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综合素质范例6篇

教学综合素质

教学综合素质范文1

【关键词】合理 提高 努力 强化 课堂教学

面对当前知识经济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与国际竞争对人才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选择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构筑成功的课堂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结合自身近年的教学实践,综合分析我校其它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教育界的一些教学研究成果,我认为在实践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对学生的分类指导,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才能抓好课堂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建设。

一、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基础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对一切来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我自己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深有感触,一个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那么他的哪门课学的相对较好,否则总是成绩平平没有上进。所以说抓好课堂教学,首要的是抓好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那么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我认为要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课堂教学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有机结合起来,联系实际让学生时刻感觉到学有所用,体会到学习的意义与价值,从而产生坚定的学习信念,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想学・自主学”的境界。以数学教学为例,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尽力举出一些生活中的有实际应用意义的例子,还应该同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学生家长配合完成应用实际操作,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注重教学手段的灵活多样。教师的语言不仅准确精炼,条理清晰,更要生动形象,富有真情。教师的教学手段要多元化,比如直观教具的应用,得体的动作行为巧妙的课堂活动,丰富的表达方式,形象实际的比喻等。教师还应该善于运用设立悬念的手法,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 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都强调总结思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思”是一个总结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就会明朗开阔。思路就会形成一条线,从而有助于记忆负担的减轻,提高学生的灵活应用知识能力。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说:会学习的将一本书越学越薄,不会学的则将一本书越学越厚,这里的会学,也就是善于总结提炼。那么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运用总结的手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一是要严格按照先预习后听讲-----先看书后做作业------先思考后请教----先掌握基础后灵活运用------先逐课小结后全章小结的顺序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数学教学为例,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和遇到教学中的难点及要点,这样他们在听讲的过程中就会做到有主次、重点突出。同时,在通过每章的小结后,提炼出各章节的重点内容,记住各章节的关键所在,就会出现书越来越薄的现象。二是通过做习题,总结各章知识的实际应用,进一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境界。特别是数学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运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解题,因为一题多解是对所学知识的高度揉合、运用与总结,从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机组合。

三、明确目标,强化学生的分类指导,是抓好课堂教学的保证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盘”和“指南针”。因此,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指定出具体而完整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以下要求:一是目标既要有知识结构、技能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又要有思想品德。三是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为核心,实现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教学目标制定以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各类学生的特点,强化分类指导,进行因材施教。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创造性思维往往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江总书记也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在素质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特长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坚决走出“好学生”与“坏学生”的误区,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抛弃“大锅饭”现象,敢于开“小灶饭”,使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教育工作也就取得了相应的成绩。对顽皮的,创造性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鼓励、信任、赞赏与期望,而不应板起面孔、怒目而视;对成绩差的学生,要以思想上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迎头赶上的信心与勇气;对敢于提出新观点、新看法的学生,教师要在允许、鼓励、引导的前提下,培养他们独特的思维而不应当“一棒子打死”。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引导与分类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使学生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四、发扬民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抓好课堂教学的源泉

智力与能力具有相互促进的关系。能力是在不断开发智力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力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智力的开发。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开发智力形成能力。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养成勤学好问、敢于质疑,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为搞好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在教学中要多点民主、平等的气氛,对学生要多点宽容和鼓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权,让他们想发言,积极发言,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在这种情境下,教师不断质疑,并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思考、辩论,独立操作,从而总结出新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智力、获得能力。

总之,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避免主观的东西,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身上客观存在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培养,使学生向个性化、理性化、能力化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推进素质教育。

教学综合素质范文2

关键词:语文教学;综合素质;能力培养

一、语文教学与综合素质

语文教学的具体功能不仅仅在于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也包括在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其次,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发展语感和思维。学生拥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感以及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本质之处;再次,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积极参与表达与交流活动,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学也要加强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实践来提高语文素质和素养。具体来说,就是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通过写作来学会写作,通过口语交际来学会口语交际。最后,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传统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实际和应用实际相脱离的教学,老师大都只注重学生的课堂学习,对于学生是否在课下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却并不重视。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必须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在学生进行语文应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分不开的。只有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本文所讲的综合素质主要

包括:

1.良好的道德素养,即学生应该遵纪守法、明礼诚信、遵守公德、爱护环境等

2.良好的学习态度与能力,其中涉及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业表现等

3.良好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和创新表现

4.良好的运动健康素质,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健康等

5.良好的审美表现,包括审美情趣和审美表现等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1.强化学生的“听”“说”“读”“演”能力

现在的语文教材均采用新课标,文章选材大都注重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找到合适的课文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话可说,通过不断的“听”“说”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也会更加活跃。对于大学语文教学来说,在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要读得流畅熟练,要品味意境。通过反复阅读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达到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从而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因此,学生应该有感情地朗读并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心来体会和感知作者描绘的世界和阐释的主题。在读的基础上,也可将文中的段落和句子“演”出来,根据课文的内容、情节扮演其中的角色,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境,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也能帮助他们在表演中去体会,去感悟课文。

2.鼓励学生去“问”、去“争”

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不讲究师道尊严的课堂,是一个鼓励学生自己提问的课堂,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课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对课堂内容提出质疑,发展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没有了标准答案的束缚,学生才能各抒己见,为自己的答案据理力争,学生的回答才能丰富多彩。这样的课堂不仅让老师更轻松,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思想品德、审美素质

现在的语文教材,编者在编撰时就注重课文本身是否具有可以感染人的政治性、思想性、教育性。老师通过课文教学,向学生展示了丰富的生活内容,为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提供了有利条件。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的特征,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引起思考并逐渐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最终能够提高自身的人格思想素质。此外,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我国的大学语文教材都蕴含着相当丰富的美育内容,特别是涉及自然美的。课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梦如幻,能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自然之美并引起联想,同时,涉及社会、历史等方面内容的课文也具有美的特质,如《梧桐树》《在哈尔滨仰望星空》等;在人与人、阶级与阶级之间的斗争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的机智、勇敢、刚烈、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等也无疑是美丽的,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懂得如何做人,如何生存。

参考文献:

[1]王哲.语文素质教育[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09.

教学综合素质范文3

【关键词】观察力洞察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个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观察能力敏锐,动手能力强,思维不拘常规,个性鲜明和创新能力突出。对中学化学教师来说,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综合素质教育的重任。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上述教育教学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中注重强调物质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洞察力。

追根溯源,突出事物的本质进行客厅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记忆、理解和掌握,这一点尤其在实验中最为重要,在演示化学实验时,应该引导学生从反应物的本质特征,即颜色、状态、气味观察入手,接着是反应条件和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最后到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通过这样本质性的引导仔细观察实验,就能从实验中熟悉这种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有选择、有重点地观察实验和掌握化学反应机理,养成良好的化学实验和操作过程,及观察能力,既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又抓住了知识和精髓。

二、注重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和主动学习思考的能力。

我们知道,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创立,总是离不开实验的探讨和验证,在化学教学中,在按教材的要求做好实验的前提下,通过自编自排一些选做实验,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动手做一些实验,并通过实验自行思考,总结出概念和规律,这样不仅验证某些错误的假设,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例如:我在初中阶段的第一堂课设计了下列演示实验:在无色透明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稀盐酸,马上出现了大量白色雾状沉淀;向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出现浑浊,继续吹气,浑浊消失。这些实验现象会引起学生很强的好奇心,并会问出许多为什么。这时候教师总结说明并强调刚才出现的现象,告诉学生这是你们必须要学会另一门自然学科--化学,这样的绪言课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要稳定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设几个趣味实验,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坚持不懈地钻研,真正达到提高自身的化学知识的素质和探亲化学知识的欲望。

三、加强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素质。

创新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贵的素质,创新能力是对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对比、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基本思维能力,又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判断性和创造性等优良的思维品质,例如,在教学酸碱盐概念时,先简要介绍波义尔最原始的味觉定论,布朗斯特、劳斯等人的质子理论,路易斯的电子理论,直到波尔逊等软酸碱理论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同一概念在不同阶段的内涵是不同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在以后的学习中会不断地探索化学知识,深入挖掘问题。

四、教学中注重开展差别教育,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在面向学生时,要注意将关心和爱心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倾斜,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避免出现有歧视他们的行为,努力改善他们的自卑心理和对学习的恐惧感,让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学习,一定会同其他人一样取得成功;对一些基础好,求智欲望强、思维灵活、动手能力突出的优秀学生,就不能遵纲守本,要设法拓宽知识面,增强其知识深度,可以通过化学竞赛辅导,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扩大其知识视野,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也可以组织化学兴趣小组,使这些学生的智慧潜能最大程度得以发挥。

五、加强勇于战胜挫折的教育,培养迎难而上的素质。

教学综合素质范文4

关键词:学生 综合音乐感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91

综合音乐素质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在音乐课程中,综合音乐素质之所以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因为它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

长期以来,每当我们听到自己的学生唱出那种缺乏乐感的歌声时,会埋怨他们没有“音乐细胞”,认为他们不是学习音乐的材料。但是,并没有意识到教师教学方法的陈旧。在以往的音乐课上,每当我们怀着极好的动机把自己学习中积累的知识灌输给我们的学生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成为了一堵墙,它挡住了学生和音乐之间的接触,抹杀了孩子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剥夺了孩子们自觉感受音乐的机会。任何一种教学内容,教材、教法都是某种教学思想的体现,反过来,教学思想也主导着教学内容、教材、教法的产生。

以前我们沿用的是基础教学方法,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传授基础知识,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习,教师是传授者。在教与学之间,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没有超越教师的独立见解,没有标新立异,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接受。

综合音乐感课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法,打破了音乐课的传统观念,把学生从枯燥无味的识谱、单调重复的唱歌中解放出来,它让学生探索音乐的奥妙,去创造自己的音乐,使学生的创作、演出、指挥、听觉、分析、评论等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音乐探索者。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是通过音响来表达,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因此必须从听觉素质训练来着手。综合音乐素质则以听觉作为探索的工具,使学生从听觉中感受探索的意义和乐趣。传统的音乐教育是以教知识技能为主,而综合音乐感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自觉的乐感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力,因此,在教学中是以学生自己实践,演出音乐作为探索的手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音乐,自己去演出音乐。如一首歌曲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再创造时可能会出现不完善,但只要有自己的表现要求,都应予以鼓励,它强调的不仅是歌曲的处理结果,而是发挥学生的独立见解和艺术创造能力。

笔者深深体会到,综合音乐感课程把学生从陈腐的注入式教学方法的重压下解放了出来,使他们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探求者,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音乐环境中亲身感受音乐,积极思维,自由讨论,这些都激起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的综合。

综合音乐感课程强调了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笔者认为,通过教学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对音高、节奏、音色、力度和曲式等音乐要素的感受力,是教给学生一把打开理解、欣赏、创造音乐之门的钥匙。通过对音乐的理解鉴赏和创作,使得学生掌握音乐知识,传授美育教育,并从中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才能。这是当前音乐教学内容,教材、教法改革的基本目标。

综合音乐感是音乐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音乐及其相关事务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例如。学生在初次欣赏音乐时,尽管他们对音乐的音色、旋律、节奏、力度、速度、调式等音乐语言很难一下子有较多的理解,但他们能感受音乐很动听,音乐给他们带来了愉悦,这就是音乐感觉,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基础。

综合音乐感课程要求每个学生都能指挥,让每个学生通过手势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而且要表达得让别人看得懂,能使大家跟随指挥的意图而做出相应的表现。这样学生自己从训练中即兴创作,通过思维的扩散,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受,从而得到音乐素质上的提高和“自觉乐感”的培养,在探索创作中获得发展,这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综合音乐感教学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达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教学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认为他们将有能力学好任何新的音乐作品,这样的学习是主动的。

在当今信息万变的社会中,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如果教育还局限于知识技能传授的范围,缺乏自我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即使眼下能把最新的知识教给学生,也不能适应更新要求。音乐教育的改革主要依靠第一线的广大音乐教师,教师间的互相启发,共同探索将有益于教改的成功。如果还是沿用基础教学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学习方法不求突破老师的范畴,就不能适应当前瞬息万变社会的发展步伐。

教学综合素质范文5

关键词:综合素质 全面 多样 可操作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6-0175-01

一、多学科,齐协作是素质评价的基础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那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能“一个指头弹钢琴”,而要“十个指头弹钢琴”。评价的内容要全面,代表着评价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是一个老师、一个学科能够评价得出结论的,而是一个长期发展积累的过程。很多科任老师由于所教班额多,对于自己所教的很多班的学生情况不像班主任了解得那么深刻,于是就请班主任“代劳”。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班主任就“越俎代庖”,仅凭自己学科和课堂上的印象、作业完成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单一也不科学,容易忽略学生其他的能力的发挥。无论美术、音乐、体育、英语还是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了解学生学情,共同来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评价。

二、在评价内容上,注重评价的全面性和及时有效性

《新课标》对教学目标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不能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一个学生的唯一依据,而应该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很多教师在写成绩册或者是操行评定时,往往是将学生的成绩分类作为填写评语的标准。这样是不可取的。评价的时效性为一学期,也显得过长,学生是在不断发展和成长的,因此,教师可以分月,甚至分两周为一个时间段,用小奖状的形式来评价学生,比如“劳动小能手”“学习智多星”“发言小能手”“小小书法家”“运动小健将”等,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都能得到及时的评定,才能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及时发挥。及时的评价才是有效的评价。

三、在评价方式上,注重多元化,合理性

学生评价内容从一元走向多元,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变为终结性评价和过程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是全面、真实评价学生的阶梯。口语评价、书面作业、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等方法都能对评价的真实性、全面性起到优化作用。此外还有些方法能对我们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每日的作业除了有“小五星”和“笑脸”外,还应该写上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评语。每次发下去的作业学生往往爱看自己是否得“笑脸”或者“小五星”,如果有几段评语会让评价更有针对性。比如,可以评价一下今天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否积极举手发言、作业完成工整的程度等。在课堂教学中,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能够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意识。在低段的教学中,学生是最喜欢竞争和得到及时的表扬的。课内小组评价对一个班级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和班风是很有益的。

在小学低段的教学中,除了用一般的小五星作为奖励外,还可以画“小树成长”作为对小组的学习情况的评价。当然游戏评价不会让学生有太重的心理负担,参与性强,特别适合在小学低年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善意的评价,在评价中成长。当然这样的游戏化评价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创新,因材施教去摸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评价方法。

四、在评价方法上,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小W低段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对于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评价方式要多元,还要多学科各个学科联合起来,对学生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然而在注重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上,如果过分追求客观化,却无视评价本身的可操作性,为了评价而评价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因此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时一定要注意可操作性。例如在建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时,针对每一个学生在网上建立档案,那里面有学生之间的互评,有任课老师的评定,还有班主任的评价。但是,所有的操作必须在网络上完成才能建立起完整的素质评价的纪录。然而大部分小学低段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还不是很熟悉,更别说在评价的网络系统中作出客观、专业的评定。这就形成了小学低段学生在互评上的盲点。如果过分追求客观化和形式化,对学生的评价会不准确。那么评价本身的真实性就值得思考了。

评价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则评价的目标和效果难以达成。因此对于网上评价的档案,低段的学生、涉农地区的学生不具备上网的条件,学校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针对涉农地区,或者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纸质评价,建立档案袋。

在素质教育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转变对学生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更新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认识,我们的教育事业会发展得更好。在社会多元化的今天,评价的方式都是在发展和不断变化的,但只有评价的意义是不变的。学校和老师要因地制宜地找出全面、多样和可操作的评价,促使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走向一个新台阶。

教学综合素质范文6

一、农村小学综合素质教育难的成因分析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综合素质教育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四方面:一是应试教育痕迹依然明显。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在小学不允许出现成绩排队、以分数衡量人才的做法,而许多时候都是处于表面应付的尴尬局面。尽管现阶段学校和家长都开始重视培养孩子综合发展,各种兴趣班层出不穷,但是这种做法没有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对于成绩、分数、升学率的追逐依然强烈,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对以前而言反而更重,综合素质教育受到的重视过低;二是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我国当前加大了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但是城乡区域教育发展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主要还是集中在城市,分布不均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优质的教育资源来支持,农村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三是农村教改相对滞后。新课改的春风早已吹遍了神州大地,但是在农村教育改革相对滞后,教育教学机制不完全,综合素质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有的农村学生甚至还没有开设开足综合实践、音体美等课程,挤占副课、超时排课、阳关活动开展不足、学生厌学的现象依然存在,学校教育改革不能持之以恒,相应的综合素质教育也就达不到标准要求,学校落后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制约着综合素质教育的开展;四是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农村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鲤鱼跳龙门,通过升学考试的方式改变命运。学校教育教学也经常出现灌输式、题海战术等情况,违背综合素质教育理念。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才的多元化发展。

二、农村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改进建议

1.加大对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目前,农村教育对于义务教育的重视很高,义务教育已深入人心。但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足,对于综合素质教育的认识也比较肤浅。有的农村小学认识综合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分数,还有的认识综合素质教育意义不大,这些错误认识都导致农村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得不到有效实施。当前,农村小学应该大力推行综合素质教育,认识到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意义,要让老师、学生以及家长都了解和熟悉综合素质教育的作用,把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落到實处,搭建良好的综合素质教育氛围,真正关心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只用分数来刺激学生、排斥学生、打击学生,要适当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机会。

2.深化课程改革,探寻有效的教育模式

目前,农村小学应该持续深化课堂改革,积极探寻适合农村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模式。农村小学教育应克服应试教育思想,同时结合农村社会生活实际开展有意义的综合素质教育。农村小学综合素质可以根据国家综合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目的,结合当地现有的教育资源,建立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尤其是要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重视音体美及社会实践课程,同时实现课程生活化教学,利用农村特色资源来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所以,农村小学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的教育思想,设置多种类型的地方课程,可以设计校本课程,增加校本教材的实效性,将素质教育与农村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机统一。此外,针对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农村小学在课外活动开展方面,应该将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利用起来,例如种菜、种花、果树栽培、饲养家禽等,增长学生知识,拓展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进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3.改革农村小学教育评价制度和考试制度

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必须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不能让成绩成为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要改变分数是衡量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的怪圈,不要让分数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的羁绊。为此,农村小学综合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全面的评价制度。首先,农村小学应该调整考试内容,既要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测试,又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不能让综合素质鉴定走过场、走形式,应该设计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和学生实际的考试内容,尤其是在小升初考试中,应该将综合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破除唯分数论,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来判断学生的成长情况。与此同时,作为教师的考评也要做出调整,要关注农村小学教师的进取精神、奉献精神,促进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发展。

4.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开展综合素质教育