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例6篇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1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案例教学 实践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5-02

引言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科学等为一体的一门交叉性学科。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它为采集、存储、查询、空间分析、表达、输出和应用空间数据提供了技术方法[1]。GIS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已掌握的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利用 GIS工具,主要是GIS软件, 解决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社会、文化等与空间信息相关的问题[2]。各大高校的教学方案中虽然开设了大量的GIS实践课程,往往由于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学内容没有很好的衔接或者实验实施不足等原因,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为适应GIS学科发展需要,提高GIS人才培养质量,GIS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教学方法设计的研究对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不足,本文从GIS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把GIS知识点和实际问题相互结合,在GIS课程实践教学中引入基于网络平台的软件案例教学法[3]。

1.案例设计与规划

案例的设计结合了GIS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以GIS的功能为主线、辅以GIS原理的各个知识点[4]。基本案例和综合案例组成了整个实践课程的案例库,每个案例不仅具有完善的功能,能够覆盖重要知识点,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根据课程内容,按照GIS基本功能、涉及的GIS原理知识点、基本案例和综合案例的顺序,由浅入深、从基本到综合的原则,建立了涵盖GIS课程理论体系的教学模式。GIS基本功能包括:GIS的概述、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分析、数据表达、数据输出。首先设计地图与属性信息交互的案例从宏观上了解GIS;在地图数字化理论基础上,设计地图投影等案例;在数据结构和数据编辑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要素编辑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库理论的基础上,设计要素闪烁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分析理论的基础上,设计缓冲区分析等案例;在空间数据可视化表达理论的基础上,设计专题图制作等案例;在地图输出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图幅整饰等案例。基本案例设计界面如图1。

综合案例是以实际问题为驱动,涵盖了基本案例以及GIS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GIS软件操作基础,包括:自动拓扑造区、最短路径分析等案例。综合案例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对GIS理论知识点的巩固,另一方面可以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中GIS软件的操作流程。以实验室选址为例说明。首先,根据需求分析,将实验所用的数据利用MapGIS Server Manager到软件案例教学平台上,涉及多源地图加载、地图基本操作等基本案例;在充分考虑影响实验室选址的因素的基础上,利用缓冲区分析功能确定河流等因素所影响的范围,涉及缓冲区分析案例;利用叠加分析功能进行相减、相交等操作,涉及叠加分析案例;利用查询分析功能查询满足条件的候选地址,涉及查询分析案例;最后根据缓冲区分析结果,结合土地的预计价格,利用地图制图功能将合适的候选地址突出显示出来,涉及地图输出案例。

案例的设计通过“总-分-总”式过程实现,即首先使学生对地理信息系统形成总体概念和基本理解; 然后使学生熟练掌握GIS的基本案例,具备各单项GIS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最后能够对GIS综合案例灵活运用,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出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GIS软件的效率,而且还能引发他们对应用GIS理论、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考。各个GIS功能、知识点、基本案例、综合案例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如图2。

2.案例教学平台构建

软件案例教学平台主要通过建设网站实现,在主页内实现教学案例、相关软件、参考书目等资源的上传和更新[5]。该平台是以国产GIS软件MapGIS的应用实训为基础,从辅助资料、案例资源、实验教学、综合测评、网上交流5个模块为师生提供了开放式的学习交流平台。平台构成如图3。

在软件案例教学平台设计中,各个模块相辅相成。1)辅助资料模块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2)案例资源模块整合了大量的GIS案例,将案例设计为基本案例、综合案例,以满足分层次教学的需要。根据GIS的功能和实践课程的内容,将GIS的基本功能分解制作成若干个基本案例;综合案例是把GIS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融合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种类多样的基本案例资源。3)在各种辅助资料的帮助下,学生对案例的实现过程进行研究探索,通过教师的讲解对案例所涉及的GIS理论作进一步的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软件的功能和特性。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进行自动演播模式学习,让学生在每个操作步骤都可以自助得到指导。4)通过综合测评模块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进度。5)网上交流模块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提供了便利。教师对学生的在线咨询、留言等疑难问题进行反馈,学生之间可以针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学习。另外,通过该模块组织学生以不记名形式进行评教,根据评教数据分析结果,对课程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

软件案例教学平台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可以从课堂上获取教师讲解的知识,而且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得全面详细的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6]。

3.案例教学实施与考核

GIS软件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有:理解并掌握GIS的基本原理,熟悉GIS软件的结构、功能、熟练掌握GIS软件的操作方法,达到知识向能力的熟练转化[7]。本文利用软件案例教学平台,应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按照“准备-实施-调查-结束”循环迭代的过程进行教学实践;采用“分散的、阶段式”的考核方式进行教学评估。

3.1案例的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紧密结合案例实施教学过程。按照“准备-实施-调查-结束”循环迭代的过程进行软件案例的实施,其具体流程如图4。

在准备阶段由教师通过讲解GIS理论逐渐引入基本案例以及综合案例所应用的知识点,让学生对GIS原理、知识点有整体的认识。

在实施阶段根据教学目标,教师通过案例讲解对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重点进行介绍,使学生理解教学目标,逐步接受教学情境。然后由教师辅导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基本案例的实训,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改造拓宽案例。最后教师将综合案例分析分解为多个基本案例后,学生在若干个子问题模式下,由教师引导,逐步完成整个综合案例的实训。

在调查阶段学生对案例实训情况进行总结,教师对学生在案例操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所用的各种解决方案进行总结与归纳,并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评估,及时掌握学生对GIS软件的应用情况。

结束阶段学生对案例的实训情况进行匿名留言,反映案例设计情况,教师根据调查情况发现问题、改进策略,优化案例。

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实践中实施软件案例教学法,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实训反映、课后网上讨论等途径获取学生对案例的掌握情况。系列案例的实训可使学生对GIS概念有全面的认识,掌握GIS诸多功能,找到快速学习GIS软件的方法。

3.2案例的考核

传统的一张纸质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GIS实践课程的概念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本文采用分散的、阶段式的案例考核方式[8]。

课堂考核方式呈现多样化,包括:1)课堂提交实训成果:将考核评价与课堂案例教学相互融合,按照教学内容和计划,分阶段地考核学生对各个案例知识点的掌握程度。2)综合案例考查:在学期初由教师根据GIS课程实践的内容,布置学生在学期末提交的一个综合案例成果,为了避免抄袭,案例主题、数据、问题设计等尽量不同。这个综合案例将贯穿整个实践课程,不仅杜绝了学生考试突击等情况,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GIS的能力和案例整合能力。3)优秀作品展示:将优秀的作品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不仅是对优秀学生的鼓励,而且能让其他学生有很好的观摩学习机会,共同进步。4)上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相关概念定义题、简答题、分析题和案例设计题,这种考核方式,既考查了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也强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无论是课堂提交成果还是贯穿整个学期的综合案例制作的考核方式,都将考核点分散到整个学期中,分阶段的、循序渐进的使学生在实践课程中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及时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情况,又能确保学生在实践课程的每个阶段都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

结束语

本文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GIS课程实践教学中,突出了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思想理念。案例教学平台提供的辅助资料和网上交流模块为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通过设计案例库,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GIS理论,把单纯的操作训练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利用GIS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组织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考核充分调动了学生在整个实践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

软件案例教学是以GIS功能为主线,具体问题为驱动,案例实训为重点,交流、考核为辅助。随着基本案例到综合案例的实训,所选案例内容的综合性、软件操作的复杂性逐步增强,可以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所学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改善GIS教学现状,促进学生GIS知识结构的完善,GIS应用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健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37-41.

[2]田雨,郑文华,卢秀山, 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6, 25(11): 1426-1428.

[3]王志恒,胡卓玮,国巧真. GIS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组件式开发案例实现[J]. 测绘科学, 2015, 40(7): 164-168.

[4]刘国栋,王政霞. 案例教学法在GIS原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 矿山测量, 2011(2): 90-92+4.

[5]潘少奇,李亚婷.基于Web2.0的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以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为例[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 38(10): 7-9.

[6]刘民士,郑朝贵,何桂芳. “GIS概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J]. 测绘工程, 2012, 21(2): 77-80.

[7]胡卓玮. 基于案例分析的“组件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设计[J]. 测绘通报, 2013(12): 122-125.

[8]尹淑欣,许楠,文春杰. 基于案例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考核方法探究与实践 [J]. 现代计算机, 2013(21): 37-39.

作者简介:

孙斌(1959-),男,汉族,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GIS研发与应用,空间数据库。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2

关键词: 高职案例教学法 任务驱动 PLC课程 应用

近几年来,在PLC教学过程中,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按教材章节顺序授课的模式为案例教学的模式,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以一体化的功能模式为中心,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具体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合理编排授课内容,构建功能模块

PLC的应用以程序的编译为主要目标,实际生产中应用的PLC程序都是由一个或多个功能模块组成的,学生在掌握各种功能模块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就可以解决比较复杂的程序设计问题。在实施案例教学中,要依据教学指导方案,构建符合生产实践需要的各种功能模块。

1.分析案例程序,将知识点归类。

我们从教材、三菱工控网、自动控制技术网站等多种渠道搜集了上百个PLC应用实例,对每个实例程序的设计思路和PLC梯形图编写所使用的指令类型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同类案例的指令运用特点,将教学知识点合理分配,建立一系列以指令为中心的知识模块。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根据PLC指令应用的情况,构建了以下几个知识点模块:基本顺控模块、步进顺控模块、功能指令模块、常用功能模块和综合应用模块。例如,在常用功能模块中包括声音报警、图文显示、检测、超压欠压保护、过流过载保护、断电保护等生产线设计中常见的功能,将案例融入到生产实践中就可以完善PLC程序功能。这样编排知识点,既考虑到知识点的连续性,又符合了案例教学的实用性要求,也方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2.精选案例,建立功能模块。

根据案例中知识点的应用类型,筛选、整合成若干个功能模块,力求每个功能模块都围绕知识点进行程序设计。每个功能模块一般由5-10个精选的案例组成。每个案例的任务需要应用的程序设计指令都有不同,或不断增加新学指令,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都能学习到新的指令知识,并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精选的每个案例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代表性和连贯性,都能有效地为该功能模块核心内容的教学服务。

二、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设计好每一个案例

要改革传统教学为案例教学,首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生产实际,合理地设计好每一个案例。一个好的设计案例,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习探究的兴趣,从而使其大胆地去探索发现。

1.迎合好奇心,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改变着生活。一个好的案例要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例如,自动洗车机设计案例,包含自动投币结算功能(有3个投币孔,分别为5元、10元、20元三种,当投币合计20元或超过20元时,按启动按钮SB1,洗车机开始动作,启动灯亮;7段数码管显示投币金额,当超过20元时,可以按退币按键,7段数码管回零并找回交易余额)。由于学生对自动投币功能很感兴趣,我们在案例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加减法运算、递减运算、显示指令,达到高级指令应用的目的。

2.唤醒自信心,满足探索要求,激发潜能。

精选案例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案例不但要有针对性,而且要有启发性,要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钻研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以“十字路通信号灯控制”案例为例来说明。

案例任务要求:“设计交通繁忙的十字交通路口信号灯控制程序,控制信号为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信号灯,包括红灯、闪烁黄灯、直行绿灯。(A)要求:①东西方向绿灯和南北绿灯不能同时亮,否则系统将立即报警;②南北红灯与东西红灯同时亮;东西绿灯维持亮30秒后闪烁3次(亮灭间隔为0.5秒)然后熄灭,变为东西黄灯亮并维持3秒后熄灭,同时南北红灯也熄灭;③此后东西红灯和南北灯同时亮;南北绿灯维持亮30秒后闪烁3次(亮灭间隔为0.5秒)然后熄灭,变为南北黄灯亮并维持3秒后熄灭,同时东西红灯也熄灭;④恢复南北红灯与东西红灯同时亮,如此循环。

案例任务拓展要求:(B)增加左行绿灯控制功能;(C)增加夜间通行自动调整功能;(D)增加特种车辆强制通行功能;(E)增加行人强制通行功能。

本案例所用的知识点:定时器的应用、计数器与定时器的综合应用、置位复位指令、主控指令、脉冲微分输出指令等。难点:一是灵活应用多个定时器,定时时间到的处理,二是程序中的转移与循环。本案例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也比较感兴趣。完成A项要求的难度不大,可以仅仅应用定时器指令编程,也可以应用计数器与定时器指令结合编程,学生完成本项编程设计要求没有什么问题。B项要求在(1)项要求上增加两个定时器和两个输出可以达到目的,这需要学生改动一下就可以实现。C、D、E项设计要求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来说不能一下子就编写出来,而且应用的指令也增多,学生的挑战激情就调动起来了。

三、任务驱动,分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分层教学,逐步收获。

案例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要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使接受能力不同的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都学有所获。比如我们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将部分案例的难度分解成A、B、C三个层次,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完成A层次的任务,80%的同学能完成B层次的任务,30%的同学能完成C层次的任务。这样既保证了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解决了部分优秀学生的培养问题。

2.集思广益,共同进步。

在应用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按照接受能力的快慢进行均衡分组,每组3-4个同学,组长负责组员的分工和协调并担负组员的评价任务。教师根据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对小组及小组长进行任务评价。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从分析案例任务到输入输出口分配及程序流程设计,再到上机调试都要主动参与,积极讨论,互相帮助。只有完成案例任务,才能获取相应的积分值,提高平时成绩。

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以一体化的形式进行案例任务驱动教学,保证每个案例实施时教师的理论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实践紧密联系,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同步进行,知识点的教学与实操训练融合在一起,及时总结评价和反馈指导。这样,学生能及时地体会案例任务完成的实践效果,学习热情不断提高,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兆义.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3

【关键词】通用技术 案例教学案例 选取

所谓案例教学,即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上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剖析,将书本的抽象内容还原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使课堂回归生活,从而使学生从“个案”推知“类型”,由“特殊”归纳“一般”。

案例教学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一大特色,一个好的案例,一方面能够活跃课堂教学,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另一方面,通过案例,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认识更为客观、具体,达到促使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目的。而选择案例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正确处理教材案例

教师在收集案例的过程中,要从技术课程的研究视角,深层次地看待问题,结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收集合适的案例。如在讲解“模型及其功能”的时候,选择了“大东方号”的案例分析来说明模型的功能,其实这个案例更为确切地是说明技术试验的重要性,而要讲解模型的功能则应该侧重于讲解为什么要制作模型,只有从制作模型成因的起点出发,才能让学生更为理解模型的功能和作用。

二、合理设计新增案例

在选取案例时必须围绕所讲课题的主题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要切合当时情境。选取案例时要以教材上的实例为先,但不能完全依赖教材实例,还要结合实际,选择具有知识面较广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如在讲授设计的道德原则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弃书上的案例,而选择生活中更为常见的、学生更为熟悉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来作为教学案例,更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恰当运用实物辅佐案例

选择案例的内容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构建一体化的和谐课堂。如在讲解“工艺的连接方法”时,我们拿出电脑的主机箱,将主机箱外部各部件的连接原理作为案例。有了实物辅佐,高深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设计与技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增强进而给教学带来良好效果。

1、实现教学相长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知识的接受者。一方面,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进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另一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双方的共同探讨,可以从学生那里收集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并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弥补,改进自己的教学。

2、参与教学,化被动学为主动学

案例以生动典型的生活事件为题材,直观清晰,简洁明了,非理性地降低了整个教学起点,从而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找到释放自身思维潜能的空间;而这些深具真实趣味的案例能够吸引学生轻松愉悦地积极探索和思考其中蕴含的抽象知识,促进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厌学”到“愿学”、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积极转变。

四、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1、简单堆砌,案例过多

看似丰富的“填鸭式”的课堂,案例过多,导致教学过程如蜻蜓点水,只作表面停留,缺乏深入研究,学生只能看到表面信息,却无法真正理解隐含在案例背后的知识原理、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以及价值取向,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如在讲解“常见结构的认识之壳体结构”时,有些教师用到了悉尼歌剧院、贝壳、鸡蛋、人的头盖骨、汽车外壳、安全帽、锅盖等等众多案例,大半堂课都是教师在不断地展示着与此相关的图片、视频,根本没有时间深入分析,学生也缺少时间来思考和同化,收获甚少。

案例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引出并说明内容,贵在精而不在于多。只有将知识点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由浅入深地递进式地呈献给学生,才能更好的优化教学,取得效果。

2、观点不明确,案例用错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案例具有迷惑性,表面上看来似乎很有道理,但是仔细一分析,发现针对性不强,并不能很好地说明教学内容,属于无效或者是错误的案例。

如在讲解“模型及其功能”的时候,选择“大东方号”的案例分析来说明模型的功能,其实这个案例更为确切地是说明技术试验的重要性,而要讲解模型的功能则应该侧重于讲解为什么要制作模型,只有从制作模型成因的起点出发,才能让学生更为理解模型的功能和作用。使用这个案例犯了观点不明确的错误。

另外,在讲解“方案的构思方法”时,总是片面地将一个设计单一地归为一种构思方法,如飞机的产生采用模仿法,源于对飞鸟形体结构的仿生,但是笔者认为,其实构思法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一种设计绝不可能仅仅依靠一种构思方法,飞机的产生同时也采用了联想法,正是对飞天的联想,再依据模仿,才出现了飞机。

因此在使用案例时,要合理地组织,巧妙的应用,切勿贪多求全,贪大求洋。

3、内容无趣,形式单一

教学过程中无趣的案例,无法引起共鸣,学生只是消极地接受知识的讲解,这样达到的效果就会很有限。如在讲解“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时,仅仅选取简单的加工工艺的案例,此案例无法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也较为无趣,学生对此概念也较为模糊,所以课堂的学习氛围较为僵硬,学生的讨论也寥寥无几。

而在讲解过程,案例形式也需要多样化,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经典结构的欣赏”时,可以采用图片、视频相结合,甚至可以找些物体结构的模型来加以辅佐,这样就能很大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

有效的案例是用心收集和严谨推敲得来的。技术与设计日新月异,若教师仍局限于教材上和现有的案例,不用心观察、收集资料,不学习提升知识储备,选择合适的案例,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走入致命的瓶颈。笔者认为只有仔细研究,恰当运用好案例,才能让案例教学真正成为我们教学过程中的“垫脚石”。

参考文献: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4

[关键词]案例 PLC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250-02

一、传统的PLC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长足发展,社会对电气信息类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求也更加严格。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作为应用最广的工业控制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几乎已成为所有高职高专学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但传统的PLC课堂教学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PLC课程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整个课程理论知识较少

传统课堂讲授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在PLC的教学应用中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感觉这门课就是死记硬背某些指令,课堂枯燥乏味,学习缺少目标和主动性。参加工作后,对当时死记硬背的指令又不能融汇贯通,导致目前PLC学习的局面就是学过的学生不少,真正会用的没有几个。

(二)PLC的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在唱独角戏

课堂中教师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只是温顺地去听,机械地去记,课堂参与度不高,很容易走神而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整个学习过程只不过是为了通过最后的期末考试。

(三)传统的PLC教学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学生认为教师是万能的,仿佛关于PLC问题,教师应该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理了所有问题,学生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学生处理的问题结果都应该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一致。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学习的成就感,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传统的PLC教学各部分知识之间缺少系统的有机整合

传统的PLC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内容以课本为中心,内容和进度都与课本安排基本一致。但大多数教材内容的安排都是将PLC各种功能和使用方法的依次罗列,各部分知识之间缺少一个系统有机的整合,整个知识结构如同一盘散沙,学生学习完后很难将各种知识综合运用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五)传统的PLC教学不能反映出学生对PLC实际应用的能力

传统的PLC课堂教学对学生成绩的考核都是书面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的做法,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对PLC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简介

案例教学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基本知识、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改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首先被运用于法律教学中,后来被逐渐运用于其他学科。它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去掌握理论知识,又能有效地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顺利实现由理论向实践能力的转化。[1]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能够集思广益。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容易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PLC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

整个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按照戴明环PDCA的方式运行来保证案例教学的质量[2],各部分的主要内容为:

(一)Plan―PLC案例教学的计划准备阶段,它包括教学案例的准备和学生分组

案例的准备。实施案例教学,整个课程是以PLC工程应用案例的设计为中心展开的,因此PLC案例教学能否成功实施,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案例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选择案例时首先要考虑课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根据大纲要求确定案例所要覆盖的知识点和控制功能;案例选择要注重实践性和整体性。案例要来源于工程实际,要覆盖尽量多的知识点,整个教学过程最好紧紧围绕几个企业实际工程案例展开进行,根据教学进度可以从这几个大案例中抽取出若干的小案例模块供学生实时设计训练,然后将完成设计的不同功能模块逐渐融合成大案例的设计,从而使案例教学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案例的难度和复杂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太难、太复杂的案例会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太简单的案例学生会缺乏成就感,同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分组。在PLC案例教学开始前要先对学生分组,每组的成员不易太多,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在案例讨论时不利于成员之间团队分工合作和讨论案例时达成统一意见;每个组内成员之间要尽量按照学生的性格、理论知识储备等达到优势互补各尽所能;在分组时还要考虑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要确保每一组都有能够满足自己案例课题的实验实训设备。

(二)Do―PLC案例教学的开展实施

这一阶段是案例教学过程最具体和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其中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案例教学能否成功,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案例任务的下达和介绍。给每组学员下达PLC工程案例设计任务,原则上各个小组之间的案例任务不得有雷同。教师简单介绍每个PLC工程案例的背景知识和所需要的功能,让学生自行协商每人的任务分配并搜集相关设计资料。在案例的介绍过程中尽量模拟企业部门的运作,使整个案例实施过程中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过程充满兴趣。

案例任务分解。一个综合性较强的案例对于没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可能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的感觉。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采用缫丝剥茧、层层剥离的方式对每个案例进行功能模块划分,循序渐进,逐步引导学生从最基本的功能开始设计,让学生通过设计控制系统来发现需要的PLC的控制功能。然后通过看书、讨论、实验来完成该功能的应用掌握,逐层积累,最终完成大纲要求的所有PLC控制功能掌握和运用。

Check―PLC案例教学总结检查。各个小组的PLC案例设计完成后,各个小组要将自己的设计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演示和介绍,并由全班同学共同对案例的设计成果进行讨论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该组成绩的一部分。在案例成果的讨论和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但不要发表过于主观的意见和建议,要留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对案例的进一步完善。教师和学生都要撰写一份完整的PLC案例教学过程总结报告,报告要以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在工程案例的开发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Action―采取改善措施。教师对学生的总结报告进行归纳总结,将其成功经验供其他学科案例教学的借鉴和应用;对发现的案例教学中的问题结合总结中的改进建议进行讨论和论证,并对案例的教学过程和实施步骤进行改进。将改进的案例过程和实施步骤及时地应用到新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新一轮的案例教学来检验这些措施是否有效。

四、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考核

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过程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也要和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期末笔试考试进行考核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考核过程要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学生的成绩包含小组案例项目完成质量情况评价得分+小组贡献得分+教师个人评价得分+总结报告得分的模式。

五、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实施PLC案例教学以后,课堂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实施PLC案例教学以后,教学过程高度模拟企业部门运作,加强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施案例教学以后,通过小组讨论过程中的辩论与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归纳和总结的能力;案例教学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项目设计研究,有利于培养促进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5

 

在工商管理教学体系中,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导向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性教学目的,MBA、EMBA自不必说,本科和全日制学历研究生的教学目标对此也非常强调,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和市场需求也充分体现出这个导向,企业吸收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以从事经营实务工作。这种导向就要求学校去着力培养能适应竞争环境需要的管理者,通过实战能力、应变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管理人才。因此,工商管理教育的重点之一是提高学习者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工商管理学科自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权变性。受教育者对管理知识的学习,无论是知晓了科学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思想,还是学会了全面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等管理方法,都不能保证其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原因就在于工商管理理论具有使用上的权变性。化学实验中,当物质的参数和状态与理论值相符合时,其实验结果就会与理论计算结果相一致;经济学在研究供求关系时,只要现实情况符合理论假设,那么其均衡点就会与通过严密数学推导的均衡点相吻合。

 

但是,在工商管理中,促使A企业成功或者失败的管理思想或方法,不能保证相同环境下B企业就一定会成功或失败;昨天成功的管理模式,今天也许就是失败的助推器。这就是说,知识的储备只是成功管理的先决条件,而非必然条件,理论的运用具有强烈的条件匹配性。工商管理教育要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就必须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即在何种情况下采用何种策略的能力。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必须系统地向学习者传授管理知识,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必须将知识真正内化于学习者的头脑之中,形成现实的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潜意识行为。因此寻找如何实现知识内化、提高能力的路径是工商管理教学的关键所在。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反,案例教学正好注重了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平等对话与研讨的过程,教师是作为引导者出现于课堂,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起导向作用,不再是单向的“传道、授业、解惑”学习者则从“听讲者”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这种参与式、互动式的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能有效的传授知识并有助于理论对个人的内化,培养和増强学习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应用为导向的工商管理教育是希望通过对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对个体的内化,培养企业经营所需的实战型人才,案例教学正好具备了这种特点,既符合了教学目标又很好应对了管理学科的特性,因而必然会被引入到工商管理教育中来。

 

二、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的知识转换过程

 

知识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编码化知识(codifiedknowledge),另一类是隐含经验类知识(tacitedknowledge)也可称为显性和隐性知识(杨斌、赵纯均,2001)其涵义大致相同。编码化知识以普通媒介,如书本、网络等为载体而隐含经验类知识则具有较强的个人属性,通常存在于个人的头脑之中,传播之前先要经过编码,这类知识往往是个人能力的体现。学习者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或自学习得编码化知识,但却不能相应的获得隐含经验类知识,它只能通过学习者彼此之间共同学习,以及师生之间互动来获取。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通常以现实的企业经营背景为题材,通过学习者课堂内、外的学习与讨论,观点与意见的交融,达到对不同分析、处理问题视角和方法的体验,并经由判断,最后综合形成自己的决策观点。这样形成的观点不是简单的归纳总结,而是经过将外部知识编码化,再系统内化于自己头脑的过程之后得出的。杨斌、赵纯均(2001)认为在案例教学中存在着隐性知识显性、显性知识显性、显性知识隐性、隐性知识隐性这四种转换过程。我们认为在这些复杂转换过程中,最为核心的是隐含经验类知识不断编码化、编码化知识不断内化于个体的这样一个主要转换过程,主线是以外部隐含经验类知识为起点、以内化于个体头脑中的知识为终点,目标是使学习者的实际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应该是案例教学最突出的功能。当然这其中也包含着上述其他的转换形式。

 

案例教学一般包含布置案例、研读案例、小组讨论、课堂讨论和分析报告撰写五个阶段,知识转换过程主要就是通过这五个阶段来实现。

 

布置案例是教师确定学习者的任务,明确指向课程的教学目标,这是隐含经验类知识初步编码化的过程,案例本身就是编撰者大量隐含经验类知识的书面再现,并且有的案例布置过程还融入了教师知识的编码化,因为在纷繁复杂的案例中找到合适的必须以教师的知识、阅历和经验为基础,是素质、水平的体现。

 

案例研读阶段多以个人方式进行。案例往往具有信息不完全的特性,学生个人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所涉情况,通过各种媒介去查找资料。这种查找不是盲目收集所有资料,而是在自己现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以案例为依据,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查找资料,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例如要对Dell的直销模式进行分析首先就得了解Dell公司的运作背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定制等,而要分析TOYOTA的JIT生产模式则需要深入了解JIT的实质。这是个体隐含经验类知识逐步编码化的过程,即从自己的视角、经验、水平出发收集资料,将个体知识体现于资料之中,同时也融入了许多编码知识,为下一阶段他人对自己知识的吸收做好准备。

 

小组讨论一般是在课下、多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由于小组成员不多,顾忌较少,讨论气氛热烈,个人的思想、观点一般都能得到充分表达,遇到意见分歧时还会产生激烈的争论。例如在生产管理中,当对库存控制案例进行讨论时,小组成员会对是米用定量订货模型(fixed—orderquantitymodel)还是米用定期订货模型(fixed—timeperiodmodel)来管理企业库存产生分歧,每人都会列举一大堆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最后可能会形成统一的观点,也可能仍存在分歧,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小组成员在讨论过程中可以充分地了解他人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以及处理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大量隐含经验类知识被有效编码并被成员所拥有,再内化于个人的头脑之中,小组初步的分析报告也将融入大量被编码化的隐含经验类知识,为更多学习者对本组成员知识的吸收做好准备。

 

课堂讨论阶段是一种正式的交流,也是整个案例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在案例讨论课上,小组某位成员代表本小组陈述观点,小组成员个人也可以积极参与。每个观点都是基于一定的知识积累、经验和判断,或者是在充分的非正式研讨交流之后形成的,其中包含了大量编码化和隐含知识,其他学习者可以根据发言了解隐藏在观点背后的知识和经验、处理问题的视角和方法,并将这些与自己的观点进行对比,找出差异之处,学习掌握那些己被编码化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别人。在讨论课上,不同的观点会进行交锋,交锋的激烈程度则会因课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来说像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这类基于数据、定量和技术分析的案例,观点的发散性不会太大,即程度不会太激烈;而战略管理、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这类基于定性分析的案例,观点的差异性会很大,碰撞程度会相当激烈,但知识的转换效果往往也会更佳。

 

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对学习者的观点进行总体评价,这并非是简单的对错评价,不一定要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必须对成员视角和方法做出点评,这有助于学习者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改进,促进知识的内化,同时这也是教师自身隐含知识的再次编码和传授。隐含知识被编码、编码知识被内化的转换过程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案例教学转换知识、内化于受教育者的目标基本达成,这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是系统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个人实际能力的提升。

 

三、实施案例教学促进知识转换应注意的问题

 

案例教学是工商管理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转换知识和提高能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将使得案例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1.案例的合理选择

 

案例教学主要的目的是将知识进行转换、内化于学习者个体并形成实际能力,转换何种知识是形成何种能力的前提,而知识的内容又取决于案例的内容,所以案例的选择也就成为了整个案例教学中知识有效转换的关键一步。我国现行工商管理教学多采用国外案例,如哈佛、毅伟案例,这些案例不乏著名跨国公司的战略、理念、经验和成功之道,特别是展开国际化竞争的手段和方法,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些知识的转换对于培养适应激烈国际竞争、具有较强国际经营理念的实战人才意义重大。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国内经营竞争阶段,他们需要对国内营商环境相当熟悉的管理者,况且国际竞争也在逐步国内化,因此培养适合国内企业需要的实战人才也应该是工商管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正是这个目标的指向性决定了案例教学所要内化的知识和塑造的能力还必须与国内实情相匹配,本土案例正好符合此要求,较好的再现了国内企业经营面临的环境,因而对这类案例的使用可以培养学习者今后从事国内经营的能力。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多是在成熟市场中成长的,其案例的关注点多集中于流程和战术层面,但文化、制度的差异,使国内企业更多面临的是治理结构、不成熟市场、复杂经营环境,特别是体制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些知识在国外案例中是无法体现的,所以要通过知识转换和能力塑造培养适合国内营商环境的经营管理者,就必须注重本土案例的使用。根据北大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对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厦门大学和上海交大部分MBA学员、EMBA学员(含企业家培训班学员)的调查显示,他们期望本土案例的使用率为60%。因此,工商管理案例教学通过知识转换和内化,培养学习者实际能力,就必须要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指向性,即必须注意案例的合理选取,通过国外案例和本土案例的有效结合,来促进知识的转换和能力的提高。至于搭配的比例,目前还未形成定论,只能是视学员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2.案例教学过程的有效控制

 

案例教学强调知识转换是建立在共同的研讨、交流之上的,因此转换效果就取决于其互动的程度,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这里就具体表现为对案例教学过程中互动程度的有效控制。小组讨论多在课外进行,远离教师的视线,这就使得教师对讨论的有效性难以监控。一部分学习者可能“搭便车”,在研读阶段不认真准备,在小组讨论中随便发表意见蒙混过关,不是自己真正隐含经验类知识的外溢,小组的发言提纲或报告没有大量融入成员的知识,互动程度较低,这使得小组内知识转换的效率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后一阶段的课堂讨论,知识没有得到很好的交流,当然也就很难说得到有效转换了。

 

当教师主导不力时,课堂交流就可能离题万里,漫无边际,难以有效指向教学内容,讨论与理论知识相脱节;也有可能是教师不能很好激发学习者发言的积极性,每次交流总是少数几张熟悉的面孔显现于讲台,许多羞于、懒于表达者甘当默默无闻的听众。无论是哪种情况发生,学习者个体的隐含经验知识都不能很好地被他人编码和内化,知识转换的过程不能真正发生,案例教学的目的难以达到。因此,对案例教学互动程度的有效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又是最难以处理的问题,这只能根据教育者的经验去把握。

 

3.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学时的合理分配

个性化教学成功案例范文6

 

广告学作为系统研究广告理论、广告设计和制作、广告策划和管理等一系列问题的综合性学科,具备开拓性、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科特点。广告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与社会广告实践紧密地结合。但由于课时等原因,老师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把学生带到广告社会中去,于是案例教学便成为学生了解广告实践、分析广告现象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案例教学是广告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案例教学法指利用案例,根据教学目的和授课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思考,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就能感受到社会实际问题,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教学的特点非常明显,它集教与学的积极性、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时效性于一身。

 

二、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广告学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有很多作用。从大的方面来说,既对学生学习有作用,也对教师授课起作用。

 

1.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起到的作用

 

(1)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市场营销专业同学普遍比较活跃好动,乐于与人打交道。如果课堂讲授只是通过传统教学方法,由教师将知识点介绍给同学们,学生往往对课堂所授内容不感兴趣,从而缺乏学习激情。而案例教学恰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比如,在讲授广告媒体时,如果只是将一些理论讲给学生听,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将各媒体的实际应用状况及效果通过某一具体企业的做法来分析比较,学生们一定会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可能有些同学对电视等传统媒体感兴趣,有些同学对互联网等

 

新媒体感兴趣,经过大家的畅所欲言,学生们会对各种媒体有着更感性的认识和了解。

 

(2)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正确对待企业广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进行广告促销无可非议。但并不是所有的广告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的。众所周知,前有秦池、爱多,后有熊猫电子等企业,都曾经是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但都是不争气的标王。通过案例教学,同学们能进一步加深对广告行为自身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正确分析广告行为,为其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一定的基础。

 

(3)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广告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章节内容对同学们的动手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如广告主题设计、广告文案及平面策划、广告效果测定等,仅依靠课本里所提供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在讲解广告主题设计时,通过案例让同学们自己来动手做一做,同学们必然能够从中体会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学习效果也好。

 

(4)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广告现象、解决广告问题的能力。广告学的教学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广告基本原理,分析广告社会现象,对广告有较全面的认识,并能解决广告问题。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同学们接触不到广告案例,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同样是央视黄金时段标王,宝洁公司大获全胜,同学们通过案例对比,从中可以发现很多广告现象及问题,这些知识或者说经验远远是书本上基本理论所阐述不了的。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同学们针对案例详细思考,更要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形成更全面的认识,只有这样,同学们分析广告现象、解决广告问题的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2.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授课起到的作用

 

(1)案例教学可以丰富教师的广告实务知识,增强对广告相关工作的认识。教师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类似广告学这样的学科,对教师的实务性要求比较高。国内很多高校广告学课程教师并非广告系或广告专业毕业,对广告学的认识更多的只是理论知识。多数教师没有更好的条件深入企业广告运作中去,在授课时讲出的内容往往给人以空洞感。为了避免学生们厌学,教师必须大量补充案例知识,通过案例教学来增强对广告实务的认识。

 

(2)案例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深入浅出。教师在讲授广告学课程时,对涉及的相对较难的专业知识光靠理论理解显得很抽象,这时若能借助案例教学,往往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在备课时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些难点问题;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案例可以很清晰地将难点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讲解给同学们听,课堂教学内容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

 

(3)案例教学能提升教师的教学兴趣,增强其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众所周知,人长期从事某一特定工作,会形成工作倦怠。教师也不例外。如果课堂教学只是靠书本理论来进行,不仅学生不爱听,长期如此,教师也不爱讲。教学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有所学。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学生们爱听了,教师也就更爱讲了。教师接触到活生生的案例后,讲课兴趣必将大为提高,从而,其对工作的满意度也将随之提高。

 

三、广告学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1.案例选择

 

面对诸多的广告案例,如何选择是关键。在选择广告案例时有两个原则:一是紧密贴近广告学理论内容;二是选用在实践过程中引起过广告受众强烈反响的。如此才能确保所选择的案例同学们会感兴趣。另外,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选择那些学生们相对熟悉的企业作为案例内容,相对来说,这样的案例学生们会更感兴趣。

 

2.案例使用

 

对于所选择的案例,教师必须将其内容理解透彻,把案例广告的相关背景资料及现状都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辅以PPT将案例讲活,讲得有趣。教师要广泛收集企业案例涉及的广告资料,对诸如文案、图片等广告表现最好有一手资料(当然,这可能要花费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另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们对案例内容进行思考、做出分析、找出结论。

 

3.案例学习反馈

 

每次课后,教师要为学生们布置思考作业,作业题目要涉及课堂上所讲到的案例企业,让同学们自己花时间通过一些渠道更多地了解案例相关内容,并要求他们做出进一步的思考和分析。思考的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或下次课上发言分享。

 

四、举例说明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教师引导:1995年,一个来自于泰国的国际性品牌——红牛,以功能性饮料的身份夹着在当时看来颇为壮观的广告声势登陆中国。一时间,“困了累了喝红牛”这句带有明确诉求的广告语引起了人们对红牛的注意。(插入:知道红牛广告词的请举手,请某同学回答对红牛饮料的认识及看法。)那时红牛的宣传策略主要集中在市场教育的层面上,注重产品功能属性的介绍。(插入:请问同学们当时红牛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有哪些?答案是:由于当时市场上功能饮料只有红牛一个品牌,所以其在宣传品牌的同时要用最简单的广告语来告知消费者功能饮料的特点——在困了累了的时候,提神醒脑,补充体力。这句简单、明确的广告语让消费者清晰地记住了红牛的功能,也认可了红牛的功能。)红牛的宣传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红牛的距离感,认为只有“困了累了”的时候才喝红牛。“困了累了喝红牛”,这句广告词一打就是10多年,而红牛这10多年来为了这句话,市场推广费达到10多个亿。虽然红牛在中国功能性饮料这一市场上做到了第一品牌,占有中国功能性饮料70%的市场份额,品牌知名度虽然高,但由于这个市场的容量在中国并不是非常大(请同学们讨论这个市场为什么不够大?如何做大?)。今天,市场状况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同质化的产品层出不穷,各种全新的概念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神经,消费者变得日益麻木,一个产品想打入消费者的心里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此时,消费者对一个8年来以同一副面孔不断出现在面前的知名品牌——红牛,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呢?(插入:作为消费者的同学们,你们是什么样的态度呢?)经过市场调查,表明红牛拥有一群非常忠实的消费者,他们对红牛的功能属性非常认可,“困了累了”就喝红牛;但它的消费群体无法扩大,有绝大一部分人因为对这个功能没有需要,因此坚决不喝或者基本不喝;还有一部分“游离”的机会消费者虽然知道红牛,但认为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才能喝,另外就不能喝了。因此,这部分人群不会主动地、有意识地去消费红牛。

 

教师总结:其实,红牛并不缺乏品牌知名度,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知名度转向美誉度,培养消费者的忠诚度。在仔细分析了红牛的消费者构成后,广告策略首先要争取的就是红牛相当一部分的游离消费者。而消费者之所以游离是由红牛多年来的宣传策略造成的,消费者认为红牛的产品功能性太强,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功能性太强的产品一定具有某种程度的负面影响。红牛首先要将阻碍消费者购买的心理障碍除去,其次,要赋予红牛一些特定的品牌含义,创造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最后,使消费者从拥有消费欲望转变为购买冲动。这样,那些游离的机会消费者就会成为忠诚消费者。后来,红牛在品牌推广方面又做了很多工作,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插入:要求同学们课后广泛收集红牛的资料,下节课请某同学做总结发言。)

 

通过上述案例教学,不难发现案例教学法在广告学教学中的诸多作用。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教学效果都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及分析、解决广告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都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