设排到了素质教育教学的前列,参加各种合唱演出和比赛已成为高职院校展示办学特色和风貌、增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和社会声誉的大舞台,合唱教育在高职院校从最初的不重视到了目前的良性发展。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普遍存在“重武轻文”、“重专业,轻素质”的现象,不同程度的患有“文化贫血”和“短视症”,加上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学院对其投入较少,许多院校第二课堂活动仅靠入会(社团)学生的会费来维持基本运作。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很快就会由学校流向网吧。因此,迫切需要重构适合高职院校校情的第二课堂新体系。本文就第二课堂合唱活动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让学生利用网络的各种资源,主动地运用和调控自己的元认知、动机和行为进行合唱训练,这无疑在开阔学生视野,借鉴和吸收优秀而丰富的音乐文化语料,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将产生积极影响,并针对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特点,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合唱活动的组织,排练及活动交往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创新,并构建相应评估体系。主要内容如下:

1、对多媒体设备和网络在合唱活动中运用的技术分析

多媒体技术集准确性、灵活性、实用性、趣味性、全面性于一身,因此在第二课堂上使用现代教学媒体对合唱的辅助教学非常有利。首先,多媒体系统可作为合唱音乐信息储存和传递的载体,供师生随时检索。其次,对于教师口授或板书不易表达清楚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一首作品在不同音域、不同速度或不同声部组合中所产生的不同合唱效果的对比性教学,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的音响、图像、文字等形式使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再次,对于学生的演唱以及教学实践,可以利用视听设备进行录音、录像的回放,从而在听、看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例如教师利用midi技术把多声部合唱音响制作出来,上传至群共享,学生通过手机上网功能在任何时候都能根据midi制作的音频练习自己声部的演唱。这样既改变了传统的单一的教歌法,又延展了教学深度,使合唱教育可以发生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2、建立院际间的第二课堂活动交往(以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根据笔者调查发现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性别比例是女生约占全院学生总数的90%,而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却相反。合唱师资力量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略强,教学设备和环境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略优。如果两个学院的合唱活动能够利用网络技术平台进行对接,不但可以解决两院声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可以优化两院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甚至可以将活动的受众面覆盖至每一个想参加合唱团(队)的人。

3、合唱活动评价体系的构建

合唱活动评价是一种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活动系统(整体或局部)进行价值判断的行为。具体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知识体系的考核 合唱知识体系的考核包括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合唱艺术的特点、合唱训练的基本方法、合唱的常识和基本要求等. 合唱教学内容通常以合唱作品的排练贯穿,形成知识体系。因此,学生可通过演唱、欣赏、分析各时期、各类型的合唱作品,达到对合唱知识体系的了解和掌握。也可通过互联网建立音乐基本理论、合唱文献电子档案,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查阅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概述,达到积累合唱曲目、拓宽音乐视界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可通过计算机制作音乐基本理论及合唱文献资料知识题库,便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评估,突出考核的时效性。

②技能体系的考核 技能体系的考核是第二课堂合唱教学评价的又一重要内容。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合唱技能技巧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合唱技能技巧包括合唱队员的呼吸运用、发声方法、共鸣调节、声音的谐和及均衡、咬字归韵的准确性等方面。衡量一个合唱队的优劣好坏,主要是根据合唱队整体的合唱技巧运用情况进行判定。如杨鸿年多年潜心合唱艺术的教学与研究,对合唱整体和个人在演唱的音响效果方面提出了“高而不挤、低而不压、弱而不虚、强而不炸”的要求。如果运用多媒体来展示这些感性材料,对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方面将有极大的提高。同时亦可随时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